优羲出生圣地——古风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羲出生圣地——古风台


古井呼吸尧舜气,名城激荡汉唐风。

古风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西南白家湾乡朱圉山脉之中。《汉书·地理志》里颜师古注曰“《禹贡》朱圉山,在冀县(今甘谷)南梧中聚,山上有古风台,传为优羲出生地。”伏羲氏风姓木德,为三皇之首,人文初祖,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阴阳法则,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真理,不愧为中华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

台,为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建筑形式。始于三皇,兴于五帝,8000年前的女娲有璜台;6000年前的黄帝有轩辕台;《山海经》中还载有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左传》载夏启有钓台;《尚书》载商纣有鹿台;《诗经》载周文王有灵台。周文王的灵台在长安西北40里,高2丈,周420步,这是长宽大于高的台。春秋战国时期楚灵王有章华台,高10丈,基广15丈,为战国时期最大的台。汉武帝有柏梁台,秦始皇有鱼池台。等等不一而足。《释名》“台,持也,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 《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走进伏羲》“台字是易的主体模型的象形字,上边为‘厶’本作‘△’,下边的‘□’为底座四边形的象形,两者结合起来,正好是金字塔的象形。”

伏羲氏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但是一位最早的社会管理者,又是一位天才的科学家。《易传》、《庄子》、《管子》等典籍中都没有把他看作神,只是到后期的传说中,逐渐将他神化,形象也成了人首蛇身。西汉画像砖中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一人举着规,一人举着矩。这说明伏羲时代数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确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现代考古学家也已找到了许多石器时代应用规矩的遗迹。如圆丘祭台的建筑及陶器中多层同心圆,充分表明伏羲时代的人类已经在使用规,房屋的直角设计,说明他们已经使用了矩。

《管子·轻重戍篇》“伏羲作,造六峜(音基)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现代易学家郭志成认为九九之数可以在六峜上找到证明。如果将六峜作为祭台,远古祭祀的时候,在最上层站立1人,第二层每面站2人,四面共8人,第三层每面站3人,四面共12人,依次类推,六峜(六层台)所站的人数正好是81人,与九九之数相合。并且推断伏羲在六峜顶上测定阴阳的时候,形成了天地八方的观念,再以阴阳的组合数形成符号,分记于八方,而形成八卦。

甘谷古风台以及秦州画卦台都是伏羲时代古建筑“台”的遗

存之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岁月流逝,旧物已不复存在了。但名称却代代相传,留了下来,一代一代称颂不休。吊古台而怀先祖,怀先祖而启智慧。站在高台之上,登高望远,目通八方,视接天地,仰观俯察,使人类智慧在高度抽象与取象比类中诞生了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并分别象征着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最明显的自然现象。由八卦而《易经》,由《易经》而儒道学派,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糜世界。凡立德、立功、立言于世界者,都在一部《易经》中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唐房玄龄说“不读《易》,无以为宰相”。信哉斯言。

古风台有伏羲洞,深幽无比,无人敢进,后因山体滑坡洞口被封。洞前有天然巨石,乡人视为伏羲手臂。洞旁有孤石参天,乡人视为画卦笔。古风台乡民至今还编织八卦形鸡罩作为寻根追念的习俗,据说这种八卦罩编织的诀窍还是一代一代单传。据传人说:“祖辈相传单传一,伏羲八卦不出门,文王八卦四海行,他人想编编不成。”直至今日古风台乡民的锅台还有八卦形的,表示了不忘祖宗的追远之遗风。

嫑(báo) 看伏羌地方碎,伏羲皇帝头一辈。
桑叶儿衣裳脸上黑,伏羲爷生在古风台。

这是一首在甘谷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民谣,世代相传。古代的每个州县关于历史传说的民谣很多,陇上历代相传的民谣有:“伏羲皇帝姜伯约,石麻夫子冠卿王,巩爷黄爷还不算,出了赵云桂镇四川。”

民谣中的古风台就是县城西南的白家湾乡。古风台有传说中伏羲画卦的太昊山,山下四面有九眼泉水,称为九龙眼,当地有民谣曰:

太昊山是八卦山,伏羲出生是圣山。
八个棱子九个弯,弯弯都有龙眼泉。
龙眼泉,不一般,汲一泉,涌九泉。
伏羲出世本无田,无衣无食无房间。
喝的是龙眼水,吃的是龙卦籽。
先穿龙背叶,后穿桑叶衫。
窑洞无底留人间。

古风台人说伏羲原名为“风伏羲”,和《三皇本记》记载“太昊庖牺氏,风姓”相吻合。当地人说伏羲原名“风伏羲”,此说则与《三皇本纪》载“太昊庖牺氏,风姓”相吻合。杜预曰:“太皓伏羲氏,风姓之祖也。”古风台有艾蒿山,分为圆咀、馒头咀、苜蓿梁、漩涡咀、艾蒿山五台,其山顶中央低凹,呈盆地状,面积约1400平方米。此地呈八卦状,据说伏羲在第五台艾蒿山摆卦,故艾蒿山又称“八卦山”。古风台有伏羲土碑存,碑前一平地,乡人称为“伏羲砚”。

民国时张其昀、陆美锷著《甘肃省人文地图志》

,其《名胜史迹·古迹》云:“大像山伏羲庙:山在甘谷西南五里,峭壁如削,危然挺立,高约二百公尺,相传伏羲为甘谷人,生于此山山沟之内,明万历年间建庙于山麓以祀之。”安履祥《甘谷县志》于伏羲作按云:“考甘谷南山有村名古风台者,乡人谓系帝祖兄所居之地,因氏以名地,亦未可知;且俗称古风台人善编制鸡罩,以鸡罩形似八卦,洵为莫之为而为之者,其说虽不经,而实不无因焉。”民国十七年(1928),县士庶人在县城西五里铺路侧重竖“羲皇故里”碑。河南淮阳伏羲陵有联,言伏羲生朱圉,言之凿凿。

后天地而生,朱圉犹堪寻胜迹;
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墟。

每年农历2月19日,举行隆重祭祀活动,其盛况,一年胜似一年。

备受瞩目的2012(壬辰)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于6月22日上午9时50分在天水市伏羲广场举行。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公祭伏羲大典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