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的西医诊断和中医治疗.共25页

合集下载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代码:339】-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医皮肤与性病学(A1-A2型题2)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代码:339】-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医皮肤与性病学(A1-A2型题2)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代码:339】-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医皮肤与性病学(A1-A2型题2)[单选题]1.(江南博哥)在临床上,皮疹泛发是指皮损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A.40%B.50%C.60%D.70%E.80%参考答案:B[单选题]5.患者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其诊断是:A.风疹B.瘾疹C.湿疹D.风瘙痒E.痒风参考答案:B[单选题]6.黄水疮,古代中医文献又称为:A.脓疱疮B.天疱疮C.湿疮D.脓窝疮E.血风疮参考答案:A[单选题]7.以下哪种皮肤病可以引起毛发脱落、指(趾)甲脱落:A.牛皮癣B.红皮病C.神经性皮炎D.玫瑰糠疹E.脂溢性皮炎参考答案:B[单选题]8.在颊粘膜发生的环状或网状斑片是以下哪种皮肤病的粘膜表现:A.盘状红斑狼疮B.粘膜白斑C.扁平苔藓D.麻疹E.白塞氏病参考答案:C[单选题]9.紫癜风病程较长,皮疹暗红、奇痒,舌质淡、苔薄、脉细,其证候是:A.血热风燥证B.血虚风燥证C.气血两虚证D.阴虚血燥证E.脾虚血燥证参考答案:B[单选题]10.酒鼓鼻患者鼻部有红斑、丘疹者,外用药应选择:A.四黄膏外涂B.颠倒散洗剂外擦C.水杨酸软膏外涂D.冲和膏外敷E.三黄洗剂水煎湿敷参考答案:B[单选题]11.天疱疮以哪一类型最多见:A.寻常型B.增殖型C.红斑型D.落叶型E.疱疹样天疱疮参考答案:A[单选题]12.接触性皮炎皮损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以下因素,除了:A.季节B.接触时间的久暂C.接触物的种类D.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E.接触方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接触性皮炎严重程度与季节应当不相关。

[单选题]13.一红皮病患者,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瘙痒明显,后背有掌大皮损,糜烂渗出,其渗出皮损外用药应除外:A.皮肤康洗剂稀释冷湿敷B.3%硼酸液冷湿敷C.马齿苋煎水冷湿敷D.生理盐水冷湿敷E.止痒药水冷湿敷参考答案:E[单选题]14.以下哪项不属于红斑狼疮关节损害:A.四肢大小关节疼痛B.晨僵现象C.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D.骨关节X线检查有骨质破坏变形E.可发生股骨头坏死参考答案:D[单选题]15.系统性硬皮病早期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疲乏消瘦,不规则低热B.关节酸痛C.雷诺现象D.多在头面及四肢远端开始出现实质性非可凹性浮肿,表面光滑、绷紧,皮纹消失E.肢端皮肤粗糙、肥厚、皲裂,硬化如鹰爪参考答案:E[单选题]16.风热疮与白疕的鉴别要点是A.后者多发于四肢近端B.前者有多层银白色鳞屑C.前者有子母斑D.前者有点状出血现象E.后者愈后不易复发参考答案:C[单选题]17.猫眼疮病因与以下哪项最密切:A.禀赋不足B.禀赋不耐C.病灶感染D.药物过敏E.食物过敏参考答案:B[单选题]18.白屑风患者调护应注意以下几点,除了:A.少食甘甜、辛辣及浓茶、咖啡等B.多食水果、蔬菜C.保持大便通畅D.避免搔抓E.勤洗澡参考答案:E[单选题]19.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西医称为玫瑰糠疹,中医病名是:A.风热疮B.猫眼疮C.风瘙痒D.面油风E.油风参考答案:A[单选题]20.治疗不当,可发展为红皮病的疾病是:A.风热疮B.白庀C.红蝴蝶疮D.鹅掌风E.瓜藤缠参考答案:B[单选题]21.以下哪项病因病机与瓜藤缠发病有关:A.风寒外袭,营卫失和B.药毒入里,燔灼营血C.内伤情志,气滞血瘀D.湿阻经络,气血瘀滞E.气血不足,脉络阻滞参考答案:D[单选题]22.红斑狼疮在哪种肤色人种中多发:A.白色人种B.黑色人种C.黄色人种D.棕色人种E.红色人种参考答案:C[单选题]23.淋病的湿热秽浊之气主要从哪里入侵:A.皮肤肌肉B.口腔C.谷道D.下焦前阴窍口E.气道参考答案:D[单选题]24.确诊淋病的主要依据是:A.涂片B.培养C.接触史D.症状E.体征参考答案:B[单选题]25.以下情况淋病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区别是:A.冶游史B.潜伏期C.尿道分泌物D.局部症状E.分泌物涂片镜检参考答案:E[单选题]26.梅毒是由于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淋球菌B.支原体C.衣原体D.苍白螺旋体E.乳头瘤病毒参考答案:D[单选题]27.梅毒血清学试验应在以下哪个时间检查:A.1~2周B.2周后C.3周后D.4周后E.5周后参考答案:D[单选题]28.行皮肤活检术时,除哪项外,均是应注意事项:A.选择瘢痕不易形成或看见部位B.常规消毒,注意擦去鳞屑和痂皮C.局部麻醉D.防止麻醉过敏反应发生,做好急救准备E.切下组织应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液内固定参考答案:B[单选题]29.带状疱疹西医治疗不宜选用的是:A.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口服或静点,或阿糖腺苷静滴,亦可采用干扰素B.皮质激素:强的松或强的松龙口服。

湿疹

湿疹
治疗中应注意:
①以祛湿为先,或清热疏风利湿,或燥湿健脾,或 健脾化湿,或活血除湿,或养阴除湿等。 ②避免热水烫洗、大力搔抓等刺激,尽可能追寻病 因,脱离致敏原。 ③注意饮食宜忌。一般应忌虾蟹鱼腥、牛肉、鸡蛋、 辣椒、酒等发物。 ④合理应用激素。骤停或长时间应用都不可取。
SURGERY OF TCM
病因病机
(一)体质因素
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所谓的异位性皮 炎,病人有IGE的素质,对体内或体外的致病 因子较正常人为高的敏感性,除湿疹外,还 易得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与枯草热等 疾病,或家庭中有类似病人的家庭史,异位 性皮炎可能包括婴儿湿疹,小儿湿疹,屈侧 湿疹等病型。
SURGERY OF TCM
中医辨证施治
2、脾虚湿蕴证:发病较缓慢,皮损潮红、糜烂 渗出,或有纳呆、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 等。
治则: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生白术10 茯苓皮15冬瓜皮20茵陈 10白扁豆10车前草30泽泻10金银花20黄芩10 白茅根30生地10
SURGERY OF TCM
SURGERY OF TCM
临床表现
(二)亚急性湿疹
⑴皮损、症状较急性者轻。 ⑵病变处于急慢性之间。
SURGERY OF TCM
SURGERY OF TCM
临床表现
(三)慢性湿疹
⑴皮损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抓痕, 间有糜烂、流滋等。 ⑵瘙痒呈阵发性,遇热或寝前明显。
诃子100g、水1500ml煎至500ml,加醋500ml, 湿敷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
芒硝150-300g、水1500ml湿敷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 吴茱萸50g、水1500ml煎汤熏,治疗阴囊湿疹 生地榆100g、艾叶20g煎汤治疗婴儿湿疹 猫人参、透骨草、红花、王不留行、明矾煎煮浸泡,然后用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重点
③症状:瘙痒
④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西医治疗
(一)全身治疗
1.维A酸类
2.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吟、环孢菌素
3.糖皮质激素
4.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
5.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益赛普、阿达木等
(二)局部治疗
进行期——宜温和。10%硼酸软膏、皮质类固醇霜剂
静止期——煤焦油制剂、5%水杨酸软膏、维甲酸软膏
①青、壮年,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多在夏季加剧,冬天缓解。
②发病部位:大多数见于颈项部、肘外侧,腰骶部、眼睑,亦可见于两髋、外阴、肛周等处。常沿皮肤皱折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2皮损:初起: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
病久:皮肤增厚干燥成席纹状,脱屑,苔藓化
④自觉症状:阵发性奇痒,入夜尤甚
⑤根据病变范围分为两型:
慢性荨麻疹
1抗过敏:H1、H2联合应用
2维生素类: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E。
3抗螺治疗:三联疗法洛塞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4利血平
⑤驱虫药
(二)局部治疗
可外搽止痒洗剂.炉甘石洗剂。
中医治疗
(一)内治
1.风热犯表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用消风散加减。
2.风寒束表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桂枝汤
3.胃肠湿热
1.阿昔洛韦乳膏外涂。
2.糜烂溃疡3%硼酸溶液
3.继发感染用匹罗沙星软膏
中医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等。
2.脾虚湿蕴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外治

皮肤病手足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皮肤病手足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皮肤病手足癣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癣菌感染称为手癣或足癣。

手足癣是常见病、多发病,在各地皮肤科门诊病历统计中约占门诊病例的5%~20%左右。

手癣在中医属于“鹅掌风”范畴,足癣古称“臭田螺”,俗称脚湿气、香港脚等。

【病因病理】一、西医西医明确地认为手足癣是由致病性丝状真菌引起的。

致病真菌菌种,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同,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不同菌种,所致皮肤病变临床表现略有不同。

近几年也可见由白色念珠菌及其他酵母菌感染。

念珠菌常在指、趾间寄生,指、趾间浸软、糜烂,有特殊的临床表现,称为“念珠菌性趾(指)间糜烂症”,属于念珠菌病范畴。

手足癣的发病,主要是密切接触直接传染,也可由公共浴盆、拖鞋等间接感染足癣。

足癣又是手癣的重要传染源。

二、中医中医认为手癣(鹅掌风)、足癣(臭田螺)的发生是由于湿热下注或久居湿地,水湿外侵,郁于皮肤或风湿热郁久生虫。

【临床表现】手足癣临床上大体分为4型(有人分3型),各型可单独出现,亦可混合出现。

1.慢性间擦型 此型比较常见,呈慢性病程,主要发生在指(趾)间皮肤,多在4~5趾间和3~4趾间,皮损浸渍,发白,去除表皮,露出鲜红糜烂面,有臭味,剧痒。

2.角化脱屑型 皮肤角化增厚,以脱屑为主。

炎症不明显,界限清楚,冬季常有裂隙,可继发感染。

皮损主要发生在手掌,足跖及足跟部等。

3.亚急性水疱型 常为针头大小水疱,不易破裂,内容为浆液性,清亮透明,破溃干燥后留有领口状脱屑。

皮损多见于手掌面、足缘、跖部及指(趾)侧旁部位。

可继发感染。

4.急性溃疡型 皮疹多为水疱、脓疱,呈湿疹样变。

继发感染化脓或形成溃疡,易发生在趾屈侧及跖前部。

手癣和足癣相似。

手癣以前三型为多见,它不发生急性溃疡型损害。

最常见的是角化脱屑型,手癣以单侧损害为多见。

手、足癣可继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等或湿疹化。

【辅助检查】各型手足癣均可做真菌检查与培养,取材应自病变之边缘处或间擦部位。

皮肤科——白疕(银屑病)

皮肤科——白疕(银屑病)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一、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疕(TCD编码为: BWP1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ICD10编码为:L4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白疕(银屑病)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疕(寻常型银屑病)。

2、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4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疕(TCD编码为:BWP170)和寻常型银屑病(ICD10编码为:L40.001)的皮肤科住院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4、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5、特殊类型的白疕不进入路径。

6、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且病情不稳定,需首要接受内科治疗者;患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晚期、艾滋病患者;合并有需要系统治疗(如: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等)的其他皮肤疾病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入院必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生化全项(3)感染性疾病筛查(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学检查、B超(腹腔、盆腔各脏器及后腹膜)、咽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八)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的白疕(寻常型银屑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皮肤病基本皮损及常见病症状和诊断

皮肤病基本皮损及常见病症状和诊断
• 2.局部治疗 • 水疱或脓疱局部消毒后抽吸疱液,外涂新霉素软 膏、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软膏等。

• 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 真菌性皮肤病。 • 病发于头皮、毛发,则为“白秃疮”、 “肥疮”; • 病发于趾丫,则为“脚湿气”; • 发于手掌部,则为“鹅掌风”; • 发于指趾甲,则为“灰指甲”; • 发于体表、股阴间,则为“圆癣”、“阴 癣”、“紫白癜风”等。
主要致病因素
湿
——外湿、内湿,皮肤以外湿 居多。
• 致病特点: 水疱、糜烂、滋液、浸淫、下部、难愈、 反复发作。如湿疹、接触性皮炎。
主要致病因素

—外感热邪、脏腑内热、化火化毒
致病特点:
皮色鲜红、糜烂、脓疱、灼热、作痒、疼痛。如药 疹(中药毒)、红斑狼疮(红蝴蝶斑)。
主要致病因素

—皮肤寄生虫(疥疮)
• 表皮
基底层 —— 圆柱状细胞、有分裂能力, 产 生新的表 皮细胞,含有黑
色素。
棘层——由 4 — 8 层多角形细胞构成。 颗粒层——由 2 — 4 层梭形细胞组成。 透明层——由 2 — 3 层扁平无核的细胞 组 成,(仅见手掌足底) 角质层——最表面,有 4-8 层扁平、无 核、死亡的细胞组成。
黄水疮
• 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通过接 触传染的浅表皮肤感染性疾病,以发生水 疱、脓疱,易破溃结脓痂为特征。 • 其临床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 脓疱、脓痂。 • 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有接触传 染和自体接种特点。 • 相当于西医学脓疱疮。
• 1.系统治疗 • 皮损广泛或伴有发热、淋巴结炎者,系统应用敏 感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来选择。
二、他觉症状
• △—皮疹、皮损 • 病人或医生可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 肤粘膜病变。 • 皮损又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中医皮肤病学

中医皮肤病学

03
中医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内治法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中药汤剂、 中成药等药物治疗,以调节机体 功能,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 的饮食调理方案,以辅助药物治疗, 促进病情康复。
情志调护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 导、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患者的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治疗 效果。
案例三: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总结词
中医治疗银屑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注重内外兼治,疗效持久。
详细描述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中医认为与血热、血瘀有关。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多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的功效,如赤芍、丹参、桃仁等。此外,中医还通过针灸、拔罐等方法来缓解银屑病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皮肤病学
目录
• 中医皮肤病学概述 • 中医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 中医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 中医皮肤病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 中医皮肤病的案例分析
01
中医皮肤病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皮肤病学是一门研究皮肤疾 病的病因、病理、证候、诊断、 治疗和预防的中医学科。
特点
中医皮肤病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 证论治,强调内外兼治和预防为 主,采用天然药物和针灸等非药 物治疗方法。
03
证候分类理论
中医将皮肤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如风热证、湿热证、血虚风燥证
等。中医皮肤病学根据不同的证候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2
中医皮肤病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分类与表现
症状分类
中医皮肤病的症状主要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表现为红肿、疼痛、瘙痒等 症状,虚证则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

中医外科学――第11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1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中医外科学――第11章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皮疹的特点,如原发性皮损与继发性皮损之不同。

2.熟悉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内治法及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3.掌握蛇窜疮、疣、癣、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瘾疹、风瘙痒、牛皮癣、风热疮、白驳风、黄褐斑、粉刺、脂溢性皮炎、油风、淋病、梅毒等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

4.熟悉热疮、黄水疮、虫咬皮炎、疥疮、日晒疮、猫眼疮、葡萄疫、瓜藤缠、紫癜风、酒齄鼻、红蝴蝶疮、艾滋病等的皮疹表现及其治疗。

5.了解各种皮肤病的鉴别诊断,西医学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皮肤结构。

2.因有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八个方面,举例说明其临床特点。

3.全身症状辨证与内科相同,局部自觉症状有瘙痒、疼痛、灼热、麻木等辨证。

4.皮肤损害的形态及其辨证。

5.内治常法的作用、适应症和常用方药。

6.分别介绍溶液、粉剂、洗剂、酊剂、软膏、油剂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适应症、用法。

7.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第一节热疮目的要求1.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2.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风热毒盛阻于肺,反复发作,阴虚内热。

2.辨证:在红斑基础上的群集透明小水疱,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3.治疗:局部未破者搽洗剂黄连膏,已破者用青黛膏,严重者根据辨证。

第二节蛇窜疮目的要求1.掌握本病疱疹特点及主要证型的治疗。

2.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概述:本病不同名称及特点,说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2.辨证:缠腰火丹的症状,簇集成群的水疱排列成带状,皮肤刺痛为其主要特点。

3.治疗: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减。

2)外治:按概论外治法。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

第三节疣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疣的特征及其治疗方法。

2.了解疣的种类。

教学内容1.病因病机:风热毒邪搏于肌肤。

2.辨证:分寻常疣、扁平疣、跖疣、传染性软疣、丝状疣的好发部位及形态特点。

3.治疗:1)内治:活血解毒。

02第十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热疮、蛇串疮、疣、黄水疮)-中医外科学

02第十章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热疮、蛇串疮、疣、黄水疮)-中医外科学

疱液细胞学检查镜下可见多核巨细胞或核内病毒包涵体,疱液 病毒培养有单纯疱疹病毒和细胞病变。
本病需与硬下疳、软下疳及接触性皮炎等鉴别。硬下疳表现为 无痛性溃疡与无痛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时易与生殖器疱疹的 溃疡和淋巴结肿大混淆;但硬下疳溃疡基底较硬,可检测到梅毒 螺旋体,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生殖器疱疹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治疗目的为缩短病程,减 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防止病情复发。强调辨证论治, 扶正祛邪,内外结合治疗。肝经湿热证宜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阴虚毒恋证宜滋阴降火、解毒除湿,用知柏 地黄丸加减。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外治 可参考“热疮”。
证候:间歇发作,反复不愈;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 苔薄,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加减。常用玄参、麦冬、生地黄、板蓝根、紫草、 生茵仁等。
2.外治疗法
(1)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用三棱针或一次性5号注射针头浅刺 放出疱液。 (2)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为主。水疱初期可用二味 拔毒散调茶水或紫金锭磨水外搽。 (3)水疱破溃,以糜烂、渗出偏重者,可用马齿苑水外洗或湿敷。 (4)皮损以结痂为主者,可用青黛膏、黄连膏等外搽。
3.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①围针沿疱疹或疼痛分布带边缘每隔3cm取一针刺点,捻转得 气后,留针30分钟,取针,每日1次,连刺7天。 ②体针取内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支沟、 阿是穴、夹脊穴等。 ③火针以毫针针尖经酒精灯火焰烧红后,迅速对疱疹进行快速 点刺,再用棉签清理疱液,针刺不宜过深,过皮即起,5〜7日1 次。
第二节蛇串疮
病例
王某,男,32岁。5天前自觉左侧胸背作痛,到当地医院拍X 线片检查未见异常。2天前局部出现水疱,皮肤灼热刺痛,可见 粟米至黄豆大小成簇水疱,色红,局限于躯干左侧,呈带状排列。 体温最高38.4°C。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西医皮肤病的鉴别诊断1、疱疹样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多形性皮疹的皮肤病,以水疱最为突出,无明显的过敏原因;本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病起缓急不一,瘙痒显。

损害为多形性,开始为红斑,在其基础上出现丘疹、风团、水疱等,而以水疱最为突出。

偶亦可见大疱。

水疱自绿豆至葡萄大小,排列成群、环形或不规则形,疱壁紧张,不易擦破,棘细胞松解症阴性。

水疱抓破后即成剥蚀面,愈后常有色素沉着。

长期搔抓可使皮损湿疹化或苔癣化。

皮损常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特别是膝、肘、臀,亦可累及腋、肩、躯干、头皮等处,口腔粘膜罕见。

诊断要点是全身情况良好,多形性皮损以簇集性水疱为突出,分布于四肢伸侧;剧烈而持久的瘙痒;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本病应与大疱性多形性红斑鉴别,后者亦多为多形性损害,但常有特征性的靶样红斑及大疱,皮损分布呈泛发性,粘膜常受侵犯,瘙痒不是特征。

病程一般在2月左右,愈后无疤痕。

2、急性蜂窝织炎多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炎症可深入皮下组织,故损害界限不清,并可化脓坏死。

多发生于下肢、面部、外阴等处。

患处皮肤红肿、灼热、坚实、表面紧张,扩展迅速,边界不清,可有大疱形成。

局部淋巴结常肿大,有时形成脓肿、出血及坏死。

主觉疼痛。

全身症状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

硬结性蜂窝组织炎好发于下肢,常围绕踝上部,有时见于颈部、腹部或上肢。

损害是板样硬化,暗红色并有色素沉着。

久之有皮肤萎缩。

3、接触性皮炎有明显的接触致病物史,发病部位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比较清楚,去除病因后即迅速痊愈。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后所发生的浅在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

本病应与湿疹相鉴别。

湿疹的原因复杂,不易发现,皮疹呈多种疹形,境界不明显,常全身泛发或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慢性化。

下肢湿疹呈对称性,局部无静脉曲张的表现,也无下肢水肿。

4、淤积性皮炎又名静脉曲张性湿疹,早期症状主要是小腿下三分之一轻度水肿,以后踝部和胫前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胫前内侧常有红斑和褐色素沉着,局部搔抓继发改变,有糜烂渗出结痂的皮肤病。

最新: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简称湿疹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包含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及各种湿疹等疾病。

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同时受疾病发展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不能及时确诊,可能被笼统地诊断为〃湿疹〃"过敏性皮炎〃甚至〃皮炎〃,治疗也多以对症为主,涉及多种中药、西药。

由治疗不规范导致的疗效不佳或药物不良反应并不少见,有必要对现有治疗药物进行梳理,为中西医结合用药提供参考。

一、共识的适用范围适于湿疹皮炎的药物对症治疗。

湿疹皮炎的概念和分类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1c1assificationofdisease,ICD)-11,包括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淤积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辞、钱币状湿疹、手部湿疹、阴囊湿疹、肛周湿疹等疾病以及非特异性皮炎口]。

鉴于目前国内多数西医师缺乏中医基础,存在辨证施治经验不足的问题,本共识主要为西医师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及中医师合理使用西药提供参考。

共识中部分药物没有湿疹皮炎适应证,某些用法超说明书范围,按照医师法规定,在尚无有效或更好治疗手段等情况下,需与患者沟通、同意后使用。

二、共识的制定原则及方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推荐具有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可以治疗湿疹皮炎的市售药物;其中,中成药须具有湿疹皮炎适应证,且得到≥75%投票专家的推荐。

循证证据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1ibrary.Embase和WebofScience数据库获得。

中文检索词包括湿疹、湿疮、浸淫疮、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葬;英文检索词包括eczema、dermatitis,1ichensimp1exchronicus x neurodermatitis o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31Bo三、分期及分级治疗原则根据临床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

热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精)

热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精)

二、病因病机 1、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火; 2、湿毒下注; 3、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以致疼痛剧烈; 4、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血瘀夹 湿。
西医: 带状疱疹与水痘是由同一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三、诊断 1、好发于春秋季节; 2、以中老年患者居多; 3、典型皮损:红斑基础上出现粟米至 黄豆大小成群水疱,累累如串珠,排列 成带状,疱群之间皮肤正常。疱液初清 后浊,2周左右结痂而愈。
颜面部疱疹
颜面部疱疹
生殖器疱疹
四、治疗 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要治法。 反复发作者,扶正祛邪并治。
1、辨证论治 (1)内治 ① 肺胃热盛 ——疏风清热 方药: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② 湿热下注——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板蓝根、紫草等。 ③ 阴虚内热——养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加板蓝根、马齿苋、紫 草、石斛、生薏苡仁。
第一节
热疮
一、定义 热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西医:单纯疱疹。 特点: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皮损 为成簇小水疱;1周左右痊愈; 易复发。
二、病因病机 1、外感风温热毒,阻于肺胃,蕴蒸皮 肤; 2、肝经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 3、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 诱发因素 :发热、月经来潮、肠胃功 能障碍等。
4.扁瘊 多发于青年男女,故又称青年扁平 疣。 典型皮损:扁平丘疹,针头、米粒 到黄豆大小,呈淡红色、褐色或正常皮 肤颜色。常因搔抓自体接种,形成串珠 状损害。好发于颜面部和手背。一般无 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感。
扁平疣
扁平疣
(1)内服治疗 ① 风热蕴结证——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马齿苋合剂加减。 ② 热瘀互结证——活血化瘀,清热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 木贼草、板蓝根、马齿苋、香附、苦参、 白鲜皮等,煎汤外洗,每天2~3次。

皮肤科常见病

皮肤科常见病
气滞血瘀型 【证见】 皮疹大部或全部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伴有夜眠不宁,精神疲乏。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斑,苔白,脉弦。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 主方柴胡疏肝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柴胡、赤芍、枳壳、香附各12克,丹参15克,鸡血藤30克,延胡索9克,川芎、陈皮、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如疼痛较甚,舌有瘀斑者,加桃红、川红花各9克,三七末3克(冲)。
(2)胃肠湿热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 处方:茵陈10克,黄柏7克,知母9克,枇杷叶9克(包),生地30克,黄芩9克,丹皮9克,黄柏12克,米仁20克,茯苓12克,制大黄9克,生甘草3克。 加减:有脓头形成加蒲公英、蚤休;痒甚者加地肤子、白藓皮;纳呆乏味者加山楂、炙鸡内金。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亦可煎水湿敷患处。 疗效: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共治疗417例,基本痊愈286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8.3%。 常用成方:三黄汤、黄连解毒汤、黄连泻心汤、龙胆泻肝汤、清胃散、承气汤等。
血热瘀滞 治法:清热凉血化瘀。 处方:丹参30克,生地36克,赤芍15克,土大黄15克,当归尾9克,红花6克,丹皮12克,蛇舌草15克,凌霄花10克,生甘草3克。 加减:搔痒甚者加地肤子、苦参;疤痕形成加马勃、牡蛎、皂刺。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8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22例,有效3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8%。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
痤 疮
临床特点: 损害呈多形性,最早典型皮损为位于毛囊口的粉刺,分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两种,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红色丘疹、脓皰、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 皮损好发颜面部,尤其是前额、颊部、颏部,其次为胸背和肩胛间节,对称分布。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目录一、诊疗方案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二、临床路径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

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

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

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

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

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

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

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

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

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

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 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皮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文献有数十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

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皮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一、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皮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一病变处,于同一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自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而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皮肤病。

急性湿疹如经妥当处置可获痊愈,但易复发。

临床上也时常观察到由本型湿疹移行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二、亚急性湿疹当急性湿疹炎症反应缓解、红肿、渗出明显减轻。

整个病变以丘疹为主,间有轻度糜烂,少量渗液、且伴有少许结痂或鳞屑、则可称之为亚急性湿疹。

天疱疮的中西医治疗良方

天疱疮的中西医治疗良方

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的中西医治疗良方天疱疮( Pemphigus)是一种由于表皮棘层细胞松解所致的慢性、复发性、表皮内大疱性皮肤病。

在正常皮肤、粘膜或红斑上出现难以愈合的松弛性大疱,多见于中年人,预后较差,有特征性的免疫学所见。

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火赤疱》谓:“初起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燎浆水疱,色赤者为火赤疮;若顶白根赤,名天疱疮。

俱延及遍身,焮热疼痛,未破不坚,疱破毒水津烂不臭……”。

其天疱疮近似于现代医学的寻常性天疱疮,火赤疮近似于红斑性天疱疮。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各型天疱疮患者血循环中均存在有抗角朊细胞间物质抗体,而且抗体滴度与病情轻重平行。

在表皮器官培养中加入天疱疮患者血清,48~72小时后可在基底细胞上部出现棘刺松解现象。

棘刺松解的发生可能与抗原抗体结合后产生的蛋白酶有关。

已证实天疱疮抗体与角朊细胞结合后,可使表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后者使纤维蛋白酶系统激活而导致棘刺松解。

天疱疮抗原存在于角朊细胞的连接蛋白桥粒,为糖蛋白,寻常性天疱疮的抗原分子量为210000U(道尔顿);红斑性天疱疮抗原为桥粒芯糖蛋白,分子量为16000U。

天疱疮常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合并存在。

烧伤、药物(长效青霉胺、保泰松、利福平)可诱发天疱疮。

2.病理天疱疮共同的基本组织病理变化是棘层松解,形成表皮内裂隙和水疱。

疱腔内有棘层松解细胞( tzanckcell)。

这种细胞较正常棘细胞大,圆形,细胞间桥消失,核大而深染,胞浆均匀呈嗜碱性,核周有浅蓝色晕,具有诊断价值。

各型天疱疮的病理特点为:①寻常型:裂隙或水疱位于基底层上方。

疱底有不规则的乳头向上生长,覆有一层呈“墓碑”状的基底细胞,即所谓“绒毛”。

②增殖型:早期损害与寻常型相似,其后绒毛形成和表皮突下伸更显著,棘层肥厚,表皮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所组成的微脓肿。

晚期呈乳头瘤样或疣状增生。

中医外科学重点(2) (1)

中医外科学重点(2) (1)

名词解释:疮疡:疔:一种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热疮:指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痈: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乳癖:指发生于乳腺组织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肛裂:指肛管皮肤全层开裂并感染所形成的溃疡。

淋病:是一种通过性传染的由淋病双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股肿: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中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脱疽:指发生于四肢末端的疼痛、坏疽,甚者指趾节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

委中毒:指发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接触性皮炎:指因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或药物后,在接触部位因过敏或强烈刺激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白疪:是一种以红斑脱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易复发性的皮肤病。

乳岩:乳房部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湿疮:湿疮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瘙痒、糜烂、流滋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简答题:1、手足疔疮的诊断要点:2、锁肛痔的临床表现:1、最早的症状是便血,大便次数的增多,里急后重,粪便中有黏液脓血,呈暗红色;2、男性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3、晚期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极度消瘦;3、乳癖的临床表现:1、好发于中青年妇女2、肿块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多个形态不规则肿块,呈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或颗粒状,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活动好3、与月经周期有关,疼痛以胀痛为主;4、内痔的分期:一期:只有便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二期:痔核较大,排便时痔核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三期:痔核更大,脱出后不能自然复位;5、热疮的临床特点:1、发疹前常有发热病史2、好发于皮肤黏膜的交界处3、皮损初期为红斑,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愈后留有轻微色素沉着4、易反复发作,一般无全身症状6、烧伤深度的分度:一度:深度在表皮角质层,红肿热痛;浅二度:深度在真皮浅层,有水疱、基底部红色;深二度:达真皮深层,基底苍白,有瘢痕;三度:达皮肤全层,创面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植皮才能愈合;7、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1、根据病情阶段选择剂型2、控制感染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高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8、白疮的临床特点:9、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10、蛇串疮的临床特点:春秋季节多见,好发于成人;皮损为红斑上出现簇集性水疱,沿人体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剧烈疼痛如火燎;11、破伤风的临床表现:1、肌肉强直性痉挛从头面部开始2、初感咀嚼不便3、面肌强直性痉挛,张口困难4、颈项肌痉挛,颈项强直5、四肢肌肉收缩6、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出现呼吸困难7、神志清醒上篇第一章中医外科历史悠久:1、起源于原始社会 2、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 3、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针) 4、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中医外科在周代成为独立的专科《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金创瘈疭方》是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已失传《刘涓子鬼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太平圣惠方》首提“五善七恶”学说明清时期外科出现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术流派: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代表人物分别是: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第二章外科疾病的命名:以形态命名:蛇头疔、鹅掌风;以疾病的特征命名:留注、烂疔;以范围大小命名:小者为疖,大者为痈,更大者为发;以病程长短命名:千日疮;第三章外科疾病的致病原因:外感六淫(季节性、区域性、相互转化,相互兼挟)火毒、热毒之邪是外科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感受特殊之毒,包括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及疫疠之毒饮食不节,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出自《素问》情志内伤,所致病大多发生在颈之两侧、胸胁、乳房等肝胆经循行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