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的解读
胡明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生存意义的失落、人生境遇的荒诞和人生存在的疏离这三个方面来从存在主义对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中所反映的深刻主题加以解读。
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在深层文化意义上来讲,也是关于现代人类生存状态和境遇的思考。
从他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一种独特的人类的生存境遇,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审视现代社会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存在主义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杰出的现代美国作家,在美国现代文学发展中,菲茨杰拉德的创作一直是个独特的存在,他把那个喧嚣的社会作为他所描写的人物生活的背景。
他一生中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和《美丽与毁灭》初步展露他的写作才华,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则是其写作生涯顶峰的代表作。
随着对他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菲茨杰拉德不仅仅在长篇小说的写作中成绩斐然,而且其短篇小说也以优美的文笔和新奇的构思生动真实地再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
菲茨杰拉德一生共创作短篇小说178篇,这些作品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对生活深刻体验,其中的代表作有《一颗像里茨饭店那么大的钻石》、《伯妮斯剪发》、《重返巴比伦》、《返老还童》、《冰宫》和《富家公子》等等,这些短篇小说和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都表现了当时价值观念和文化变革的特征,深刻揭示了二战以后美国年轻人对于“美国梦”幻灭而表现的悲哀与迷惘。
国内外评论界对于菲茨杰拉德及其作品从主题思想、叙述技巧、象征主义、结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尝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解读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探查作品中所关注的人的境况和个人存在的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对人的存在的深刻反思和超越现实的勇气,同时深刻体味菲茨杰拉德通过作品中人类存在的荒诞行为和孤独、异化而又疏离的状态所营造的一种独特而苍凉的存在主义氛围。
一、《重返巴比伦》:生存意义的失落
《重访巴比伦》的题材紧扣现实,文字清新优雅,是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中被收录在各类选集中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菲茨杰拉德准确的把握到了那个“金元”时代的脉搏,把作品焦点对准了一代人的精神痛苦,深刻的揭示出他们的困惑、孤独和无聊,而这种精神状态的根源在于生存意义的失落。
小说男主人公查理·威尔斯从出现开始就不断压抑自己的欲望,用美好的未来憧憬激励自己,当他再次踏进里茨酒店时,他开始回忆和审视自己的过去,他曾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金钱成为对他的嘉奖,但是他的生活最终被金钱所扰乱,在极度富足的生活中他逐渐失去自我,做出许多荒唐的事情,金钱失去后他才开始反省自己和生活的本质,他渐渐开始认可金钱不能给他带来一切想要的东西,他试图通过相信品德和荣誉来找寻生存的意义,但是当他希望证明自己的价值时他还是不由自主的夸耀他现在赚得比以前还多,当他想向女儿表达爱意时也只能是到高级饭店就餐,买玩具和到华丽的剧场看演出。
最后当无法如愿收回对女儿的监护权时,他除了再给女儿送些东西之外没有什么可做的了。
从这部作品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菲茨杰拉德的身影,他和查理一样过着纸醉金迷,挥霍无度的生活,他们都有着年轻美丽而耽于享乐的妻子,他们都试图用金钱美酒去排解空虚,可是却无可奈何地变得更加空虚,最终只能面对以往痛心疾首。
基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对社
会清醒的观察,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对人生的失望和人自身生存意义的失落,如同作品的主人公一样,他们都只能面对一个荒谬的社会、残酷的现实和灰暗的人生。
菲茨杰拉德用独特的视角审视着“爵士乐时代”的“迷惘一代”,他所关注的是人类本质上的孤独和失落,这就使他的创作呈现出关注人类生存意义的存在主义倾向,揭示了人在世界上真实的生存状态,表现出人生的荒诞和世界的虚无。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秩序不再存在,价值体系分崩离析,而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又没有建立,在这种茫然与失落中,菲茨杰拉德这个清醒的观察者从喧嚣浮躁的社会中读出了人世的凄凉和无奈。
二、《本杰明·巴顿奇事》:人生境遇的荒诞
在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又名《返老还童》)中虚构了一个逆时间而行的奇人的种种经历和见闻,本杰明一出生就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其间经历了父亲的不满和自欺欺人、与希尔迪加爱情的起伏变化、与儿子的亲情疏离,随着对那些或美好或烦恼或激情或平淡的记忆渐渐逝去,本杰明传奇般的一生就像虚幻的一个梦一样消失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他最终以一个婴儿的形态离开人世。
由于本杰明在与常人不同的逆行的岁月中前行,因而他得以体验独特的情感的变化和生命的流逝,正因为逆时间而行,因此他的诸如求学、结婚和参军等生活中的大事多半发生在主人公不太恰当的年龄,于是在这荒诞之中,作者得以深刻揭示出纸醉金迷和声色犬马的物质表象下掩盖的精神危机和灾难,充分反映出在丧失了信仰的传统价值观的上世纪二十年代,一切美好都是虚幻的假象,荒诞的世界最终走向幻灭的深渊,留下的只有灵魂的颓废和绝望的挣扎。
从存在主义视角看,社会、自然以及人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就是荒诞,人的异化和局限性是荒诞的实质,其主要表现是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甚至人的存在本身都具有根本的荒诞性,不但人类生存的世界不合理,人类的存在本身也变得毫无理由可言。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和人的存在都是荒诞的,“人与世界的遭遇中便会产生荒诞。
”[1]在令整整一代人眼花缭乱、心醉神迷的爵士乐时代,人们最终意识到穷尽一生去追求的梦想永远都只是一个幻梦,那些像本杰明和菲茨杰拉德一样前仆后继追逐财富、青春、美貌和个人成功的美国梦的人最终因为无法实现这个梦想而成为了历史上一个苍凉而模糊的背影,人生因此成为一种多余,而荒诞则变成了唯一的真实存在。
三、《富家子弟》:人生存在的疏离
《富家子弟》写于1926年,是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安森·亨特的故事,他出身美国的望族豪门,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子弟,从小就过着富裕的生活,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优越感,他除了工作之外就是纵情欢歌,跳舞享乐,追逐女人,这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他与不同的几位女性之间所产生的纠葛。
第一个女性是加利福尼亚一位上层社会的富家小姐,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生活优越并具有端庄的淑女气质,是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一本正经的纯情女子,在于安森恋爱中为之着迷,即使安森因为傲慢无礼而多次冲击她的道德底线,波拉仍然无法放弃安森,直到最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最终放弃了傲慢自私和无情的安森。
安森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为了填补感情空白,找到多丽作为替代品,多丽是一个出身于一个声名狼藉的政客家庭,被认为是一个上层社会有些放荡、行为不检的女人,她在与富家公子安森交往中疯狂的迷恋上了安森,但是安森并没有真正接受她,虽然安森可以放荡狂欢,但是社会绝不允许在安森这样的绅士旁边有一个放荡的女人做妻子,最终安森冷酷地摆脱了多丽。
第三位女性是安森的婶婶艾德娜,艾德娜由于生活空虚和渴望被爱而去寻找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最终于情人斯隆堕入爱河,当她与斯隆的恋情被安森知道后,她不但受到了安森的羞辱并且最后痛失情人,在安森的训斥之下她失去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的尊严。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安森的外表进行了五次详尽的描述,从安森年轻时的高挑魁梧、肤色健康到最后的身材日益发胖,通过这些描述作者隐晦的揭示了现代文明下由于
享乐主义盛行和人们放纵而没有规律的生活,人已经与大自然逐渐疏离,虽然主人公也会去乡下度假,但是他并不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是纵酒狂欢,这种与大自然的疏离对安森的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同时作者通过描述富家公子安森与几位女性之间的纠葛深度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疏离与异化。
小说中描写了安森与叔父罗伯特和婶婶艾德娜一家的关系,罗伯特曾经是安森青年时期的知心朋友,后来由于志趣不同关系日益冷淡疏离,而罗伯特则一直在俱乐部厮混,对妻子毫不关心,女人对于家庭来说就像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附属品,这最终导致妻子艾德娜与斯隆的恋情,而当这段恋情尽人皆知的时候,罗伯特尽然还被蒙在鼓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疏离至此,令人可叹。
主人公安森看似备受尊敬,拥有很多朋友,但当他的家境开始衰落的时候,他却找不到一个人来陪他派遣孤寂难耐的生活,这种朋走宾散、人走茶凉的友情的疏离不禁让人唏嘘。
小说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安森的几段恋爱经历,但是正是安森那种富家公子的优越感和自大高傲使他失去了波拉的爱,同时由于他的玩世不恭和倨傲自大直接导致了他冷酷无情的拒绝了多丽的爱,随着岁月流转,安森内心的孤独和空虚与日俱增,在一次出海远航时安森决定追求一个刚刚结识的姑娘,但是作者在故事结尾却揭示出安森这样做同样是来满足自己作为富家子弟的优越感,故事中的安森唯我独尊和高傲冷酷最终导致了爱情的疏离和异化,把自己抛入了痛苦的深渊,独自去面对令人窒息的空虚和孤独。
菲茨杰拉德在这篇短篇小说中作为一个清醒的旁观者,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画了浮躁热闹的都市生活中幽暗、冷漠的那一面,描写了人生的异化与凄凉以及一堵用于横亘于人与人之间的冰冷的、无法逾越的“墙”。
结语:如同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一样,他的短篇小说主旋律也表现出一种悲剧人生,无论其中的主人公如何努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最终都难以逃脱悲剧人生的命运。
这些作品展现了二十世纪人类存在的悲歌,是对现代人类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思考,通过他的作品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类生存境遇的荒谬,通过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他的作品,我们获得了一个审视人类世界的全新视角。
参考文献:
[1]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加缪荒谬与反抗论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3.
[2]菲茨杰拉德.张力慧,汤永宽译.返老还童[M].(又名:本杰明·巴顿奇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菲茨杰拉德.疯狂星期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7.
[4]菲茨杰拉德.英汉对照英美文学精品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选[M].吴樯,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