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财政的几点认识(1)
公共财政的理解
公共财政的理解大纲一、对公共财政的理解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通俗来讲,公共财政就是国家通过对税收、国有资产和其他收入进行投资和理财,尽量满足人民的公共需要,为人民的利益作出贡献,和谐财政和市场经济,调节各阶级各部门的利益冲突。
二、对民生财政的理解民生财政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出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一个特色。
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共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相区别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民生财政以改进民生、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目标。
从我们自身而言,民生财政是为了解决人民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帮助农民解决农作物销售问题,对农民务农进行补贴,解决国家学生的义务教育,为人民提供医疗保证,通过国家政策的实施,保护绝大部分人的利益。
三、对建设性财政的理解四、对生产性财政的理解五、对吃饭财政的理解吃饭财政”是指一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仅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的工资、一般性办公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吃饭财政”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经济不发达的客观评价。
所谓“吃饭财政”是指财政资金只能维持国家机关的运转,只能供养一批“吃皇粮”的人,缺乏用于建设的资金,也就是说财政的经济建设职能基本丧失。
从人民的角度考虑,就是国家政府人员,拿着国家的钱,满足自己的私欲,将国家的钱财花在请客吃饭上,缺少实际效用,。
对完善公共财政的几点思考
系 列 重 要 理 念 得 以 明确 , 但 是我 们 不 能 不 看 到 , 我 们 离 公共 财
性、 事前确 定、 严 格执行 的预算作为 本管理制度 , 其实质 内容
是 以制 度 的 合 理 安 排 和严 密 性 防止 公权 扭 曲 ,落实 公众 利 益 的
政 的 目标 还 有 一 定 距 离 。
模和 比例 , 加大公共服 务领域投入 。 完善省 以下财政体制 , 增 强
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 ,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内
分类 , 配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相应 调整, 使部门预算 的“ 明晰” 程度大 为提 高。2 0 1 1 年9 8个中央部 门公开“ 三公” 经 费支出预算 , 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 虽然我国政府预算公开已取 得 明显进步 , 但仍存在 部分预算 内容看不到、 看不清 、 看 不懂等 问题 , 归纳起来不外 预算 公开 内容粗犷, 缺乏洋细解读等 问题 。 十八大报告 中再一次提到 “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公共财 政在管理运 行上 必然要 以现代意义的具有公开性、 透 明度、 完整
容 。党 的十八大报告更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要全面深
化经济体制改革 , 并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改革财税体制 、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 出了明确要求。报告强 调从基 本公共服 务 体系建设推进,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思路, 虽然使得十六
大 以来政府公共职 能归位、 公共服务均等化、 公共理财规范化等
益 问题 , 已经 成 为 政 府 的 执政 重 点 。 顺应和服务这一大局, 财 政 调 整 支 出 导 向和 结构 , 过去 的 “ 二位一体” 发展提升为 “ 四位 一
我对公共财政的认识
我对公共财政的认识【摘要】近年来,公共财政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本文对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职能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同时提出了公共财政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探索出可行的解决对策,不断改革创新公共财政。
【关键词】公共财政基本特征职能问题对策【正文】公共财政从原来的供给型财政、生产建设型财政、转轨过程中探索的财政振兴,一步一步转变成相对成熟的、能够跟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和总体社会再生产发展要求相适宜、相匹配的一个财政形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 公共性。
从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上看,政府作为分配主体,使得公共财政与其他类型的财政一样,都是政府的分配行为,进行的都是财政分配活动。
公共财政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组织国家财政活动的主要目标或基本出发点。
这个基本出发点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运行的基本取向,也是国家财政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边界或指导性原则。
从财政收入的来源上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各市场主体、法人实体和城乡居民依法缴纳的各种税赋,它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收入来源主体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和公共性。
财政收入的公共性也就决定了财政支出安排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性支出方面。
2. 调控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市场机制能够较好地发挥其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但还是会出现表现为自然垄断、风险与不确定性、社会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失衡等市场失效的现象。
此时就只能依靠市场之外的力量,依靠公共活动,特别是依靠政府力量的介入,才能纠正市场失效状态。
弥补市场失效也就成为了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特征。
而公共财政通过其资源配置职能的行使,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财力等支出分配,引导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向,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最终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公共财政分析解析
公共财政分析解析公共财政是指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进行调控和管理的财政活动。
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对公共财政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和影响。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及意义公共财政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包括税收、财政支出、债务管理和财政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它是政府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财政的主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共财政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税收政策和经济政策,引导和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和支出,促进重点领域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其次,公共财政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通过税收政策的制定,政府可以收集富裕群体的一部分收入,并将其用于社会福利和公共设施建设,从而缓解贫富差距的扩大,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再次,公共财政可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节,对经济进行稳定和管理。
在经济繁荣时,政府可以增加税收和储备,以应对潜在的经济不确定性;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方式,刺激经济,促进就业。
最后,公共财政可以确保国家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和债务管理,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等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公共财政的主要内容和运行机制公共财政主要包括税收、财政支出、债务管理和财政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相互关联,通过运行机制相互作用,实现财政活动的平衡和有效性。
1. 税收:税收是公共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通过对个人和企业收取的税款,政府可以获取一定的财政收入。
税收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等。
税收的征收涉及到税法的制定和税收管理的实施。
2.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公共财政的主要支出方式。
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公共财政的理解
公共财政理解哎,说起公共财政,你可能觉得这是个高大上的词儿,离咱们小老百姓的生活有点远。
但其实呢,它就像咱们家里的账本,只不过这个“家”大了点,是整个社会、整个国家。
你想啊,每天咱们出门,路上那些路灯亮堂堂的,是不是觉得挺温馨挺安全的?那钱哪儿来的?公共财政出的!还有,公园里那些花花草草,小朋友们跑来跑去玩得可欢了,那也是公共财政在默默支持呢。
再比如说,你去医院看病,有时候医保能帮你报销一部分,减轻了不少负担,这也是公共财政在发挥作用呀。
公共财政啊,就像个大管家,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它得想着怎么收税,怎么花钱,才能让咱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收税这事儿,就像是大家伙儿一起凑份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把国家这个大家庭建设得漂漂亮亮的。
当然了,这税也不是乱收的,得有个规矩,得让大家心里都明明白白的。
花钱呢,那就更有讲究了。
公共财政得考虑周到,哪些事儿是当务之急,得赶紧办;哪些事儿可以缓缓,慢慢来。
比如说,教育得优先吧,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得让他们读好书,学知识。
还有医疗、养老这些,都是关系到咱们切身利益的大事,也得好好安排。
有时候啊,公共财政还得做点投资,比如建个大桥,修条高速,虽然一开始得花不少钱,但长远来看,对经济发展、对咱们的生活都是大有好处的。
这就像咱们家里装修,虽然一开始得破费点,但住起来舒服多了,心里也美滋滋的。
所以啊,公共财政这事儿,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跟咱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咱们也得关心关心,了解了解,毕竟这可是咱们共同的“家底”呢。
这样一来,咱们不仅能更好地享受公共财政带来的好处,还能为它出出主意,让它更加合理、更加公平地服务每一个人。
浅议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
浅议“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一、“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概念从理论上和历史上,任何社会经济形态的国家都存在着财政,财政等同于“国家财政”,也叫“政府财政”,这是“财政一般性”。
财政因其天然具有公共性,也叫“公共财政”。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财政”、“公共财政”是一致的。
不过,现在我们所指的“公共财政”是引进西方的。
因此,“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基础理论概念。
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
国家财政,就是指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
二、区别和认识“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在西方,“公共财政”的提法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我国学者翻译西方财政论著时,有的译为“公共财政”,有的译为“财政”。
近几年来“公共财政”被广泛引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财政理论研究的空前活跃,“公共财政”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形成了一个阵地。
但同时必须指出,有的人在研究“公共财政”理论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回避、混淆甚至否定“国家财政”。
这种对待“国家财政”的观点引起了正常的批评与反批评。
于是,质疑答疑的论战层出不穷。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关系被演变成了严重的对立关系:不是以“公共财政”排斥、否定、最后替代“国家财政”,就是以“国家财政”排斥、否定、最后替代“公共财政”。
这两种认识倾向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长此以往,必将进一步导致理论不明、实践不顺的局面,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作用1、国家财政的作用(1)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臵。
财政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起着重要作用。
(2)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论中国公共财政
论中国公共财政引言公共财政是国家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划、管理和分配。
在中国,公共财政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公共财政的背景、特点、挑战和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背景中国公共财政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渐完善,成为国家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公共财政以税收收入为主,并通过财政支出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包括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特点中国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方财政依赖性强:由于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高度集中化:中国的财政体制相对集中化,中央财政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决策中占主导地位。
这种集中化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国家整体利益的统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发展空间和自主权。
3.合理资源配置:公共财政在中国发挥着合理资源配置的作用。
通过公共财政,国家可以将资源从高流动性的个人财富转移到低流动性的公共事业上,促进社会公共需求的满足。
4.结构调整和改革: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不平衡的结构问题,如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差距、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包括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的支持、推动税收制度改革等。
挑战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1.财政收入不稳定:由于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公共财政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这会给财政支出规划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带来一定的困难。
2.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差距: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农村地区的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相对较低,而城市地区则相对较高。
这种差距不仅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公共服务的不公平。
3.收入分配不平衡: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看待公共财政
如何看待公共财政(财政税务系101603班李帅奇20104160315)由于市场经济存在公共物品供应不足、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周期性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信息不对称等缺陷,政府的介入就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公共财政即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它的职能主要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政府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特定的物品和劳务,并为这些支出活动融资和征税,是财政的首要职能。
收入分配之职能是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不同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实施影响,目的是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内,以实现社会公平。
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在失业和经济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压力很大时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熨平经济波动。
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适度的经济增长。
财政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
在西方,它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1、亚当〃斯密的廉价政府论——斯密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操纵着社会的运行,使得人人为自己的经济活动最终产生一个大家都获利的社会结果,市场经济既然有如此神妙的作用,对它的任何干预都是不可取的,不断增加国民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给经济以完全的自由。
2、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凯恩斯认为,如果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的继续存在,就等于听任失业与经济危机的继续存在,他认为财政支出直接就可以形成社会有效需求,弥补自由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3、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理论——他们认为,自由市场制度是建立在交换的等价原则之上的,只有那些具有排斥性质的可交换的财产权力的私人产品才能进行市场交易。
而公共产品不具有这些性质,所以公共产品的交换行为难以产生,消费者与供给者之间的联系由此中断,虽然存在市场需求,但却没有市场供给,这时政府应予以介入,提供这种产品,弥补市场的这个局限性。
关于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面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预算管理不规范,导致财政浪费和滥用。
因此,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思考:一、建立有效的预算编制制度公共财政预算编制制度是保证公共财政支出减少浪费和滥用的重要制度环节。
我们需要完善和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预算编制机制,强化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和公开透明化,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要加强预算编制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避免一些潜在的财政风险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二、加强监督和审计制度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需要加强整个过程的监督和审计制度,以确保预算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实效性和法律性。
同时,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的预算管理行为,推动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和改进。
三、强化出资管理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中出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财政资金的出资管理,严格制定出资标准和出资流程,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审核、审批、申报、领取和监督等机制,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保障预算的执行。
四、加强过程控制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过程控制机制,以确保公共财政支出在预算编制的源头和过程中掌握好度,防止出现超支现象。
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过程控制,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管理和效益。
以上就是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需要思考的几个方面。
我们需要加强对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掌握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和工作效果,才能有效增强财政管理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推动国家财政工作的持续发展。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点思考
年第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关于我国公共财政的几点思考□薄乃霞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共财政改革所面临的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的构想。
关键词公共财政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A公共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政府为主体进行的分配活动,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安排。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和监督管理。
与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法制性四个基本特征。
公共性是指公共财政解决公共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公平性是指财政政策一视同仁、无差别地对待所有的企业和居民;公益性是指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己任,追求社会公益目标;法制性是指公共财政以法制为基础,实行规范管理。
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是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一、公共财政在改革中的作用(一)公共财政使政府职能转变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转变政府职能一直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我国财政职责作用的转变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于是政府职能的“越位”与“缺位”与财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位”互为因果。
而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其定位在于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财政就不介入,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财政才涉足。
由于公共财政对财政支出的范围和方向进行了合理的界定,“越位”的就应退出,“缺位”的就应进入,所以用公共财政来规范政府公共行政的职权和活动范围,就成为防止政府公共权力滥用的最有效的硬约束,使政府职能限定在公共事务领域,用财政的预算收支来规范政府行政活动的方向,并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我对公共财政的认识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大纲一、公共财政简介1)公共财政一词的由来2)公共财政建立的原因基础3)公共财政的涵义二、公共财政深入理解1)公共财政的核心2)公共财政四点本质规定a)以增进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为宗旨b)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c)最大限度地实行民主决策d)充分接受民主监督3)公共财政在运行当中的职能a)一是支持经济体制创新的职能b)二是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c)三是建立财政投融资管理体系的职能d)四是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e)五是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4)公共财政的形式a)税收收入b)债务收入c)国有资产收益d)政府费收入e)其他收入形式5)公共财政理念三、公共财政在实际生活中运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四、公共财政与私人财政我对公共财政的认识“财政”的英文是Finance一词,源于拉丁语,其原意是指支出的期限,后指公共收入,再后则演进为“公众财政”或“公共财政”,即“公众的收入和支出的方法、筹集、典守和管理”。
及至现代,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或“公共财政”可称之为“政府经济”。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态。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但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配置的,正是因为市场机制在许多领域缺乏效率,政府介入或干预才有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政府致力于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于是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
对于公共财政的涵义人们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
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公共财政,就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
第三种观点认为,公共财政是指为市场或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商品的政府财政,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与必然要求,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或类型。
公共财政讲座心得体会
一、引言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公共财政的讲座,讲座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主讲。
此次讲座让我对公共财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此,我将结合讲座内容,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1. 公共财政的定义公共财政是指国家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分配和监督的财政活动。
它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2. 公共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3)稳定经济职能: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4)公共服务职能:通过财政支出,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三、公共财政政策1. 财政政策工具(1)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率、税种、税收优惠等手段,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消费。
(2)财政支出政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和方向,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
(3)国债政策: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水平和经济运行。
2. 财政政策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2)调整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支出,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实现社会公平: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4)保持物价稳定:通过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四、我国公共财政政策的实践1.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2. 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同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保持同步,为国家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3. 财政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国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公共财政课程的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大学期间选修了《公共财政》这门课程。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对公共财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公共财政》课程让我明白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财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调节经济运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经济活动。
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共产品供给:公共财政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提供资金支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2. 调节经济运行:公共财政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共财政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4.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公共财政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和促进资源向高效领域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公共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通过学习《公共财政》课程,我对公共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 公共财政政策:公共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特定经济和社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手段和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国债政策等。
这些政策在调控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财政制度:财政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活动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财政管理体制等。
完善的财政制度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公共财政的实践与发展在学习《公共财政》课程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我国公共财政的实践与发展。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财政取得了显著成就。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2. 在新形势下,我国公共财政面临新的挑战。
公共财政学概论学习体会
公共财政学概论学习体会作为一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公共财政学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对于一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公共财政学概论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经济活动,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
在学习公共财政学概论的这一过程中,我有了以下几点体会:一、财政学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财政学中,我们学习了国家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所扮演的主导角色。
我们分析了公共支出的重要性,了解了国家公共财政收支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财政学在现代政治经济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学习公共财政学既是理论性的,又是实践性的。
在考虑财政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理论知识,也需要结合实际。
我们需要了解国家现在所处的经济阶段,掌握一定的统计数据和宏观经济指标,从宏观环境出发在理论层面上深入分析问题,找到使经济平稳增长和公共财政平稳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最佳方式。
三、财政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要为国家的公共财政收支作出贡献。
个人税收、公共服务和社保等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了解财政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积极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去,为建设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环境做出贡献。
四、在学习财政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财政法律法规的了解。
财政学的理论知识不仅仅是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一系列的财政法律规定。
学生应该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法律法规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学习公共财政学概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还能够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担负起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学习公共财政学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增强我们对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洞见力,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为自身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财政的理解》课件
科பைடு நூலகம்文卫支
总结词
科教文卫支出是为了提高国家的教育 、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水平,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详细描述
科教文卫支出涵盖了教育、科研、文 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资。这些支 出旨在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促 进社会全面发展。
05 公共财政的管理 与监督
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编制公共财政 预算。
详细描述
经济建设支出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能源、通信、农业等方面 的投资。这些支出旨在提高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支
总结词
社会保障支出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 生活权益,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 者等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详细描述
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 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 的支出。这些支出旨在帮助弱势群体 度过生活困难,维护社会稳定。
2
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主要任务,主 要通过税收、政府支出等手段实现资源分配和收 入分配的调节。
3
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性、法制性和公开性等特征 。
公共财政的特点
公共性
公共财政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 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法制性
公共财政的运行必须严格遵守 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资金使用 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资金来源不同
公共财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税收、政 府支出等,而私有财政的资金主要来 源于市场交易和盈利收入。
运行机制不同
公共财政的运行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 制约和监督,而私有财政的运行主要 受市场机制的调节。
02 公共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我眼中的公共财政
我眼中的公共财政一.定义与形式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的真正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
应该说,法治性、民主性在我国公共财政理论中早已得到重视,但实际在对“公共财政”和“公共利益”的公共性理解上存在不足。
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确认识推行公共财政的意义,明确其特征,找出当前推行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代国家公共财政收入主要形式有:1、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是世界各国公共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约占各国经常性公共收入的90%以上;2、债务收入。
债务收入包括国内发型的公债,国库券,经济建设债券,向国外政府、各级组织和商业银行的借款等。
3、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是政府凭借其资产所有权取得的股息、红利、租金、资金占有费、土地批租收入、国有资产转让及处置收入等。
4、政府费收入。
指政府各部门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
它们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
我国现阶段政府费收入主要有5类:①规费收入;②共产使用费;③特别课征;④各种摊牌性费用;⑤特许金。
5、其他收入形式。
公共财政的概述(★)
公共财政的概述(★)第一篇:公共财政的概述公共财政的概述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所谓公共财政,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
公共财政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
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有市场经济体制,必有公共财政,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交替推动,共同前进,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
只有真正推行公共财政,才能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财政具有以下特征:1.以弥补市场失灵为行为准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但也存在市场自身无法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公共问题。
比如,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垄断问题、外部性问题等。
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是首要的“责任人”。
政府解决公共问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需要以公共政策为手段。
而公共财政的制定和执行,又以公共资源为基础和后盾。
公共财政既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执行公共政策的保障手段。
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包大揽的生产建设型财政而言,公共财政只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职责范围,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不介入;而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就必须介入。
2.公平性。
公共财政政策要一视同仁。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公平竞争,体现在财政上就是必须实行一视同仁的财政政策,为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财政条件。
不管其经济成分,不管其性别、种族、职业、出身、信仰、文化程度乃至国籍,只要守法经营,依法纳税,政府就不能歧视,财政政策上也不应区别对待。
不能针对不同的社会集团、阶层、个人以及不同的经济成分,制定不同的财税法律和制度。
3.非市场营利性,又称公益性。
最新-谈论公共财政的理解 精品
谈论公共财政的理解一、关于公共财政的提法我认为,古今中外,财政就是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因其天然具有公共属性,所以也是公共财政,它们是同义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演进,不同的国家财政又会有不同的模式类型。
现在大家所说的公共财政一词是从西方引进的,把它作为国家财政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模式,突出它是一种市场型财政,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
公共财政一词是英文的直译。
《美国传统辞典》对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资金或其他财产的管理科学,二是指对资金、银行业、投资和信贷的管理。
一般的英汉辞典则通常把译为金融、融资或财务。
因此,如果一词单独使用,那么它的主要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管理,而这种财务管理既可以发生在私人部门,如家庭、企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也可以发生在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资金管理。
在一词前加上限定词,此时的就超越了私人性,而具有特定的公共性。
可见,单从字面上理解,指的就是公共的或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
由于国家或政府是整个社会经济中最为主要、对社会公众有着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影响的公共部门,因此,用来代表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是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
所以,应当把译为财政,因为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
我于1987年在把马斯格雷夫,..的编译为《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时,就把译为财政。
也正因如此,假如把直译为公共财政,有的学者认为那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不过,人们会问,如果是专指国家或政府的财政活动的话,那么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在的前面用加以限定,却偏偏要冠以一词呢?据张馨同志的考证,一词一直到1892年才被英国的巴斯塔布尔,..首次用来概括财政学这一范畴。
而在被广泛采用的前后,财政学被冠以的不在少数,而且迄今为止仍然有之。
这样,如果把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那么将译为公共财政学,用以特指市场型的财政,以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或政府财政活动的公共性,不失为一个贴切的译法,足可以接受的。
关于公共财政基本特征的认识_0
关于公共财政基本特征的认识关于对公共财政的认识,应该说国内现在并没有一个权威的、共识的表述,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议。
学术的争论可以继续进行,有助于我们认识的深化,但是我认为这些争论并不妨碍我们把握一个主线,就是从中国经济转轨、财政转型的角度来正面理解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一些实质性的内容。
这些实质性的内容现在还是一些粗线条的要点,随着今后改革不断的深化,我们对它的认识会越来越细,越来越清晰,这是旨在追求现代化的制度创新和生产力解放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去达到的。
根据自己的认识,我想提出四点关于公共财政基本特征的表述。
我认为所谓公共财政,顾名思义,很关键的一个内在导向就是强调其“公共性”。
公共财政的特征,首先就是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主要的目标和工作的重心。
这样一个要点,包含着如何正确处理公共性和阶段性的关系的内容。
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国家财政,理论的支柱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其所强调的是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所以强调了其阶级属性和阶级专政的性质。
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也指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消亡问题。
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阶级属性仍然存在,但是在往前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要进入一个马克思主义所勾画的国家消亡这样一个可能很漫长但是必然的历史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看,不能否认阶级性,但不能整天放在第一位来强调。
我们的国家政权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但我们在宜传上并没有把专政像过去的阶级斗争那样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总体上我们更需要创造一个社会和谐、统筹协调、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富裕这样一种氛围和态势。
所以,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国家消亡这样一个大方向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抓住什么主导性的东西。
社会主义既然是为全社会的共同利益采谋求发展,在理财上必然是要强调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主要目标和工作重心,这和历史发展趋势是相合的,和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建设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纲领的具体方针和具体任务也是紧密结合的。
关于公共财政的几点认识(1)
关于公共财政的几点认识(1)一、关于“公共财政”的提法我认为,古今中外,财政就是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因其天然具有公共属性,所以也是公共财政,它们是同义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演进,不同的国家财政又会有不同的模式(类型)。
现在大家所说的“公共财政”一词是从西方引进的,把它作为国家财政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模式,突出它是一种市场型财政,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
“公共财政”一词是英文Public Finance的直译。
《美国传统辞典》对Finance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资金或其他财产的管理科学,二是指对资金、银行业、投资和信贷的管理。
一般的英汉辞典则通常把Finance译为金融、融资或财务。
因此,如果Finance一词单独使用,那么它的主要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管理,而这种财务管理既可以发生在私人部门,如家庭、企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也可以发生在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资金管理。
在Finance 一词前加上限定词Public,此时的Finance就超越了“私人性”,而具有特定的“公共性”。
可见,单从字面上理解,PublicFinance指的就是公共的或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
由于国家(或政府)是整个社会经济中最为主要、对社会公众有着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影响的公共部门,因此,用Public Finance来代表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是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
所以,应当把Public Finance译为“财政”,因为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
我于1987年在把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的Public Finance In The ory and Practice编译为《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时,就把Public Finance译为“财政”。
也正因如此,假如把Public Finance直译为“公共财政”,有的学者认为那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公共财政的几点认识(1)一、关于“公共财政”的提法我认为,古今中外,财政就是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因其天然具有公共属性,所以也是公共财政,它们是同义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演进,不同的国家财政又会有不同的模式(类型)。
现在大家所说的“公共财政”一词是从西方引进的,把它作为国家财政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模式,突出它是一种市场型财政,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
“公共财政”一词是英文Public Finance的直译。
《美国传统辞典》对Finance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资金或其他财产的管理科学,二是指对资金、银行业、投资和信贷的管理。
一般的英汉辞典则通常把Finance译为金融、融资或财务。
因此,如果Finance一词单独使用,那么它的主要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管理,而这种财务管理既可以发生在私人部门,如家庭、企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也可以发生在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资金管理。
在Finance 一词前加上限定词Public,此时的Finance就超越了“私人性”,而具有特定的“公共性”。
可见,单从字面上理解,PublicFinance指的就是公共的或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
由于国家(或政府)是整个社会经济中最为主要、对社会公众有着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影响的公共部门,因此,用Public Finance来代表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是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
所以,应当把Public Finance译为“财政”,因为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
我于1987年在把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的Public Finance In The ory and Practice编译为《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时,就把Public Finance译为“财政”。
也正因如此,假如把Public Finance直译为“公共财政”,有的学者认为那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不过,人们会问,如果Public Finance是专指国家(或政府)的财政活动的话,那么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在Finance 的前面用Government加以限定,却偏偏要冠以Public一词呢?据张馨同志的考证,Public Finance一词一直到1892年才被英国的巴斯塔布尔(Bastable,C.F.)首次用来概括“财政(学)”这一范畴。
而在Public Finance被广泛采用的前后,财政(学)被冠以Government Finance的不在少数,而且迄今为止仍然有之。
这样,如果把Public Finance和Government Finance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那么将Public Finance译为公共财政(学),用以特指市场型的财政,以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或政府)财政活动的公共性,不失为一个贴切的译法,足可以接受的。
有的学者提出,自从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被奉为经典著作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Public Economy)的概念,特别是1964年和1965年分别以法文和英文出版的《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理论概念》和《公共经济学》,直接以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为书名。
自此以后,多数财政学著作把Public Finance或Government Finance改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
而这种改名,绝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名字的改换,而是研究的范围、领域、方法、指导思想、所要说明的问题等等都有实质性的变化。
照此说来,与西方国家财政学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公共财政”的提法多少显得有些“滞后”了。
应该肯定,西方财政理论的研究的确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但也应当看到,尽管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对政府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扩展、突破了原有的内容和方法,但是,对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的分析,仍然是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中最具份量的组成部分,而这也正是不少财政经济学著作相继改名之后,却仍有许多著作使用Public Finance的原因,此其一。
其二,“公共财政”一词的提出和兴起,是在我国历经多年的财政经济改革,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之后,试图对逐步走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模式及其特征进行理论概括的产物。
在我国财政改革与财政理论发展的现实情况下,提出“公共财政”一词,并将其作为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模式(类型),的确有助于标识我国财政职能转化的方向,有利于财政定位,是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
近几年来,张馨同志撰写、出版了《公共财政论纲》等专著,发表了许多论述公共财政的文章,在财政本质与财政模式(类型)的关系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对国家分配论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学术界与政府部门的肯定和重视。
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
我曾于1999年3月6日在《中国财经报》发表《我所理解的“公共财政”一文,正式提出“为公共财政叫好”。
总之,对于“公共财政’这一提法,我是持赞成态度的。
二、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关系我之所以对“公共财政”范畴及其原理加以肯定,是因为它从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正确把握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类型)及其涵义、特征。
不过,尽管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并无姓“资”姓“社”之分,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就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可以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一个主要模式;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这一经济体制是以社会主义为方向并将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对我国财政模式的把握不能不顾及我国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
因此,公共财政作为对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类型)的一种理论概括,固然不失其积极意义,但它作为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却是失之片面的。
那么,哪个概念才能正确把握我国财政改革的现状及其目标呢?我认为,从现实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角度考虑,还是要强调“国家财政”一词。
一方面,国家与财政有着天然的联系,没有无国家的财政,也没有任何财政可以离开国家而存在,国家财政作为一个一般范畴,可以涵盖公共财政范畴。
这样,在总括我国财政的基本特征的同时,不至于因为强调国家财政,而忽视对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倡导;也不至于因为倡导建立公共财政,而脱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现实。
另一方面,和公共财政的提法相似,使用“国家财政”一词,虽然看似有同义重复之虞——财政本来就是指国家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在财政前面加上“国家”二字是缺乏必要的,然而,使用“国家财政”一词却有助于反映我国财政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主要是由政府自身主动推进的,对财政改革来说同样如此;第二,多年以来,我国财政一直存在“两个比重”偏低的情况,需要通过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权威对这种局面加以改观,以“建立稳固、平衡和强大的国家财政”(江泽民总书记为《领导干部知识读本》一书所作的批语)。
由此可见,在现实情况下,使用古今中外都存在的“国家财政”这个“财政一般”范畴,还有其特定的时代内涵。
在说明了坚持“国家财政”范畴的必要性之后,这里还有必要对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辨析。
前面已经提到,国家财政与财政是一致的,财政就是国家财政,国家财政也就是财政;而公共财政特指市场型的财政,因此,国家财政包含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财政或国家财政的从属概念或者说是子概念。
一般说来,公共财政以弥补市场失灵为出发点,集中于从事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活动;但由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现实中存在着的数量巨大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运营,以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国情,导致了在公共财政之外,还必须有一块活跃于经营性、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财政。
而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这两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就构成了我国国家财政的现实模式,所即谓的“双重结构(或双元)财政”(其中以公共财政模式为主)。
“国家财政”范畴的使用,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概括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类型—)?张馨同志提出,人类历史所存在的经济体制有三种类型: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与之相适应,从财政活动的目的出发,国家(或政府)的财政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家计财政、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
用“家计财政”来概括自然经济型财政的提法是否恰当,这里暂不讨论;但是用“国家财政”来概括计划型财政,我认为是欠妥的。
张馨同志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国家和政府的行政附属物,个人只是企业或单位的行政附属物,整个社会以国家和政府为中心形成一个大企业,企业和个人的活动只是服从于和围绕着国家与政府的经济计划来开展,从而财政也只是服从于和围绕着国家的需要而活动的,这就具有了“国家”财政的性质。
应当说,张馨同志对计划经济中的财政活动的总体状况的分析和判断大体是正确的,值得商榷的是用“国家财政”来概括计划型的财政这一做法。
我认为,财政与国家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这一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了,再用古今中外皆有的“国家财政”这样一个带有“财政一般”意义的范畴来界定带有特定含义的计划型财政,很容易导致概念使用上的混乱和人们的误解。
比如,人们在否定计划型财政时,就会把“国家财政”这个“财政一般”也一并否定掉了。
此外,拘泥于从财政目的的角度划分财政类型,会在逻辑上产生这样的问题:既然家计财政服从于领主或君主的(私人)需要,公共财政服从于公共需要,而国家财政服从于国家需要,要么,国家是公共性质的还是私人性质的?如果说国家需要是公共需要,那么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又有什么区别:如果说国家需要是私人需要,那么是国家财政好像与家计财政又没什么两样。
而如果这两种说法都不成立,那么国家就该是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混合体了。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国家财政的确兼有公共性和私人性的成分,但是,按照同样的逻辑,那么公共财政、家计财政又何尝不同时具有公共性和私人性呢?而无论答案如何,都将有违按照同一标准对财政模式(类型)进行划分的初衷。
因此,我认为,不妨根据计划经济下的财政大包大揽的特性,用“大一统财政”来概括计划型财政或许会更加合适些。
三、公共财政论的引进与本土化问题我一向主张,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既反对“僵化论”,又反对“过时论”。
对待西方的东西,必须学习、分析、吸收、借鉴。
既反对“排斥论”,又反对“照搬论”。
早在80年代,我就率先编译了马斯格雷夫的《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撰写并出版了《比较财政学》、《国际税收导论》和《财政学原理》等著作,为引进、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做了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