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综合性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报告
蚕豆微核设计实验姓名:陈婷班级:生物技术0911 组别:第六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寻找新的测试系统或测定更多的环境因素。
二、实验原理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情况一样,所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思路1、香烟及其燃烧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致癌前体物质,通过收集,这些致突变物主要存在于水溶液中,流行病学和细胞遗传学都证实了这些物质可引起遗传物质损伤。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是目前证实遗传物质损伤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选择用烟头浸出液为诱变剂。
据俄《消息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制作发酵食品时所使用的乳酸菌能够释放出蛋白酶,分解部分诱变剂的特定蛋白。
乳酸菌在发酵时会合成乳酸,这种物质可抑制多种诱变剂的活性。
乳酸菌还能直接与部分诱变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后者失去诱变能力。
所以,我们选择了取材方便且富含乳酸菌的酸奶作为拮抗剂,来验证其功能。
四、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蚕豆、烟头浸出液(红山茶<焦油含量:12mg/根)、酸奶(味全<原味>)五、实验步骤1、将蚕豆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25℃浸泡24h。
种子吸涨后放入加有棉花的培养基中催芽,24h左右。
2、将20根烟头处理后加至100ml蒸馏水于水浴锅60°处理1h,得20/100的浓度烟头浸出液。
遗传学实习报告总结
遗传学实习报告总结一、前言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现象、遗传规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通过本次遗传学实习,我对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总结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在观察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染色等技巧。
观察结果表明,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具有周期性、有序性和稳定性。
2. 基因重组实验进行基因重组实验,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载体DNA中,通过转化剂将重组DNA导入到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菌。
实验中,我掌握了PCR扩增、DNA连接、转化等关键技术,了解了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
3. 遗传连锁分析利用遗传连锁分析方法,研究两个基因之间的遗传关系。
通过实验,我学会了使用遗传连锁分析软件,解读遗传连锁图谱,推断基因间的距离和连锁关系。
4. 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利用化学物质诱导突变,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突变体,并通过PCR、序列分析等技术进行鉴定。
在此过程中,我掌握了突变体的筛选方法,了解了基因突变的特点。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掌握了遗传学基本实验技术,如显微镜观察、染色、PCR、DNA连接、转化等。
2. 加深了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验,我将抽象的遗传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操作过程,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遗传学的本质和内涵。
3. 培养了科研思维: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实验,互相学习、交流,从而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体会本次遗传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对遗传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让我更加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共同进步。
南医遗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人类基因组DNA提取与检测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人类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2. 学习使用PCR技术检测DNA片段。
3. 了解基因突变对DNA序列的影响。
实验原理:DNA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 和胸腺嘧啶T)组成。
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可以在体外扩增特定的DNA片段,从而检测基因的存在和突变。
实验材料:1. 人体口腔拭子2. DNA提取试剂盒3. PCR仪4. 酶标仪5. 1.5mL离心管6. 0.2mL微量移液器7. 标准DNA模板(已知序列)8. PCR引物9. 试剂:DNA提取缓冲液、蛋白酶K、SDS、NaCl、EDTA、Tris-HCl、dNTPs、Taq DNA聚合酶等实验步骤:一、DNA提取1. 将口腔拭子放入含有1mL DNA提取缓冲液的离心管中。
2. 加入50μL蛋白酶K和50μL SDS,混匀。
3. 55℃水浴30分钟,使蛋白质变性。
4. 加入200μL氯仿/异戊醇(24:1),混匀,静置5分钟。
5. 12,000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6. 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静置10分钟。
7. 12,000g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
8. 加入700μL 75%乙醇,混匀,静置5分钟。
9. 12,000g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
10. 室温晾干,加入50μL ddH2O溶解DNA。
二、PCR扩增1. 配制PCR反应体系:模板DNA 2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10×PCR缓冲液2.5μL,dNTPs 2μL,Taq DNA聚合酶0.5μL,ddH2O补充至25μL。
2. 95℃预变性5分钟。
3. 95℃变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1分钟,共35个循环。
4. 72℃延伸10分钟。
三、产物检测1. 取5μL PCR产物加入1.5mL离心管中。
2. 加入5μL上样缓冲液,混匀。
遗传学专题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它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遗传学在医学、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遗传学专题进行总结,探讨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应用领域及其面临的挑战。
二、遗传学的发展历程1. 遗传学的起源遗传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关注生物的繁殖和遗传现象。
然而,直到19世纪,遗传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遗传学的奠基人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3. 遗传学的发展阶段(1)经典遗传学时期:从孟德尔到摩尔根,遗传学经历了从经验观察到实验验证的发展过程。
(2)分子遗传学时期:20世纪50年代,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传学研究进入分子遗传学时期,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机制。
(3)现代遗传学时期: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遗传学研究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个体到群体、从基因到网络的全面研究。
三、遗传学的研究进展1.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使得人类基因组序列得以解析,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基因表达调控基因表达调控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可以揭示生物生长发育、生殖和代谢等生命活动的遗传基础。
3. 遗传疾病研究遗传疾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通过对遗传疾病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4. 遗传育种遗传育种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手段。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遗传学的应用领域1. 医学遗传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遗传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例如,基因检测可以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
优秀遗传学实习报告
优秀遗传学实习报告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林木遗传育种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组别:实习一、马尾松优树选择一、实习目的:通过该项实习,使大家了解并掌握林木优树选择的整个过程,包括优树选择的制定、外业实地选优,内业资料整理、优树结果的利用等环节。
二、实习方法:采用对比树法(三株大树法)。
以候选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5米半径范围内(包括30—40株以上),选取仅次于优树候选树的3株优势木作对比树。
按优树生长量标准逐项实测,比较鉴定。
候选树达到优树标准可入选,并填好优树登记表。
下表为马尾松优树选择标准:三、实习工具:50米皮尺、测高器、胸径尺四、实习数据:优树登记表(一)母树所在地点1、江苏省句容县下蜀镇下蜀(林场),小地名武岐山2、海拔高143米,坡位缓坡,坡向向阳,坡度13°3、土壤种类黄壤,土层厚度80cm,质地壤土(二)林分状况1、起源人工林,组分混交林,林龄25年,郁闭度70%2、林分健康状况健康,结实情况适中(三)优树特征1、生长量2、树冠:冠幅:南北东西平均3、树干:通直度圆满度4、树皮特征:树皮厚度树皮指数5、结实状况:良好6、生长势和健康状况:生长势良好,生长力旺盛;健康状况良好7、木材及其它特性:木材材质较好四、选中理由:相较于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5米半径范围内同种树种而言,该树在树高胸径等生长状况上有明显的优势,并符合马尾松优树选择标准。
五、优树所在位置示意图选优总结:优树是指在立地条件、起源、树龄、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某个或某些性状远远超过同种树的单株。
我们小组在挑选优树时,按照老师先前说好的优树选择的步骤,先在样地里选出我们认为比较好的树作为优树候选树种,然后以优树候选树种为中心,在半径为15米的范围内选出4株优势木作为比较,测量胸径和树高等,比较鉴定。
最后得出优树候选树种为优树,其生长量和形质指标都要好于其它对比树种,符合优树选择标准。
遗传学综合性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诱变物质的微核实验学号: 134120022 姓名:李尧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13生科A班实验课程名称:遗传学实验教师及职称:曹能开课学期: 2014 至 2015 学年下学期填报时间: 2015 年 5 月 25 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实验设计方案匀,放置37℃恒温箱中保温48h。
保温期间,振摇数次,促使染料的充分溶解,取出过滤,两周后用。
(3)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成分: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 71.64g/L磷酸二氢钠(NaH2PO4 ·2H2PO4) 31.21g/L分别加蒸馏水1000mL配成A、B液;取A液51ml,B液49ml混合,再加入100ml蒸馏水混匀,即为pH6.8的0.1mol/L磷酸缓冲液。
(4)Giemsa应用液取2ml Giemsa染液与40ml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混合而成。
临用现配。
实验动物: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
体重为25g ~35g。
也可选用成年大鼠,体重为150g ~200g。
剂量分组:一般取受试物一般至少设3个剂量。
每个剂量组5只动物。
另外,还应设溶剂对照和阳性物对照组。
常用环磷酰胺作为阳性物对照,剂量可为40mg/kg体重。
4.实验步骤剂量分组:每种受试动物一般至少设3个计量(见下表)。
每个计量5-10只动物。
另外,还映射溶剂对照(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常用环磷酰胺做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为蒸馏水。
受试物:对苯二酚,秋水仙素,氯化汞。
红细胞呈粉红色。
典型的微核多为单个的、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嗜色性与核质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直径通常为红细胞的1/20~1/5。
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观察含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或 t 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处理:2)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做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实验结果: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由于这次试验涉及到两个变量,只能用方差分析,应用最显著差数(LSD法)和Duncan法分别对三种受试物:(对二苯酚,秋水仙素,氯化汞)的三种不同浓度进行检验。
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0月15日实验目的:1. 熟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
3. 掌握显微镜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可以产生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子细胞。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经历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观察,可以了解植物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细胞分裂的机制。
实验材料:- 洋葱根尖- 95%乙醇- 冰醋酸- 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 镊子- 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吸水纸实验步骤:1. 材料处理:将洋葱根尖洗净,放入盛有95%乙醇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然后用镊子取出根尖,放入盛有冰醋酸的烧杯中浸泡30分钟,以固定细胞。
2. 制片:将固定好的根尖放入盛有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液的烧杯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滴加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3.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记录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4. 绘图:根据观察结果,绘制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示意图。
实验结果:1. 前期:染色体开始凝缩,呈细长条状,染色质逐渐消失,核仁消失。
2. 中期:染色体高度凝缩,呈X形,位于细胞中央,纺锤丝连接着染色体的着丝粒。
3. 后期: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纺锤丝断裂,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 末期: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开始解螺旋,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形态和数目变化,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综合性实验报告实验课题: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14级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42班姓名陈子禧学号1414300004实验地点:广州大学生化楼指导教师汪珍春老师1、前言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
Morgan(1909)利用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发现了连锁与互换定律。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生长繁殖要求较低, 在常温下, 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长迅速,12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 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1],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3)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故本研究采用黑腹果蝇e#和6#为研究材料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对果蝇的性状(眼色、体色和翅型)进行观察记录并结合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并尝试培养和分析小量的F2代数据观察连锁交换现象。
关键词:黑腹果蝇;遗传学;正交;统计学;遗传学三大定律;连锁交换2、实验材料品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突变型(e#):长翅、黑檀体、红眼;突变型(6#):小翅、灰身、白眼工具:显微镜、电子天平、培养瓶、棉塞、量筒、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解剖针、毛笔、解剖剪、镊子、恒温恒湿培养箱、电炉药品及材料:燕麦、玉米粉、蔗糖、琼脂粉、酵母粉、丙酸、乙醚等3、实验方法3.1、果蝇的饲养3.1.1培养基的配制:①称量100ml水+0.85g琼脂+7g蔗糖,将上述三份材料倒入白瓷杯,保留约30ml的水待用,将电炉打开,搅拌至80°C煮溶②将称量的8g燕麦玉米粉干燥混合物与上述保留的30ml冷水混匀成浆糊,搅匀并加入白瓷杯中③不断搅拌体系约5min直至煮沸(此时应成糊状),关火④等待体系自然降温,温度计测温至80°C,倒入1g干性酵母粉和0.4ml丙酸⑤冷却至70°C,趁热将白瓷杯的混合物转移至大烧杯,并分装到各个培养瓶。
遗传学综合大实验 正式版
总计
连锁交换定律
测交后代 观察数 m-sn间重组 m-w间重组 w-sn间重组
W+ m+ sn+ W m sn w+ m sn+
W m + sn
W m+ sn+ w+ m sn w+ m+ sn W m sn+ 总计 重组值
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测验表 分离定律 性状
灰体 黑檀体 合计
统计日期
本实验采用果蝇的三对性状红眼/白眼w(1)、长翅/短翅m(1)和 直刚毛/卷刚毛sn(1) 均位于X染色体上
实验材料
果蝇材料: 26(♀) × 6(♂) 实验器具与药品:培养管 、解剖镜、麻醉瓶、死蝇瓶、白瓷板、毛笔、
镊子、烘干箱、培养箱。
药品:乙醚
实验步骤
一、处女蝇的挑选:亲本饲养两周后,把培养瓶内所有活的成虫倒干 净。新羽化的雌果蝇自羽化开始10小时之内尚未成熟而无交配能力即 为处女蝇。选择处女蝇时,先把培养瓶中的老果蝇全部除去,收集10 小时之内羽化出来的新果蝇,麻醉后用放大镜在白瓷板上将果蝇雌雄 分开,这时得到的雌果蝇应该全部都是处女蝇。 二、亲本杂交产生F1:消毒过的毛笔把4只26品系处女蝇扫入培养管中, 然后要把培养管水平放置,以免让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 珠被闷死,随即,用同样方法扫入4只6品系雄蝇,塞紧棉塞,,保持 水平放置直至果蝇苏醒。 三、贴标签:贴好标签,标明日期,品系、组别,移入25℃恒温培养 箱中培养
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雌) e e,m+ w+ sn+/ m+ w+ sn+ e e,m+ w+ sn+/ m w sn 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雄) e e,m+ w+ sn+/ Y 灰体红眼长翅直刚毛(雄) e+ e+,m+ w+ sn+/ Y e+ e,m+ w+ sn+/ Y 黑檀体白眼短翅卷刚毛(雄) e e,m w sn/ Y 灰体白眼短翅卷刚毛(雄) e + e+,m w sn/ Y e + e, m w sn/ Y
遗传学综合实验
遗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果蝇杂交实验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技术班级名称生技131学生姓名林玉学号1314300100任课教师汪珍春完成日期2015年12月5日教务处制1、前言实验目的:学会杂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初步理解遗传的三大定律;学会运用统计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论文的撰写方法。
实验原理:遗传的三大定律2、实验材料品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2# × 6#工具及药品:显微镜、培养瓶、棉塞、量筒、麦片、玉米粉、蔗糖、琼脂粉、丙酸、乙醚等3、实验方法3.1、果蝇的饲养培养基的配制:70ml水+0.85g琼脂+7g蔗糖→煮开至琼脂溶化→加入麦片糊(30ml 冷水与8g麦片混匀)→煮开约3-5分钟,成粘稠的糊状→稍凉后加入1g酵母粉,0.4-0.5ml丙酸,混匀→分装,趁热塞上棉花塞。
生活周期:果蝇的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完全变态的发育阶段,从初生卵发育至新羽化的成虫为一个完整的发育周期,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大约为10天。
培养条件:25°培养箱中培养。
3.2、果蝇杂交的流程3.2.1、我(2#♀╳6#♂)和另一组员(2#♂╳6#♀)3.2.2、杂交前步骤:处女蝇的收集:果蝇雌性生殖器光具有受精囊,可保留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大量的卵受精,因此作品系间杂交时,必须选用处女蝇,而雌蝇刚羽化后一般12h之后交配,因此在把培养瓶内的果蝇除去后,8h内所收集到的雌蝇必定为处女蝇。
当需要从亲本取出所需的果蝇材料时,转移至25℃温箱培养,并且当亲本培养瓶中出现第一个蛹后,除去所有成虫或转瓶培养,每隔8h观察一次,此时出现的果蝇进行性别判断,分离出来的雌蝇必然为处女蝇。
3.2.3.杂交准备:①首先每一培养瓶要贴好标签,注明品系、杂交情况、时间、班别及姓名。
②分别取黑腹果蝇原种2#和6#于两个培养瓶中,并培养7~8d,较多蛹或蛹变黑时除去原种。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综合性实验报告实验课题: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14级专业班级:生物技术142班姓名陈子禧学号1414300004实验地点:广州大学生化楼指导教师汪珍春老师1、前言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
Morgan(1909)利用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发现了连锁与互换定律。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生长繁殖要求较低, 在常温下, 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长迅速,12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 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1],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3)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故本研究采用黑腹果蝇e#和6#为研究材料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对果蝇的性状(眼色、体色和翅型)进行观察记录并结合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并尝试培养和分析小量的F2代数据观察连锁交换现象。
关键词:黑腹果蝇;遗传学;正交;统计学;遗传学三大定律;连锁交换2、实验材料品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突变型(e#):长翅、黑檀体、红眼;突变型(6#):小翅、灰身、白眼工具:显微镜、电子天平、培养瓶、棉塞、量筒、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解剖针、毛笔、解剖剪、镊子、恒温恒湿培养箱、电炉药品及材料:燕麦、玉米粉、蔗糖、琼脂粉、酵母粉、丙酸、乙醚等3、实验方法3.1、果蝇的饲养3.1.1培养基的配制:①称量100ml水+0.85g琼脂+7g蔗糖,将上述三份材料倒入白瓷杯,保留约30ml的水待用,将电炉打开,搅拌至80°C煮溶②将称量的8g燕麦玉米粉干燥混合物与上述保留的30ml冷水混匀成浆糊,搅匀并加入白瓷杯中③不断搅拌体系约5min直至煮沸(此时应成糊状),关火④等待体系自然降温,温度计测温至80°C,倒入1g干性酵母粉和0.4ml丙酸⑤冷却至70°C,趁热将白瓷杯的混合物转移至大烧杯,并分装到各个培养瓶。
植物DNA分子遗传学基础综合性实验报告
分子遗传学基础综合性实验报告10农生一班第一组卢** 胥** 闫**摘要抽取水稻叶片总DNA,利用PCR仪扩增使其总量增加,在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 的原理和方法,检测DNA的纯度与分子量,同时通过对电泳带型分析判断水稻样品是属于粳稻或籼稻。
关键词 DNA 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引言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始于1980 年, 本质上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的特异性DNA 片段, DNA 分子标记大多以电泳谱带的形式表现生物个体之间DNA 差异, 通常也称为DNA 的指纹图谱。
DNA 分子标记具有的优越性有: 大多数分子标记为共显性, 对隐性的农艺性状的选择十分便利; 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 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 不同组织的DNA 都可用于标记分析; 分子标记揭示来自DNA 的变异; 表现为中性, 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 与不良性状无连锁; 检测手段简单、迅速。
DNA 分子标记以其显著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育种、基因组作图、基因定位、物种亲缘关系鉴别、基因库构建、基因克隆等诸多方面。
DNA微量抽取:先用机械的方法使组织和细胞破碎,然后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细胞膜和核膜蛋白,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
再加入酚和氯仿等表面活性剂,使蛋白变性。
最后加入无水乙醇沉淀DNA;沉淀的DNA,即为植物总DNA,溶于TE溶液中保存备用。
多聚酶链式反应:多聚酶链式反应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体外酶促合成反应。
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三步反应组成一个循环,通过多次循环反应,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
1.变性:加热使模板DNA在高温下(94-95℃)变性,双链间的氢键断裂而形成两条单链,即变性阶段。
2.退火:在体系温度降至37-65℃,模板DNA与引物按碱基配对原则互补结合,使引物与模板链3’端结合,形成部分双链DNA,即退火阶段。
优秀遗传学实习报告
优秀遗传学实习报告优秀遗传学实习报告一、简介:1.实习时间:2.实习地点:3.实习人员:4.指导老师: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了解豌豆自花传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分离现象和相关病例,同时掌握、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遗传规律在优良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三、实习内容:老师领着全班到了目的地之后,选择了豌豆作为本次实习的对象。
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豌豆杂交。
实习步骤:选材、整株(只留一朵小花)、去雄、套袋挂牌、去袋受粉、再套袋、管理收获。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1、选材:在农田选择适合于实验的豌豆,豌豆花不宜开得过甚,即刚刚鲜花蕾,但还没有完全开花。
选材时要保证豌豆花具有完整的结构,具有正常的生理结构。
2、整株:选好的豌豆花上用剪刀剪去除用于实验的花之外的所有花蕾,只需要把没有用到的花朵剪去就行了,不能把的枝条叶片也剪掉,不然会影响蜘蛛的正常生长,影响实验结果。
3、去雄:用镊子小心的吧剩下的用于实验的花剥开,使雄蕊和雌蕊都显现出来,在用镊子再小心的吧雄蕊夹掉,夹掉雄蕊时注意不要把花粉弄到雌蕊上了。
去雄是要把柱头完全弄出来,不要留在花朵里面,不然会影响实验结果。
4、套袋挂牌:豌豆花去雄后用透明袋套住,在套袋上标明时间、操作人姓名、以及套袋编号。
5、去袋受粉:在套袋后过一段时间,去掉袋子将雄蕊上的花粉受到雌蕊上,受粉过程中注意不要把雌蕊弄断了,花瓣不要弄坏了,要保证他们完好。
6、再套袋:受完粉后再将袋子套在上,注意不要将花朵弄坏了。
7、管理收获:做完上述操作后,要注意每天观察豌豆状况,要保证豌豆正常生长,在其成熟后统一收获,并做好记录。
四、实习结果和心得:在这次的实习中,在选材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只要在选材时多注意花朵,选择那种即开又没有开的那种最好,另外就是在去雄的时候容易将花粉弄到雌蕊柱头上,在操作时只要细心仔细操作就可以避免,在受粉的时候不能正确判断受粉是不是已经适合了,在操作这一步时,只要雌蕊柱头上有花粉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完成受粉。
人类遗传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类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人类遗传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人类遗传现象,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人类遗传学是研究人类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可以掩盖隐性基因的表现。
4. 染色体遗传: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着人类的性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基因频率计算、亲子关系分析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试剂、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1)制备染色体标本:取人类白细胞或皮肤细胞,经固定、解离、染色、制片等步骤制备染色体标本。
(2)观察染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3)分析结果:根据染色体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确定染色体组型。
2. 基因频率计算(1)收集数据:从群体中收集相关基因型数据。
(2)计算基因频率: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
(3)分析结果:根据基因频率,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等。
3. 亲子关系分析(1)收集数据:从家庭中收集相关基因型数据。
(2)构建遗传系谱图:根据基因型数据,绘制遗传系谱图。
(3)分析结果: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亲子关系、遗传模式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特征符合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规律。
2. 基因频率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了基因的显隐性、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等。
3. 亲子关系分析根据遗传系谱图,成功判断了亲子关系、遗传模式等。
遗传学实习报告
遗传学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本次实习为遗传学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遗传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包括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DNA提取与鉴定等。
二、实习过程与结果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观察F2代植物的表型比例,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2)实验步骤:选用具有明显表型的植物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代,然后让F1代自交,观察F2代的表型比例。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F2代植物的表型比例接近3:1,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1)实验原理:通过观察F2代植物的表型组合,验证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实验步骤:选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植物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代,然后让F1代自交,观察F2代的表型组合。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F2代植物的表型组合符合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 DNA提取与鉴定(1)实验原理:利用酚-氯仿法提取植物组织的DNA,通过观察DNA在凝胶上的迁移距离和颜色,鉴定DNA的质量和数量。
(2)实验步骤:剪取植物组织,研磨,加入酚-氯仿等试剂,振荡,离心,取上清液,加入无水酒精沉淀DNA,洗涤,溶解。
(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提取的DNA呈白色沉淀,迁移距离合适,说明DNA质量较好,数量足够。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如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何处理实验数据,这些都对我的学术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实验材料的选取、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数据的处理等,都需要严谨对待。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
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DNA提取原理
2.
掌握DNA提取要注意事项及其应遵守的原则
3.
掌握从高等植物组织中提取总DNA的方法
应用
[提取DNA应遵守的原则] 1 . 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
DNA含有生物体的全部基因 。一般情况下 , 随着生物由低级进化到高级 ,所含DNA的相对分 子质量也由小到大递增 。最小的病毒DNA有几千碱基对 ,细菌DNA有几百万碱基对 ,而高等动 植物DNA可达几十亿碱基对 。遗传信息全部储存在一级结构之中 , 因此 ,提取DNA样品时要尽 量保证DNA分子的完整性 。如果所得到的DNA样品在制备过程中已经降解 , 则在许多研究工作 中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为了确保分离DNA的完整性 , 在实验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温度不 宜过高; 二是控制一定的pH范围(pH 5~9) ,过酸或过碱均能造成DNA链中磷酸二酯键; 三 是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 ,对维持空间构型有一定意义; 四是减少物理因素对DNA的机械剪切力, 如强力高速振荡 、搅拌 、溶液快速流过狭长孔道 、DNA样品反复冻贮等。
虽然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 示 ,但是 ,也可以其他时期 ,特别是以前期或分裂间期的染色体形态来表示 。 减数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同样也可以进行核型分析 。关于整个染色体的情况可作 下列记载而加以表示:各自的长度、粗细;着丝粒的位置; 随体及次缢痕的有 无、数目、位置; 凝缩部不同的部分以及异染色质部分、常染色质部分; 染色 粒、端粒的形态、大小及分布情况; 小缢痕的数目、位置; 由于温度和药品处 理所产生的染色体分带(band) 的形态、数目、位置等等。
反应酶切。
实验成功 ,得到白色 糊状物 。且维持长时 间不变质。
遗传学实验报告总结
遗传学实验报告栀子花开5219751086生物有志班梦想实验学院实验1 植物有丝分裂染色体制备一、实验目的主要掌握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技术;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特征。
二、实验原理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如根尖、茎尖、愈伤组织等常进行着活跃的细胞分裂。
通过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固定处理,酶解和染色,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长度较短,具有典型的形态特征,易于记数和分析。
因此,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进行药物或冰冻处理,可阻止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
同时,对组织细胞进行酸性水解或酶解处理,降解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和细胞的纤维素壁,使细胞易于散开。
三、实验材料、器具及试剂大麦、玉米及洋葱等根尖。
显微镜、水浴锅、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小瓶、酒精灯、滤纸等。
固定液:95%乙醇:冰醋酸=3:1;染液:甲基改良品红;处理液:0.002M8-羟基喹林水溶液,0.075M KCl;酶解液:2.5%纤维素酶和2.0%果胶酶水溶液。
四、实验步骤步骤1:1、浸种催芽:取少许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水浸没,于30℃左右浸种1-2天。
当种子萌动时,把水倒去,在铺有湿滤纸的培养皿中催芽。
2、预处理:根长至0.5-1.0cm时切取根尖,投入0.002M8-羟基喹林水溶液中处理;18℃,1-1.5h。
3、前低渗:吸去预处理液,加入0.075M KCl,或水低渗处理10-30min。
4、固定:用95%乙醇:冰醋酸=3:1固定30min以上,也可固定后放入4℃冰箱保存。
水洗3次,每次10min。
5、酶解:加入2.5%纤维素酶和2.0%果胶酶水溶液,在37℃酶解处理70-120min(根据软化程度而定)。
6、后低渗:倒去酶液后用蒸馏水冲洗2-3次,在水中停留30min以上,即可直接用于制片。
也可换入固定液保存。
7、火焰干燥制片:放2-3个根尖在载片上,加一小滴固定液,用镊子将根尖敲碎至浆状。
再滴2-3滴固定液,迅速用镊子夹住载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着火,然后吹灭火焰。
果蝇遗传实验报告
经典遗传学综合性实验10农生1班第一组卢**摘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完成果蝇的单因子实脸、双因子的自由组合、三点测交及伴性遗传这4个独立杂交实验。
果蝇的分类: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果蝇属(Drosophila)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
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12天可繁殖一代),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的模式动物。
关键词黑腹果蝇单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三点测交伴性遗传1 引言果蝇在25℃条件下,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8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开始产卵。
受精卵经22~24小时就可孵化成幼虫。
幼虫生活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的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要羽化了。
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呈半透明的乳白色,约1小时,蝇体即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伸展,体色加深。
遗传规律的实质:①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②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休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由组合;③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休的非姊妹染色单休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
2材料与方法2.1.1材料:黑腹果蝇,基本性状:(6#)小翅、灰身、白眼、焦刚毛;(e#)长翅、黑体、红眼、直刚毛。
2.1.2用具:显微镜、白瓷板、毛笔、麻醉瓶、培养瓶和恒温培养箱2.1.3试剂:乙醚、无水乙醇、玉米粉、蔗糖、酵母、琼脂、丙酸。
2.2实验步骤2.2.1果蝇培养基制备普通培养基制备。
基础培养基:A:蔗糖12.4g 、琼脂1.24g、水76mL,煮沸溶解。
遗传学实验报告
遗传学实验期末设计实验报告题目污水对蚕豆根尖微核的影响班级 2012级生物本科班队员朱兰聂艳梅方洪赵英松指导老师蹇黎老师完成日期 2015年6月9日污水对蚕豆根尖微核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核测定的方法和意义2. 了解污水对蚕豆根尖的影响3. 了解毒性遗传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及意义二、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且有研究显示以植物进行微核测试与以动物进行的一致率可达99%以上。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的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可用于污染程度的监测。
微核产生的概率可与诱变因子的剂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三、实验材料1. 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DNA含量高,因而对诱变因子反应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5
8.1333(*)
.88778
.000
6.3417
9.9249
1
12.4667(*)
.88778
.000
10.6751
14.2583
1.5
3
-8.1333(*)
.88778
.000
-9.9249
-6.3417
1
4.3333(*)
.88778
.000
2.5417
6.1249
1
3
-12.4667(*)
H1:对二苯酚的三中浓度对老鼠细胞为核数影响不显著.
(2)确定显著水平α=0.05,
(3)数据处理
从表中可看出P<<0.01,所以差异极显著;即接受原假设Ho,但是不可以看出那一个的浓度对微核数的影响最大。需要进行多重比较:
Post Hoc Tests
Multiple Comparisons
Dependent Variable:微核数
120
523
35.0880
Sig.
1.000
1.000
1.000
Means for groups in homogeneous subsets are displayed.
a Uses Harmonic Mean Sample Size = 427.667.
b The group sizes are unequal. The harmonic mean of the group sizes is used. Type I error levels areguaranteed
选择细胞完整、分散均匀,着色适当的区域,在油镜下观察。以有核细胞形态完好作为判断制片优劣的标准。
本法系观察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用Giemsa染色法,嗜多染红细胞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典型的微核多为单个的、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嗜色性与核质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直径通常为红细胞的1/20~1/5。每只动物计数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观察含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Multiple Comparisons
Dependent Variable:微核数
(I)剂量
(J)剂量
Mean Difference (I-J)
Std. Error
Si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LSD
3ml
2ml
3.6000(*)
.88778
.000
-14.2583
-10.6751
1.5
-4.3333(*)
.88778
.000
-6.1249
-2.5417
*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Homogeneous Subsets
微核数
剂量
N
Subset for alpha = .05
①用断颈法处死小鼠。用剪刀剪开腿部的皮肤,用镊子夹住小鼠的股骨,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将小鼠的两股骨取出,擦净股骨上的肌肉。去股骨的髋面,将吸有0.85% Nacl生理等渗液小注射器的针头插入,反复几次吹出骨髓细胞。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细胞悬液。②将细胞悬液在1000转/分离心5分钟,弃除上清液。
1
2
3
Duncan(a)
1
15
21.7333
1.5
15
26.0667
3
15
34.2000
Sig.
1.000
1.000
1.000
Means for groups in homogeneous subsets are displayed.
a Uses Harmonic Mean Sample Size = 15.000.
(2)涂片
在离心管中加入少量的小牛血清(约0.3ml)混匀后,按血常规涂片法涂片,长度约2cm ~3cm (涂片时一次涂成)。在空气中晾干。
(3)固定
将干燥的涂片放入甲醇液中固定5min。即使当日不染色,也应固定后保存。
4)染色
将固定过的涂片放入Giemsa应用液中,染色20min ~30min,然后立即用0.1mol/L磷酸盐缓冲液冲洗。
(4)Giemsa应用液
取2ml Giemsa染液与40ml 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混合而成。临用现配。
实验动物:
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体重为25g ~35g。也可选用成年大鼠,体取受试物一般至少设3个剂量。每个剂量组5只动物。另外,还应设溶剂对照和阳性物对照组。常用环磷酰胺作为阳性物对照,剂量可为40mg/kg体重。
对二苯酚:
ANOVA
微核数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
ups
26732.836
2
13366.418
2068.325
.000
Within Groups
8485.179
1313
6.462
Total
35218.015
1315
(1)假设:Ho:对二苯酚的三种浓度对老鼠细胞微核数影响显著。
101.650
.000
Within Groups
248.267
42
5.911
Total
1450.000
44
(1)假设:Ho秋水仙素的三种浓度对老鼠细胞微核数影响显著.
H1秋水仙素的三中浓度对老鼠细胞微核数影响不显著
(2)确定显著水平α=0.05
(3)假设检验
(4)自由度(2,44)0.05。F=3.12。假设检验F=101.650>3.12且P<0.05
.000
-9.2614
-5.5386
2ml
-3.8000(*)
.92238
.000
-5.6614
-1.9386
*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Homogeneous Subsets
数据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
5.实验结果处理:
2)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做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实验结果:
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
由于这次试验涉及到两个变量,只能用方差分析,应用最显著差数(LSD法)和Duncan法分别对三种受试物:(对二苯酚,秋水仙素,氯化汞)的三种不同浓度进行检验。其结果如下:
(5)封片
用滤纸及时擦干染片背面的水滴,再用双层滤纸轻轻按压染片,以吸附染片上残留的水分,再在空气中晃动数次,以促其尽快晾干,然后放入二甲苯中透明5min,取出滴上适量光学树脂胶,盖上盖玻片,写好标签。
观察与计数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粗略检查,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细胞无损,着色适当的区域,再在油浸镜下计数。虽然不计数含微核的有核细胞,但需用有核细胞形态染色完好做好判断制片优劣的标准。
(3)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
成分: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71.64g/L
磷酸二氢钠(NaH2PO4·2H2PO4)31.21g/L
分别加蒸馏水1000mL配成A、B液;取A液51ml,B液49ml混合,再加入100ml蒸馏水混匀,即为pH6.8的0.1mol/L磷酸缓冲液。
试剂及配制:
(1)小牛血清(灭活)
将滤菌的小牛血清置于56℃恒温水浴保温30min灭活。灭活的小牛血清通常保存于冰箱冷冻室里。
(2)姬姆萨(Giemsa)染液
成分:Giemsa染料3.8g、甲醇375mL、
甘油125mL。
配制:将染料和少量甲醇于乳钵里仔细研磨,再加入甲醇至375mL和甘油,混合均匀,放置37℃恒温箱中保温48h。保温期间,振摇数次,促使染料的充分溶解,取出过滤,两周后用。
-5.8363
-5.1238
*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5 level.
Homogeneous Subsets
微核数
剂量
N
Subset for alpha = .05
1
2
3
Duncan(a,b)
40
354
23.9209
80
439
29.4009
10.8238
11.5103
80
120
-5.6870(*)
.16455
.000
-6.0099
-5.3642
40
5.4800(*)
.18159
.000
5.1238
5.8363
40
120
-11.1671(*)
.17496
.000
-11.5103
-10.8238
80
-5.4800(*)
.18159
.000
(I)剂量
(J)剂量
Mean Difference (I-J)
Std. Error
Sig.
95% Confidence Interval
Lower Bound
Upper Bound
LSD
120
80
5.6870(*)
.16455
.000
5.3642
6.0099
40
11.1671(*)
.17496
.00
实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