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管理的八大误区
财务管理的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

财务管理的常见误区及解决方案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金钱,而金钱对于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管理不仅关乎一个人或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有利于更好的利用资金,降低采购成本、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
但是,当我们谈及财务管理时,常常会犯一些错误,这些误区一旦出现,就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健康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财务管理误区及其解决方案。
一、将成本与费用混淆在财务管理中,面对复杂的账目汇报,我们常常会将成本和费用混淆,而未能将其区分开来,导致企业在决策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实际上,成本和费用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经济概念。
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费用,在企业核算中,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等,而间接成本则包括折旧费、维修费、租赁费等固定支出。
费用是指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支出,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
这些支出不仅仅只是与生产过程有关,更涉及到企业日常管理和经营的各个方面。
解决方案:将成本和费用区分开来,对不同的支出进行不同的管理。
在做出决策时,应更加注重成本,关注企业的核心业务,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二、忽略现金流量的重要性许多企业都会关注于企业的收入和利润,而忽略现金流量的重要性。
实际上,现金流量是企业健康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现金的收支状况,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在做出重大投资决策时,应该看中该投资的现金流量,而不仅仅只是看重那些闪亮的回报率、吸引人的利润。
因为这些投资,即使有很高的利润率,也需要大量更多的资金投入。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时刻注意自身的现金流量,及时调整财务策略,确保现金流量的平稳与合理。
三、忽略成本效益和财务风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成本效益和财务风险,但仍有部分企业并未认真对待成本效益和财务风险问题,这就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低下、财务风险高。
首先,企业应该认真考虑成本效益,通过合理使用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和资本成本,并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和扩大市场,来提高企业的效益,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财务管理八大陷阱

财务管理非企业管理的从要组败部门,渗入渗出到企业的各个范畴、各个环节之中,曲交闭解到企业的生亡取收铺。
和灭学问经济时迟期的到来,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未出无能逆当经济收铺的请供,财务管理的变革取立同势反在必行,其管理理念及运做方式必需取学问经济时迟期闭于企业收铺的须要同步,自而为降上企业经济效害效劳。
果彼,那便请供企业的cfo 们通功企业财务上的开理运营,采取最劣的财务政策,充脚斟酌货泉的时光价值和威宽险取报酬的闭解,反在保证企业长迟期稳固收铺的基本上使企业价值到达最大化。
陷阱1:财务取会计闭解混淆绝管现反在大长数企业未经树立了现代企业轨造,但非一些邦无企业,以致一些上市儿司中的财会己员还会把财务取会计混为一道,他们认为财会部门只出无外非单纯的核算中央,供给财务信做而未,闭于于财务管理工做取会计工做非开非开的立场不放可否,混淆出无浑。
纲后,教术界闭于于财务管理取会计的闭解,也无出无分歧的望法,从要无三类观里,便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务取会计并列观。
三类观里的相同之处非都开认财务管理取会计出无非一归事。
至于两者非包括闭解,仍非并列闭解,则仁者睹仁、愚者睹愚。
笔者认为,财务包括会计,会计出无非单独的经济范围,出无单独的管理闭于象。
会计工做非财务管理工做的基本,非财务管理的一部门。
头后,会计的曲交纲的非为企业财务管理供给实实、可靠、完齐的会计信做,它闭于于企业管理纲的的奉献只无通功财务管理才能实现,两者的纲的既无统一性,又无容缴性;其从,财务信做并出无等于会计信做,闭于会计信做入行加工零理,佐以财务指本和文字道亮,便形败了财务信做。
会计信做非财务信做的必要组败部门;第三,财务管理包括败本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企业亏缺开配管理等。
而那些外容的忘载、核算、汇分等要靠会计来实现。
所以道反在外容上财务管理非包括会计工做的,会计工做非财务管理体解的信做收持女体解。
果彼,财务管理包括会计,会计非财务管理的基本工做,把财务管理取会计工做反在机构上和运做上混同行来非出无本于改入企业管理工做、降上企业管理火平的,更出无本于企业的长迟期运营和连续收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2大误区(一)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2大误区(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要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首先要保证企业有正常运营和发展所需的资金,其次才是如何处理好其闲置资金,以提升资金回报率,寻求稳定且理想的投资产品。
但是,在进行企业理财的过程中,你是否存在一些自认为正确的做法呢?看看以下几条,是否能给你带来一下启示。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误区一、发股票比借贷好不少企业的大股东将股权融资视为“不需要还的钱”,这是因为小股东对企业的经营和分红都没有发言权,但这种转型期的特有现象不会持久。
1993年,广西玉柴为了融资曾向新加坡丰隆出让了不到30%的股权,后者历年得到的分红早已超过当年的投资。
但为了维护自己在玉柴的权益不被稀释,丰隆在玉柴美国再融资、回归A股等方面顽强抵抗。
玉柴奋斗了十几年,仍无法摆脱丰隆股权这道“紧箍咒”。
事实上,欧美成熟企业在融资中严格遵从所谓的“啄食顺序”: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债权融资后股权融资。
因为股权融资必须让渡企业的一部分控制权,综合比较是最昂贵的融资方式,越是效益好的企业越应当避免这种融资方式。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误区二、筹资比用资更重要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经理总将“资金紧张”挂在嘴边,并常常为筹资疲于奔命,认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筹资,只要筹到资金便是见到了效益。
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资金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营运资金以及保值增值的能力。
这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劣质资产多,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不强。
一个企业应拥有多少资金,必须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投资方向相适应,一味追求取得增量资金而盘活存量资产,往往是其经营失败的祸根。
另外,任何从筹资渠道融来的钱都不是免费的“唐僧肉”,而很可能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资金的提供者总要获得期望中的收益。
企业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投资收益远低于筹资成本时,不如不筹资。
“企业是在为银行打工”,形象地反映了某些经营者的这种状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误区三、举债经营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当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借贷利率时,举债经营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十大误区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十大误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运营和发展,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未来。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十大误区,这些误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财产,也降低了企业的经济竞争力。
本文将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十大误区,并提出改进策略。
误区一:计算机软件代替会计师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对于财务信息的处理过于依赖计算机软件,甚至认为计算机软件可以完全取代会计师。
事实上,财务管理需要的是经验和专业知识,而计算机只是辅助工具,它处理的只是输入的数据,并不能为企业做出具体的决策和分析。
因此,企业应该依靠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而不是过度依赖计算机软件。
误区二:财务管理不受其他部门影响许多企业认为财务管理是与其他部门无关的独立工作,这种观点不仅忽视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忽视了外部环境对财务的影响。
实际上,财务管理必须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同时考虑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和风险,以便调整财务策略和做出正确决策。
误区三:财务管理只是纯粹的理论应用许多企业认为财务管理只是纯粹的理论应用,没有实际操作的必要。
实际上,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财务管理必须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相衔接,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误区四:财务管理不需要计划和预算许多企业认为财务管理不需要计划和预算,因为它们只涉及到已经发生的财务活动。
实际上,财务管理需要精确的计划和预算,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需求,同时避免因为资金短缺而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计划和预算是十分必要的。
误区五:企业应尽可能地减少成本许多企业认为,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减少成本,以提高利润率。
但是,盲目地减少成本常常会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成本控制,同时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企业财务管理应注意避免八大陷阱

如 如 粕 如 s幽 幽 如 却 却 如 南 却 却 却 {嘲 却 却 却 粕 却 却 却 翱 南 却 如
不切 实 际 , 实 际工作 没 有指 导 意义 。 果企 业财 务 战略 对 如 目 不能 用于 指导 实际 工作 , 业财 务管 理就 难 以防范 各 标 企 种短 期行 为 , 务决 策 、 务计 划就 会 出错 , 财 财 就会 步 人我
政 府名义 实 行招 商 。
8 实施 税 基滚 动开 发机 制 。 目前 , 发 区 已进 入 功能 开 开发 , 但是 由于土地 开发 成本 高 , 地 价格 低 , 售 开发公 司
难 以为继 。 内外工 业开 发 区的 开发 公 司均享 受 税收返 回 国
成 的这些 特 点 ,在构筑二 级市 场 因涉 及到 投人 土地 升值 ,
们称 之 为 目标 陷 阱 的误 区 。
企业 财 务管 理误 人 目标 陷 阱的原 因也 是很 复杂 的 。 第
一
,
企业 外部 环境 具 有不 确定 性 , 企业 难 以准 确地 确定 自
己的财务 战略 目标 , 至 对 已经 确定 的 财务 战略 挣 疑态 甚 度 , 响 了 目标 的计划 与 实施 。 二 , 业对 未来 的发 展 影 第 企 前景 认识 不 足 。 别是 当企 业 处于 领先 地 位 时 , 不 到战 特 做
戤 如
设; 二是 分离平 衡 法 , 开发 小 区政企分 开 , 开发公 司管 土 地滚 动开 发 , 政府 管 大市政建设 和 小 区社 区项 目建 设 和管
理 。
出零 批 租 。 者 认 为 , 是不 合理 竞 争 。 府 要对 土地 价 笔 这 政
小企业财务管理误区

小企业财务管理误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有效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和长期发展。
误区一:忽视财务规划许多小企业主在创业初期往往只关注业务的拓展和产品的销售,而忽视了财务规划的重要性。
他们没有制定明确的财务目标和预算,也没有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安排。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时手忙脚乱,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例如,企业可能会因为没有预留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员工工资或偿还债务,而陷入经营困境。
误区二:账目混乱一些小企业的账目记录不规范、不完整,甚至存在错误。
这可能是由于企业主缺乏财务知识,或者没有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处理账目。
混乱的账目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问题,如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难以进行成本核算和利润分析、容易出现税务问题等。
此外,账目混乱还会影响企业与银行、投资者等外部机构的合作,降低企业的信用度。
误区三:过度依赖个人资金不少小企业在起步阶段主要依靠企业主的个人资金投入,而没有积极寻求外部融资渠道。
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能够解决资金问题,但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个人资金往往有限,而且一旦企业出现亏损,企业主可能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此外,过度依赖个人资金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误区四: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没有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例如,在采购原材料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采购成本过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合理安排生产流程,造成浪费;在营销方面投入过多而没有进行效果评估,导致营销费用虚高。
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会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误区五:忽视现金流管理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然而很多小企业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他们只关注利润表上的数字,而忽略了现金的实际流入和流出。
当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或者存货积压过多时,就会出现现金流紧张的情况。
公司财务管理的常见误区

公司财务管理的常见误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许多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健康和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误区一:忽视现金流管理现金流是公司的生命线,然而很多公司只关注利润表上的数字,却忽视了现金流的重要性。
利润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支持日常运营、偿还债务和投资发展,公司可能会陷入困境。
一些公司在销售业绩良好时,盲目扩大生产或赊销,导致应收账款增加,现金回笼缓慢。
而当市场环境变化或客户出现信用问题时,公司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
另外,有些公司在投资决策时,只考虑项目的预期收益,而没有充分评估其对现金流的影响。
例如,投资一个长期的大型项目,可能在短期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收益却要在未来几年才能实现。
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稳定的融资渠道,就可能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使项目夭折。
误区二:缺乏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很多公司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全面,执行也不严格。
有些公司的预算只是简单地根据上一年度的情况进行调整,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变化、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的需求。
这样的预算缺乏前瞻性和指导性,无法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同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也往往不到位。
一些公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超支或节约的情况缺乏及时的分析和处理,导致预算失去了约束作用。
还有些公司在遇到市场变化等不可预见的情况时,不能灵活调整预算,而是僵化地按照原预算执行,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误区三: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多元化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但如果盲目进行多元化,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风险。
有些公司在没有充分了解新行业、新市场的情况下,就贸然进入,导致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
比如,一家原本专注于制造业的公司,看到房地产市场火热,便投入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
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和专业人才,不仅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反而影响了主业的发展,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财务管理的八大陷阱

财务管理的八大陷阱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一些国有企业,甚至一些上市公司中的财会人员还会把财务与会计混为一谈,他们认为财会部门只不过是单纯的核算中心,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分是合的态度模棱两可,混淆不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财务管理的八大陷阱。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陷阱:财务与会计关系混淆尽管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一些国有企业,甚至一些上市公司中的财会人员还会把财务与会计混为一谈,他们认为财会部门只不过是单纯的核算中心,提供财务信息而已,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分是合的态度模棱两可,混淆不清。
目前,学术界对于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也有不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务与会计并列观,三种观点的相同之处是都承认财务管理与会计不是一回事,至于两者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陷阱:利润至上主义从财务管理的教科书上看,这不是一个是否可以选择其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企业的目标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的满足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阶段和水平不同,在体现上述根本目标的同时,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我们已经经历了以总产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等四个过程。
现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都把利润理解为企业财富,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定位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上,而是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上,以为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就越多。
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也同样存在这样的观念性误区,比如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利润而赶潮流、追热点,为追求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而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利益、员工利益、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消费者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偏离了企业的总目标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企业财务管理八大陷阱【学经验】

企业财务管理八大陷阱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其管理理念及运作方式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步,从而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的CFO们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
陷阱1:财务与会计关系混淆尽管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一些国有企业,甚至一些上市公司中的财会人员还会把财务与会计混为一谈,他们认为财会部门只不过是单纯的核算中心,提供财务信息而已,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是分是合的态度模棱两可,混淆不清。
目前,学术界对于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也有不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务与会计并列观。
三种观点的相同之处是都承认财务管理与会计不是一回事。
至于两者是包含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财务包含会计,会计不是单独的经济范畴,没有单独的管理对象。
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首先,会计的直接目标是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它对于企业管理目标的贡献只有通过财务管理才能实现,两者的目标既有同一性,又有包容性;其次,财务信息并不等于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佐以财务指标和文字说明,便形成了财务信息。
会计信息是财务信息的必要组成部分;第三,财务管理包含成本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企业盈余分配管理等。
而这些内容的记录、核算、汇总等要靠会计来实现。
所以说在内容上财务管理是包含会计工作的,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支持子系统。
因此,财务管理包含会计,会计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把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在机构上和运作上混同起来是不利于改进企业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中哪些误区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财务管理中哪些误区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可能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误区。
一、忽视现金流管理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它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有些企业只关注利润表上的数字,却忽视了现金流的重要性。
他们可能会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而放宽信用政策,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资金回收周期延长。
这样一来,虽然账面上有利润,但企业却可能因为缺乏现金而无法支付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等必要的开支,甚至陷入财务危机。
另外,一些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现金流情况。
例如,投资一个回收期较长的项目,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在回收资金之前,企业可能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资金准备,就可能导致项目中途夭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过度负债负债经营是企业常见的融资方式之一,但过度负债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有些企业为了快速扩张,不惜大量借入资金,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
当经济形势良好时,企业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但一旦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如利率上升、市场需求下降等,企业就会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高额的利息支出会大幅削减企业的利润,甚至可能使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
而且,过度负债还会降低企业的信用评级,增加融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成本控制不当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误区。
有的企业一味地追求降低成本,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这样虽然短期内降低了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客户流失,反而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
还有一些企业在成本核算时不够精细,没有准确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导致成本分析和决策出现偏差。
企业财务管理12大误区

公司理财的根本目的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首先要保证公司有正常运营和发展所需的资金,其次才是如何处理好其闲置资金,以提升资金回报率,寻求稳定且理想的投资产品。
一、筹资比用资更重要现实中,企业的财务总将“资金紧张”挂在嘴边,并常常为筹资疲于奔命,认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就是筹资,只要筹到资金便是见到了效益。
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资金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营运资金以及保值增值的能力。
这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劣质资产多,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不强。
一个企业应拥有多少资金,必须与其自身的经营规模、投资方向相适应,一味追求取得增量资金而盘活存量资产,往往是其经营失败的祸根。
另外,任何从筹资渠道融来的钱都不是免费的“唐僧肉”,而很可能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资金的提供者总要获得期望中的收益。
企业没有好的投资项目,或投资收益远低于筹资成本时,不如不筹资。
“企业是在为银行打工”,形象地反映了某些经营者的这种状态。
二、发股票比借贷好不少企业的大股东将股权融资视为“不需要还的钱”,这是因为小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和分红都没有发言权,但这种转型期的特有现象不会持久。
1993年,广西玉柴为了融资曾向新加坡丰隆出让了不到30%的股权,后者历年得到的分红早已超过当年的投资。
但为了维护自己在玉柴的权益不被稀释,丰隆在玉柴美国再融资、回归A股等方面顽强抵抗。
玉柴奋斗了十几年,仍无法摆脱丰隆股权这道“紧箍咒”。
事实上,欧美成熟企业在融资中严格遵从所谓的“啄食顺序”: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债权融资后股权融资。
因为股权融资必须让渡公司的一部分控制权,综合比较是最昂贵的融资方式,越是效益好的公司越应当避免这种融资方式。
三、举债经营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借贷利率时,举债经营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这样也能尽可能多地占用资源。
举债经营的另一个好处称为“税收档板儿”。
各国的税收法规都允许企业将债务利息在税前扣除。
假设某公司以自有的1亿元作为流动资金,当年取得2000万元税前利润、需交纳所得税660万元,税后净利润为1340万元。
企业财务管理误区以及应对举措

企业财务治理误区以及应对举措一、中小企业财务治理存有的问题1.企业筹资困难,限制了企业进展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一般是合伙投资,资金多是业主家庭自己积存或向亲朋好友借的,这使得企业的资金规模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这些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又不健全,基本上还是非公开,信息透明度差,可抵押资产又少,使得的借贷信誉都大打折扣。
我国的金融机构也没有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优惠,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又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以贷款形式获得融资成本高,筹资不太容易。
这些使得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导致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扩大进展。
2.财务治理的目标定位不系统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原动力,是企业财务治理的最终目标。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自有资金短缺,筹资困难,对于筹到资金的,又要面临还债的成本风险,企业经营中承受损失的水平有限,这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偏重于短期性行为,他们总是希望尽快的回收投资,利润最大化基本上是中小企业的唯一目标。
绝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缺乏长期规划,追求短期利润形成,忽略了企业长远进展的战略制定。
中小企业的治理水平相对缺乏,而他们为求得尽快收会投资又需要积极地投资,水平的缺乏使得企业投资往往显得很盲目,投资方向把握不准。
造成很多企业不但收不回投资,还落得倒闭的结果。
3.财务操纵力差,监管力度差中小企业的治理人员治理理念落后,对现代投资治理方法和资本增值方法了解不多,使得企业资金浪费严峻。
一是对现金治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财务治理人员的资本增值意识薄弱,经营活动中偏重于用现金交易,提早支取,延后结算,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损失利息收入和投资收入;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发生坏账呆账的风险增大。
中小企业的竞争激烈,大多企业为了争取客户,采纳赊账方式,但在催收措施上不力,造成发生呆坏账的几率增大;三是存货操纵薄弱,造成资金周转缓慢。
中小企业对存货的监管不力,没有规范适合的存货计划,使得存货有时占用资金较大有时又会发生存货不足的情况,影响资金运营效率;四是资产流失、浪费严峻。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七大误区,精准避免,呈现更优质的财务工作成果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七大误区,精准避免,呈现更优质的财务工作成果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经济运营的核心,其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利益。
然而,在实践中,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本文将阐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七大误区,并提出相应的避免方法,以期呈现更优质的财务工作成果。
一、误区一: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长远规划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优先考虑眼前的利润,而忽略长远的经济规划。
这样做的后果是短浅的决策往往难以获得更长远的利益,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避免方法:企业应该树立长远规划意识,在短期的利益基础上,更要注重未来的发展和长远的盈利。
企业应该通过制定长远的规划,保证跟踪经济状况的变化,改进经济系统和制定预算计划,确保公司未来经济运营的顺畅性。
二、误区二:财务管理只是会计工作企业中,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常常混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陷入狭窄和被动的状态。
会计工作注重各项资金的管理和记账工作,而财务管理则注重企业资产和资金的整体规划和管理。
避免方法:企业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不只是会计管理,而是与企业的资产和资金进行综合规划和跟踪,做到财务收支平衡,保障企业利益最大化。
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引进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人才、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以及投资运营的经验来提升整个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误区三:不重视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审计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可以为企业发现内部管理缺失和漏洞并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然而,企业中,往往容易忽视内部审计。
避免方法:企业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稳定运营。
在内部审计方面,企业可以引入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组建专业的审计人员团队,对企业的各项经济运营进行全面审计,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误区四:财务管理只是企业的后勤工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有时候会把财务管理看做是企业辅助性的后勤工作,不认为其能对企业的经济运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财务管理误区汇总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误区1、2一、企业对财务本身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财务就是事后记账算账(2)企业不懂财务,企业照样做大做强(3)财务规定繁琐,限制企业发展(4)《会计法》是限制财务人员的2.误区产生的根源(1)对财务知识缺乏了解(2)企业普遍重经营轻管理3.误区带来的后果(1)企业是本糊涂账,盈亏模糊(2)企业时刻面临财务风险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企业必修财务这门课(2)树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理念(3)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二、企业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对财务管理缺乏目标(2)缺乏站在财务战略角度作长远规划的意识(3)没有企业价值最大化理念2.误区产生的根源(1)急功近利,目标短浅(2)企业存在一步登天的心态3.误区带来的后果企业寿命缩短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2)实现终极目标要考虑与之相关的各种要素财务管理误区3、4一、企业对利润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利润是营业现金收入与营业现金支出的差额(2)会计报表有净利润就是赚钱(3)忽略资金成本(4)利润都一样2.误区产生的根源(1)不知道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的区别(2)不知道利润有质量之分3.误区带来的后果(1)不考虑机会成本,导致错误决策(2)不关注利润质量,导致有利润无现金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将EVA或经济利润纳入考核(2)通过净利润现金含量等指标识别利润质量(3)站在战略角度看待企业利润二、企业对现金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银行账户的钱越多越好(2)现金都一样,没有区别2.误区产生的根源(1)没有现金管理意识(2)不了解静态现金和动态现金的基本概念3.误区带来的后果(1)现金的作用得不到发挥(2)现金管理不当,诱发“现金荒”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保证严格的资金计划(2)明确现金管理目标(3)加强现金的日常管理财务管理误区5、6企业对应收账款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要么一手钱一手货,要么随便赊销(2)赊销凭感情用事(3)要么财务不管赊销,要么销售不管收款2.误区产生的根源(1)以应收账款增长为代价(2)没有信用管理意识(3)不负责任3.误区带来的后果(1)资金周转不灵,盈利能力下降(2)产生坏账,经营陷入被动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2)进行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二、企业对资产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企业资产越多,公司价值越大(2)厂房和机器设备这种有形资产更好(3)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对企业价值不大2.误区产生的根源(1)没有意识到无形资产存在的意义(2)不了解资产的质量与什么有关系3.误区带来的后果(1)资产规模与业务收入规模不匹配(2)固定成本增加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合理规划企业的资产结构(2)微笑曲线对企业的参考价值(3)了解资产的质量财务管理误区7、8一、企业对投资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投资跟着感觉走(2)眼下什么赚钱投什么(3)盲目投资且投资决策速度快2.误区产生的根源(1)投资偶然的成功误认为是必然成功(2)缺乏企业的长远投资规划3.误区带来的后果(1)一次大的投资失败将否定99次小的投资成功(2)盲目投资易导致企业破产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任何重大投资都要根据企业战略进行选择(2)按规定的步骤进行科学论证(3)加强投资的预算管理(4)吸取同行业投资失败的教训二、企业对融资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只知道银行贷款(2)要么认为融资越多越好,要么认为融资是负债(3)缺乏长远规划,临时抱佛脚2.误区产生的根源(1)传统观念束缚企业的融资观念(2)不知道融资的杠杆作用及负债的节税效应3.误区带来的后果(1)保守融资的观念限制企业的发展(2)容易产生法律风险(3)盲目融资使企业财务风险加重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掌握融资矩阵图(2)遵守融资原则(3)时刻关注融资风险财务管理误区9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计划没有变化快,搞预算没有意义(2)财务部应全权负责预算管理(3)战略目标很虚,通过预算实现战略目标不靠谱(4)预算管理主要是对财务支出的管理2.误区产生的根源(1)只关注现在,不关注未来(2)对预算的基本常识不甚了解(3)企业重经营轻管理3.误区带来的后果(1)企业没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内部管理成本显著提高(2)内部缺乏预算管理,无法适应外部变化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真正理解预算的实质(2)制定清晰的战略发展规划,并转化为预算目标(3)成立预算委员会(4)围绕预算目标,有效落实财务管理误区10、11一、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盲目追求低成本(2)成本控制过分依赖财务人员(3)没有站在战略角度控制成本(4)片面追求绝对的成本降低而忽略相对的成本降低2.误区产生的根源(1)传统的成本观念根深蒂固(2)没有成本控制的全局意识3.误区带来的后果(1)降低成本以牺牲大量的相关资源为代价(2)企业隐性成本加大,核心竞争力下降(3)降低必要成本给企业带来致命伤害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了解什么是广义的成本和控制(2)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3)实施成本否决制(4)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二、企业对纳税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偷税是有效避税(2)有能力摆平税务风险(3)纳税筹划就是筹划不交税2.误区产生的根源(1)纳税观念淡薄且对税法了解有限(2)完全依赖财务人员(3)对税务风险没有意识3.误区带来的后果随时面临纳税风险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深入了解企业所涉及的各个税种(2)树立正确纳税观念(3)了解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4)提高财务人员的纳税筹划水平财务管理误区12企业对风险的认识误区1.误区的表现(1)追求零风险(2)各部门把自己的风险管好就行(3)赌一把心态(4)风险管理与战略无关2.误区产生的根源(1)对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2)与企业的性格有关3.误区带来的后果(1)风险失控,企业短命(2)企业本人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4.如何走出认识误区(1)关注几个重要风险(2)学会规避风险的基本方法。
财务管理中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财务管理中的错误观念有哪些在企业运营和个人生活中,财务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错误观念,可能会对财务决策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错误观念一:“钱越多,财务问题就越少”很多人认为,只要拥有足够多的钱,财务上的烦恼就会自动消失。
但实际上,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财务问题的减少。
如果没有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大量的资金可能会被浪费、投资失误或者因通货膨胀而贬值。
例如,一些中了巨额彩票的人,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财富,但由于缺乏理财知识和规划,很快就陷入了财务困境。
他们可能会盲目消费、进行高风险投资,或者被亲戚朋友借钱而导致财务关系混乱。
相反,即使财富有限,通过合理的预算、储蓄和投资规划,也能够实现财务的稳定和增长。
比如,一个收入不高的家庭,如果能够制定每月的预算,控制开支,并有计划地进行储蓄和投资,长期下来,也能够积累一定的财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突发情况。
错误观念二:“投资就是赌博,风险太大”这种观念将投资与赌博混为一谈,从而错失了许多合理的投资机会。
投资并非完全是碰运气,而是基于对市场、行业和资产的研究和分析。
虽然投资确实存在风险,但通过分散投资、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和长期投资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并实现资产的增值。
比如,投资多元化的基金组合、购买优质的蓝筹股或者投资房地产等,都是相对稳健的投资方式。
而把投资视为赌博的人,往往只看到了短期内的价格波动和潜在的损失,却忽视了长期投资的潜在回报和资产保值的作用。
他们更倾向于将钱存放在银行,获取微薄的利息,而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实际购买力可能会逐渐下降。
错误观念三:“只要能赚钱,负债无所谓”过度负债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误区。
有些人认为,只要通过负债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那么负债就是合理的。
然而,过高的负债水平可能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
当负债超过自身的偿还能力时,一旦出现经济形势变化、收入减少或者利率上升等情况,就可能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进而引发信用危机、高额利息和罚款等问题。
公司财务管理中常见的误区是什么

公司财务管理中常见的误区是什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财务管理对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公司面临财务风险、影响决策的准确性,甚至阻碍公司的长期发展。
误区一:忽视现金流管理现金流是公司的“血液”,但很多公司过于关注利润表上的数字,而忽视了现金流的健康状况。
利润可能会因为会计政策和估计的不同而有所偏差,但现金流却是实实在在的资金流入和流出。
一些公司为了追求销售额的增长,可能会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占用了公司的资金。
而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客户付款延迟或出现坏账时,公司就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危机。
另外,一些公司在进行投资和扩张时,没有充分考虑资金的回收周期和现金流的匹配性。
例如,投资一个大型项目,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如果预期的现金流入不能及时实现,公司就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误区二: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多元化投资被认为可以降低风险,但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盲目进入不熟悉的领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有些公司看到其他行业的高利润,就急于跨界投资,而没有考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优势是否能够在新领域发挥作用。
此外,多元化投资可能会分散公司的资源和精力,导致对主营业务的投入不足。
如果新的投资项目不能取得预期的收益,反而会拖累公司的整体业绩。
误区三:成本控制不当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有些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误区。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过度压缩成本,影响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虽然短期内降低了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降。
另一种情况是只关注显性成本,而忽视了隐性成本。
例如,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投入虽然在短期内会增加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能够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
误区四: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公司规划和控制资源的重要工具,但有些公司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缺乏灵活性。
财务管理误区

常见的财务管理误区很多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让企业平顺发展,臣信会计提醒您应该避免进入以下财务管理误区:1、混淆财务与会计很多财务人员认为财务和会计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学术界对于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看法也不一致,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大会计观、大财务观、财务与会计并列观。
不过,这三种观点都承认财务管理与会计不是一回事。
2、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上实际上,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容易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并且忽视企业的社会利益、员工利益、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消费者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极易偏离企业的总目标。
所以,财务管理中,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
3、财务计划与企业战略相背离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规模、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也变得复杂,这使得企业财务计划与企业战略目标不一致。
造成的后果就是无法协调好各种财务关系,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难以防范风险,忽视企业的整体战略等。
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
臣信会计提醒财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尽量避免因企业财务计划与企业战略目标的不统一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下降。
4、盲目实施多元化理财多元化扩张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在不掌握新扩张领域的相关情况,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进入新领域等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一般来说,盲目实施多元化理财常常会落入多元化扩张陷阱,造成企业扩大规模后,因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增加而患上“大企业病”,导致“扯皮”“内耗”等因素相应增加,以及出现各部门争预算指标、争投资和各自为政等现象。
5、过分依赖负债经营企业利用债务进行负债经营,对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减少财务风险是无可厚非的。
一些企业在不具有偿债能力的前提下,依旧采取负债经营策略,企图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可实际情况却是使自己陷入了“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正解老板财务误区

正解老板财务误区1、财务知识欠缺。
对财务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基本财务指标、基本管理方法等一窍不通或知之甚少。
2、当甩手掌柜,对自己的家底不知不理。
用自己心中那本账来代替财务这本账。
3、不看账,不看报表,不懂财务分析。
4、为了解决“白条”、“回扣”等问题,首先想到建“两套账”或多套账并行,并且认为这样可以有所图(如可以少缴点税)。
5、认为财务部门是二线部门,不是给公司赚钱的,所以养的人不用太多,待遇也不用太高。
6、认为财务是执行部门,财务的职责就是记账算账,决策的事与他们无关,执行就好了。
7、走两个极端:在企业经营好的时候,认为企业效益是靠业务做出来的,而不是靠财务管出来的;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又偏面认为企业效益是靠财务“做”出来的,向财务部门要利润。
8、不知道怎样管理财务人员。
管人管不到点上,往往用管理业务人员的思路和方法管理财务人员,不能在关键环节上形成对财务人员的有效制约,有心无力驾驭财务人员。
9、找自己的家人或亲属负责财务是最放心的。
10、找“听话”的财务负责人(或财务人员)。
11、财务什么人都能干,随便找个人做就可以了。
12、把好会计定位在“会做假账上”,认为会做假账的财务负责人(或财务人员)水平高。
13、财务人员应该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听不进财务人员的专业意见。
14、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财务,“指示”、“指导”财务做账,导致财务账“见光死”。
15、将财务管理简单当成了记账工具,不会利用财务知识为企业增值。
16、不相信或不依赖财务信息决策,不善于用财务工具去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无视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主要凭经验拍脑袋决策。
17、不是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而是事后算账。
不是从系统根本上整体设计财务体系,而是就问题解决问题。
临时抱佛脚,“找人”、“救火”、“救急”是常用方法。
18、为了避税,局限在账内做所谓的“筹划”,大多采取多列费用的方法(账内筹划很难完全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财务管理误区汇总

财务管理误区汇总引言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等方面。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一些财务管理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利润增长。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财务管理误区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误区一:只注重发展规模而忽略盈利能力许多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大的同时,忽略了盈利能力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将盈利能力放在次要位置,只关注业务规模的增长。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陷入亏损困境。
解决方法:企业要着重提高盈利能力,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高销售价格、改善供应链等方式来增加利润。
误区二:过度依赖借贷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快速增长,过度依赖借贷。
他们经常通过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但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
一旦借贷成本上升或者企业经营不善,就可能陷入违约风险。
解决方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结构,不过度依赖借贷,并积极寻找其他融资渠道,例如股权融资、合作伙伴投资等。
误区三:漠视现金流管理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然而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却漠视了对现金流的管理。
他们往往只关注利润,而忽略了现金流的重要性。
这种做法会导致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陷入危机境地。
解决方法:企业应加强对现金流的监控和管理,及时掌握和预测资金的进出情况,合理调整资金运用计划,确保现金流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误区四:财务决策与企业战略脱节许多企业在制定财务决策时,与企业的战略脱节。
他们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的考虑。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法:企业应该将财务决策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稳定经营,注重长期利益。
在制定财务计划和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战略目标和市场环境,确保财务决策能够支持企业的战略发展。
误区五:忽视风险管理风险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然而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却忽视了对风险的管理。
他们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不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六大误区

企业财务管理的“六大误区”财务管理的内容要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管理。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许多企业的管理观念及管理方法存在误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
这些误区是:一、筹措资金越多越好资金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是企业经营赖以依存的物质基础。
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企业的实力。
因此,不少企业把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千方百计地筹资金上,总以为只要有了资金,企业经营就会如鱼得水、效益日长。
有些企业总是把资金紧张挂在嘴上,并常为筹资而疲于奔命。
似乎企业只要筹到资金便是见到效益。
殊不知,任何筹资渠道来的钱都不是免费的大餐,而很可能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资金的提供者总要获得期望中的收益,这是不能打折扣的。
如果企业没有好的支出项目,没有科学、有效地使用资金,使取得的资金不能产生效益或产生效益低于筹资成本,这样企业苦苦筹集的资金越多,其效益会越差,企业不能去冒这个风险,“企业是在为银行打工”就形象地反映了这种情况。
事实上,很多企业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缺乏运用资金的能力,随着资金的膨胀,将必然导致优质资产少,劣质资产多,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不强。
二、会计核算重于财务管理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在核算的规范、准确、及时、全面等方面,下了不少的气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然而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变成了核算的一个辅助成分,处于次要地位,将企业资金管理仅仅理解为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至于有效地调度资金,运筹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内容却未真正纳入其职责范围。
使财务部门的职能还停留在对经济业务的事后反映、核算上,或对经济业务的事后监督上。
三、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进了证券市场,在企业资金来源方面改变了原来主要依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的状况。
由于证券市场特有的直接融资功能,使一些企业片面的认为,发行股票是最好的筹资渠道,有更多的企业急于搭上这班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财务管理的八大误区
误区之一,把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许多人认为,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切实际地拔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甚至还把财务管理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他们的理由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实现企业盈利目标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财务状况基础上,就必须用财务管理观念统帅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使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都讲求经济效益,注意投入产出比。
这种人为地把企业财务管理拔高的做法,极易陷入到“资金万能论”的漩涡,误导企业全面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妨碍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进行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
实际上,在当前管理目标多元化、管理领域逐步扩大和员工从经济人变为社会人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既要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也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企业管理有比财务管理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内容,除了对有形和无形的管理,更多地还要对人的管理高度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
比如,日本企业就非常重视生产管理和员工管理;德国企业就视质量管理为神明,但他们都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是强调做好各项企业管理,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财务收益和投资回报。
误区之二,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景条件,也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但有些企业却把利润理解为企业财富,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是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定位为“企业利润最大化”,以为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就越多。
这就会使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了利润而赶潮流、追热点,为追求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而作出错误决策,从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利益、员工利益、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消费者利益和投资者利益,偏离了企业的总目标要求。
误区之三,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不能紧密配合企业战略目标。
在企业管理中,战略的选择和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所在,战略的需要高于一切。
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根据企业总目标的要求,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提出切合实际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使企业财务管理在外部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变化时,不要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使企业步入目标陷阱的误区。
如果企业真的步入目标陷阱,其危害是很大的:其一是会使企业中相关部门无所适从,无法协调好各种财务关系,无法让人知道是否实现了财务目标,无法对员工产生激励与约束作用,无法开展有效的业绩评价;其二是由于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不明确,极易导致企业投资决策失误,难以防范诸如收支性财务风险、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筹资性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报酬率和资产利用率;其三是不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会使企业各部门从各自的单位出发,忽视企业的整体战略,造成企业力量的分散,降低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抗风险的整体能力。
误区之四,不顾条件地实施多元化理财。
一般来说,多元化扩张,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因此,不少企业当财务实力和规模扩大之后,财务管理人员就热衷于多元化理财,忘记了这其中存在的巨大风险。
他们往往在不掌握新扩张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技巧,没有处理好新建立的各种关系,不具有进入新领域的财务管理骨干,不具备足够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等等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
对于这种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发展环境和守好根据地的扩大理财行为,常常会落入多元化扩张陷阱,并由此造成企业扩大规模后,由于组织机构、职能部门增加而患上“大企业病”,造成“扯皮”、“排挤”、“内耗”等因素相应增加,以及出现各部门争预算指标、争投资和各自为政等现象。
误区之五,过分依赖负债经营。
一些企业在不具有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采取了风险较大的负债经营策略,企图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从而使一个好端端的企业陷入了“举债———再举债———债上加债”的恶性循环之中。
本来,企业利用债务进行负债经营,对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减少财务风险,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和决策者,在没有掌握好负债的规模、利益和期限的情况下,就根据个人的偏好来估计
投资项目的赢利性。
对这种很少考虑投资项目的难度和风险,考虑全部资金的利润率是否高于借款利率,同时又在进行融资时不善于注意合理的组合,不注意收益与成本的配比,不注意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不注意负债的时间结构的决策,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误区之六,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与组织机构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不失时机地改变财务管理工作方式,使财务管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工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信息化模式转变;企业的财务组也要进行适当调整,通过修订各种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关系,改变传统的财务合一的机构设置,适当加强组织的沟通与协作,搭建起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并使财务管理成为主动地支配企业再生产过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才能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各项决策和防范风险控制创造好条件。
误区之七,不重视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
在我国加入WTO后,如何留住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甚至吸引国外管理人才流入,将成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但由于一些企业仍还在搞任人唯亲,从而堵塞了高素质人才的成长和现有人员潜能的发挥,更不要说吸引国外优秀企业财务管理人才了。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无论企业谋求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用什么样的理财模式,都必须拥有一批优秀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具有丰富理财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无论是引进外部财务管理人才,还是培养内部财务管理人才,都必须把财务管理人才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融为一体、个人信念与企业财务文化融为一体,使他们成为企业的生力军,企业财务管理才能有所起色。
误区之八,不注重财务管理的创新应用。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涉及企业内外各种经济现象的财务预算管理,在许多企业并没有得到实际应用,普遍存在着对财务预算管理不甚了解,或财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或只注重预算本身的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功能,不注重发挥预算管理在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致使不能通过财务预算管理,正确处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绩效评价、企业资源分配、企业风险控制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把握好财务管理的正确目标和方向。
二是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不能从“产品”为重心转向以作业为重心,致使财务成本控制的视角还没有从传统的降低成本的初级形态转移到成本计划、成本预算、优化配置资源、合理的成本、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以及重组生产流程方面来。
三是在企业绩效评价方面还仍停留在使用基于利润的业绩评价方法,评价企业业绩仍采用那些不能反映成本或资本费用,不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盈利或价值的,诸如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在现有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缺少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特别是目前已被全球400多家公司用于业绩考核与评价的附加经济价值(EVA),更是很少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制约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的永续发展。
摘自《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