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建设

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建设
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建设

钱学森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建设

谭跃进、郭波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二0一一年三月

1970年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南迁到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长沙工学院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隶属原国防科工委。当时,钱学森教授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亲自主持了国防科技大学的筹备与组建工作,在钱学森教授的建议下,建立了系统工程与数学系(简称七系)。钱老对系统工程与数学系的定位、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提出了大量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我校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3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和几次体制编制调整,系统工程与数学系的系统工程部分发展成为拥有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运筹学、军事装备学等学科的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一、钱老主张学校应按学科专业设系

“哈军工”是按军兵种和武器装备设系和专业的。因此,在国防科技大学组建时,学校部分同志对学科专业设计的意见并不一致。钱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建议按学科设系和专业。在国防科技大学成立大会上,钱老指出,我们要使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要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首先看到的就是加强它的基础跟专业基础,没有好的基础跟专业基础,将来应付不了,跟不上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既然要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方面努力、使劲,那末这个系用学科来划分就有道理了。钱老还指出,按学科设系设专业,也有利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员之间进行交流,促进科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国防科技大学按学科专业设系,设立了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七系)、计算机系等八个系。钱老创造性的将系统工程和数学设在一个系。钱老召集全体教师座谈,谆谆教导大家,搞系统工程的同志要学习数学方法,打好数理基础,搞数学的同志要贴近工程实际,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

二、钱老要求高起点办学

1977年9月,国防科技大学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后钱老随同张爱萍主任接见出席会议的学院及各系的负责同志。钱老在讲话中强调国防科技大学就是为实现在国防科学技术上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服务的,不是办一般的大学,也不是办与全国其它28所重点大学那样的大学,主要任务是希望国防科技大学培养能够作为将来向科技现代化进军的主力部队,特别是在国防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部队。为办好我校系统工程学科专业,钱老调集了我校飞行器总体专业、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专业等部分骨干教师,联同原数学教研室全体教师一起构成七系教师班底,由孙本旺教授任系主任,并指定他的亲密战友许国志院士兼任系副主任,负责学科建设,所以,我校的系统工程学科从一开始就受到钱学森许国志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具有高起点。

三、钱老要求狠抓专业建设

钱老在1977年10月6日接见学院各系同志时强调:技术总体工程现在高等学校中是没有的,技术总体很重要,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我们搞国防尖端的,

20年来对此深有体会,不搞不行,系统工程就是要培养系统总体人才。周曼殊教授回忆说,在钱老的系统工程思想中,特别突出总体和协调。在钱老的指导下,我校开设了飞行器系统工程和信息系统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这一学科专业设置着眼于国防科技大学传统优势学科——航天工程学科的积累和优势,强化了学校当时的人才培养指向,凸现了信息学科发展的重要性,顺应了当今时代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为我校系统工程学科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学校办学方向的调整,特别是1989后,为适应军队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根据军队现代化建设实际,将飞行器系统工程专业更名为系统工程专业,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更名为指挥自动化专业,在信息化发展的牵引下加强了高级军事工程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指向,取得了更为集约和显著的教育效益。事实证明,正是钱老的富于前瞻性和构建性的指导,保证了国防科技大学的系统工程专业教育的超前性和独特性。系统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学科面极广,具体到某个系统工程专业,如军事系统工程专业,还会涉及军事装备学、军队管理学、军事运筹学等学科专业领域。因此,筹划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必须要有学科融合和整合的意识。钱老对系统工程学科的科学构建,正是得益于其高瞻远瞩、涉猎广博和洞察深邃的科学审视和战略筹划能力。有鉴于此,建立和探索系统工程学科专业的教育模式,最基本的着眼点应当指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在钱老的指导下,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专业建设一直紧紧围绕部队发展需要的“装备、信息、人才”三要素,抓住军队信息化建设和装备建设这一大好时机,促成“理、工、军、管”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并实践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系统工程专业发展道路。

在课程设置方面,钱老曾指出,一是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哲学和外语,基础打不好不好往上垒,上层建筑也办不好;要重视实验教学。这些睿思和先见30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系统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和课程设置。国防科技大学在设置系统工程专业的课程时,坚持“数学、英语、计算机、科学实验”四个不断线,并一直据此认真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理顺课程系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按课程系列设“三个层次、三种课型”的课程体系结构,即每个课程系列设本、硕、博三个教学层次和“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前沿课”三种课型。如在本科教学层次,除1、2年级公共基础课程外,学科基础课分为三个系列课程:应用数学课程系列、系统工程课程系列和计算机与信息课程系列;专业课设置了两大系列:信息系统工程课程系列和装备系统工程课程系列;为增强学生实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工程专业还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为期2周的综合性课程设计—装备系统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由学生根据教师介绍的课题背景和提出的若干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钱老非常关心教材建设,亲自过问教材建设情况。1979年9月19日钱老在给我校系统工程与数学系飞行器系统工程教研室周曼殊副教授的信中曾关切询问:“702教研室工作想已逐步就绪,教材编写工作开展得如何?……”。鉴于学科建设刚刚起步,一些专业方向本身还是研究项目,缺乏完整的资料,钱老建议,系统工程专业教育的教材编写应当仿效20世纪20年代化学工程、航空工程,50年代核能工程、计算机技术,60年代激光技术的教学方式,教学生的过程也是研究学问的过程,教师一面研究一面教,学生一面学一面研究。七系建系初期,钱老指定了外文的飞行器系统工程和信息系统工程两本书要七系的老师学习研讨,每周报告一次。我校系统工程一直重视教材编写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编写了一大批教材。近年来,我们编写并正式出版了60余部教材,其中,以《系统工程原理》为代表的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系列教材共10部、以《信

息系统工程丛书》为代表的信息系统工程系列教材共25部、以《武器系统分析》为代表的装备系统工程系列教材共8部以及运筹与管理系列教材18部。这些教学实践的总结成果,在国内系统工程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多种教材填补了信息系统工程学科专业的教材空白。

三、钱老对科研工作有具体指导

建系后,从1980年开始,我系抓住当时国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机遇,在汪浩、周曼殊等教授的带领下,率先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开展了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研究完成了湖南省浏阳县、黑龙江海伦县、北京市房山区等全国50多个地区(省、市、县)的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在全国多次开办了农业系统工程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系统工程人才,在区域规划和农业系统工程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推动了系统工程在国内的普及与发展。“浏阳县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七系周曼殊教授被誉为农业系统工程的开拓者。对此,钱老非常高兴。钱老在1985年4月20日写给周曼殊教授的信中写道:“我非常高兴地收读您四月十五日的来信,因为:(一)系统工程用于农业,成功,而且生意兴旺,能成为商品;您们正在实现中央的科技体制改革;……”。1989随着学校任务的调整,我们将科学研究的重心从面向国民经济转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武器装备体系和军事信息系统建设的重大需求,研究和解决我军武器装备论证和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发展中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工程实践问题,逐步形成了信息系统工程、装备系统工程、系统建模仿真与评估和系统理论与优化决策四个国防和军事特色鲜明、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研究方向。在指挥信息系统、全军干部队伍、后勤保障、武器装备等建设的规划论证、设计与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钱老指出要研究复杂系统可靠性要用不那么可靠的元件构成高可靠的系统,要研究仿真技术,并多次对系统工程专业的科研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1980年1月15日钱老在给我校系统工程与数学系飞行器系统工程教研室周曼殊副教授的信中写道;“来信收到,我赞成春节后来京访七机部,挂起钩来好。你们来时,我建议找七机部708所何国伟同志谈谈,他是搞可靠性的……”。

3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武器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方面和系统仿真与论证评估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

四、钱老希望培养科技帅才

钱老一直希望国防科技大学能培养科技帅才。1991年,钱老在写给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朱光亚主任的信中说“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需要,我想有必要考虑在MIT时代及CIT时代之后,再创建一个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培养科学技术帅才的时代。不但理工要结合,要理工加社会科学。”, “具体怎么办?我认为可以先在国防科技大学进行博士生试点。”

可以说,正是钱老的高瞻远瞩的设计和不间断的关怀,国防科技大学的系统工程学科专业教育才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实践钱老的系统工程学科专业教育的思想过程中,该学科专业取得了丰硕的人才培养成果和可喜的社会宏观效益,自建立系统工程与数学系以来,共毕业了本科生1980名、硕士生1909名、博士生210名,为湖南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开办了系统工程研究班,每期半年,到目前为止,共举办了21期。培训军队和地方领导干部和技术干部1600余名。毕业生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如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报道的七系学子:中国科学院973两个领域的首席科学家高小山和中国软件产业的代表人物求伯君、“求

是奖”获得者国防大学教授胡晓峰少将、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院长袁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崔之元、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等都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目前,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中已有15人担任了省部(军)级领导职务,有100多人走上了军队和国防工业部门相关单位的师、局级领导岗位,有20多人担任国家863和总装备部专业组专家。他们是七系系统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具有突出的创新思想,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这充分证明,由钱老创建的七系确实具有学科交叉和自主创新的优势。

五、结束语

我校系统工程学科专业从创办以来,坚持钱老指引的正确方向,不断优化、拓展着系统工程专业的学科深度和广度,大力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系统工程学科专业与教学体系建设”课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取得了“浏阳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规划”等一大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系统工程与管理”教学团队和“指挥信息系统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了

C4ISR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武器装备体系设计与优化”被列为211工程建设项目,国防采办管理列入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建设,“系统工程原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986年,国防科技大学获得了系统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部委级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以系统工程为基础,创办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军事运筹学和军事装备学学科。2006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排名第四。军事运筹学、军事装备学先后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我校系统工程学科将紧密结合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以及新一代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空间攻防对抗、一体化联合作战等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作贡献。

回顾30年的系统工程专业发展历程,钱老的谆谆教导历历在目,30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钱老的系统工程办学思想,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却得了重大成绩。阅读了钱老在筹建我校和七系的大量讲话等历史文档后,对钱老的学术巨人气概、远见卓识的智慧,从心底产生由衷的敬佩,也为能成为钱老亲手创建的国防科大系统工程专业的建设团队一员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愿钱老的系统工程思想永放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