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言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
使用学案
素养 提升
梳理教材:基础知识 拓展补遗:有助于扩展知识
能力 提升
主题探究:学习解题方法和技巧 典型即练:高考真题演练
2、教师讲解
(1)依照课本编排,按照时序,梳理单元知识。 (2)明晰概念,概括阶段特征,形成基本认识,培养学科素养。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整理总结
如何备考
(一)备考重点:主干知识、构建网络
【高考复习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 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 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2)整理导学案和试卷。(保存好所有试卷试题,错题整理以附页粘贴或专有笔
记。)错题集
4、限时训练
选用历年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试题,限时训练。
基础为王,技巧为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 基。
4.创新性 体现在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
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对 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 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运用创新思维, 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六大核心内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是历史学科的理论保证。是研究历史的主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
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
高考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考历史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第⼀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等,地⽅设侯、伯。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的:巩固奴⾪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地和⼈民授于王族、功⾂、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武装、征派赋役。
3.作⽤:①加强了周天⼦对地⽅的管辖。
②扩⼤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产⽅式的产⽣,这⼀⽣产⽅式使诸侯势⼒⽇益壮⼤)。
战国末年,分封制⽡解。
三、⾎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和巩固⽗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柱,互为表⾥;分封制是建⽴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夫和太尉)到地⽅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了⼀整套官僚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一轮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结合选一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考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补充: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什么?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①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主要);②有很强的专制性;③具备继承性和发展性;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⑤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⑴金属器具的使用;⑵贫富分化的产生;⑶文字的成熟;⑷城的出现;⑸礼制的初步形成。
4.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三者之间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反映。
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
【易混知识清单】1.简要指明中国古代的“大同时代”和“小康时代”的含义。
“大同”时代(“天下为公”即公有):是指财产公有的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小康”时代(“天下为家”即私有):是指私有财产已经发达的早期国家诞生时期。
2.西周的礼乐制度礼: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典章制度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往的礼节仪式。
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着礼的进行。
礼可以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互相敬和。
礼、乐的结合不仅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也保证了社会的和谐,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
所以,“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
3.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4.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
考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结合商鞅变法复习)问题探究:1.在郡县制的理解上往往有以下三点误区:①误以为郡、县地方行政区划最早出现于秦朝,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复习重点知识提纲:专题五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的形成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原因、条件)(1)原因: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②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妨碍东西方贸易;(直接原因)③社会根源:西欧各阶层对黄金狂热的追求;(《马可·波罗行记》激发了到东方寻金的渴望)④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⑤思想条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振兴。
(2)条件:西、萄统治者的支持;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特别是指南针的使用)。
2.概况:(1)时间:15世纪晚期~16世纪初(2)四次重大航行时间航海家王室开辟的航路作用(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美洲的玉米、可可、马铃薯、烟草等传入欧洲,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葡、尼德兰和英国等国的一些城市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3)引发“价格革命”,依靠固定地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活动的资产阶级地位上升,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快。
(4)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5)新航路开辟冲击了封建神学理论,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促进自然科学的进步。
(6)新航路的开辟,葡、西等国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1.荷兰的早期殖民扩张——“海上马车夫”、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背景:①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商传统;②17世纪,荷兰造船业和海外贸易发达,垄断世界航运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③政治上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获得独立。
(2)手段: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等)②参与激烈的殖民竞争,进行殖民战争,争夺殖民地(3)概况:Array2.法国的早期殖民扩张:17世纪,法国侵入印度,同时向美洲和非洲扩张。
高三历史必修课第一轮复习提纲
2010届高三历史必修课第一轮复习提纲古代中国▲总体了解中国古代史: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2、奴隶社会:夏朝(建立)商朝(发展)西周(强盛)春秋(衰亡)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民族明清(统一多民族(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分裂(封建社会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形成)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的繁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前475年前221年220年589年907年1368年1840年一、古代政治文明: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核心内容:土地和人口,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2、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3、内容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4、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破坏于西周后期,崩溃于春秋战国。
5、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6、影响①积极: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形成对周王室的拱卫,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周朝的区域,逐步构成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②消极:分封制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宗法制1、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2、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4、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背景:1905年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袁夺权
意义: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四运动
过程: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北京(学生为主力)→上海(工人为主力)
从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经营范围,对商业征收重税
都严重阻碍资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海禁
明清时期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
3、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必修3)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儒家:孔子(仁、礼);孟子(仁政);荀子
道家:老子(道是万物之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齐物,逍遥)
北宋
为分散宰相权力,设立“参知政事”(副宰相)
元朝
行省制度
明朝
废丞相,设立内阁
清朝
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两大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但君主与中央占主导地位。
影 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资萌和社会发展。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韩非(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秦最重视
百家争鸣: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和源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汉代儒学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外儒内法
影响: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1-3复习提纲(精编版)
“选考”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历史)必修专题 内容 必考 加试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b(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基本要求:了解“家天下”制度的开始;知道周朝的建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通过对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说明:启继承禹的地位表明“家天下”制度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 商朝的政治特点”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b(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基本要求: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说明:学生在学习时应依据“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必修一 响”这条主线,把握这一课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朝议制度”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b(2)唐朝三省六部制 b(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b(4)元朝行省制度 b(5)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6)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c(7)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 d基本要求: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
发展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知道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说明:本课知识点较多,主要是通过学习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一些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必修三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提纲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当时成为显学,战国后衰落
道家
庄子
提出“齐物”“逍遥”;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
法家
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家思想西汉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1.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思想——①思想核心是“”、“”(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提出仁的途径是“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实现礼的途径是“正名”;
②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1)孔子哲学思想(鬼神观):对鬼神,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不受重视的原因: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1.背景(2)政治:汉武帝时阶级矛盾激化,南北边境不宁,王国威胁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汉初实行的黄老之学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一知识纲要[原创首发]
历史必修一知识纲要(第一二课)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传承方式为“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这样,王位世袭制就取代了禅让制。
(1)分封制(封土建国):①分封目的:为了有效的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
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③被封诸侯的义务: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④分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分封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2)宗法制:①原因(目的):为巩固统治,解决贵族在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②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③特点: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作用):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诸侯不在听命周天子,纷纷称王,诸侯间战争不断。
秦国经商鞅变法后,通过兼并战争消灭六国,与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1)中央官制:①皇帝制度(秦始皇创制)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管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太尉(管军务,为虚职,实权在皇帝手中)(2)地方官制:郡县制(中国县制的开端):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
郡守和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对皇帝负责。
通过郡县制,秦朝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3)评价:中央和地方官制的制定,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特点:权力高度集中(5)作用(影响):①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②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必修一第一单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 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 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世袭制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 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 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 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是商王对参加联 盟的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 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 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就是说, 商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通过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性 人事控制方式,而是靠商强大军事威力下的地方部落 方国与中央建立盟约的方式来维系的,也就是钱穆所 说的“诸侯承认天子式”的政治联系方式。
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 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 (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 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第2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概况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指君主专制) 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 两个概念 2、实行原因:
• 4.“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 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 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 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 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 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 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 ②同族 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 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④宗族制度对稳 [解析] 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族产归同族人共有是可能的,但不会扩大到非同姓的村落居民,因此不 能视族产为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 ] AC.①②③ B.②③④ [答案 •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三提纲1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春秋(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整理编订《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核心) B、“礼”(“克己复礼”)(核心)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春秋(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C.政治学说:“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应用和推广)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2、(政治)宗法分封制破坏,以及此起彼伏的兼并战争,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3、(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斗争。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大纲(必修一)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大纲(必修一)2008-------2009年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大纲(必修一)高艳红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西周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2、分封的国家:鲁、齐、燕、卫、宋、晋3、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商代后裔)其中,同姓贵族(即姬姓)是分封的主体,形成“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4、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⑴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⑵随从天子作战;⑶向天子朝贡;⑷定期朝见天子;5、分封的作用:⑴积极:分封制使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⑵消极:但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秩序,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最大特点。
(嫡长子3、形成的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使分封制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背景:(秦的统一)1、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灭六国的顺序:韩、赵、燕、卫、楚、齐2、统一六国的条件:⑴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⑵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⑶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强大,最有实力实现统一⑷秦王本人具有的雄才大略、3、统一后的活动:⑴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⑵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⑶江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之中(二)确立:1、皇帝制度:⑴“始皇帝”的由来:秦王嬴政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高考历史备考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
高考历史备考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必修1主干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班级姓名学号(完整版)高考历史备考复习提纲(必修1主干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特点:兄终弟及、父子相传)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统治。
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
②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权利:在自已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已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
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诸侯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
(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特点:①形成深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实质: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
破坏:时间:西周后期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家”和“国”密切结合。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件
答案:示例: 观点:历史课程目标切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评析: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对世界 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课程目标要求说明“历史上之光 荣”“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 自豪感。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程目标
要求明确“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说明现代政治制
②中国共产党。
③爱国学生: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 爆发__一__二__·九__运__动___,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3.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本侵华加剧,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②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
实行联共抗日。
③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
解析:选 D。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31 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良友》画报 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并呼吁“国难日亟”“国人当如何 造成光荣之历史”,说明《良友》此举意在激励民众共同抵抗日 本的侵略,故 D 项正确。
史料二 1933 年 4—5 月,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 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多伦、沽源等地。蒋介石 坚持不抵抗政策,准备与日军签订停战协定。冯玉祥接受中国共 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于 5 月 26 日在张家口通电成立民众抗日同盟 军,先后响应加入者有七八万人。同盟军于 7 月 12 日再克多伦。 对同盟军的抗日斗争,蒋介石始则阻挠破坏,继则武力镇压。10 月中旬,同盟军弹尽粮绝,终于失败。
【对点提升】 1.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 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 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
高考历史备考一轮复习知识点强化练习 必修一 专题一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备考加速度-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年高考历史备考一轮复习知识点强化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共20题1.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3.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
这反映出当时A.天子地位一落千丈B.守法血缘关系衰落C.正统观念仍受重视D.分封秩序遭到破坏4.《周礼》载,太宰居辅弼天子的要职,主持监察。
监察事务实际由小宰主持。
该系统中的宰夫、宫正、大史、小司寇等也兼有监察的职权。
材料表明西周A.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B.监察体系已基本完善C.监察职能分布很广泛D.监察制度未真正建立5.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东周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6.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C.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7.据《史记》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打算封禅,齐相管仲用其他理由多次阻止无效,最后以没有天降祥瑞为由计齐桓公打消了封禅计划。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第一次工业革命 新人教版必修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第一次工业革命新人教版必修2【课程标准】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认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意义。
一、工业革命——“蒸汽时代”1、前提与条件⑴前提:18世纪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经济迅速发展。
⑵条件:①市场:殖民地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根因)②劳力: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资本:殖民贸易和掠夺。
2、进程:纺织部门→动力(人力、水力、蒸汽动力)→其它工业生产部门(1)发明:⑵扩展:欧洲大陆和美国⑶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法美相继完成。
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3、影响:⑴经济:①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生产组织形式: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工厂所取代,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④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阶级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⑵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⑶思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重商主义被自由放任政策所取代。
⑷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加快,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条件⑴经济: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市场和原料)。
⑵交通: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⑶政治:资产阶级凭借着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亚非拉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途径:⑴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⑵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3、形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4、影响:⑴主观: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攫取利益。
⑵客观:传播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备考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必修1主干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班级姓名学号(完整版)高考历史备考复习提纲(必修1主干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王位世袭制:(特点:兄终弟及、父子相传)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统治.内容:①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②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权利:在自已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在自已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吏,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③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诸侯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危及中央政权.(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特点:①形成深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②政治与血缘相结合.实质:西周政权的组织形式.破坏:时间:西周后期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②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和小宗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家”和“国”密切结合.③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④等级森严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四)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三代)①以血缘关系为核心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④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知识梳理: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前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二)内容:1、首创皇帝制度;①“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②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_(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三公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决策方式: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减少决策失误.3、地方实行郡县制内容:(1)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县设县令.(2)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作用: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①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③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三)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积极: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②对国家的统一,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④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消极: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知识梳理: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1、汉朝: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1)原因: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封国势力扩大威胁朝廷(2)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中央集权严重削弱(1)原因: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2)结果: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②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③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2)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目的: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措施:①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归中央直管,其他地方设行省②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之下分设路、府、州、县③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2)意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汉朝:削弱相权(1)原因:汉初相权位高权重,威胁皇权(2)措施: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3)结果: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2、魏晋南北朝:分散相权,逐步形成三省体制3、隋唐:分散相权(1)措施: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辖六部)(2)影响:①相权一分为三,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消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②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协调,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4、宋朝:分割相权(1)措施:①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②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影响:削弱了相权,皇权加强5、元朝:相权扩大(1)措施: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2)结果:相权日大,对皇权构成威胁.(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1.汉朝:(1)制度:主要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2)影响: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度:九品中正制.3.隋唐:制度: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的评价:积极━━①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上、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历史朝沿用,影响深远;消极━━①科举考试仅注重知识内容的考查,忽视了实践能力.②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四)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官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知识梳理: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君主专制的新高度——明朝1、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的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废除宰相制度原因:①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致皇权不稳;②直接原因:胡惟庸的骄横跋扈,骄恣擅权;③根本原因: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影响:积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消极:皇权过分集中也易造成太监乱政2、内阁的设立:①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二)君主专制的顶峰——清朝(1)清初承袭明制,设内阁管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2)南书房的设置:康熙在宫内设南书房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3)军机处的设立①时间:雍正帝.②为处理西北军务_,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官员充任.③权限: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跪受笔录.④积极作用: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⑤结果: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⑥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巩固;②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环境下,利于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消极作用:①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②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思想;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极大妨碍社会进步,拉大东西方差距.知识梳理: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产生条件:1、地理因素:多山、多岛、靠海2、政治因素: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二)雅典民主制发展历程(1)雅典梭伦改革(BC 6C初),奠定雅典民主的基础.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新兴工商业者、平民与旧氏族贵族之间矛盾内容:①根据财产多寡划,分四个公民等级;②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各级公民)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意义:①动摇了旧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②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BC6末),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内容: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作为选举单位;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各部落轮流执政);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④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⑤“陶片放逐法”;意义:①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②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③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3)伯里克利改革(BC5C),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内容:①公民可担任几乎一切官职;②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③陪审法庭(30岁以上)——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④鼓励公民参政——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和观剧“津贴”;意义: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3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相对平等4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的民主(即奴隶主的民主).5.雅典民主制评价:(1)积极:①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2)局限:①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②小国寡民的产物.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④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梳理: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含义:公元前6C末—7C,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二)罗马法的发展历程:1形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2)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积极作用: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保护了平民利益.实质:(局限性)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法律体现阶级性.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2 发展阶段:从公民法到万民法(1)公民法含义: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使用范围主要是限于罗马公民之间,所以被成为公民法.(2)原因:①罗马帝国扩张,疆域扩大,为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②政治经济发展,出现新矛盾,公民法已无法应对新变化(主要原因)②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③法学家也积极编撰法典(3)措施: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予适当的法律保护.(4)结果: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3 完善阶段:《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篡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三)罗马法的主要(核心)内容: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五).罗马法的影响1积极:(1)对帝国统治的影响: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基础,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②它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缓解了社会矛盾.③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2)对后世的深远影响:①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②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拿破仑法典》、《权利法案》、美《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人权宣言》都以罗马法为理论基础;现代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等都受罗马法的影响;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③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2 局限性:维护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知识梳理: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过程:1640年,革命爆发,处理查理一世.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革命结束.二、确立与发展过程(一)确立:《权利法案》1.时间: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2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3.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的权力.4.意义:(1)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2)资产阶级通过议会_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3)资产阶级的权益之争,在议会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二)发展:责任制内阁(简称内阁)的形成1 形成:18世纪初(1721年),沃尔波尔是第一位首相2成员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职权),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3原则: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大政方针上与首相保持一致.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解散议会,重新选举.4.首相的权力:首相有权解散议会、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政策、掌握行政大权.首相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意义:1832年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推动代议制的发展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君主统而不治②议会权力至上③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1国内意义:①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使各派的斗争处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稳定了社会环境;③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专制独裁,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2国际意义: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知识梳理: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前提: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的独立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二)依据:1787年宪法1 背景:①独立战争后,松散的邦联无权,各州的权利很大,导致独立之初,美国形势严峻(必要性).②为了建立强有利的中央政府(目的).③资产阶级领导人受启蒙思想影响(理论来源)2内容:①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②把美国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三权分立.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大权.三者独立平等,相互制约.3 原则:(1)联邦制原则: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它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2)分权与制衡原则:按三权分立学说,推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权(全国性议会:立法,掌管财政)、司法权(统管全国的司法体系:法院)和行政权(全国最高行政长官:总统)三个部门.(3)民主原则:规定了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4 评价:进步性:(1)它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2)强调国家权力,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3)美国的联邦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三)确立:1789年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四)发展完善: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民主党和共和党)1过程:①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②19世纪50年代中期,两党对峙格局形成.2 特色:两党对垒,交替执政3、本质: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附: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1、不同点:1、(2)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知识梳理: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背景:(1)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2)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3)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4)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附:艰难的原因:(1)法国长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为君主制提供土壤(2)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3)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2、内容:(1)行政权归于总统①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②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③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2)立法权归于议会①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②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③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④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3、意义: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1、确立的前提:德意志的统一(1)背景:①德意志的分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实力强大的普鲁士具备了统一的条件(2)方式:三次王朝战争(3)结果:1871年的意志帝国建立,统一大业完成2、确立的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1)内容:①确立德国君主立宪政体:A、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掌握国家大权B、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C、宰相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D、议会作为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E、帝国议会作用小,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②规定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A、帝国政府拥有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B、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2)特点:①专制主义、军国主义②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3)评价:①积极作用:推动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②局限性:保留了君主制度,军国主义传统延续,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附: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比较项法国德国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在议会不同点政体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议会皇帝元首产生总统由议会选举皇帝世袭行政权总统皇帝、宰相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行政权控制立法权特点议会共和制军事封建、皇帝权重知识梳理:第10课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背景(欧美崛起清政府落后):(1)欧美崛起: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材料(根本原因)(2)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②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目的: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向中国走私鸦片2.战争进程①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爆发.②1841年,强占香港岛③1842年8月,英国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5.影响:①政治: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②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客观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④对外:闭关锁国被打破,被迫开放6.中国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