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血液循环
生理学血液循环重点
![生理学血液循环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6d0d55fe4733687e21aa88.png)
第3单元血液循环重点提示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40题,心脏的泵血功能13道,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11道,血管生理5道,心血管活动的调节8道,器官循环3道。
此部分题量较大,每年4~5道。
本单元非常重要,须全面、熟练掌握。
特别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肌电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可和专业综合内容联系起来复习。
考点串讲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外语学习网(一)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1.概念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2.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问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3.心脏泵血过程(以心室为例)(1)心房收缩期:使心室继续充盈。
(2)等容收缩期: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2003、2006)。
(3)快速射血期:室内压最高。
(4)减慢射血期:室内压低于主动脉压。
(5)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心室内压最低(2007)。
(6)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快速增大(2007),室内压小于房内压。
(7)减慢充盈期:室内压开始上升。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做功、心力贮备。
1.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为60~80ml。
2.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x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2000、2001、2005),为5~6l。
3.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为55%~65%。
4.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排血量(2004、2005)。
正常3.0~3.5/(min·m2)。
5.每搏作功和每分作功左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称为每搏作功(搏功)。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血液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血液](https://img.taocdn.com/s3/m/3a08fdb7e53a580216fcfe49.png)
第三章血液考纲要求: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止血栓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1、红细胞:1212红色结晶,水溶性。
人和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可利用的维生素B12,来源主要依靠动物性食品,肝、肾和心含量最多,植物性食品含量极少。
食物中的维生素B12在胃内经盐酸和胃蛋白酶作用分离出来后,先与胃内来自唾液的R-蛋白结合。
到十二指肠后,在胰蛋白酶的参与下,与胃底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F)结合形成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体。
该复合体可抵抗肠道消化酶和肠道细菌、寄生虫对维生素B12的破坏和摄取。
维生素B12-IF 复合体在有Ca2+、Mg2+及pH 5的条件下,与回肠末端肠粘膜绒毛上的特殊受体结合,通过胞饮作用,维生素B12进入肠上皮细胞,然后在线粒体等细胞器内与转钴蛋白Ⅱ(TCⅡ)结合进入门静脉,被运到组织中,参与红细胞的生成。
当胃大部分被切除或胃腺细胞损伤,机体缺乏IF,或体内产生抗IF的抗体时,可发生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MA)。
成人每天约需要维生素B12的量为2~5µg,而体内贮存量约为4~5mg,可供3~5年使用,故一般情况下不会缺乏维生素B12。
(2)叶酸是以碟酰单谷氨酸的形式进入小肠粘膜细胞,在双氢叶酸的催化下,形成四氢叶酸。
进入组织细胞后,转变为多谷氨酸盐,才具有参与DNA合成的活性。
叶酸吸收障碍后2~7个月内导致叶酸缺乏,也引起与维生素B12缺乏时相似的MA。
叶酸的活化需要维生素B12的参与,因此,维生素B12的缺乏时,叶酸的利用率下降,可引起叶酸的相对不足。
(3)铁铁是合成Hb所必须的原料,也是肌红蛋白、红细胞色素酶、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铁的来源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
生理学总结 第四篇 血液循环
![生理学总结 第四篇 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feeded34376baf1ffc4fad28.png)
第四篇血液循环总结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按心率75次/分计算,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
首先心房收缩,0.1s后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慢速射血期。
在等容收缩期,心室有收缩的趋势,而房室瓣关,动脉瓣关,心室容积不变,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
当室内压高过主动脉压时,进入快速射血期,动脉瓣冲开,血液快速射入动脉,室内压下降。
当室内压下降到与主动脉压相等时,进入慢速射血期。
此后射血的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为0。
此后心室进入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慢速充盈期。
在等容舒张期,心室有舒张的趋势,而动脉瓣关,房室瓣关,心室容积不变,导致室内压急剧下降。
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压时,房室瓣冲开,血液快速进入心室,室内压上升。
当室内压上升到与主动脉压相等时,进入慢速充盈期。
心房的收缩、舒张原理与心室类似,不过心房的收缩期占0.3s,舒张期占0.5s。
心脏的工作具有很多评价指标,比如心脏的搏出量是指每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心脏的射血分数是指搏出量占心室充盈血量的百分比,还有每分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功和每分功等,这些指标对心脏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心脏的输出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称为心力储备,包括搏出量的储备和心率储备。
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因此搏出量与心率影响心输出量。
而博出量取决于心室的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能力等。
二.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与骨骼肌神经细胞类似。
而动作电位可分为5个时期:去极相的0期和复极化相的1、2、3、4期。
0期去极化主要是因为电压门控钠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的,持续时间很短。
1期复极化则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
在2期复极化,由于Ca2+内流和K+外流处于相对平衡,形成一个平台,因此也叫平台期。
由于Ca2+逐渐停止内流和K+增加外流,膜电位再次下降,出现3期复极化。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2024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d452e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f.png)
生理学考研笔记(一)引言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机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运动科学等领域。
对于考研生物学考试来说,生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部分。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生理学考研笔记(一),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正文:一、神经生理学1. 神经元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2. 神经元传递:细胞膜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递3. 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4.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5. 神经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分支、调节循环、呼吸和消化等生理过程二、心血管生理学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肌细胞、心房、心室及心血管循环2. 心脏电生理学: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脏节律的调节3. 血压调节机制:血压的测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4. 血管功能:血管收缩、舒张调节、血管阻力的影响因素5. 血液循环和输运:血液成分、血液流动和输送氧气、营养物质的机制三、呼吸生理学1. 呼吸器官:鼻腔、喉、气管、肺及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2. 呼吸机制:肺通气与外呼吸、气体扩散、气体运输3. 呼吸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呼吸的影响4. 氧合作用:氧气在肺中的吸收和血液中的运输5. 二氧化碳的调节:CO2的产生和排出机制四、肌肉生理学1. 肌肉结构和类型: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特点与功能2. 肌肉收缩机制:肌肉纤维和肌动蛋白的调节3. 肌肉力学:肌肉张力、肌肉力的调节和肌肉工作4. 运动生理学:肌肉的代谢、肌肉配合和运动调节机制5. 肌肉病理生理学:肌肉失调与疾病五、消化生理学1. 消化道结构: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的功能2. 摄取和消化:食物的摄入和碎化、消化酶和酸的作用3. 营养吸收:营养物质在小肠中的吸收与转运4. 肠道菌群:肠道菌群与肠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5. 肝脏功能: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胆汁的合成和分泌总结:本文介绍了生理学考研笔记(一)的内容,包括神经生理学、心血管生理学、呼吸生理学、肌肉生理学和消化生理学。
考研西医:生物学基础知识之血液循环(二)
![考研西医:生物学基础知识之血液循环(二)](https://img.taocdn.com/s3/m/be36152cb9f3f90f77c61b2a.png)
医学考研由于难度大,准备工作多,门槛,更是需要考生们加倍努力,每个知识点都复习到,希望考生都能准确的把握住知识点,下面考研分享“2020考研西医:生物学基础知识之血液循环(二)”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心肌细胞的类型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为快反应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2.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除结区),但无收缩性。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1)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希区)——慢反应细胞。
其中,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无自律性,传导速度慢,是形成房—室延搁的原因。
(2)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快反应细胞3.区分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标准:动作电位0 期上升的速度。
快反应细胞0 期去极化速度快。
多由Na+内流形成,慢反应细胞0 期去极化速度慢,由Ca2+内流形成。
六、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1.静息电位——K+外流的平衡电位。
2.动作电位——复极化复杂,持续时间较长。
0 期(去极化)——Na+内流接近Na+电化平衡电位,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1 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所致。
2 期(平台期)——Ca2+、Na+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
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很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区别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 期(快速复极末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多所致。
4 期(静息期)——工作细胞3 期复极完毕,膜电位基本上稳定在静息电位水平,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维持依靠Na+—K+泵的转运。
自律细胞无静息期,复极到 3 期末后开始自动去极化,3 期末电位称为大复极电位。
七、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1.自律性:(1)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的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由到低顺序为: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
(2)窦房结细胞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潜在起搏点。
生理学血液循环笔记
![生理学血液循环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62a9882ec3a87c24028c42a.png)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基本要求掌握:1、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及机制,心输出量的调节及影响因素。
2、工作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理。
3、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心血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掌握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递质,受体及作用。
5、掌握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熟悉:1、心脏泵功能的评价指标。
2、自律性心肌动作电位及形成机理,心肌的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
3、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4、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
了解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5、熟悉心肺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射。
了解:1、心脏泵功能贮备,心音、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2、动脉脉搏,微循环、淋巴循环、器官循环。
3、了解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
二.基本概念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舒张末期容量(end-diastolic volume) 、收缩末期容量(end-systolic volume)、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心指数(cardiac index )、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兴奋性(excitability)、自律性(autorhythmic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vity)、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血压(blood pressure)、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 )、脉压(pulse ressure)、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三.学习要点1.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次心动周期。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b567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c.png)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生理学笔记一:绪论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①肾,脑血流量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⑤球管平衡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⑥管球反馈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闻到香味,唾液分泌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以上,都是前馈调节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
这题反过来了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只要记住一句话: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笔记二:细胞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3、Na?-Ca2?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2?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4、@重吸收是指从小管腔,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所以既有继发性主动转运(小管腔到上皮细胞),也有易化扩散(上皮细胞到血液)。
反正从管腔到细胞要主动转运,从细胞到血液为易化扩散5、cAMP-PKA通路: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生理学笔记】血液循环
![【生理学笔记】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216195f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0.png)
【生理学笔记】血液循环一、心脏的泵血功能心率:单位时间心跳的次数。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每分钟75次,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s)1)心房收缩期(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特点:房内压升高;房室瓣为开、动脉瓣为闭的状态。
2)心室收缩期(心室的射血功能)——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动脉压>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关闭、动脉瓣仍为闭合状态。
快速射血期:室内压进一步升高、室内压>动肪压;动脉瓣打开、房室瓣闭合状态(由于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主动脉压相应增高。
)减慢射血期:室内压下降;房室瓣闭合状态、动脉瓣打开。
(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都相应由峰值逐步下降。
)3)心室舒张期(心室的充盈过程)等容舒张期:室内压急剧↓、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房室瓣为闭合状态。
快速充盈期:室内压降<房内压;房室瓣打开。
减慢充盈期:室内压降<房内压;房室瓣开。
(此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
心房开始收缩并向心室射血,心室充盈又快速增加。
)时相压力瓣膜心室容积变化血流变化心房心室动脉AV SV等容收缩期Pa<Pv<PA关关无变化无快速射血期Pa<Pv>PA关开迅速减少心室到动脉减慢射血期Pa<Pv>PA关开缓慢减少心室到动脉等容舒张期Pa<Pv<PA关关无变化无快速充盈期Pa>Pv<P开关迅速增加心房到心室A开关缓慢增加心房到心室减慢充盈期Pa>Pv<PA开关继续增加心房到心室心房收缩期Pa>Pv<PA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1)心室→动脉:心室收缩形成心室-动脉压力梯度2)心房→心室:主要依靠心室的舒张 + 心房收缩心泵血过程中,心房与心室之间及心室与主动脉的压力梯度变化是推动血液在相应腔室内流动的主要动力,而心室肌额收缩和舒张所形成的室内压力变化是造成房室之间以及心室与主动脉间压力梯度的最根本原因。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
![生理学知识点考研真题解析28版血液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e6de47c467ec102de3bd8976.png)
第四章血液循环考查内容: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的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型。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知识点1 :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脏泵血的机制:驱动血液的定向流动『动力(直接动力:压力差(血液自压力高的部位向压力低的部位流动)室内压〉动脉压:射血室内压<房内压:充盈I原动力: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L定向流动:心脏瓣膜的单向开启A型题1.(1994)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而使心室内压降低的原动力是心室肌舒张。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答案:D 层次:记忆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考点:心室充盈的动力解析:心室血液充盈是血液自心房流入心室, 直接动力是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2.(1994)下列哪项不属于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 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B 交替脉C 呼吸困难D 颈静脉怒张E 端坐呼吸答案:D 层次:应用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解析:颈静脉怒张是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主要见于右心衰竭,是由于右心功能下降,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压升高,体循环静脉系统过度充盈。
3.(1997)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A 疲乏无力B 劳力性呼吸困难C 阵发性夜间吸呼困难D 夜间卧床时咳嗽E 失眠、尿少、头晕答案:B 层次:应用考点:血液的定向流动解析:当左心衰竭时,左心泵血量减少,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肺循环淤血,甚至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8f23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c.png)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循环生理笔记总结
![循环生理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129d2a7375a417866f8f2e.png)
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壹.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脏泵血的过程1.的倒数)1.特点:①先房缩、后室缩;②舒张时间>收缩时间;③有全心舒张期(前0.4s室舒期)2.泵血要素1)心腔与动、静脉间压力梯度2)瓣膜控制血流的方向和密闭性3.过程:心室收缩、射血过程+心室舒张、充盈过程(以心动周期60s/75次=0.8s为例)1)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0.05s)房室瓣关、动脉瓣关;无血液流动;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剧增(至80mmHg)2)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0.1s)室内压>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冲开;血液快速射入动脉(50ml);容积减小3))4)等容舒张期(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0.07s)房室瓣关、动脉瓣关;无血液流动;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剧降(至100mmHg)5)快速充盈期(period of rapid filling,0.11s)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冲开;血液快速入心室(50ml);容积增大6)4.心房的泵血过程1)心房收缩期(atrial systole,0.1s)心室处于减慢充盈期;房室瓣开、动脉瓣关;心房肌收缩将血液由心房泵入心室;心房具初级泵作用(心室充盈的25%)2)心房舒张期(atrial diastole,0.7s)i.前0.3s:心室收缩期;房室瓣关、动脉瓣开;动力为静脉压力;静脉→心房;静脉回流、心室充盈ii.后0.4s(全心舒张期):心室舒张;房室瓣开、动脉瓣关;动力为心室肌舒张;静脉→心房、心室;心室充盈(二)心音(heart sound)1.概念: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舒张发出的声音2.机制:心室壁、动脉壁机械振动(因血流速度、方向改变[瓣膜关闭、血液涡流])3.4.临床意义(查心率、心律;查心瓣膜功能;查心肌收缩力)(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1.心脏的输出量(cardiac output)1)搏出量与射血分数i.每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室舒末-室缩末;125-55=70ml)ii./室舒末,70/125=55~65%)2)i.(搏出量×心率,5~6L/min)ii.(心输出量/体表面积,3.0~3.5L/min/m2)2.3.cardiac reserve,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1)搏出量储备(①收缩期储备:增大心肌收缩力来增加心输出量[55ml减至15~20ml,储备35~40ml];②舒张期储备:增加舒张末期容积来增大心输出量[125ml增至140ml,储备15ml])2)心率储备:一定范围内增加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60~100次/分增至160~180次/分)(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1.影响搏出量1)范围内增大室舒末期容积可增大心肌收缩力从而增大搏出量调节机制:粗细肌丝有效重叠程度增加意义:防止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容积发生过久、过度的改变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射血后剩余血量特性:心室肌细胞具良好的抗过度延伸的特性,心功能曲线不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后负荷(afterload):收缩后遇到的负荷,大动脉血压大A血压↑→后负荷↑→射血阻力↑→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心肌缩短的速度、幅度↓→射血速度↓→搏出量↓(高血压病)3)心肌收缩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概念: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性(收缩强度、速度)的能在特性因素[兴奋-收缩耦联]:肌球蛋白A TP酶活性;活化横桥数;[Ca2+];肌钙蛋白对钙亲和力2.影响心率(正常人安静态,60~100,平均75)1)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心率过快、过慢→心输出量下降(心率>160~180次/分时,心舒期明显缩短,充盈减少,搏出量下降、泵血功能下降)2)阶梯现象(staircase phenomenon):心率增快、刺激频率增高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现象3)影响因素(神经[交感促、迷走抑]、体液[NE、E]、体温[增])贰.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心室肌细胞(工作细胞[心房、心室肌细胞])1)RP:-90mV;K+外流(内向整流钾通道[非门控])2)AP: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降支明显不对称,分0、1、2、3、4五个时相i.0期去极(depolarization)-90→30mV;幅度大120mV;速度快1~2msNa+内流(快钠通道,对TTX敏感性低于骨骼肌、神经细胞)ii.1期复极(快速复极期)30→0mV ;10ms 快钠通道已失活;一过性K +外流 iii. 2期复极(平台期plateau )膜电位0mV 左右;时间长100~150ms (AP 时间长的主要原因)Ca 2+内流(L 型钙电流I Ca-L );K +外流(延迟整流钾流,类似RP 的钾流;一过性K +流)iv. 3期复极(快速复极末期,2、3期间无明显界限)0→-90mV ;100~150msL 型钙通道失活;K +外流增强v. 4期(恢复期)维持膜电位-90mV排Na +、Ca 2+,摄K +(钠泵、钙泵、Na +-Ca 2+交换体)2. 普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普肯野、结间束、希氏束])特点:①最大复极电位-90mV ;②3期复极末转向4期自动去极4期基础:K +(I K )外流逐渐衰减、Na +内流逐渐增强(I f 通道,main )3. 窦房结P 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室结])特点:①最大复极电位小(-70mV )、阈电位小(-40mV );②0期去极化(I Ca-L )幅度低(70mV )速度慢(10V/s )时程长(7ms );③无明显1、2期;④4期自动去极速度快(0.1V/s )0期基础:Ca 2+内流(L 型钙通道开放,I Ca-L )4期基础:K +外流减少(I K ,main )、Na +内流进行性增加(I f )、Ca 2+缓慢内流(I Ca-L )(二) 心电图(electrocardiaogram ,ECG )1. 正常波形及其意义1) P wave :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2) QRS complex :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3) T wave :左、右心室复极化过程2. ECG 与AP 关系:ECG 为心肌细胞AP 综合反映;波形上二者无关;时间上二者相关(三) 心肌的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兴、自、传];机械特性[收])1. 兴奋性(excitability ):可兴奋组织在受适宜刺激时可产生兴奋(AP )的性质,决定心肌的收缩功能1) 影响因素(RP 、TP 、离子通道[钠、钙]状态)胞外[K +]对RP 的影响:①胞外低钾→钾通透性降低→RP 减小→兴奋性增大;②胞外高钾→阻碍钾外流→RP 减小→兴奋性增大;③胞外钾过高→钠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2) 变化特点i.ii. 较长的不应期(平台期存在)保证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舒缩交替2.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无外来刺激时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1) 心肌细胞自律性大小(心脏搏动受自律性最高的细胞支配)窦房结(100)>房室交界(50)>房室束(40)>普肯野细胞(25次/min )~;由其起搏而形成的心脏节律称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 )-异位心律自律细胞受高于其固有频率的刺激时,则按外来刺激的频率发生兴奋2)影响因素i.4期自动去极速率(main factor):速率快,达TP所需时间少,单位时间内发生兴奋次数增多,自律性高(交感N促I f、I Ca-T)ii.最大复极电位与TP差值:差值小,则达TP所需时间少,自律性高(迷走N促I K)3.传导性(conductivity)心肌细胞传导兴奋的特性,其高低用传导速度衡量1)传导途径(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窦房结-结间心房组织-房室交界(房室结)-心室传导组织(普肯野纤维网)-心室肌细胞2)传导特点i.心肌细胞间直接电传递(缝隙连接;功能合胞体)ii.兴奋由心房传到心室途中经房室结时,传导速度变慢,出现一个时间延搁,该现象称~(意义:保证心房收缩后心室才收缩,利于心室充盈射血;但也是传导阻滞的好发部位)iii.影响因素a)心肌细胞结构(直径、缝隙连接数及开放状态)b)0期去极速度、幅度(main,决定局部电流的形成速度和幅度)c)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须有正常兴奋性;RP、TP差值)4.收缩性(contractility)1)特点(3个)i.依赖外源性钙(肌质网不发达,储Ca2+少;T管与肌质网间成二联管而非三联管。
(整理)西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生理学笔记5
![(整理)西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生理学笔记5](https://img.taocdn.com/s3/m/443ce694941ea76e59fa0434.png)
西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生理学笔记5第四章、血液循环心肌分类工作心肌:心室肌和心房肌,有收缩性,无自律性,有传导性和兴奋性特殊分化的心肌/自律传导组织:窦房结、房室交界无收缩性、有自律性、有传导性、兴奋性第一节、心泵功能一、心动周期:心室收缩发生于心房舒张?后0.1秒心率增快,心动周期减小,主要为舒张期缩短。
舒张期进行的主要是心肌自身供血期和心室充盈,过短则:心肌供血不足和心室充盈不足。
二、泵血过程:三、心泵功能的评定:1、心输出量(CO、Cardiac Output):安静时为5L/分,每分钟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搏出量(SV、Stroke Volume):每次收缩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SV*HR一般心输出量指每分输出量,运动时?高可达30L/分。
心指数: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10岁的时候心指数?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低于50%以下示心功能不全3、心脏作功:主要用于维持血压。
CO(心输出量)只占能耗的5—20%。
心肌耗氧量与心肌作功的关系:心肌耗氧决定于心脏产生的压力,产生容积耗氧少所以维持过高的动脉血压对心肌极为不利。
收缩期时间长,耗氧也增多。
四、心泵功能的调节:搏出量调节:改变收缩力(等长)、后负荷、心率1、异长自身调节:改变前负荷时对心脏功能的调节。
心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横坐标是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纵坐标是左室搏功LVEDP<12mmHg时,CO升高;LVEDP在12—15mmHg之间时,CO达?大值,即?适前负荷,LVEDP大于15mmHg时,CO基本保持衡定,或略有降低(无明显降支)12—15mmHg时?适初长度是:2.0—2.2UM,心肌机械长度不会大于5—6mmHg,因此不会有明显降支。
功能意义:根据充盈量变化,对SV进行精细调节,便SV与静脉充盈量保持平衡2、等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脏的收缩能力来改变泵功能,心功能曲线上移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收缩末期容积下降调节方式有:心变胞浆中钙离子的浓度,或增加肌球蛋白和ATP酶的活性升高受神经、体液、药物、病理等因素影响3、后负荷对泵功能的影响实际正常情况:后负荷增加,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与心肌收缩能力(交感神经)相应代偿。
血液循环护理笔记摘抄(3篇)
![血液循环护理笔记摘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0867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0.png)
第1篇一、引言血液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它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废物带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出。
因此,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掌握血液循环护理的要点,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血液循环护理的笔记摘抄,供大家参考。
二、血液循环概述1. 血液循环系统组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则是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载体。
2. 血液循环类型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将代谢废物带回心脏;肺循环负责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输送到肺部,将氧气丰富的血液带回心脏。
三、血液循环护理要点1. 观察患者病情(1)观察患者面色、口唇、指甲颜色,判断血液携氧情况。
(2)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了解心肺功能。
(3)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了解循环系统功能。
2. 保持静脉通路畅通(1)妥善固定静脉输液针,避免针头滑脱。
(2)定期更换输液管,防止感染。
(3)观察患者输液部位皮肤,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炎。
3. 保障患者休息(1)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睡眠。
(2)协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半坐位、侧卧位等,减轻心脏负担。
(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减轻焦虑情绪。
4. 饮食护理(1)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
(2)限制钠盐摄入,降低心脏负担。
(3)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
5. 用药护理(1)严格遵守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2)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提高患者依从性。
6. 运动护理(1)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增强心肺功能。
(3)观察患者运动过程中的反应,确保安全。
7.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支持。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73ca3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4.png)
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就像一条不停歇的“运输通道”,将氧气、营养物质等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把代谢废物带走。
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一、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血液循环指的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这个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脏就像是一个强大的“泵”,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出去,静脉则把血液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则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也叫大循环,其路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经过毛细血管时,氧气和营养物质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同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进入血液,使血液变成了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路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在肺部毛细血管中,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进入血液,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这两个循环相互衔接,共同完成了血液的运输和物质交换功能。
三、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核心动力器官,主要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由房间隔和室间隔隔开,防止血液在两个腔室之间直接流通。
心房主要负责接收回流的血液,心室则负责将血液泵出。
心脏的心肌具有自律性和兴奋性,能够产生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它们协调心脏的节律性收缩,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节奏流动。
四、血管的结构与功能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管壁较厚,富有弹性,能够承受较高的血压,并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较差,管腔较大,主要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
生理学血液循环核心整理
![生理学血液循环核心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f883b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8.png)
生理学血液循环核心整理●一、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心动周期●●泵血过程●特点●2. 心输出量与心脏泉血功能的储备●●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心指数●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3.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室肌的前负荷,心肌异常自身调节,心室肌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4、心功能评价●心室压力变化●心室容量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压力容积环●5.心音●●二、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1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工作细胞●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2 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3 体表心电图●三、血管生理●1 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 血流动力学●3 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4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5 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调节●6组织液●产生●影响因素●7 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心的神经支配●心交感●心迷走●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自身调节●代谢性——局部代谢产物学说●肌源性—肌源学说●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五、器官循环●冠脉循坏●肺循坏●脑循环。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https://img.taocdn.com/s3/m/5ca378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b.png)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引言:生理学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重新输送回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起点、心脏结构、心脏循环的步骤、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一、血液循环的起点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起点之一;2. 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实现血液的泵动;3. 血液循环起点同时也包括肺血循环和体循环。
二、心脏的结构1.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2. 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心瓣膜相隔;3. 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 心脏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血液的泵送。
三、心脏循环的步骤1. 心脏舒张期:心脏室壁松弛,心室内充满血液;2. 心房收缩期:心房肌收缩,将血液推到心室;3. 心室收缩期:心室肌逐渐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推入动脉;4. 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血液充满心脏。
四、动脉和静脉的功能1.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2. 动脉具有弹性壁和一定的收缩能力;3.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4. 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压力。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节;2. 神经调节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3.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血压调节、心率调节等。
总结: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起始于心脏,通过心脏结构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泵动,进而完成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动脉和静脉在血液输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各不相同。
此外,血液循环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铺设全身的血流稳定。
深入了解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血液循环
【考纲内容】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脏及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8.心血管中枢。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
10.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
1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第一节心脏的电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