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5课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ummary of Basic Theory of Marxism本课程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共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社会实践,共3学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教学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论述题: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附:多
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论述题: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附:多份参考答案】论述题:经过几十年积累,我们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但是,新发展阶段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参考答案1同资产阶级革命不同,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任重道远。
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不能不具有长期性。
其原因主要有: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有: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全国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参考答案2: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附:自学指导)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成人)教育学院编印杭州师范大学社科部二O一三年十二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 to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G21002,G31001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72学分:3 开课学期:二、三学期1.课程类别与性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2.适用专业:适用于所有专业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公共必修课,是对学员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本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员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员比较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把握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根本趋势;特别是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
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节选),1872年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问答题汇总
1、为什么说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答: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走向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不论发达到何种程度,当其实现根本制度变革的时候,也只能是首先进入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可能直接到达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因为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毕竟是有限的。
而“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社会,“在各个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要消除这些旧社会的痕迹,实现新社会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也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即社会主义社会。
2、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3、如何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答: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理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方面的;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时间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性”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4、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问题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处于大萧条之际,社会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立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能够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社会主义势力。
共产党组织多达120多个,二战后独立的民主国家许多都自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度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又使社会主义遭受到巨大挫折。
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苏东社会主义大厦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发展走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运动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艰巨性,并提出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0年修订版试题
三、辨析题1、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2、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3、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四、简答题1、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简述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五、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们党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2、试论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原理,说明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的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
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
世界统一于存在。
”材料2: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
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请回答:(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1、错误:(1)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第一,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
第二,从认识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第三,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2)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而对具体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映,只能有一个,即真理是一元(3)多元真理观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它否认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所以是错误的。
马原第七章第二、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
但是革命实践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并未在生产社会化程度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一些国家实现。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基本任务;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制约:建立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同时改变上层建筑
国际社会的严峻环境;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过程。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原因:各国的国情不同
1. 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2. 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不同,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构成、革命
传统不同
3. 历史文化差异
4. 时代、实践的发展
5. 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外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充分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三、实践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是伟大的时间,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曲折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前进的趋势。
以自信担当、开拓创新的姿态建设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串讲之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论证了必然性,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原则的阐述和科学的预见。
人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经过一段过渡时期,建立起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新社会制度,他们将其称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而后发展为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
列宁把马克思所说的未来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
对社会主义的特征的论述也是原则性的、预见性的。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在所有制上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并存;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2、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苏联的一些做法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例如,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看作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对社会主义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认识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人们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论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六章思考题
1、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论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2)经济义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由于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使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这是因为: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是其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其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3、以及如何探索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在多样性的发展道路中,我们应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必须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06-2-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的原因 1、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客观条件:社会矛盾特别尖锐。 客观条件:社会矛盾特别尖锐。 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政党。 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政党。 2、并不违背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并不违背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不可能出现先进 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 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 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 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在一定条件下,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 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 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 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 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 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和平演变主要手段有: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和平演变主要手段有: 军事、政治压力和有限制的经济、科技的合作和援助; 军事、政治压力和有限制的经济、科技的合作和援助; 文化渗透。同时支持和操纵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力量。 文化渗透。同时支持和操纵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力量。 它们所依仗的都是经济的发达和在发达经济基础上的军 科技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实践已反复证明, 事、科技等综合国力的强大。实践已反复证明,原先经 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尽快发展经济, 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难性的认识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难性的认识?20世纪,社会主义已从理想变成现实,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
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难性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不寻常飞跃,注定了其发展道路的曲折性1、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生产最发达、工人人数最多的国家中产生的,而且是在几个最发达的国家中一起产生。
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阶段,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是:欧洲革命取得了成功,落后国家完成了民主革命,同时,落后国家还要充分吸收资本主义已有的文明成果。
但这些预言都没有实现,社会主义是在落后国家中首先实现的,而这些国家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不是充分吸收,而是自觉不自觉地拒绝。
马克思还预言,社会主义的产生需要阶级力量的推动,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革命是必然的途径。
当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时,虽然有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做指导,但假如利用不好,就会成为束缚手脚的弱势,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许多的磨难和难题。
2、从实践层面看其实,如何发展社会主义一直都在探索中。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为世界革命点燃了一个信号。
他在特殊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之后联系实际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包括征收粮食税、搞非国有化、恢复商业和扩大与资本主义的交往合作等。
而到斯大林,则一改列宁的做法,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使苏联短期内取得了大进步,实现了与资本主义的抗衡。
但这一模式过分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不注意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只注重中央集权;由于推行全盘集体化,使农业和农民受到很大的影响和伤害,又由于肃反扩大化,强调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强化无产阶级专政,导致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的破坏。
最可悲的是很多社会主义国家把这一模式当成唯一的途径加以学习,加以僵化。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客观的历史条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困难与问题,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
但是,由于受到生产力发展状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受到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等,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
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胜利,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胜利,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阶级,就意味着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民主。
但是,这并不就是说这种民主一开始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建设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面临许多困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改变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平等,从而为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同样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一、单选题(共20题,30分)1、"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的说法是(1.5分)正确答案:A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其外部影响因素是( )。
(1.5分)正确答案:CA、生产力的相对落后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长期性3、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哲学依据是(1.5分)正确答案:B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4、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 )(1.5分)正确答案:B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反杜林论》5、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1.5分)正确答案:D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6、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发起的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中,下列哪一位位列第一名?(1.5分)正确答案:AA、卡尔·马克思B、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艾萨克·牛顿D、查尔斯·达尔文7、下列哪一位哲学家第一次把世界描写成一个过程?(1.5分)正确答案:CA、柏拉图B、苏格拉底C、黑格尔D、康德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的光明前景。
20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及答案(简答题)
2020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及答案(简答题)2020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及答案(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列宁、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情况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互相联系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答: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趋势。
3、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
4、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答: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了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怒有不同的特点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即具体国情各不相同,这是各国的发函道路的不同的另一原因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更具多样性。
5、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答:第一、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不是单纯的外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有保留的否定,保留旧事物的积极地东西在自身中,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级极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必然有所不同,产生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即为极差地租2
差地租I与级差地租Ⅱ,虽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在二者的关系上,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前提和基础
1.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
2.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求;
3.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自考资料,自考白皮书,自考历年试题和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1、认识的基本来源,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022春电大最新整理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三
题目: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 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是一个需要经过不同阶段的过程。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0分)
答: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个生长、成熟的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初级到高级的很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发展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成熟发展阶段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因此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经阶段。
从国际范围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有发展余地。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长期竞争。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
2022春电大: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
2022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试卷三答题说明:把试题及答案用快捷键Ctrl+C进行复制,然后用快捷键Ctrl+V粘贴到答题的页面中,最后保存并提交答案。
题目: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论述题: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
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是一个需要经过不同阶段的过程。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理论联系实际,请分析为什么说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0分)答: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是在曲折和反复中前进的.如果只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优越性,而不同时认清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就很容易造成误解,似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战胜资本主义很快就能实现.这样,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使自己陷于迷惘,以致动摇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其实,那种〃速胜论〃的观点,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的,它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和社会的发展规首先,从社会发展规律看,任何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其间必然要经过激烈的复辟与反复辟的反复斗争.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用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和斗争.其次,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看,生产关系的变革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是决定性的因素.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在停滞和腐朽的总趋势下,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只有当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也无法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资本主义才会灭亡.当然,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加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再次,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看,曲折和反复总是不可避免的.凡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产生就十全十美,只有在发展中才能逐步自我完善,这就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试验.在这一过程中,有成功,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与失败,从而出现曲折和反复.社会主义事业同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也是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从我们党的历史看,革命的发展也经历过多次曲折和反复.在民主革命时期,既有右倾投降主义带来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挫折,也有〃左〃倾盲动主义指导下搞〃中心城市〃暴动带来的挫折,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曲折和反复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曲折和反复:一是不可轻视,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I,尽最大努力将曲折和反复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二是不要惊慌失措,不能一遇到曲折和挫折就动摇社会主义信念, 而要把曲折和反复看作是继续前进的新起点.历史已经证明,正是在每一次挫折之后,人们才会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I,努力探索,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 从而使之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前进.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坚定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这些国家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化生产力,这是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你们说,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
好极了。
那么,
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列宁
第二,这些国家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时的客观形势和
条件,使得它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获得革命的成功。
(二)
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受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长期跳跃式增
长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第二,受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受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在这些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第四,受国际环境严峻挑战的制约
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
义的进攻方式主要是武力;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长足进步之后,进攻的方式则往往转变为以和平演变为主。
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尽快发
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
第五,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
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具体国情各不
相同,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能模式化,而应根据各个国家
的具体国情走多样化道路。
(二)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马克思提出了俄国存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问题。
“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概述彻
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都……,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太多的侮辱。
”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
类一切文明成果。
一方面,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社会的开放性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另一方面,借鉴、吸收应当是批判地借鉴、吸收,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吸收,不能脱离本国国情照抄照搬。
31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