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热药

合集下载

中药“清虚热药”——胡黄连

中药“清虚热药”——胡黄连

中药“清虚热药”——胡黄连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

我国主产于西藏。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切薄片或用时捣碎。

本品气微,味极苦。

以根茎粗大、切面灰黑色、味苦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具有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胡黄连苦,治劳骨蒸,小儿疳痢,盗汗虚惊。

三、临床应用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本品苦寒,善清退阴分伏热,有退虚热、除骨蒸之功。

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滋阴清虚热药配伍,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2.小儿疳积发热本品长于除疳热。

治疗小儿疳积发热,腹胀消瘦,低热不退,常与山楂、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同用,如肥儿丸(《万病回春》)。

3.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本品苦寒沉降,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功似黄连而力稍逊。

治疗湿热泻痢,常与黄柏、白头翁等清热燥湿止之品同用。

又肝经,兼能清利肝经湿热,治疗湿热黄疸尿赤,常与茵陈、栀子、大黄等同用。

治疗痔疮肿痛,可单用本品研末,鹅胆汁调涂局部;或配伍槐角、黄连等内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环烯醚类成分:胡黄连苷1、Ⅱ、Ⅲ,梓醇,桃叶珊瑚苷等;三苷类成分:葫芦素B-2-D-葡萄糖苷,云杉苷等;还含酚苷及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本品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提取物有保肝、利胆、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此外,本品尚有降脂、降糖、抗胃溃疡、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五、鉴别用药胡黄连与黄连二者名称相似,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均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

然胡黄连药力不及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黄连苦寒尤甚,善清心火、泻胃热,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要药。

清虚热中药总结

清虚热中药总结

清虚热中药总结引言清虚热中药是中医药学中一类常用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虚热症状。

虚热是指虚证与实证共存,病程较长,虚痰内动,痰热上壅的病症。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清虚热中药进行总结和介绍。

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性味甘平,归脾肺经。

具有补气固表、升阳固涩的功效。

在清虚热的病症中,黄芪可以补气养血,增强体力和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常见的使用黄芪的方剂有黄芪粥、黄芪汤等。

2. 玄参玄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性味苦寒,归心经。

具有清热凉血、养心益气的功效。

在清虚热的病症中,玄参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降低高热病症,保护心脏功能,调节心脏供血。

常见的使用玄参的方剂有玄参汤、玄参粉等。

3. 牡蛎牡蛎是一种具有滋阴降火的中药材,性味咸寒,归肝肾经。

具有滋阴清热、安神定惊的功效。

在清虚热的病症中,牡蛎可以清热安神,镇静抗惊,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失眠症状。

常见的使用牡蛎的方剂有牡蛎粉、牡蛎散等。

4. 麦门冬麦门冬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性味甘寒,归肺经。

具有润肺止咳、清热除烦的功效。

在清虚热的病症中,麦门冬可以清热化痰,降低烦躁,促进咳嗽症状的缓解,改善呼吸道疾病。

常见的使用麦门冬的方剂有麦门冬汤、麦门冬糖等。

5. 鸡内金鸡内金是一种有名的中药材,性味苦凉,归心、脾、胃经。

具有清热明目、解毒泻火的功效。

在清虚热的病症中,鸡内金可以清热解毒,明目利水,改善目赤、口苦等症状,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常见的使用鸡内金的方剂有鸡内金散、鸡内金丸等。

结论清虚热中药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药物,对治疗虚热症状具有重要作用。

黄芪、玄参、牡蛎、麦门冬和鸡内金都是常见的清虚热中药,它们在补虚、清热、滋阴、凉血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

在使用这些中药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合理用药。

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清虚热中药有所帮助。

注: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记忆清虚热药的方法

记忆清虚热药的方法

记忆清虚热药的方法记忆清虚热药的方法记忆清虚热药的方法1.代表药物歌诀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

山豆土苓鸦胆子,秦皮射干穿心莲,鱼熊牛蛇青半边。

记忆清虚热药的方法2.部分药物功效歌诀金银花:清热解毒散风热、凉血止痢毒血痢。

连翘:清热解毒散风热,散结利尿心开窍。

蒲公英:消痈散结清热毒,利湿通淋黄疸淋。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消斑,利咽消肿长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消斑,利咽消肿长利咽。

鱼腥草:清热解毒宜后下,消痈排脓通尿淋。

射干:清热解毒与利咽,消痰能治痰咳喘。

白头翁:凉血止痢清热毒。

青黛:清热解毒凉消斑,利咽消肿清肝火。

穿心莲:清热解毒能燥湿,凉血消肿入散剂。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与利咽,善消咽肿诸疮毒。

白花蛇舌草:利湿通淋清热毒。

熊胆:清热解毒熊胆奇,息风止痉清肝目。

紫花地丁:凉血消肿清热毒,善治疔毒寻地丁。

记忆清虚热药的方法3.常考点记忆技巧白花蛇舌草:蛇消(消痈)失(利湿)了.野菊花:野菊花被风干(疏风平肝)了。

熊胆:被熊惊(止痉)吓地瞪着眼睛(明目)。

紫花地丁:两种(凉血消肿)地丁(另:苦地丁)。

金荞麦:去(祛痰)弄(排脓)鱼子(散瘀止痛)。

鸦胆子:找死(燥湿)的虫子(杀虫)被乌鸦捏(截疟)死(腐蚀赘疣)在手指里(止痢)。

垂盆草:盆里的草垂下来了,说明要死(利湿)了,黄(退黄)了。

秦皮:清明(清肝明目)找死(燥湿止带)人,请批假。

——闫敬之老师原创马勃:两只(凉血止血)马,耶(利咽)!木蝴蝶:木属肝(舒肝和胃)。

半枝莲:生于水边(利水消肿),水里还有一只(止血)鱼(散瘀)。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1)第三十二讲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第三十二讲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下面介绍清热药的最后一节第五节,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当然是以清虚热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内热证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就是在有的书当中,就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物,这样子不太准确。

因为虚有气血阴阳之分,根据中医学的观点,阴虚是可以发热的,其他的虚证也可以出现发热,比如说阳虚、气虚,那样的一些发热证,不能用退虚热的药。

金元时期还提出了“甘温除热”的理论,可能要用一些温补阳气的药,不能笼统地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是虚热证当中的阴虚内热证,把它界定得非常清楚,只是虚热证当中的一类,这是说明的一点。

另外一点,清热药前面的四节,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它虽然是针对的一些具体的热证或者里热证。

但可以说,前面的四类清热药是针对热邪的,它能祛除热邪,它是治疗里热证当中的实证;而虚热证它并不是由邪气引起,它不是祛邪的,所以它和前面的四类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要分,后面这个(节的药)它的适应证是虚证,前面四类的主治是实证,仅就清虚热这一点而言,应该有这样的区别,也是应当分辨清楚的。

这是在概念当中说明的两点。

清虚热药的基本功效,就是它的功效和主治的问题,它的基本功效就是清虚热。

有的时候动词比较灵活,比如说退虚热、除虚热,清、退、除三个不同的动词,实际上是一样的意思,不容易混淆,可能没有学过的同学看了以后,都知道这是同一种功效。

但是在有的情况就不尽然,因为阴虚内热证很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骨蒸,患者自己觉得热好象从骨髓里面向外透发出来,比较难受的一种自觉发热的一种症状,它又是阴虚内热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

有时候常常在中医药物文献当中,就抓住主要的症状,把清虚热叫做除蒸,就是说它消退了骨蒸,有的说得明确一点除骨蒸,除骨蒸也就是清虚热的意思,是相同含义的功效的不同表述方法。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

地骨皮
•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 【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
用。
• 【现代研究】 本品含甜菜碱、β-谷甾醇、蜂花酸 及亚油酸。此外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及皂苷 等。具有解热、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及抗菌 等作用。
白薇
既清虚热,又清 实热,解热毒, 可治热入营血之 证及疮痈肿毒, 毒蛇咬伤,并可 利尿通淋,清泄 肺热,治热淋血 淋,肺热咳嗽。
3~9g。
胡黄连
苦,寒。归肝、 清虚热,除骨蒸,消疳热。用 胃、大肠经。 于湿热泻泄,黄疸,痔疾,
1.5~9g。
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白薇
苦、咸,寒。 归胃、肝、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 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
4.5~9g。
肾经。
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
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
肿毒。
• 【本章复习思考题】 • *1.试述清热药的含义、分类、使用注意及各类
的性能特点和主要适应症。
• *2.比较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与黄柏,鲜地 黄与干地黄,金银花与连翘,丹皮与赤芍,银柴 胡和柴胡性能、功效与应用之异同点。
• 3.石膏配知母,黄连配木香,知母配黄柏各有什 么意义。

青蒿
既清虚热,除骨 蒸,又为截疟要 药。鲜品大量绞 汁服,效果可靠, 药源丰富,不良 反应少。并解暑 热,治感受暑邪
之发热头痛口渴。
青蒿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入煎剂宜后下。 •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 【现代研究】 本品含青蒿素、青蒿酸、青蒿内 酯等倍半萜类成分及黄酮类成分等。具有抗疟、 抗吸虫、解热、镇痛、抗炎、免疫调节、抗菌、 抗病毒、抗癌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抗心律 失常及降压作用。青蒿素为抗疟的有效成分。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

常用的清热药可分为哪几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清热药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药物,也使用最广泛。

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患者出现温热病,高热烦渴,肺胃心肝等脏器等湿热证以及湿热泻痢,湿热黄疸,湿热发热和阴虚发热等热证都可以使用清热药来进行治疗。

而这些热症会经常的出现在人们的身边,因此人们需要多了解有关清热药的知识,来面对不同身体症状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有关清热药的内容。

1.什么是清热药清热药都是用于治疗里热症状的药物,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清热解里热。

这一类的药物的药性都比较寒凉,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等不同的功效。

因为清热的药物,大部分的药性都比较寒凉服用之后会伤患者的脾胃,此时如果患者的脾胃虚弱,在服用清凉药物时,就应该谨遵医嘱。

而味道苦寒的药物容易化燥伤阴,所以阴虚津亏的患者,应谨慎的使用此类药物。

2.清热药的种类2.1清虚热药清虚热药的药性寒凉,主要医治的是由于肾肝阴虚所导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虚烦不眠,舌红少苔,手足心热等症状疾病,部分的药物可以医治患者体内的实热,这类药物可以用于实热证。

清虚热药的药物有白薇,胡黄连,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等药物。

2.2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的药物的药性比较苦寒或甘寒,在清热力方面比较强烈,它主要是清泄气,分邪热。

如果患者感到高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脉洪大等实热证时,就可以使用清热泄火的药物,而清热泄火的药物,包括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等药物。

这些药物的功效如下:石膏一般针对患者患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等症状。

知母主要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芦根是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疏肝行气等作用。

天花粉的作用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栀子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泻火除烦,清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的作用是清肝明目,消肿散结。

决明子的作用是医治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3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的药物,它的药性苦寒。

清虚热药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清虚热药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清虚热药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清虚热药是中医药物中的一类药物,适用于治疗身体内虚弱且出现
热症状的病症。

这类药物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的功效,广泛
应用于医疗实践中。

接下来将介绍清虚热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内容。

首先,清虚热药在治疗上火症状方面有着显著效果。

例如,火热证
型的感冒病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选用清虚热药进行治疗。

常见的清虚热药包括知母、天花粉、生地黄等,具有清热解毒、润燥
止渴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其次,清虚热药在治疗火热证型的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比如,胃热证型的患者出现口干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时,可选
择清虚热药进行治疗。

这类药物可以清热泻火、滋阴润肠,对于缓解
胃火引起的消化不良、胃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清虚热药还在治疗肝脏火热证型的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


火引起的症状如头晕目眩、情绪不稳等,可以选择清虚热药进行治疗。

这类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平肝降火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肝火引起的种
种不适症状。

总的来说,清虚热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拥有重要地位,可以有效治
疗虚寒内火、火热证型等疾病,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康复。

当然,在选择和应用清虚热药时,需根据病情具体情况,由专业医师
进行辨证施治,避免药物不当引起不良后果。

希望更多人了解并正确
应用清虚热药,提高医疗效果,促进身体健康。

清虚热药知识点总结

清虚热药知识点总结

清虚热药知识点总结清虚热药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虚热症候的药物。

虚热症候以虚证为主,伴有有热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体热、口干、舌苔薄黄、尿量少、脉数等。

清虚热药主要具有清热解暑、滋阴清虚、生津止渴、利尿清热的功效,对于清除热毒、平和阴阳、调节体内平衡具有很好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清虚热药的知识点总结:一、清虚热药的分类按照药性和功效,清虚热药可以分为清热类药物、滋阴类药物、清热利湿类药物等。

其中,清热类药物主要包括石膏、知母、竹叶石膏等;滋阴类药物主要包括玉竹、麦冬、粳米等;清热利湿类药物主要包括茵陈、金银花、地黄等。

不同类别的清虚热药在治疗虚热症候时有着不同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做出选择。

二、清虚热药的功效1.清热解毒:清虚热药大多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净化血液,帮助机体恢复健康。

2.滋阴清热:滋阴类的清虚热药具有滋养阴虚,清除病邪,调和阴阳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虚热症状。

3.生津止渴:一些清虚热药还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能够改善口干舌燥的症状,帮助机体恢复体液平衡。

4.利尿清热:清热利湿类的清虚热药能够利尿清热,帮助机体排出多余的热病毒素,恢复体内的水代谢平衡。

三、清虚热药的应用范围清虚热药主要用于治疗虚热症候,包括肝肾阴虚、心肾阴虚、肺肾阴虚、气阴两虚等病证。

常见的疾病包括慢性肾炎、糖尿病、肝硬化、心悸失眠、高血压等。

另外,在一些外感病毒感染、中暑热症、消化道炎症等疾病中也可以使用清虚热药进行治疗。

四、常用的清虚热药1.石膏:石膏是最常用的清热药物之一,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肺热、胃火等症。

2.知母:知母具有滋阴清热、润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肺热咳嗽等症。

3.玉竹:玉竹具有滋阴清热、健脾开胃的功效,主要用于阴虚发热、脾胃虚弱等症。

4.茵陈:茵陈是清热利湿的药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湿热泻痢等症。

五、注意事项1.清虚热药虽然对虚热症候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在使用时还是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选用,不宜滥用。

9.5 清虚热药(9.清热药)

9.5 清虚热药(9.清热药)

第五节清虚热药凡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而数等症,亦可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末尽,伤阴劫液,而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象细数等症。

使用本类药常配伍清热凉血及清热养阴之品,如生地黄、玄参、鳖甲、龟板之类,以标本兼顾。

青蒿《本经》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篙的全草。

广布于全国各地。

夏秋两季采收。

鲜用或阴干,切段入药。

[性昧归经] 苦、辛,寒。

归肝、胆、肾经。

[功效] 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应用]1.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长于清透明分伏热,故可治温病后期,余热末清,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热病后低热不退等,常与鳖甲、知母、丹皮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

2.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本品有退虚热、除骨蒸的作用,常与银柴胡、胡黄连、知母、鳖甲等同用,如清骨散。

3.用于感受暑邪,发热头痛口褐。

本品芳香而散,善解暑热,故可治上述感受暑邪之证,常与连翘、茯苓、滑石、通草等同用。

4.用于疟疾寒热。

本品有截疟与解除疟疾寒热之功。

可单用较大剂量鲜品捣汁服,或随证配伍挂心、黄芩、滑石、青甙等应用。

[用法用量] 煎服,3~l0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备述1.《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

”《本草新编》:“退暑热。

”《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

”2.本品含挥发油等。

青篙、黄花篙两种都含有抗疟成分--青篙素。

生药和青篙素都可抑制疟原虫发育,而直接杀灭疟原虫。

有一定降压解热及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

挥发油有镇咳、怯痰、平喘作用,黄花篙水煎剂氯仿提取物对大白鼠有明显利胆作用。

育篙素对小鼠血吸虫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

3.同属植物牡蒿.在我国部分地区也作青蒿用,功用与青蒿相似。

白薇《本经》为萝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薇和蔓生白薇的根及根茎。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

清虚热的中药方剂盘点平时吃的上火的食物多了,身体难免会不适,这是就要有清虚热的中药方剂来调试身体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清虚热的中药方剂,希望大家喜欢!清虚热的中药方剂之青蒿【中药名】青蒿 qinghao【别名】草蒿、臭蒿、臭青蒿、香丝草、酒饼草。

【英文名】Artemisiae Annuae Herba。

【来源】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

茎直立,具纵纹,多分枝,光滑无毛。

叶互生,无毛,常为3回羽状分裂。

裂片短而细,先端尖,表面深绿色,有极小的粉末状短柔毛,背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斑点;叶轴两侧具狭翅;叶柄基部稍扩大抱茎;茎上部的叶向上逐渐细小呈线形,无柄,基生叶在开花时凋谢。

头状花序细小球形,具细软短梗,排列成圆锥状;总苞的苞片2~3层,无毛,外层卵形,绿色;内层椭圆形,边缘膜质,背面中央为绿色。

花托长椭圆形,无毛;花皆为管状花,黄色;雌花较少,围于外层,雌蕊1枚,柱头2裂,呈长叉状开展;内为两性花,花冠先端分裂;雄蕊5枚,聚药,药先端呈三角形,基部两侧下延呈一短尖。

瘦果椭圆形。

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草地、荒地、河岸、路旁、村边。

分布于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花盛开或结果时采收。

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或晒干。

【药材性状】茎圆柱形,上部多分枝;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3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辛。

归胆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除骨蒸、截疟。

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虚热药。

【临床应用】用量6~12克,煎服,入煎剂宜后下。

用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痢疾、阴虚发热、疮痒、湿热黄疸等。

【药理研究】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解热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降低血压,且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尚能保护肝脏,防护辐射,缩短戊巴比妥睡眠时间等。

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
毒疗疮
10
小结 含义
分类 5节 比较功效的异同点: 石膏 知母; 黄芩 黄连 黄柏; 金银花 连翘; 生地 玄参;
11
丹皮 赤芍; 丹皮 地骨皮; 柴胡 银柴胡; 黄连 胡黄连 石膏清解 知母清润 栀子气血两清
栀子清泻
12
蒲公英 乳痈要药 鱼腥草 肺痈要药 青蒿 虚热要药 夏枯草、板蓝根、射干、白头翁 的功效
13
此外,生津止渴:内热消渴 外感风寒,脾虚便溏不宜
地骨皮 清热凉血 清肺降火 生津止渴 有汗之骨蒸 牡丹皮 退虚热 活血化瘀 消痈肿 无汗之骨蒸
5
银柴胡 甘微寒 肝胃 根
6
胡黄连
苦寒 肝胃大肠 根
7
银柴胡 甘微寒 胡黄连 苦寒 1、清虚热:阴虚发热,骨蒸潮热
清骨散 (银柴胡 胡黄连 地骨皮 青蒿 鳖甲 秦艽 知母 草)
第五节 清虚热药 虚热 阴阳气血不足之发热
适应证 肝肾阴虚、虚热内扰之骨蒸潮热. 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虚烦不寐. 盗汗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温热病后期伤阴之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舌质红绛、脉细数
多配清热凉血药、清热养阴药同用 知母、黄柏、生地、玄参、丹皮
1
青蒿 苦辛寒 肝胆 地上部分
2
青蒿 苦辛寒
湿热郁遏少阳三焦 寒热如疟 胸痞作呕 蒿芩清胆汤
不宜久煎 或鲜品绞汁服 脾胃虚弱 肠滑泄泻者忌

3
地骨皮 甘寒 肺肝肾 根皮
4
地骨皮 甘寒 1、凉血除蒸:阴虚发热 盗汗骨蒸 血热出血证
吐血衄血尿血 盗汗骨蒸,肌瘦潮热 秦艽鳖甲汤
(秦艽鳖甲地知当、柴胡、青蒿、乌梅)
2、清肺降火:肺热咳嗽 泻白散(桑皮地骨皮粳米草)
2、除疳热:疳积发热。

柴胡,香附,白芍,元胡,焦三仙,陈皮,丹参,砂仁,川朴,白术,坤草,当归尾,川断的功效

柴胡,香附,白芍,元胡,焦三仙,陈皮,丹参,砂仁,川朴,白术,坤草,当归尾,川断的功效

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

主胁肋胀痛;乳房胀育;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元胡:为罂粟科植物,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痛、痛经、跌打损伤等
焦三仙:消积化滞焦三仙
陈皮:理气开胃燥湿化痰治脾胃病
丹参: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砂仁: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治疗胸脘胀满、腹胀食少等病症。

川朴: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白术: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坤草:祛痰止血。

适用于妇女产后恶露淋漓,涩滞不爽,量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

当归尾:补血药;调经药;止痛药
川断: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

用于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扑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5 种清虚热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5 种清虚热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5种清虚热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图片1清虚热药青蒿蒿、鼓、草蒿、方溃、汎蒿、臭蒿、香蒿、三庚草、蒿子、草青蒿、草蒿子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道地产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2清虚热药地骨皮杞根、地骨、地辅、地节、枸杞根,苟起根分布区域1、枸杞: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2、宁夏枸杞:野生和栽培均有。

分布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山西、河北、河南、浙江、江苏、宁夏等地。

以山西、河南产量大,江苏、浙江的质量佳。

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3清虚热药白薇薇草、知微老、老瓜瓢根、山烟根子、百荡草、白马薇、白前、老君须分布区域1、白薇:分布于东北、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陕西等地。

2、蔓生白薇:分布于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地。

道地产区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萝藦科白前属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

4清虚热药胡黄连割孤露泽、胡连、假黄连分布区域1、胡黄连: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2、印度胡黄连: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西部。

道地产区主产云南、西藏。

玄参科胡黄连属植物胡黄连和印度胡黄连的根茎。

5清虚热药银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分布区域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近年来宁夏的陶乐等县试行栽培。

道地产区产于我国西北部及内蒙古等地。

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

清虚热

清虚热

5.常规配伍:配伍滋阴药同用。标本兼治,治病求本。
1
青蒿
苦辛寒 肝胆 地上部分
2
青蒿
3
青蒿 苦辛寒 肝胆肾
一、 清虚热——虚热证。
长于清透阴分伏热,并有凉血之功。如青蒿鳖甲汤,清骨散。
二、解暑热——暑热外感。 三、截疟——疟疾寒热。
治疟疾寒热的要药。治疟疾疗效非常好,为100%,青蒿素。
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屠呦呦)
胡黄连 柴 胡
清热 银柴胡
退虚热,除疳热。
治表热,少阳热(实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治里热,清虚热,除疳热。
12
清热药学习要点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及分类、主治。 2.清热的特点:
清肺热(黄芩、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鱼腥草、败酱草、地骨皮、桑白皮)
部 清胃热(黄连、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升麻) 位 清心火(黄连、栀子、连翘、木通、通草、竹叶、莲子心、灯心草)
四、清湿热——湿热证。
长于清解肝胆之热邪,如蒿芩清胆汤。
不宜久煎
4
地骨皮
甘寒 肺肝肾 根皮
5
地骨皮 甘微苦寒 肺肝肾
一、清虚热,除骨蒸——阴虚发热,骨蒸盗汗。
甘寒清润,善清肝肾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 蒸之佳品。如清骨散。
二、凉血——血热出血证。 三、清肺降火——肺热咳嗽。如泻白散。 四、生津止渴——内热消渴。 枸杞根皮
6
牡丹皮 清热凉血 退虚热 地骨皮 青 蒿 清虚热 除骨蒸 凉 血
退无汗之骨蒸,活血化瘀
退有汗之骨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解暑,截疟,清湿热
地骨皮
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7
银柴胡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清虚热药

中药学第二章清热药-清虚热药

抗肿瘤作用
部分清虚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 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对于防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应用研究
1 2 3
病毒感染性疾病
清虚热药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如感冒、流感等,能够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自身免疫性疾病
清虚热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能够调 节免疫功能,缓解病情。
主要功效与适用症状
主要功效
清虚热、养阴、凉血、润燥等。
适用症状
骨蒸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症状。
分类与代表药物
分类
根据药物功效和作用特点,清虚热药可分为养阴药和清热药两类。
代表药物
养阴药的代表药物有生地黄、熟地黄、黄精等;清热药的代表药物有青蒿、地骨皮、白薇等。
02
清虚热药的性能特点
养阴透热有助于改善因阴虚导致的低热、咳嗽等 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养阴透热还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 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清虚热药的应用
阴虚发热
总结词
阴虚发热是指由于体内阴液不足,导致虚火内生,出现持续低热的症状。
详细描述
阴虚发热常表现为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 疗阴虚发热的关键是滋阴清热,常用的清虚热药如知母、黄柏等,可配伍养阴药如生地黄、麦冬等使 用。
寒凉药性
01
多数清虚热药具有寒凉药性,能够清除体内的虚热,缓解热证。
02
寒凉药性有助于降低体温,改善发热、潮热等症状,使身体感
到舒适。
寒凉药性还能抑制炎症和感染,减轻红肿、疼痛等症状。
03
滋阴补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虚热药
1.概念:以清虚热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改善或消除虚热证的药物。

2.特点:药性寒凉,但寒性不重,主入阴分,具有清退虚热的作用。

3.应用:
(1)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以及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遗精等。

(2)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伤阴劫液而致的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绛,脉细数。

4.配伍:常配伍养阴药以标本兼治。

青蒿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全国各地均产。

夏季采收。

本品味微苦,有清凉感;以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切段,生用。

A.性能苦、辛,寒。

归肝、胆经。

B.功效
1.清虚热
2.除骨蒸
3.解暑
4.截虐
C.应用
1.温病伤阴,夜热早凉如青蒿鳖甲汤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如清骨散
3.外感暑热,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
D.用法用量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E.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地骨皮
出自《神农本草经》为茄科滋叶灌木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江苏、浙江产品质量最佳。

春秋二季采挖。

本品气微,味微甘而后苦;以块大、肉厚、无木心者为佳。

切段,生用。

A.性能甘,寒。

归肺、肝、肾经。

B.功效
1.凉血退蒸
2.清肺降火
C.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如地骨皮汤;秦艽鳖甲散
2.肺热咳嗽如泻白散
3.血热吐衄清热凉血而止血,可单用或配用。

D.用法用量煎服,9~15g
E.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