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
中药学 9 清热药
黄连
来源:毛茛科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根茎。 别名:前述三者分别称味连、雅连、云连; 炮制:生用;酒炒;吴茱萸汤炒(萸黄连);姜黄连。 性能: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本品大苦大寒,善泻心火、清胃热;长于清中焦肠 胃湿热。兼能清肝热,有良好解毒作用。
应用: 1、肠胃湿热的泄痢;胃热呕吐。 2、热入心包的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的心悸失 眠;血热吐衄。 3、热毒疮痈、口舌生疮、目赤肿痛、耳痛流 脓。 其他:⑴痔疮便秘;⑵烧烫伤;⑶心律失常等。 用法:生用清心火、湿热; 炒用寒性减缓; 酒炒清上焦火; 姜黄连止呕。
青葙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概念:性味苦寒,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性能特点:苦,寒。沉降下行为主。 功效:清热燥湿;泻脏腑火;清解热毒。 应用:1、湿热证—①湿热内蕴;②肠胃湿热;③肝 1 — 胆湿热;④下焦湿热;⑤湿热痹痛、痿 证;⑥肌肤湿热。 2、脏腑火热证——心、肺、肝、肾火(或热)。 3、热毒证——疮痈肿毒、口舌生疮等。 注意:容易伐胃伤阴,阴亏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天花粉
来源:葫芦科栝楼的块根。 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 性能:苦、微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应用:1、⑴热病伤津;⑵消渴。 2、 ⑴肺热咳嗽;⑵肺燥咳嗽。(滋燥饮) 3、痈肿疮疡、乳痈。(仙方活命饮) 按:现代用其蛋白制成注射液用于中期妊娠引产。 注意:用针剂引产须先做皮试,过敏者勿用。 按:本品养阴生津作用强于芦根。
芦根
来源:禾本科芦苇的地下茎。 按:芦苇—蒹葭;芦—旱生,细而黑;苇—水生,粗而白。 炮制:晒干生用;鲜用;芦根汁。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按:本品可清肺、胃热;祛痰排脓;利尿; 略能宣散风热、透疹。 应用:1、热病伤津。 2、⑴肺热咳嗽,痰黄稠;(桑菊饮) ⑵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⑶肺痈;(苇茎汤) ⑷麻疹早期。 3、胃热呕吐。(芦根饮子) 4、尿短赤涩痛。
清热药
【使用注意 】
脾胃虚寒者忌服。
天 花 粉
胃 。 经 微 苦 , 微 。 归 肺 、 边 栝 寒 。 】 燥 根 栝 楼 或 双 物 、 甘 【药
药 性
干 楼 的
葫 芦 科 植
【来
来 源
】
【功效应用】 清热泻火 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
【功效应用】
清热燥湿
湿热带下、热淋 湿热泻痢 湿热黄疸 湿热脚气、痿证
泻火解毒: 泻火解毒: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除骨蒸: 除骨蒸: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常配知母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外用适量。
相同点 黄 连
味苦性寒,皆能 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同可用治 黄 芩 湿热、火毒所致 病证;如泻痢, 黄疸,疮痈肿痛, 黄 湿疹湿疮等。
药 性
科 植 合
百 】
【来
来 源
毛知母
肥知母
既能清实热,又能清虚热,兼长于滋阴润燥
【功效应用】
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①热病烦渴 ;②肺热、胃火或肾火 滋阴润燥: 滋阴润燥:①阴虚燥咳,配贝母
②骨蒸潮热,配黄柏 ③内热消渴,配天花粉、芦根 ④肠燥便秘,配生首乌、火麻仁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淡 竹 叶
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
【鉴别用药】淡竹叶、竹叶 均能清热除烦、利尿,用治热病烦渴、 同: 口疮尿赤。
竹叶以清心胃除烦热见长,兼能生津,凉散 异: 上焦风热之邪,故热病伤津,口疮,外感风 热之烦热口渴等证多用。 淡竹叶长于清热利尿,热淋涩痛,水肿尿少, 黄疸尿赤多用。
栀
子
苦 , 寒 。
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使用注意
简述清热药的分类及使用注意【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清热药的定义与分类1.清热泻火药2.清热燥湿药3.清热凉血药4.清热解毒药5.清虚热药二、清热药的使用注意1.根据病情选择药物2.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4.饮食调理与增强身体抗病能力正文(篇1)清热药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药物,它具有药性寒凉,以清泻里热为主要作用的特点。
清热药主要适用于治疗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清热药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清热泻火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清气分热,常用于治疗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清热燥湿,常用于治疗泻痢、黄疸等湿热病证。
3.清热凉血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清解营分、血分热邪,常用于治疗吐衄发斑等血分实热证。
4.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清解热毒,常用于治疗痈肿疮疡等热毒炽盛的病症。
5.清虚热药:这类药物主要功能是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
在使用清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病症,选择合适的清热药。
例如,气分实热证患者可选用清热泻火药,湿热病证患者可选用清热燥湿药等。
2.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清热药,不要自己盲目用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
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清热药大多药性寒凉,长期服用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腹泻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清热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遵医嘱合理用药。
4.饮食调理与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在使用清热药治疗的同时,患者应加强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果,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目录(篇2)一、清热药的定义与分类1.清热泻火药2.清热燥湿药3.清热凉血药4.清热解毒药5.清虚热药二、清热药的使用注意1.药物性质与适用病症2.选择合适的清热药3.服药期间的饮食与生活方式正文(篇2)清热药是一种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常见的药物类型,主要用于治疗里热证。
39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中药学清热药性能特点功效分类概述凡以清解里热(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其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毒以及阴虚内热等所呈现出的各种里热证候。
一、性能特点:清热药药性寒凉,以苦味为主,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
即《内经》“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疗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二、功效及分类根据清热药的药性、功效及其主治证的差异,清热药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
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证,有泄火泄热的作用。
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
偏于苦燥,有清热燥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证。
清热凉血药:主治血分实热证。
主要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清热解毒药:主治热毒疮疡等证。
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瘟疫、毒痢及痈肿、疮毒等热毒病证。
清虚热药:主治阴虚发热。
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证。
(一)清热泻火药(热:外感六淫邪气之一;火:脏腑之火)清热泻火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具有清热泻火作用,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要作用,主治温热病邪入气分,适用于急性热病具有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证候的气分实热证。
部分清热泻火药能清脏腑火热,故也可用治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脏腑火热证。
热与火均为六淫之一,以发热心烦、汗出、口渴,甚至神昏谵语、发狂等热盛的证候为特征。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两者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凡能清热的药物,大抵皆能泻火。
使用清热泻火药时,若里热炽盛而正气已虚,则宜选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其次,应根据各药作用部位的不同(如清肺热、心热),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
【清热泻火药包括】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zhi)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青葙子。
常用中药主要效能归类歌注-清热药
常用中药主要效能归类歌注-清热药清热药,性偏寒凉,味多苦甘,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能直折实火,有的药还有滋阴降火的作用,主要适用于发热性疾病、疮痈肿毒及内热炽盛之里热证。
由于药性不同,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四类。
1.清热泻火药归类歌诀清热泻火知母膏,芦根寒水石青蒿,目赤肿痛贼苎花,苦丁葙精夏明砂。
注:清热泻火药:多入气分,适用于气分实热证。
常用的药物有:知母、石膏、芦根、寒水石、青蒿等。
适用于目赤肿痛实火证的药物有:木贼草、密苎花、苦丁香、青葙子、谷精草、夏枯草、夜明砂等。
2.清热解毒药归类歌诀清热解毒双花连,公地板青黛齿苋,败酱半边枝莲翁,豆射红藤土苓蔹。
注:清热解毒药:适用于丹毒、毒痢、疔疮、痈肿、喉痹、痄腮等热毒引起的病症。
常用的药物有:双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板兰根、大青叶、青黛、马齿苋、败酱草、半边莲、半枝莲、白头翁、山豆根、射干、红藤、土茯苓、白蔹。
3.清热凉血药归类歌诀清热凉血养阴液,血热妄行热阴虚,药用犀角玄参地,紫草牡丹地骨皮。
注: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的作用。
有的药还兼有养阴滋液的作用,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血热发斑及阴虚发热等证。
常用的药物有:犀角、玄参、生地、紫草、牡丹皮、地骨皮等。
4.清热燥湿药归类歌诀清热燥湿多苦寒,治黄痢淋疮火眼,耳痛流脓芩柏连,栀胆苦秦茵病痊。
注:清热燥湿药:性味多为苦寒、适用于湿热并见的病证,如阳黄、痢疾,淋浊、疮痈、火眼、耳痛流脓等。
常用的药物有:黄芩、黄柏、黄连、栀子、龙胆草、苦参、秦皮、茵陈等。
清热药概述 七版
中药教研室 王倩
一 含义
清——清解、清除 热——里热 清热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
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药 性 分 析
性味: 多苦,次为甘 寒凉
归经: 主入胃、肝经 次为肺、心经
三、功用及分类
清解里热——里热证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
热养阴药,热之虚实 实热证: 虚热证
清热泻火 清热解毒 清热燥湿 清热凉血 养阴透热 滋阴凉血除蒸
2.里热兼表证:先解表后清里,或配 解表药表里双解;
3.药性寒凉,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 慎用;或配健运脾胃之品;
4.阴虚患者,慎用苦燥之品,或配养 阴生津药;如咽痛(阴虚)
5.甘寒助湿,有湿者慎用;
6.真寒假热者禁用。 7.中病即止:
1)败胃气; 2)损伤阳气; 3)部分药可伤阴。
分
清热燥湿(兼泻火)——湿热证,火热证
清热解毒药:
类 清热解毒——热毒证
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营分、血分实热证
清虚热药:
清虚热——阴虚内热证;温病后期,邪热未 尽,阴液损伤之夜热早凉。
四、配 伍 方 法
1.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 2.兼积滞,便秘:配泻下药; 3.气血两燔:清热泻火药配清热凉血药 4.体虚者:配补虚药;如黄芪、白术; 5.虚热者:清虚热药配清热凉血药及清
四、清热药
《丹溪心法》:
“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俗以黄芩为寒不敢用,盖 不知胎孕益清热凉血,血不妄行乃能养胎,黄芩乃上 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白术能补脾也。”
黄芩
【用法用量】入煎剂,3-10g。 清热——生用;安胎——炒用; 清上焦热——酒炙;止血——炒炭。 【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胃虚寒——不宜。 【鉴别药物】枯芩——生长年久的宿根,中空而枯, 体轻主浮善清上焦肺火,主治肺热咳嗽痰黄; 子芩——生长年少的子根,体实而坚,质重主 降,善泻大肠湿热,主治湿热泻痢腹痛。
(一)
清热泻火药
石膏
《本经》
[来源]为硫 酸盐类矿物 硬石膏族石 膏,主含含 水硫酸钙 (CaSO4· 2 H2O)。
石膏的药性
【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 收湿 止血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 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地骨皮《本经》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 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根皮。
连翘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临床应用】
1. 用于疮疡肿毒、瘰疠痰核 。
为 “疮家圣药” 。
消肿散结
连翘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临床应用】
2. 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
消肿散结
与金银花相似,对于温热病卫、气、营、血多种证候均 相须为用(如银翘散、清营汤、神犀丹)。 尤长于清泄心经热毒。用于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烦 躁:~玄参、莲子心、竹叶卷心 (清宫汤)
清 热 药
第二节 常用药物 主要涉及 黄连、黄芩、 苦参、青蒿
黄 连
主要含有生物碱,包括小檗碱(黄 连素)、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 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非洲防己碱、 木兰花碱。 非生物碱成分为阿魏酸、绿原酸等
【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作用:小檗碱 广谱抗菌作用-革兰阳性、阴性细菌; 钩端螺旋体;致病性皮肤真菌。对痢疾 杆菌、结核杆菌、金葡菌作用强。 影响因素:药物浓度;药物配伍 作用机制:①影响内呼吸;②影响核 酸蛋白质合成;③细胞毒作用;④影响 细胞壁
×
清热药抗病原体作用评价:
◎多数为体外实验结果; ◎多数体内抗菌作用不强或缺少; ◎认为体外多数为非特异性影响(包括 鞣质、酸碱度、渗透压影响等); ◎部分体外无效,体内有效 ◎认为临床效果多为综合作用之影响, 少数为特异性作用。
*
2。抗毒素作用: 涉及内毒素与外毒素。 解毒作用方式: ★降解内毒素(细菌菌体成分,作用 环节不清-部分为增加毒素清除); ★拮抗外毒素(如抗蛇毒作用); ★降低细菌毒素毒力(对凝固酶、透 明质酸酶的作用)
×
10。其他作用 (1)抗肿瘤:抑制肿瘤生长;抑制促癌 物质;增敏化疗药物。 (2)降低血脂: (3)抗氧化: (4)中枢抑制:镇静 (5)抗利尿: (6)抑制组织细胞代谢: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口服多见 2.过敏反应:黄连煎剂、小檗碱——药疹、 过敏性休克 3.血液系统反应:小檗碱长期口服;溶血 性贫血,红细胞减少等。 4.呼吸循环障碍:少见;小檗碱静脉滴注
×
4。影响免疫:黄花蒿抑制体液、细 胞免疫。青蒿素增强非特异性及 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 5。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6。心血管系统:青蒿素可抑制心肌 收缩力,减慢心率;注射用药尚 可降低血压
中药专业知识二中药学清热剂
第二章 清热药
考点6:清虚热药的功效、主治病证
清虚热药:苦咸甘寒,入肝肾经,退虚热、除疳热,兼凉血。主治阴伤发 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
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白薇: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青蒿、白薇:功能退虚热、凉血、兼透散。但青蒿解暑热、除虐热。白薇
凉血力强,又能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 地骨皮、牡丹皮:均退虚热、凉血。
15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二章 清热药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 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专入肝经。
牡丹皮、赤芍药:均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然牡丹皮又善透 阴分伏热而退虚热;赤芍药又善清泄肝火,止疼痛。 紫 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水牛角、生地黄 : 均清热凉血。但水牛角咸寒,长于清热
咳嗽 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栀子配淡豆豉:清热散郁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
不眠效佳。
9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六章 清热药
例题 :
1、肝郁化火,痰火互结所致的瘰疬,以选用的药物是
A、栀子
B、夏枯草
C、天花粉 D、知母
E、石膏
2、下列哪项不宜使用石膏 A、肺热咳嗽 B、骨蒸潮热 C、胃火牙痛 D、疮疡不敛 E、气分壮热烦渴
25
中药专业知识(二)
第二章 清热药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 胡黄连、黄连:清热燥湿解毒。不同:胡黄连沉降走下,又善退虚
热、除疳热,善治中下二焦湿热火毒诸证。黄连大苦大寒,功善清 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偏于心及中焦。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银柴胡、柴胡:退热。不同:银柴胡退虚热、除疳热。柴胡疏散退 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主治少阳寒热、感冒发热 。
第二节清热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共同点: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各种湿热证、实火
证、热毒证,常相须为用。 差异: 黄芩 善清上焦湿热实火,尤长于清泻肺热,
肺热咳嗽,痰黄稠多用。 黄连 善清中焦湿热实火,尤长于泻心胃之火,
为治疗心热烦扰不寐,胃火呕吐、消谷及湿热
第二节 清 热 药
【目的要求】 •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
性能特点。 • 2.掌握药物20味、熟悉药物24味、了解药物30味。 •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 4.了解寒凉伤阳、苦寒败胃、苦燥伤津、甘寒助湿等药物副作
用的含义。 • 【教学内容与学时】 • 1.清热泻火药 • 掌握:石膏 知母 栀子 夏枯草 • 熟悉:天花粉 芦根 淡竹叶 决明子 • 了解:寒水石 竹叶 鸭跖草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 2.清热燥湿药 • 掌握:黄芩 黄连 黄柏 • 熟悉:龙胆草 苦参 • 了解:秦皮 白鲜皮 苦豆子 三棵针 马尾连
《神农本草经》 •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的干燥胆囊结石
(少数为胆管或肝药结石)。 • 【处方用名】西黄、犀黄、丑宝、胆黄、
管黄。 •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心经。 •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豁痰开窍。
【应用】
• 1.热毒郁结诸证。①咽喉肿痛、溃疡、口舌生疮。 常与冰片、珍珠等配伍。如牛黄解毒丸。②痈肿 疔毒、乳岩、瘰疬等,可与麝香、乳香、没药等 配伍,如:犀黄丸。
• 4.清热凉血药
• 掌握: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 熟悉:紫草 水牛角(附:水牛角浓缩粉)
• 5.清虚热药
• 掌握:青蒿 地骨皮
• 了解:银柴胡 胡黄连 白薇
第9章 清热药 第1节 清热泻火药
夏 枯 草 《神农本草经》
Fruit-spike of Common Selfheal
唇形科草本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 的干燥果穗 干燥果穗。我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浙 干燥果穗 江、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夏季采收。本品 气微清香,味淡;以穗、色棕红、摇之作响者 为佳。晒干,生用 生用。 生用
知 母《神rhena
为 百 合 科 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知 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茎 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 根茎 西、内蒙古等地,以河北易县产者为佳,称“西陵知 母”。春秋二季采收。本品无臭,味微甘,略苦;以 身条肥大、滋润、质坚、色白、嚼之发粘者为佳。切 生用或盐水炙用。 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生用或盐水炙用
第九章 清热药
【含义】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 用,用治各种里热证的药物。 【性能与作用】性属寒凉,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清退虚热等作用。 【适应范围】热病高热、瘟疫、热痢、痈肿、 疮疡以及目赤肿痛、咽候肿痛、阴 虚内热等各种里热证。
【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配伍】根据病情需要,可以相互配用。在应用时,应 从整个病情来决定主次先后。 【使用注意】 1.辨清里热证的性质(虚实真假)、部位(脏腑)、阶 段(气分、营血)和药物特点,然后分别选用。 2.清热药性多寒凉而主沉降,能损伤阳气,故阳气不足, 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3.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故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宜慎用 4.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禁用清热药。 5.辨明有无兼证,以便配伍用药,照顾兼证。
【性能】甘、淡,寒。归心、小肠、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 常用于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如淡 竹叶汤。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多用治心火炽盛,口舌生 口疮尿赤, 疮,及移热小肠之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简述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清热药是中药药物中的一类,主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热泻火等药理作用。
在临床上,清热药常用于治疗发热、口舌生疮、便秘、皮肤病等症状。
这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多为植物提取物或矿物物质,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对人体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1. 清热解毒:清热药物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对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疮疡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2. 凉血止血:清热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对于出血症状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对于急性出血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效果。
3. 清热泻火:清热药物中的一些成分能够降低体内的燥热症状,对于口舌生疮、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根据上述药理作用,清热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它们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1. 发热: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感冒、肺炎、中暑等。
清热药能够有效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2. 口舌生疮:口腔溃疡、舌炎等症状常常伴有疼痛和不适,清热药能够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3. 便秘: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之一,清热药通过消除体内的燥热,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
4. 皮肤病:像湿疹、痤疮等皮肤疾病常常伴有瘙痒、红肿等症状,清热药能够舒缓症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清热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清热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药物相互作用。
清热药是中药药物中的重要类别,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范围。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清热药,能够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清热药的研究和开发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清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众多疾病。
清热药物多出自中药材,具有天然、温和、安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
清热药PPT课件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 证,如泄泻、痢疾、黄疸等。这类药 物能够清热燥湿,缓解病情。常见的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总结词: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的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证。 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Part
04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对发热、炎症 、病毒等的作用机制,揭 示其清热抗炎、抗病毒的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评估清热药的毒性作用,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感冒发热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特点,清 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 药等。
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清热泻火
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降 低体温,缓解热证的症状 ,如头痛、口干、口苦等 。
凉血解毒
通过凉血解毒的作用,减 轻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 引起的症状,如疮痈肿毒 、丹毒等。
燥湿止痢
通过燥湿止痢的作用,治 疗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 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清热 药在口腔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所 致,患者常见口腔疼痛、口干等症状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 作用,能有效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病例三: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总结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中药学第九章·清热药
▪ 鱼腥草:本品全草入药,因其鲜茎叶有浓
烈的鱼腥气,故名。
▪ 大血藤:本品又称“红藤”。
▪ 败酱草:本品因特殊的臭味,如腐败的豆
酱,故名。
鉴别用药
※射 干 Shegan
山豆根 Shandougen
马 勃 Mabo
清热解毒利咽——咽喉肿痛。
〔降气〕消痰,主治热 力强,用于热毒蕴结之 1.宣散肺经风热,用
秦皮
▪ 1.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湿热泻
痢、带下。
▪ 2.〔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
膜。
苦参
▪ 1.清热燥湿——湿热证。
治湿热泄痢,功似黄连; 治湿热带下、阴肿阴痒、黄疸,功似黄柏、龙 胆草。
▪ 2.〔杀虫〕止痒——为治疗皮肤病之要药,可
用于多种皮肤病。 如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 ③生用偏于清热泻火,炒焦偏于止血。 ▪ ④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
※夏枯草 Xiakucao
决明子 Juemingzi
清热〔泻火〕明目——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散结消肿:痰火凝聚之瘰疬、瘿瘤。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本品夏至后即枯,故名。
又名“草决明”。
▪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主治肝经病变,
▪ ※火热之毒的致病特点: ▪ 1.发病急,来势猛,证情重,热势高; ▪ 2.多具传染性、流行性; ▪ 3.特殊证候: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鉴别用药
※金银花 Jinyinhua
※连 翘 Lianqiao
1.清热解毒——各种热毒疮疡。
2.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疏散表热之效优,入血分,凉血解 长于消肿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
中药药理学 6清热药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 鼠.口服汉黄芩素.黄芩新素,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HDL—c)水平,黄芩新京 还能降低血清总胆 固 醇 (TC) 水 平 , 黄 芩 素 、 黄 芩 苷 能 降 低 血 清 甘 油 三 酯 (TC.)含量。黄芩茎叶总黄酮也有明显降血脂及抗动脉 粥样硬化作用。
一..概念: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功效: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清虚热等功效
三.主治症: 主要用于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疡以及阴虚内热
等所呈现的各种里热证候。 四.分类:
根据清热药的主要功效,大体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五类。
五.临床表现:
(2)抗氧自由基损伤 黄芩苷除前述能抗氧自由基损伤, 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之外,对心、肺、晶状体等 也有杭氧自由基损伤作用。黄芩苷连续腹腔注射3天,可 对抗阿霉素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小鼠心肌超氧 化物歧化酶(SOD)和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 从而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黄芩苷对过氧亚硝基阴 离子(ONOO—)致大鼠肺损伤也有明显保护作用。黄芩苷 还可对抗亚硒酸钠诱导的白内障晶状体损伤,提高晶状
黄芩苷可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损伤, 使缺血心电田s-T段异常抬高数减少,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PK)降低。黄芩茎叶总黄酮灌胃,对静脉注射垂体后叶 索引起的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并可增加离 体豚鼠的冠脉流量。黄芩苷对大鼠心肌收性能有明显抑 制作用,可使心肌耗氧量减少。
(2)抗炎 黄芩水煎醇沉液灌胃,对大鼠酵母性足肿胀有明 显抑制作用。黄芩甲醇提取物、黄芩素、黄芩苷灌胃, 均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黄芩素及汉黄芩赢对 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抑制作用。黄芩茎叶总黄酮口服 给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甲醛致大鼠足跖肿胀均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棉球肉芽肿作用不明显。黄芩 甲醇提取物及黄酮单体还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 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热药概述清热药的性能特点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沉降入里。
清热药的配伍方法分类功效与主治清热泻火药: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苦燥清泄,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等证。
清热凉血药:主入血分,功能清血分热,主治血分实热证。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清虚热药: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清热泻火药石膏性能: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用法:生石膏煎服。
宜先煎。
煅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应用: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2012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知母性能: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骨蒸潮热4.内热消渴5.肠燥便秘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芦根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天花粉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内热消渴4.疮疡肿毒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淡竹叶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主治病证:1.热病烦渴。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栀子性能: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1.热病心烦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用法:煎服。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性能:辛、苦,寒。
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3.乳痈肿痛。
决明子功效: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头痛、眩晕。
3.肠燥便秘。
用法:煎服;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石膏清解力强,重在清泻火热,长于清泻肺胃实火,治肺热喘咳、胃火牙痛等。
煅石膏收敛生肌。
知母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肾阴,治阴虚火旺证。
清热燥湿药黄芩性能:苦,寒。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安用法:煎服。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性能: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泻痢要药。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法:煎服。
外用适量。
黄柏性能: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除骨蒸。
应用:1.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煎服。
外用适量。
龙胆草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2.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
3.惊风抽搐。
秦皮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1.湿热泻痢、便血、黄疸。
2.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3.湿热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白鲜皮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主治病证:1.湿热疮毒、湿疹、疥癣。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
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黄芩善清肺热,治肺热咳嗽;凉血安胎,治出血、胎热不安。
黄连效强,善清心、胃火,治心、胃火证,为治湿热泻痢要药。
黄柏善清下焦热邪,治下焦湿热证;退虚热治阴虚内热证。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性能:甘,寒。
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1.痈肿疔疮: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毒血痢。
4.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连翘性能:苦,微寒。
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3.热淋涩痛。
穿心莲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用法用量:煎服,6~9g。
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大青叶性能:苦,寒。
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板蓝根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青黛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外用适量。
贯众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2.血热出血。
尤善治崩漏下血。
3.虫疾。
4.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
用法用量: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蒲公英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20121.痈肿疗毒,乳痈内痈。
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2013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紫花地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病证: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
2.毒蛇咬伤: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
3.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野菊花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1.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3.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外用适量。
土茯苓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3.痈肿疮毒。
鱼腥草性能:辛,微寒。
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2.热毒疮毒。
3.湿热淋证。
4.湿热泻痢。
使用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败酱草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2013主治病证: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
2.产后瘀阻腹痛。
3.肝热目赤肿痛及赤白痢疾。
大血藤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病证: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
2.跌打损伤,经闭痛经。
3.风湿痹痛。
射干性能:苦,寒。
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2012应用:1.咽喉肿痛;2.痰盛咳喘。
山豆根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
脾胃虚寒者慎用。
马勃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白头翁性能:苦,寒。
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2012应用:1.热毒血痢。
2.疮痈肿毒。
3.阴痒带下、血热出血及温疟发热烦躁。
马齿苋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主治病证:1.热毒血痢。
2.热毒疮疡。
3.崩漏,便血。
4.湿热淋证、带下。
鸦胆子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
白花蛇舌草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各种癌症。
2.热淋涩痛: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
3.湿热黄疸:既能清热又兼利湿。
熊胆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
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山慈菇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使用注意:正虚体弱者慎用。
漏芦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平榻者及孕妇忌服。
金银花与连翘,大青叶、板蓝根与青黛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金银花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凉血止痢,治热毒血痢。
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治瘰疬痰核。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2013应用: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玄参性能:甘、苦、咸,微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2013应用: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反藜芦。
牡丹皮性能: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2012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赤芍性能:苦,微寒。
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应用: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
反藜芦。
紫草功效: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1.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
2.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主治病证:1.温病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癫狂。
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定惊。
2.血热妄行斑疹、吐衄。
有清热凉血之功。
3.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宜先煎3小时以上。
水牛角浓缩粉冲服。
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玄参泻火解毒力强,治咽喉疮痈。
生地黄清热凉血作用较强,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牡丹皮味辛,能清透阴分伏热,治温热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及肠痈腹痛等证。
赤芍苦泄,散瘀止痛力强,能泻肝火,治肝热目赤。
清虚热药青蒿性能:苦、辛,寒。
归肝、胆经。
功效: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2013应用: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地骨皮性能:甘,寒。
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2013应用: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2.肺热咳嗽。
3.血热出血证。
4.内热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