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党史重大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党史重大事件:长征落脚点
2011年05月06日20:33 来源:《陕西日报》
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的周家硷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党组织先后领导建立了渭北、陕甘边、陕北、川陕、鄂豫陕以及由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统一而成的西北革命根据地。
这些根据地在陕西革命斗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西北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中心区区域曾多次改变。
1933年以陕西耀县照金为中心;1934年以甘肃庆阳县南梁为中心;根据地的范围先后包括耀县、旬邑、淳化、宜君、正宁、宁县、中部(今黄陵)、富县、合水、庆阳、华池、保安等县的部分地区。
陕甘边特委,1933年3月8日在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照金成立,特委书记金理科(后为秦武山),特委军委书记习仲勋。
1933年4月5日,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主席周冬至、副主席习仲勋;1934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南梁荔园堡成立,习仲勋任主席,贾生秀、牛永清任副主席。
下辖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和赤安、华池、庆北县苏维埃政府。
红二十六军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力量。
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它的区域包括延长、延川、安定、安塞、清涧、米脂、横山、绥德、佳县、吴堡、神木、府谷、靖边等县大部或一部。
陕北特委,1928年4月于绥德成立,刘志丹、吉国祯、赵伯平、马明方、崔田夫等先后任书记或负责工作。
陕北特委先后下辖府谷、神木、佳县、横山、米东、吴堡、绥德、绥靖、清涧、安定、赤源、秀延、延川等13个县委。
1935年1月,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马明方任主席,崔田民、霍维德任副主席。
先后领导了包括赤源、秀延、延安等在内的16个县苏维埃政府(革委会)。
红二十七军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力量。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1935年1月21日,刘志丹到水晶沟看望正在养伤的谢子长,就陕北和陕甘边两个根据地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及粉碎国民党第二次“围剿”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2月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联席会议在赤源县周家硷附近一个小山村刺儿圪塔正式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惠子俊、高岗、崔田夫、郭洪涛、马明方等。
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由惠子俊任书记,崔田夫任组织部长,张秀山任宣传部长,郭洪涛任秘书长;会议还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军委,由刘志丹任军委主席(一说谢子长)。
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的成立,标志着陕甘边和陕北两个根据地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的统一,也标志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
在西北军委和刘志丹的统一指挥下,红二十七军和红二十六军经过半年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相继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6座县城,把两个苏区连成一片,苏区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耀县,西接环县,东至黄河的广大地区。
从1935年2月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统一到1937年2月改制为陕甘宁边区,西北革命根据地前后两年时间,其规模之大,斗争之艰苦,在陕西革命斗争史
上都是罕见的。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这块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诸多革命根据地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块,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毛泽东这样评价这块根据地:“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
这是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历史作用和地位的高度概括。
(党言实)
编辑:利雪娟作者:党言实
辛拴明: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辛拴明做客新华网
这个我想特别是年轻人值得知道我们陕西的历史发展情况。
当时陕西除了延安老解放区,全省大体经历了关中、陕北、陕南依次解放的过程。
当然延安是解放区,有些地方30年代就解放了,但是像榆林地区就相对晚一点。
1949年春天,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人民解放军向关中地区发动了强大的攻势,至3月24日,先后解放了铜川、渭南等地。
5月20日解放西安之后,人民解放军又进行了华山战役和扶眉战役,解放了咸阳、宝鸡等地。
与此同时,驻榆林的国民党军在我军的巨大威慑下,接受和平改编,陕北全境遂于6月1日解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将士,以更大的勇气、更快的速度去解放陕南。
最终,人民军队于11月27日解放了安康,12月8日解放了汉中。
从此,陕西全省获得解放,开始了新的历史发展时代。
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为编制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征集资料的通知》精神,按照江西省中央苏区振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有关要求,为配合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拟收集中央苏区历史资料、党史研究成果、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央苏区回顾和评价等资料的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资料范围
重点收集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央苏区历史回顾和评价等资料。
各县(市、区)所存的中央苏区历史资料及党史研究成果,可只报目录汇编。
习仲勋:毛泽东晚来四天我就会被活埋
“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主席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
“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
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
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毛泽东对习仲勋这个评赞,始于十年前的印象。
1935年,他率领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在几处村落墙壁和大树上,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
后来,他在瓦窑堡,从被“左”倾分子关押中释放出来的同志里,面识习仲勋后,感到惊讶:“这么年轻。
”
此时习仲勋年方23岁。
在陕北根据地,少数老同志中曾有一种议论:“陕北救了中央。
”习仲勋严正指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中央救了陕北。
”他列举了毛泽东和党中央长征尚未到达陕北前,陕北根据地“外受国民党重兵‘围剿’;内遭‘左’倾路线的危害,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下级军事指挥员被枪杀、被活埋。
毛主席不到陕北,陕北根据地就完了;毛主席晚到四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要不是毛主席‘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
他们(左倾机会主义者)已给刘志丹和我们挖好了活埋坑。
”
195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辰30周年之际,习仲勋以《跟着毛泽东走就是胜利》为题著文。
“跟着毛泽东走”成为习仲勋终生不渝的信条。
“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1951年初秋的一天傍晚,林默涵同胡乔木在中南海湖水中划船休闲,看见毛主席坐在湖岸藤椅憩息,他们将船划拢岸边,向毛主席问好。
毛主席说:“告诉你们一个消息,马上给你们派一位新部长来。
习仲勋同志到你们宣传部来当部长。
他是一个政治家,这个人能实事求是,是一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
”
这是毛泽东对习仲勋的又一个评赞。
1952年习仲勋奉调来京之前,曾经真心实意地向毛泽东反映,按照他的经历和水平,怎能担当起全国宣传文教的领导工作?毛泽东曾告诫他说:“蛇,看起来十分可怕,但印度人耍蛇,得心应手,关键在于真正谦虚地摸到事物的客观规律,任何工作都可以做好!”
习仲勋从西北局调到中央人民政府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不久,在1953年3月第一届电影艺术工作会议上发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话,在文学艺术界引起热烈反响,作家、艺术家异口称赞。
他对一些作家进城几年不出作品,认为作家有责任,但是,作为党的领导也有责任。
领导应为作家创造条件到群众中去。
对有些作品不是基本立场观点上的错误,就不能完全否定;即使是立场观点上的问题,也要耐心帮助,反复修改,而不是乱找岔子,夸大缺点,使作家无所适从。
要求作家提供作品,也不能像工厂加工订货那样,限期交货,要给作家充分的创作时间。
文艺批评也要有高度的批评艺术,批评的恰到好处,而不是倾盆大雨,狗血淋头,结果弄得不欢而散。
他反对上纲上线,扣大帽子,不实事求是,乱找岔子。
要善于引导作家前进。
要鼓励作家的旺盛士气,要激发作家的创作热情。
习仲勋的讲话,是对当时存在在文艺工作领导上的官僚主义的针砭。
习仲勋对作家、艺术家的甘苦深知入微,与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
1945年,他任西北局书记时,曾亲自领导由著名三十年代初上海电影演员陈波儿编导的、以誉满解放区的劳动英雄吴满有为原型的电影故事片《劳动英雄》的拍摄工作。
建国以后,他在西北局工作期间,对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著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陈素贞和著名秦腔艺术家李正敏等,在政治上、艺术活动上以及生活上,都备加关怀,无微不至。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对常香玉巡回义演捐献飞机一架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行动,不仅热情支持,积极鼓励,并且作了具体安排。
诗人柯仲平在创作反映陕甘革命运动的史诗时,作家柳青在创作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时,杜鹏程在创作《保卫延安》时,以及剧作家马健翎处在工作与创作之间矛盾的苦恼时,都得到习仲勋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并
解决了创作条件上的种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