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实施现状分析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实施现状分析姜超美;杨磊【期刊名称】《护理研究:下旬版》【年(卷),期】2010(000)005【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国内ICU实施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的状况,并与国际报道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ICU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自制调查问卷,对国内62家(含二级、三级医院)医院共62个ICU进行调查。
[结果]二级、三级医院ICU气囊管理技术实施状况分别为: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占6.25%、10.87%;最小漏气技术(MLT)占31.25%、6.52%;MLT+气囊压力表测量(CPM)技术占6.25%、0.00%;CPM占25.00%、34.78%;触摸法占18.75%、0.00%;触摸法+CPM占0.00%、30.43%。
ICU气囊管理频次为6h~8h1次分别占50.00%、39.13%;ICU气囊压力监测时,采取半卧位的科室分别占81.25%、69.57%;气囊充气前每次进行口咽部吸引操作的占31.25%、28.26%。
除气管内导管前实施漏气试验的科室占18.75%、8.70%;监测气囊压力的科室占31.25%、23.91%;科室制定气囊管理技术规范的ICU占25.00%、23.91%。
[结论]二级、三级医院ICU开展气囊管理技术有差异。
建议使用MOV技术进行气囊充气管理,避免CPM方法相关并发症及影响因素。
【总页数】3页(P1326-1328)【作者】姜超美;杨磊【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10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相关文献】1.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技术实施现状分析 [J], 姜超美;杨磊2.气囊测压表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丁红美;张祝娟;杜丽娟;刘静静3.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研究进展 [J], 汪红辉;耿爱香4.Rl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认知行为现状与相关因素分析 [J], 闵芳芳; 曾相莲5.重症监护中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J], 金锦江;邹瞿超;刘红;曾妃;褚永华;陈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指捏感法注气,试验组采用气囊压力监测进行注气,比较两组并发症、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水平以及满意度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气管黏膜损伤、气囊破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气囊注气容积、气囊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气囊压力监测应用于建立人工气道的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精确控制气囊压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气管导管护理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几年人工气道相关技术逐渐成熟,以及人工气道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一定程度上使得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注意到在相关脏器保障以及救治患者的过程中,人工气道在其中应用的重要性。
人工气道的封闭性与是否误吸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这与人工气道气囊的压力管理关系密切。
以往相关的研究表示,在进行人工气道以后,主要强调气道的气囊压力较高,主要目的是避免以及预防患者出现误吸的情况,以及避免患者出现相关的并发症。
本次研究选取160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人工气道气囊监测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导管护理中的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160例入组,病例选择时间为2022年8月~2023年8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7.32±3.52)岁,置管时间24~186h,平均置管时间(68.85±3.49)h;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8.45±4.78)岁,置管时间31~186h,平均置管时间(68.96±4.67)h;两组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护理措施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护理措施气囊压力:即给予病人机械通气时气囊的压力,机械通气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呼吸衰竭并提供麻醉及手术后呼吸支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影响气囊压力因素1、体位平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后壁、左侧卧位时对气管左侧壁、右侧卧位时对气管右侧壁产生的压力较大;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相对较小且呈相对均匀分布;半卧位时所测气囊压力最小。
气管后壁的膜性结构缺少前侧壁软骨结构的支撑,压迫后易出现黏膜损伤,发生人工气道严重的并发症——气管食管瘘。
临床护理中注意不采用或尽量减少平卧位时间。
2、吸痰吸痰可引起患者咳嗽,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因此,反复吸引气道分泌物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气囊充气量,以保证最佳的气囊压力。
进行负压吸引吸痰时,气囊密闭性降低,负压越大,泄露量越大,增大气囊压力可减少泄露;因此,建议在吸痰时适当增大气囊压,吸痰结束后恢复。
建议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半卧位,吸痰后30min调整气囊压力。
3、叩背研究显示:拍背后平均气囊压力较拍背前平均气囊压力下降约2cmH2O。
建议在拍背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调整气囊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防止漏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二、气囊压力监测时机有研究表明,气囊注气4小时后压力开始降低,余气量逐渐减少,主张注气4小时后检查气囊压力,补充气量。
1、吸痰、体位改变、翻身拍背等影响气囊压,宜重新测量气囊压。
2、鼻饲前应监测气囊压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3、交接班时应监测气囊压力。
4、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2C)。
5、持续监控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可降低VAP发生率(2B)。
三、气囊压力监测注意事项1、充气时最好有气囊压力测定装置。
2、无条件测压时,要掌握最小密闭容量技术。
3、气囊充气要缓慢,避免过多、过快抽出和充入气囊气体。
4、对于低血压或者休克患者则应该相应减少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供血。
5、患者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叶飞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护理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为危重病人的救治赢得时间。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因此,气囊的管理至关重要,如何做好气囊的监测,使气囊压力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
现将国内有关气囊压力监测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气囊压力监测的概念气囊压力监测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气管壁对气囊的挤压力及气道压产生的冲击力组成。
气管是一个随呼吸动作可舒缩的器官,但舒缩程度有一定的限度,当气囊压力超过气管黏膜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黏膜损伤。
李宁江等[1]通过研究气囊内压对气管内插管时受压气管黏膜的影响中发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囊内压低于30mmHg时气管黏膜病理改变轻微,并且气囊压力愈高,气管黏膜损伤愈重。
所以气管插管时气囊内压低于30 mm Hg 较为妥当。
栾云洋等[2]分析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气囊压力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中得出,30cmH20气囊压力下VAP的发生率最低,而20cmH20 发生率最高。
范丽妫等[3]通过观察不同气囊压力条件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误吸情况,并测定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发现认为在合理范围内的低气囊压力易导致误吸的发生,从而引起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的升高。
结合我国机械通气应用指南,推荐气囊压力应>20cmH20,一般维持在25cmH20~30cmH20[4]。
2气囊压力监测方法2.1监测方法2.1.1手估气囊测压法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手指的感觉, 包括气管插管近端气囊的容量和形状以及气管的弹性和顺应性。
人工气道气囊压
精选ppt课件
4
气囊压监测时机
监测时机有研究表明,气囊注气4h后压力开始降低,余气 量逐渐减少,因此主张注气4h后检查气囊,补充气量有研究认 为在反复抽吸气道分泌物后,亦应注意检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 气囊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所以套囊内压力常规监测非 常重要,尤其是长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
精选ppt课件
10
最少漏气技术
将听诊器放于气管处,向气囊充 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后抽 出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 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
精选ppt课件
11
精选ppt课件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人工气道气囊压 监测与护理
精选ppt课件
1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气管导管一般带有气囊,目的是施 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提供无漏气条 件,防止呕吐物等沿导管壁与气管壁之 间的空隙流入呼吸道。
精选t课件
2
气囊压监测的意义
➢ 气囊内压力过高会对气管黏膜形成压迫,当压力超过 气管环和气管黏膜毛细血管正常平均动脉压时,局部 黏膜和纤毛出现压迫性缺血,造成缺血性损害,拔管 后局部可形成溃疡、瘢痕,严重者造成穿孔。
有报道对于收入SICU治疗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患 者,应该至少每隔4h注气校正1次,使气囊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才能防止套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精选ppt课件
护理团体标准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护理团体标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医疗护理团体中,正确控制人工气道气囊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气道气囊是一种用于插入气管内,以维持气道通畅的装置。
在许多临床情况下,如手术、重症监护或急救等,人工气道气囊被广泛使用。
如果气囊的压力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保持人工气道气囊的正确压力成为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测量和调节气囊的压力,可以确保气道通畅、患者呼吸正常,并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了解常见的气囊压力问题,并掌握建议的气囊压力范围,将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和调节气囊压力,以及应对常见气囊压力问题的方法。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护理的认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什么是人工气道气囊人工气道气囊是一种用于插入到患者气道内的装置,通常用于维持气道通畅或提供辅助通气。
气囊通常位于气管导管或气管插管的末端,通过充气或排气来帮助保持气道的开放和稳定。
这种气囊通常由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或聚氨酯。
当气囊被充气时,它会扩张并填充气道的空腔,防止气道阻塞或漏气。
气囊的大小和形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气道尺寸来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人工气道气囊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
不正确的气囊充气压力可能导致气囊过度充气或不充分充气,从而影响气道的功能和患者的通气。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和调节气囊压力非常重要,这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人工气道气囊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使用和维护气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标准的气囊充气压力范围,我们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气道管理和通气支持。
2.2 为什么需要控制气囊压力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压力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气囊是人工呼吸回路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以维持呼吸机正常送气,可以防止分泌物漏进肺内导致继发感染。
气囊压力需要密切进行监测和调整,压力过高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压力过低会导致漏气,市面上已经有新型的气囊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完善并证实其临床获益。
一、气囊的作用及分类人工气道的气囊作用主要包括:1、防止漏气,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有创机械通气时人工呼吸回路需要保持密闭,以确保气体按照呼吸机参数进行送气,保证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氧合维持;2、防止误吸,有创机械通气时的人工气道一般破坏了患者固有的上呼吸道结构,患者的神志情况欠佳、咳嗽防御和吞咽功能受损,因此需要气囊密闭来防止口鼻咽部分泌物或食物残渣误入气道内造成进一步感染。
根据压力及形态可讲气囊类型大致分为低压高容型气囊、高压低容型气囊,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前者,因其充气后呈规则圆柱状,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较少发生漏气,因此充其量适当时较少发生损伤。
诸多因素会影响气囊密闭性,当发现气囊漏气时应当及时处理。
影响其密闭性因素包括:1、气囊压力与充其量,2、气囊位置是否合适,3、导管型号与患者气管直径是否匹配,4、气囊的材质和性状,5、机械通气时的参数、模式设置,6、其他操作如吸痰、翻身等。
及时消除影响因素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气囊压力的管理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一致推荐人工气囊的压力维持在25-30cmH2O,可以保持气囊的密闭,同时又不会损伤气道黏膜。
正常气道黏膜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和淋巴管静水压分别为30-35mmHg> 18-20mmHg> 5-8mmHg,超过淋巴管压力可引起水肿,超过静脉端压力可引起淤血,超过动脉端压力一段时间可引起黏膜缺血性坏死。
气囊压力过低会导致呼吸回路漏气、患者氧合下降;或者导致囊上分泌物误吸入肺内造成VAP;气囊压力过高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损伤、气管软化,进而造成气管良性狭窄、严重者可造成气管食管屡,这些不良后果都需要再次巨大代价治疗。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开发针对人工气道护理的培训模块,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气道管理技能。
人工气道护理的教育与培训
05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挑战
要点三
并发症的发生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呼吸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给病人带来额外的痛苦和护理难度。
要点一
要点二
患者舒适度和心理负担
对气道出血进行判断,必要时应用止血药物或冰盐水冲洗。
气道出血
确认气道梗阻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调整插管位置、吸痰等。
气道梗阻
发现气囊破裂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指示进行处理。
气囊破裂
特殊情况下人工气道护理策略
人工气道护理操作规范与流程
遵循无菌原则,控制吸痰频率和吸痰时间,避免过度吸痰。
吸痰操作规范
xx年xx月xx日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CATALOGUE
目录
引言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护理现状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护理策略人工气道护理的研究进展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面临重大挑战
人工气道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医护人员培训
建立有效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机制,确保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团队协作与沟通
定期对人工气道护理实践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和效果。
定期评估与改进
THANKS
感谢观看
新型材料的研发
寻找更舒适、安全且易于护理的人工气道材料,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和患者的痛苦。
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
人工气道气囊护理研究进展
以缓 冲 因气道 收缩对 气 管 内壁产 生 的压力 ¨ 。高树 5 ]
海等 推荐 的 高 容 低 压 单 腔 双 气 囊 可 以 交 替 充 放 气, 使气 囊压迫 区域 在 放 气 期 间有 充 足 的时 间恢 复 血供 、 氧供 ,维持正 常 的细胞 代谢 及 形态 结构 , 而 从
维普资讯
・ O ・ 3 8
护士进修杂志 20 0 8年 2月 第 2 卷 第 4期 3
人 工 气 道 气 囊 护 理 研 究 进 展
权 明桃 江智 霞 袁 晓 丽 伍 彩 红 郁 艳 艳 周 家梅
( 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州 遵义 530) 遵 贵 60 3
关键 词 人 工 气 道 气 囊 压 力 护 理
文 章编 号 :0 2 6 7 ( 0 8 0 — 3 8 0 1 0 — 9 5 2 0 ) 40 0 3
中 图 分 类 号 : 7. R4 3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建 立人 工气 道是 保 障 危 重 病人 呼吸 道 畅 通 、 机
减少 并发症 而不 断进 步 。 2 理 想气 囊压 力
可 引起 气 管瘘 或 狭 窄 等后 遗症 | ; J 气囊 压 力 过低 出 ]
现气 道漏 气 , 呼吸机 通气 不足 , 同时 也是 吸人性 肺炎
发生 的 主要 因 素| 。因此 , 2 ] 如何 管 理 好气 囊 是 人 工
体 氧需 求与 二氧 化碳 排 泄 的 重要 措 施 , 作 为 临 床 并 连 接呼 吸机 实行 正压通气 的主要方 式 。在实 行机 械
通 气时 , 需将 气管 导 管或 气 切 套 管气 囊 充 气 以封 闭
容低 压 内外双 气囊 , 当病 人 咳 嗽用 力 气 道 收缩 气 即 囊压 力增 大 时 , 气体 可 由 中间连接管 内溢 至外气 囊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王国琴【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下称慢阻肺)患者气管插管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的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专用的PORTEX气囊测压表注气测量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估气囊测压注气,用呼吸机监测漏气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气囊压力、气囊容积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气囊压力为(27.50±2.50)cm H2O,气囊容积为(11.0±1.8)mL,呼吸机监测不漏气.对照组气囊压力为(42.74±7.26)cm H2O,气囊容积为(15.0±5.2)mL,呼吸机监测不漏气.实验组发生气管黏膜损伤、气囊破裂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误吸、气管食管瘘和气囊漏气的例数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采用专用的气囊测压表注气测量压力并将压力维持在(27.50±2.50)cm H2O,能有效避免气管黏膜损伤、气囊破裂、气囊漏气和误吸的发生.【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3(010)003【总页数】3页(P293-294,296)【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气管插管;气囊压力监测;并发症【作者】王国琴【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全世界第4位主要死亡原因。
当COPD患者并发呼吸衰竭、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时,行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是临床常用重要治疗手段。
在进行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气囊必须充气,目的是密闭气道,保证有效通气。
但气囊过度充气,气囊压力过高可导致气管黏膜受压缺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严重者可引起气管食管瘘等后遗症[1]。
气囊充气不足,气囊压力过低,气道不能完全密闭,上呼吸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也不能保证有效通气。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摘要介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吸入性气体的加热加湿研究。
建议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检查气囊的压力,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在肺和声门之间释放流出物,以防止较低的气道被感染;通过选择符合人体要求的方法,通过气道吸引法结合改进的吸痰法有效去除气道分泌物,可延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气压;护理目录引言 (3)一、人工气道气囊概述 (3)(一)气囊充气 (3)(二)气囊压力 (4)二、气囊压力测定 (4)(一)气囊压力测定时机 (4)(二)气囊压力监测方法 (4)(三)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 (4)三、气囊放气及破损补救 (4)(一)气囊放气 (4)(二)气囊漏气、破裂原因及补救方法 (5)四、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未来发展建议 (5)(一)加强气囊管理培训 (5)(二)规范气囊监测操作 (5)(三)改进监测流程及管理 (5)(四)导管改进 (5)总结 (6)参考文献 (7)引言人工气道系统是通过鼻或口通过气管或气管切开术或气管切开术创造的人工呼吸通道。
气囊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和维持适当的呼吸系统,维持适当的呼吸功能,协调氧气和气体交换功能。
在机械通风方面,气道管理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安全气囊的护理是人工呼吸系统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防止在机械呼吸系统中泄漏气道。
避免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防止逆流气流和有效通风,为了避免呼吸道损伤。
近年来,我国护士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改进了气囊的压力测量、气囊充气、放气、漏气的修复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一、人工气道气囊概述(一)气囊充气目前,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的曝气方法很多,如指压法、固定空气注射法、小剂量闭合容积法(MOV)、小剂量漏气技术(MLT)、专用套筒压力计监测等。
在没有压力定时的情况下,建议在填充最小体积堵塞方法的基础上,再次注入0.5-1ml 气体。
论文人工气道护理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急救医学研究的深入,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恢复有效通气以赢得宝贵抢救时间的观念已成共识。
相应人工气道科学护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
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气道护理的研究成果很多,现笔者将其综述如下。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氧饱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是重要的抢救手段。
人工气道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的关键,现就人工气道的护理论述如下。
1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1.1 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护理1.1.1 气管插管的护理(1)插入深度:成人经口插管深度20~24cm,经鼻深度25~29cm,儿童/婴幼儿经口插管深度12+年龄/4cm,经鼻15+年龄/4cm。
(2)固定:气管插管应妥善固定,以口插管固定胶布和盘带双道固定法固定。
(3)病人体位:气管插管的病人头部稍后仰,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每1~2小时转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
(4)观察: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深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
1.1.2 气管切开的护理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用系带缚于患者颈部作固定,松紧以能插进一手指为宜,并随时调整。
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1~2次,以防切口感染。
1.2 气囊的护理1.2.1 气囊的类型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可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及等压气囊。
1.2.2 气囊的充气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道。
目前认为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壁间隙的最小压力。
科学检测气囊压力应用气囊测压表,可准确判断病人实际气囊压力,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
1.2.3 气囊的放气传统护理常规要求4~6h对气囊放气1次,每次5~10min,以预防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溃疡坏死,新观点认为,现临床应用较多的气管套管属高容低压的,不需定时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
两组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估法进行气囊容积测量,观察组患者采用具有注气、测压以及放气功能的气囊压力监测表进行测量。
对比两组患者气囊注气容积、压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气囊注气容积和压力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8.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使患者在合适的气囊压力下接受治疗,能有效的减少气管粘膜损伤、气囊漏气等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病因目前暂时无法完全明确,但可根据确定的危险因素大致分为外因(环境因素)与内因(个人因素),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1]。
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等。
此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根据个人因素而定,大多数患者表现有咳嗽、呼吸急促、胸闷、疲劳等症状,且易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是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均需要建立人工通气管道,而由于产品质量、形状、操作不当以及长期使用等因素,易造成气道气囊压力高,导致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一点影响。
因此,为了进一步有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阻止肺部疾病发展,我院展开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效果的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论述如下。
护理团体标准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护理团体标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护理团体标准是指在护理领域中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是护理团体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就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是指在患者呼吸道阻塞或呼吸功能不全时,通过插入气管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等操作来维持气道通畅的一种医疗设备。
气囊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道中的一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封闭气管,防止气体泄漏,确保气道通畅。
而气囊的压力,则是指气囊内充气后所受到的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标准值通常在20-30mmHg之间,这个数值是经过专业护理团体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出的,旨在确保气囊在适当范围内充气,既能有效地封闭气管,又不至于对气管造成损伤。
如果气囊的压力过低,可能导致气道不封闭,气体泄漏,影响氧气输送和呼吸功能恢复;而如果气囊的压力过高,可能会对气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气道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确保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在标准范围内,护理人员在操作气囊前后都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使用专用的气囊压力计进行检测: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气道插管后,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计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通常,气囊压力计是一种小巧便携的仪器,可以方便地将其连接到气囊的充气管道上,通过读数来确定气囊的压力值。
2.调整气囊压力:如果气囊的压力不在标准范围之内,护士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如果气囊的压力过高,可以通过释放一定量的空气来调整气囊的压力;如果气囊的压力过低,可以通过充入适当的空气来增加气囊的压力。
在调整气囊压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小心谨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持续监测:气囊的压力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持续监测气囊的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1.1 一 般资 料 选择 2008年 1~ 6月及 2011年 1 ~ 6月 某 三 级 甲等 医 院 麻 醉 复 苏 室 (PACU)、ICU 气 管插 管 气囊 运用 情况 进行 随机调查 。调查 麻 醉复 苏 室气 管 插管 患者 共 450例 次 ,ICU 患 者 共 200例 次 ,麻 醉科 患 者 年 龄 (50.33± 13.61)岁 ,ICU 患 者
摘 要 目的 通 过 调查 某 三 级 甲等 医 院重 症 医学 科 及 麻 醉 复苏 室 (PACU)人 工 气 道 气 囊 压 力 管 理 现状 ,指 出存 在的问题 ,为规范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 PORTEX套囊 压力表测量气囊 内压力 ,随机选 择 麻 醉 患 者 450人 次 于麻 醉 后 复 苏 期 测量 ,ICU 病 人 200人 次 在 每 天 8:00交 接 班 时 测 量 ,就气 囊 压 力 现 状 进 行 分 析 。 同 时采 用 问 卷 调 查 的形 式 对 麻 醉 科 及麻 醉 复苏 室 医护 人 员 (20人 )、ICU 医护 人 员 (13人 )进 行 了 气囊 管 理 相关 知识 的 问卷 调 查 。结 果 IcU 及 麻 醉 复 苏 室气 囊 压 力 的 正 确 率分 别 为 57.5O 和 13.56 ,两 组 压 力 比较 P一0.O0,ICU 及 麻 醉 复苏 室 医务 人 员 对气 囊 压 力 认 识 的 正 确 率 分 别 为 69.23 和 15.00 。ICU 常 规 监 测 气 囊 压 力 ,使 用 套 囊 压 力 表 ,麻醉复苏室不监测气囊压力,使用指感法 。结论 该 院 ICU 院大部分气囊压力 在正常范 围内,而麻醉复苏室 中气 囊压力普遍远远高于正常值 ,虽然 留置气管插管时间较短 ,但仍能带来严重并发症 ,应给予重视。
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摘要】目的:主要研究对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现状问题进行相应的策略探讨。
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11月之间,本院8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ICU、急诊ICU、中心ICU)进行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认知现状调查。
结果:在ICU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对气囊压力监测认知得分高于3年以下护士人员(P<0.05),本科学历的ICU护士对气囊压力监测认知得分高于专科学历的ICU护士。
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6.25%(21/80)的ICU护士不知道气囊压力检测的范围,51.25%(41/80)ICU护士没有进行气囊压力检测相关培训。
结论:需要加强提升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认知掌握,加强对ICU护士的专业培训工作,引进高素质人才,不断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ICU护士;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现状调查;对策人工气道建立后气囊的管理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
气囊需要合理充气,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应,防止口腔和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1-2]。
人工气道球囊的管理是ICU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护理人员对气囊管理的认知掌握程度又决定着气囊管理的水平状况[3-4]。
本文主要对本院的ICU的80名ICU护士进行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调查,以便更加清晰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认知和掌握程度,根据当前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从而提升ICU护士对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0年9月-2021年11月之间,本院8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ICU、急诊ICU和中心ICU,呼吸内科ICU:18名,神经外科ICU:15名,急诊ICU:20名;中心ICU:27名。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的研究进展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工气囊压力值范围、压力的影响因素、监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已经广泛用于ICU危重患者,是主要的生命支持技术之一。
在实行机械通气时,需将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充气以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气囊可以固定人工气道,防止口鼻腔及胃内容物的误吸 [1]。
机械通气时,气囊充气多度,压迫气管壁,气管粘膜易缺血坏死、糜烂而形成溃疡,也可损伤血管而出血,甚至发生气管食管瘘和无名动脉破裂致死亡[2];气囊充气不足和气囊漏气,导致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漏气、VAP的发生率升高[3],因此,如何做好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气囊的护理研究进展研究综述如下:1气囊压力值范围理想的气囊压力应低于毛细血管渗透压,即在18.4 mmHg以下可避免长期压迫气管黏膜,以免造成缺血坏死。
陈芳等[4]试验研究老年危重患者气囊压力维持在1.96—2.94 kPa (20—30cmH2O)能有效避免误吸的发生和气管黏膜的损伤。
许敏光等[5]认为当患者年龄较大或者气管插管时间较长,由于患者气管弹性降低,气管插管气囊压力需要维持在22—26 mmHg较安全可靠。
2005 年美国胸科学会(ATS)/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建议,应保持套囊压力在 20cmH2O 以上。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以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专家共识(2014)中都建议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 cm H2O[6]。
2、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分为导管因素、患者因素、及操作者因素。
2.1导管因素气囊压力与导管的材质、口径及气囊的形状有关。
Dullenkopf等[7]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证实,超薄聚亚氨酯材质的气囊顺应性较好,具备高容量低压力的特性,在特定充气压力下气囊直径更大,纵向长度短。
人工气道气囊护理管理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人工气道气囊护理管理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气囊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接诊的人工气道治疗患者59例进行护理分析,总结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改进对策,对比管理前、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检测流程因素和导管型号问题等;在管理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20.34%,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 3.39%,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重视对人工气道气囊患者的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流程和管理培训,选择型号合适的导管,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风险因素;护理对策人工气道是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的重要方式,利用导管中插入器官将患者的呼吸道与气管连接建立的气体通道。
人工气道的治疗方式保证危重症患者的呼吸畅通,保证机体的供氧需求[1]。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人工气道气囊的压力,若压力不足会导致气道漏气、呼吸器通气不足等,不但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还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
加强对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管理,保持适宜的气囊压力非常重要[2]。
本文分析人工气道气囊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择的时间范围是2019年8月~2020年5月,研究对象是59例应用人工气道气囊治疗的患者,其中21例经口器官插管,27例经鼻气管插管,11例气管切开插管。
患者的疾病类型如下:重症胰腺炎19例,呼吸衰竭1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10例,多器官功能综合征伴呼吸衰竭18例。
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是29~75岁,平均年龄是(46.53±1.38)岁。
本文研究获得患者家属的同意,签署研究知情书。
1.2管理对策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后,制定如下护理管理对策:①加强气囊葫芦管理培训。
《2024年ICU医护人员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研究》范文
《ICU医护人员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研究》篇一ICU医护人员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编制及应用研究一、引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其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进程。
然而,当前对于ICU医护人员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系统研究尚显不足。
为此,本文旨在编制一套针对此方面的问卷,并通过实际应用来分析当前医护人员在该领域的认知与行为现状,以期为提升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问卷编制(一)知识部分知识部分主要围绕人工气道气囊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设计。
问题类型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旨在全面了解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二)态度部分态度部分主要探讨医护人员对于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重视程度、信心以及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应对态度等。
通过李克特量表等形式,量化医护人员对于气囊管理的态度和看法。
(三)行为部分行为部分则关注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行为,包括操作频率、操作规范性、遇到问题的处理方式等。
通过实际观察和自我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医护人员的行为表现。
三、问卷应用研究(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大型医院ICU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包括医生、护士及呼吸治疗师等。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回答。
采用SPSS 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信度分析、因子分析等,以全面了解医护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
(三)结果与讨论1. 知识水平:通过对知识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于人工气道气囊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有所了解,但在一些细节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面仍存在不足。
这可能与培训不足或实践经验不够有关。
因此,建议医院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
2. 态度分析:态度部分的分析显示,大部分医护人员对于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其对于患者的重要性和自身工作的责任性有较高的认识。
人工气道高容低压型气囊管理调查分析
院1 8个 IU的护士长就人工气道 高容 低压 型气囊管理进 行 C
问卷调查 , 现报道 如下。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调查对象 2 1 6月 , 乌鲁木 齐地 区 l . 00年 对 O家三级 甲 等医院 1 8名 I U护士长 进行 问卷 调查 。全部 为 女性 , 龄 C 年 2 4 8~ 5岁 , 平均 (5 3± , ) 3 . 3 1 岁。科室 : 急诊 IU 2名 , C 外科 IU6名 , C 呼吸科 I U3名 , C 儿科 IU 1 , C 名 内科 IU3名 , C 综合 IU3名 。职称 : C 护师 7名 , 管护 师 8名 , 主任 护师 3名 。 主 副 学历 : 大专 9名 , 本科 8名 , 士 1名 。IU工作年限 : 5年 硕 C 1— 7名 , O年 6名 ,1 5年 2名 ,6— O年 2名 , 0年 1 6—1 I —1 1 2 >2
:
女, 大专 , 副主任护师
通讯作者 : 李萍
32 气囊 内压测量 时机 .
气囊充气后应立 即测 量气囊 内压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1 年第 8卷第 1 01 7期( 上半月版
・
15 ・ 4
力并 调整在理想压力 范 围内。有研 究表 明 , 气囊注 气 4h后
管于气囊上部 , 3 6 i 每 O一 0 m n冲洗抽 吸 1次 , 注意 的是 冲 需
表 1 1 名 IU护士长气 囊压 力和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管理情况 8 C
三种 : 低容高压型气囊 、 高容低压 型气囊 、 沫气囊 。 目 临 泡 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摘要介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吸入性气体的加热加湿研究。
建议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检查气囊的压力,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在肺和声门之间释放流出物,以防止较低的气道被感染;通过选择符合人体要求的方法,通过气道吸引法结合改进的吸痰法有效去除气道分泌物,可延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气压;护理目录引言 (3)一、人工气道气囊概述 (3)(一)气囊充气 (3)(二)气囊压力 (4)二、气囊压力测定 (4)(一)气囊压力测定时机 (4)(二)气囊压力监测方法 (4)(三)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 (4)三、气囊放气及破损补救 (4)(一)气囊放气 (4)(二)气囊漏气、破裂原因及补救方法 (5)四、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未来发展建议 (5)(一)加强气囊管理培训 (5)(二)规范气囊监测操作 (5)(三)改进监测流程及管理 (5)(四)导管改进 (5)总结 (6)参考文献 (7)引言人工气道系统是通过鼻或口通过气管或气管切开术或气管切开术创造的人工呼吸通道。
气囊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和维持适当的呼吸系统,维持适当的呼吸功能,协调氧气和气体交换功能。
在机械通风方面,气道管理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安全气囊的护理是人工呼吸系统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防止在机械呼吸系统中泄漏气道。
避免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防止逆流气流和有效通风,为了避免呼吸道损伤。
近年来,我国护士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改进了气囊的压力测量、气囊充气、放气、漏气的修复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一、人工气道气囊概述(一)气囊充气目前,气管导管气囊充气的曝气方法很多,如指压法、固定空气注射法、小剂量闭合容积法(MOV)、小剂量漏气技术(MLT)、专用套筒压力计监测等。
在没有压力定时的情况下,建议在填充最小体积堵塞方法的基础上,再次注入0.5-1ml 气体。
临床观察显示,MOV、MLT可降低正压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气囊充气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
MLT组的气囊漏气、气囊破裂、气管黏膜损伤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指压组。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气袋内少量漏气,MLT可有效减少气管黏膜损伤。
此外,气量的影响不大,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风险没有增加。
因此,MLT技术可以作为长期机械通风安全气囊管理的一种可操作的充气方法。
(二)气囊压力人工气道安全气囊用于封闭导管与气管黏膜之间的间隙。
气管黏膜由假层纤毛柱状上皮组成,易受气囊压力影响。
在胆囊内压力监测中,由于操作简单,气囊压力测量方法的人工估计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方法。
操作人员在气囊充气过程中,用手握住与气囊相连的外露小气囊,估计导管气囊内部的压力。
然而,研究表明,护士手工测压法在高压水平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正常压力和低压水平。
分析的原因可能是安全气囊在高压水平下是满的和灵活的,并且估计者感觉明显并且容易被识别。
因此,人工估计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导管腔内压力。
有研究数据表明,气囊压力应通过特制的气囊压力计准确监测,气囊应科学充气,以减少气囊对气管黏膜的损伤,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气囊压力应小于25mmHg或保持在18.4mmhg~22.1mmHg,以将气管黏膜的压力损伤降至最小范围。
当气管导管球囊内压超过21.8mmHg时,气道粘膜血流量开始下降,达到30.1mmHg,粘膜血流量明显减少,呈苍白色。
因此,理想的气囊压力是有效关闭气囊与气管之间的最小压力,防止气囊破坏粘膜。
最合适的气囊压力为18.4mmHg~21.8mmHg。
二、气囊压力测定(一)气囊压力测定时机为了防止由于气囊压力而造成的气管切开术损伤,需要定期监测气囊压力,并每4小时检查一次。
真空压力对应于18mmHg~20mmHg,气囊压力水平可以根据真空压力来计算。
在真空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应测量气囊的压力,以更好地评估气囊的安全性,并及时处理,以避免因气囊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缺水损伤。
(二)气囊压力监测方法常用的临床方法有手握气囊感觉法、定量曝气法和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挤压气囊感觉法是判断气囊压力的一种合适的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安全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更软,比嘴唇更硬”。
机械通气患者选择大容量低压气囊导管时采用定量曝气法。
气囊充气一般为5mL~10mL。
但由于患者气囊和气管导管型号不同,气囊压力不准确。
气囊压力表能科学地为机械通气患者的气囊充气放气,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三)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结果发现,机械通风的安全气囊压力高于老年人的理想压力。
此外,气囊压力不仅受气囊输液量的影响,还受气管插管类型、患者位置、气管插管使用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学者对不同hudson牌导管注入的不同数量的空气与胶囊内压力的关系进行了测试。
相反,数字越大,顺应性越大。
此外,比较了不同品牌导尿管气袋内压与注气量的关系。
三、气囊放气及破损补救(一)气囊放气目前,一次性硅胶气管导管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气囊不需要定期释放空气,因为它是大容量低压气囊,气管内壁压力小,对气道粘膜无损伤。
安全气囊不需要定期释放空气。
主要依据为:气囊在空气释放后1h内被压缩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难以恢复;相反,它会刺激病人的不适,如咳嗽,影响血氧饱和度,呼吸和循环。
但非常规的排气或调整气囊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当怀疑气囊漏气或充气不足,再次充气时,应将气囊内原有气体充分抽出后再充气并计算充气量。
(2)增加氧气浓度;(3)口腔和鼻咽部分泌物有充分清除。
(二)气囊漏气、破裂原因及补救方法当机械通气太低时,应考虑气囊破裂后的外部气道泄漏。
现在,病人通常喉部可以触发低通风口。
气囊所造成的损害不仅发生在气囊本身,而且还发生在气囊或注射空气管道中,这表明气囊有空气泄漏。
此外,空气泄漏和气囊破裂与气囊的使用时间和老化有关。
人工气囊泄漏造成的机械故障通常是通过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术来解决的。
然而,在危急情况下更换气管切开术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而在濒死状态下的气管切开术无疑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应该被应用。
张银瑞等采用“气管插管持续加压通气法”有效封闭气管内漏气道,使微小通气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再进行气管插管。
Yueh-hua元由外部空气组件,如如空气曝气管道、空气袋,弹性气囊充气阀泄漏造成的损失,在紧急情况下临时使用针-三通开关注射器气球充气,也可以暂时解决外部空气泄漏造成的部件损坏的问题,但是仍然需要长时间呼吸机支持患者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及时更换人工气道。
四、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未来发展建议(一)加强气囊管理培训护士的知识偶尔气囊管理需要持续的培训和评估,以便让他们注意气囊管理,阐明正常压力和监测频率,并建立的概念“没有气囊压力异常,异常压力一定异常原因”,将气囊管理标准化。
(二)规范气囊监测操作术前,下声门及口腔内吸引,以减少气囊上的分泌物积聚。
注重口腔护理,注意鼻饲注意监测气囊压力,使其处于正常范围。
气囊压力膨胀与手动压力表测量值之间存在差异(5.27+2.58)。
建议将安全气囊压力保持在推荐范围的上限。
根据关于人工气道安全气囊管理的专家共识(草案),每次测量曝气压力应高于2cmH2O的理想值。
为了减少操作失误,需要强调压力表的标准使用,对护理人员进行全程培训,统一标准,护士所有努力掌握。
(三)改进监测流程及管理增加安全气囊压力计的数量,并放置固定的区域,便于进入。
加强对易泄漏检测时间段的监管,派专人进行并安排固定的监测时间间隔,调整气囊压力监测的时间点,避免中午易泄漏检测的时间段。
护士长随机检查安全气囊压力,不断加强和加强护士的规范化操作,不断进行质量改进。
在床边交接时,做好气囊压力。
(四)导管改进根据患者的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科室增设了美观的锥形气囊气管导管。
对于不规则和微吸气管的患者,使用声门下吸引管来减少气囊中的液体滞留,并定期冲洗以减少局部感染。
对于部分气道软化的患者,采用可调长度的气管切开插管调整合适的位置,避免气道软化区。
及时评估导管模型是否一致,避免小气囊高压状态。
总结尽管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有了新的研究进展,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的法律意识和意识的增强,安全气囊管理仍然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护理实践的需要,如纤维支气管镜移除空气袋顶部的累积含量高要求运营商,精密仪器,基层医院很难实现;根据循证护理的科学理念,护理人员应将科研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探索护理依据和新技术新方法,使气囊护理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1]李玲,代高英,文吉莲.2种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5~7.[2]高杰,耿玲,来纯云.少量漏气技术在老年患者长期机械通气气囊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95~96.[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2):65~72.[4]杜斌,雷红,孙红,等.通过触觉不能准确判断气管插管套囊内压力[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0):710~712.[5]来纯云,冯丽芳.ICU护士估测气管导管气囊压准确性的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23~24.[6]顾小红,王黎梅.2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B):1~2.[7]任婵.吸痰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28(4):678.[8]王文琴,卓惠敏,张纯秀,等.重危病人机械通气的气道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