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idu Nhomakorabea(三)写作特点
克雷洛夫从如同林间道路一样众多的文体中,选择了寓言这条最不引人注目的小路,而成为了19世纪俄国的第一位可以冠之以“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卷(计203篇)寓言。他用这些如今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文学珍品的寓言,不仅创造了寓言中的“俄罗斯风格”,同时也为自己矗立起了一座基座坚固的纪念碑。克雷洛夫寓言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博大和丰富的俄罗斯民族精神风貌,包含着一代代俄罗斯人民的实际生活经验与聪明才智。这也是克雷洛夫作为世界级的寓言大师区别于另外的寓言大师如伊索、拉封丹或莱辛等人的最重要的标志。
可以从故事情节、寓意、语言表达形式三方面去比较。具体见练习一解答。
(二)《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分别为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故事,但异曲同工,其主要相似之处在哪里?
1.面对的都是忘恩负义的凶残敌手。
2.克敌制胜之法如出一辙,都是依靠人的智慧,都是将对手请回袋中(瓶中)。具体见练习二解答。
(三)《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所寄寓的主要道理有何不同?情节发展有何区别?前者多了对迂腐的“仁慈”的批判。后者的原故事另包含了魔鬼(坏人)在严惩之下可能向善的道理,以及对安拉起誓就可予以信任的道理。前者的情节更曲折、丰富;后者的原故事,故事中套故事,情节又更为复杂。详见练习二解答,参见第8课练习三解答。
纵使:纵然使。
乔装打扮:改变服装面貌,使人不认识自己,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乔,作假。
信奉:①信仰崇奉。②相信并奉行。
仁慈:仁爱和慈善。
周旋: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③与敌人较量。
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仙风道骨:指具有神仙一样的风姿。
刻毒:尖刻恶毒。
5.作者、作品简介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他不仅是最杰出的俄国寓言作家,而且是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其他两位是古希腊的伊索和法国的拉封丹)。克雷洛夫一生共写了二百零三篇寓言。还在他生前,这些寓言便已被译成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克雷洛夫的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普希金称他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克雷洛夫早期的寓言有《农夫和蛇》、《狼和小羊》、《乌鸦与狐狸》、《狐狸和葡萄》等等。
第2小题,两篇故事都是结局没那么快出现,使得读者有“期待”,有“焦急”,有“好奇”。这些都适于戏剧的表演。但两篇各有所长。《东郭先生与狼》中“人物”较多,头绪较多,蕴涵道理较多,主人公数次遭遇危机,高潮也可说有两次(即将狼重装入袋、东郭先生从“不同意”到“同意”宰杀狼)。总之,它的情节更为曲折,丰富,一般而言,选择《东郭先生与狼》文演课本剧较常见。《渔夫的故事》(入选课文部分),以上有关要素均偏少,但是,①它留出的“空白”较多,这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发展,但有难度;②如果以原来的完整故事为蓝本,又另有曲折,又可演出新意,但处理中间夹杂的寻宝故事也有难度。总之,选《渔》演课本剧更具挑战性,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诱惑力。
《东郭先生与狼》
(一)文章主旨
文中描写战国时期赵简子打狼于中山,有一条狼被追逐甚急,恰巧遇到了东郭先生,狼就乞求庇护而得以活命。但危险一过,狼就露出凶恶的本性,竟想吃掉东郭先生。作品在刻画狼的忘恩负义、凶残本性时,也塑造了东郭先生迂腐懦弱、滥施仁慈的人物性格。
(二)文章思路
寓言中的东郭,即是现实中那些善良却认不清事物本质不能自保的好心人;寓言中的狼,是那些恩将仇报、自作聪明的恶人。猎人,是能救我们却因把握不住良机而与之擦肩而过的人;而那个农夫,则是一个真正聪明,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的智者,是我们犯傻后老天派来相助的贵人。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克雷洛夫luò斧头fǔ抡起lūn乔装打扮qiáo拐杖guǎi
信奉fèng作揖yī退避bì亲戚qī斧锯jù
2.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需掌握的形似字
4.词语
谈判:双方为化解冲突而进行的活动。
防范:防卫
困境:出于某种困难的境地。
东郭先生:
狼:
老先生:
杏树:
五.问题探究。
1.课文根据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一文改编,从内容上看,课文作者多加入了杏树、老母牛的答话,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它们的答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如果你是这家人的孩子,听到杏树、老母牛的答话后,你会怎样去做?
六.阅读。
青虫之爱
毕淑敏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第三题
参考译文如下:
老人家说:“(你们)这些话都是口说无凭的。请再将狼装进袋中,我观察看看狼的情状是否的确很困苦难受。”狼高兴地听从这个建议,把腿伸给了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像开头那样)再将狼捆绑(成一团),放置布袋中,(然后)掮在肩上放至驴背上,而狼并不知道这样做的真实意图。老人家附在东郭先生耳根边(小声)问道:“有无匕首?”东郭先生回答:“有。”于是拿出匕首,老人家用眼睛示意东郭先生(或:递眼色叫东郭先生)用匕首刺杀狼。
(二)阅读能力目标
1.感受三则《农夫和蛇》的不同特点。
2.比较《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的异同。
(三)写作能力目标
从故事情节、寓意、语言表达形式三方面去理解文章的写法。
(四)思想教育
揣摩文章人物形象的意义,树立战胜邪恶的信心。
三.教师建议:
学习时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
(一)三则《农夫和蛇》的不同特点。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此题的一个目的是比较出三则寓言的不同特点。吸引大家的一般是寓言本身的故事性、寓言的寓意、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①就故事性方面而言,第一则寓言故事的情节性是比较强的,有头有尾特别是有奇巧的变化,但故事比较简单。第二则故事情节较复杂些了,有一些曲折,有一些对结局的期待,尤其是蛇讲的那番歪理,使故事显得比较特别。第三则的亮点在于故事结局之时主人公说的几句富有哲理和智慧的话。②就寓意方面而言,第一、二则的“寓意”见第7课练习的解答。第三则的寓意,除了寓言诗结尾所说的外,还应有:不要轻信坏蛋的甜言蜜语(或,要警惕乔装打扮的敌人;或,要善于识破敌人的乔装打扮;或就用诗中农夫说的:“你的皮肤虽是新的,你的心肠却丝毫未变”)。③就语言表达方面而言,第三则是诗的形式,比较特别,但克雷洛夫寓言结构的基本模式又是从伊索寓言来的。以上三方面,或者还有其他方面,学生或综合考虑,或就某一方面,说明使他感兴趣的原因都可以。而在这样的探究中,也就比较出了三则寓言各自的特点。
(三)东郭先生的形象
东郭先生的形象刻画相当深刻,这得力于故事的内在逻辑很精致。其精致在于:从东郭先生处于老命难保的状态,到轻松地把狼给处理了,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写得很自然,很有说服力。大凡故事的转折越是突然,转折的难度越大,越是可能生硬。这里的转折是相当突然的,但却非常合乎情理。东郭先生求助于老者时,老者先是斥责中山狼,而中山狼则狡猾地编造谎言,说是东郭先生当初并不是为了救它,而是预谋把它放到袋子中闷死。这一着很凶恶,但在现场是无法证伪(反驳)的。关键一着是,老者佯作对每一方都不相信,让中山狼重新演示一遍,中山狼就这样回到了布袋里面。这一主意,对于两方面(东郭、中山狼)来说都没有可疑、为难之处。等到狼一回到布袋中,就失去了体能上的优势,只能听任老者和东郭先生处置了。这个转折的特别之处,是老者表面上的中立,使狼不觉察于己不利。等到狼进入了布袋,这种表面上中立的试验,马上变为对狼的制裁。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四)写作特点
在曲折中,把思想和结局尽可能隐蔽起来,直到最后才在高潮中显示出来。从故事的转折来看,《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有极其相似之处。但是,敌手重入袋(瓶)中之前,东郭先生和中山狼的冲突则更为曲折一些。在遇到老者之前,有一个向三老问询的过程。注意,这似乎有点多余的曲折,却用了比结局还要多的笔墨。这种手法,在故事的编撰中叫做“延宕”,民间艺人叫做“卖关子”,也就是拖延最后结局的出现。有了这种延宕,增强了读者期待的紧张,故事才曲曲折折,摇曳生姿,才更有吸引力。不然,一下子把谜底捅出来,读者期待的紧张就降低了,故事就太单调了。当然,《渔夫的故事》并不简单,甚至更为曲折复杂,谜底之后还有谜,故事翻出新意,读者又产生了新的期待。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防fànlūn起fǔ头打bàn
二.揣测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他口称“邻居”笑容满面。
2.农夫没有听信这些鬼话。
3.你的心肠却丝毫没变。
4.你也会碰上这条蛇的命运。
三.根据寓言故事情节,请找出能够体现蛇“乔装打扮”的词语。
四.请各用两个关键词介绍课文形象。
第二题
《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这两则中外著名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的极其相似之处,两则故事各自寄寓的主要道理:
第1小题,《东郭先生与狼》的主要批判对象是东郭先生,批判其不分敌我任意施舍同情,尤其是批判东郭先生已知悉忘恩负义者的真面目后,还对这种忘恩负义之徒施舍怜悯的迂腐愚蠢的“仁慈”。
《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的极相似之处为两点:第一,主人公所面对的都是忘恩负义之徒——这可能是善良的人们所认为最可恨的小人,认为是凶残的敌人中最卑鄙的一类。第二,克敌制胜之法如出一辙。都不与敌手正面冲突(如不说你不该杀我、吃我),造成敌手麻痹大意。都是以“我不相信”这类表面上顺从或支持敌手(即言外之意是,只要我相信了,就由你处置)的暗藏圈套把敌手引回其原先所处的“困境”。都是利用了敌手的愚蠢和疏漏。中山狼是不知道回到布袋就进入了困境,魔鬼是一时忘记了胆瓶曾是他的受难所。这样的疏忽和愚蠢,如果不是在寓言和民间故事中,人们会觉得难以置信。它的普遍意义就是渔夫说的,我是堂堂正正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战胜他的妖气。要战胜一时占有优势的邪恶势力,关键是充分发挥智慧,在智力上胜过他,包括进行“欺骗”、制造假象、利用其疏漏、造成他麻痹等等。请回袋中(瓶中)不过是有趣的共同形式。包含的共同道理主要就是以上所说的。但两者要告诉人们的主要道理并不完全一样。如前所述,对东郭先生式的愚蠢“仁慈”的批判,《渔夫的故事》就没有。而《渔夫的故事》的完整故事所包含的另一些道理,即第8课练习说明中所分析的,在严厉打击、惩罚之下的魔鬼(坏人)可能出现向善的一面,这又是《东郭先生与狼》所没有的。
《中山狼传》与作者马中锡《中山狼传》是很多人非常熟悉、且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一篇寓言体小说。这篇寓言,在明代为数不多的小说中,可算是上乘之作,它写成不久,即被改编为杂剧上演,至今“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马中锡(约1446―约1512),字天禄,号东田,河北人。明成化11年(1475)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因屡次上书揭发万贵妃之弟万通与太监汪直横行不法而两受杖责,九年不得升迁。正德元年(1506)任兵部侍郎,又因得罪太监刘瑾而下狱,削职为民。刘瑾伏诛后复出,任大同巡抚。正德六年因镇压农民起义“不力”,被朝廷以“纵贼”罪名下狱,死于狱中。马中锡工散文,卓然自立,长于寓言,以《中山狼传》最有影响。今存其子马师言所编《东田漫稿》6卷和清康熙时乡人贾棠所刊《别本东田集》15卷。
四.课文讲解:
《农夫和蛇》
(一)文章主旨
这则寓言以诗体的形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情节;别一部分是寓意。这则寓言给人的启示是:如果你一旦失去了信任,不管怎样乔装打扮,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困境。
(二)文章思路
在《农夫和蛇》这则寓言里我们看到:一条蛇爬到农夫跟前说:“让我们和睦相处吧,现在你不用提防我,今年春天我已全身换了一层皮。”农夫没有听信蛇的花言巧语,他抓起斧子说:“虽然你换了新皮,但你的心还同样恶毒。”于是一斧子砍了下去,蛇便一命呜呼。在这里克雷洛夫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敌人,还是对待那些势利小人,不管他们换上什么假面具,都不能对他们放松警惕,更不能被他们所麻痹。否则,蛇的下场,就可能是你自己的遭遇。
克雷洛夫从如同林间道路一样众多的文体中,选择了寓言这条最不引人注目的小路,而成为了19世纪俄国的第一位可以冠之以“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卷(计203篇)寓言。他用这些如今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文学珍品的寓言,不仅创造了寓言中的“俄罗斯风格”,同时也为自己矗立起了一座基座坚固的纪念碑。克雷洛夫寓言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博大和丰富的俄罗斯民族精神风貌,包含着一代代俄罗斯人民的实际生活经验与聪明才智。这也是克雷洛夫作为世界级的寓言大师区别于另外的寓言大师如伊索、拉封丹或莱辛等人的最重要的标志。
可以从故事情节、寓意、语言表达形式三方面去比较。具体见练习一解答。
(二)《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分别为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经典故事,但异曲同工,其主要相似之处在哪里?
1.面对的都是忘恩负义的凶残敌手。
2.克敌制胜之法如出一辙,都是依靠人的智慧,都是将对手请回袋中(瓶中)。具体见练习二解答。
(三)《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所寄寓的主要道理有何不同?情节发展有何区别?前者多了对迂腐的“仁慈”的批判。后者的原故事另包含了魔鬼(坏人)在严惩之下可能向善的道理,以及对安拉起誓就可予以信任的道理。前者的情节更曲折、丰富;后者的原故事,故事中套故事,情节又更为复杂。详见练习二解答,参见第8课练习三解答。
纵使:纵然使。
乔装打扮:改变服装面貌,使人不认识自己,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乔,作假。
信奉:①信仰崇奉。②相信并奉行。
仁慈:仁爱和慈善。
周旋: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③与敌人较量。
三老: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
仙风道骨:指具有神仙一样的风姿。
刻毒:尖刻恶毒。
5.作者、作品简介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他不仅是最杰出的俄国寓言作家,而且是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其他两位是古希腊的伊索和法国的拉封丹)。克雷洛夫一生共写了二百零三篇寓言。还在他生前,这些寓言便已被译成英、法、德、意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克雷洛夫的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普希金称他是“真正的人民诗人”。克雷洛夫早期的寓言有《农夫和蛇》、《狼和小羊》、《乌鸦与狐狸》、《狐狸和葡萄》等等。
第2小题,两篇故事都是结局没那么快出现,使得读者有“期待”,有“焦急”,有“好奇”。这些都适于戏剧的表演。但两篇各有所长。《东郭先生与狼》中“人物”较多,头绪较多,蕴涵道理较多,主人公数次遭遇危机,高潮也可说有两次(即将狼重装入袋、东郭先生从“不同意”到“同意”宰杀狼)。总之,它的情节更为曲折,丰富,一般而言,选择《东郭先生与狼》文演课本剧较常见。《渔夫的故事》(入选课文部分),以上有关要素均偏少,但是,①它留出的“空白”较多,这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发展,但有难度;②如果以原来的完整故事为蓝本,又另有曲折,又可演出新意,但处理中间夹杂的寻宝故事也有难度。总之,选《渔》演课本剧更具挑战性,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诱惑力。
《东郭先生与狼》
(一)文章主旨
文中描写战国时期赵简子打狼于中山,有一条狼被追逐甚急,恰巧遇到了东郭先生,狼就乞求庇护而得以活命。但危险一过,狼就露出凶恶的本性,竟想吃掉东郭先生。作品在刻画狼的忘恩负义、凶残本性时,也塑造了东郭先生迂腐懦弱、滥施仁慈的人物性格。
(二)文章思路
寓言中的东郭,即是现实中那些善良却认不清事物本质不能自保的好心人;寓言中的狼,是那些恩将仇报、自作聪明的恶人。猎人,是能救我们却因把握不住良机而与之擦肩而过的人;而那个农夫,则是一个真正聪明,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的智者,是我们犯傻后老天派来相助的贵人。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
二.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生字
克雷洛夫luò斧头fǔ抡起lūn乔装打扮qiáo拐杖guǎi
信奉fèng作揖yī退避bì亲戚qī斧锯jù
2.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3.需掌握的形似字
4.词语
谈判:双方为化解冲突而进行的活动。
防范:防卫
困境:出于某种困难的境地。
东郭先生:
狼:
老先生:
杏树:
五.问题探究。
1.课文根据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一文改编,从内容上看,课文作者多加入了杏树、老母牛的答话,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它们的答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如果你是这家人的孩子,听到杏树、老母牛的答话后,你会怎样去做?
六.阅读。
青虫之爱
毕淑敏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第三题
参考译文如下:
老人家说:“(你们)这些话都是口说无凭的。请再将狼装进袋中,我观察看看狼的情状是否的确很困苦难受。”狼高兴地听从这个建议,把腿伸给了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像开头那样)再将狼捆绑(成一团),放置布袋中,(然后)掮在肩上放至驴背上,而狼并不知道这样做的真实意图。老人家附在东郭先生耳根边(小声)问道:“有无匕首?”东郭先生回答:“有。”于是拿出匕首,老人家用眼睛示意东郭先生(或:递眼色叫东郭先生)用匕首刺杀狼。
(二)阅读能力目标
1.感受三则《农夫和蛇》的不同特点。
2.比较《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的异同。
(三)写作能力目标
从故事情节、寓意、语言表达形式三方面去理解文章的写法。
(四)思想教育
揣摩文章人物形象的意义,树立战胜邪恶的信心。
三.教师建议:
学习时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
(一)三则《农夫和蛇》的不同特点。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
此题的一个目的是比较出三则寓言的不同特点。吸引大家的一般是寓言本身的故事性、寓言的寓意、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①就故事性方面而言,第一则寓言故事的情节性是比较强的,有头有尾特别是有奇巧的变化,但故事比较简单。第二则故事情节较复杂些了,有一些曲折,有一些对结局的期待,尤其是蛇讲的那番歪理,使故事显得比较特别。第三则的亮点在于故事结局之时主人公说的几句富有哲理和智慧的话。②就寓意方面而言,第一、二则的“寓意”见第7课练习的解答。第三则的寓意,除了寓言诗结尾所说的外,还应有:不要轻信坏蛋的甜言蜜语(或,要警惕乔装打扮的敌人;或,要善于识破敌人的乔装打扮;或就用诗中农夫说的:“你的皮肤虽是新的,你的心肠却丝毫未变”)。③就语言表达方面而言,第三则是诗的形式,比较特别,但克雷洛夫寓言结构的基本模式又是从伊索寓言来的。以上三方面,或者还有其他方面,学生或综合考虑,或就某一方面,说明使他感兴趣的原因都可以。而在这样的探究中,也就比较出了三则寓言各自的特点。
(三)东郭先生的形象
东郭先生的形象刻画相当深刻,这得力于故事的内在逻辑很精致。其精致在于:从东郭先生处于老命难保的状态,到轻松地把狼给处理了,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写得很自然,很有说服力。大凡故事的转折越是突然,转折的难度越大,越是可能生硬。这里的转折是相当突然的,但却非常合乎情理。东郭先生求助于老者时,老者先是斥责中山狼,而中山狼则狡猾地编造谎言,说是东郭先生当初并不是为了救它,而是预谋把它放到袋子中闷死。这一着很凶恶,但在现场是无法证伪(反驳)的。关键一着是,老者佯作对每一方都不相信,让中山狼重新演示一遍,中山狼就这样回到了布袋里面。这一主意,对于两方面(东郭、中山狼)来说都没有可疑、为难之处。等到狼一回到布袋中,就失去了体能上的优势,只能听任老者和东郭先生处置了。这个转折的特别之处,是老者表面上的中立,使狼不觉察于己不利。等到狼进入了布袋,这种表面上中立的试验,马上变为对狼的制裁。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四)写作特点
在曲折中,把思想和结局尽可能隐蔽起来,直到最后才在高潮中显示出来。从故事的转折来看,《东郭先生与狼》和《渔夫的故事》有极其相似之处。但是,敌手重入袋(瓶)中之前,东郭先生和中山狼的冲突则更为曲折一些。在遇到老者之前,有一个向三老问询的过程。注意,这似乎有点多余的曲折,却用了比结局还要多的笔墨。这种手法,在故事的编撰中叫做“延宕”,民间艺人叫做“卖关子”,也就是拖延最后结局的出现。有了这种延宕,增强了读者期待的紧张,故事才曲曲折折,摇曳生姿,才更有吸引力。不然,一下子把谜底捅出来,读者期待的紧张就降低了,故事就太单调了。当然,《渔夫的故事》并不简单,甚至更为曲折复杂,谜底之后还有谜,故事翻出新意,读者又产生了新的期待。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防fànlūn起fǔ头打bàn
二.揣测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他口称“邻居”笑容满面。
2.农夫没有听信这些鬼话。
3.你的心肠却丝毫没变。
4.你也会碰上这条蛇的命运。
三.根据寓言故事情节,请找出能够体现蛇“乔装打扮”的词语。
四.请各用两个关键词介绍课文形象。
第二题
《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这两则中外著名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的极其相似之处,两则故事各自寄寓的主要道理:
第1小题,《东郭先生与狼》的主要批判对象是东郭先生,批判其不分敌我任意施舍同情,尤其是批判东郭先生已知悉忘恩负义者的真面目后,还对这种忘恩负义之徒施舍怜悯的迂腐愚蠢的“仁慈”。
《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的极相似之处为两点:第一,主人公所面对的都是忘恩负义之徒——这可能是善良的人们所认为最可恨的小人,认为是凶残的敌人中最卑鄙的一类。第二,克敌制胜之法如出一辙。都不与敌手正面冲突(如不说你不该杀我、吃我),造成敌手麻痹大意。都是以“我不相信”这类表面上顺从或支持敌手(即言外之意是,只要我相信了,就由你处置)的暗藏圈套把敌手引回其原先所处的“困境”。都是利用了敌手的愚蠢和疏漏。中山狼是不知道回到布袋就进入了困境,魔鬼是一时忘记了胆瓶曾是他的受难所。这样的疏忽和愚蠢,如果不是在寓言和民间故事中,人们会觉得难以置信。它的普遍意义就是渔夫说的,我是堂堂正正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战胜他的妖气。要战胜一时占有优势的邪恶势力,关键是充分发挥智慧,在智力上胜过他,包括进行“欺骗”、制造假象、利用其疏漏、造成他麻痹等等。请回袋中(瓶中)不过是有趣的共同形式。包含的共同道理主要就是以上所说的。但两者要告诉人们的主要道理并不完全一样。如前所述,对东郭先生式的愚蠢“仁慈”的批判,《渔夫的故事》就没有。而《渔夫的故事》的完整故事所包含的另一些道理,即第8课练习说明中所分析的,在严厉打击、惩罚之下的魔鬼(坏人)可能出现向善的一面,这又是《东郭先生与狼》所没有的。
《中山狼传》与作者马中锡《中山狼传》是很多人非常熟悉、且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一篇寓言体小说。这篇寓言,在明代为数不多的小说中,可算是上乘之作,它写成不久,即被改编为杂剧上演,至今“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马中锡(约1446―约1512),字天禄,号东田,河北人。明成化11年(1475)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因屡次上书揭发万贵妃之弟万通与太监汪直横行不法而两受杖责,九年不得升迁。正德元年(1506)任兵部侍郎,又因得罪太监刘瑾而下狱,削职为民。刘瑾伏诛后复出,任大同巡抚。正德六年因镇压农民起义“不力”,被朝廷以“纵贼”罪名下狱,死于狱中。马中锡工散文,卓然自立,长于寓言,以《中山狼传》最有影响。今存其子马师言所编《东田漫稿》6卷和清康熙时乡人贾棠所刊《别本东田集》15卷。
四.课文讲解:
《农夫和蛇》
(一)文章主旨
这则寓言以诗体的形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情节;别一部分是寓意。这则寓言给人的启示是:如果你一旦失去了信任,不管怎样乔装打扮,也无法摆脱自己的困境。
(二)文章思路
在《农夫和蛇》这则寓言里我们看到:一条蛇爬到农夫跟前说:“让我们和睦相处吧,现在你不用提防我,今年春天我已全身换了一层皮。”农夫没有听信蛇的花言巧语,他抓起斧子说:“虽然你换了新皮,但你的心还同样恶毒。”于是一斧子砍了下去,蛇便一命呜呼。在这里克雷洛夫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敌人,还是对待那些势利小人,不管他们换上什么假面具,都不能对他们放松警惕,更不能被他们所麻痹。否则,蛇的下场,就可能是你自己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