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三大重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重要任务关键举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具:
市场制度: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 企业制度:降低成本、鼓励竞争、打破垄断 政府管理:减少不当干预的财税体制、金融制度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 任务和关键举措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举措
(一)重要任务
1 是 “三去一降一补” 2 是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是 实体经济 4 是 房地产
国内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比国际上的高,质量却比国际上
的差,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一些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 进口到中国,造成进口量激增。这些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 占领了市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倡生产绿色优质的农产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给
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出位置上。
(3)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以创新振兴实体经济。
质量立国、科技立国,质量的背后是品牌,品
牌的背后是技术,技术的背后是制度。
新的技术是靠人研发出来的,如何激励人创新 的积极性,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激励与约束机 制,这就涉及到体制和机制变革。
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 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 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1)“三去一降一补”
“三去一降一补”中首先是去产能。去产能的龙头之一, 就是去“僵尸企业”。“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 机,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第二个是去库存。去库存是指我们要扩大优质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 第三个是去杠杆。去杠杆主要是去债务,政府负债增 速很快,但是总体上低于安全线。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远 远高于警戒线,所以去杠杆的一个重点是非金融企业的去 杠杆。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理解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理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的战略,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要推进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对其内涵和实施路径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理解供给侧结构性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是一种顶层设计,其核心在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优化供给结构:通过淘汰产能过剩、降低产能过剩行业风险,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同时,加强创新驱动,推动高端产业发展,提高供给质量。
2.促进需求升级:通过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居民消费升级,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同时,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提高企业和居民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3.供给侧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同时,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土地制度、金融体制、价格机制等,以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二、理解供给侧结构性的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涵盖了各个领域,但鉴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阶段,有几个重点领域值得特别关注:1.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
2.加快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
3.加强供给结构调整:淘汰产能过剩行业,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4.金融体制:推动金融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减少金融风险。
5.加强农业农村供给侧: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
三、理解供给侧结构性的实施路径供给侧结构性的实施路径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的先后顺序、的方式方法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路径建议:1.选择突破点:根据各领域的现状和问题,选择一个具备突破条件的领域,进行试点。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应对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意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的应对之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升级需求的增长,传统的农业供给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和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等问题。
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主要内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调整农产品价格、改革农产品流通体系以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等。
首先,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
通过加大对主导产业和优势绿色产品的支持力度,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农产品供给进一步优化。
例如,适度减少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质量和品种种植结构,加大对肉类、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支持力度。
其次,提高农产品质量。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再次,调整农产品价格。
通过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起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引导农民增加对市场需求的反应灵活性,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增加农民的积极性。
此外,改革农产品流通体系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运输和储存的效率,推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开放和竞争。
最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三、取得的成绩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首先,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逐渐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其次,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信心逐步增强。
再次,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运输和储存效率提高,市场竞争活跃,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
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3篇

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3篇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1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近年来,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发展理念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优化农业供给,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专注于2017贵州公务员考试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知识。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标准。
供给侧改革,是国家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和内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结构和效率的全面变革行动。
供给侧改革需要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制约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升级的核心矛盾和瓶颈问题,实现整体上下联动、稳中求进的发展目标。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1.提高品质水平,推动“品类+品牌”战略。
在当前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品质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重点是在推进传统优质农产品的全面升级换代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大力发展新品种、建设示范基地、加强生物技术研发等综合手段,扩大品类,升级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提升农村经济增长点。
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是一个非常主要的任务。
需要加大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大农产品加工、流通、自营等环节的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结构性矛盾,脱贫攻坚,为农村经济增长点提供新的动力。
3.推进供需对接,打造农产品交易平台。
当前中国农业供给侧深度调整和提升的战略背景下,建设智慧农业供应链和交易平台,对于农产品的精细化生产、供应和服务,以及全过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闻综述2017.01农 机 科 技 推 广22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OVERVIEW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2月14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
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要严守耕地红线,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落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2016年12月19日~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指示要求,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讨论稿)》。
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2017年工作重点“四推进一稳定”2016年12月19日~2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会议提出,2017年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2017年工作重点是“四推进一稳定”,即: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稳定粮食生产。
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规划》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市场流通、资源环境融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与突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与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一系列难点,并努力寻找突破口,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和突破进行分析。
首先,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难点主要包括资源约束、技术落后和市场变化。
资源约束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农业生产规模不断受到限制。
技术落后是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变化是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农产品质量和品种更新等问题,导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以实现。
针对这些难点,我们需要找到相应的突破。
首先,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引导农民积极应用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其次,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经营市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次,要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此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流通体系问题和政策环境问题。
农民收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加强农产品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流通体系问题是指农产品流通环节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农产品市场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需要加强农产品物流建设,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
政策环境问题是指政府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所起的作用,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产业升级和市场机制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环境友好型发展。
农业产业升级是指农业生产要朝着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要通过培育农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产业升级迈进。
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保障。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农业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于2015年启动,旨在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农业供给质量的提升和效益的增加。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实现从以粮食为主导向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转变。
二是提升产品质量,强调农产品的安全、绿色和优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农产品选择。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产环节的管控,推广科学种植、规范使用农药、科学施肥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检验检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管体系,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支撑力和保障性。
再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打破农民土地资源的束缚。
此外,还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等金融支持,帮助农业企业和农民发展生产。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随着科技进步的推动,农业生产效益逐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品牌建设和推广,一些农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农业供给侧改革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些农产品的产能过剩,而一些农产品的供应不足。
其次,农业生产和加工环节仍然存在一些质量和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管理。
再次,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和广度仍然不够,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一场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谈深化农业

增幅总体仍然高 于城镇居 民 .但较往年 已经 明显放缓 ,为近 1 3 年来最低 ,2 O 0 4 年以来首次没有高于GDP 增幅 。 对此 韩长赋特别强调 农业 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要关注
农 民 、依靠农 民 ,让 农 民有活干 、有钱赚 。重视推 进产业扶 贫 ,让贫困人 口同步进入小康 。 “ 改得 对不 对 ,市场 说 了算 ;改 不 改得动 ,农 民说 了 算 。”他 说 , “ 要 努力 通过 农业 供给 侧 结构性 改 革 ,有 效 提 高 农业 综合 效益 ,稳 定农 业经 营 收入 这个 农 民收 入的 基
农 民 老龄化 问题 逐 渐 浮 出水 面,培 育懂 农村 、有 闯劲且 留得 住的 新型 农 业经 营主
继 续调减玉米 ,引导生猪养 殖向玉米主
产区 、环境容 量大的地 区转移 ,建设优
质 奶 源 基 地 .逐 步 减 少 近 海 养 殖 ,加 快
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 任务二 :推进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 化肥 农药使用量 零增长行动 ,全 面推进 农业 废弃物资源化 利用 ,抓好农 业资源 环境 突出问题治理 ,加快建立 以绿色生 态为导向的农业 补贴机带 。 任务三 :推进创新驱动 。围绕解决 农业 发展重大瓶颈 制约 ,集 中力 量组织 开展重大 科研攻关 ,尽 快形成一批 “ 一
他表示 我国农业受 “ 两块板 ” “ 两道箍 ”束缚 明显 :
农业 生产面 临成本 “ 地板 ”和价格 “ 天花板 ”这 “ 两
块板 ”的双 向挤压 ,农 民费时费力生产 出来 的产 品却卖不上
价 ,农 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 。 农业资源长期透支 、过度开发 ,资源 、环境两道 “ 紧箍
推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关系农 业 长 远发 展 。2 0 1 7 年 的重点 任务 是什 么?韩长赋介绍了五项重点 。 任务一 :调整农业结构 。2 0 1 7 :  ̄q -
重点把握四个安全——宋洪远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点把握四个安全——宋洪远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第18期本刊记者魏龙飞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时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的“超级热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专家还是学者,眼光均聚焦于此。
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和政策要点,今年的一号文件为什么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进?本刊专访了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
记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涵和形成过程是什么?宋洪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强调供给又要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既关注“物”的生产又注重“人”的发展。
根本目的是要使不断提高的生产和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需要。
记者: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宋洪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际经验(世界经济长周期)提出的理论和政策创新成果。
从国际看,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原有的全球经济大循环的格局,导致国际市场有效需求急剧萎缩,世界经济实际增长水平远低于潜在生产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主要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社会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较快,传统产业和增长动力不断衰减,新兴产业体量和增长动能尚未集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2 实施“一减三增”计划,调优种植结构
积极引导农民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加工业、畜牧业、餐桌和其他市场需求调优种植结构。制定下发
了《绥化市 2017 年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 种 植 指 导 意 见》,绥 化 市 优 良 品 种 率 达 到 98% 。 优 质 专 用 大 豆 和 优
2
质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86% 和 90% 以上,黏、甜鲜食玉米面积发展到 3.
夫,准确测算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四类粮食的种植成本,确定相对统一的 种 粮 者 补 贴 标 准。要 按 四 类 粮 食
作物适种区域确定补贴政策,做到精准补贴,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种植结构调整,稳定种粮
财政收入。同时采取政府直接补贴种粮者年度收入的方式,保证种粮农民和合作 社 等 新 型 经 营 主 体 取 得 稳
定收益,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3.
1 加大水稻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
黑龙江省 2016 年水稻总产量约 3000 万t,最低收 购 价 政 策 性 收 购 了 约 1900 万 t,占 总 产 量 的 63% ,主
于农村社会的乡土文化趋于解体,农村社会的传承性出现历史断层。产业布局的 调 整 也 带 来 了 农 村 与 城 市
之间空间布局的重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界限特征”逐渐模糊,农村渐渐被置入了一种“似 农 非 农”的 境 地。
如何让农村发展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又不至让“乡愁”失落在现代化之中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1.
5%~2.
0% 。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推广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秋季玉米收获时直接对秸秆进行
粉碎抛洒还田,
4 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 含 量 提 高 0.
农业农村三改合一实施方案

农业农村三改合一实施方案农业农村三改合一是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发展战略性调整三个方面的改革合力。
实施农业农村三改合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农业农村工作重大举措,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核心,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农民为主体、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农业生产方式绿色高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品牌化和标准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体系创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要素市场体系为重点,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为主线,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合理流转和集约利用,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收。
三、农村发展战略性调整农村发展战略性调整是指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为主线,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优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农村三改合一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同时,还需要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推动农业农村三改合一实施方案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最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X省农业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函〔X〕242号)文件精神,根据《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实施方案(X-X年)》和《X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年)》,为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以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综改为统领,因地制宜,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个激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从而达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的目的。
突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深化农业产业融合、完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供给结构对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协调;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与新品牌,发展休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适应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培育农业中长期发展新动能与新优势;着力优化农业经营结构,加快促进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转变,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与新渠道,构建规模化、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休闲化、生态化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主要目标。
到X年,全市农业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经营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大宗农产品得到有效保障,绿色安全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形成粮食产业“两区两片”、优质特色蔬菜产业“两区三基地”和生态畜禽产业“三大示范区”,打造茶叶产业“两核一带两基地”、草食动物“一区两带”、X特色鱼“两区一带”和花卉苗木产业“三大花卉苗木产业集群基地”的发展格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思路与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思路与任务一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传统农业供给模式侧重于数量,导致农产品供给过剩,且质量不高。
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调整农业供给结构,推动农业由数量型改变为质量型、效益型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二是优化农业供给结构。
当前农业供给结构存在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等问题,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匹配。
重点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市场供给能力。
三是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安全。
农产品供给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的瓶颈,需要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四是增加农业供给效率。
当前农业供给效率低下,农村劳动力闲置,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
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益,加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提高供给效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一是发展农业供给侧试点。
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提供积累。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农业企业化经营,提高农业供给主体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由家庭经营向现代农业企业转型。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是加强农业产业链整合。
通过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优化农产品上市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一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的全面深化。
包括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机制,打破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垄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等。
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
三是优化农业供给结构。
通过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农产品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总体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是指改变农业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的配置,提高农
业生产组织效率和结构效率,改善农业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实现优化农业
发展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过程。
自从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很多问题,
农业发展的不平衡也成为留给当今政府重要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加
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国家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纳入国
家战略,实施深入的农业。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具体举措
1、农业土地制度,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面落实土地承包政策,耕地管理制度,推进土地集体所有制和经营性使用转换;完善农机购
买服务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实施农村特色产业支持计划,满
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农业发展向规模经营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2、实施农村金融,深化农村金融体系。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使成果
更好地惠及贫困群众;发展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丰富金融服务;。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形势分析近年来,农业生产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农产品供给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二、问题存在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由于过去长期以来过度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导致农产品的品种单一,品质不稳定,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产品市场供给过剩,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除此之外,农业资源过度集中,农产品生产环境污染严重,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引导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为了改变农产品供给结构,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大农产品科技研发力度,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稳定性。
其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此外,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农业生产转向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提高农民收入。
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农业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是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首先,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同时,鼓励节水农业技术应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推行休耕政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农资管理,减少农业投入品的浪费和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五、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首先,构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有效连接。
其次,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此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全程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可靠性。
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方面,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旅融合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一、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当前,我国农业供给存在着规模小、农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
因此,要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
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托管、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二、优化农产品结构优化农产品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我国农产品存在着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如粮食过剩和农产品特色品种不足等。
因此,要通过加大推广适应性农产品种植技术和品种培育力度,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同时,要改善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和推广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产品结构的优化。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
要加大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动农业科技与实际生产的深度融合。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
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善物流与配送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同时,要推动农产品电商、农产品互联网+等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去中间化,实现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完善。
五、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当前,我国农民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因此,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农业管理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推动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经营者向现代农业经营者的转变。
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哪

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哪近年来,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
那么,其重点究竟在哪里呢?这是关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
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过去,农村产业较为单一,往往侧重于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如今,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例如,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特色农业可以是种植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如某些特定品种的水果、蔬菜等,通过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无污染、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休闲农业则结合了旅游、观光、体验等元素,让城市居民能够走进农村,感受田园生活,为农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改革的重点。
农村的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要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便捷地运输出去。
完善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
提升农村的电力供应和通信网络覆盖,为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创造条件。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通过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比如,推广智能化的农业设备,实现精准播种、施肥、灌溉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让农民能够真正受益于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容忽视。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合理的土地制度能够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同时,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让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获得合理的收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
传统的小农户经营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需要培育更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当今社会,农业绿色发展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其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认为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之一。
那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竟是指什么呢?如何实施这一改革?本文将通过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探讨其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首先,要明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在农业生产和供给环节进行改革,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和提升农产品品质。
这种改革旨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其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其次是要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鼓励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同时,还需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才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此外,要注意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要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纳入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另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态效益,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因此,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生态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最后,对于未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对乡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推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促进农业供给结构的多元化和升级。
这样才能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如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成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创新、绿色生产方式和市场监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
一、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核心。
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效、高产、高抗的新品种,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减少农产品的损失和浪费。
此外,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绿色生产方式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必须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因此,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农民采用无污染、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三、市场监管市场监管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农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
结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任务。
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引进新品种、提高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要倡导绿色生产方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措施,才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2 0 1 7年 5 月
中 国浦 东 干 部 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N o f C h i n a E x e c u t i v e L e a d e r s h i p A c a d e m y P u d o n g
是 居 民对 农业 需求 的升级 与 当前农 业 供 给之 间 的
结 构 性 矛盾 ; 二 是农 产 品成 本 “ 地板” 不 断 抬 升 与 国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1 2 — 2 0
作者简介 : 郭铖 , 男, 山西 孝 义人 , 经济学博 士, 山 西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讲 师 ; 何安华 , 男, 广东佛 山人 , 管理学博士 , 农业部农村 经济研究 中
郭 铖 何 安华2
( 1 . 山西 大 学 经 济 与管 理 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2 . 农 业 部 农 村 经 济研 究 中心 , 北京 1 0 0 8 1 0 )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 农 业供 给侧 结 构性 改 革是 当前 统 领 我 国农 业 农 村 经 济 工 作 的重 大发 展 战 略 其 四 大 改 革 目
增 收 的强 大需求 与 动力不 足 之 间的矛 盾 :四是 落后 的农 业 生产 方式 与 资源环 境 承载 力之 间的矛 盾 。农 业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的 目标 主要 是 解 决 这 四 对 矛
盾, 使农 业 能够更 好地 满足 居 民的需求 、 更 具 国 际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关注三大重点作者:孔祥智来源:《前线》2016年第10期[摘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努力在补短板、去库存、降成本、调结构等方面深化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应始终把粮食产业放在第一位、坚持农民为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供给侧农业改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构想,这是对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思路的深化。
与1998年中央提出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同,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农业领域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农业领域新的革命。
具体说来,需要重点解决三大问题:一是谁来改,二是改什么,三是怎样改。
谁来改谁来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问题。
我国是拥有近2亿农户的农业大国,户均土地不足1公顷,且被分成4块左右,农户经营呈现出高度的兼业化状态。
这样兼业化的小农是很难承担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的。
从供给角度看,超小规模农户的显著特点就是同一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农产品供给的“蛛网”特征十分明显,一哄而上,一哄而下,造成谷贱伤农的现象周期性出现,不仅农民收入很难持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也一直十分脆弱,既经受不了较大的自然风险,又经受不了较大的市场风险。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出现的蔬菜、水果等不耐储存农产品的卖难现象,本质上就是经营主体不适应市场规律的结果。
尽管全国已经注册了150多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平均每个合作社的成员数只有不足70人,绝大多数只能做一些提供信息和技术推广工作,对本地市场都产生不了影响,更谈不上区域市场乃至全国性市场,单个合作社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小规模农户面临问题的集合。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7亿亩,占比达33.3%,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超过430万户,但单个农场的规模依然偏小。
事实上,前述农产品卖难现象,就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了一定发展水平的背景下出现的。
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新型经营主体的再造,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导力量。
具体说来,主要有三个大问题亟须解决。
第一,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
土地制度是农村制度体系的基础,几乎每一项制度都是在土地制度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农村改革也是从土地制度开始的。
当前,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做好农户承包地的“确权、颁证、登记”工作,让农民精确地知道自己究竟承包了多少土地,这是实现《物权法》赋予农民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的基础,也是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
只有承包经营权精确并稳定了,其中的经营权才能稳定地转让,土地流转才能稳定并长期化,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才能在此基础上稳定发展起来。
第二,家庭农场的联合。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流转土地总面积4.47亿亩,其中,流入农户2.62亿亩,占58.6%。
按照430万个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计算,每个平均为609亩,一般为200-300亩之间,不可能单家独户面对市场,依然需要联合与合作。
现实中看,由家庭农场联合组建、领办或者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可行的路径。
实际上,大部分合作社都是由专业大户领办的,在山东、安徽等地已经出现了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的案例,说明了即使大户也存在着联合闯市场的可能性和紧迫性。
因此,有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上就要适应这一趋势,不仅要支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更要推进它们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第三,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经有十余个省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大都允许除合作社以外的其他市场主体(如企业)加入,从而有可能发展出家庭农场和大户搞经营、合作社搞服务、企业做市场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改什么一是补短板。
在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有很多短板要补,其中最紧迫的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这是新时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
具体说来,有三大方面的内容。
制度建设方面: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形成基本的制度框架,形成为农服务的长效机制。
主体建设方面:首先要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服务机构,并逐步建立村级农业服务站点。
其中,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是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点之一。
这类机构的服务一般都应该是免费的,是公益性服务。
其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市场化主体等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
这类机构的服务一般都是收费的,是经营性服务(合作社、协会为成员服务除外)。
再次,要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最后,各级供销社改革要按照中央11号文件的要求,为农、务农、姓农,联结公益性服务机构和经营性服务机构,不断探索新的为农服务模式,如土地托管等,通过改革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和国家队。
市场建设方面:主要是市场秩序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流通的现代化,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市场环境。
二是去库存。
目前,中国农产品的库存主要表现在玉米、稻谷等,其中东北地区的玉米库存可能达到一年的产量,南方地区质量较低的稻谷也有一部分进入了库存。
库存过大,一方面国家要花费巨额保管费用;另一方面,粮食在库里保存的时间越长,新粮变旧粮,再变成陈化粮,价值越来越低,对粮食本身也是巨大的浪费。
去库存,首先要把财政对粮食收购、储存的费用由暗亏变明亏,库存的粮食按饲料、燃料酒精等途径进行限期消化,除了企业库存等民间库存外,要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年消费量17%~18%为基础,加上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的弹性,计算出国家库存的粮食数量,正常情况下不要超过这个数量。
其次,着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目前,玉米流通政策正在以前临时收储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要点是由价内补贴改为价外补贴,价格随行就市。
其市场化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如何保护粮农的利益,这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要在玉米价格改革成功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在保障供给的基础上,提高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去库存还有一个被政策界和学术界忽视的重要方面,就是蔬菜、水果等不耐储存农产品产销不衔接,导致区域性卖难,大量农产品积压在农民家中烂掉,甚至由于收获成本高于销售价格而任其在田间腐烂。
这一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从长期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除了给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外,最重要的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靠新型经营主体的再造联结生产、市场与消费,减少流通环节,延长农产品价值链。
三是降成本。
新世纪以来主要农产品成本持续、全面上升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仅以2009年以来的变动为例,2009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亩均成本分别为683.12元、567.00元、551.10元,而美国同类农产品生产成本分别为952.03元、325.79元、615.12元,稻谷、玉米的生产成本均低于美国;到了2014年,三种作物亩成本分别为1176.55元、965.13元、1063.89元,美国同类产品分别为1030.8元、318.71元、696.84元,稻谷、玉米的生产成本均高于美国,小麦成本从2009年高74.07%上升到高3倍以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可言。
从成本结构比较看,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上升快是总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是降成本的根本手段。
四是调结构。
这次农业结构调整,首先要树立大国土、大粮食观念,即从单纯的粮食拓展到所有食物,包括肉、蛋、奶、菜、水产品,以及马铃薯主粮化以后所带来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的变化;从单纯的20亿亩耕地视野拓展到所有可以利用的国土资源,包括46.9亿亩林地、58.9亿亩草原,以及大量的荒山荒坡和海洋、河流的滩涂等,如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可以生产出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食物。
其次,要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扩大青储玉米种植面积,推进粮改饲、经改饲,用地养地相结合,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和收益率。
再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在不断提高国内农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对于个别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大豆),也要制定一个对我有利的进口策略,并逐渐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而不是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怎样改一是始终把粮食产业放在首要位置。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具有公益性产业的特征,必须保证一定的自给率,不能把饭碗完全交给市场,这就必须行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产业又具备一般产业的特征,必须通过竞争获得生存地位,通过市场实现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政策就是在这两者之间徘徊的,目前又到了平衡二者之间关系的关键点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比如农业部门已经制定规划,要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去年和今年玉米价格下调,东北和华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也会调减。
但不管怎样调,一定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并在调整中逐步提高粮食产业的竞争力和粮农的种粮积极性。
二是始终坚持农民是改革的主体。
中国农村改革的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尊重农民的选择,改革就能获得成功,否则就会走弯路。
当然,在新时期,农民群体也在发生分化,有430万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有数千万个经营面积以承包地为主的专业农户(微型家庭农场),也有很多的兼业小农。
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就要兼顾所有农民的利益,但改革要以专业化的农户为主,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微型家庭农场。
通过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始终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业发展中,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农业竞争力提高一直是矛盾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