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现象》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教学内容:数学中的随机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等基本概念。

3. 能够用概率的方式描述和分析随机现象。

教学重点:1. 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定理,引导学生理解。

2. 举例法:通过实际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3. 互动讨论:通过提问、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以抛硬币、掷骰子等随机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随机现象,有什么特点。

二、讲解1. 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例题演练1. 已知一个骰子,求掷出偶数点数的概率。

2. 一个袋子里有红、蓝、黄三种颜色的球,取一个球的概率是红色球的概率是多少。

四、练习根据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学生独立进行练习。

五、归纳总结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随机现象、概率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2. 思考如何运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理解随机现象和概率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实际例题演练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基本性质,包括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等。

- 学会运用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等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随机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随机现象的概念2. 随机事件的概率-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 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随机现象的概念及其应用- 随机事件的概率基本性质- 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2.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随机性- 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随机现象引入课题,如抛硬币、掷骰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随机现象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随机现象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 随机事件的概率:讲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 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讲解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

3. 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随机现象、随机事件的概率以及概率公式的理解。

4.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个与随机现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3.1.1随机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3.1.1随机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3(B版)3.1.1随机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概率的基础概念,并学会用文字、符号和数值的形式来表述概率;2.了解随机现象及其特征;3.掌握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学会使用计数法和排列组合法来求解简单的概率问题;5.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思想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随机现象及其概率;2.事件的概念;3.样本空间及其性质;4.概率的基本概念;5.计数法;6.排列和组合;7.典型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随机现象及其概率;2.事件的概念;3.样本空间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概率的认识和理解较为困难;2.计数法和排列组合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较为抽象。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随机现象的特征;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0分钟)在引入环节,可以通过概率的实际应用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例如掷色子、抛硬币等。

第二步导入(15分钟)通过讲解随机现象、事件、样本空间和概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概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三步实验(30分钟)学生可以通过掷色子、抛硬币等实验的方式,了解概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计算是否正确。

第四步计数法(20分钟)通过教师讲授和举例,让学生了解计数法的应用,如排列、组合等。

第五步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通过讲解典型问题,并结合计数法和概率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步总结(10分钟)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

教学评估1.实验成绩;2.课堂练习成绩;3.期末考试成绩。

《随机现象》教案

《随机现象》教案

《随机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现象,概率论的历史•2、结合实际问题情景,了解随机现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学会用简单的随机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随机现象,概率论的历史•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运用随机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经常会遇到两类不同的现象: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我们知道石块抛到天上,一定会掉下来;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消逝,一定会衰老,死亡这类现象称为必然现象•另一类称为随机现象,它们具有这样的特点,当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观察同一现象,每次观察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事先很难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二、交流展示1、判断什么是随机现象?什么是必然现象?2、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3、什么是试验,如何进行试验?三、合作探究1 •从随机现象说起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在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和发展中,根据它们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的现象•这类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会导致某种确定的结果•举例来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摄氏度,就必然会沸腾•事物间的这种联系是属于必然性的•通常的自然科学各学科就是专门研究和认识这种必然性的,寻求这类必然现象的因果关系,把握它们之间的数量规律.另一类是不确定性的现象•这类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举例来说,同一个工人在同一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若干个,它们的尺寸总会有一点差异•又如,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小麦品种的人工催芽试验,各棵种子的发芽情况也不尽相同,有强弱和早晚的分别等等•为什么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不确定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我们说的“相同条件”是指一些主要条件来说的,除了这些主要条件外,还会有许多次要条件和偶然因素又是人们无法事先一一能够掌握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在这一类现象中,就无法用必然性的因果关系,对个别现象的结果事先做出确定的答案•事物间的这种关系是属于偶然性的,这种现象叫做偶然现象,或者叫做随机现象在自然界,在生产、生活中,随机现象十分普遍,也就是说随机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比如:每期体育彩票的中奖号码、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灯泡的寿命等,都是随机现象•因此,我们说:随机现象就是:在同样条件下,多次进行同一试验或调查同一现象,所的结果不完全一样,而且无法准确地预测下一次所得结果的现象•随机现象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一些次要的、偶然的因素影响所造成的•随机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什么规律的现象•但实践证明,如果同类的随机现象大量重复出现,它的总体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大量同类随机现象所呈现的这种规律性,随着我们观察的次数的增多而愈加明显•比如掷硬币,每一次投掷很难判断是那一面朝上,但是如果多次重复的掷这枚硬币,就会越来越清楚的发现它们朝上的次数大体相同•我们把这种由大量同类随机现象所呈现出来的集体规律性,叫做统计规律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就是研究大量同类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2•概率论的产生和发展概率论产生于十七世纪,本来是由保险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来自于赌博者的请求,却是数学家们思考概率论中问题的源泉•早在1654年,有一个赌徒梅累向当时的数学家帕斯卡提出一个使他苦恼了很久的问题:“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谁先赢局就算赢,全部赌本就归谁•但是当其中一个人赢了局赌本如何分配?三年后,也就是1657年,荷兰著名的天文、物理兼数学家惠更斯企图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写成了《论机会游戏的计算》一书,这就是最早的概率论著作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概率论大量应用到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及各学科领域.许多兴起的应用数学,如信息论、对策论、排队论、控制论等,都是以概率论作为基础的•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届课的学习我们了解随机现象,概率论的历史,并且判断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什么是试验,如何进行试验五、巩固练习请举出你遇到的随机现象例子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A.。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随机现象,掌握随机现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随机现象的分类及相关术语。

3. 能够应用概率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科书相关章节。

2.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3. 学生:了解基本概率概念,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一、随机现象的概念
1. 介绍什么是随机现象,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随机现象的特点。

二、随机现象的分类及相关术语
1. 离散型随机现象和连续型随机现象的区别及特点。

2. 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基本事件等概念的介绍。

3. 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术语,并能够用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三、应用概率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 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3.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抛硬币游戏,引入随机现象的概念。

2. 主体:依次介绍随机现象的概念、分类及相关术语,让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理解。

3. 总结:通过实例演练,引导学生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4. 作业布置:设计布置一些概率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随机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概率计算方法也有一定的理解。

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 3.1.1 随机现象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 3.1.1 随机现象教案 新人教B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数学3.1.1 随机现象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3.1.1 随机现象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3.1.1 随机现象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高中数学 3。

1。

1 随机现象教案新人教B版必修3错误!教学分析本小节首先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大量的实际问题引出了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的概念,给学生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如:购买彩票、降雨概率、抛掷硬币、投篮、交通信号灯的颜色和抽取产品检验等实际问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在我们身边是大量存在的,有关概率问题的学习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引用教材实例的同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举出身边熟悉的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的例子,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积累素材,引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三维目标1.了解随机现象的意义.2.正确理解随机现象发生的不确定性,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随机现象.3.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随机现象的概念.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举出随机现象的例子.课时安排1课时错误!导入新课思路1。

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在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和发展中,根据它们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的现象,一类是不确定性的现象.教师点出课题.思路2.同一个工人在同一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若干个,它们的尺寸总会有一点差异.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小麦品种的人工催芽试验,各粒种子的发芽情况也不尽相同,有强弱和早晚的分别等等.教师点出课题.推进新课错误!错误!阅读教材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必然现象?2.什么叫随机现象?3.什么叫试验?讨论结果:1.把一石块抛向空中,它会掉到地面上来;我们生活的地球,每天都在绕太阳转动;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消逝,一定会衰老、死亡……这类现象称为必然现象.必然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其特点:当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观察同一现象,每次观察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事先很难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3.为了探索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需要对随机现象进行观察,我们把观察随机现象或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验统称为试验,把观察结果或实验结果称为试验的结果.为了讨论问题方便,在本章中我们赋予“试验”这一词较广泛的含义.错误!思路1例1我们通常把硬币上刻有国徽的一面称为正面,现在任意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这一现象是随机现象吗?解:可能出现“正面朝上”,也可能出现“反面朝上”,究竟得到哪一种结果,不可能事先确定,这是一种随机现象.点评:判断随机现象的关键是明确某种现象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例2在城市中,当我们走到装有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时,看到交通信号灯的颜色是绿色,这一现象是随机现象吗?解:可能遇到绿灯,这时可以快速穿过马路,也可能遇到红灯或黄灯,这时就应该停下.一般来说,行人在十字路口看到的交通信号灯颜色,可以认为是一种随机现象.点评:判断随机现象常借助于生活经验.思路2例下列是必然现象的是________.①如果x,y∈R,那么a+b=b+a;②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b,b∥c,那么a∥c;③当x>0,y〉0时,x+y〈0;④如果x∈R,那么x2>0。

高中数学试讲随机现象教案

高中数学试讲随机现象教案

高中数学试讲随机现象教案主题:随机现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及相关的基本术语;2. 能够利用概率的定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运用概率计算的方法解决各种随机事件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随机现象的概念和基本概率术语;2. 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3. 概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随机现象的定义及相关基本概率术语;2. 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3. 掌握概率计算方法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概率计算方法的应用;2. 实际问题的概率解决。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2. 示例分析,概率计算实例演练;3. 小组合作,课堂互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抛硬币实验引入概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和概率的联系。

2. 讲授:介绍随机现象的概念及基本概率术语,如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等;简单讲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3. 实例演练:通过一些简单例题,让学生掌握概率计算方法及应用,包括排列组合、概率乘法公式、概率加法公式等。

4.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互相讨论,解决一些随机事件问题,引导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七、板书设计:1. 随机现象和相关术语:样本空间、随机事件、事件的概率;2. 概率的基本性质:非负性、规范性、可列可加性;3. 概率计算方法:排列组合、概率乘法公式、概率加法公式。

八、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堂反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询问学生对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十、教学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概率的认识和理解。

十一、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随机现象》 导学案

《随机现象》 导学案

《随机现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能区分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

2、通过实例感受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初步了解随机试验的概念及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给定的现象是确定性现象还是随机现象。

2、难点对随机现象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三、知识链接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现象。

有些现象的结果是可以事先确定的,而有些现象的结果则是无法事先确定的。

比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是一个确定性的现象;而明天是否会下雨,则是一个无法事先确定的现象,属于随机现象。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先思考一下下面这些问题:1、明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2、购买的彩票是否会中奖?3、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这些问题的结果在事情发生之前,我们能确定吗?(二)概念讲解1、确定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事先就能断定发生或者不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

例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 100℃必然会沸腾,这就是一个确定性现象。

2、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事先确定其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其结果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比如,抛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或反面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但多次重复抛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大致相等。

(三)实例分析1、体育比赛中的结果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哪支球队会获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这是一个随机现象。

但通过对两支球队的实力、近期表现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对比赛结果进行一定的预测。

2、抽奖活动商场举行抽奖活动,参与者能否中奖是随机的。

即使每个参与者都有相同的机会,但最终的中奖结果在抽奖前是未知的。

3、生产中的质量检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可能合格也可能不合格,这是随机现象。

(四)随机试验1、定义对随机现象的观察或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验统称为随机试验。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随机现象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随机现象及其基本概念;2. 掌握随机事件的概念与相关性质;3.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4. 能够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随机事件的概念及相关性质;2. 概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概率计算题目的解题思路;2. 如何将概率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内容:1. 随机现象的概念;2.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3. 概率的基本概念;4. 概率的计算方法;5. 概率与实际问题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教师讲解法:对难点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方法,激发学生思考与合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则有趣的随机现象引入概率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讲解随机现象概念、随机事件的性质、概率的计算方法等内容;3. 案例分析: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进行概率计算;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概率相关知识的理解。

七、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练习题;2. 思考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思路。

八、板书设计:1. 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2.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性质;3.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2.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完善教学效果。

3.1.随机现象-人教B版必修三教案

3.1.随机现象-人教B版必修三教案

3.1 随机现象-人教B版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征;2.理解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试验等基本概念;3.能够利用频率进行概率估计;4.掌握加法、乘法原理和古典概型的应用;5.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以及贝叶斯公式。

二、教学内容1.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征;2.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试验等基本概念;3.频率及其应用;4.加法和乘法原理;5.古典概型;6.条件概率;7.贝叶斯公式。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征;2.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试验等基本概念;3.频率及其应用;4.加法和乘法原理。

2. 教学难点1.条件概率;2.贝叶斯公式。

四、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举例分析;3.练习演示。

五、教学准备1.教师和学生的PPT、课本、笔记本;2.相关的练习题、实例。

六、教学步骤1.预习(5分钟)•讲解随机现象的概念和特征•学生在课间时间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2. 概念讲解(20分钟)•介绍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事件、试验等基本概念;•探究频率及其应用。

3. 加法和乘法原理(30分钟)•介绍加法和乘法原理及其应用;•带领学生例题演示加法和乘法原理的应用。

4. 古典概型(30分钟)•探究古典概型的应用;•带领学生实例分析古典概型的实际应用。

5. 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公式(25分钟)•介绍条件概率及贝叶斯公式的基本概念;•给学生演示实例让他们理解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6. 总结课堂内容(5分钟)•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说明;•保留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和解答疑惑。

七、练习题1.随机试验由4次独立重复的事件组成,每次事件的发生各有1/2的概率,求该随机试验中恰有两次事件发生的概率。

2.一家超市有色、黑两种塑料袋各20个,其中有5个黑色袋的外形与另外的20个不同。

从这40个袋中,任取1个,求取出的袋是黑色的概率。

3.一次数据处理中,数据可清洗、可转换和不可用几种情况。

其中数据不可用的概率为0.05,数据清洗后数据不可用的概率为0.03,数据转换后数据不可用的概率为0.02。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 3.1 教学设计 《随机现象》(人教)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 3.1 教学设计 《随机现象》(人教)

《随机现象》【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情景,了解随机现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学会用简单的随机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导入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随机现象在客观世界中是极为普遍的,通过合作学习,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和建议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随机现象。

【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运用随机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新课导入背景链连接飞镖的命中点、摇奖机摇出的号码都是随机的。

概率论就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

例如,天气预报、台风预报等都离不开概率。

生活连接1名数学家=10个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

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二、探究新知1. 随机现象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

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大班科学《随机现象》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随机现象》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随机现象》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

经历实验、统计数据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2。

能用实验的方法估算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3。

利用计算器展开模拟实验,估算一些繁杂的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4。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估计复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估算繁杂随机事件出现概率积极探索过程教学设计:问题1。

400个同学中,一定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可以相同年)吗?问题2。

300个同学中,一定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吗?学生:400个同学中,一定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因为一年存有365天,就由365个生日,所以400个同学中,一定2个同学的生日相同设计意图: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了问题的思路,随后让学生思考问题2学生就不难得出答案是不能保证的,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兴趣教师非政府活动:非政府学生门掏出课前统计数据的全班50个同学的生日,看一看是不是2个同学生日相同?学生活动:发现有2个同学生日相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搜集、统计数据,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独立自主探究能力,在独立自主探究中辨认出问题,有助于唤起学生兴趣,易于下一步展开的探究活动成功进行教师问题3:想一想,如果我们班50个同学中有2个生日相同,能说明50个同学中有2个生日相同的概率是1吗?若50个同学中没有2个生日相同能说明概率为0吗?学生:无法,因为50个同学中存有2个生日相同就是可能将事件设计意图:在问题1、2的基础上再追加一个这样的问题,势必与学生认识产生极大的反差,极大的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教师非政府活动2:做一做:每个同学课外调查10个人的生日,从全班的调查结果中随机取50个被调查人,看看他们中有没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将全班同学的调查数据集中起来,设计一个方案,估计50个人中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学生活动:设计统计图表展开统计数据,通过排序估算出来50个人中存有2个人生日相同的概率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收集数据,进行实验,统计结果等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经验,同时对本节问题有比较直观的`感知,学生直接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师活教动3。

《随机现象》 导学案

《随机现象》 导学案

《随机现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能区分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

2、通过实例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大量重复试验下呈现的规律性。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给定的现象是随机现象还是确定性现象。

2、难点(1)对随机现象结果不确定性的理解。

(2)通过大量重复试验体会随机现象的规律性。

三、知识链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现象。

有些现象的结果是可以预先确定的,而有些现象的结果则无法预先确定。

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是必然会发生的,这就是一种确定性现象;而抛掷一枚硬币,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则无法事先确定,这就是一种随机现象。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观察下列现象:(1)明天是否会下雨;(2)抛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3)从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抽到的牌的花色;(4)投篮时,篮球是否能投进篮筐。

思考:这些现象的结果在每次发生之前能否预先确定?2、确定性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事先就能断定发生或者不发生某种结果的现象。

例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 100℃就会沸腾。

请你再列举一些确定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3、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事先不能断定出现哪种结果的现象。

请你再列举一些随机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如何判断一个现象是确定性现象还是随机现象?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试验:试验 1:抛掷一枚硬币 10 次,记录每次抛掷的结果(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

试验 2:从装有 5 个红球和 5 个白球的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录球的颜色。

试验 3:转动一个转盘(被等分成 8 个扇形,分别标有 1 8 这 8 个数字),记录指针指向的数字。

思考:(1)通过试验,你发现随机现象的结果有什么特点?(2)多次重复试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三)归纳总结1、随机现象的特点:(1)结果的不确定性:在每次试验或观察前,不能确切地知道会出现哪种结果。

大班随机现象教案反思

大班随机现象教案反思

大班随机现象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随机现象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解释随机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幼儿对随机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随机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随机现象的例子,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3. 观察和记录随机现象的结果。

教学准备:1. 抛硬币、骰子等随机工具。

2. 白板或黑板,可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3. 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幼儿解释随机现象的概念,简单描述随机现象的特点。

2. 通过展示抛硬币或掷骰子的方式向幼儿展示随机现象,并询问他们对结果的预测。

主体活动:1. 让幼儿分组进行抛硬币或掷骰子的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2. 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总结规律或模式。

3. 提出更多的随机现象例子,如抽签、猜硬币正反面等,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

4. 鼓励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些现象是随机的。

结尾活动:1. 让幼儿用绘画纸和彩色笔绘制他们观察到的随机现象,可以是抛硬币的结果、骰子的点数等。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论。

教案反思:本次教案在引入活动中通过展示具体的随机现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主体活动中,通过实验和观察,幼儿得以亲身体验随机现象,并通过讨论和总结规律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结尾活动中,绘画作品的制作和分享,不仅巩固了幼儿对随机现象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然而,教案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改进。

例如,可以增加更多的随机现象例子,以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寻找答案。

此外,教师在引导讨论和总结规律时,应注重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总的来说,这个教案在帮助幼儿理解随机现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可以提高教案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随机现象大班数学教案

随机现象大班数学教案

随机现象大班数学教案一、引入1.1 教学目标•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1.2 教学重点•随机现象的概念及特征•随机事件的计算方法1.3 教学难点•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二、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入本课的话题: 1. 提出一个问题:“在抓鸡蛋游戏中,每个蛋抓到的概率是相同的吗?” 2. 让学生观察掷骰子的过程,并让学生思考每个点数出现的概率是否相同。

三、展开3.1 随机现象的概念及特征•随机现象: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且结果不确定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的特征:不确定性和可重复性。

3.2 随机事件的定义与计算•随机事件:涉及到随机现象中某一结果或某些结果的事件。

•随机事件的计算方法:–频率法:通过重复实验得到某一事件发生的频率,并将频率作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估计。

–古典概型法:相同条件下,所有可能结果的个数相等,且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况下,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结果数除以所有结果数。

–组合法:对于某些组合性质的事件,可以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事件的发生概率。

3.3 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概率的基本性质:–非负性:概率值大于等于0。

–规范性:样本空间的概率等于1。

–可加性:若两个事件无公共结果,则它们的概率之和等于每个事件概率的和。

•概率的计算方法:–频率法:由大量实验中某个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其概率。

–几何概率:根据事件的几何模型计算其概率。

–古典概型法:相同条件下,所有可能结果的个数相等,且每个结果发生的概率相等的情况下,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结果数除以所有结果数。

–条件概率:在已知某一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3.4 示例与练习通过一些实际的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归纳与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随机事件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随机现象》 导学案

《随机现象》 导学案

《随机现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能区分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

2、了解随机试验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3、通过实例感受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存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随机现象的概念。

(2)判断给定的现象是随机现象还是确定性现象。

2、难点对随机现象本质的理解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知识链接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现象。

有些现象的结果是可以事先预测的,而有些现象的结果则具有不确定性。

比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是确定会发生的,属于确定性现象;而明天是否会下雨,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这就是一种随机现象。

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随机现象?(2)随机现象有哪些特点?2、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列举几个你认为是随机现象的例子,并简要说明理由。

(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1)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的区别是什么?(2)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个现象是随机现象?2、完成以下探究活动:活动 1:抛硬币实验(1)准备一枚硬币,多次向上抛起。

(2)记录每次抛硬币的结果(正面朝上或反面朝上)。

(3)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思考抛硬币的结果是否可以事先确定。

活动 2:摸球实验(1)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红、白两种颜色的球若干个。

(2)从盒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录球的颜色。

(3)重复多次实验,观察摸出球的颜色是否具有确定性。

(三)典例分析例 1:判断下列现象是随机现象还是确定性现象。

(1)明天的最高气温是 25℃。

(2)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小于 7。

(3)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 100℃会沸腾。

分析:(1)明天的最高气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状况、季节等,无法事先准确预测,所以是随机现象。

(2)骰子的点数最大为6,所以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一定小于7,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属于确定性现象。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 100℃必然会沸腾,这是物理规律所决定的,是确定性现象。

《随机现象》示范教学方案

《随机现象》示范教学方案

第七章概率7.1随机现象与随机事件7.1.1随机现象(1)了解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区别,感受随机现象的普遍性.(2)明确随机现象的特点.教学重点: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的概念.教学难点:随机现象的特征的理解.PPT课件.一、整体概览问题1: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本节将要研究哪类问题?(2)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在数学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师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老师指导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预设的答案:建议本节课要与样本空间一起学习,本节内容是概率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强调了数学抽象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给出了试验的样本空间,为随机事件的集合描述奠定基础,强化了学生对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直观理解,在用概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描述随机现象的第一步往往都是给出样本空间,故本节内容是为后面学习概率打下了理论基础,既要加强学生对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的理解,又要让学生体会用集合语言描述一些数学概念的优越性.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内容的预习,让学生明晰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初步搭建学习内容的框架.二、探索新知问题2: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以下一些现象:(1)某人练习投篮5次,结果投中了多少次;(2)每天早晨太阳必定从东边升起;(3)某人一个小时内接到的电话个数不确定;(4)将一石块抛向空中,石块一定会掉落下来;(5)走到一个红绿灯路口时,前方可能绿灯也可能是红灯;(6)实心铁球丢进水里,铁球一定会沉到水底;(7)买一张福利彩票,有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会中奖.凭直觉,上述现象有那些特征,你能将上述现象进行分类吗?师生活动:学生自己根据直觉,作出分类,老师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1)(3)(5)(7)是一类,因为这些现象结果至少2个,而且每一次试验的结果不能事先确定;(2)(4)(6)(8)是一类,这些现象发生的结果是确定.追问1:请你按照上述现象的类别,分别给两类现象起个名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出随机现象、确定性现象的定义.预设的答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试验或观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且每次试验之前都无法预言会出现哪一种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的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追问2:你能举出身边熟悉的随机现象和确定性现象的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讨论,给出答案.预设的答案:(1)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2)掷一个骰子,出现的点数为6;(3)新生婴儿的性别为女.(4)某地区10月份的平均气温比另一地区高;(5)某公共汽车站某时刻的等车人数为6;(6)从一批产品中,依次任选3件,其中恰有一等品2件;(7)从一批灯泡中任取一只,其寿命大于10000h;(8)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9)任意实数x,都有x;(10)明天本地下雨.上述现象中,(8)(9)是确定性现象;其他是随机现象.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随机现象在我们身边是大量存在的,我们学习有关概率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了解和描述类似的现象;增加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出身边熟悉的随机现象和确定性现象的例子,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积累素材,引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语:上面研究的问题就是本节我们要一起探究的课题(板书:随机现象与样本空间)三、形成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试验或观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且每次试验之前都无法预言会出现哪一种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出现的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的特点:(1)试验的所有结果是明确的,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利进行列举,结果至少有2种,结果的数量可以是无限多个(2)事先并不知道会出现哪一种结果(3)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结果是不确定的四、初步应用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确定性现象,哪些是随机现象.(1)“抛一石块,下落”.(2)“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水结冰”;(3)“某人射击一次,中靶”;(4)“如果a>b,那么a-b>0”;(5)“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6)“导体通电后,发热”;(7)“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8)“某电话机在1分钟内收到2次呼叫”;师生活动:学生针对有关概念,思考讨论,教师及时指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预设的答案:根据定义,可判断事件(1)(2)(4)(6)是确定性现象;事件(3)(5)(7)(8)是随机现象.设计意图:鼓励根据定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解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五、课堂小结1.板书设计:7.1.1随机现象1、随机现象与确定性现象例12、样本空间例2总结概括:随机现象和确定性现象都具有什么特点?师生活动:学生尝试总结,老师适当补充.预设的答案: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结果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就是随机现象;发生的结果事先能够确定的现象就是确定性现象练习与作业:教科书第185页练习1,2,3题;【目标检测】1.指出下列事件是确定性现象、还是随机现象.(1)某地1月1日刮西北风;(2)当x是实数时,x2≥0;(3)手电简的电池没电,灯泡不发亮;(4)一个电影院某天的上座率超过50%.答案:(1)随机现象;(2) 确定性现象;(3) 确定性现象;(4)随机现象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求法的掌握程度.2. 选择题(1)将一枚硬币向上抛掷10次,其中正面向上恰有5次是( )A.必然现象B.随机现象C.不可能现象D.无法确定答案:B(2)下列现象是确定性现象的是()A.一天中进入某超市的顾客人数B.一顾客在超市中购买的商品数C.一颗麦穗上长着的麦粒数D.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答案:D(3)下列事件中的随机现象为()A.若a,b,c都是实数,则a(bc)=(ab)cB.没有水和空气,人不可以生存下去C.抛掷一枚硬币,反面向上D.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达到100 ℃时水沸腾答案:C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随机现象和确定性事件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机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现象,概率论的历史.
2、结合实际问题情景,了解随机现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学会用简单的随机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随机现象,概率论的历史.
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运用随机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经常会遇到两类不同的现象: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
我们知道石块抛到天上,一定会掉下来;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消逝,一定会衰老,死亡这类现象称为必然现象.
另一类称为随机现象,它们具有这样的特点,当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观察同一现象,每次观察到的结果不一定相同,事先很难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
二、交流展示
1、判断什么是随机现象?什么是必然现象?
2、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3、什么是试验,如何进行试验?
三、合作探究
1.从随机现象说起
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在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和发展中,根据它们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成截然不同的两大类:一类是确定性的现象.这类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会导致某种确定的结果.举例来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摄氏度,就必然会沸腾.事物间的这种联系是属于必然性的.通常的自然科学各学科就是专门研究和认识这种必然性的,寻求这类必然现象的因果关系,把握它们之间的数量规律.
另一类是不确定性的现象.这类现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举例来说,同一个工人在同一台机床上加工同一种零件若干个,它们的尺寸总会有一点差异.又如,在
同样条件下,进行小麦品种的人工催芽试验,各棵种子的发芽情况也不尽相同,有强弱和早晚的分别等等.为什么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不确定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我们说的“相同条件”是指一些主要条件来说的,除了这些主要条件外,还会有许多次要条件和偶然因素又是人们无法事先一一能够掌握的.正因为这样,我们在这一类现象中,就无法用必然性的因果关系,对个别现象的结果事先做出确定的答案.事物间的这种关系是属于偶然性的,这种现象叫做偶然现象,或者叫做随机现象.
在自然界,在生产、生活中,随机现象十分普遍,也就是说随机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比如:每期体育彩票的中奖号码、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灯泡的寿命等,都是随机现象.因此,我们说:随机现象就是:在同样条件下,多次进行同一试验或调查同一现象,所的结果不完全一样,而且无法准确地预测下一次所得结果的现象.随机现象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一些次要的、偶然的因素影响所造成的.
随机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什么规律的现象.但实践证明,如果同类的随机现象大量重复出现,它的总体就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大量同类随机现象所呈现的这种规律性,随着我们观察的次数的增多而愈加明显.比如掷硬币,每一次投掷很难判断是那一面朝上,但是如果多次重复的掷这枚硬币,就会越来越清楚的发现它们朝上的次数大体相同.
我们把这种由大量同类随机现象所呈现出来的集体规律性,叫做统计规律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就是研究大量同类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
2.概率论的产生和发展
概率论产生于十七世纪,本来是由保险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是来自于赌博者的请求,却是数学家们思考概率论中问题的源泉.
早在1654年,有一个赌徒梅累向当时的数学家帕斯卡提出一个使他苦恼了很久的问题:“两个赌徒相约赌若干局,谁先赢局就算赢,全部赌本就归谁.但是当其中一个人赢了局赌本如何分配?三年后,也就是1657年,荷兰著名的天文、物理兼数学家惠更斯企图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写成了《论机会游戏的计算》一书,这就是最早的概率论著作.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概率论大量应用到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及各学科领域.许多兴起的应用数学,如信息论、对策论、排队论、控制论等,都是以概率论作为基础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届课的学习我们了解随机现象,概率论的历史,并且判断随机现象和必然现象.
什么是试验,如何进行试验.
五、巩固练习
请举出你遇到的随机现象例子.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