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知识分享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e1c1771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0.png)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它们,对于读懂文言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翻译。
“爱”,本义是喜爱、喜欢。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里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
“安”,有安定、安全、安稳等意思。
“风雨不动安如山”中的“安”表示安稳。
“被”,可表示覆盖、遭受等。
“被发行吟泽畔”里的“被”是披散的意思;“忠而被谤”中的“被”则是遭受。
“倍”,有加倍、背叛的意思。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是背叛。
“本”,指草木的根、根本、基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本”就是根本。
“鄙”,有边疆、粗俗、轻视等含义。
“蜀之鄙有二僧”里是边疆的意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则表示粗俗。
“兵”,常见意思为兵器、军队、战争。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的“兵”指兵器。
“病”,可以是生病、毛病、困苦不堪。
“君之病在肌肤”是生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里是毛病。
“察”,有观察、清楚、考察等意。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观察。
“朝”,读“zhāo”时有早晨的意思;读“cháo”时表示朝廷、朝见、朝代等。
“朝服衣冠”是早晨,“能谤讥于市朝”是朝廷。
“曾”,读“céng”时表示曾经;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也有增加的意思。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里的“曾”是连……都……的意思。
“乘”,有乘车、趁着、四的代称等含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是乘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是趁着。
“诚”,有真心、确实、果真等意思。
“帝感其诚”是真心;“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确实。
“除”,有台阶、任命、清除等意思。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台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是任命。
“辞”,有言辞、辞别、推辞等含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推辞。
“从”,有跟随、听从、参与等意。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https://img.taocdn.com/s3/m/c4415f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f.png)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7a9b0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c.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一、实词的概念实词是语言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它能够直接指称事物、表示行为或者描述性质。
在文言文中,实词通常是指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等词类。
二、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以古代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这些文言文具有古老、庄重、严谨的特点。
在这些文言文中,实词的运用尤为重要,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和含义。
三、重点实词解释1. 吾:表示“我”的意思,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多用于诗歌、文章中表示个人的身份和情感。
2. 昔:表示“过去”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常常用来引述古代的事物或时刻,表达过去的故事或事件。
3. 民:表示“人民”的意思,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名词,多用于描写人类的集体或者裙体。
4. 犹:表示“还”、“仿佛”或“如同”的意思,用来表达近似或比喻的含义,常用于古诗词、文章中。
5. 乃:表示“就是”、“便是”或者“才是”的意思,多用于古代文言文中,用来表示事物的确定或者强调。
6. 或:表示“或者”、“或许”、“有时”等意思,是表示选择、疑问或者可能性的连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
7. 惟:表示“只”、“唯一”或“而”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章、诗歌中,表示唯一或者强调的语气。
8. 斯:表示“这”、“这个”或“此”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
四、实词解释的重要性在阅读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的课外文言文时,对重点实词进行解释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实词的正确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内涵。
实词的解释可以帮助读者熟悉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实词解释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增进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五、总结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外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是理解古代文言文意义和内涵的关键。
通过对实词的解释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言文的意思和魅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和水平。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a776ae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5.png)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01. 思虑:思考和考虑的意思。
例句:此事在朝廷上经过多次思虑后才得以解决。
02. 舒怀:放松心情,愉悦心情。
例句:春风习习,使人舒怀愉快。
03. 心愿:内心的愿望。
例句:他实现了童年时的心愿,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04. 顾盼:目光转向、环顾四周。
例句:他顾盼着周围,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05. 应对:面对并处理好某种情况或问题。
例句:他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应对各种难题。
06. 侍奉:细心服侍,照料。
例句:他侍奉父母一生,孝顺至极。
07. 归隐:离开尘世,隐居。
例句:老师退休后选择了归隐山野,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08. 隐忍:以忍让为主,不显露出来。
例句:他一直隐忍着不说出自己的委屈。
09. 责备:批评指责,责备。
例句:老师责备了他的粗心大意。
10. 推崇:极高度评价,崇拜。
例句:学生们都很推崇那位优秀的教师。
11. 弘扬:宣传发扬、推广。
例句:他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采撷:采摘,摘取。
例句:他们到果园里采撷到了许多新鲜的水果。
13. 拥戴:团结集体,共同支持。
例句:大家都拥戴新选出的班长。
14. 谋求:计划争取,设法得到。
例句:他一直在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15. 志趣:志向和趣味。
例句:他们志趣相投,成为了好朋友。
16. 烦扰:令人心烦意乱,困扰。
例句:他的问题频繁烦扰着我。
17. 准确:精确无误,确切。
例句:他回答问题总是准确无误。
18. 依仗:依赖,依靠。
例句:他依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19. 裁决:判断,决定。
例句:法官做出了对案件的裁决。
20. 限制:限定,限制范围。
例句:为了安全,他们限制了出行时间。
21. 盛行:广泛流行,盛大开展。
例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盛行。
22. 诋毁:恶意中伤,诽谤。
例句:他受到了同学们的诋毁,心情很受伤。
23. 凭借:依靠,以...为基础。
例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4. 苦恼:心情痛苦,愁闷。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d116992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2.png)
初中文言文180个实词代词详解(中考必备)以下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0个实词代词的详解。
这些词汇在中考中非常重要,掌握它们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
它们可以简化句子结构,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代词及其用法:1. 吾:表示自己,与“我”相同。
如:“吾爱吾师。
”2. 我:表示自己,与汉语中的“我”相同。
如:“我有一只猫。
”3. 予:表示自己或被动动作的承受者。
如:“予以奖励。
”4. 焉:表示地点。
如:“吾于学校焉。
”实词实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它们可以表示人、事物、动作等。
以下是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用法:1. 人:指人类。
如:“人生若梦。
”2. 事:指具体的事件或事情。
如:“事有蹉跎。
”3. 物:指物体或事物。
如:“物华天宝。
”4. 言:指言语或语言。
如:“言之有物。
”5. 天:指天空或自然界。
如:“天地之间。
”6. 地:指大地或土地。
如:“天地人间。
”7. 水:指水或水流。
如:“波澜壮阔。
”8. 火:指火焰或火的能量。
如:“熊熊烈火。
”9. 风:指风或风力。
如:“风和日丽。
”10. 木:指树木或木材。
如:“参天大树。
”11. 石:指石头或岩石。
如:“金石为开。
”12. 金:指金属或贵重的金器。
如:“金玉满堂。
”13. 玉:指玉石或美玉。
如:“玉树临风。
”14. 日:指太阳或时间。
如:“日月如梭。
”15. 月:指月亮或月份。
如:“明月当空。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180个实词代词的详解。
希望能够帮助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8e706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e.png)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知识讲解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199f9b89eb172ded63b795.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1、盈:充满。
2、讫:完。
3、及:等到。
4、恃:依靠、凭借。
5、辄:于是、就。
6、去:离开、距离。
7、患:忧虑、祸患、灾难。
8、遂:于是、就。
9、益:好处、增长。
10、毕:完。
11、市:买。
12、拽:拖、拉。
13、迄:到。
14、憩:短时间休息。
15、颀:高、修长。
16、至:到。
17、谙:通晓、明白。
18、曝:晒。
19、股:大腿。
20、寐:睡觉。
21、袂:袖子。
22、顾:回头看;照顾。
23、闻:听说。
24、期:约定、约会。
25、伐:征讨、攻打。
26、延:邀请。
27、贻:赠给、留给。
28、霁:放晴。
29、暨:与、及、和。
30、志:立志;做标记。
31、利:锋利。
32、遗:赠给、送给。
33、逐:追赶。
34、援:执持、拿。
35、戒:告诫。
36、噬:咬、吞。
37、题:写、题写。
38、竭:完、尽。
39、计:考虑、谋划。
40、彰:表明、显扬。
41、足:值得。
42、服:穿戴。
43、间:有时、偶然;参与。
44、临:面对。
45、鲜:少。
46、佁然:呆呆的样子。
47、师:学习;军队。
48、被:通“披”,穿。
49、意:情趣。
50、见:通“现”显现。
51、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52、景:日光。
53、濯:洗。
54、绝:断绝、消失。
55、强:竭力、尽力。
56、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
57、辍:停止。
58、要:通“邀”邀请。
59、俨然:整齐。
60、素:向来、平时;白色。
61、致:给。
62、光:发扬光大。
63、咨:询问。
64、然:是、对。
65、蹴:用脚踢。
66、乡:通“向”从前。
67、御:抵御。
68、湍:急流。
69、笃:忠实;病沉重。
70、鼓:击鼓;演奏。
71、悉:全、都。
72、俱:全、都。
73、已:停止。
74、愠:怨恨。
75、居:停留。
76、走:跑。
77、疾:病。
78、诳:欺骗。
79、缀:跟。
80、津:渡口。
81、名:说出。
82、布衣:平民。
83、就:完成。
84、虽:即使。
85、策:驱使。
初中语文必考的180个文言文实词释义,暑假里多背背
![初中语文必考的180个文言文实词释义,暑假里多背背](https://img.taocdn.com/s3/m/72d83e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4.png)
初中语文必考的180个文言文实词释义,暑假里多背背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c858de4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a.png)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初中课外古文常见实词解释整理归纳与用法
![初中课外古文常见实词解释整理归纳与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f246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0.png)
初中课外古文常见实词解释整理归纳与用
法
本文档旨在整理和归纳初中课外古文中常见的实词解释和用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文。
一、实词解释
1. 实词A
- 解释:对实词A的直接解释和含义。
- 例句:列举几个使用实词A的典型例句。
2. 实词B
- 解释:对实词B的直接解释和含义。
- 例句:列举几个使用实词B的典型例句。
...
二、实词用法
1. 实词C
- 用法1:对实词C的用法进行解释和说明。
- 例句:提供使用实词C时的几个例句。
- 用法2:对实词C的另一种用法进行解释和说明。
- 例句:提供使用实词C另一种用法时的几个例句。
2. 实词D
- 用法1:对实词D的用法进行解释和说明。
- 例句:提供使用实词D时的几个例句。
- 用法2:对实词D的另一种用法进行解释和说明。
- 例句:提供使用实词D另一种用法时的几个例句。
...
三、总结
本文档整理了初中课外古文中常见的实词解释和用法。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思,并能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阅读中。
>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请在使用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和运用。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42f553e19e8b8f67d1cb97a.png)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1、善:(1)善于、擅长(2)好、善良(3)喜欢、羡慕2、贵:(1)地位高、显贵(2)价格高(3)看重、重要、可贵3、将: A(jiāng)(1)搀扶、扶持(2)带领、携带(3)想要、打算B(jiàng)(1)统领、率领 (2) 将领、将帅 (3)使.....为将4、被: A(bèi)(1)被子(2)覆盖B(pī)(1)通“披”,穿着、披着5、盈:充满6、讫(qì):(1)完结、完毕。
(2)始终、终究7、及:等到8、恃:依靠、凭借、依仗9、辄:于是、就、马上(2)总是、往往10、去:(1)离去、离开(2)距离(3)过去的(4)除去、去掉11、患:(1)忧虑、担心(2)忧患、灾祸(3)疾病12、遂:(1)于是、就、13、益:(1)增加(2)利益、好处(3)更加、愈加14、毕:(1)完毕、结束(2)使.....完毕、使.....结束(3)都、全部15、市:(1)市场、集市(2)交易、做买卖(3)买、购买16、拽(zhuài):拉、拖17、迄:(1)到、至(2)始终、终究18、憩:休憩、休息19、颀(qí):高、修长20、谙:熟悉、通晓、明白21、曝(pù):晒22、股:大腿23、寐:睡觉24、袂(mèi):袖子25、顾:(1)回头看(2)照顾(3)看望、拜访26、闻:(1)听见、听到(2)听说(3)名声、名誉(4)闻名、传扬27、期:(1)约定、约会(2)时限、期限(3)期望、要求28、伐:(1)征讨、讨伐、攻打(2)砍伐29、延:邀请30、贻:赠给、留给31、霁(jì):(1)雨雪停止、天气放晴(2)晴朗、明朗32、暨:与、及、和33、志:(1)立志(2)心意、志向(3)标记(4)做标记34、利:(1)锋利、锐利(2)利益、好处35、遗:赠给、送给36、逐:追赶37、援:执持、拿38、戒:告诫39、噬:咬、吞40、题:写、题写41、竭:完、尽42、计:考虑、谋划43、彰:表明、显扬44、足:值得45、服:(1)衣服(2)穿戴、穿着(3)归顺、服从46、间:(1)有时、偶然(2)参与、介入47、临:(1)面对、对着(2)到、靠近48、鲜:少49、佁然:呆呆的样子50、师:(1)军队(2)老师、师父(3)学习(4)以.......为师51、意:(1)心意、意图(2)心情、神态(3)情趣52、见:通“现”显现53、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54、景:(1)日光(2)景致、景色55、濯:洗56、绝:断绝、消失57、强:竭力、尽力58、卒:(1)终于、最终;(2)死;(3)通“猝”,突然、仓猝(4)步兵、士兵59、辍:停止60、要:通“邀”邀请61、俨然:整齐62、素:(1)白色(2)向来、平时63、咨:询问64、蹴:用脚踢65、御:抵御66、湍:急流67、笃:(1)忠实(2)病沉重68、鼓:击鼓、演奏69、悉:全、都70、俱:全、都71、已:停止72、愠:怨恨73、居:停留74、疾:病75、诳:欺骗76、缀:跟77、津:渡口78、名:(1)名字、名称(2)命名、取名(3)说出79、布衣:平民80、虽:(1)即使、纵然(2)虽然81、策:(1)驱使、鞭打、鞭策(2)竹杖、拐杖(3)计策、计谋82、荷:(1)背,扛,挑(2)担负、负荷83、许:(1)赞同(2)答应;允许(3)表示大约的数量(4)处所84、始:才85、匮:穷尽86、亡:A:(wáng)(1)逃跑(2)丢失、失掉(3)灭亡(4)死亡B:(wú)通”无“,没有87、域:(1)界限、限制(2)邦国、封邑88、过:犯错误89、备:(1)具备、完备(2)详尽、完备、周全(3)准备(4)防备、预备90、微:没有91、暝:昏暗92、弈:下棋93、对:(1)回答(2)并着、对着(3)敌对、对立94、鄙:(1)边远的地区(2)鄙陋、庸俗、浅陋(3)目光短浅(4)粗俗、知识浅陋95、狱:案件96、苟:倘使97、诚:确实98、躬:亲自99、涕:眼泪100、殚:竭尽101、悍:凶暴102、毒:怨恨103、愈:更加104、旷:开阔105、语:告诉106、诲:教导107、日:(1)太阳(2)每天、天天(3)白昼、白天(4)一天天地(5)日子、时间108、诣:到、拜访109、撰:写110、嗜:爱好、喜欢111、汤:热水112、谒:拜见113、书:(1)写(2)信(3)记录(4)文书、公告114、怡:愉快115、偕:一起116、诏:(1)告诉、告诫(2)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117、会:(1)会合、聚集(2)领会、理解(3)适逢、恰巧遇上(4)机会、时机118、奇:A:(qí)(1)奇异、不同寻常(2)以..为奇、认为..奇特(3)佳、好(4)奇观、胜景、佳境B:(jī)(1)单、单数的(2)零数、零头119、适:正巧120、俄:一会儿121、把:(1)端、持(2)端起、端着122、悲:(1)悲伤(2)同情123、比:(1)靠、紧挨着(2)比较、比起(3)等到124、兵:(1)士兵(2)兵器(3)军队(4)军事125、病:(1)生病(2)疾病(3)困苦不堪(4)耻辱。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1cf6973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0.png)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字说:字的意思是传说、故事。
例如:“人皆有不可穷食之需,不覆一方城之壁,不形一立天地之势。
一儿凿壁逐兔,人不饥也,即见其勇盖也。
”这句话出自《孟子·告子下》。
志:志的意思是志向、愿望。
例如:“实践证明,只有坚定的志向,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出自《古今注疏·诗·毛诗序》。
智:智的意思是智慧、才智。
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
思:思的意思是思考、思维。
例如:“思者大勇,知者大智。
”这句话出自《菜根谭·利世》。
虑:虑的意思是考虑、思量。
例如:“人生不知不觉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所以我们要多虑未来,做好准备。
”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
情:情的意思是感情、爱情。
例如:“真正的情感是不需要夸夸其谈的,它从平淡的细节中流露出来。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行:行的意思是行为、举止。
例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只有通过他的言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
迹:迹的意思是痕迹、痕迹。
例如:“人生要留下一点痕迹才有价值。
”这句话出自《圣经》。
品:品的意思是品质、素质。
例如:“眼界决定境界,品味决定视野。
”这句话出自《黑格尔哲学史讲稿》。
念:念的意思是思念、记忆。
例如:“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是永远会念念不忘的人,永远不会忘记。
”这句话出自《红楼梦》。
量说:量说的意思是讨论、推敲。
例如:“对待问题要善于量说,并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射:射的意思是发射、射击。
例如:“一箭双雕,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
引:引的意思是引导、引领。
例如:“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丰富自己的文章,但要注意注明出处。
”这句话出自《文心雕龙·引》。
震惊:震惊的意思是震动、惊讶。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e09cc68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e.png)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翻译词语是基础,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初中阶段必考的文言文翻译词语解析,共计500字。
一、实词翻译1. “矣”: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或肯定,相当于“了”、“啊”等。
如:“吾友矣,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我的朋友啊。
)2.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如:“焉得谋?”(在哪里能找到计谋?)3. “若”:代词,相当于“你”、“他”、“它”。
如:“若善者,吾将与之游。
”(如果你是好人,我将与你交往。
)4.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5.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如:“何人能解?”(谁能解开?)6.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7. “之”:代词,相当于“的”、“之”。
如:“言之有物。
”(说的话有内容。
)二、虚词翻译1.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如:“于戏,予与尔同销万古愁。
”(唉,我与你们一同消解万古的忧愁。
)3.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4. “乃”: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乃知其不可而为之。
”(才知道它不可为而为之。
)5.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6. “者”:助词,用于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如:“此乃吾师也。
”(这就是我的老师。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宾语前置”:将宾语提前至主语之前,如:“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
)2.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人皆曰予可矣。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66bcfe8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c.png)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读懂古代文学作品、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4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解释及例句。
1、安解释: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
③安逸。
④使……安。
例句:①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2、比解释:①靠近。
②比较。
③及,等到。
例句: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②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陈涉世家》)3、鄙解释:①鄙陋,目光短浅。
②边疆,边远的地方。
例句: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②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4、兵解释: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士兵。
例句: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③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5、病解释:①疾病。
②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
例句:①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③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问说》)6、察解释:①明察,考察。
②识别,看清楚。
例句: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7、朝解释:①朝廷。
②朝见,朝拜。
③早晨。
例句: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8、曾解释:①同“增”,增加。
②竟然。
例句:①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9、乘解释:①坐,驾(车)。
②趁,顺应。
③冒着。
例句: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过秦论》)③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10、诚解释:①真心,真诚。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1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1](https://img.taocdn.com/s3/m/cce036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0.png)
120个文言实词及翻译1一、简介文言实词是指文言语言中确有实际含义的词汇,其用法准确、通俗易懂。
本文将介绍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二、人物篇1. 人物:贵翻译:富有、有钱例句:他家世代为官,十分贵胄。
2. 人物:仆翻译:佣人、仆人例句:他的身边常有一位忠诚的仆役。
3. 人物:官翻译:政府官员、公职人员例句:这位官员处理事务果断且公正。
4. 人物:士翻译:有文化修养的人、知识分子例句:在古代,士人都有自己的修养和学问。
5. 人物:儿翻译:孩子、子女例句:他的儿女都非常孝顺。
三、动作篇1. 动作:行翻译:走、去例句:他邀请我们一起行走在河边的小路上。
2. 动作:坐翻译:坐、坐下例句:请坐在这把椅子上休息一下。
3. 动作:立翻译:站立、竖立例句:他在高山上立定了脚步,准备攀登。
4. 动作:骑翻译:乘坐、骑例句:他骑着自行车在公园里畅快地游玩。
5. 动作:跑翻译:奔跑、快速移动例句:他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成功的方向跑去。
四、物品篇1. 物品:车翻译:车辆、汽车例句:他家有一辆豪华的轿车。
2. 物品:衣翻译:衣物、服装例句:她那身华丽的礼服在聚会上引人注目。
3. 物品:食翻译:食物、饭菜例句:这道菜的味道非常美味,令人食指大动。
4. 物品:杯翻译:杯子、杯具例句:他小心地端起了一杯热茶。
5. 物品:书翻译:书籍、著作例句:他家里摆满了各种类型的书。
五、感情篇1. 感情:爱翻译:喜爱、热爱例句:她对孩子们充满母爱。
2. 感情:怒翻译:生气、愤怒例句: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怒火中烧。
3. 感情:忧翻译:担忧、忧虑例句:他为自己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4. 感情:喜翻译:高兴、快乐例句:他听到好消息后,喜笑颜开。
5. 感情:愿翻译:愿望、心愿例句:她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景。
六、状态篇1. 状态:病翻译:生病、有病例句:他最近一直身体不适,可能是生病了。
2. 状态:亡翻译:死亡、去世例句: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1e2d5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f.png)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dba82b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a.png)
文言文实词整理笔记
一、通假字类实词。
1. “说”通“悦”
- 释义:“说”在这里表示“愉快、高兴”的意思。
2. “女”通“汝”
- 释义:“女(汝)”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3. “反”通“返”
- 释义:“反(返)”表示返回的意思。
二、一词多义类实词。
1. “绝”
- 断绝。
- 极点。
- 停止,消失。
- 隔绝。
2. “兵”
- 兵器。
- 军队。
- 军事,战争。
三、古今异义类实词。
1. “交通”
- 古义:交错相通。
-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 “妻子”
- 古义:妻子和儿女。
- 今义:男子的配偶。
3. “无论”
-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四、词类活用类实词。
1. 名词作动词。
- “策”
- 释义:“策”本是名词,马鞭,在这里活用为动词,用马鞭驱赶。
- “腰”
- 释义:“腰”本是名词,腰部,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腰佩。
2. 名词作状语。
- “犬”
- 释义:“犬”本是名词,狗,在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
- “日”
- 释义:“日”本是名词,天,在这里作状语,每天。
3. 形容词作名词。
- “贤”
- 释义:“贤”本是形容词,贤德,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贤德的人。
- “善”
- 释义:“善”本是形容词,擅长,在这里活用为名词,擅长的技能(口技)。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00d13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7.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用法总结关键信息项:1、实词名称2、常见释义3、例句4、特殊用法及解释11 爱常见释义:喜爱,喜欢。
例句:“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特殊用法及解释:“爱”有时作“吝啬,舍不得”讲,如“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111 安常见释义:①安稳,安定。
②安全,平安。
③安逸。
例句:“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特殊用法及解释:“安”作疑问代词时,意为“哪里,怎么”,如“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112 被常见释义:①被子。
②覆盖。
③遭受,蒙受。
例句:“翡翠衾寒谁与共?”(《长恨歌》)“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特殊用法及解释:“被”通“披”,意为“穿,披”,如“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12 倍常见释义: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②更加,倍加。
例句:“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21 本常见释义: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②根本,基础。
③本来,原来。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本末倒置。
”“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22 鄙常见释义: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庸俗,浅陋。
③轻视,看不起。
例句:“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示康》)13 兵常见释义: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战争,军事。
例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论积贮疏》)131 病常见释义:①疾病。
②困苦,困乏。
③毛病,缺点。
④担心,忧虑。
例句:“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
![初中语文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2a1498581b6bd97e19ea57.png)
初中语文 | 中考必考的文言文150个实词释义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 ? ?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 ? ? ?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 ?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 ? ?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db8b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5.png)
初中文言文实词总结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其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实词。
这些实词不仅在文言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思维方式也至关重要。
在初中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对这些实词进行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实词,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时间词1. 今:用于表示现在的时间,与现代汉语中的“今天”相似。
例如:“今也者,君之父也”,意为“现在就是你的父亲”。
2. 先:表示在某个时间之前的意思,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先前”或“之前”。
例如:“先君之思我”,意为“先前君主思念我”。
3. 曩:指比现在稍微远一些的时间,可理解为“以前”。
例如:“曩者吾儿亡”,意为“以前我的儿子已经去世了”。
二、地点词1. 此:表示接近说话者的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这儿”或“此地”。
例如:“以千金之观乎此”,意为“以千金去看这个地方”。
2. 其:表示离说话者远一些的地点,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那儿”或“其它地方”。
例如:“其门,则进也”,意为“那儿的门,往里面走”。
3. 处:用于表示位置的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地方”或“场所”。
例如:“其处堂中”,意为“在那个地方的堂屋中”。
三、人物词1. 吾: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表示说话人自己。
例如:“吾闻”,意为“我听说”。
2. 卿: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用于称呼对方。
例如:“卿何如此言也?”,意为“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3. 众:表示众多的人,可类比现代汉语中的“大家”或“群众”。
例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为“临终之时,大家的话都很好”。
四、动词词1. 食:表示吃饭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吃”相似。
例如:“不食,暴饮”,意为“不吃东西,狂饮”。
2. 行:表示走路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走”相似。
例如:“行何所行?” 意为“走到哪里去了?”3. 梦:表示梦见的动作,与现代汉语中的“做梦”相似。
例如:“寤而后知是梦也”,意为“醒来后才知道是个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常见实词及意思归纳
盈:充满讫:完及:等到恃:依靠、凭借辄:于是、就去:离开、距离患:忧虑、祸患、灾难遂:于是、就益:好处、增长毕:完市:买拽:拖拉迄:到憩:短时间休息颀:高、修长谙:通晓、明白曝:晒股:大腿寐:睡觉袂:袖子顾:回头看;照顾闻:听说至:到期:约定、约会伐:征讨、攻打延:邀请贻:赠给、留给霁:放晴暨:与、及、和志:立志;做标记利:锋利遗:赠给、送给
逐:追赶援:执持、拿戒:告诫噬:咬、吞题:写、题写竭:完、尽计:考虑、谋划彰:表明、显扬足:值得服:穿戴间:有时、偶然;参与临:面对鲜:少佁然:呆呆的样子师:学习;军队被:通“披”,穿
意:情趣见:通“现”显现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景:日光濯:洗绝:断绝、消失强:竭力、尽力卒:终于、最终;死;通“猝”突然辍:停止要:通“邀”邀请俨然:整齐素:向来、平时;白色致:给光:发扬光大咨:询问然:是、对蹴:用脚踢乡:通“向”从前御:抵御湍:急流笃:忠实;病沉重鼓:击鼓;演奏悉:全、都俱:全、都已:停止愠:怨恨居:停留走:跑疾:病诳:欺骗缀:跟津:渡口名:说出始:才
布衣:平民就:完成虽:即使策:驱使鸿:大荷:负荷、挑
许:赞同匮:穷尽亡:无、没有域:界限;限制过:犯错误獄:案件备:详尽微:没有名:命名暝:昏暗弈:下棋鄙:目光短浅殚:竭尽苟:倘使等:同样诚:确实躬:亲自涕:眼泪病:困苦不堪诲:教导悍:凶暴毒:怨恨俟:等待愈:更加旷:开阔语:告诉日:每天诣:到、拜访撰:写嗜:爱好、喜欢汤:热水谒:拜见书:写;信怡:愉快偕:一起
(一)傅永发愤读书【唐】李延寿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
[注释]①寻:不久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涉猎()经史
3、对画线句“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永)邀请洪仲,洪仲十分谦让,不让他报答。
B(傅永)请教洪仲,洪仲重重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
C(傅永)请求洪仲,洪仲最终让步,不报复他。
D(傅永)请示洪仲,洪仲坚决推让,不为他报信。
4、选文末尾引用了皇帝的话,请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
支,调度、支付。
②踣(bó搏):跌倒。
③应候:顺应时令。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岁苦支备()(2)臣怪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信件粗略的阅读2、B
3、侧面表现傅勇发愤读书的效果,突出读书能使人增长才干的主题。
(二)1、使秦不得窥吾西/ 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 岂不大利耶?
2、每年对……感到奇怪
3、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
4、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