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湖心亭看雪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湖心亭看雪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情感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领略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韵味。
(3)体会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作者情感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2)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湖心亭看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看雪”的作文。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3.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
4.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显示他们对语言的掌握。
2.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能正确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出具有情感表达的作文。
七、教学扩展1.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雪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雪的美,并尝试用文字表达出来。
2. 对比其他文学作品中的雪的描写,分析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八、课程资源1. 收集有关张岱和《陶庵梦忆》的资料,如传记、研究论文等,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和作品。
2. 准备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雪的描写片段,供学生比较和学习。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增进人际关系和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
(2)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湖心亭看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的实词、虚词意思。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美景描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
(2)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意思,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文中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翻译练习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
五、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张岱的其他作品,如《陶庵梦忆》等。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六篇)第1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义。
2、品味写景语句、分析“白描”手法的特点。
3、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重点:品味写景语句,分析“白描”手法的特点。
难点: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诵读法3、资料助读课时:一课时一、导课:同学们,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以文见长的作家中有一位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
北大中文系有位教授曾这样评说:“明文第一,非张岱莫属。
而且,如果在中国散文史上评选‘十佳’,我估计张岱也能入选……”。
可张岱却曾说自己“人与文俱不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作者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品其文,读其人。
二、检查自读预习情况1、查字音。
特别注意:①强饮(qiǎng)②更定(gēng)2、查本课文言文知识:①一词多义②词类活用③古今异义④特殊句式a。
判断句b。
倒装句3、查课文翻译。
(复习六字译文法:留、替、调、补、删、增)生逐句翻译。
三、品读课文作家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写道:“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大家回忆一下《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秋月图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幅空明澄澈的秋月图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那张岱笔下又描绘了怎样的一副冬雪奇景呢?(一)赏奇景。
1、找出写景句: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比较连词: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三个“与”字写天地的合一,浑然一体、苍茫辽阔的景象。
3、比较数量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条、一座、一只、两三个特写镜头中四个量词的使用,使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创造了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一片茫茫辽远的冰雪世界中,人不过渺如一栗。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掌握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掌握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2)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湖心亭看雪》,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学生词和难点,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文。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湖心亭看雪》。
2. 深入了解作者张岱的其他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3. 收集有关雪的古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合作探讨、课堂练习的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5. 学生对传统文化、古文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10篇)《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湖风光画面)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濡目染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等。
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
是啊诗人心中若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的笔下就春意盎然:如果诗人心中寒冰一片,那么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怎样?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二、出示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2、有感情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
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①词语: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5篇)《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
3.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引导回顾曾经学过、读过的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
2.导语:明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读过不少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通过回顾可以帮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同学引起学生对“雪湖”的兴趣。
(二)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进行方法点拨和重难点字词的纠正与强调。
方法点拨:(1)将古代汉语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特别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2)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的字扩展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3)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沿袭保留;(4)适当增补省略成分。
重点字词: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是日更定(代词,这);惟长堤一痕(只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竭力);是金陵人,客此(客居)。
【设计意图】本文字词难度不大且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与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理解内容1.全班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尝试使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景色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2)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湖心亭看雪》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激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湖心亭看雪》的背诵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雪天前往湖心亭,以及雪中的湖心亭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景色描写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从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6篇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6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6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供大家参考。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湖心亭雪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文化遗产。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2. 生词讲解:解释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描绘的湖心亭雪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自然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
5.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构思布局等,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张岱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知识掌握:通过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生词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湖心亭看雪》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张岱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古典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湖心亭看雪》
教案名称:《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文言文翻译、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欣赏。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描写手法。
文章中对湖心亭雪景的描绘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创意写作表达个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
教学准备:《湖心亭看雪》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雪景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文言文翻译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雪景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张岱的生平和《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文言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跟读,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文言文翻译:指导学生逐句翻译文言文,理解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深入理解(15分钟)1. 雪景描绘:学生阅读文本,记录自己对湖心亭雪景的理解和感受。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雪景描绘,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感体验: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言文,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文言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雪景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文言文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湖心亭看雪》的主要内容、句式结构和描写手法。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四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三、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四、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
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九年级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九年级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品味文中写景的句子,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品味雪景描写,体会白描手法的妙处。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天地一片洁白,万籁俱寂。
这样的雪景总是能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去感受他笔下那独特的雪景和别样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3、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精读课文,赏析雪景1、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引导学生分析雪景描写的特点。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一句用“一白”概括了天地间的景象,写出了雪的浩大、苍茫,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一句运用白描的手法,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了景物的轮廓,展现了雪景的空灵、渺小,给人一种悠远脱俗的感觉。
3、让学生体会白描手法的妙处。
白描手法简洁朴素,不事雕琢,却能以简洁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意蕴,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思考:作者在这样的雪景中前往湖心亭看雪,他的心境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和作者的身世背景进行分析。
(1)“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2)“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作者仍以明朝的年号纪年,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2.重视朗读,品味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意境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分析其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课堂讨论,共同探究
4.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主动提问,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艺术特色,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以景抒怀等。
2.掌握并运用古诗文中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夸张、拟人等。
3.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如“湖心亭”、“雾凇”、“冰花”、“银装素裹”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2.了解课文作者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如诗情画意、寓情于景、以景抒怀等。
3.领悟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夸张、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课后拓展,巩固提高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九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九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九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最美在西湖。
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
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
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
(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作品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 、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 、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 、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1 、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 、指名读第一段。
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 )“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 )“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
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3 )“是日更定”,世人游西湖多是春秋或七八月份,而张岱却选择了冬天,选择了晚上,表现他的“痴”。
《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
《湖心亭看雪》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意象。
(3)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古代文化常识。
(2)作者的情感抒发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法: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分析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雪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氛围。
(2)展示《湖心亭看雪》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简介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湖心亭看雪》,感受作品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意。
3.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分析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作。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023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优秀6篇)《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以白描的手法呈现奇景,叙事与写景结合体现作者的雅趣,抒情寓于叙事之中表达作者的一片痴情。
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无数文人墨客曾为它留下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见,拥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见不同的西湖。
导语设计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
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进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雾凇(sōng)2生词注解(1)通假字挐一小船挐:通:“桡”撑船。
(2)一词多义。
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更:①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是:①是日更定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绝:①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3)古今异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张岱的生平及作品,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赏析课文中的写景之美,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的写景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 体会作者的雅趣和遗世独立的情怀。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赏析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雪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雪的感受。
(2)教师导入:雪是大自然的精灵,它能给世界带来宁静与美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湖心亭看雪》,跟随作者张岱去领略雪中的湖心亭之美。
2. 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富有诗意和哲理。
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湖心亭看雪》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大雪之夜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历,描绘了西湖雪景的奇丽和湖心亭中遇知音的惊喜。
②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明确: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高雅情趣的追求以及遗世独立的孤独之感。
4. 研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1)分析文章的结构。
①文言文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明确:文言文一般由标题、正文、注释等部分组成。
②请找出《湖心亭看雪》的标题、正文,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明确:标题:“湖心亭看雪”,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和主要事件。
正文:详细描述了作者看雪的经过和所见所感。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看雪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第二部分描写西湖雪景;第三部分叙述湖心亭遇知音的情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湖心亭看雪》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湖心亭看雪》的主题及表达方式。
2.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湖心亭看雪》的意境和意义。
2.通过分析结构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电子设备、教材、黑板、粉笔、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黑板和数字多媒体展示一些雪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进行讨论:1.你们觉得雪有什么特点?2.你们喜欢看雪吗?为什么?Step 2 学习诗歌(15分钟)1.教师让学生朗读诗歌《湖心亭看雪》,并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思。
2.教师解释以下词汇:湖心亭、机杼、层城、压玉、皎如、馀照、春床、桂树。
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在诗中的意义。
3.教师鼓励学生就诗歌的意境进行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诗人通过雪景表达了什么。
Step 3 分析诗歌(10分钟)1.教师提问:诗歌《湖心亭看雪》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这首诗叫《湖心亭看雪》?2.教师解释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分析全诗的组织方式。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Step 4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出示与诗歌相关的几个问题,并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诗人通过雪来表达了什么意境?2.诗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3.《湖心亭看雪》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Step 5 写作练习(1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自己最喜欢的雪景,并借鉴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鼓励学生试着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Step 6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短文,并与全班一起欣赏和讨论。
Step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概括诗歌《湖心亭看雪》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并强调学习诗歌的重要性。
《湖心亭看雪》课教案设计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湖心亭看雪》。
(2)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古人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湖心亭看雪》。
2.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背景。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句子含义的深入剖析。
3. 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的背景。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采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张岱及其作品《陶庵梦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湖心亭看雪》,提问:“湖心亭”和“看雪”在文中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讨论:如何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及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最美在西湖。
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
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
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
(板书课题、作者)二、作者作品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 、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 、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 、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1 、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 、指名读第一段。
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 )“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 )“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
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3 )“是日更定”,世人游西湖多是春秋或七八月份,而张岱却选择了冬天,选择了晚上,表现他的“痴”。
3 、可以看出张岱有什么样的性格?明确:特立独行、清高自赏4、指名学生读第一段,读出张岱的“绝”的心情,“独”的心境。
细读课文,观赏雪景1 、这样的痴人,眼中的景色定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张岱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在文中找出原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一”字拓展)2 、男同学来读第一句。
为什么请男生读?明确:第一句的雪景有浩大的气势。
男生要读出浩大的气势来。
师生共评朗读:读出“上下一白”的浩大气势。
3 、“天与云与山与水”,三个“与”字,显得重复拖沓,可以把它去掉。
大家同意吗?去掉三个“与”字,男同学齐读。
有什么不同?明确:三个“ 与” 字写出天、云、山、水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的浩大景象。
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4 、女生读一读后句,这一句要怎么读?读出什么意味?轻柔、渺小的味道。
5 、女同学读得这些量词用的妥当不妥当呢?我们一般会选择这样的量词来形容这些物呢?(能不能改成“ 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为什么?)这样写,更好地表现景物的渺小。
深入探究,触摸痴情1、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揣摩一下,张岱是带着何种情绪去夜观雪景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情绪的语句。
2、这句话表现了张岱的什么情绪?从哪里看出来的?情绪喜:明确:(1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翻译)那两人大喜,张岱也大喜。
辛弃疾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张岱满心欢喜,那两人也满心欢喜。
(2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拓展“强”字读音)为什么是“强饮”?张岱本不想喝酒,但此情此景不得不喝。
“强”字表示张岱不能够喝三大杯却还要尽力喝,足以体现他的喜悦之情。
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是知音。
情绪悲:从作者的简介中我们知道,在张岱内心深处,应该还隐藏着一种更深沉的情绪。
你能从文中找出这种潜藏的情绪吗?提示:(1 )作者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已经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用明朝的年号“崇祯”,其中有什么深意?(2 )除了喝酒,他们还有什么对话?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表演这段对话。
问的是姓氏,答的却是“金陵人,客此”。
为什么?(屏显:金陵: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
)明确:同样是金陵人,同样是远离家乡来到这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张岱写这篇文章还有什么情感在里面?明确:故国之思。
4、好一个痴情的张岱!让我们化身为张岱,读出他的痴情,一起齐读课文。
5、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6 、背诵课文。
结束语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说“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 。
《湖心亭看雪》一定还有更多的滋味,同学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地感悟吧。
板书:湖心亭看雪张岱人:特立独行、清高自赏浩大↗景→痴渺小↘情:故国之思教学反思:回顾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反思如下:1 、忽视基础积累的落实。
我在教学设计上过于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在学生还没有准确翻译的情况下,就开始深入挖掘其内涵,最后也没有检测反馈学生的文言实词积累,基础部分没有落实。
2 、反复齐读没有起到教学效果。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但是多以齐读的方式进行,没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朗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反馈,避免齐读方式。
3 、课堂节奏过快,前紧后松。
由于教学内容设计过多,我担心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前面的教学非常紧凑,导致后面留出的时间过多。
中途还漏掉了解决“是日更定矣”的问题。
4 、处理学生答题时较急躁。
提出问题后,应该多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多个学生答题的机会,不要学生一说出答案就立刻进行总结。
同时,我在提问时,语速也应该放慢,让学生听清楚我的问题,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
5 、耐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在解读作者写作情感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句学生并没有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再读再找,不应该就此放过。
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1. 故事导入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
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
2. 质疑导入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教师提出耐人寻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悬念,促使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则顺势引导,步入新课。
3. 复习导入《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
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4. 联系导入横向联系,是指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它学科(语文、数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的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对所学的新课产生积极的影响,较快地转移注意力,激发对新知识的兴趣。
5. 悬念导入教师通过提出疑问,制造矛盾,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是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启动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当学生处于这种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得“愤”、“悱”、状态时,教学过程将随之顺利高效地得以进行。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集趣味性和教育性,要从教材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出发,切忌繁琐、冗长而影响学生的兴趣。
6. 演示导入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嘘声观察,提出新问题,进而过渡到新课教学之中。
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丰富生动的表象,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抓化,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7. 激情导入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借助于情境的刺激作用。
在教学环境中,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正是引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导入新课时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情绪气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带着一种激情来学习,学生便能增强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8. 语言导入美的语言总能打动人心,用恰当而优美的语言导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导语,若能恰到好处地用上比喻、押韵、对比等手法,再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定能优美且引人入胜。
总之,优美语言导入形成的的诗情画意,能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
9. 幽默导入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
”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幽默的话题可以让学生在哈哈一笑中迅速进入本课的学习。
以幽默睿智的话题导入,要注意让“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老舍语),还要注意幽默的内容要与本节课讲的内容密切相关。
10. 流行因素导入此处的“流行因素”,是指流行于学生中的话语、歌曲等。
当教师用上这些因素时,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产生共鸣,点燃他们思想的火把。
因为学生平时的情感体验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会觉得和老师、课堂的距离更近了,从而掀起课堂的一个情感高潮。
借用流行因素导入,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时刻关注社会生活,以了解学生的喜好,跟上时代,并巧妙地把流行因素引向积极的一面。
新课的导入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只有精心设计和精湛运用导课艺术,才能使其与整个课堂教学艺术和谐统一,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