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散文阅读总复习.ppt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 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 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 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 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 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 以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高考复习散文专题 (课件25张)

高考复习散文专题 (课件25张)
把……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②内容类:是为了写(或为了说明)……(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营
造了……的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③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类:一般效果是引入自然,吸引读者,增强感染力;特殊效
果须结合语段所用的表达技巧来谈。 ④读者角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产生共鸣,强化读者印象;给读者留下思考、
代里,温饱是最大的事,乡村中的许多事都是围绕着温饱而来的,人们通过土灶做出 饭菜,维持着生命。同时,土灶也是一家人的中心,将一家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二)由表及里,体会含蓄句 例: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答:①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②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 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一语 双关,既指客观外界的实际天气情况,又暗示了人事的不幸遭遇。把握句意要由表及 里,先说出句子本身的表层意思,然后指明其深层意蕴。 (三)还原本意,体会修辞句 例: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 仅仅只是农民聚居的地方。
(4)详略繁简。
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何处用繁,何处用简。使叙事回旋委曲,错落有致。
(5)段落特点。
开头,由虚入笔,逆向起笔;中间,衬托对比,虚实相映;结尾,以景结情, 直抒胸臆。
二、句段结构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
(1)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2)引起下文。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或连续发问, 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 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文章的感情基调;为……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 c.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由……转

散文整体阅读ppt课件

散文整体阅读ppt课件
五、课后作业
完成微点通关《唯一长安》 完成高考作业本第336页《父亲的东篱》
散文种类
文体特征
主要表现手法
写人叙事散文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
从一件事或多件事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多侧面表现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烘托、详略结合、点面结合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或有头有尾,或片段剪辑式记叙事件
渲染、烘托、对比、悬念等
写景状物散文
偏重于写景的散文
抓住景物特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知识补充2:理解重要词语(标题)的含意
1.理解标题含意“2注重” (1)注重分析标题的特定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特定义指标题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虽与组成标题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标题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的意义。 (2)注重分析标题“三义”: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义。 表层义指标题自身的含意,深层义指标题在文中的含意(主要指上面的特定义、比喻义等),主旨情感义指标题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4分)
解析: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二、三、四、五、七段都写到了窗子。第二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四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第七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了,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参考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2017-2018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共25张PPT)

2017-2018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课件 (共25张PPT)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 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 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开头的作用
《窗子以外》(2017年国家Ⅱ卷)
2.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分) 重要词语、题目 3.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 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 全文进行分析。(6分) 叙述人称、情感
《窗子以外》(2017年国家Ⅱ卷)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 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 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窗子以外》(2017年国家Ⅱ卷)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 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 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 心?(6分) 表现:①玛利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 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 担当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 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 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 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鄂温克人依恋 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 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 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语言特点 内容情感 行文结构
《窗子以外》(2017年国家Ⅱ卷)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 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 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 得深刻的认识。
3.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

2017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6散文文本阅读课件 .ppt

2017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6散文文本阅读课件 .ppt
是文章的核心词语,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还是 情感词。
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
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 思念。 我知道,当我在广场上能时时看到白色的大理石雕塑和五 颜六色喷泉的时候,那一枚属于村庄的蓝月亮已渐行渐远。
第四部分 专题16 散文文本阅读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可怜的孩子!你不能认识月亮,还能认识什么? 我累了,疲惫已极,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 精神的天堂。 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 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 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 吗?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愈对它魂牵梦 绕?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样一个烫手的词语,它 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 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 上。 (节选自《散文百家》)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散文的基本特征 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神聚”。其基本特征有:(1)选材 广泛,可大可小;(2)体裁多样,灵活机变;(3)手法灵活,富于 变化;(4)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第四部分
专题16
散文文本阅读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散文的基本分类 (1)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 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景中含情。 (2)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 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 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 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 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 手法。

2017高考散文复习专题PPT教学课件

2017高考散文复习专题PPT教学课件
“意境”是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 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 受,引起心灵的共鸣。 “意境” 必须是情景 交融的,单纯的景物描写谈不上意境。“意境” 应该是外在的境界的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的 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 合,是包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
8
3、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
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
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
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4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 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 情于景。
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 好的表现主题。
3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
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
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
满的感情。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
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
(2)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

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鉴赏评价 E 表达技巧
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
10
理解
现 代 文 阅 分析 读 能 力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 课件25张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 课件25张
9
三、散文答题技巧 1.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作用
语境义: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包括三种情况: ①词语本身的意义;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褒 贬);③词语隐含的意义。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应该在理解全文 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推知词的语境义和作用。
10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7
强化练习《乡村铁质》
3.文章的最后一段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 明主旨的作用,并且与文章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 呼应。
18
重难点! 散文常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①议论: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②描写: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气氛。 ③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 ④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⑤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 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内容上:从句子表现 的句意和句子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②结构上:从总领 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题等作用的角度分析。
11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注意:
①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具体含义。 ②琢磨句子的表达特点,看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 ③看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④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及作用。
24
强化练习《一种深久的不安》
3.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第⑥段引用的鲁迅“生存不是 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还 不发达,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但有些人却已经开始奢侈 和放纵地生活了,缺少社会责任感,让人忧虑。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丢掉勤 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我们的消 费不能放纵,不能冲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枝一叶总关情 第3讲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课件

2017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枝一叶总关情 第3讲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课件
第三讲 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 和主要表现手法
-2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散文的基本特征表现在题材上灵活自如,可大可小;语言上风格多样, 以形传神;情感上真挚浓烈,布局构思巧妙等。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各种 表达方式、表现技巧、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 主要表现手法是散文阅读的基本能力,是进行鉴赏、品评的基础,同时也是 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15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 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 那围青青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 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 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多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解析
关闭
答案
-16-
(2015·深化课程改革协作校期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第 1~5 题。
阳 光 彭学明 ①越过黑暗的脊梁,阳光嘟噜一下钻了出来,花花绿绿的阳光,新鲜而 温和地悬挂和翻晒在城市的门楼、 乡间的院落,翻晒在田野边一排排歪歪扭 扭的竹篱笆上。阳光是播撒情种的老手,只那么轻轻地几动几洒,整个大地 就暖烘烘地怀孕临产了。
-5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 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 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 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 :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 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 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 晃荡。 猪 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 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 唤。 “猪娃子耶,回来哟 !”

2017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复习 35PPTPPT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2017高考语文专题散文阅读复习 35PPTPPT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⑵可删。结构上,⑥段首句可直接上承④段, 删去⑤段,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内容上,⑤段 意在强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 上下文关于荡舟之乐的描写中,删去不影响文章 内涵,且使文章意味蕴藉。
(3)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 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 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 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8 分)
答案示例:
(3)独木舟之道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想敢 做的挑战精神。狂风暴雨和急流中,充满着变化 多端、无法预测的险情,荡舟其中,能够真正感 受到自然的力量,激发出置生死于度外,抗争命 运的勇气与豪情。
(4)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种超越限 制、摆脱羁绊的自由境界。独木舟小巧灵活,不 受水域限制,荡舟人可以达到任何心驰神往的地 方,充分享受划独木舟带来的自在与乐趣,体验 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
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二)、句子理解型
常见的命题形式: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 义。2.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这种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 结构比较 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 富的句子;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 全篇,或揭示文章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第②段把握好这些词语:“火爆”“认真 劲”“实打实”,
第③段末有“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段末尾有“照常进行”。
答案:病了也认真生活,凸显出一种实打实的 风格;草药味的出现与消失都没有打断实打 实的生活,可见此种风格的韧性。
(3)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 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1)线索:气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40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40张
“理”组织材料,由实入虚,从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的约束。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10、人称运用变化的作用
《窗子以外》2017年全国卷Ⅱ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 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 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 “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整体阅读·筛选·提取
一.关注标题 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作的主要对象与作者的情感。
二.初步理清思路 第①段由具体的生活事件引入对线条的描写与喜爱。 第②段讲线条寄托着我们的理想、情感和审美。 第③④段说的是线条蕴藏艺术能量,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础。 第⑤段讲的是线条还可以体现人体之美。 第⑥段可以概括为:线条承载主观精神,是时代和国家的象征。 第⑦段照应题目,点明作者的情感。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7、分析语言特色,分析语言表达特色或表达效果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 《我们的裁缝店》 1.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语言特色),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1.①人物对话适当使用方言词,地方色彩较浓厚。比如写到年轻媳妇做裙子, 提醒别让自己的公公知道,说公公知道了要“当当嘛”; ②叙述语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年轻媳妇用三只鸡来换 裙子,作者说“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③叙述语言如同拉家常,温和朴实之中又有深厚的情味。比如“裁缝的活不算 劳累,就是太麻烦”,“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 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大河狂舞,烈马嘶鸣。确实在大自然中,从天边群山的轮廓,到眼前的一片树叶、 一枚花瓣,都是曲线的杰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艺术,一线便可定格一个美 丽的瞬间,同时也吐纳着作者内心的块垒。曹植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 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秾纤得衷,修短合 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简直是一幅美人线描图。张岱的名篇《湖心亭看 雪》写雪后西湖的风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你看一痕、一点、一芥、一 粒,虽是文字,作者却如画家一般纯熟地运用了点和线的表现手法。 ④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 了吧。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 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 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

高考散文阅读总复习.ppt

高考散文阅读总复习.ppt
1、语句的理解题 2、语句意蕴 对这种题型一般要注意:
一、关注提问模式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
思想情感。
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 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 (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规范答题模式体会含意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 题特点。 ①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
• (三)艺术技巧作用题
包括人称、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行文段落及篇章结构等。
(四)、人称作用题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 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 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 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 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 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 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七)、写作内容作用题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 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 情画意。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
• 第二节: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 2、由果溯因题
•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 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 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 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 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 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 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 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 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 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 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 “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 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 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 么从×××× 用意是什么? (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文章写××××内容
• (三)艺术技巧作用题
包括人称、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行文段落及篇章结构等。
(四)、人称作用题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 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 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 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 ①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 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 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 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3
(1)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
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
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
•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
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 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 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 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 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 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 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 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 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 题
1、语句作用题 ; • 2、段落结构作用题 ; • 3、艺术技巧作用题 ; • 4、人称作用题 ; • 5、标题作用题 ; • 6、景物描写的作用; • 7、写作内容作用题。
•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 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 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 文章中的地位。
•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 (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 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 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 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 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语句、段落 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 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
•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 为后文铺垫、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 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 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 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 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 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 主旨。
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
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
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 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 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 不要完全罗列)。来自2017年关于高考散文阅读
中学 语文组
•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 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 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 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 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 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 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 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 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 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