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5篇

合集下载

陶渊明贫土赏析译文

陶渊明贫土赏析译文

陶渊明贫土赏析译文陶渊明贫土赏析译文陶渊明(约365—427年),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贫土赏析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译文】一片浮云从群山中腾起、毫无牵拴自由自在飞向天际;皎洁的明月像一面镜子挂在天空,人间的宁静或暄嚣都与之毫无关连。

【注解】孤云出岫:陶渊明咏《贫土》诗:万族各有岫,孤云独无依。

李善注:孤云,喻贫土也。

岫,是山中同穴,此作峰峦。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帕,鸟倦飞而知还。

【评语】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不可能像孤云朗月一样无牵无挂,必须受人类自己创造的道德、法律、宗教等一切行为规范的约束限制。

处在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精神上是公平和自由的,在生存上需要相互帮助,当生存问题得到解决,私有制一出现,社会就开始有了种种矛盾。

一些制约、规范为适应人类社会生活而出现。

又不断被人们扬弃其不适应的部分。

例如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如暴政等等。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

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

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赏析“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从诗眼入手解读陶渊明《归园田居》

从诗眼入手解读陶渊明《归园田居》

基本内容
在繁华的都市中,我们常常被物欲所困扰,忘记了生活的本质。然而,当我 们放下心中的包袱,回归自然,享受生命的简单与纯粹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 生活的美好。正如陶渊明所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我们知足于生 活中的点滴美好,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基本内容
重读《归园田居》,我们不仅要欣赏陶渊明的诗才和智慧,更要学习他那份 知足天地宽的人生态度。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感恩生活,珍惜当下, 用心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真谛。
基本内容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保持一颗知足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 美好。让我们用陶渊明的智慧去领悟生命的真谛,用淡泊之志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让生活变得更 加美好。
一、导入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横溢,却无意仕进;生活贫困,却安贫乐道;他向 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追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 境界,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回归田园。这个人是谁呢?对,这个人就是陶渊 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去感受他的田园梦想。
基本内容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陶渊明对田 园生活的描绘,也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他以淡泊之志面对生活的艰辛,却从中找 到了乐趣。他感恩自然,享受与万物共生的和谐。
基本内容
陶渊明以淡泊之心看待人生,知足于朴素的生活。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生活 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他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快乐并不在于追求物质的丰富, 而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恩。
基本内容
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 出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同时,他也表 达了自己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他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独 立、真实、高尚的生活方式,这种追求让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思想价值和美学 意义。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篇一: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者: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简介桃花源记

陶渊明简介桃花源记

陶渊明简介桃花源记陶渊明简介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打的情节贯串起来,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原文/《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陶渊明诗歌鉴赏

陶渊明诗歌鉴赏

陶渊明诗歌鉴赏陶渊明诗歌鉴赏引导语: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下面是小编收集陶渊明11首著名诗歌原文以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道路虽然,曲折多艰,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

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悦和宁静。

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4.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1篇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1篇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1篇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1陶渊明,这个让我们既了解又陌生的名字。

《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他,让我知道了他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归去来兮辞》让我读懂了他遗世独立,心胸独旷的乐观精神。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身的心愿,但,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身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很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

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2你扛着锄头,像扛着一轮星和月,踏着清晨的薄雾浓云,走在青石板路上,忘我地歌唱。

你仍有一片雄心壮志,可世俗的黑暗却连累了你太多太多。

在黑暗中你摔伤了,撞疼了。

你开始解脱自身,开始向无限的庄园生活迈开步子。

你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和悠闲。

田园在你眼中是世外桃源。

不是吗?洒脱自在的田园生活难道不是你自身的选择吗?一天下来,你扛着锄头,带着自身疲惫的身体和充实的灵魂走在乡间小路上,同样也是一天,沉迷在灯红酒绿中的官员失去了清晰地方向,却带来了世俗给他的权利和财富。

相比之下,谁更有价值一些呢?你的伤口在清风中愈发疼痛了,可是,你宁愿疼得清醒,也不愿醉得迷离。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略论

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略论

陶 渊明 田园诗 的创作略论
魏 永 贵
( 宁师专 内蒙古 集 乌兰察布市 020 ) 100
内容 摘要 :
陶渊 明的 田 园诗创 作 , 品 内容 相 当丰富 、 作 复杂 , 不仅 吟诵 了
他的田园生活的f, 也或 隐或显地反映 了他不能忘怀世事和个 r ̄, -
人不幸遭遇的苦闷和I愤。这些作品表面恬淡平和, 激 实则深蕴着
我怎 能 不 追 随其 后 , 崇 《 丙辰 岁八 月 中于下 i 巽田舍获 》 董那 些 人 超 然 物 外 , 我究 竟 不 从这 些身 历其境 的劳 动诗 句看 , 的 劳 仰他们 的美 德 呢?言 外 之 意 是说 , 他 动, 还是 老 老 实 实 、 勤 恳 恳 、 力 而 为 的 , 是不食 人 间 烟 火 的 超 人 , 子 说 的 “ 子 谋 勤 尽 孔 君 你看 他披 星戴 月 , 疲 力 竭 , 身沾 满 泥水 , 道不 谋食 ” 忧 道 不 忧 贫 ” 精 一 “ 是根 本 行 不 通 的 , 但 没 有抱 怨 , 是 顽 强 地坚 持 下 去 , 至 垂 我 的处 境 只 能 选 择 与 他 们 不 同 的 道路 。 因 还 直 暮之 年 , 从未 与耕稼 绝 缘 。这 对 于一 个封 建 此 , 他并 不 以 自己的行 为 为 非 。孔 子鄙 视 劳 时代 的知 识 分子来 说 , 尤其 在 魏晋 那 个 重 门 动的言行并不是值得赞美 的, 癸卯岁始 在《 阀、 轻稼 穑 的 时 代 , 该 是 很 难 得 的。 正 因 春怀 古 田舍 》 应 中作 者 作 了 直 言 不 讳 的表 白 :
的创 作精神 。
舍》 二 首 )《 ( 、劝农 》 《 申 岁六 月 中 遇 火 》 、戊 、
田园诗 ,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两 种 区 分 , 素 从 《 庚戌 岁 九月 中于西 田获早 稻 》 丙 辰 岁 八 和《 广 义上说 , 映农村 生 活全 部 作 品都 可 以看 月 中于 下 反 巽田舍 获》 五首 。 等 作 田园 诗 , 狭 义 上 来讲 , 指 那 些 直 接 描 从 是 陶渊 明的劳动 生 活 , 然不 可 与 真 正 的 当 写 田园风光 , 抒发 闲适 情 怀 的诗 篇 。我 们 这 劳动农 民 同 日而语 , 因为缺 乏生 产 经验 和 劳 里所 谈 陶渊 明 的田 园诗 创 作 是 立 足前 者 的 , 动技能 , 虽然 劳作 苦 , 收 效并 不理 想 。 但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长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绘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很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但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作品不但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 渊明归隐田园

陶 渊明归隐田园

陶渊明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这位东晋时期的大诗人,以其归隐田园的生活抉择和质朴自然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

门阀士族垄断了政治权力,普通士人难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中,陶渊明也曾怀着一腔热血踏入仕途,期望能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实事。

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让他感到无比厌倦和失望。

他初入仕途时,担任的是江州祭酒一职。

但很快,他就发现这份工作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于是毅然辞官。

之后,他又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官职,却始终无法在官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最终,当他担任彭泽县令时,因为不愿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再次辞官归隐,从此彻底告别了官场。

陶渊明归隐田园,并非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坚定选择。

他在田园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自我。

在他的田园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这是多么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没有官场的喧嚣和争斗,只有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他亲自参与农耕劳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虽然辛苦,但却乐在其中。

这种亲自劳作的生活让他更加贴近自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真谛。

他在田园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让他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陶渊明的归隐,也是对世俗价值观的一种反抗。

在当时的社会,人们普遍追求功名利禄,认为只有在官场中取得高位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而陶渊明却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真正的幸福和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他的这种价值观,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归隐田园的日子里,陶渊明虽然生活清苦,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

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饮酒赋诗,畅谈人生。

他的朋友虽然不多,但都是真心相待之人。

他们在一起,没有功利的计较,只有心灵的交流。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4篇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4篇

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4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关于陶渊明的诗歌鉴赏4篇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隐居及其田园诗

汉语言文学 1134001262489 吴卫华目录一、陶渊明为何而隐居、1、家庭因素的影响2、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3、经济因素的影响4、性格与思想因素的影响5、社会因素的影响二、陶渊明的隐居以及对他作品的影响三、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四、简评陶渊明【摘要】: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游离失所,朝不保夕。

统治阶级赋税徭役十分沉重。

百姓为了逃避战乱和剥削,逃往山林,以此保身。

部分读书人,他们厌恶官场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也过起了归隐自耕的生活,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自然。

当然最具典型性的人物是陶渊明,他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

他在归隐后写了很多杰出的诗歌和散文,赞美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然的优美。

他安贫乐道,不追求荣华富贵,过着恬静闲适的隐居生活,充分表现了他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愿望。

他在当时追名逐利的时风下,能够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这种品质的确难能可贵,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土大夫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陶渊明弃官归隐不慕荣利隐居田园诗东晋时期涌现了许多诗人,他们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借写诗或抒情,或言志,而最具有特色,最吸引人的就是我国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之一。

他的人格操守,修养品质,历来受到许多文人士子们追捧、倾心仰慕。

在古代高贤雅士的眼里,隐逸是一种最高尚、最自然、最值得推崇的人生。

陶渊明算得上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隐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重要性,陶渊明为何有这样大的影响?本文试从陶渊明的隐居背景、陶渊明的隐居以及他作品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简要评价陶渊明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揭示陶渊明为何有这样大的人格魅力。

一、陶渊明为何而隐居1.家庭因素的影响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渊明是他的字,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大约生活在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陶渊明的诗歌赏析3篇详细分析

陶渊明的诗歌赏析3篇详细分析

陶渊明的诗歌赏析3篇详细分析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的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归园田居·其二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

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

《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

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样稿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论文样稿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陶渊明的田园诗,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方式,这是他对中国文学的一大贡献。

本文将从陶渊明田园诗的成因、特点及评价加以阐述。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平常中见真情,自然中显生动,乐观中知意境。

描写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语言质朴精练,真实感人,具有独特的田园诗风格,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意义目录一、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成因...........................................1二、陶渊明田园诗风格的特点...........................................2 (一)平常中现真情.....................................................2 (二)自然中显生动......................................................3 (三)乐观中知意境......................................................4 三、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评价.................................................4 结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8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田园诗词

陶渊明田园诗词

陶渊明田园诗词是我国史上杰出的代表性诗人之一,特别是他开创的田园诗,独具魅力,是陶渊明人格的真实写照。

1.前言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词赋家与家。

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诗歌开辟了新的意界,融情、景、理为一体,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陶渊明的诗多用白描的手法,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陶渊明的诗可以概括为哲理、述怀、田园三部分,大约60首左右,其中田园诗就有30首,占有二分之一的比例。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陶渊明有中国“田园诗人”奠基人之称,是中国诗歌田园诗派的鼻祖。

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于东晋未年,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环境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

在东晋门阀士族制度的存在下,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使他产生归隐的另一方面也是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反映: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

所以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产生有其强烈的个人生活阅历与思想感情基础。

年少时的农村环境,家乡故园风光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养分与佐料。

他后半身更是长期生活在农村,接触的大多是田野农夫,谈论的也是瓜果蔬菜。

所有这些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当然这也就他从少就有志向于田园诗歌创作分不开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一),道出了他从小就喜爱“丘山”的志向。

“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表达他从尚自由的秉性。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六首。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下面是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请参考!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1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篇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荫蔽。

罗:罗列。

暧暧(ài):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

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赏析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赏析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

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

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十七《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十七《归园田居五首》

归园田居五首(赏析选其三)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属于组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即作者归田后的第二年、四十二岁之时。

这是第一首,表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社会的憎恶。

由于作者几经仕宦,谙知社会黑暗,他“不堪吏职”,在去年(405)仅作了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便毅然辞官归田。

因为刚离尘世,愤激之情甚烈,故诗一开端就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说自己从小就没有适合世俗的情调,本性爱好大自然山水,这显然是牢骚与愤懑之词,为自己归田作了极好的说明,亦为以下赞颂大自然埋下了伏笔。

因为本性爱好自然,根本不应入世,所以说:“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用“尘网”喻社会,说明统治的苛严。

“尘网”前冠以“误落”,深表自己对以往出仕的悔恨。

十三年,是指作者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廿九岁为江洲祭酒,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四十一岁时辞去彭泽县令,整整十三年;一作“三十年”,多数注者认为是错误的,而逯钦立先生则认为是夸张之司,极言做官时间之长。

他举《史记·匈奴传》:“秦灭六国,而始皇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

”而《蒙恬传》则称:“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伐戎狄”为证(见逯校注《陶渊明集》)。

这种解释,仅供参考。

而当时在官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作者没有直说,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借用“羁鸟”、“池鱼”两个比喻来暗寓自己的处境和心绪,说明自己极不自由,极端苦闷,从而希望返回“旧林”、“故渊”,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曲折而储蓄的语言里透露了他愤世嫉俗的感情。

此二句以鱼鸟喻己,与第三句以“尘网”喻社会是紧相照应的,从细微处可见作者构思的缜密。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论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摘要本文试图用传统的社会学方法为主,以心理学方法和文化研究方法为辅,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贫民化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陶渊明长期在农村与农民为伍,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因而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少了一份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

志不得伸的痛苦,志性自然的个性,又促使陶渊明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平心静气地把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和理想归宿,把自我融入田园中。

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他能用清新朴素的语言描述淳朴自然的生活与心情。

其诗歌结构浑融一体,描写景物,神与物会而少夸张铺饰。

选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却用心良苦。

关键词:生平,思想,诗情诗境,形式技巧AbstractT he thesis tries to search the character of Tao’s idyll that is close to common people by using the sociologs method mainly and the psychology method and research method secondrily.Yuanming-Tao spent more of his time in living with peasants. It made he known more about peasant. It made him know more about the countlyside. It made he place more pity on peasant. So Tao’s thought and activity approach nature,and with little nobility. Mean while,not realizing his idea lead him to taoist school and pursuit of freedom. He considered contryside as empire and addicted himself into it. There is no space between himself and countryside,so he can describe the nature countryside and emotions in simple words,which seems at his ease, but in fact he gave a lot of care on it. The structure of Tao's poetry is cynical.Keywords:experience and idea, farm and art, emotion and scene, myself目录前言 (1)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介绍 (2)(一)、穷途多厄 (2)(二)、内道外儒的思想 (3)二、陶渊明的诗情与诗境 (5)(一)平心静气 (5)(二)有我之境 (6)三、田园诗的形式与技巧 (7)(一)融合性结构 (7)(二)描写技巧传神会意 (8)(三)描写景色清新自然 (9)(四)语言清水芙蓉 (10)结束语 (12)注释 (13)参考文献 (13)前言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陶渊明出生时,他的家庭己衰落,加上他12岁丧父,以至一生下来就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雇不起仆人,生计也成了问题,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5篇第一篇: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略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摘要]本文主要从陶渊明为什么会写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什么丰富的内容和意蕴以及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这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反映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艺术执着。

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平淡简洁、隽永清新、质朴自然,在魏晋时期别树一帜,为后代田园诗开创了局面。

魏晋时期,社会处于“政治上混乱衰弱,思想上甚自由解放”①的状态,玄学风气弥漫着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和贵族阶层,隐士渐多。

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隐士,有着独特的人格和艺术魅力,他是写田园诗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把农村景物写进诗的有名作者,尽管在当时他的诗不受人重视,人们所称道的只是他的人格(见颜延之《陶徵士粖》),在宋朝时他的田园诗才真正被苏轼等人所重新“发掘”、所“欣赏”,所进行“再评价”,但也无妨他的田园诗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地位。

他的田园诗至今仍有着它自身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消费主义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人人生活在钢筋森林,逐渐被“异化”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陶渊明的田园诗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认识心灵深处真正的自我。

读到陶渊明的田园诗,使我们有了一种心灵的体悟,仿佛回到了那单纯质朴的农业社会,人人没有纷争,自食其力……作为田园诗的开山鼻祖,陶渊明生性好自然,他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又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那时他还在当官,就已时时不忘他的田园风光,想要回到他的农耕生活。

况且他又“生平保持陶氏世传之天师道信仰,虽膺服儒术,而不归命释迦也”②,故一直喜欢那种悠然自得的农业生活。

在彭泽辞官后,陶渊明开始在农村过着闲居的生活,天天浸润在农村的大自然风景中,南山、菊花、桑麻,甚至耕作的工具——锄头,无一不与诗人敏感的心灵发生着密切的交流,于是诗人体悟到了一种“自然之道”,这“道”到了诗人手中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诗。

这是陶渊明写田园诗的其中之一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内心有些(桃花源式的)理想和对社会(或狭义的官场)的不满需要寄托,诗也成了他的手段之一。

因此,“诗人对自然物的描写,更多地是一种借物喻己、托景言志的修辞形式。

”③。

一、陶渊明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意蕴,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论述一下。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陶渊明通过田园诗,抒写了大自然美好的景物,这在他的田园诗中是体现得最多的。

比如最著名的《饮酒其五》就写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看到这样的景色,诗人发出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的感叹。

还有《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氵巽]田舍获》中写道的:“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是静中有动,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猿声闲且哀”,似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悲苦,“林鸟喜晨开”,又似道出了诗人的乐观的心境。

这种写法在陶渊明的诗中层出不穷。

又如《归园田居·一》写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中以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农村的风貌:地有几亩、屋有几间、树有几株、花又有几种,远村近烟又是何种颜色,鸡鸣狗吠又在何处,琐屑详数,语俗而意愈雅,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为平常之景,各生趣味。

④诗人在这种对农村事物不厌其烦的罗列中,向我们表露了他的心与农村的景色之间和谐的交融。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很多描写他与农夫、隐士之间交往的作品。

《移居二首》写得最多是这种交往的情谊。

他写道:“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可见他和这些人的交往是愉快的,他也很喜欢这些人心灵的质朴,又写道:“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他便是搬家,也要搬到这群“素心人”旁边去,他厌恶官场人的狡诈与虚伪,和农夫之间交往是“言笑无厌时”的,是真正的心灵上的解放。

又在《归园田居其二》中写道:“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他说“相见无杂言”表明他很喜欢农人的淳朴,没有官场之人那种虚伪的“杂言”,“但道桑麻长”简简单单、就说说桑麻长得好不好,是种农趣。

再如《答庞参军》所写的: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诗中也描述了陶渊明与隐士们的交往。

他们交谈的都是圣人的篇章,便交谈边喝酒,悠悠闲闲地过活,是很快乐的。

这也是陶渊明早期田园诗的基调。

他的田园诗也多次描写了他对家人的爱护和关怀。

如《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还有,《和郭主簿其一》:“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诗中情深意切地描写了陶渊明对儿女的关爱,可见陶渊明是一位极富温情的父亲。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的人格和志趣。

陶渊明的人格向来为人所乐道,也屡屡在他的田园诗中有意无意地表露出来,他为人任真自得,丝毫没有矫揉造作的表现,但又与嵇康、刘伶式的放浪形骸不同,他因受了儒家的影响,颇为自律,交友尤慎。

他又有着平和实际的性格,不好空谈玄理(耿介狷洁的另一面多在其咏怀诗如《读山海经》中体现,不详述)。

他喜欢游山玩水,他写道:“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归园田居其四)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归园田居其五)。

他在山水自然的游玩中体味到大自然的乐趣,也最能感受到人生的妙味。

他最大的乐趣是喝酒,有了酒他甚至可以与不相识的人坐在一起,无论他是谁。

若与前面他自己标榜的“交友尤慎”比较,喝了酒的他,却有些“不慎”了。

他这也是他最率真的一面,毕竟陶渊明不是道貌岸然的人。

他写到:“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饮酒其十四)有朋友一叫他,他就来了。

在酒这方面,他也有点像享乐主义者,“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酬刘柴桑),这句诗有点像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比喻朝露,去日苦多。

”的意味,只不过曹操的是君王之言,陶渊明的是老百姓之言,陶渊明写的是农民苦中作乐的感情,也许酒对他来说是最能解忧的上品。

但他又未至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并非是他解忧的唯一办法,故他并不流于颓废。

读书是他另外一个解忧的办法,他喜欢读书,他的一生可用“半耕半读”来概括。

他在《和郭主簿二首·其一》中写到: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描写了一幅中夏的读书图,他“息交游闲业”,卧起便弄起他自己的书和琴,那时候还未至于饥饿,园里还有剩余的蔬菜,还有旧谷储存至今。

后面又写到:“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可见他读书时也是要喝喝酒的。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还有孩子们在身旁玩乐。

陶渊明可说最乐于此时,难怪他向郭主簿诉说的语气是那么愉快。

林语堂说他是“人生爱好者”⑤所言非虚,他确实是爱自己的人生的,不爱人生的人无法写出如此快乐、美好的诗句。

他并没有逃避现实,他仅仅是逃避了官场、逃避了政治。

他在《读其一》中,把读书的快乐更描写的淋漓尽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这首诗写初夏农事完毕后泛览图书的乐趣,全篇就写一个“乐”字。

“孟夏”二句写在草木枝繁叶茂的初夏,正是读书的最好时候;“众鸟”二句,道出自己的家正是读书的最好地方;“既耕”二句,写耕种的农事做完了,正好有空闲的时间读我的书;“穷巷”二句,写出在这样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人客不到,不会打扰自己读书;“微雨”二句,写好读书之景:细雨纷纷,清风徐来,滋润着大地万物,望着窗外雨中的花草树木,令人心旷神怡,此情此景,最适合读书;“泛览”二句,写出自己读书的方法。

清温汝能在《陶诗汇评》中说:“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

大约诗之妙以自然造极。

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

”他也写到过虽是贫穷,但仍对读书坚持不懈的心情:“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即便是“屡空常晏如”,他也仍然是倾心与琴和书,颇有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⑥的作风。

可见读书是他很大的一个消遣。

他并非把读书看成是一种功利的事情,他仅仅“好读书、不求甚解”,看书时间、用的方法是“泛览”和“流观”,不精心研究、也不咬文嚼字,只为求得阅读的快乐。

《答庞参军并序其一》中他说∶“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是为对他读书生活的最好总结。

自陶渊明二十九岁辞官,到他五十一岁死,二十余年中,他都在家乡种田,生活依然很艰苦,虽然偶得朋友的资助,还有挨饿的时候,但他将两件事坚持到死:一是坚持归隐不出仕,晚年刘裕征他做著作郎,他也仍是没有就;二是身体力行,坚持躬耕。

这两方面是他人格中的闪亮点。

尤其是坚持躬耕,在他之前的时代极少有知识分子有他这样的经验,故他的这方面也显得尤为独特。

在《归园田居·其三》中,诗人表现了躬耕箇中的苦与乐,道前人之所未道。

他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虽然种豆的结果是“草盛豆苗稀”,工作又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么的艰辛,但是诗人却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他虽然艰辛,但却拥有了心灵的解放、不受约束的生活,即使“夕露沾我衣”,也不足惜了,只要“愿”无违就好。

他的“愿”便是坚持隐居的生活,永远不回到那令他厌恶的官场。

他也真的坚持了他的信念,自彭泽辞官后一直都没有再出仕。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又写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新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他首先说先师孔子的遗训是“忧道不忧贫”,表明他不怕这种艰辛的生活。

他又写到自己手持耒高兴地干农活,还开颜劝说农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