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黄爱英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22年第01期
以读促写,顾名思义就是借助阅读的力量培养写作能力,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互通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章背后隐藏的情感和意义,学习作者的行文思路,为写作积累资源、经验和技巧;而写作,又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开拓视野,学习文人大家的写作方法,并化为己用。

本文围绕以读促写的教育理念,阐述了几个关键问题,以期能使教与学事半功倍。

一、推敲字词,精雕细琢实现以读促写
初中阶段,作文的字数一般要求600字左右,对于不擅长写作的学生来说,完成一篇作文需要消耗很多精力与时间。

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分析写作难点在哪里。

其实,不管是连句成段还是连段成文,都离不开词汇,词汇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也是写作最核心的元素。

所以无论是开展阅读教学还是开展写作教学,教师都必须强调词汇的重要性,要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推敲。

教材中所收录的课文都是经典文学作品,每篇文章中都有许多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教師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可以带领学生揣摩,对优秀的句子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能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春》中,有一段形容百花盛开状态的描写,值得推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为了从侧面凸显“让”字的生动,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几个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如:你不等我,我不等你;争先恐后;急急忙忙……让学生分别用给出的句子替换原文,他们就会发现无论哪个句子都不能代替“让”字,因为这些替换的句子表现不出动态感,而“让”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花儿们争相开放的情形,使春日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场面跃然纸上。

随后,教师趁机发问:“花儿们争着‘赶趟儿’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道:“它们想要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由此可见,一个“让”字,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将花儿想象成了“动态的人”并赋予了其鲜活的生命力。

此外,学生还明白了拟人手法的作用和用法。

这样,学生在自主写作时,就会借鉴这种手法,写出了精彩、生动的句子,如:经历了雨水的滋润,小竹笋们从土里纷纷钻出来,娇羞的花儿也从绿叶缝里偷偷地探出了头。

由此可见,对于字词的精雕细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能大大提升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让枯燥乏味的感觉充斥学生的大脑。

学生明白了教师的良苦用心,写作交流的欲望自然会迸发,这样的以读促写,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编内容,多样训练实现以读促写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纷纷显露,要想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上一层楼,必须增加写作教学的强度,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除了上文提到的推敲手段,改编也是常见的训练方式之一,包括改写、续写、缩写、扩写、补白等几种方式。

显然,改编不仅要求学生会“读”,还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涵,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后在尊重原文思路、立意主旨的基础上改写。

改编时,学生不必担心会被原文限制思维,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改写,写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文。

例如,当前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很多宝贵资源都在缓慢流失,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学生更应该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

因此,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作业——“我想对地球妈妈说”。

很明显,这是一篇心灵对话主题的作文,学生需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当前地球的环境状况,然后仿照学过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写作,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表达内心对地球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一些很容易忽略的坏习惯或者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比如:忘记拧紧水龙头、随处乱扔垃圾等。

让学生回忆这些并不是为了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明白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坏习惯,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毕竟环境关乎着人类的生存。

地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我们不能为“己利”而破坏他人的利益。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我们应该保护地球,并写下自己的想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实时感悟,抓住灵感实现以读促写
情感是任何体裁文章都必不可缺的催化剂,文章一旦缺少真情实感,读者读起来就会觉得空洞乏味,记叙性文章如此,说明性文章亦如此。

初中阶段,教师都会强调养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也会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刚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学生的感受是最深刻的,想表达的情感也是最强烈的,这也是为什么教师喜欢让学生写“读后感”的原因之一。

因为读后感是瞬时感受,包含了读者在读完文章后对情节的回忆、对内容的评判以及自身感受的表达。

可见,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以读促写的作用。

例如,学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学生会被如山的父爱打动,内心会非常柔软。

教师可以趁此机会让学生以“父爱”为主题写一篇随笔,要求“写下印象中最能体现父爱的一件事”。

学生学完课文,心中感慨万千,尽管父亲平时不善言辞,看似冷酷,但其实父爱并不比母爱少,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学生原本可能不明白形式不同在哪里,但读了《背影》一文,明白了文中父爱的表现形式,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进而理解自己父亲的爱。

这种转移效果正是借助实时情感实现的,也是写读后感的好处。

四、进行拓展阅读,丰富积累实现以读促写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阅读量越多,积累的写作素材越丰富,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应用的内容以及范围就会越广,作文内容也会越丰富。

因此,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扩大阅读范围,丰富写作素材,充盈写作知识量是重要前提。

教师要让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并汲取读物中的精华,将其摘抄下来,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用素材,在日常教学中要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汲取精华,寻找亮点,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可取之处,并将其应用到写作中。

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作者老舍从山、水、天气等多方面对济南的冬天进行了描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借景抒情文,表达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象时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如“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等句子,用拟人手法赋予济南的冬天以活力,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美。

其次,教师要多推荐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相当的,并且有助于持续发展的课外文学作品。

阅读这些作品,学生的阅读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写作素材积累也会更丰富,有助于写作能力以及阅读水平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以及外国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呼啸山庄》《泰戈尔诗集》等,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五、仿写训练,借鉴范本实现以读促写
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其写作方法巧妙,所表达的情感真挚、细腻,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教师不仅要认识到阅读对于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作用,更要认识到阅读内容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组织学生阅读,还要开展读后仿写的活动,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将从阅读中汲取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从而提升文章质量,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抄录笔记的习惯。

阅读不应仅停留在“读”的层面,应深入到记忆的层面,眼看、脑思、手动。

摘录笔记,学生能够加深对阅读文章内容的印象,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组织学生仿写。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考作者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方式写作,如写校园秋景、家乡春景等。

如此,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明白应该如何借景抒情,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认识到仿写并不等于复制,仿写其实是在自我认知以及自我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二次创作,是发挥自我写作风格和个性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因此,最终呈现的仿写作品应当有自身的特点和风格,只能仿照范文的写作思路和技巧,不能完全照搬。

这样,仿写才是具有个人特点的创作,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六、融入情感,拓展思路实现以读促写
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三大难题,即没有写作思路、缺少情感以及素材匮乏。

对于学生来说,充实写作素材库可以通过阅读实现,丰富文章的情感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实
现,但设计写作思路的能力却是很难在短期内培养起来的。

通常情况下,打开写作思路离不开阅读,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范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方法,掌握不同写作思路的切入点,进而打开写作思路,达到提升写作质量的目的。

首先,教师在写作教学初期应培养学生拟写提纲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写作前梳理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写出来的文章条理清晰,符合逻辑。

比如,在写记叙文时,学生应思考“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是什么?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文中应出现哪些人物?故事情节应如何推动?应该正叙、倒叙还是插叙?如何将记叙事件与文章的中心连接起来”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学生要先明确一点,那就是文章的中心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

接下来,再以文章中心以及情感为核心向外辐射其他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最佳的写作提纲,指导学生写出佳作。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分析文章思路的习惯,抓住文中出现的时间词、地点词、人物词等重点内容梳理文章整体思路,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其在写作时注重完整性和逻辑性。

七、组织交流,提升表达能力实现以读促写
阅读的过程和写作的过程有一定相似性,都需要整理思路和进行分析,对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无论是组织学生阅读还是写作,教师都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以读促写”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表述分析的过程,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将学生科学分组,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这是因为交流的过程是思维能力外显以及相互学习的过程,交流对象之间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思维的开拓,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指导、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对于学生来说,来自同龄人的评价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学生互评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互相评价的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又能让学生获得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机会,有助于“以读促写”目标的达成。

八、互阅作品,互相学习实现以读促写
对于学生来说,想瞬间提升写作能力是不可能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漸进的,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著作,丰富文学知识储备,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唾手可得的资源(如,其他同学的作文、生活中的大事小情等)开展写作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可见,教师在落实“以读促写”教学方法时应组织学生互相阅读作品,让学生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首先,教师可以不同形式组织互读活动,如小组阅读、同桌互读、优秀作品示范阅读等。

无论采用哪种阅读形式,教师都要提出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即在阅读时要仔细分析内容,深入到作品内部,不能停留在表面。

其次,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同主题写作,并给学生阅读自己的作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以亲身示范的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总之,阅读积累对于初中阶段的作文学习至关重要,也是学生写作的灵感源泉,所以“以读促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正所谓“滴水穿石”,深厚的文学素养并不是依靠阅读两三篇文章就能形成的,需要日积月累,重在坚持。

所以阅读每篇文章,学生都要认真做好积累、沉淀、运用等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阅读中汲取到对自身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助益的精华,从而切实提高综合素养,实现厚积薄发。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语用视域下读写结合路径的探索”(立项编号:KCZ2021008)课题研究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