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的创新与发展途径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高校学报发展的困境责任与出路

关于高校学报发展的困境责任与出路

关于高校学报发展的困境责任与出路
高校学报是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展示高校学科建设
和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

然而,当前高校学报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通过多方努力寻找出路。

一、责任
1. 缺乏核心竞争力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水平进步迅速,高校学报在同行业竞争中,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脱颖而出。

2. 缺乏社会认可度
高校学报长期以来主要受到学术评价体系的倾斜,缺乏社会认
可度。

这就导致了国内高校学术论文被国外期刊评为高分论文的情
况很普遍。

3. 缺乏读者群体
当前大部分高校学报读者对主流学术期刊更感兴趣,对高校学
报不屑一顾,这也导致了高校学报读者群体的不断缩小。

二、出路
1.提高文章质量
高校学报应当提高文章质量,把质量作为栏目建设与内容策划
的关键词,实行严格的论文评审制度,拒绝千篇一律的稿件形式,
把文章写得更好,更深入,更领先。

2. 加强栏目建设
高校学报应该通过栏目的设定与内容策划、设计,使栏目之间形成互动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以学校学科领域的优势为依托,推动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发展,创新学术领域和内容。

3. 扩大读者群体
高校学报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多维度的宣传与推广,构建高校学报的品牌形象,提升高校学报的社会认可度;通过增加数字化内容,鼓励在线阅读等方式,扩大高校学报的读者群体。

高校学报的发展需要在深入研究行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栏目建设与内容策划,拓展高校学报的品牌形象,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学术环境中,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创新是高校学报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创新是高校学报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Creation: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 作者: 韩维栋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陕西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唐都学刊
页码: 116-119页
主题词: 高校学报 持续发展 观念创新 选题创新 栏目创新 机制创新
摘要:高校学报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想拓展发展空间,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对学报工作的必然要求.创新体现在学报工作的诸多方面,如观念创新、选题创新、栏目创新和机制创新等等.只要学报工作者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无论哪一层次的高校学报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新策略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新策略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新策略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校报作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纸质校报难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而新媒体平台则为高校校报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

本文将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发展的新策略,包括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和多渠道传播。

内容创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需要进行内容创新,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以下是几种内容创新的策略:1.多元化的报道:高校校报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报道,包括学生活动、学术研究成果、校内新闻等。

通过多元化的报道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校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个性化的专栏:开设个性化的专栏,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分享经验。

这样可以增加校报的互动性,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校报的内容创作中来。

3.故事化的表达:将校内的故事和事件进行故事化的表达,以吸引读者,并增加他们对校报的参与感。

通过讲述真实的故事,校报可以更好地传达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

技术应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需要积极应用技术手段,以提升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几种技术应用的策略:1.响应式网页设计:校报网站应采用响应式设计,以适应不同屏幕尺寸的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

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无论用户使用何种设备访问校报网站。

2.社交媒体整合:校报可以将社交媒体整合到自己的平台中,例如开设微信公众号或微博账号。

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和与读者互动,扩大校报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读者。

3.数据分析与优化:校报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了解读者的喜好和兴趣,根据分析结果来调整和优化校报的内容和推送策略。

这将有助于提高内容的针对性,提升读者的点击率和留存率。

多渠道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应该通过多渠道进行传播,以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

以下是几种多渠道传播的策略:1.跨媒体推广:校报可以通过和其他媒体的合作,进行跨媒体的推广活动。

例如与校园电视台合作制作校报相关的节目,或与校园广播台合作开展校报的推广宣传。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理工类高校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理工类高校中,以科技为核心的学术研究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然而,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希望能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理工类高校的学科设置一般偏向于理工科,人文社科学科的设置相对较少,导致了该领域的发展空间相对受限。

同时,由于学科交叉性的不足,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学科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难以形成有力的研究团队和学术平台。

2.缺乏优秀人才由于受到学科研究方向和就业热点的影响,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学科的吸引力相对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优秀人才的支持,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发展面临着团队建设和科研能力的巨大压力。

3.研究内容滞后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内容却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由于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认识不足。

因此,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不高,无法真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1.加大投入力度成立科研平台和优化师资力量是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一项重要对策。

通过优化师资力量,可以招聘优秀的人才加盟,搭建良好的人文社科学科研究团队和学术平台。

同时,加大对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投资力度,增加团队的研究经费,提高研究的效果和质量。

2.加强学科交叉性通过加强学科交叉性的培养,可以解决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学科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的问题。

在专业教学和科研方面,可以增加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例如,可以培养跨学科研究团队,建立学术交流机制等,提高人文社科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

3.引导研究内容向前沿和热点方向发展针对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内容滞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导研究内容向前沿和热点方向发展来解决。

大学校刊校报与企业合作模式的探索

大学校刊校报与企业合作模式的探索

大学校刊校报与企业合作模式的探索近年来,大学校刊校报的合作模式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校园宣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刊校报的合作模式对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企合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校刊校报与企业合作的意义、合作模式的创新以及合作策略方面展开论述,力求探索出一种有效可行的校园媒体合作模式。

首先,大学校刊校报与企业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合作可以为校刊校报的研发与运营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和资源支持。

大学校园的学生报刊面临着资金和人力等各方面的限制,而与企业合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与企业合作,校刊校报可以获得赞助、广告投放等经济支持,使得校园媒体能够更好地发展并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另一方面,合作可以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园与社会的互动和共赢。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校刊校报可以扩大影响力,增加社会知名度,进而提高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对话,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其次,大学校刊校报的合作模式应进行创新。

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以广告投放为主,但在当前信息时代,仅仅局限于广告投放已无法满足校刊校报的发展需求。

因此,创新合作模式至关重要。

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是与企业进行内容合作。

校刊校报可以邀请企业代表或专家学者撰写专题文章,提供企业项目报道和产品宣传等内容。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丰富校刊校报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升媒体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另一种创新合作模式是与企业进行活动合作。

校刊校报可以与企业共同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会、比赛等,以此增加学生参与度和提高校园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发现人才的平台。

最后,大学校刊校报与企业合作需要有合理的策略。

首先,明确合作目标和双方的期望。

合作双方应明确各自的需求和目标,并为合作项目设定明确的指标和期望,以便于合作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达成。

其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术创新的途径新方法新观点新材料新途径

学术创新的途径新方法新观点新材料新途径

学术创新的途径新方法新观点新材料新途径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学术创新是推动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学报的创新与发展途径探讨

高校学报的创新与发展途径探讨
Ma. 2 0 y 01
出版 研 究
高校学报 的创新 与发展途径探讨
沈 小玲
( 湖南 师范大 学 期 刊社 , 中国 长沙 40 8 ) 1 0 1

要 : 高校 学报 的 办刊 宗 旨 出发 , 析 了高校 学 报 出现 困 境 的 原 因 , 为 高 校 学报 要 生 存 发 展 , 必 须 从 高 从 分 认 还
在繁荣 我 国的 出版事 业 , 动 我 国 的科 技 进 步 , 推 促
路 。笔者从 高校学 报 的办刊宗 旨出发 , 析高 校学 分
报 出现 困境 的原 因 , 高校学 报 的特 殊性 和作 用 出 从 发 , 为高 校学报 要生存 发展 , 认 必须 创新 办 刊理念 , 科学 准确定 位 , 办 刊模 式 、 在 管理模 式 、 辑 出版模 编 式上 大胆 创新 , 意改 革 。 锐 .
进 国内外学术 交 流 , 进高 校 教学 与科 研 , 养 高 促 培
科技人 才等 方 面做 出了积 极 贡献 。随着 我 国加 入 WT 经济 全球化 和改革 的进 一步 深入 , 校学 报 O, 高
出现 了前所 未有 的 困境 。为帮 助 高 校学 报 走 出 困 境, 国家新 闻出版 总 署 、 育部 先 后 出 台 了专 门文 教
校 学报 的 特 殊 性 和 功 能 出发 , 新 办刊 理 念 , 学 准 确 定位 , 办 刊 模 式 , 理 模 式 , 辑 出版 模 式 上 大 胆 创 新 , 创 科 在 管 编
锐意改革 。
关键词 : 高校 学报 ; 困境 ; 发展 ; 新 ; 创 定位
中图 分 类 号 : 3 . G27 5
办公 厅 下发 的教 育厅 ( 9 8 3号 文 件《 等 学校 学 1 9) 高

地方高校学报职能定位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地方高校学报职能定位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 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报 编辑 部,河北 石家庄 0 0 4 ) 5 0 3
摘 要 : 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专业化学术期刊越来越多,数字化、网络化等传播方式越来越普遍,地方高
校 学报 的发展 面临新 的挑 战和机遇 。地方 高校 学报要 实现可持 续发展 ,必须找 准功 能定位 ,充分发挥 其 自身的价值 要 立足本校 ,整合优势 资源,主 编 、编辑履行 自身职责 ,利用数 字化 、 网络化环境 下表现 出的越来越 强的学术传 播能 力,
模化方 向发展 [,构建学术 期刊数 字平 台[,创 新地 出了积极 的贡献 。从这个 意义上 讲,高校学报 不仅是 】 】 2 】 方高校学报 出版机制 ,完 善学术 期刊质量评估标准 , 高校教学科研成果 的重要 载体,也是传播社会先进文
建立高校学报准入退 出机 制,国家主管部 门及高等学 化 的重要途径 ;不仅 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也
较 多的稿件 ,既不能迁就 ,也不能一下 回绝 ;二要在 们增长知识 的摇篮 。同时编 辑与作者要建立一种互帮 稿件送 审、退回修改 、编辑加工等环节注意培养作者 互学、相互尊重的 良好关系,使他们在今后的科学研究
校根据发展变化Leabharlann 的高等教育 以及 学科发展的趋势 ,对 是优秀人才成长 的摇篮 ;不仅 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
地方高校学报进行分类指 导,分 层管理,促进高校学 学校 品牌 的重要途径 ,也 是我 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
报在 多样 化的格局下协调 发展[,等等 。但 是,地方 3 ]
高校学报是学术期 刊传播 载体中的特殊载体 ,与专业
二、结合 本校资源优势 ,履行地方高校学报职能


地方高校学报的职 能

关于高校学报通病的讨论

关于高校学报通病的讨论

资治文摘 管理版关于高校学报通病的讨论姚 巍 朱金才(《振动工程学报》编辑部,江苏南京)创新与改革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高校学报的创新与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突破圈子文化,提倡学术讨论与争鸣,打破以校为界的封闭办刊模式,扩大稿源范围,提高学报质量。

高校学报通病圈子文化学术讨论在中国5186余种科技期刊中,高校学报(自然科学版)有近900种,已成为我国科技期刊阵营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校学报依托高校在科技投入、科技项目和成果上的优势,逐步走过了形成、发展的阶段,达到了目前比较稳定的状态。

但是,高校学报作为一个群体,在科技期刊中学术地位整体偏低,学术作用难以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高校学报的三个通病目前我国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的三个通病是(1)稿源质量差;(2)以校为界、闭门造车、质量平庸;(3)低层次重复。

二、三个通病的关系———圈子文化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大多数高校学报年发表论文数远低于该校人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科技论文总数(一般低于20%),且论文质量普遍较低,大多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研究生或博士生,因此高校学报在一定程度上已不再能反映学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成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多数高校要求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前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才能获取学位,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校学报的稿源,但其中的弊端正也是显而易见的。

即硕士生学时总共才两年半,考虑到论文发表周期,因此许多学生尚未开始做课题便先写论文,东拼西凑,这怎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此外,由于学报的作者绝大多数为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与学报编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杜绝人情稿、职称稿的介入,要完全做到公正,谈何容易?这也是多数高校在对本校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估时,发表在本校学报上的论文难以得到高分和好评的原因。

三、突破圈子文化,提高学报质量创新与改革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高校学报的创新与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突破圈子文化,提倡学术讨论与争鸣,打破以校为界的封闭办刊模式,扩大稿源范围,提高学报质量。

校刊校报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校刊校报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校刊校报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深入,校刊校报作为学校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校刊校报以其独特的优势,既满足了学校对于宣传教育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本文将探讨校刊校报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

首先,校刊校报在传媒领域的地位不可忽视。

作为学校内部的传媒工具,校刊校报既能传递学校的声音与观点,又能反映学生的想法与需求。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刊校报在传播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传统的纸质校刊校报逐渐被电子校刊、校报App等新媒体取代。

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其次,校刊校报行业正面临着多样化发展趋势。

随着学校对于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校刊校报也需要与之相适应。

在内容方面,校刊校报应注重综合性、深度性和立体性,关注学术研究、校内外活动报道、学生创作与实践成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同时,校刊校报也应该在传播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应用。

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校刊校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三,未来校刊校报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校刊校报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学校希望通过校刊校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同时,校刊校报对于学生个人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校园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刊校报的编辑、写作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这些能力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校刊校报也将在移动端继续蓬勃发展。

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更便捷地获取校刊校报的信息,同时也能更方便地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想法。

校刊校报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发展将极大地拓宽其受众群体,提高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

然而,校刊校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高校学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办法

高校学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办法
2 高校学报如何应对应对挑战
2.1 根据本校突出优势,着重打造一两个特色栏目 目前一般高校学报的栏目设置存在综合性与同性、分散性与非连续性等现象。但依托大学的各
收稿日期:2018—05—11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人才启动经费(YZZ15003) 作者简介:姚春娜(1975— ),女,硕士,编辑.
·96·
1 高校学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受评价机制影响高校学报魅力不足 首先,众多高校学报的服务本校科研的定位决定了稿件不可避免地以本校稿件为主。稿件来源
地较少自然而然对其他科研机构的作者及读者吸引力大大降低,伴随的就是稿源不足问题。其次,很 难吸引到高质量稿件。受国内大环境影响,第一流的稿件基本流向海外期刊,稍微一般的稿件也被国 内一些英文 SCI或 SCI扩展杂志所收揽,接下来好一些的中文稿件多投向本领域排名靠前的专业性 期刊,很多作者似乎最后才想到高校学报。基于学术自由精神,各大学也不会用行政手段强制要求本 校优秀中文论文必须发表在本校学报上。学校对科研人员进行评价考核时,也不以校内学报发文为 主。长此以往,高校学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进而进一步导致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不强,对学术界缺 乏吸引力。 1.2 高校学报编辑编辑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不够
2017年为了增强我国期刊在国际期刊领域的竞争力,国家放宽了学术期刊刊号的申领工作,未 来几年是一个新学术期刊创办的高峰时期。同时,国际上新期刊也在不断增多。当然期刊数量增多 更多的是反应出学术研究的巨大进步,有更多的科研成果需要展现出来。但是,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期 刊及英文期刊毕竟分走了大部分作者和读者的目光。国内的评价体系的影响使得高校学报更难留住 好稿,有高校到海外延揽人才,应聘者表示要多发高水平中文期刊,结果相关领导愕然,直到应聘人才 表示每年要发表多少篇 SCI后才满意。这样的评价导向下使得高校学报的日子愈加艰难。目前除重 点大学学报由于依托学校较强的学科优势和学校自身强大的影响力能吸引到校内外丰富的优质稿源 外,其余高校学报特别是地方高校学报一直以来都是“全、小、散、弱”。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资源分 散、内容同质化、缺 乏 对 作 者 和 读 者 的 吸 引 力。 这 些 不 利 因 素 都 极 大 地 限 制 了 地 方 高 校 学 报 的 发 展[1]。有些高校学报为了突破“高校学报”几乎都是综合类期刊的限制,结合高校学科优势将大学学 报改造成了更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专业类期刊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更多的大学学报为了服务学校 的多学科的全面发展,做不到壮士断腕。

完善学校校刊校报创办方案的建议

完善学校校刊校报创办方案的建议

完善学校校刊校报创办方案的建议近年来,校刊校报作为学校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很多学校的校刊校报存在内容单一、形式陈旧、读者反馈不强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提高校刊校报的质量和影响力,我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校刊校报的内容要多样化。

学校校刊校报应该全面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学术、文化和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成果和亮点。

除了报道学术研究成果和学生获得的荣誉,我们还可以开设专栏,刊登学生的原创作品和各类专题报道,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阅读兴趣。

此外,增加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内容,如美食推荐、生活小贴士等,可以增加读者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其次,校刊校报的形式要创新。

现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与其依赖传统的印刷方式,不如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等数字媒体平台,将校刊校报推向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通过建设学校官方网站或校园微信公众号等,可以将校刊校报的内容及时发布给读者,并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反馈机会。

此外,可以配合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提升校刊校报的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

再次,校刊校报的编辑和投稿制度要健全。

校刊校报创办方案应该明确编辑团队成员的招募、选拔和培养机制,确保团队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素质。

此外,在校刊校报的日常编辑过程中,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稿件征集、审核和编辑制度,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对于校内外稿件的投稿,应该建立规范的渠道,向所有感兴趣的读者开放,并按照一定的审核流程进行评估和选择。

最后,校刊校报的互动和反馈机制要加强。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传播已经变得快速而直接。

校刊校报应该积极利用读者喜欢的社交媒体平台,如评论区、微博、微信等,与读者进行更加直接和及时的互动。

可以开设读者来稿专栏,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线上线下的读者活动,增加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与联系,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反馈。

总结起来,改进学校校刊校报的质量和影响力需要我们从内容多样化、形式创新、编辑制度和读者互动四个方面入手。

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创建学报品牌特色——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创建学报品牌特色——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

- 10 -[作者简介]金延秋(1989—),女,山东聊城人,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编辑。

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创建学报品牌特色—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金延秋[摘要]高校学报因办刊模式固化,面临内部发展动力不足、优质稿源流失、外部竞争缺乏优势等问题。

文章结合《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探索转型的实践,介绍该学报在调整功能定位,服务“双一流”学科建设,反映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学术创新成果;立足高校资源,组建编委团队;转型开放办刊模式,全面吸引优质稿源;优化稿件处理流程,拓展多渠道宣传等方面的努力。

当前,该学报已在专题、专刊策划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学报的影响力得到一定提升。

此外,文章还提出学报的重点努力方向,以期为高校学报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品牌特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报;转型实践;功能定位;选题策划目前,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约6000种,高校主办的学报数量约1300种[1],高校学报在我国学术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学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学术期刊的未来。

在“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背景下,各高校学报在各自学科领域进行不断尝试,探索适合高校学报的发展之路。

黄祖宾介绍了《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依托本校优势,创立特色栏目,紧跟前沿热点,多措并举特色化的办刊路径[2]。

陈瑞芳等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发挥功能定位作用,服务学科建设,助力科研人才成长,服务国家健康战略,促进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同时以大学校名和“学报”冠名的期刊,其以客观的学术语言记录清华大学发展的编年史,是清华大学学术成果展示与传播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中英文科技期刊数量的增加及其水平的迅速提高,《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为综合性期刊逐渐失去竞争优势,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者在投稿时会优先考虑投稿给SCI 期刊或者专业影响力较大的中文科技期刊,这导致其优质稿源不断外流。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在理工类高校中,人文社科版的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人文社科版作为高校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和思想精华。

目前的人文社科版在一些理工类高校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发表质量参差不齐、学术交流渠道较为狭窄等,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影响力。

对于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有效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通过本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人文社科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人文社科研究在理工类高校中的蓬勃发展,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1.2 研究意义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学术交流、传播优秀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其发展的研究,可以深入分析当前人文社科版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发展对策,为提升学报质量、拓展学术影响力提供借鉴和指导。

研究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的发展对策,还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化与发展,推动科学研究的转型升级。

深入研究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的发展对策,对于推动学术研究的创新发展、提升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的现状分析理工类高校学报在科技领域拥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但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目前,理工类高校学报的人文社科版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现状分析:人文社科版的发表数量和质量不高。

相比于科技版,人文社科版的稿件数量较少,且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

很多学术研究在理工类高校学报上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发表机会。

人文社科版的作者群体相对单一。

大多数稿件来自于本校教师或学生,缺乏外部专家和学者的参与。

这导致了人文社科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不高。

学校校刊校报发展趋势分析

学校校刊校报发展趋势分析

学校校刊校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日趋便捷,学校校刊校报作为传媒的一种形式,在校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学校与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也是展示学生才华和校园生活的窗口。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校刊校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学校校刊校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学校校刊校报的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纸质校刊校报逐渐被电子版校刊校报所取代,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对信息获取方式的需求。

电子版校刊校报具有实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更快速地传递信息,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样的表达形式,如视频、音频、图像等,丰富了学校校刊校报的内容呈现。

因此,学校应当积极推动校刊校报的数字化转型,将纸质校刊校报与电子版校刊校报相结合,在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上实现双赢。

其次,学校校刊校报需要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创新。

作为传媒工具,校刊校报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校刊校报过于注重官方信息的宣传,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导致很多学生对校刊校报的兴趣和参与度降低。

因此,校刊校报应当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学术研究、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学生分享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校刊校报也需要不断创新,尝试新的表达形式和创作风格,增加吸引力和互动性。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创新性,才能在当代学生中保持对校刊校报的关注和认可。

再次,学校校刊校报的定位需要准确把握。

校刊校报既是学校与师生之间的沟通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和获取实践经验的平台。

因此,学校应当明确校刊校报的定位,确立其作用和功能。

校刊校报可以充当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载体,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和编辑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此外,校刊校报也可以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依据,鼓励学生创新和优秀表现。

通过明确校刊校报的定位,提升学校校刊校报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校品牌形象,是学校发展校刊校报的关键。

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分析
南 昌高专 学报 2 1 年第 5期 ( 01 总第 9 6期 ) 2 1 0 1年 1 0月出版 Ju a o ac agC l g N . S m 9 ) O t 0 1 or l n n hn oe e fN l o ( c2 1 5u 6 .
高 校学 报 可持 续 发展的 路径 分析
谢荣 国
( 西科技师范学院 , 西 江 江 摘 南昌 30 3 ) 3 0 8 要 : 何 从 整 体 上 提 高 我 国 高 校 学 报 的 学 术质 量 , 持 高 校 学 报 可 持 续 发展 是 高 校 学 术期 刊 工 作 者 的 如 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要课题 。高校 学报首先应注重 自身的价值追求与文化 积累; 其次 。 充分利 用高校科研 优势开展 多种 形式 的专题
目前 我 国高 校 学 报 有 10 4 0多种 , 是 我 国学 术 期 刊 它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随着 我 国 大 学 教 育 科 研 事 业 的快 速 发 展 。 校 学 报 在 学 术 质 量 、 辑 质 量 等 方 面也 取 得 了 长 足 高 编 的进 步 ,为 我 国 大 学 的 教 育 科 研 事 业 的繁 荣 作 出 了 巨大 的 贡献 。但 是 , 国优 秀 的 高校 学 报 还 为 数 不 多 , 国际 我 在 上 享有 很 高声 誉 和 广 泛 知 名 度 的高 水 平 学 报更 是 屈 指 可 数 。 因 此 , 何 从 整 体 上 提 高 我 国 高 校 学 报 的学 术 质 量 , 如 保 持 高 校 学 报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是 高 校学 报 期 刊 工 作 者 的重 要课题。 在 当 前 改 革 开 放 不 断深 化 的 趋 势 下 。高 校 学 报 工 作 者 也 必 须 紧 跟 时 代 的改 革 步伐 , 真 学 习科 学发 展 观 , 认 搞 好 高 校 学 报 的 改 革 , 适 应 国 内外 学 术 期 刊 的 发 展 形 势 , 以 保 持 高 校 学 报 的快 速 可 持 续 发展 , 以满 足 我 国科 技 事 业 、 教 育 事 业 以及 社 会 发展 的 需 要 。本 文 拟 从 四个 方 面 探讨 高 校 学报 保 持 可 持 续 发 展 的路 径 。 传 播 科 学 知 识 . 重 学 术 期 刊 的 文化 积 累 与 价 值 注

学报工作的先进经验

学报工作的先进经验

学报工作的先进经验一、选题创新性在学报工作中,选题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要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主题,紧跟学术前沿和热点,充分挖掘学科交叉领域的潜力,以吸引优质稿件,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二、内容学术性内容是学报的核心。

要始终坚持学术性原则,关注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结论的可信度。

对稿件进行严格的学术质量把关,确保所刊载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三、编辑专业性编辑是学报工作的关键角色。

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编辑技能,对学术论文进行细致的审阅和修改。

同时,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编辑业务水平,以满足学术论文的高质量要求。

四、审稿严谨性审稿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建立科学、公正、客观的审稿机制,遵循学术道德和规范,对每一篇稿件进行严谨的同行评审。

审稿过程中要注重专家的学科背景和学术水平,以确保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排版规范性排版是学报形象的重要体现。

要遵循学术出版规范,对稿件进行标准化排版,确保格式统一、文字清晰、图表规范。

同时,要注意版面设计的美观和易读性,提升学报的整体视觉效果。

六、发行广泛性发行是学报传播和影响力的基础。

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发行范围,如与各大图书馆、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订阅和传播等。

同时,要注重国际化发展,提升学报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读者服务性读者是学报存在的基础。

要积极开展读者服务工作,关注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和文献传递服务。

通过建立读者反馈机制,及时了解读者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提升学报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八、反馈及时性反馈是促进学报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读者、审稿专家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反馈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断优化编辑出版流程和管理机制,提升学报的整体水平。

九、团队协作性团队协作是学报高效运作的保障。

要建立良好的团队沟通机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分工。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要注重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共同推动学报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报的创新与发展途径探讨作者:沈小玲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沈小玲(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中国长沙 410081)摘要:从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出发,分析了高校学报出现困境的原因,认为高校学报要生存发展,还必须从高校学报的特殊性和功能出发,创新办刊理念,科学准确定位,在办刊模式,管理模式,编辑出版模式上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关键词:高校学报;困境;发展;创新;定位中图分类号:G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4074(2010)03-0134-05沈小玲(1971-),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编辑。

2007年10月20日,在首届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论坛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首发式上,多位学者对高校学报的现状提出了批评,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更在发言中称,大多数高校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

此话引起了学术界学报界的强烈反响[1]。

自1906年6月苏州东吴大学创办《东吴月刊》以来,高校学报已历经了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历程。

作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报在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培养高科技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为帮助高校学报走出困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专门文件,除在学报的刊号资源方面大力支持外,还特别强调了要扶持和鼓励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创办高水平的品牌期刊,例如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名栏建设工程方案 (目前先后已有两批共 19家学报入选名刊工程,16家学报入选名栏工程),通过建设高校精品学报,从而提升高校学报的整体水平正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

2006年教育部科技司委托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开始开展“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反响良好,为推动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学报应该抓住机遇,以此为契机,实事求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笔者从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出发,分析高校学报出现困境的原因,从高校学报的特殊性和作用出发,认为高校学报要生存发展,必须创新办刊理念,科学准确定位,在办刊模式、管理模式、编辑出版模式上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一.高校学报的现状和困境自创刊以来,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就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展现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学术交流,挖掘培养高科技人才,这在各个学报的发刊词中都能清楚地看到。

1998年中国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教育厅(1998)3 号文件《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高校学报正是在这种办刊宗旨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这一办刊宗旨决定了高校学报的窗口功能、培养功能、服务功能、评价功能,也赋予了高校学报学术性、内向性和综合性的内容特征,促成了“一校一刊”或“一校多刊”的高校学报格局。

困境一:办刊经费不足,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不高。

高校学报是学术理论刊物,它的学术性自然毋庸置疑。

既然名为“学报”,当然以学术性为基本品格,以传承学术为首要任务。

它需要的是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经过沉淀的系统化的、理论化的建构。

高校学报刊发的论文大多是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正是这一内容特征,决定了高校学报不可能象其他传媒一样,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有着广泛的受众。

高校学报的读者面窄,发行量小,导致难以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大部分高校学报仍然靠主办高校拨款,艰难维系,可谓赔钱出刊[3]。

对于那些影响因子小、综合性强的高校学报,很少读者会看。

笔者曾经就此作过一些随机调查,对来编辑部投稿的本校作者和部分校外作者,询问他们是否看过我们的学报,对我们学报的编排格式和规范要求是否了解,结果很大一部分作者回答是否定的。

很多作者投稿都是冲着是核心期刊,对于他们评定职称或毕业有用。

高校学报的发行量小已是不争的事实。

有数据显示,高校学报的发行量多则几千份,少则几份,而且大部分是作为交换刊物,仅供内部交流使用。

如此少的读者,难以产生高的社会效益。

困境二:优质稿源不足,办刊质量下滑,刊物竞争力弱。

高校学报的内向性是指刊发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成果,对内是师生发表论文的园地,对外是学校的宣传窗口。

由于内向性的特点,高校学报编辑在选择稿件时,要考虑校内论文占一定的比例,而校外有些质量较高的稿件因为版面的原因只能弃用。

例如,有些高校为了扩大学校的影响,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花重金鼓励本校科研人员在被国际著名检索数据库如SCI、EI等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而对在自己学报上发表的论文则不以为然。

于是,一些质量较高的论文流向国内外影响因子及引文频次较高的专业性核心期刊,从而造成高校学报稿源尤其是优秀稿源严重不足。

有些期刊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弥补办刊经费的不足,随意调整定位,大量刊发评职称用的应景之作,致使高校学报学术价值每况日下,学术质量日益下滑,成为学术垃圾的生产地,严重违背了办刊宗旨,破坏了高校学报的窗口形象。

高校学报的内向性属性加上主办高校的政策性导向致使高校学报优质稿源不足,办刊质量下滑,整体学术价值不高,影响力小,刊物竞争力弱。

困境三:缺乏办刊特色,整体学术价值不高。

高校学报的综合性是指学校有多少种专业,高校学报的栏目就涵盖多少专业,表现为大拼盘式的栏目格局。

这是高校学报有别于其他期刊最突出的特点。

高校学报的综合性是学报的基本属性,其报道的范围与主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一致,横向地反映了某所学校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

由于很多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是重复的,因而反映高校学科发展的高校学报的栏目设置也大致相同,从而缺乏办刊特色,形成了“千刊一面”、低水平重复的局面,造成了资源浪费。

高校学报的综合性决定了它发行量低,影响因子低,总引频次低,在现行的期刊管理模式下,在创品牌、评名优期刊活动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困境四:编辑市场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编辑部人员不稳定。

高校学报是由高校主办的,高校学报的办刊经费、人事、行政上都要依附主办高校。

主办高校即使经费再困难,也要让学报办下去。

高校学报目前不用担心其生存问题。

因此高校学报编辑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或者即使意识到了危机,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较淡薄。

目前学报编辑坐吃皇粮,坐等来稿,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现象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

有些编辑因为学报的经济效益差,纷纷改行或者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编辑工作。

这些现象都制约着高校学报的发展。

二.高校学报发展与创新的途径如何解决高校学报面临的问题呢?高校学报的特殊性是造成高校学报困境的原因,高校学报的出路也在于它有别于其他期刊的特殊性。

(一)创新办刊理念,科学准确定位“理念”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校理念,自然每一种高校学报也有自己的办刊理念,这是学报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2007年初,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出版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社科〔2007〕5号)中指出:“高校出版单位是指高等学校主办的出版社、学报、各类期刊和校报。

鉴于高校出版单位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定位所具有的差异性,以及发展规模、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等因素,高校出版单位体制模式分为两类:第一类企业体制。

将能够出版多类别、多层次、多媒体教材,满足全民教育、社会教育需求,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营能力较强、有能力参与出版物市场竞争的出版社和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科普类、教辅类、文摘类期刊转制为企业。

第二类事业体制。

将国防工业院校、民族院校等仅出版面向校内和特定行业所需出版物,基本上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不参与市场竞争的少数高校出版社,以及高校学报、学术性期刊和校报实行事业体制。

”[3]这一通知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学报的社会事业体制定位,也为高校学报办刊理念的创新提供了依据。

高校学报应该从实际出发,立足本校,放眼社会,积极创新办刊理念,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途径。

高校学报的办刊理念必须始终体现出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内容科学性与形式精美性的一致[4]。

高校学报创新办刊理念落实到行动上,首先要科学准确的定位,这是办好学报的基础。

学报定位是指从办刊宗旨,报道范围,读者对象、办刊风格等方面对学报进行的总体规划和设计[5]。

1.坚持学术性,更重要的是坚持学术个性高校学报的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生存的根基和土壤,学术个性就是其生存的养分,是高校学报保持长盛不衰的生命线。

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先驱邹韬奋先生曾说:“没有个性和特色的期刊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

”中国期刊学会名誉会长张伯海先生在《学报怎样走出趋同与平凡》中指出:“办学报,要避免求大求全,尽量不以‘学术大全’开局,而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打开局面。

期刊篇幅有限,即使连续不断出版,也难以承此重任。

要善于以‘优势’开局。

凸显自己所占有而别人所不足的学术优势,这样才容易为自己的学报打开一个醒目而红火的新局面。

”。

在激烈的竞争中,高校学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出自己的办刊特色。

每所学校在创办之初,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或地域优势,高校学报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开辟特色专栏。

分析那些办得较好的高校学报,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特色专栏或凸显学校优势学科,或彰显地方人文资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前者如《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这是一家处在边远地区的非常小的学报,1995年《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经过多方论证和考察,决定创办“人类学研究”栏目。

2004年底被教育部评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最后进入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名刊工程。

它的崛起使得《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在全国1200多家学报、9000多家期刊中脱颖而出,进而发展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术期刊,几乎囊括了所有学报和学术期刊的荣誉和称号。

后者如《殷都学刊》的“殷商文化研究”。

安阳是举世闻名的商代后期都城所在地、殷墟甲骨文的故乡,《殷都学刊》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全国高等院校学报中办起了第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术专栏“殷商文化研究”。

20多年来,该栏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海内外一些著名的甲骨学家、考古学家几乎都在该栏目发表过文章。

《殷都学刊》也因此影响越来越大,发行量逐年稳步上升,海外发行遍及美、日、韩、俄、澳、加、法、英、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期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前茅[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的“人类学研究”与《殷都学刊》的“殷商文化研究”的成功在于准确的特色定位和开放的办刊理念。

2.坚持内向性,更要坚持开放办刊高校学报的内向性决定了高校学报与专业期刊的不同属性,是高校学报生存的基础,坚持高校学报的内向性是高校学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