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_图文(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有机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作者:LU Jie, 李梦红, PAN Jia-fen, LU Jie, LI Meng-hong, PAN Jia-fen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刊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R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22(4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9条

1.王占生.刘文君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 1999

2.Gillham R W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VOCs:laboratory and pi-lot-scale field demonstration 1997

3.Morioka Y Control of groundwater quality contaminated with toxic chemicals 1996(19

4.胥思勤.王焰新表面活性剂改性岩矿材料去除废水氯代烃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01

5.刘菲.钟佐燊地下水中氯代烃的格栅水处理技术[期刊论文]-地学前缘 2001(02

6.陈郁.全燮零价铁处理污水的机理及应用[期刊论文]-环境科学研究 2000(05

7.梁震.王焰新纳米级零价铁的制备及其用于污水处理的机理研究[期刊论文]-环境保护 2002(04

8.何小娟.汤鸣皋.沈照理Ni/Fe双金属对PCE脱氯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3(03

9.束善治.裒勇可渗透反应墙污染地下水原位处理方法[期刊论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01

10.Mason T J.Lorimer J P Sonochemistry:Theory,Applications and Uses of Ultra-sound in Chemistry 1988

11.谢冰超声波作用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期刊论文]-水处理技术 2000(02

12.钟佐燊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期刊论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03

13.钟佐燊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二[期刊论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04

14.钟佐燊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二[期刊论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05

15.Knapp R B.Faison B D A bioengineering system for in situ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1997(18

16.王建龙.文湘华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2001

17.李静.张家耀.夏盛林污染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 1997(06

18.金朝晖.曹骥.戴树桂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期刊论文]-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2(01

19.沈照理.王焰新水一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2(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蓝俊康.王焰新利用铁屑腐蚀电池原位修复被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进展-地质科技情报

2002,21(3

简述了氯代烃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认为铁屑腐蚀电池处理氯代烃污水是基于氧化还原反应、铁屑中活性炭微粒对氯代烃的吸附与对反应的催化、氯离子对氧化膜的破坏和微电池的电场效应等原理;简要总结了迄今利用铁屑去除氯代烃的室内实验和利用原位铁屑反应墙处理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认为

这种反应墙是一种效果好、成本低、维护方便、有望投入商业运行的最佳方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2.期刊论文丛开晓.李梦.刘明柱.Cong Kaixiao.Li Meng.Liu Mingzhu氯代烃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4

本文主要是运用GMS软件,以氯代烃的典型污染区为模拟区,以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为模拟对象,在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溶质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氯代烃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模拟的结果表明,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的降解主要与氧化还原环境有关.模型中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的阻滞系数在地下水中相差不大,分别为6.52和6.34.但四氯乙烯的降解系数约为三氯乙烯的6倍.从整体上看,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羽的范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且浓度不断的降低.

3.会议论文卢芳文.张国华.王宏.谢辉.Jan SmolderS.张立华采用地下水曝气-土壤气体抽提(AS/SVE技术修复氯代烃污染场地2008

由三氯乙烯(TCE所导致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ERM在我国南方某地的一次土壤和地下水调查中发现了由高浓度的TCE,及其降解副产物反-1,2-二氯乙烯(Cis-1'2-DCE和氯乙烯(VC所导致的污染。经调查后发现该场地的污染可能是由污水管道的泄漏引起。所形成的污染团呈倒 L形,总面积大约为500平方米。结合现场的水文地质情况和污染物特征,决定采用地下水曝气(AS和土壤气体抽提(SVE相结合的方法对场地进行土壤和地下水的治理。经过为期6个月的中试,地下水中VC、Cis-1,2-DCE和TCE的浓度比治理前下降了超过80%。总计大约lO公斤的VC、 Cis-1.2-DCE和TCE被 AS/SVE系统所回收。当前,全尺度的场地修复正在进行之中。 4.学位论文刘明柱氯代烃在浅层地下水中运移转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2002 根据典型区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污染的调查资料,典型区内存在两个局部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面状污染,但是污染源在哪里?污染范围有多大?污染物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无法确定.该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根据有机污染物的调查资料,利用假定的污染源来拟合有机污染物的实测值,从而反求污染源的位置,为下一步典型区有机污染的调查工作提供依据. 5.期刊论文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