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点评
林则徐人物评价
林则徐人物评价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等著作。
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
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
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名字的来由:则,学习、效法。
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英雄与缺失怎样评价林则徐的禁烟功过
英雄与缺失怎样评价林则徐的禁烟功过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1811年中进士,1820年放为浙江杭嘉湖道,尔后由按察使、布政使、河督、巡抚,平稳上升,1837年授湖广总督,官至一品,后曾任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林则徐是中英鸦片战争中禁烟抗敌的民族英雄,其虎门销烟的业绩彪炳千秋,但由于其时代和的局限,在鸦片战争中也有过严重失误。
1838年6月2日,以“遇事敢言”而得到道光帝青睐的鸿胪寺卿黄爵滋上了一道严禁鸦片的奏折。
他认为,鸦片屡禁不绝,愈演愈烈,原因在于以往禁烟的方法不当。
他提出一个新的方法:即制定一项新的法律,限期一年戒烟,尔后查获吸食者诛。
正为白银外流而困扰的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他们“各抒所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
道光帝收到了29份各将军督抚议复的奏折,但仍未下决心采取行动。
就在此时,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10月25日,道光帝获知两名皇室成员吸食鸦片,烟毒已经侵染皇室!二是11月8日,道光帝收到直隶总督琦善的奏折,称其在天津拿获鸦片13万两。
这是1729年清政府禁烟以来,一次查获烟土最多的大案。
这两件事让道光帝极为震撼。
1838年11月9日,道光帝下旨:“林则徐著来京陛见。
”在道光帝的心目中,当时各地大吏中最得意的大约有4人:一是两江总督陶澍,为政老练宽达,但职在海口,且年老多病。
二是直隶总督琦善,办事果敢锐捷,但天津禁烟任务不轻。
三是云贵总督伊里布,善于镇边,但长处是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四是湖广总督林则徐,理政细密周到。
道光帝看中林则徐为主持禁烟的人选,还因为道光帝与满朝文武都觉得禁烟的困难与障碍不小,而林则徐不仅公正清廉、办事认真,而且在官场具有一定地位,能够破除官场旧习而振衰起弊。
林则徐作为汉族官员,能够官运亨通,与道光帝对其的器重密不可分。
但此次南下禁烟,道光帝给林则徐下达的,却是一道无法完成的旨命:鸦片务须杜绝,边衅绝不可开。
我眼中的林则徐
我觉得林则徐的特点:非常精细,事事留心,非常注意细节,但是又不失宏观的把握。
关于禁烟问题,林则徐的考虑极其细致。
有关贵州矿务的民营问题,他也同样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务实,所以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
也知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
所以他到广东后能够开眼看世界,马上收集国外的情报,翻译国外的历史地理著作,注意外国对中国的评价。
比如在林则徐收集的外国资料中,就看到国外对中国水师以及铸炮技术的评价,显然林则徐很以为然,就开始收集西方的铸炮书籍,尝试用西方的方法铸炮。
同时开始购买西方的船只,准备组织一支新的海军。
所以,可以想见,如果他能够继续干几年,是可以走向近代化的。
我眼中的林则徐:做人很好,到哪儿,都能同合作者打成一片,大家受益。
但是他却又是个有原则的人。
这是难能可贵的。
他在广州,合作者邓廷桢、怡良、关天培等都受益。
在新疆,让布彦泰由将军升任总督。
所以布彦泰也一直给林则徐说好话。
林则徐的朋友很多。
不过,就晚清的风气而言,林则徐应该也有为部下虚报战功的事情。
因为有些事情,林则徐的奏折同外国报刊上说的颇不一致,而且据我的判断,外国报刊说的很可能是事实。
这人很清廉林则徐清廉、是个民族主义者,而且又能够与时俱进,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所以,在中国,他是不朽的。
我心中的英雄——林则徐学完了《血泪国耻》,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我仇恨侵略者,痛恨鸦片,憎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更崇敬“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
在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者利用鸦片打开了中华大门,残害中华儿女,更霸占中华领土,在我中华国土上横行霸道,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正当中华民族灾难当头的时刻,一位爱国爱民的官员林则徐挺身而出,为受难的中华民族出了一口恶气,是他向道光皇帝请求到广州禁烟,抱着“鸦片一日不禁掉,就一日不回京城”的决心,顶着重重压力,让不可一世的洋人乖乖交出所藏的鸦片,烧掉了这残害中华人民的一箱箱鸦片;是他在广州率领大军英勇抵抗,为打击侵略者立下汗马功劳。
人物评价---林则徐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 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 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 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 “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 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 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 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 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 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 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 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 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 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
马克思谈英国的鸦 片交在英易国政府的庇护下,英国鸦片贩
子纷纷拥入广州。早在东印度公司掌握 着鸦片贸易的垄断权时,印度就成为对 华经销鸦片的基地。马克思曾揭露东印 度公司在鸦片贸易中的职能,他说:
人物评价——
林则徐
一、简介 二、成就 三、与鸦片战争的联系 四、总结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 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 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 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 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 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 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它强迫一部分印度的农民种植罂粟。 它严密地垄断了这种毒药的全部生产, 使罂粟的蒸晒和鸦片的调制适合于中国 鸦片吸食者的口味.把鸦片装入为便于 偷运而特制的箱子,以及把鸦片运往加
人物评价林则徐
成就二 放眼世界第一人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 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 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 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 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 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 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 《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标志着西 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 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 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 山者。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林则徐作了 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 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美国学者马士在其《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中,说林则徐是“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 员”“是(道光)皇帝的化身”。他认为“林钦差 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 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 手段。”
自道光十九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0月清廷革林 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 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 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 于侵略的决心。
赞美林则徐的语段
赞美林则徐的语段
以下是一些赞美林则徐的语段:
1. 林则徐,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虎门销烟的壮举,展示了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反
抗精神,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和启蒙者。
他坚持“睁眼看世界”,积极推动
洋务运动,提倡引进西方技术和文化,为中国近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林则徐,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注重实践、敢于尝试,提出了“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4. 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他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不懈努力,始终坚持
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5. 林则徐,是一位崇尚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
他以身作则,恪
守道德准则,注重家风家训,致力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领袖风范。
林则徐人物点评
林则徐人物点评第一篇:林则徐人物点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论林则徐的爱国思想翻开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林则徐。
这位杰出的爱国者,百余年来,被中国人民深深地怀念着。
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的初期,即鸦片战争前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反侵略斗争中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林则徐的一生是一个杰出的爱国者。
毛泽东曾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的民族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
”林则徐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可贵的反抗性格的代表人物。
他虽然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但是他与地主阶级中那些顽固昏庸腐朽的一派不同。
他是地主阶级中的开明派,能够顺应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使自己的思想逐渐接近社会现实。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清朝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民族英雄,同时也被人们称为只能过眼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一、林则徐爱国思想的体现虎门销烟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林则徐的评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何慧敏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
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
林则徐从政四十年,历官十三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史学家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进士出身,先任江苏廉防使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
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
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
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他的主要成就有五点。
第一点是林则徐能够放眼看世界。
千古未遇的西方资本主义强敌入侵,促使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放眼看世界。
林则徐赴广州主持禁烟后,在与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自己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国人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国人对“西洋”的了解。
通过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
他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能较为系统得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为了满足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又组织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林则徐50多岁的时候,还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我们通过林则徐的界定就会发现,世上没有绝对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恶的工具。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点评:此句言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阴鸷,即积阴德之意。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有骄奢淫恶之恶行而虽有善行亦无益于己,无济于事。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点评:儒家把“人”等同于“仁”,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行、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所谓心存不善,无好后果。若因一己之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害祖宗声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林则徐君子之风的智慧
林则徐君子之风的智慧林则徐,字继先,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一生可谓充满睿智和智慧,他的君子之风更是令人推崇。
本文将从他智慧的体现方面,探讨林则徐作为君子所展现出的智慧。
一、精明的治国智者林则徐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在进入政坛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智慧。
在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他提出“文复武备”的治国理念,提倡教育,并投入大量的资源改革军队。
他深知“养人不如教人”,通过加强教育,提高军队素质,使军队更加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他还坚持道德教育,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清朝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深思熟虑的改革创新者林则徐秉持着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深思熟虑地进行改革创新。
他在治理外事中,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主张“以礼待人,以法制人”,并制定了一系列原则和法规,使外交工作更加规范和顺畅。
同时,他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军队装备的研发,提高国家的军事实力。
他还提倡农业现代化,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通过这些改革创新的举措,林则徐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睿智而谦虚的学者林则徐一生热爱学问,对于知识的渴求使他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
他擅长诗文,并且勤奋地钻研经史文籍。
然而,他从不自满,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
在他担任江苏巡抚期间,他勤勉工作,开展各项改革举措,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相反,他时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并虚心向下属和民众学习。
他对待知识始终保持着谦逊和开放的态度,这使他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和传承。
四、坚定的道德理念倡导者林则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坚信“至诚感天,知行合一”,并自身践行,成为道德的表率。
他积极宣扬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儒家思想,并将其融入到国家治理中。
他注重家庭教育,要求下属以道义立身,引导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他的高尚品德和坚定的道德理念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林则徐观后感
林则徐观后感前言林则徐,字士彦,江苏扬州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
他在清朝咸丰年间担任过吏部尚书,并且以其在鸦片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而闻名于世。
林则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以自己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担当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今天我来谈一谈我对林则徐的观后感。
正文林则徐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在他担任吏部尚书期间,他带领着一班官员全力推动改革,力图将清朝从垂死的状态中拯救出来。
他不仅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政策措施,而且亲自跑前跑后,不辞辛劳地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深知改革不易,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加以推进。
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国家的命运,为了让人民享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的改革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
林则徐不仅是一个有着卓越才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关心国家发展的理论家。
他对国家发展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他认为国家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强大的军队,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稳定。
因此,他积极推动了各种改革,包括军事制度改革、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等等。
他的理论观点在当时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并且被广泛传播。
此外,林则徐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
他在鸦片战争中表现出色,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军队与英国作战。
尽管中国军队最终败北,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难以忽视。
他指挥作战的手段高明,他对敌情有着深入的了解,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战术手段。
虽然最终的战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决心和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林则徐是一个具有杰出才华和高尚品质的人。
他为中国近代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成就和精神将激励后人努力向前。
在今天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时,不禁为他的爱国情怀和不懈努力而动容。
我们应该从他身上汲取力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结语林则徐生平事迹让我深受感动。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爱国的人,一个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
我最喜欢的晚清人物
我最喜欢的晚清人物—林则徐林则徐于1939年虎门销烟,是中外震惊,但是1840年,英军借此发动了鸦片战争。
于是有人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还有人说,林则徐是民族败类,使中国开始被外国侵略。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在众多的中华儿女心中是个民族英雄,因为他开创了近代史反侵略的先河,因此他是我感兴趣的历史人物。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谥号文忠,唐朝莆田望族九牧林后裔,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
也正因为他在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是魏源对他的评价。
对于众多的中国民众来说,林则徐是带头反抗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中国民众的民族英雄。
也正因为这个禁烟活动让其在众多的晚清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子女心目中的英雄,让史学界称其为近代史中国第一人臣。
一、林则徐的禁烟活动1、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基本上符合当时道光皇帝推行的闭关销国的政策。
满清王朝尽管也有"康干盛世",但对外基本上是采取一种闭关销国的政策,一直是以“天朝上国”自诩。
到了嘉庆和道光年间,这种闭关销国的政策表现的更为充分,这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与当时发展的世界显更为落后,为了防止民众更多的了解世界,嘉庆和道光皇帝采取了一种更为保守的政策。
尽管当时英国商人的"鸦片贸易",不仅对中国民众的素质有损害作用,也影响满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道光皇帝禁烟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为这些,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英国等西方国家利用"鸦片"来敲开中国封闭的大门,直接影响清王朝的统治地位。
林则徐的品质和故事
林则徐的品质和故事林则徐,我国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以坚定的爱国信念、高尚的品质和勇敢的行为,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详细介绍林则徐的品质和与之相关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位民族英雄的风采。
一、林则徐的品质1.爱国主义精神林则徐一生热爱国家,关心民生,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放在首位。
面对鸦片流毒、国家财政困难等问题,他坚决主张禁烟,为国家民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勇敢坚定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但他毫不退缩,勇敢地与鸦片贩子作斗争,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3.严于律己林则徐为官清廉,严于律己,注重品德修养。
他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以身作则,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4.求真务实林则徐在治理国家和解决民生问题时,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改革。
5.仁爱宽厚林则徐关心百姓疾苦,仁爱宽厚,善于化解民间矛盾。
他主张以德服人,以礼服人,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信任。
二、林则徐的故事1.禁烟运动林则徐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针对鸦片流毒严重的问题,坚决主张禁烟。
他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整顿海防,使鸦片贸易受到沉重打击。
他还亲自编写了《禁烟条例》,为禁烟运动提供了法律依据。
2.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在虎门海滩,他指挥官兵销毁鸦片,历时23天,共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
这一壮举展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坚强意志。
3.治理黄河林则徐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亲自主持治理黄河。
他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河方案。
在他的努力下,黄河泛滥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4.兴办教育林则徐十分重视教育,他主张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
在任职期间,他积极兴办学校,推广新式教育,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做出了贡献。
总结:林则徐以高尚的品质、勇敢的行为和崇高的精神,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
林则徐禁烟运动新评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积极推动禁烟运动,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禁烟运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林则徐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新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禁烟运动的历史背景。
在19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国力衰弱、外族侵略的危机。
而当时的中国社会,烟瘾成风,烟草对于人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消遣品。
然而,烟草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严重耗费国家财力,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损失。
在这种背景下,林则徐积极投身于禁烟运动,希望通过限制烟草消费来振兴国家。
禁烟运动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禁烟运动对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当时,烟草不仅作为一种消遣品存在,还被视为一种时尚、潮流的象征。
然而,禁烟运动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让人们认识到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通过禁烟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禁烟运动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外族侵略和国家衰败的危机,而禁烟运动同国家振兴息息相关。
烟草的使用潮流不仅导致了国家财富的外流,还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
通过限制烟草的消费,不仅可以节约国家财力,还能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国家的振兴提供物质和人力资源的保障。
对于林则徐禁烟运动的评价,我们首先要肯定林则徐在启动禁烟运动方面的勇气和决策。
林则徐是当时的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烟草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毅然决然地发起了禁烟运动。
他的举动展示了他的大智慧和责任心,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禁烟运动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禁烟运动的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例如禁烟运动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冲突,一些人的生活被妨碍,甚至出现了以烟为生的人的生计问题。
鉴于这些问题,我们也需要对禁烟运动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评估,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进国家的发展和改革。
林则徐的评价
打破林则徐的“高大全”:仅是旧时代最好的产品2009年11月16日14:07凤凰网历史综合【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9条关于林则徐,我们长期将其作为一个“高大全”的历史英雄来看待,他已经被神化了,他被认为是不可战胜的。
以致不少人至今仍然认为如果鸦片战争中道光皇帝信任林则徐,中国不会输,或者输的不会这么惨。
而为了更好的审视那段历史,林则徐的神话应该被打破了。
英军北上并非惧怕林则徐的武力人教版的历史教材上写道“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由此爆发。
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
”这描述使不少学生相信林则徐一定能打败英军,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是因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打压广大爱国群众和官员。
其实把英军北上的原因归于林则徐防御严密,无隙可乘只是一厢情愿。
英军北上的实际原因是英军执行了外相巴麦尊的训令而已。
1840年2月20日,巴麦尊致海军部的公函中称,在广东“不必进行任何陆上的军事行动”,“有效的打击应当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
同日。
巴麦尊给懿律和义律的训令中,提到了他和海军大臣各颁给伯麦的训令,其中规定作战方案为“在珠江建立封锁”,“占领舟山群岛,并封锁该岛对面的海口,以及扬子江口和黄河口”。
事实上,英国侵略军的侵华作战行动,正是按着上述训令进行的6月下旬,英国兵船封锁珠江口。
7月初,以小部兵力进犯厦门,切断厦门与台湾交通;主力进攻并占领浙江定海。
接着以一部分兵力驻守定海,其余继续北上。
8月初到达天津的自河口,向清政府提交《巴麦尊子爵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
而“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就沿海北犯,进攻厦门”这一说法缺乏充分的史料证据林则徐对战争估计严重不足林则徐被誉为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至少拥有四名翻译,终日为他翻译英文书报,他本人也将这些情报采撷成册,以供参考。
可是他对战争的规模严重估计不足。
1839年9月1日,林则徐在给道光的夹片中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至多不过是“私约夷阜一二兵船”,“未奉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
评价林则徐
历史的多面手——林则徐如果说读晚清史,就宛如读一部腐朽没落的豪门巨贾在其野蛮的先人3杀人抢劫起家后,因为子孙后代跟不上世界文明潮流而败家毁业的历史。
但参与其中每一部落寞史,无疑又是一部英雄的崛起的史诗。
解开历史的层层面纱,灿灿乎,是林则徐这位历史大亨。
世说,是没落的王朝造就了英雄;但谁知是不是寂寞的英雄突出了时势。
于是,任历史之河奔至深渊,勇者以其独占鳌头之采逆流勇进。
少年英雄多磨难父亲林宾日是嘉庆侯官岁贡生,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而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之第五女。
看似很好的书香背景,却因家中僧多粥少,三餐都无以为继。
常以以女红帮补家计,林则徐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
贫苦的童年和严格的家教,使他日后升至高官时都保持清俭的习惯和察民疾苦的作风。
清苦的家境更让他自强不息,四岁,便随父亲入私塾晓字;七岁,已经熟练文体;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同时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林则徐十二岁时,孔庙召童生任佾生,经一轮选拔之后,林则徐当选任佾生,为祭祀乐舞的人员。
林则徐十四岁时,就考上秀才。
同年,林则徐就与郑大模之女郑淑卿订婚。
以当时来说,进士门第出身的郑家千金嫁给家境寒苦的林家秀才,是件罕见的事情。
正所谓:“少年英雄多磨难”清苦的早期家境,使得他奋发向上,更使他养成了清廉、体民疾苦的清清乎为官之风。
革职流放,不改英雄初心如若一般人看来,为官至痛,莫过于不为重用。
继那虎门的一然之后,没落的王朝赐予他的是一段最过痛苦、悲愤、与艰辛的日子。
然而,倘若真如你我所料,又怎能让伟人撑起莫大的一个“伟”字。
不错,那段最痛苦、悲愤、与艰辛的日子,也是他与新疆各族人民共患难的日子。
三年里,他为新疆各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强者自强”艰苦的环境里,于是乎,潜心研究新疆史地,努力讲求筹边之策,敏锐地觉察到了来自沙俄的侵略隐患。
林则徐的诗评价
林则徐的诗评价
嘿,咱来说说林则徐的诗啊!林则徐,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
的诗就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比如说他那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哇塞,这写
得多棒啊!这就好像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喊出的豪言壮语,让人热血沸腾,不是吗?这体现了他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种精神难道不值
得我们敬仰吗?
他的诗又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给人指引方向。
像“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何等的气魄!这就好比一个人站在山顶,俯瞰
着整个世界,充满了自信和豪情,难道你不觉得很震撼吗?
林则徐的诗也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他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有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有对人民的关爱,还有对自己使命的坚定。
这不
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的各种情绪吗?有时候会担心未来,有时候会关爱身边的人,有时候又会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的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
话说得多在理呀!这不就跟我们常说的,给孩子最好的不是财富,而
是教育和品德培养一个道理吗?
林则徐的诗啊,真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用诗来抒发自己的
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他
的诗,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用心体会。
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去研究他的诗,从中学到他的精神和智慧,让这些宝贵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光大!
这就是我对林则徐诗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历史人物点评—林则徐
林则徐是我们的英雄,他顶住当时政府的压力,销毁鸦片,人民拍手称快,也让外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强硬态度。
现在还记得他的两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行为,林则徐上书皇帝:如果再漠视鸦片贸易,那么10年后,再也没有可用的军饷,也没有可用的士兵了!于是皇帝派他为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
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强硬手段,迫使英国商人签定条约:交出所有鸦片,并且以后永不带鸦片进入中国,如果被查处,就地处决!但这并不是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英国方面,没有激烈反映,因为如果中国人到英国卖鸦片,也一定会被处决的。
英国外交部通知广州的英国商人代表:女王陛下的政府,不能支持不道德的商人。
拒绝军舰进入珠江。
当然,英国政府并非如此善良,而是权横利弊以后做出来的决定:他们的鸦片利益,远远小于和中国通商的利益,如果和中国发生战争,那么他们赖以生存的命脉就会受损。
但是清政府于不久后又下了另一个命令:从即日起,断绝和英国的所有贸易往来。
这使英国政府不能接受,他们决定动用武力来解决。
那时候的中国,不止军队腐败,也没有将领可用,显然不是外国侵略者的对手,几次战败后,签定了《南京条约》.... 林则徐做的事情是对的,不畏外国势力,强行禁烟。
但他没有从国家的角度去考虑,当时的中国军事实力和外国相差太远,他的激进做法必然导致战争。
后来事实也是如此,战争打起,中国大败,不但要赔款,割地,还要合法化鸦片贸易。
思想是好的,后果是坏的。
林则徐任官期间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同时,他对外商采取了恩威并重、分化瓦解的策略,提出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原则,对正当贸易一律加以保护和鼓励。
林则徐打破历来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
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对林则徐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
"
邵纯教授(原新疆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林则徐研究专家)的观点:
一、从政治定位上看
林则徐是古代最后一位,也是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曾评价他为民主革命的先驱。
邵教授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多如过江之鲫,但其中却无人能与林则徐相比。
二、从阶级定位上看
邵教授提出,任何民族的历史上都会存在两种人,一种是游离于阶级之外的人,这些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贪财好色,总之就是社会公害;而另一种是超然于阶级之上的人,这类人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就是典型代表。
他既不代表地主阶级,也不代表农民阶级,他是民族英雄,代表的是全民族的利益。
尽管表面上看,他似乎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实际上,他的心中装的是人民。
在他内心有"八哀",他会为处于灾难中的百姓声泪俱下,也会为贫苦农民彻夜难寐,这样的人,是超然于阶级之上的民族英雄。
三、从文化角度上看
林则徐是一位大学问家。
他一生著书300多万字,几乎涉及到中国文化中的一切方面,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
林则徐沿袭了儒家中"仁"的思想,他信仰佛教。
他认为,所谓神,要"聪明正直,有功德与民,能驱除灾害",可见即使在他的宗教信仰中,也深深透露着爱民的思想,这与我们一般理解的迷信行为有着天壤之别。
此外,林则徐还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中华大地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时,他已看到了洋人的坚船利炮,他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庞大的世界。
也为了更多地了解世界,55岁的林则徐开始学习英语,还编写了《四洲志》,他的好友魏源的《海国图志》,也是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林则徐的文化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总结:
第一、非常精细,事事留心,非常注意细节,但是又不失宏观的把握。
关于禁烟问题,林则徐的考虑极其细致。
有关贵州矿务的民营问题,他也同样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第二、务实,所以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
也知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
所以他到广东后能够开眼看世界,马上收集国外的情报,翻译国外的历史地理著作,注意外国对中国的评价。
比如在林则徐收集的外国资料中,就看到国外对中国水师以及铸炮技术的评价,显然林则徐很以为然,就开始收集西方的铸炮书籍,尝试用西方的方法铸炮。
同时开始购买西方的船只,准备组织一支新的海军。
所以,可以想见,如果他能够继续干几年,是可以走向近代化的。
第三、做人很好,到哪儿,都能同合作者打成一片,大家受益。
但是他却又是个有原则的人。
这是难能可贵的。
他在广州,合作者邓廷桢、怡良、关天培等都受益。
在新疆,让布彦泰由将军升任总督。
所以布彦泰也一直给林则徐说好话。
林则徐的朋友很多。
不过,就晚清的风气而言,林则徐应该也有为部下虚报战功的事情。
因为有些事情,林则徐的奏折同外国报刊上说的颇不一致,而且据我的判断,外国报刊说的很可能是事实。
第四、林则徐清廉、是个民族主义者,而且又能够与时俱进,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所以,在中国,他是不朽的。
林则徐考虑问题细致,凡事都非常用心,所以呕心沥血,在广东不到两年,头发就全白了。
六十二岁身体就每况愈下,最后只活了六十七岁。
林则徐不愧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