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机构养老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平均年龄多在75岁以上,属于是高危人群。此外,养老服务业又是一个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市场竞争激烈的高风险行业。如果没有市场意识、经营意识,没有严格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必然增加养老机构投资与经营风险。制度建设表现为法律和政策两个层面:一是在法律层面,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建设还处于无法可依的阶段,在现实生活中,老年公寓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二是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权威性不足,缺乏基本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三是原则性、倡导性规定过多,现实的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的实施机制,在政策层面的落实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5、社会基本养老金管理机构在对民服务方面的不足。
1)养老金的提取手续异常繁琐。
如今,更换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更多的人不会在同一家企业呆足15 年,对于之前在异地缴纳的养老金,目前来看,想要提取的话手续过于繁琐,以至于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这笔养老钱。想拿自己的钱,却难于上青天,这使人不得不怀疑政府有恶意克扣之嫌。某天涯网友表示:“我的同学,在南京工作9年了,来北京,南京那9年全白交了。也是说可以提取自己的,结果设置各种借口,一分钱最后都没有提取到。太骗人了,不得不说。医疗保险更黑,无论任何原因,只要你中断一个月不交,以前的就全部白交送给公仆们了”。
4、传统观念导致家庭养老仍为主要养老方式。
传统、观念、舆论都使得老人与子女排斥养老院这样的机构,将老人送去养老院,老人有被遗弃的感觉,家庭会被社会舆论非议。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一般家庭不会选择将老人送去养老院。
5、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它可以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也可以是附属于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组织、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并且大多不以赢利为目的,是公益性的。机构养老被视为我国养老模式的支撑,截至目前全国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38060个,总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6.9张,与发达国家50张-70张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与发展中国家20张-30张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少差距。而且,我国养老机构仍以公办为主,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缓。在全国养老服务机构中,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约占55%;在城市养老机构中,民政部门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光荣院等收养性福利机构占59%﹝1﹞
第一,养老机构数量不足,导致老年人“入住难”的问题。我国老龄化进程大大加快,不少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大病老人和智障老人急需进入专业养老场所,目前在很多大城市,进养老院需要“排队”好几年。养老服务机构有效数量不足,养老床位“缺口很大”。
第二,部分地区养老机构面临养老床位空闲的“尴尬”局面。一是低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养老机构设施简陋,医疗卫生设施条件较差,服务项目内容有限,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问题,社会覆盖面很小。机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生活的需要。养老机构面临的尴尬境况是老人们只要在家里还能维持,就不愿去住养老机构。二是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加之我国人浓厚的亲情牵挂和“孝文化”氛围,在我国农村千百年来都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通常情况下如果老年人住进敬老院,其子女则会受到道德方面的压力并被指责为不孝,所以只要家庭有条件承担,子女就不会让老人住进养老机构。
(6)敬老院。在城市街道、农村乡Hale Waihona Puke Baidu、村组设置的供养“三无”、“五保”老人、残疾人员和接待社会寄养老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二)社会养老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养老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在第25届社会保障研讨会上,有人提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到2025年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将达到2:1,因此,社会保障政策必须作调整”﹝3﹞。学者们认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2)农保基金管理不善,存在严重挪用现象。
由于农保机构和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多数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挪用农保基金发工资的事情层出不穷,管理流失和损耗现象频繁。
注:2005年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份中,涉及1900个县、2.6万个乡镇,农保
系统大约有干部近1万多人。
3)老年受益保障不能兑现,保障水平低。
很多参加早期农保的农民在年龄达到60岁后,每月领取以前规定的养老金的承诺不能兑现。以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群峰镇为例,1993年由村组出面,把出租山林的收入钱上交给区民政局,参加了区政府主办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时政府说,一次交200元,60岁后,每月就能领30元养老金。但到2004年后,民政局通知让把200元的本金领走,没给一分钱利息。一些仍按照早期试点制度发放养老金的地区,如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乡村,其发放养老金的数额也只有当初承诺数额的一定折扣后的比例,不能全发,比如发放60%~70%左右。
二、中国养老制度存在的弊端
1、养老金制度再分配和缩小贫富差距的功能缺失。
“再分配功能”是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我国养老金制度实际上是一个现收现付制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再分配功能。政府、事业单位、央企等机构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工资偏高,农民、普通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参加社会统筹保险的退休职工却只能领取到最低生活保障的费用,不合理的养老金制度设置,使得在该方面的再次分配显得尤为不公平,使得社会差距进一步夸大。
6、我国社会养老的机制类型﹝2﹞
(1)老年社会福利院。这种类型的养老机构多由国家出资兴建与管理,主要接纳“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机构通常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服务设施。
(2)养老院或者老人院。是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3、退休年龄的尴尬抉择。
退休年龄的高低决定着领取养老金时间的长短,所以退休年龄这一变量也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我国规定男性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性为55周岁(部分为50周岁),偏低的退休年龄是导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收支不平衡的又一原因,加上生活和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造成我国人口的老年抚养比不断攀升,有关专家预测我国2000年老年抚养比为10%,2010年为18.6%,2020年为26.3%,2030年为40.2%,2050年为58.7%,2060年为60.3%。另一方面,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明显高于男性,而且在老龄人口中女性占的比例也远远大于男性,在我国,女性要比男性早5-10年退休,这不仅导致我国养老金支付压力加重,而且也不利于妇女权益的保障。
2、养老金赤字加大。
1)越来越少的缴纳者与越来越多的领取者。
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政策,在老龄化急速加剧的同时,人口生育率逐步降低。由于现收现付制度本身的代际再分配特征是从工作的一代向上一代再分配养老金。所以,我国不得不面对工作的人口减少,而退休人口正在增加的困局。工作一代人已经不能为退休一代人提供足够的养老金,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
2、“少养多”,中青年人压力大。
“4+2+1”---4个父母长辈、1个孩子,要靠夫妇2人支撑。这种模式已经成为中国80后家庭的主要构成方式,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高昂的医疗费用、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社会中坚力量的重负愈发不堪。
3、庞大的市场需求,贫瘠的养老机构。
据《2009中国老龄国情与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公布数据,我国现有养老机构230万余张,实际入住率150万左右,实际入住率65%左右。面对我国1.5-1.6亿老龄人口严峻的形势,机构床位严重不足,缺口巨大。
第四,机构养老服务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在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都和东部有很大差距。而目前我国农村公有的老年福利机构只面向“五保”老人,并且一些机构因财政投入不足而严重滞后,设施简陋,服务水平较低,农村老人所享受的养老资源远远低于城市老人。
2)统筹层次偏低。
造成养老金收支赤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偏低, 由于不同统筹层次的基金无法调剂使用,严重制约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功能的发挥。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各地区社会统筹养老金结余与赤字并存,财政补贴负担沉重。据统计,2000年中央财政用于基本养老赤字的补贴达300亿元。这种补贴还会造成新的不平衡:支付标准高、赤字大的地区,往往可以从中央政府获得较多的补贴;而支付标准低、赤字小的地区,则从中央政府获得补贴却较少。
完成时间:2013年9月
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
许鹏飞
【摘 要】养老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然问题,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当总人口中6 0 岁或6 5 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这一过程就成为人口老龄化),自此我国将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这就需要更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我认为养老机构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机构养老的广泛建立,必将能满足更多不同的老年人,为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提供更多的渠道。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快速提高,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越来越不堪重负,主要表现为:社会养老保险金支出的数额增大;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困难;社会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不善,且增值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对策:出台社会保障法,征收社会养老保险税;调整各级财政的支出结构,提高社会保险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探索投资渠道,增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提高退休年龄,降低老年人口赡养率,减轻养老金发放的压力。
甘肃政法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
题 目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养老
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1级本科班
学 号:************
*************************************
***********************************
成 绩:
(3)老年公寓。专供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4)护老院。专为接待介助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5)护养院。又称之为“护理养老机构”,或“护理院”,专为接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介护老人安度晚年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起居生活、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注:在此,不得不提到男性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窘状。由目前的情况来看,男性寿命短,退休时间晚,能够享受的老年时光相对来说被压缩了很多。如何提高老年男性的晚年生活质量,是摆在我国社会保障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4、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重重。
1)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农保资金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省市,分布状态与经济发达程度契合。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和北京,这五个省市的基金占全国农保基金总额的71.3%。
第五,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最突出的问题是专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的比例为3︰1来推算,全国至少需要1000万名护理员,但是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4﹞,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仅有2万多人,不仅与我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差距巨大,而且不能满足现有200万进入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同时,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业务素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关键字】机构养老;人口老龄化;工作人员;政府;社会保障;养老保险
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养老的现状
1、中国老龄化人口结构急速加剧,老年人基数庞大。
60岁以上老人数量及占比:2011年,1.78亿,13.3%;2015年,2.21亿,16%;2020年,2.48亿,17.2%。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