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风格,提高学生对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 通过学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如歌唱、演奏、合唱等。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和歌词。
2. 歌曲的节奏、拍子、速度等音乐要素。
3.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歌词及音乐要素。
2. 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授歌曲:教师讲解歌曲的曲调、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
4. 合唱展示:各小组进行合唱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5. 歌曲分析: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拍子、速度等音乐要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6. 情感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特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加强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的掌握。
2.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的练习情况。
4. 下次上课前提交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曲调、歌词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包括歌声、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
3. 评价学生对歌曲的音乐要素(如节奏、拍子、速度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者音乐老师进行讲座,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者音乐厅,欣赏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
3. 开展中亚细亚草原音乐主题的绘画、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理解音乐。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 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曲子的背景和意义;2.学会唱这首歌并掌握歌曲的节奏和调式;3.学生能够熟练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人音版五线谱;4.通过学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曲子,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在人音版五线谱中理解音符及其时值;2.掌握调式和节奏,能够准确演奏乐曲;3.学生理解《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曲子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教师简要介绍《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背景和意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2.让学生体会和唱一遍《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帮助他们理解曲子的节奏和调式;3.介绍人音版五线谱,并让学生学习这张谱子的具体内容,了解每个音符所代表的音,以及谱号的含义;4.让学生使用乐器(如口风琴等)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人音版五线谱,帮助他们掌握调式和节奏,熟练演奏乐曲;5.通过演奏和听懂《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曲子,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审美特点及音乐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估1.学生成功熟练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人音版五线谱;2.学生了解了这首曲子的背景和意义,能够与现实联系起来;3.学生表达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对学习音乐有所提高。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了解更多类似的中亚细亚音乐,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认识和欣赏;2.让学生了解丰富的民间文化,逐步提高他们对各种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曲子,学生也通过唱、演奏这首曲子更加深入地认识了它,又让学生对音乐有了新的体验,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扩展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打下了基础。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一首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这首歌曲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拓宽音乐视野。
1.2 教学目标(1)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特点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2)学会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歌曲。
(3)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音乐文化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歌曲分析2.1 歌曲结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采用ABA型三部曲式结构。
A段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B段展现了中亚细亚人民的生活状态,A'段为A段的再现,使歌曲达到高潮。
2.2 旋律特点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采用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2.3 歌词特点歌词描绘了中亚细亚草原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富有诗意,展现了草原人民的豪迈情怀。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聆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美感。
3.2 学唱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
(2)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讲解五声音阶。
(3)学生分组练习,加强合唱效果。
3.3 歌曲讨论(1)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歌词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地域特色。
第四章:音乐活动4.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创作一首类似的歌曲,可以结合自己家乡的景色和生活。
4.2 表演展示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欣赏并提出宝贵意见。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并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创作练习,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5.2 拓展学习学生课后可以收集其他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视野。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练习等方面。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及案例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及案例教案: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特点、动植物资源和人类活动;2.掌握中亚细亚草原的形成原因和生态系统特征;3.学习中亚细亚草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地图、图片、PPT等;2.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等。
三、教学过程1.引入了解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了解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特点、动植物资源和人类活动的看法。
2.知识讲解(1)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和地理特点;(2)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大草原动物、植物等;(3)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形成原因,包括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等;(4)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生态系统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食物链、能量流动等;(5)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包括政府政策、科学研究等。
3.案例分析选择中亚细亚草原的一个地区或一个具体的草原生态系统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特点、问题和解决办法。
可以选择以下案例之一:(1)哈萨克斯坦的草原生态系统:了解哈萨克斯坦草原的地理位置、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特征,以及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蒙古国的大草原生态系统:了解蒙古国大草原的地理位置、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特征,以及草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讨论与总结让学生就案例分析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特点有哪些?(2)中亚细亚草原的动植物资源有哪些?(3)中亚细亚草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中亚细亚草原的生态系统特征有哪些?(5)中亚细亚草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有哪些?四、拓展应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中亚细亚草原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份报告,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动植物资源、形成原因、生态系统特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内容。
五、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亚细亚草原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音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乐曲中自由、和平的思想,学生能够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风格特点,明确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及鲍罗丁生平,并能够简单哼唱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了解两个音乐主题的不同风格特点,明确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及鲍罗丁生平,并能够简单哼唱作品主题。
【难点】了解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并感知作品对民族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播放歌剧《伊戈尔王》选段。
提问学生:这是哪位音乐家的作品?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知识真丰富,这就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鲍罗丁的作品,鲍罗丁的音乐如诗如画,优美动听,这其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鲍罗丁的音乐世界,领略中亚细亚草原的美。
引入课题——《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二)感受体验1.初听乐曲并设问:“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为小快板,给人一种激动昂扬、振奋人心的感觉。
2.复听乐曲并设问:“你听到乐曲可分为几个主题?”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该乐曲由两个不同主题组成。
(三)分段赏析1.播放主题A,引导学生感知乐曲情绪。
2.播放主题B,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及描绘场景。
3.讲解交响音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内容及音乐旋律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4.整体播放,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表达的爱国思想。
5.发声练习,讲解发声方法及变声期嗓音保护相关知识。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著名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不同地域音乐特色的认识。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情,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作曲家鲍罗丁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创作背景。
2. 音乐特点: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3. 歌词解读:解读歌词的意义,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介绍作品背景、音乐特点和歌词意义。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
3. 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 讲解:介绍作曲家鲍罗丁和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歌词意义。
3. 示范:教师演唱或播放专业演唱视频,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达。
4. 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地域的音乐作品,对比分析其音乐特色。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以及对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2. 演唱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跟唱歌曲时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以及他们在小组演唱中的表现。
3.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频文件,包括专业演唱和教学示范版本。
2. 视频资料:鲍罗丁的简介和作品分析的视频资料,以及其他地域音乐作品的对比视频。
3. 乐谱资料:为学生提供《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乐谱,方便他们学习和演唱。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中亚细亚草原上的生态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 使学生认识到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3. 培养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与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中亚细亚草原的生态环境3. 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民族与文化4. 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与文化面临的挑战5. 保护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与文化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 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民族与文化3. 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与文化面临的挑战及保护措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典型民族和文化现象。
3. 小组讨论法:讨论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与文化面临的挑战及保护措施。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绘制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光画,增强对草原生态与文化的感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美丽与神秘。
2. 新课导入:讲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3. 案例分析: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典型民族和文化现象,如哈萨克斯坦的牧民文化、吉尔吉斯斯坦的丝绸之路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与文化面临的挑战及保护措施。
5. 实践活动:让学生绘制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光画,展示自己对草原生态与文化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民族和文化特色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与文化面临的挑战及保护措施的认识。
4. 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如绘制的中亚细亚草原风光画。
七、教学资源1. 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和地图。
2. 关于中亚细亚草原民族和文化的视频资料。
3. 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与文化的相关书籍和文章。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 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的节奏。
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4.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5.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二章:歌曲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旋律。
2. 歌曲的歌词。
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的节奏。
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音域、音阶等。
3. 教师解读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4.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5.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三章:歌曲演唱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歌曲。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演唱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演唱技巧。
2. 歌曲的合唱部分。
教学难点:1. 歌曲的高音部分。
2. 歌曲的节奏。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重点讲解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呼吸和音准,提高演唱技巧。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年级音乐下册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人音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并理解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风格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特点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特点和节奏感。
2. 歌曲中体现的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复杂的节奏和旋律部分。
2. 对俄罗斯音乐文化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材料: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2. 乐谱和合唱伴奏。
3. 关于俄罗斯音乐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4. 教学用具:钢琴、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简短的视频资料介绍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3. 歌曲学习:a.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讲解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b. 分段学习歌曲,重点讲解并练习歌曲中的难点部分。
c. 配合合唱伴奏,让学生分组练习,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4. 实践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旋律,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曲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分享学习心得,总结教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初步感受:让学生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引导他们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以及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 分析讲解:详细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形式。
3. 深入学习:分析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法,讲解音乐术语,如速度、力度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
4. 合唱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练习歌曲的各个部分,加强集体合作意识。
5. 创意表现: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等)进行创意表现,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方法1. 聆听法: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光和游牧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光。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作业本。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五、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导入新课。
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其中寓意。
2.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剧表演,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 各组汇报表演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五、总结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辽海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辽海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亚细亚草原地区的音乐风格,对该地区的文化有更为深刻的认识;2.了解乐器“三弦琴”的相关知识,锻炼音乐鉴赏能力;3.掌握小合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唱法和节奏,培养协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4.通过音乐表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合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唱法和节奏;2.难点:乐器“三弦琴”的介绍和演奏。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播放中亚细亚草原音乐和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到中亚细亚草原的气息,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
2. 正文内容(30分钟)2.1 乐器“三弦琴”的介绍和演奏(15分钟)介绍“三弦琴”这一乐器的历史及特点,并让学生聆听演奏,感受该乐器的音色和魅力。
2.2 小合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学习和演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老师演示该歌的唱法及节奏;2.引导学生跟着节奏唱歌,熟悉歌词和音乐;3.逐句进行演练,反复练习每一个小节,直到掌握整首歌曲;4.分组进行练习,并互相欣赏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 课堂总结(5分钟)1.师生共同回顾课堂内容,指出学生的亮点和不足;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勇于表现自己;3.强调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教学评价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唱得生动活泼,精神饱满;2.学生通过学习乐器“三弦琴”和小合唱《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对中亚细亚草原地区的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3.学生在小合唱中互相合作,发扬协作精神,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4.学生在演唱中逐渐锻炼了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增强了个人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
五、教学反思该节课在教学目标和评价的设定、教学方式的策划和使用等方面,都与教材要求相符合。
但在教学中,只有老师示范演唱这首小合唱,没有针对学生进行逐步演示和指导,由此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故下一次教学时,可以在细节方面再加强一些指导,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
八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
《八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亚细亚草原地区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尊重和欣赏。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中亚细亚草原地区的音乐特点。
2. 学习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3. 欣赏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细亚草原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2. 运用示范法,播放典型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第二章:中亚细亚草原音乐特色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中亚细亚草原音乐的特色。
2.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风格的辨别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中亚细亚草原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
2. 了解中亚细亚草原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中亚细亚草原音乐作品。
2. 运用案例教学法,深入剖析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音乐特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的能力。
第三章:音乐理论知识学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2. 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音阶、和弦、节奏等基本音乐元素。
2. 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授音乐理论知识。
2. 运用练习法,让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实践。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作品分析和表现的能力。
第四章: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中亚细亚草原音乐作品。
2.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细亚草原音乐作品。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和舞蹈。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文化,加深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学习和演奏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文化;•理解阿凡提民谣的演奏特点和吉他在其中的作用;•通过学习和演奏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2.能力目标:•能够用吉他演奏阿凡提民谣,表达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文化;•理解阿凡提民谣的演奏特点和吉他在其中的作用;•学会演奏阿凡提民谣和掌握吉他演奏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传达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文化;•吉他演奏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师生互动,介绍本节课内容和教学目标。
2.播放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文化特点。
2. 学习新知1.学习阿凡提民谣,了解它的演奏特点和吉他在其中的作用。
•播放阿凡提民谣音乐视频,带领学生认识其中的乐器和演奏技巧。
•解读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介绍吉他在阿凡提民谣中的应用和演奏技巧,指导学生练习。
2.演奏阿凡提民谣,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小组分工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和音乐合作能力。
•全班合奏,让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提高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3. 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进行吉他演奏练习,加深对阿凡提民谣的理解和掌握。
2.小组合作创作一段音乐,表达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4. 课堂总结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收获。
2.点评学生的表现和提出下一个学习目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注重通过音乐演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民间音乐文化。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 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5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民族文化和音乐特点。
2.学会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3.学会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曲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以及演奏技巧的训练。
2.难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演奏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人音版五线谱教学素材。
2.音乐教学录像资料。
3.音乐教学手册和乐谱。
四、教学过程预习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曲目《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及教学目标。
2.让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特点和民族文化。
3.让学生回忆和掌握前几节课所学习的人音版五线谱基础知识。
演奏过程(3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乐谱,让学生了解乐曲结构和旋律特点。
2.教师逐拍地讲解乐谱,并重点讲解乐曲中的特殊演奏技巧,如空弦滑音等。
3.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乐谱演奏,并辅导学生进行技巧训练,如手指协调、指法转换等。
4.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演奏,提供帮助和指导。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巩固乐曲的演奏技巧。
2.教师提问学生对于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特点和民族文化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让学生在家庭动员下把所学乐曲演奏给家人听,并希望家长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
五、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习题。
2.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巩固乐曲演奏技巧。
3.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乐曲,并在家庭动员下把所学乐曲演奏给家人听。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讲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特点和民族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首曲子,让学生了解了不同民族音乐的特色。
同时,教师通过逐拍讲解和演奏技巧训练,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但是,教师在课堂中还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输入的主动性,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的代表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音阶、调式、节奏等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相关知识。
2. 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优秀的演奏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合唱等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技能。
4.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乐谱、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带好音乐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新课导入:介绍作曲家鲍罗丁及《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创作背景。
3. 作品分析:讲解乐曲的结构、调式、节奏等音乐理论知识。
4. 示范演奏:教师演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风格。
5. 实践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6.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准备下次课的展示。
10. 学生展示:下次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共同分享学习音乐的美好。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俄罗斯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作曲家作品的风格特点。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关于《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问题。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俄罗斯歌曲的风格特点,增强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对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旋律和节奏。
2. 俄罗斯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较长的旋律线和音域。
2. 俄罗斯音乐特有的节奏和拍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2. 乐谱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俄罗斯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俄罗斯音乐的独特风格,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歌曲学习:教唱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域。
3. 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结构、调性、和声等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4. 俄罗斯音乐文化介绍:讲解俄罗斯音乐的历史、特点和代表人物,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5. 实践活动:分组演唱歌曲,进行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深入了解俄罗斯音乐文化,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俄罗斯音乐作品欣赏,可以选择其他著名的俄罗斯歌曲或交响乐等。
2.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俄罗斯音乐的历史、特点和表演技巧。
3. 组织学生参加俄罗斯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演唱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的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3. 课堂交流:评估学生在课堂分享中的表现,考查学生对俄罗斯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2. 通过讲述草原上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 草原上的动植物资源3. 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4. 草原上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5.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 草原上的动植物资源及民族习俗3. 草原上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四、教学难点:1.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2.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五、教学方法:1. 讲故事法:通过讲述草原上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 情景模拟法:创设草原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编写。
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故事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环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收集草原上的故事和传说。
3. 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
4. 准备环境保护的案例和讨论题目。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简要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新课内容:讲述一个关于中亚细亚草原的故事,介绍故事背景、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历史文化。
3. 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草原上的故事和文化特点,比较不同故事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4. 文化传承: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学习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图片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章节介绍:本章将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学生将学习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并了解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2.2 教学重点: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3.2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理解。
3.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草原上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动植物如何适应草原环境。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和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包括关于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4.2 图片和视频:收集一些关于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辅助教学。
4.3 地图和地球仪:准备地图和地球仪,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参与情况。
5.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
5.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第一章: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1.1 地理位置: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国家。
1.2 历史背景:概述中亚细亚草原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第二章:中亚细亚草原的生态环境2.1 气候特点: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植被与动物: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植被类型及其主要动物种类。
第三章: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民族与文化3.1 主要民族: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主要民族的特点及其分布情况。
3.2 文化特色: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传统文化、民俗及艺术特点。
第四章:中亚细亚草原的经济与发展4.1 农业特点: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农业特点及其主要作物。
4.2 畜牧业发展: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畜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第五章: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旅游资源5.1 自然景观: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自然景观及其特色。
5.2 人文景观: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人文景观及其历史价值。
第六章:中亚细亚草原的生物多样性6.1 植物多样性:探讨中亚细亚草原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6.2 动物多样性: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动物种类的多样性及其生态作用。
第七章:中亚细亚草原的生态问题与保护7.1 生态问题:分析中亚细亚草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如过度放牧、土地退化等。
7.2 保护措施:探讨中亚细亚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第八章: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传统生活方式8.1 游牧文化:介绍中亚细亚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及其文化特点。
8.2 农业文化:探讨中亚细亚草原上农业民族的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
第九章:中亚细亚草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迁9.1 经济变迁:分析全球化对中亚细亚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9.2 社会变迁:探讨全球化对中亚细亚草原上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第十章:中亚细亚草原的未来展望10.1 发展机遇:分析中亚细亚草原地区面临的发展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等。
10.2 未来挑战:探讨中亚细亚草原地区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培养学生对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认知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亚细亚草原的风光;(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亚地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1)中亚细亚草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2)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挑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2)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基本情况;(2)收集关于中亚地区的资料,如图片、新闻报道等;(3)准备课堂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亚细亚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丽的自然风光;(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中亚地区的资料。
2. 讲授新课:(1)介绍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2)讲解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等领域的主要特点;(3)分析中亚细亚草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4)讨论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挑战。
3.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中亚细亚草原的保护、开发等问题展开讨论;(2)分享成果: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点评、提问。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亚细亚草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2)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亚地区,提高国际视野。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推荐一位中亚地区的名人或景点,介绍其特点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聆听。
了解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
2、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能熟悉《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两个主题旋律,并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画。
进一步了解交响音画体裁。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启发学生聆听音乐,想像音乐描绘的画面。
2、分析比较两个主题,体会其风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请大家欣赏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欣赏后简单地描述一下你眼前的画面。
生:有马和骆驼的脚步声,有很多人的脚步声像军队………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首交响音画描写的就是描绘了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由远而近,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
这部音画充满爱国主义的热情,以其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得以广泛地流传
2、解释音乐出处
师: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专门为此写了一部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鲍罗丁是作曲家,还是有机化学教授、医学博士。
结识了巴拉基列夫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告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
其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乐《第二交响曲》(《勇士》),等。
鲍罗丁的创作吸取了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格和广阔胸襟。
表达丁俄罗斯人民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
师:乐曲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代表俄罗斯军队的第一主题,气息宽广,具有俄罗斯歌曲特有的舒缓悠长的风格。
另一个主题是代表土著商队的第二主题,悠扬迷人,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听出来,并且找找看这其中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
再次播放音乐
播完生哼出主题旋律。
播放PPT,显示主题旋律的谱子
3、唱旋律:
A、出示主题1旋律,老师示范,让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
B、出示主题2旋律,学生用“lu”音来模唱旋律:
: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段乐曲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生答
师总结:第一主题旋律:由单簧管奏出,给人以草原茫茫,无边无际的空旷感。
是宁静而悠扬的俄罗斯音调代表了俄罗斯军队。
第二主题旋律:富于东
方色彩表现了中亚商旅的驮队。
师:同学们还听到有什么乐器?
生:乐器有小提琴、单簧管、和圆号等。
师:对,这其中用到了小提琴、单簧管、和圆号、英国管、长笛和拨弦乐器。
4、分析乐曲
一小段一小段开始放音乐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乐曲开始,音乐是通过什么乐器,运用了什么样的旋律速度力度。
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答
老师归纳:小提琴在高音区轻轻地奏出了高八度的持续音,描绘出厂阔空旷的茫茫草原。
(接着放下一节音乐)师:在这个空旷的背景上,单簧管与小号相继奏出了代表俄罗斯军队的主题,乐曲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又呈现怎样一幅画面?
师归纳:速度稍慢,力度稍弱。
茫茫草原上俄罗斯军队在从容地缓慢地进行巡逻。
(接着放下一段音乐),音乐用拨弦的方法刻画怎样的情景?
师总结:在地平线上另一端传出了马匹与骆驼的脚步声,出现另一队阿拉伯商队
(接着是代表东方音调阿拉伯商队的旋律)播放
提问:刚才大家从音乐中听到了马队、和骆驼等,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能模仿一下这种声音吗?
同学自由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马蹄声和驼铃声。
教师:作品是怎样通过音乐手法来刻画阿拉伯商队前行的步伐?
生答,师总结:附点、装饰音、三连音使音乐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像骆驼前行叮咚作响。
师:之前同学们分析的很好,这首交响音画描写的就是在单调的、黄沙滚滚的中亚细亚草原上,传来了宁静的俄罗斯歌曲的奇妙旋律。
接着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与骆驼的脚步声,以及郁悒的东方歌曲的音调。
一队土著的行商,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他们在俄国军队的保护之下,安然前进。
商队慢慢地走远了,俄罗斯宁静的歌曲与东方歌曲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回升长久地在草原上萦绕回荡,最后终于消失在远方
5、说说什么是交响音画
交响音画,是一种与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相类似的音乐体裁,侧重于景物的描绘。
6、游戏《音与画》
请选出你认为与音乐相符合的图画。
打开PPT,播放音乐《基辅大门》、《墓穴》、《鸡脚上的小屋》。
师:音乐与图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欣赏与拓展
世界上有许多音乐与图画结合得很好的作品,PPT展示,例如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船夫曲》、莫奈《日出》——管弦乐《日出》、梵高《田野》——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五)总结。
音乐虽不能像造型艺术那样塑造或描绘出形态逼真富有立体感的持久物象来,也不能像语言艺术那样表达明确的思想,叙述具体的情节,但它可以发挥音乐艺术所特有的优点,利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消长、节拍和速度的转换,以及和声、复调、调式、调性和音色的变化,在有限时间内通过听觉、利用想象勾勒一副耐人寻味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