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徐宝宝事件”之我见
南京徐宝宝事件
眼睁睁看着自己半岁不到的孩子就这么走了,徐定金夫妇悲痛欲绝。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事件调查过程中,他们还得经受更大的打击。当事医生、医院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是怎么还原11月3日晚到11月4日凌晨那个夜晚的真相的呢?
徐定金:“他反正头也不抬,继续玩他的游戏,他说对不起我不是你的管床医生,我是值班医生,这个宝宝白天不是我治的,他的情况我不了解,有什么情况你等白天管床医生来才说。”
这是徐定金夫妇第一次见到毛晓珺,他们看见,毛晓君正在用电脑,从侧着的电脑屏幕看过去,好像是在玩开心网的偷菜游戏。
徐定金:“然后我老婆就说,那个白天冯小津医生不是说了吗,会把宝宝的资料交给你,晚上有什么情况可以找你,他还是坐那里不动,然后老婆就说,你是不是眼科医生?他说是的,那能不能请你过去看一看。”
在反复的央求之下,毛晓珺仅仅拿了一根棉签给宝宝擦了一下脓水。然而到晚上3点左右,徐定金夫妇发现,宝宝已经不再哭啼,而是转为无力的呻吟声,病情似乎已经转移到了脑部。
徐定金:“这时候我妈妈发现他的半边的脑袋摸上去已经软软的了,我感觉可能炎症已经发到脑袋这个地方,他又很不耐烦的,非常不耐烦,说你们家怎么回事,一夜把我喊起来几次。”
2009年11月3日早晨,徐定金夫妇带着高烧的宝宝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右眼眼眶蜂窝组织炎,收治入院治疗,并在病历上注明,要求住院后眼科医生结合内科医生进行会诊。然而入院后,住院医师冯小津等并未给宝宝安排会诊;下午,冯小津在看了宝宝的眼部CT报告后表示,主要是炎症,问题不大。
南京儿童医院医疗事故
请转发各科室负责人学习,临床一线科室要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落实医疗安全质量管理工作。
张画面上的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是徐宝宝,他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五个多月。
11月3日,徐宝宝的父母带着眼部发炎的徐宝宝到南京儿童医院就诊,没想到第二天,徐宝宝就死在了这个医院。
在救治过程中,徐宝宝的母亲曾三次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下跪,得到的回应却是冷漠和推诿。
在舆论的压力下,南京市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前后两次结果迥异的调查,最终事实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南京市儿童医院有12人受到严厉处分,医院方面向徐宝宝的父母赔偿51万元。
为什么徐宝宝引起了这么大风波?我们再来看看事件的来龙去脉。
徐宝宝的十一小时“生死路”这个小宝宝叫徐行舟,2009年5月15日,他出生在南京市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
他有一个可爱的小名:小柠檬。
小柠檬和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愉快地享受着爸爸妈妈赠于他的阳光和雨露,一天一个样茁壮地成长着。
然而,在他还没来得及张口叫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2009年11月4日,五个月半大的小柠檬突然死在了南京市儿童医院,永远地离开了爱他的爸爸妈妈。
2009年11月3日早晨,徐定金夫妇带着高烧的宝宝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急诊医生初步诊断为右眼眼眶蜂窝组织炎,收治入院治疗,并在病历上注明,要求住院后眼科医生结合内科医生进行会诊。
然而入院后,住院医师冯小津等并未给宝宝安排会诊;下午,冯小津在看了宝宝的眼部CT报告后表示,主要是炎症,问题不大。
患儿徐宝宝父亲徐定金:“眼看着他们快要下班了5点半,所以冯小津医生就有点很不耐烦,就是说我会把你的资料转交给晚班医生毛晓珺,有什么情况你找他就行了。
”晚上7点多钟,徐定金发现,宝宝的病情有恶化的迹象。
徐定金:“脸已经肿起来的时候,嘴角有一点微微的歪,本来就是下眼脸肿。
”徐定金夫妇赶忙跑到值班医生毛晓珺的办公室。
徐定金:“他反正头也不抬,继续玩他的游戏,他说对不起我不是你的管床医生,我是值班医生,这个宝宝白天不是我治的,他的情况我不了解,有什么情况你等白天管床医生来才说。
“徐宝宝”事件引起的行政处罚相关思考
“徐宝宝”事件引起的行政处罚相关思考
杨鑫鑫
【期刊名称】《医学与法学》
【年(卷),期】2011(3)2
【摘要】曾引起网络热议的“徐宝宝”事件,在后续的行政处罚中存在一些瑕疵.本文试从行政处罚决定主体、调查主体和处罚程序三方面分析该事件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我国行政处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供大家思考.【总页数】5页(P90-93,97)
【作者】杨鑫鑫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徐宝宝事件"中的网络危机公关 [J], 曹劲松
2.从“徐宝宝事件”看新闻跨媒体传播 [J], 林厚美
3.从“徐宝宝”事件谈中国第三方调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J], 欧阳梅竹;
4.“南京徐宝宝事件”的刑法学分析和法理学分析 [J], 郭子靓
5.由徐宝宝事件引起的对患者自主权的思考 [J], 姚非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招警考试:面试测评题八
招警考试:面试测评题八第四个题目:南京徐宝宝事件发生后,卫生部门介入调查,你作为调查小组的成员,请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参考答案】【亮明观点】南京徐宝宝事件,是一件严重的医疗安全事件。
在一座非常着名的儿童医院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不反思和追究某些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也不能不反思我们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
【就事论理】南京徐宝宝事件的发生折射出三个方面的主要因素:第一,相关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主管医师和值班医师对病人缺乏责任心,对眼部蜂窝组织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缺乏正确认识。
第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执行不严。
该院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执行不严。
主管医师未针对患儿血象异常的情况,采取请相关科室会诊等积极的诊疗措施,未对危重患儿进行重点交接班。
值班护士未按照有关制度对患儿进行及时巡视和输液。
第三,事件处置不力。
事件发生后,南京市儿童医院未及时查清并如实公布事件真相,初次新闻通气会的部分通报内容与事实不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拓展延伸】要真正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除了管理和制度建设,道德建设是绝对不应忽视的。
在我国医学界,很多前辈名医早已用他们的身体力行为后人作出榜样。
我国着名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一生学术成就卓然,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但是当媒体问到他一生中的成绩的时候,他却丝毫没有提到这些,而是说“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对病人,爱护病人做个好医生”.一位真正优秀的医生,除了“妙手”,首先要拥有“仁心”.作为与百姓健康密切相关的医院、医护人员的上级管理者,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肩头的担子是很重的。
职责所系,必然要求管理者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下大决心,踏踏实实做好监管,而不能总是治标不治本式的事后弥补。
南京虐童案案例分析
南京虐童案案例分析南京虐童案是指一起在中国南京市发生的虐待儿童事件。
该案件发生在2024年12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一名7岁男童被其独居监护人虐待致死。
这起案件揭露了儿童保护工作的薄弱环节,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儿童权益和保护的讨论。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事件经过、案件原因、社会反应和启示等方面对南京虐童案进行分析。
社会背景:虐待儿童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儿童保护问题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护机制,儿童遭受虐待的情况依然频发,南京虐童案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证。
事件经过:根据报道,南京虐童案的受害者是一名7岁男童,孩子的父母离婚后,监护权归属于其祖母和外祖母。
然而,2024年底,祖母患病去世,外祖母也因病暂时无法照顾孩子,于是7岁男童被其丧偶的监护人接回家。
在接回后的近一年时间里,该男童遭受了长期的虐待,包括殴打、饿饿和恐吓等。
最终,男童因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而不治身亡。
案件原因:1.监护人的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是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监护人在接收孩子时并未履行好监护职责,而是以虐待的手段来对待孩子,缺乏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2.社会的缺失监管机制也是导致儿童虐待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监护人并未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导致了他对孩子的虐待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社会反应:启示:1.建立更加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是当务之急。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监护人的审查和监管,确保他们能够尽好监护职责。
2.加强儿童权益意识的普及和教育。
只有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儿童的权益是不可侵犯的,才能真正做到对儿童的保护。
3.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只有建立一个爱心、责任和协作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儿童虐待行为。
综上所述,南京虐童案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悲剧,也是一个警示的案例。
我们应当从这起案件中吸取教训,建立更加健全的儿童保护机制,加强儿童权益意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做出努力。
南京儿童医院事件的反思
南京儿童医院事件的反思南京儿童医院的不良事事件,无疑给中国整个医疗界投下了重磅炸弹,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轰动,让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医患关系,更雪上加霜。
做为今年才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更是敲响了警钟,通过参加这次医院组织的相关学习,让我对自己的岗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简单介绍南京儿童医院事件:南京一名5个月婴儿死亡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婴儿徐宝宝因高烧、眼眶部肿胀等症状于11月3日中午入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次日清晨5点多钟不治身亡。
据婴儿家属反映,婴儿住院病情恶化时,家属几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由于医生打游戏、睡觉等原因,都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由此导致了婴儿病情急剧恶化最终死亡。
经过深入调查,患儿家属投诉情况基本属实,医院值班医生在值班期间曾玩QQ游戏。
在患儿家属多次到护士站和医生值班室请求医生观察病情的情况下,值班医生仅观察过患儿病情3次,存在失职行为。
一件的医疗事故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不仅仅是医生的医疗水平问题,而是医生的态度问题。
事件中的值班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是引起人们不满的主要原因。
缺少起码的责任心、同情心,轻则引起病人不满,重则引发像南京儿童医院的事件。
管床医师没有对患儿血象异常及时申请会诊,也没有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向夜班值班医生交班。
就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过硬,缺少对某些临床疑难危重病例的判别能力,另一方面是核心制度的管理不够严密。
这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疾病诊疗技术水平,尽可能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
我们更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对不负责任、违纪违规、玩忽职守的极少数医务人员,要坚决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手软。
医院病区值班的医生与管床医生沟通衔接不够,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软肋”。
住院病人晚上有什么事找值班医生,除非特别紧急的情况,得到的结果往往都是“你的情况我不清楚,明天找管床医生吧”。
而有的病人恰恰看似不急,实际情况很严重,值班医生如果责任心不强,只是按照惯性思维处理问题,就很容易出问题。
从“徐宝宝事件”看新闻跨媒体传播
其 他 媒 体 报 道 、 网 友 留 言 等 多 条块 展 开 宣 传 。此 外 , 消
望 。”
首先 借 中 国政 法 大学 暑期 社 会 实践 活 动 ,请 大 学生 拍 下 孟 昆玉 顶 烈 日、淋 大雨 、早 站 岗 、夜 巡 查 的各 种 视频 ,并 上 传至 网络 ,并 称之 为 “ 北京 最 帅交 警 ” 。这 组 视频 生 动 形 象 ,视 觉 冲击 力 强 ,迅速 在 网 上传 开 ,由此 触 动 了传 统 媒
索 ”, 吸 引 了 网 民 广 泛 参 与 。网 友 留 言 说 : “ 过 许 多 也 看 模 范 事 迹 ,但 这一 例 是 最真 实 和 最令 人 感 动 的 。一个 人 做
点 好 事 不 难 ,难 的是 有如 此 高 的 做 人 境 界 、 化 解 矛 盾 的 技 巧 和 长 久 的 坚 持 。 孟 昆 玉 让 我 们 看 到 了这 个 社 会 的 希
体 的兴 奋 点 。广 电媒 体 、平 面 媒体 以 “ 最帅 交 警 ” 网上 蹿 红 为 新 闻 点 ,及 时 跟 进 , 现 场 拍 摄 、采 访 盂 昆玉 ,多 角
随 着 网络 媒体 和 数 字技 术 的 崛起 ,其 巨 大优 势将 提 供
给 典 型 报 道 更 多 的思 路 和 更 大 的 空 间 。 孟 昆 玉事 迹 宣 传
《 帅 交 警 雨 中推 公 交 等 视 频 在 网上 疯 传 ,点 击 量 高 最 居 榜 首 。至 此 , “ 京最 帅交 警 ” 孟 昆玉 已经 成 为 网络 红 北 人 , 为广 大 网 民 所 知 晓 ,最 初 的 舆 论 “ 程 设 置 ” 预 热 议 后 ,开始 由网络 宣 传 阶段 转入 传 统媒 体 宣 传阶 段 。
从“徐宝宝事件”看当代医学人文精神
事件” 背后所反 映的 , 不仅仅是纯粹 的医学人文精神 缺失 的问题 , 还有潜
在 的 医患 之 问沟 通 理 解 的 问题 。 因此 , 于 医学 人 文 精 神 的 构 建 , 仅 要 对 不 强调 提 高 医务 人 员 的人 义 品格 , 要 着 重 改 善 医患 关 系 。 亦 ( ) 高 医务 人 员 的人 文 品格 一 提
神在进步 的同时也 出现 了部分缺失的现象 , 南京 所发生 的“ 徐宝 宝事件 ” 便是此种现象的一个缩影。
20 09年 1 3 1早 上 , 定 金 夫 妇 带 着 高 烧 的 宝 宝 到 南 京 市 儿 童 医 1月 3 徐 院就 诊 , 步 诊 断 为 右 眼 眼 眶 蜂 窝 组 织 炎 , 院治 疗 。 当 晚 , 宝 病 情 恶 初 人 宝 化 , 妇 俩 向值 班 医 生 求 治 。 可值 班 医生 却 以 : 是 宝 宝 主 治 医生 的 理 由 夫 不 回绝 。在 夫 妇 俩 的 恳 求 下 , 医 生对 宝宝 进 行 了简 单 的处 理 。次 日, 宝 毛 宝 死 亡 。随 后 , 京 市 儿 童 医 院 院方 在 对本 案 的声 明 中 , 认 了值 班 医 生 玩 南 否 游 戏 及 冷 漠 的表 现 。这 样 的解 释 , 发 了 公 众 的 强 烈 质 疑 。 在 强 大 舆 论 引
皇 叁
— —
— — — — — 一
从 “ 宝 宝 事 件 " 当 代 医 学 人 文 精 神 徐 看
杨
(. 1 郑州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璐 韩 丽丽 李淑敏
4 0 0 ;2 河南 中医学院 中西 医结合外科 河 南 郑州 50 1 . 4 00 ) 50 0
摘 要 :医学人文精神 , 自古就有 , 医学人 文精神 的本质和 内涵决定 了医学是人 类 的医学。在社 会上 引起 广泛 关注的 南京“ 宝 宝事 徐 件 ” 医 学 的人 文 属 性 、 学人 文 精 神 的 内涵 和 构 建 、 及 医 患 关 系等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联 系。 因 此 , 取 必要 措 施 , 倡 并发 扬 医 学人 文精 神 与 医 以 采 提
提现医学伦理学的公平公正不伤害和尊重原则的案例
提现医学伦理学的公平公正不伤害和尊重原则的案例徐宝宝事件,11月3日,南京5个月大的婴儿徐宝宝因高烧、眼眶部肿胀等症状,入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婴儿住院病情恶化时,家属几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由于医生打游戏、睡觉等原因,都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由此导致了婴儿病情急剧恶化次日早晨不治身亡。
连第一个接诊徐宝宝的医生都不敢相信,这个孩子最终竟然死在了医院。
而在事件随后的进程中,又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情况。
在一家著名的儿童医院里,发生了这么多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拷问?从第一位接诊医生那里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可爱的徐宝宝所患疾病并非不治之症,他最终因病离开这个他仅仅生活了5个月世界的原因就是值班医生的不负责任。
这位医生上班时间打游戏,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家属屡次的请求漠然以对,是一种医德责任极度缺失的表现,更是医德情感冷漠的表现。
同情感是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医学道德情感,而责任情感是医务人员同情情感的升华,即把积极挽救病人生命、促进病人康复、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缺失了医德责任感,就缺失了从内心为患者服务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医疗伤害的可能性,在本事件中,医疗伤害造成了一条生命的无辜消逝。
对于这件事情,作为医学生我们必然需要反思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从中吸取教训,为我们以后的职业道德打好基础。
左右不分事件,2009年11月在湖北通城县和仙桃县,接连发生两起左右不分的医疗事故,前一起是“右腿骨折,左腿手术”,后一起则是“左侧疝气,右侧手术”,两名患者的主刀医生均因责任心欠缺被处理。
这同样是医德责任心缺失的两个实例。
对病人健康负责任是医务人员首要也是最根本的医德责任。
事件中医务人员的行为完全没有履行这一责任,严重违背了医学道德中的不伤害原则,给病人带来了生理和心理的严重伤害。
同时,对病人的伤害也给医务人员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徐宝宝”事件引起的行政处罚相关思考
21年 01
第3 卷 第 2期
◆ 医 与 法 自 由谈
“ 徐宝宝’ ’ 事件引起的行政处罚相关思考
杨 鑫鑫
摘 要 : 引起 网络热议 的 “ 宝宝” 曾 徐 事件 , 在后 续的行政 处 罚 中存 在 一些瑕 疵 。本文 试从行 政 处罚 决定 主体 、 查主体 和 处罚程序 三方 面分析 该事件 在行 政 处罚过 程 中 出现 的一 系列 问题 , 调 并对 我 国行 政 处罚存 在
权 的主体 。行 政处 罚 主体之所 以能够成 为行 政处 罚 主体 , 是源 于法 律赋予 权力 的结 果 。第 二 , 都 实施 行 政处罚 的主体 实施 的行政 处 罚行为 是否 是在 自己的 职权 范 围内行使 的 。立 法赋 予行政 处 罚权 的范 围也
院 长给予 行政记 大过 , 内严重 警告 处分 。 党
得 商榷 , 者对 此提 出一些 个人 观点 。 笔
一
事件
中行政处 罚 的决 定 主体 、调查 主体 及处 罚程 序都 值
行政 处罚决 定主体 值得 商榷
就决定 了行 政处 罚主体 的合 法权 限范 围 ,如 果行 政
处罚 主体超 越立 法权 限实施 行政处 罚 ,则会 构成 违
、
行政 处罚是 行政 主体 对违 反行 政法 律规 范 的行 政 相 对人 给 予惩 戒 的行 政 行 为 。[ 行 政处 罚 法》 1 《 规 定 . 国行政 处 罚 主体 有 两类 : 是 行政 机 关 ; 是 我 一 二 法 律 、 规及其 规章 授权 的组 织 。此外 。 法 还有 两类 特
法 。 以 ,行政处 罚法 》 所 《 第十 五条规 定行政处 罚是 由
具有 行政处 罚权 的行政 机关 “ 法定 职权 范 围内实 在
公正是和谐的基础
员与 先进的技术手段 。 1 1 月 1 1 日 ,南京 市卫 生局 成立 由卫 生行政部 门、 医患纠 纷调解部 门、 综合性医院专家等组成 的 调 查组 进行调 查 ,并且 第一 次把记 者 、 网 民纳 入 对事件调 查 过 程 中的监 督 。 调 查 组连夜分别 向医 患双 方当事人 共 3 3 人 次调 查 核 实 了 事 实的经 过 , 并调 阅 了 相 关录像资料 , 检查 了值班 医生 使用 的计 算机等 ,形成 了最终 的调 查 结果 。 其 实 , 值班 医生 有没有玩 游戏 , 不是 双 方谁说 了 算 , 由计 算机记 录 说 了 算。
第四 ,医务人 员要倾心 为病人服务。 病 人 及 其 家属 , 得 了病本身就 是 一 个灾 难 ,如 果 在遇 到 不 负责任 的 医 疗 人 员 ,确 实是 雪 上 加 霜 ,苦 不 堪 言 。 不 只 是 南 京 、 江 苏 , 乃 至 于 全 国 医疗 系统都要 就此 事 件广泛开展思 想教育 ,汲取经验 ,进一 步 加 强 医 院管理 ,改进 医德医风 ,增 强技术 能力 ,全 面 提高卫 生 系统 医疗服 务水平 。
O f ic ia ls N o t e s I 官 员 手 记
一
文 ,叶 青
1 1 月 4 日 ,南京市儿 童 医院收治 的
一 例 出生 5 个 多月 的患儿 徐某 医 治 无
效死亡 。
南京市卫 生 局 高度重视 , 及 时组织
调 查 处理 ,1 1 日 下 午 4 :17 分 召 开 新 闻
发布会 ,向媒体及 时 公布“ 徐宝宝 ” 事件
平 了 “ 公
公开 ”
、
。
所谓 的 “ 正 ” ,本身就有
徐宝宝案件的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徐宝宝案件是一起备受社会关注的案件,涉及到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严重问题。
本案中,徐宝宝的父母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虐待,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案件发生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家庭暴力和儿童权益保护的关注。
二、案件事实1. 徐宝宝的基本情况:徐宝宝,女,6岁,某市居民。
自出生以来,一直由父母抚养。
2. 虐待事实:徐宝宝的父母长期对她进行体罚、精神虐待,甚至限制其基本生活需求。
在虐待过程中,徐宝宝多次遭受皮肉之苦,身心受到严重伤害。
3. 发现与救助:徐宝宝的同学发现其身上有伤痕,向老师反映。
老师随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介入调查。
4. 法律程序:公安机关对徐宝宝父母进行了调查取证,依法对其进行了刑事拘留。
检察机关依法对徐宝宝父母提起公诉。
三、法律分析1. 家庭暴力问题(1)家庭暴力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2)徐宝宝父母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徐宝宝父母对徐宝宝实施体罚、精神虐待,限制其基本生活需求,符合家庭暴力的定义。
2. 虐待儿童问题(1)虐待儿童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虐待儿童是指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精神虐待、性侵害等侵害行为。
(2)徐宝宝父母的行为构成虐待儿童:徐宝宝父母对徐宝宝实施体罚、精神虐待,符合虐待儿童的定义。
3. 刑事责任(1)徐宝宝父母的行为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徐宝宝父母的行为已构成虐待罪。
(2)徐宝宝父母应承担刑事责任:徐宝宝父母的行为已触犯刑法,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4. 儿童权益保护(1)儿童权益保护法律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南京儿童医院事件思考心得体会
南京儿童医院事件思考心得事件回放:11月3日,一个5个月大的婴孩在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期间病情恶化,晚上几次向值班医生求救,却因医生要睡觉乃至在网上玩游戏而延误了抢救时机,孩子于第二天宣布死亡。
据患儿父亲徐先生介绍,11月1日上午,他的宝宝因发热被送到南京江宁区医院检查并住院,第二天宝宝右眼红肿,11月3日在医生建议下转至南京市儿童医院医治。
3日上午,徐先生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挂了急诊。
根据血检报告,眼科医生初步诊断为蜂窝组织炎并安排住院医治,还在病历上注明,要求住院后眼科医生结合内科医生马上进行会诊。
徐先生流露,11时左右办好住院手续,到下午1点多钟,医院才给小孩做了挂水消炎医治。
下午2点,医院给宝宝做了眼部CT,医生说没有多大题目,并说放工后会把资料和情况交代给晚上的值班医生。
医治期间,徐先生一家人一直企盼医生前来会诊,但直到晚上,也没有医生前来过问。
下午6点多,徐先生发现宝宝的眼睛肿得更大了,脸也肿了,就跑到值班医生毛某办公室找他,发现他正在忙着玩游戏。
毛某称自己是值班医生,不是管床医生,小孩情况也不清楚,得等第二天管床医生过来再说。
第二天清晨1点30分左右,宝宝哭得愈发利害。
徐先生又前后两次找毛某。
毛某生气地说:晚上把我叫起来,我不要睡觉了吗?清晨5点多,宝宝几近无力呻吟,呼吸也开始减弱。
徐先生抱着宝宝冲出房间大声呼喊,并叫妻子赶紧叫医生。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一位五官科女医生从值班室出来看了一下,又回房间往睡觉了。
徐先生说,妻子见到这样的情况,急忙追了进往,跪下来请求那名医生,医生才出来,但还是不急不忙的,她焦虑地再次在护士台旁跪下,大声请求哭诉,这时候那名五官科女医生才打了急救电话。
在这以后,没七八分钟抢救医生就拎着急救箱赶来,迅速对宝宝实施抢救,但宝宝终究因抢救无效死亡。
心得体会:以上是我对该次医疗事故的一个简单的坦述,由于并未亲身经历,所以不对他的真伪做太多评论,但是根据省卫生厅等一些部分对该次事件的调查,承认了婴孩家长的坦述。
由徐宝宝事件引起的对患者自主权的思考
20 o 9年 1 1月 3 日 , 月 大 的 婴 儿 徐 宝 宝 因 高 烧 、 眶 5个 眼
2 1 医务 人 员 未 能 充 分 履 行 告 知 义 务 , 得 患 者 难 以 明 确 . 使
进 行 自主 决 定
部 肿胀 等症状 , 某医 院住院 治疗 。据 婴儿 家属 反 映 , 入 婴儿
[ 摘要 ] 自主权 的 内涵分析 开始 , 从 通过“ 宝宝事件 ” 徐 总结保护 患者 自主权的 障碍 , 建议 通过加 大宣传 , 高患者 的法律 意 提
识和 医生的道德修 养, 健全 医疗机构的规 范并付诸 于实施 , 同时明确侵犯 患者 自主权所应 承担 的 法律 责任 , 定相 关法律 真正 制
1 患 者 自主 权 的 内涵
“ 自主 ”的 英 文 起 源 于 希 腊 语 ats sl)和 nmo u (e o f o s
自主选择 , 自主选择又从何谈起?笔者认 为医务人 员在履行 告知义务 时应 注意 5个 关键 问题 : ①根 据专 业标 准 , 医务人
(ue , rl)最初表示希腊城 邦中城民的 自我管理 、 自我规 范的意
第 2 第 4期 3卷
21 0 0年 8月
中 国医 学 伦 理 学
Chi s e i a h c ne e M d c lEti s
Vo . 123 No.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u 201 g. 0
由徐 宝 宝 事 件 引起 的对 患者 自主 权 的 思 考
蝴b 凡 非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江苏 南京 20 4 ) 10 6
绍 , 是最后象征性地通知患者 , 者对用 的什么药 , 何作 只 患 有 用 , 良反 应 等 可 以 说 是 一 无 所 知 , 么 患 者 如 何 对 此 进 行 不 那
“南京徐宝宝事件”之我见
“南京徐宝宝事件”之我见姓名:朱霞班级:08公管学号:20080605035背景事情源于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的死亡事件。
2009年11月3日上午,5个月大的徐宝宝被父母送至南京儿童医院。
医院初步诊断病症为眼眶蜂窝组织炎。
住院后至4日凌晨,患儿病情迅速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宣布死亡时间为早晨7时30分。
事后家属在网络上发帖,称值班医生毛晓珺当晚打网络游戏而疏于治疗,并且对家属再三恳求的态度恶劣,患儿母亲亦曾哀求下跪等情况。
11月10日,南京儿童医院对此做出反应。
其副院长黄松明否定了“医生打游戏”和“家属下跪”等事实。
至此,南京儿童医院游戏门事件迅速发酵。
院方的自行调查仍被质疑。
11月11日,南京市政府及卫生局宣布,成立第三方的调查组对此事进行重新调查。
12日中午,包括媒体记者、网民代表等在内的14人组成的调查组成立。
11月12日下午,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表示,根据第三方的调查结果,“患儿家长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中,医生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医生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可是在徐宝宝事件中的那些医生,多的只是冷漠与不负责任。
管床医生不安排好病人的情况就下班离职;值班医生更是敷衍了事,多次向患者家属传递出自己不耐烦的情绪;别科的医生见不是自己的病人就懒得过问,若不是患儿的母亲多次下跪请求,恐怕她也不会去拨打急救电话。
被处理的12名人员中,有8名是直接涉及治疗的医护人员,他们本来应该是孩子的8次机会,但没有一个机会变成希望。
如今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医生医院对患者冷漠、忽视现象,这其实是一种职业倦怠,是对生命不尊重、不负责任的表现。
将心比心,如果他们医生自己的孩子也需要进行抢救,他们还会像现在这样不负责任、不耐烦、甚至面对家长的苦苦哀求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吗?医者仁心,医生最大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但我们看到在这一事件中,当事的医生、医院却违背了自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徐宝宝事件”:网络舆论监督的得与失
、
,
查 结 果 真 相 终 于 在 舆 论 的 期 待 声 中浮
,
、
侵 犯他人 隐私
、
。
在
“
徐宝 宝事件
中 网络媒
,
网络 上 都 受 到 了 关于 医 德 的质疑 和 指
论环境
,
对
“
徐 宝 宝事件
”
进 行 第二
一
商业 炒 作
“
。
徐 宝 宝 事件
中的 当事 人
在
维 护社 会 稳 定
。
次调 查
出水 面
。
此次调 查推翻 了 第
”
次的调
毛 晓 瑶 因其 不 负责任 的 行 为和 其 所 属
医 院提 供不 实 调 查报 告的包庇行 为
,
网络 媒体 在 进 行舆 论 监 督 过 程 中
一
宝宝事件”在论坛里迅速 “ 发 酵 ”, 成 为 南京最 受关注 的 公共 事件。 】 一 事 件作
权 。 当千 千 万 万 个 网 民 共 同 关 注 “ 徐 宝宝事件”, 一 起 指 责 儿童 医院 的 不负
责任 , 一 起 怀 疑 政 府 ̄ S i ' q 首 次 的 调 查结
‘ ‘ 徐 宝宝事件" ● 网络舆论监督的得与失
文I 于松 明
2 0 0 9年 1 】 月 5日 , 一 个 帖 子 发 在 了 南 京西 祠胡 同社 区 “ 零距 离 ” 版 , 帖 子称 由于 值班 医生 没有 尽责 , 五个月
大 、 患 右 眼 眶 蜂 窝 组 织 炎 的 婴 儿 徐 宝 宝在 1 1月 3日人 住 南 京 市 儿 童 医 院 十 几个 小 时 后 即 死 亡 , 并 指 出这 家医 院 医
最新-南京徐宝宝事件医生作风工作心得体会优秀7篇不成器文库
南京徐宝宝事件医生作风工作心得体会优秀7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医生作风工作心得体会1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刚刚创造了人类之后,由于大地贫瘠,人类缺衣少食,时常遭受病魔的痛苦折磨,呼救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
于是,上帝派下了最优秀、最善良天使去照顾病人,帮助他们解除病苦,守护着人类的x。
从此,有了天使的守护,人类得以健康安宁,代代繁衍,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
曾几何时,我们的医生护士用他们的爱心护卫着人们的健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白衣天使"!一个多么圣洁,多么令人向往,多么令人崇敬的字眼!一袭飘然白衣,是一颗纯洁的心灵;一顶别致的燕帽,是一项守护生命的重任。
无数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倾听治疗碗盘的协奏曲;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晚,我们感受生存和死亡的交响乐章。
都说我们崇高伟大,可是又有谁想得到,在这份崇高伟大的背后,其实是一颗颗普通的天使心!人们不曾忘记,当非典肆虐横行的时候,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我们的白衣天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白衣天使为了群众的健康,毅然挺身而出,与病魔展开殊死的较量。
叶欣倒下了,邓练贤也倒下了……然而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不但没有被病魔吓倒,而是更加的奋不顾身,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她们用爱心筑起钢铁长城,终于赢得了这场战斗的伟大胜利。
是啊,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孩子,也许他们的父母还在期待着他们的搀扶,他们的孩子正在摇篮里揪心地哭喊着"我要爸爸,我要妈妈"!作为医务人员,他们比谁都明白,与"非典"较量,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告诉我,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置家不顾,甚至把生死置之度外,投入这残酷的斗争?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已经渐渐远去,那么就请你到我们的身边看看吧!我们皮肤病患者往往是全身皮肤溃烂,表皮脱落,化脓、渗液,身上散发着刺鼻的`气味,连病人家属都捂着鼻子敬而远之的病人!我们的医护人员却天天要为他们清洁身体、消毒、湿敷、搽药、输液等近距离的精心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徐宝宝事件”之我见
姓名:朱霞
班级:08公管
学号:20080605035
背景
事情源于一个5个月大的婴儿的死亡事件。
2009年11月3日上午,5个月大的徐宝宝被父母送至南京儿童医院。
医院初步诊断病症为眼眶蜂窝组织炎。
住院后至4日凌晨,患儿病情迅速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宣布死亡时间为早晨7时30分。
事后家属在网络上发帖,称值班医生毛晓珺当晚打网络游戏而疏于治疗,并且对家属再三恳求的态度恶劣,患儿母亲亦曾哀求下跪等情况。
11月10日,南京儿童医院对此做出反应。
其副院长黄松明否定了“医生打游戏”和“家属下跪”等事实。
至此,南京儿童医院游戏门事件迅速发酵。
院方的自行调查仍被质疑。
11月11日,南京市政府及卫生局宣布,成立第三方的调查组对此事进行重新调查。
12日中午,包括媒体记者、网民代表等在内的14人组成的调查组成立。
11月12日下午,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局局长陈天明表示,根据第三方的调查结果,“患儿家长所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
首先,我想说的是,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中,医生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医生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可是在徐宝宝事件中的那些医生,多的只是冷漠与不负责任。
管床医生不安排好病人的情况就下班离职;值班医生更是敷衍了事,多次向患者家属传递出自己不耐烦的情绪;别科的医生见不是自己的病人就懒得过问,若不是患儿的母亲多次下跪请求,恐怕她也不会去拨打急救电话。
被处理的12名人员中,有8名是直接涉及治疗的医护人员,他们本来应该是孩子的8次机会,但没有一个机会变成希望。
如今的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医生医院对患者冷漠、忽视现象,这其实是一种职业倦怠,是对生命不尊重、不负责任的表现。
将心比心,如果他们医生自己的孩子也需要进行抢救,他们还会像现在这样不负责任、不耐烦、甚至面对家长的苦苦哀求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吗?医者仁心,医生最大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但我们看到在这一事件中,当事的医生、医院却违背了自己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医院每天都要接待那么多病人,医生们的工作紧张繁重、精神疲惫所致,但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最宝贵的,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他们对别人生命冷漠忽视的借口。
在第一次接受调查询问时,那个值班医生否认自己当时在玩游戏,而是撰写论文。
不久,第二次调查结果出炉,铁证如山面前,毛晓军承认自己当时在下两盘围棋。
有媒体报道,毛晓珺面对调查想让事情快点过去于是选择撒谎,是“院长助理亲戚”的身份为其充足了底气。
我不禁感到好笑,就算这位医生没有说谎,他是在电脑前撰写论文。
写论文与挽救生命,孰重孰轻?难道写论文就能成为医生在值班期间对病人敷衍了事的正当理由了?姑且不论第一次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单看他们的判断标准,就令人匪夷所思。
写个论文就算是在干正事了,对于病人死亡就没有责任了,这是什么逻辑?无论是写论文还是玩游戏,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医生在值班期间做自己的事,相信在任何一个医院,这种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
在发生的许多医疗纠纷中,公众质疑和指责的不是医疗技术,而是身为“白衣天使”的医生的道德准则。
多数情况下,是某些医护人员的冷漠和失职激怒了人们。
医生这一职业之所以特殊,他们的道德水准之所以令社会敏感,是因为他们牵系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希望,是人类悲悯之情的信仰,医生的道德标准是不容突破的人类行为底线。
其次,为何一个本不复杂的事件非要经过两次调查才能还原真相?
在徐宝宝事件发生后,医疗事故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此时,当务之急是查出事情真相,还病人与医生公平,而不是推脱责任或寻找借口。
可是南京市儿童医院在未与患者家属证实的情况下就听取了值班医生的说辞,并作为最后的调查结论。
南京市卫生局在没有做任何调查的前提下,直接引用了南京市儿童医院的这个结论并召开新闻通气会。
通报结果为,一、医院的责任主要是对患儿病情判断上的失误,对病情的凶险性估计不足;二、至于说医生上网偷菜,调查认为医生不存在玩游戏,发牢骚等情况;三、患儿家长向医生下跪求助的时间和地点和网友说的不一致。
这个结果和南京儿童医院给出结论完全一致。
这种草率的调查结论之所以能够匆匆出炉,甚至顾不上与当事人打个招呼,不由得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医院意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纯粹就是为了应对舆论,担心舆论不加控制会引发次生事故所做的“自我保护”?近年来,许多公共事件中都能见到调查组的身影。
但遗憾的是,这样貌似公正的调查,往往被权势操纵,得出一些悖论。
南京市及江苏省卫生部门在不与死婴家属接触的情况下就把事实“调查清楚”了。
作为当事一方,南京市儿童医院不仅出现在了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而且获得了发言的权利;而作为当事另一方的死婴家属却是看了电视报道才知道新闻发布会这回事儿,这就难怪舆论质疑。
如果所有的医疗事故发生后,医院都采取这种消极应对的方式,掩盖真相,敷衍了事,那么,就无怪如今医患关系会如此紧张了。
从医院的角度,很多人反映如今的患者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生很多都是持怀疑态度,甚至患者无理取闹、蛮不讲理的情况也不少见。
社会舆
论从同情弱者的角度,多是站在患者这一方。
其实,我认为,患者的种种不正常的表现,只是医院、医生追求自身利益、忽视患者权益、缺乏道德约束力的结果。
先有因,后才有果。
在我国医改的进程中,医疗机构定性、医务工作着待遇等走向尚未明朗,在经济大潮的拍打下,医德等精神命题渐渐被至于次要地位,这势必会激起各种矛盾。
而处于矛盾中心的官员却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不仅在医疗事故发生时,不能坦然讲出真相,严惩失职者,而且在日常管理中,仅以“不出事”作为要务,疏于医德层面的精神管理。
这样的一个大形势下,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处于弱势的患者群体的不信任呢?这些不信任、不稳定的因素都是源于医疗机构一方未能给予患者以足够的安全感。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关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质疑。
据此案律师所言,目前我国的医疗事故鉴定,医学专家都只看病历,他们不会到医疗事故现场,不会考虑事故是否与当时医生玩游戏有关这样的事实;更为关键的是,在事故鉴定中其重要作用的病历完全是医生所写,事实上病历上很多内容是可以由医生事后补写的。
因此在事故的判定中,病人处于相当弱势的地位。
首先我们应该改进的是病历的保存机制。
既然病历对于医疗事故鉴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对于病历的保存、修改,都应该有更为有效、严格的规章予以保证。
在英美法系中,篡改病历属伪造文书的犯罪,即便不构成非法行医,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犯罪。
而在我国,尚未有这类的强制手段限制医生的行为。
其次,医疗事故鉴定不应该只看病历。
在本案中,“第三方调查组”通过调看医院监控录像以及检查当事医生电脑确定了医疗事故的真相,这就充分体现了医疗事故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加以鉴定。
在各种矛盾纠纷中,医疗纠纷一直因其纠纷双方不对等而往往耗时较长。
患方处于劣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拥有的证据不足,对于医疗这一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很显然不如医方有优势。
多数时候都是医生说什么,患者及家属因为无知,只能照做。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一方面提高患方的医疗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也应该完善医疗体制,保护好医疗过程中的证据,保护患者的合法权利,在给患者治病的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知情权和尊重。
这也能为当事医生提供有力的证明。
本案中的“第三方调查”,依我看,其合法性和操作中各项工作的推进,全仰赖背后的政府部门支持,其调查结果也须得到政府确认。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过是政府为平息众怒、环节舆论压力的对策。
如果本案最高层的领导没有这样的决心与魄力,任他舆论如何哗然、家属如何不满,又能怎样?所以,我们该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对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加以改革。
要使职能部门杜绝事实被掩盖的现象,还当事者一个公平的真相,使医患关系进入良性状态,必须要在外部监督、内部自律和制度改进这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的关系。
其实,从感性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处于哪一职位、哪一机构、哪一阶层的人,提高其责任感,才是解决矛盾的根本之道。
医护人员如果能尽心尽责地治疗、照顾病人,我相信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无事生非;医院在医疗纠纷面前如果能切实为患者着想,公正处理问题,又何来医患双方僵持不下的难堪?那些监察部门如果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力,扮演好监督检查的角色,哪里还要耗费人力物力进行第二次的“第三方调查”?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我国看到真正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