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德育理念的指导,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在教学中,要明确德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核心,将德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提倡满足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情感的教育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情感是人的灵魂,关系到学生整个人格的构成。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用真诚的关怀和理解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共性品质和个性品质两个方面加强德育渗透。
共性品质是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体现,个性品质是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的个性品质。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特长。
通过共性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第四,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语境的构建和语言的塑造,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德育发展的教学语境,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来体验和实践道德品质。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道德情感,感受作品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道德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道德的追求。
通过语言的塑造和语境的构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和实践道德品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策略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手段,使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下面是一些德育渗透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第一,以德育为核心,融入语文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选择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相关的文本材料,如励志故事、道德寓言等,通过这些文本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引导和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正直诚实、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德。
教师还可以适时地进行品德教育的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第二,通过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和生活境遇,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
通过各类语文作品的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社会责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名人名言的引用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借助教学评价的机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和引导。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和引导,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其在课堂上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行为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并督促他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能够自主思考、辨别情感和道德内涵。
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从实例中学习到道德观念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其道德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提出几种德育渗透策略。
采用情感教育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赏析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情世界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对比,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友爱心和同情心。
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质疑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从作品中提取出作品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讨论,如诚信、互助、勇敢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醒学生注意纪律,培养学生守时、守规、守纪的习惯。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
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是多方面的,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思维品质培养、价值观念引导以及行为习惯培养等方式进行。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格和积极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如语言和行为上的示范、互动参与的引导等。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注重言行举止的规范,用自己的榜样引导学生做到尊重他人、友善待人。
教师还应该允许学生参与课堂决策,提供一个充满尊重和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借助经典教材进行价值观教育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经典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经典教材,引导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和道德教育的相关知识。
通过讲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刘备的忠诚精神,培养学生的忠诚、诚信;通过讲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的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一些具有价值观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美感鉴赏能力。
三、注重语文素养培养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核心内容。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礼貌用语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组织语文活动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通过文学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到德育的温度和力量。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德育个性化引导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的品格和德育发展也存在差异。
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的德育引导。
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德育需求,通过针对性的培养措施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温和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对于比较顽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规范引导,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律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下面我将提出几种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
首先是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应贯穿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优秀文学作品、名人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的营养。
在教授《荷花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主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解《雷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剧中人物的品德与行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
其次是运用启发式教育法。
启发式教育法是一种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模式。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道德的价值。
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提出类似于“做人应该怎样尊重长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孝道。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育,学生能够自主地接受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是开展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
在学习《白雪公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并就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需要,培养同情心和公平意识。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进一步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最后是注重情感体验。
情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渗透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诵读诗歌、朗读文章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中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关怀和尊重。
通过这样的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道德情操。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
在新的背景下,语文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下面列举了几种德育渗透策略,供参考。
一、注重情感体验情感是人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德育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诗词、讲述励志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在学习《木兰诗》时,可以请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德意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借助文本进行德育教育文本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媒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道德素养较高的文本,如经典诗词、寓言故事等,通过解读和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道德价值。
在学习《左传》中的孟尝君篇时,可以请学生分角色诵读文本,引导学生认识到君子坚持正义、不畏强暴的品质。
三、注重学科交叉德育与其他学科并不独立,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在学习《论语》中的《学而篇》时,可以结合人文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是如何影响到后世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培养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辨和讨论。
在学习《小狗钱钱》时,可以请学生讨论为什么让孩子读书重要,引导学生思考读书与人生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从思想上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五、引导行为规范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通过个人示范和学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可以请学生模仿文中的“开怀畅饮”、“游众之间”等行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文明礼貌、互相合作的行为习惯。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策略,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环境创设、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是德育渗透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环境、悬挂德育主题的海报、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等方式,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借助季节、节日、故事等元素,设计合适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团结互助、守纪守法、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德。
在选择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具有德育价值的素材,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教学。
德育渗透的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更是对学生品德和情感的熏陶。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励志故事等,通过这些故事情节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善恶之间的差别,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诗词、历史典故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力量。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应注重德育渗透的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感教育、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判断能力和价值观念。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交流、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情感的力量,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情感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认同、互相尊重,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涉及到课堂环境创设、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几种德育渗透策略,并阐述它们的作用和实施方式。
第一种策略:导入德育话题德育渗透的第一步是导入德育话题。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朗读德育故事、阅读有关德育的文章、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德育话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始思考、讨论和感悟有关德育的内容。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课堂上的小红旗》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读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遵纪守法,以及遵纪守法为什么重要。
第二种策略:教学内容与德育相结合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形成的。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将这些德育思想与语文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德育素养。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寓言》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读懂寓言中的道理及其中的德育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第三种策略:课堂规范的落地一个好的班级氛围以及课堂规范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也非常有帮助。
因此,教师不仅要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还要在语文课堂中贯彻课堂规范。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学生合作时强调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自主活动时注重规范和纪律,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
第四种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义卖、义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奉献他人是一种美德,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总之,德育渗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德育话题、教学内容与德育相结合、课堂规范的落地、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多种策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语文能力,还能提高德育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一、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用心打磨自己的作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课堂上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解读其中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的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可以通过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文学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美好情感等;可以通过讲解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理念,教育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和行为准则;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价值和智慧,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以通过课文讲授和补充阅读,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可以通过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可以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诗词朗读、书法、绘画等。
四、创设情感体验的教学环境情感体验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创设情感体验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亲情、友情和师生之间的关爱。
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信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和方法。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情感体验的教学环境等,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德育与语文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仅关注知识传授,更重视德育的渗透。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六个方面介绍一些德育渗透策略。
注重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道德价值观相关的课文或阅读材料。
选择一些关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促进他们积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情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去体会作者传递的道德信息。
在谈论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物的优点和缺点,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品质和行为。
鼓励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进而反思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关系到他人的行为。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或口头表达时,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注意道德规范,鼓励学生考虑自己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合乎道德。
第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交流。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互助友爱、相互支持的品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注重文化传承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比如孔子的仁爱、老子的无为而治等思想,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统美德的追求,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丰富自己的道德修养。
注重学生情感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论自己的情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并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需要注重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鼓励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注重文化传承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以及注重学生情感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启发情感,引导审美。
在语文课堂中,通过朗读、鉴赏文学作品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感染力和道德内涵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触动,进而形成自己的感悟。
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喜爱和赏析,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强化实践,促进行为。
要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实践引导,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价值观转化为实际行动。
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社区或者学校周边的社会公益机构,让他们亲身体验做好事的快乐和意义,进一步强化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关注。
四、导引师生,共同成长。
在德育渗透策略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成长。
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引导、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教师也要从学生身上获取启示和感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五、营造和谐氛围,促进情感交流。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和谐、包容的环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合作,增强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教育情操,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德育的良好效果,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和人格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途径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途径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
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外活动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途径,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渗透语文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德育教学需要更好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语文课程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精心挑选具有道德情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对美好道德情感的共鸣和思考。
教师可以借助诗词歌赋等鲜活的语言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接受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熏陶。
在语文课程中引入历史典故等相关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中还可以加入一定数量的社会热点、时事话题等,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培养学生的正确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渗透教学方法是语文德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一方面,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道德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意识。
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德育思维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程中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渗透德育教育。
三、课外活动的渗透课外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感受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的发展,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语文作为学生习得语言、思维、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德育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德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中,成为了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语文教学要朝着多元化、个性化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方向发展。
德育渗透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
只有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语文素养与德育目标的双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如何有效地实现德育渗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课题。
1.2 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情感品质。
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健康心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课堂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学内容涉及到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通过这些文本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不同人物的人生道德选择,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德育渗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德育渗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点一、注重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思维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改革与挑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必须成为教育的中心任务,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感受美、品味美、享受美。
通过文学、语文技能等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启发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学生的情感修养。
在课文选材上,可以注重选取优美、感人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力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德育培养的关键。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通过课堂阅读、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感悟情感。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注重阅读,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
三、融入生活实践,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四、发挥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发挥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交叉点,比如语文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引导,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故事、地理描写、艺术鉴赏等,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感。
语文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创作,写出关于历史、地理、艺术等内容的文章,从中培养学生的德育修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显得愈发重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提升其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常常被边缘化,教师更多地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渗透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认识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整合德育教育资源,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发展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2. 正文2.1 整合德育教育资源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至关重要。
整合德育教育资源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步骤之一。
教师可以借助课文、课外读物、影视资源等多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道德情感。
通过故事情节、语言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美、善、真、美等核心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等资源,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都能感知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比如组织家访活动、校园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既能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整合德育教育资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更能够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始终,引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而是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可行的德育渗透策略,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学生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德育素养。
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德育相关的主题或素材,引导学生探讨问题时关注道德价值观,并通过开展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情感教育法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场所,因为语文教学涵盖了美的教育、情感教育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一些具有感染力和感人之处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通过演绎、感悟和共情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文化的情感内涵,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行为,使学生在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情感养分的也将这种情感引导到生活中的实践当中,实现德育与语文的有机结合。
三、故事教学法故事是儿童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故事教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力,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寓意。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互动,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当中得到德育启示。
四、互动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灵活运用,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感教育、故事教学和互动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到德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实现德育渗透,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提升全面素质。
一、注重情感教育,建立师生良好关系语文课堂教学是传递情感的重要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在课堂上,要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状况和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
同时,还应该扩大师生之间的联系,关心学生的家庭和生活,以便从身边的细节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
二、注重过程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更加强调过程教育,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文字的美感、探究语文知识、弘扬中华文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注重价值观教育,传递正能量在新课程中,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讲解经典文章、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良好的价值观。
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人生、体会生命的真谛,从而在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有力量。
四、注重实践教育,倡导社会责任感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语文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注重实践性教学。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通过一些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活动,让他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真实面貌,体验社会责任感,增强自我价值观念。
五、注重多元智能教育,培养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注重多元智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
德育渗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传统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为当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探讨德育理念如何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以及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现德育渗透。
2. 正文2.1 德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德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通过语文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理念的融入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
德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通过语文阅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理解善恶之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有意义的文学作品或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含义,引发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德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情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友爱心和责任感。
德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辨析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事件或问题展开思考讨论,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德育理念可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成为了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而文本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其内涵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意蕴和价值观念。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并引发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的思考和讨论。
教学《荷塘月色》,可以让学生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恬静、清幽的情境,引导学生品味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教学《小石潭记》,可以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独特情感和价值观念,引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的情怀。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人文精神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语文素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培养往往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息息相关。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各种阅读、写作和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安排学生到实地感受月下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小石潭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资源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涵养高尚的情操,精雕细琢人文精神。
三、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道德思考四、创设丰富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的一种综合性的内在体验,而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德育的渗透,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品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下面是一些德育渗透的策略,帮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精选文本和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行为,引发学生对于正直、勇敢和诚实等品质的思考。
在讲解文本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情感认同和价值判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品德的力量。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一些寓言故事、道德故事或者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善恶、对错的思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思考和表达,提升学生的道德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事例,与学生分享一些具有道德启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引导学生了解义勇为民、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美德,并通过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活动,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悟道德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一些道德困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例如尊重他人、共同合作、独立思考等。
通过培养这些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学生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展示出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策略包括精选文本、讲解与启发、讨论与引导、角色扮演与表演以及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品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初探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顺应教改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提高自身结构和素养。
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语文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可见“人师”的重要性。
必须通过语文课堂积极开展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即“三观”)的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时应通过对语文教材的讲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
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或音乐渲染……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以境生情,以“读”悟情
感情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以读悟情。
三、鼓励质疑,以“问”引思
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
平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的前后联系质疑;从篇章结构的特点质疑;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质疑;从课文的中心质疑;从某些修饰词语质疑……训练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四、突破文本,以“情”育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五、于阅读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的主渠道。
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德育时,要结合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来加以渗透。
1、“设身处地”法。
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2、“身临其境”法。
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
3、“朗读体悟”法。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
“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既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陶冶性情,体悟思想的过程。
因此对一些情节感人,语言生动的课文,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六、于写作中渗透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1、在体验生活中渗透。
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就应该视作德育的过程。
如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
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
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
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注意周边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的欲望,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做同样能实现既培养作文能力又实施德育的目的。
2、在记写日记中渗透。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
”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
3、在随文练笔中渗透。
随文练笔是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相机进行的习作训练。
由于其形式灵活,选题自由,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习作形式,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条好途径。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