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在学习文言文时,虚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虚词在句子中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但在句子构成和语义表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掌握文言虚词的使用是理解和翻译古代文献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些初中阶段的文言虚词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提高对文言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填空题1. 曹操为人机智,深明__________之道。
2. 孔子的文化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其__________与道德教育仍然影响着人们。
3. 这位诗人的杰作__________后人的创作。
4. 康熙帝是一位__________君主,对民生负责,被尊为“仁君”。
5. 法国大革命__________了整个欧洲大陆。
二、翻译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注意虚词的使用。
1. The emperor's power is absolute in this kingdom.2. The teacher's word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students.3. Despit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they never gave up.4. His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widely recognized.5. In ancient China, filial piety was regarded as a virtue.三、改错题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虚词错误并改正。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女子能顶半边天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3.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提倡宽容的精神。
4. 童年是人生经历中最美好的时光。
5.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运用了很多古诗来说明自己的思想。
四、解释题请简要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1. 乎2. 之3. 者4. 与5. 于五、综合题请运用文言虚词,书写一段短文,描述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练习(含答案)
1. 下列句中“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2. 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 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 徐公何能及君也B. 大王来何操C.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 下列各句中“其”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④则或咎其欲出者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 ①⑧相同,②⑤相同B. ③④相同,⑥⑨不同C. ⑥⑦相同,⑧⑨相同D. ②⑤不同,④⑥相同5. 下列句中“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②视之,形若土狗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天若有情天亦老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6. 下列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故曰:“弊在赂秦也!”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廉者,赵之良将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D.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焉】未知生,焉死?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D解析: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E、【表因果】“因而”“所以”F、【表目的】G、【通假字】通“尔”,译为“你”“你的”H、【通假字】通“如”,译为“如同”“好像”答案:A解析:(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F解析: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
4.【而已】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A、【表限止】相当于“罢了”B、“才”“方才”C、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不久”“一会儿”答案:A解析: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5.【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之”字在下列句子中作为代词的是:A.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 之乎者也,皆虚词也。
C.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3. “以”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用”的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于”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在”的是: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 “则”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就”的是: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填空题6.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虚词填入适当的位置。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7. 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入适当的虚词。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吾与点也,无尔诈,无我虞。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翻译题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阅读理解题9.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请解释“而”在这段话中的用法和意义。
(2)“不惑”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五、写作题10. 根据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
(完整版)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及其含义:1、忽啼求之()2、仲永之通悟()3、或以钱币乞之()4、学而时习之()5、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6、心之所向()7、卒之为众人()二、对下列句中加点“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昂首观之(代词,相当于“它们”)B、余闻之也久(代词,相当于“这件事”)C、项为之强(助词,相当于“的”)D、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其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及其含义:1、蹲其身,使与台齐()2、其纹理皆有可观者()3、如此其贤也()4、不能名其一处也()二、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代词,他)B、其真无马耶。
(连词,表选择疑问,相当于“是----还是”)C、安陵君其许寡人。
(助词,用来加重语气,相当于“可要”亦可不译)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副词,表反问,难道)以一、在下面括号中写明“以”的用法及其含义:1、徐喷以烟()2、盖以诱敌()3、以虫草为林()4、以观沧海()二、下列句中“以”的作用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或以钱币乞之C、屠惧,投以骨D、生以乡人子谒余而一、请指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在句中所表示的关系,并说出相当于现代汉语哪个词语。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并列关系,和。
1、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2、而疑邻人之父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3、妇拍而鸣之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4、挟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6、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巩固在下列各题中,分别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均为单选题;1.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闻而.愈悲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3.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徐公何.能及君也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4.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5.例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例句:秦王恐其.破壁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例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A.其.若是,孰能御之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C.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8.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示赵弱且.怯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9.例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A.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B.更若.役,复若赋C.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D.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10.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B.臣所.过屠者朱亥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11.例句:吾所以..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吾所以C.师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传道受业解惑也 D.所以12.例句: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A.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B.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吾属今为.之虏矣13.例句:臣请为.王言乐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如姬为.公子泣C.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4.例句: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D.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15.例句:余闻之也.久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古之人不余欺也.16.例句:操当以.肃还付乡党A.秋以.为期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7.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A.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B.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8.例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于今无会因. D.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19.例句:君幸于.赵王A.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D.业精于勤、荒于.嬉20.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A.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1.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此则.寡人之过也22.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3.例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太后盛气而揖之.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D.作师说以贻之.24.例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25.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B.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C.顷之.,烟炎张天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二、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6-27题;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①,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②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注释:①愎:执拗;②临:临刑;26.与例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乳母告急于.东方朔;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赵氏求救于.齐;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业精于勤,荒于.嬉;27.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我当设奇以.激之;A.以.乱易整,不武; 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将帅二三子以.蕃; D.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8-29题;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得乎”28.选出与“而徙于越”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吾尝终日而.思矣;29.选出与“或谓之曰:‘子必穷’”中的“或”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或.曰:“此鹳鹤也;” B.或.师焉,或否焉;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0-32题;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 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30.对下列句子中的“而”字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A.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表承接,有因果联系的意思;B.而.不肯行——表转折,相当于“却”;C.我自行之而.不肯——表转折,相当于“却”;D.七岁为而.为孔子师——表承接,相当于“就”;31.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之:①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其:①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以: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D.于:①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32.对下面三个句子的语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君侯何不快甚也②汝安能行之也③何遽叱臣乎A.三句都是反问语气B.①是询问,②③是反问C.①②是询问,③是反问 D.三句都是询问语气;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C例:表转折,却;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转折,D表修饰2.B例:表承接,就;A表递进,并且;B表承接,就;C表因果,因而;D通“尔”,你3.D例:为什么;A什么;B通“呵”,喝问;C怎么;D为什么4.A例:介词,对于;A介词,对于;B助词,舒缓语气;C助词,呢;D助词,舒缓语气5.B例:连词,才;A副词,竟然;B连词,才;C表判断,就是;D代词,你的6.A例:代词,他;A代词,他;B代词,这;C副词,一定;D代词,自己7.D例:副词,难道;A代词,它;B副词,一定;C副词,大概;D副词,难道8.D例:副词,将要;A连词,尚且;B连词,并且;C副词,暂且;D副词,将要9.B例:代词,你;A连词,如果;B代词,你;C代词,这;D动词,像10.C例:名词,地方,处所;ABD都是代词,所字结构;C名词,地方,处所11.C例:用来……的;ABD都是“……的原因”,C用来……的12.A例:动词,以为;A动词,以为;B动词,作为;C动词,成为;D介词,被13.C例:介词,向;A介词,被;B介词,替;C介词,向;D助词,呢14.C例:代词,它<他>;A代词,哪里;B助词,啊;C代词,他<它>;D助词,啊15.C例:句中舒缓语气;A表判断语气;B表商量语气;C句中舒缓语气;D表陈述语气16.A例句:介词,把;A介词,把;B介词,凭借;C介词,因为;D连词,表并列,又17.B例:介词,因为;A动词,认为;B介词,因为;C连词,表修饰,而;D连词,用来18.D例:连词,因为;A介词,凭借;B介词,通过;C名词,缘由;D连词,因为19.B例:介词,被;A介词,到;B介词,被;C介词,比;D介词,在20.B例:介词,跟,同;A动词,赞同;B介词,同;C连词,和;D动词,结交21.D例:副词,就是;A连词,表承接,那么;B连词,就;C连词,却;D副词,就是22.A例:助词,定后标志;A助词,定后标志;B代词,……的人,CD都是助词,表提顿23.C例:代词,我;A代词,这;B代词,他;C代词,我;D代词,他24.C例:助词,“取独”;A助词,提宾标志;B助词,的;C助词,“取独”;D代词,它25.D例:助词,定后标志;A代词,它;B动词,到;C音节助词;D助词,定后标志26.B例:介词,向;A介词,在;B介词,向;C介词,比;D介词,由于27.C例:连词,表目的,来;A介词,用;B介词,因为;C连词,来;D介词,凭28.B例:连词,表承接;A表转折;B表承接;C代词,你;D表修饰29.C例:代词,有的;ABD的用法与例句同;C连词,表选择,或者30.C表递进,可译为“尚且”31.DA都是动词,到、去;B都是副词,表希望;C都是介词,把;D①介词,被②介词,到32.B。
初三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三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文学语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三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阶段,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中文水平,还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为了帮助初三学生加强对文言文虚词的练习,我特意准备了以下练习题。
练习一:填空题请根据句子意思和文法规则填入正确的虚词。
1. 他____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感到非常震惊。
2. 忽然之间,天空____下起了大雪。
3. 这本书内容丰富,____适合初学者。
练习二:改错题请找出下列句子中错误的虚词,并加以改正。
1. 他对历史____不感兴趣,从不参加任何相关活动。
2. 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几百年前的一个小城镇。
3. 他的努力____没有白费,最终取得了成功。
练习三:翻译题请将下列句子中的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不以物喜,____以己悲。
3. 合理利用时间,____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练习四:辨析题请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正确的虚词填空。
1. 这个谜题____需要用心去破解。
A. 竟B. 可C. 甚至2. 他虽然年纪轻,____举止却非常成熟。
A. 乃B. 亦C. 然而3. 他不仅学习优秀,____擅长各种运动。
A. 且B. 或C. 兼练习五:连词填空题请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正确的连接词填空。
1. 他一直努力学习,____成绩越来越好。
A. 以至于B. 并且C. 但是2. 外面下着大雨,____我们还是去了公园。
A. 于是B. 或者C. 即使3. 我不仅对历史感兴趣,____对地理也很感兴趣。
A. 况且B. 同时C. 因此练习六:阅读理解题请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古代,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
他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育他们做人。
故子路问孔子:「衣冠冢乎?而又拂乎?」孔子回答道:「绘事后素」。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在强调什么?A. 衣冠冢的方式很独特。
B. 理想的人应该穿得朴素。
C. 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导。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辨析下列画线的虚词的用法(含义词性、作用)(一)之1.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 属予作文以记之3.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4.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5.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6.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7.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8.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10. 技经肯綮之未尝11. 宋何罪之有1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3. 公将鼓之14.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15.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6.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二)其1.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2.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5.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6. 毁其盆,悉埋于地7.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8. 先生其此类乎?9.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0.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1.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2.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三)者1. 肉食者谋之2.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3. 此三者,吾遗恨也4.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5.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6.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8. 言之,貌若甚戚者(四)所1.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2.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 其巫,老女子也,年已七十,从弟子十人所4.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7.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8. 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9.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五)是1. 吾祖死于是2. 是吾剑之所从坠3. 张良是时从沛公4. 问今是何世5.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6. 唯命是听,唯利是图7. 余是以记之8.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9.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10. 觉今是而昨非(六)或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2.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 冀君实或见恕也5.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七)以1. 请以剑舞2.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5. 敛赀财以送其行6.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7. 梅以曲为美8.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9. 皆以美于徐公10. 吾终当有以治汝1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2.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3. 輮以为轮(八)为1. 公为我献之2.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4.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5.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6.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8.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9.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0. 因而化怒为悲(九)于1.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2.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3.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4. 青,取之于蓝5. 业精于勤,荒于嬉6.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7. 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8.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9. 吾祖死于是10.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十)与1. 公与之乘2. 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3. 可得闻与?4.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5.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6.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7.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十一)诸1.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2. 都督诸路军马3. 投诸渤海之尾4.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十二)而1. 蟹六跪而二螯2. 余闻而愈悲3.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5. 如优孟摇头而歌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8.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9. 军惊而坏都舍10. 既而儿醒11.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1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十三)且1.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2.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3. 先生……且搏且却4. 先生且喜且愕5.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6. 不出火且尽7.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8.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9.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十四)则1.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初中文言文--虚词 专项测试题一
初中文言文--虚词专项测试题一一、单选题1、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面刺寡人之过B、公与之乘C、操蛇之神闻之D、故克之2、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B、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C、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D、安陵君其许寡人!4、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B、徐公不若君之美妾之美我者C、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D、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5、下面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鱼之乐B、仰而视之C、庄子往见之D、其名为鹓鹪,子知之乎6、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愚公移山C、其妻献疑日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7、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公问其故B、故逐之C、公问其故D、必以分人故克之公将驰之其乡人曰可以一战8、对下列加粗“之”字用法相同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2)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A、(1)(2)B、(3)(4)C、(1)(3)D、(2)(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官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10、下列各组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1、对句中“于”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以其无礼于晋④皆以美于徐公⑤且贰于楚也⑥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⑦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A、①③⑤/⑥⑦⑧/②/④B、①③⑤⑦/②④/⑥⑧C、①③⑤/②⑥⑧/④/⑦D、①③⑤⑦/②⑥⑧/④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B、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非独贤者有是心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1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14、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行数日十夜而至于郢。
中考文言文虚词练习题精选集
文言虚词练习指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凭借)2、今以钟磬置水中。
(介词/把)3、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介词/在)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以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屈。
(连词/来,连接行为和目的)6、径进以啄。
(连词/相当于“而”,承接关系)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连词/并列关系)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连词/因果关系,因为)9、皆以美于徐公。
(动词/认为)1、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介词/到)2、乃设九宾礼于廷。
(介词/在)于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介词/对于)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从;介词/比)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介词/与“见”配合,表被动)6、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词/受;介词/向)1、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介词/替)2、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介词/为了)为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介词/被)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动词/治理;介词/与“所”配合表被动)5、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动词/当作)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助词/表反诘语气,“呢”)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介词/通过、经由)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介词/凭借、就着)3、因利趁便,宰割天下。
(介词/趁)因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连词/于是)5、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连词/因而)6、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沿袭)7、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名词/机会、因缘)1、相如每朝,常称病,不欲与廉颇同列。
(介词/跟)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连词/和)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与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动词/给予)5、蹇叔之子与师。
(动词/参加)6、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动词/赞同、拥护)7、(王)曰:“可得闻与?”(助词/表疑问语气,同“欤”)1、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30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B.睨之,久而.不去/结友而.别C.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悟前狼假寐【答案】D【解析】2.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答案】D【解析】【详解】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D项中的“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故选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C.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D.其一犬坐于.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代词,代指元方/的B.表目的/用C.表转折,但是/表递进,而且D.在/在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至于负者歌于.途D.所欲有甚于.生者【答案】D【解析】【详解】ABC三项都是介词,在。
D项:比。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何陋之.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C.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D.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同“贴”)【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项“何陋之有”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答案】C【解析】【详解】C项“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其余三句中的“之”均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1(教师版)-1
初中文言文之虚词练习1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辍耕之.垄上C.行者休于.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君为长者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之:结构助词,的。
B.下车引之之:代词,指元方。
C.学而时习之之:代词,学过的知识。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温故而知新C.曲肱而枕之D.博学而笃志4.下列各项中,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5.下面句中虚词“而”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①自钱孔入,而钱不湿②康肃笑而遣之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④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A.①与②相同B.③与④相同C.①与④相同D.②与④相同6.下列选项中对“其”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视下矣其:代词,大鹏B.其.真无马耶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其.真不知马也其:代词,指食马者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表示选择7.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乃记之而.去(然后,就,顺接关系)B.宫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意义)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D.吏呼一何.怒(副词,什么)8.下列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尝射于家圃山门圮于河B.以我酌油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C.释担而立康肃笑而遣之D.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9.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句子的一项是()A.故外户而不闭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执策而临之10.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B.水陆草木之.花康肃笑而遣之.C.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D.尔.辈不能究物理但手熟尔.11.下列句中“可”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2.与“以钱覆其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B.以.刀劈狼首(《狼》)C.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13.下列句中的“之”字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渔人甚异之。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而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几道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1. 下文中划线的词语是虚词的一项是:昔者先王之于天下也,暨辟土疆,阆苑修职;既定庙堂,万方为虑;庶将绥穆,盖四海之内,董翰表章。
A. 昔者B. 于C. 暨D. 既2. 下列词语中,属于虚词的是:A. 山川B. 美丽C. 之D. 於3. 在古文《史记·五帝本纪》的开头描述中,“黄帝者,少昊氏之苗裔也”的“,”属于以下哪种虚词?A. 句中虚词B. 句末虚词C. 连词D. 并列虚词4. 划线词语是虚词的句子是:A. 其初即有人的舞蹈,那舞蹈就是一种载体,表达各国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与道德观念。
B. 都说植物没有智慧,可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它们表现出了与人类完全不同的智慧。
C. 古代诗人常用“屈原”、“杜牧”作为自己作品的署名,以此寄托自己对这两位古代诗人的崇敬之情。
D. 庄子告诉我们,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追求物质生活更重要。
5. 以下句子中不属于虚词的一项是:A. 於是百姓有饥色,告于文王。
B. 悲歌可以当泣,迅雷可以脱穷。
C.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 子非三思而后行者乎?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虚词“以”表目的的一项是:A. 用心把握时机,以便能尽早参加比赛。
B. 以其父之名义,表示感谢感激之情。
C. 他以勇敢果断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D. 小明的父母以他的成绩来衡量他的学习进步。
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D。
划线词“既”出现在“既定庙堂”的意境中,表示已经、早已的意思,属于虚词之一。
2. 答案:C。
划线词“之”是表示所属关系的虚词,例如:“天之骄子”,表示天的骄傲之子。
3. 答案:B。
逗号“,”属于句末虚词,用于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
4. 答案:D。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文言虚词(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文言虚词(含答案)1、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2、改写每段话:1.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A。
水陆草木之花B。
何陋之有C。
花之君子者也D。
莲之爱改写为:从A、C、D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选项。
2.下面句中划线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一贫,其一富B。
其如土石何C。
吾视其辙乱D。
其真无马邪改写为:在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一个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划线词。
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哪里)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兼与药相粘(并且)B。
虽我之死(虽然)杂然相许(……的样子)旋刻之(随时,马上)C。
冀州之南(的)跳往助之(助词,不译)持就火炀之(指铁板)D。
面山而居(表并列)聚室而谋(表顺承)而山不加增(表转折)改写为: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所有加横线的词的正确解释。
4.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因为)B、___以为酒(以为)C、着重___之(来)D、予以问予,予不能解矣(拿,用)改写为:在下列划线字中,选出一个解释错误的选项。
5.下列句中“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
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B。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___。
D。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改写为:在下列句子中,选出一个“为”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不相同的选项。
6.下面句中划线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一贫,其一富B。
其如土石何C。
吾视其辙乱D。
其真无马邪改写为:在下面的句子中,选出一个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划线词。
7.选出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句其真无马邪。
A。
其真不知马也。
B。
何足怪哉?C。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
天下事有难易乎?改写为:在下列句子中,选出一个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选项。
8.选出与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句人之食于虎也。
A。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练习(有答案)
⑧期年之后,表时间限定(《邹忌讽齐王纳谏》)
⑨辍耕之垄上去,到(《陈涉世家》)
杜少府之任蜀州去,到
妻之美我者主谓间取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又”、“和”或不译。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而且(《醉翁亭记》)
⑥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修饰(《醉翁亭记》)
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却(《论语》》)
⑧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表承接,就(《送东阳马生序》)
⑨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马说》)
温故而知新表承接,接着(《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却(《论语》)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于
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
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与”、“跟”、“给”、“到”、“ 对于”等。
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
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作“比”。
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
练习: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④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⑤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⑦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⑧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周亚夫军细柳》
⑧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
11、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学生)
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练习(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1.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3.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4.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5、徐而察之, 则山下皆石穴罅。
6、吾恂恂而起。
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其余则熙熙而乐。
8、谈笑而死, 断头置城上。
9、老妇恃辇而行。
10、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11.吾攻赵, 旦暮且下, 而诸侯敢救者。
12、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13、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14、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5、秦师轻而无礼。
16、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朝济而夕设版焉。
18、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19、灭滑而还。
20、军惊而坏都舍。
21.而翁归。
22.若欲死而父。
23.而母立于兹。
二、何1.君何以知燕王?2.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3.客何为者?4、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5.却看妻子悉何在。
6.豫州今欲何至?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8、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9、吾幸而得汝,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10、作计何不量!11.昔取之而有馀, 今守之而不足, 何也?12.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13、所在皆是也, 而此独以钟名, 何哉?14.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15.吾何爱一牛?16、徐公何能及君也?1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 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18、吾欲之南海, 何如?19、今日之事何如?君谓皇上何如人也?20、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21.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22.何乃太区区!23.万钟于我何加焉!24、何其衰也!25.如太行、王屋何?26、其如土石何?三、乎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壮士, 能复饮乎?齐桓、晋文之事, 可得闻乎?4.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5、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6、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况大国乎?7、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虚词用法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赤壁之战》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岳阳楼记》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伶官传序》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鸿门宴》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五人墓碑记》11.何以战________《曹刿论战》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________《庄暴见孟子》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________《阿房宫赋》3.乎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专项训练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专项训练1.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怅恨久之公将驰之B.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
C.仓鹰击于殿上休祲降于天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伤先帝之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B.罔不因势象形余因得遍观群书C.吴广以为然谓为信然D.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佐之,并杀两尉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而君逆寡人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4.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B.以君为长者徒以有先生也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D.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孤之有孔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祭以尉首杀之以应陈涉C.受地于先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D.陈涉乃立为王乃不知有汉6.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辍耕之垄上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试用于昔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因屏人曰高祖因之以成帝业7.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由是先主遂诣亮遂用猖蹶,至于今日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或以为死今诚以吾众诈自称D.受任于败军之际苟全性命于乱世8.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弱为强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B.其如土石何其船背稍夷C.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D.而君逆寡人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9.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于鲁,行十日十夜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C.不足为外人道也山峦为晴雪所洗衣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温故而知新10.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出淤泥而不染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B.由是先主遂诣亮遂用猖蹶,至于今日C.此为何若人好为《梁父吟》D.其真不知马也必先苦其心志11.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自立为将军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公将鼓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B.此诚不可与争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笑而止之曰游人去而禽鸟乐也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之械以牒为械1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且焉置土石B.吾妻之美我者虽欲言无可进者C.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4.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C.入则无法家拂士诚如是,则霸业可成D.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1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以先帝简拔B.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时人莫之许也C.还于旧都受任于败军之际D.窥镜,谓其妻曰安陵君其许寡人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练习并解析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而
1、人不知而不愠。
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6、康肃笑而遣之。
7、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8、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9、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10、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1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执策而临之。
13、余闻而愈悲。
14、黑质而白章。
15、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二)者
1. 肉食者谋之
2.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3. 此三者,吾遗恨也
4.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6.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8. 言之,貌若甚戚者
(三)是
1. 吾祖死于是
2. 是吾剑之所从坠
3. 张良是时从沛公
4. 问今是何世
5.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6. 唯命是听,唯利是图
7. 余是以记之
8.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 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0. 觉今是而昨非
(四)或
1.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2.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 冀君实或见恕也
5.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二、选择
1、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当余之.从师也辍耕之.垄上
C、以.衾拥覆屠惧,投以.骨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如土石何
3、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4、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B、或.异二者之为(也许)
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说)
5、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竟然)
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才)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D、乃.重修岳阳楼(就)
6、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吴广以为然.(正确)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
C、然.志犹未已(但是)
D、杂然.相许(……地)
7、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做)
C、项为.之强(因为)
D、夫子何命焉为.(语气词)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卷石底以.出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之:的)
D、乃.下令。
(乃:于是,就)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三、文言文阅读
(一)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
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
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ó):魏相。
②即:如果。
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
③御庶子:家臣。
公孙鞅:即商鞅。
④为:如果。
⑤竞:同“境”。
⑥悖:糊涂、昏聩。
⑦固:原来。
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二)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三)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练习:解释下列句中之子的含义
A.曾子之.妻之市
B.曾子之妻之.市
B.C.妻止之.曰 D.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