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钱伟长: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
大学生学习计划书1500字(4篇)
大学生学习计划书1500字(4篇)大学生学习计划书1500字(精选4篇)大学生学习计划书1500字篇1过血腥风雨般的高三,终修成正果,跨进了大学校门.回眸高中生涯,追忆那消逝的岁月,才知一路走来是多么的不容易.虽然没取有得想象的那么辉煌的战绩,但还算马马虎虎.走进大学,进入了新环境,这里与高中是有所差别的,怎样度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在我心中萦绕。
作为学生,学业是第一要务.无论什么时候,既便是进了大学,也不能放松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活,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世界的潮流.生活往往是残酷的,现实总是冷酷无情的,要生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才不会被世界所淘汰。
学业有成是莘莘学子所愿的,但怎样才能学有所成呢?这就离不开详细而明确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的制定大到三年小到一天一节课都应有所安排.三年之中,要拿到本专业有关证件,再考去一个自己喜爱的专业证书,努力学习英语是我的弱项,应尽量赶,有可能的话要过三级,若过了三级努力过四级.生活处处有学问,留心生活的细节,向生活学习.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要心中有一个小算盘精打细算。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各科的同时要时常复习,学习新课时要提前预习,把握课堂,在课上认真听讲.除了课本,还要阅读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找些有哲理的书看看,多涉猎些文学科学等书籍,研究本专业知识.勤学好问,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向同学请教,多与同学讨论.把学习容入生活中,充实每一天,不浪费每一天,尽其所能,学术专攻!同时,学习计划的制定不能太死板,拘泥于条框之中,计划切合实际,如有情况可随机应变,在保持整体计划不变的前提下,小节局部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计划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不能阻碍学习.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因素,不同困难,但都要勇敢去面对,认真落实完成计划.学习,是个人的事,老师同学只是外在因素,不能决定学习的好坏,关键还要靠自己去学。
说了这么多,其根本还是搞好学习,在大学三年,不能虚度光阴,庸碌无为,大学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三年无悔,这是心中的誓言.不要说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国家,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学到的知识母老师国家偷不走,受益终身的是我们自己,学习,是为自己而学。
大学生学习方法总结8篇
⼤学⽣学习⽅法总结8篇⼤学⽣学习⽅法总结8篇 总结是对过去⼀定时期的⼯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材料,它可以明确下⼀步的⼯作⽅向,少⾛弯路,少犯错误,提⾼⼯作效益,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学⽣学习⽅法总结,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学⽣学习⽅法总结1 从中学到⼤学,是⼈⽣的重⼤转折,⼤学⽣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活上要⾃理,管理上要⾃治,思想上要⾃我教育,学习上要求⾼度⾃觉。
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法和要求上,⽐起中学的学习发⽣了很⼤的变化。
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法。
⼤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的培养。
⼤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学⽣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
因此,要特别注意⾃学能⼒的培养,学会独⽴地⽀配学习时间,⾃觉地、主动地、⽣动活泼地学习。
还要注意思维能⼒、创造能⼒、组织管理能⼒、表达能⼒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学习的主动性特点 ⼤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觉地学习。
⼤学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
知识的深度和⼴度⽐中学要⼤为扩展。
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得的⼀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去攻读、理解、掌握。
⼤部分时间是留给学⽣⾃学的。
因此,培养和提⾼⾃学能⼒,是⼤学⽣必须具备的本领。
⼤学的学习不能像中学那样完全依赖 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在学习中的潜⼒。
这种充分体现⾃主性的学习⽅式,将贯穿于⼤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学⽣活的各个⽅⾯。
名人学习方法
名人学习方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毛泽东读书笔记”六式”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他常说读书要注重”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是指多做读书笔记.他做读书笔记,坚持不辍,内容广泛而精要,形式活泼而多样,确实是人们特别是中学生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楷模.1.摘录式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长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2.符号式毛泽东读书常常用各种符号画在书上,以标明自己的褒贬见解.他在读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在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等重要著作时,不少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勾划等标记.他很长时期一直在阅读的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点、勾划的标记.这些符合同样是他读书的心得体会.3.批注式毛泽东在读10万多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都是精辟之论.他读了《旧唐书》,在”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真是言简意赅,鞭辟入显.4.日记式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会关系《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辩证法’,从l—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从此以后,他每日认真记了读书进度.5.纠谬式毛泽东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也用笔记形式改正.例如新唐书·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对,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确处.毛泽东读书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的字和标点,也决不放过,而是—一纠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一书中把”四分五裂”错排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这些都说明他治学的严谨和攻读的刻苦.6.评荐式毛泽东每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篇章,总是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有时还写了书评.例如;50年代,他读了《三国志》”张鲁传”“郭嘉传”,就向党内推荐.为”鲁传”写了400多字的书评,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段斗争史.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读后得到启迪,讲话.办事一定要”多思”“多谋”,不要草率武断.1965年,他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一读,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有关同志都及时地认真阅读了.这对全党的读书风气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二、鲁迅记忆”六法”1.心到、眼到、口到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然后鲁迅把它夹在要背诵的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书全背下来了.他说:”朗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育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2.读读、写写、记记《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鲁迅先生为了认识、记忆这部字典中的生僻字,他从《康熙字典》上摘抄生僻宇订成一小本,为自己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方便.3.博采众家之长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除了读规定的功课之外,有关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的书,无一不读.他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来蜜来;倘若停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他还主张:”书在千里,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是看一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博览群书应是;①不专看一家之书,而博采众家之长;②不但看本专业的书,也要看本专业以外的书;③不只看自己愿意看的书,也要看自己不愿意看的书,包括论战对手的书;④不专看本国书,也看外国书,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4先容易后困难鲁迅先生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也就是说,读书要”先易后难”,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书读多了,知识面扩大了,理解力自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5.边读边思边问鲁迅先生拿到一本书,总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书的内容实际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如:书上写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这样,边读边思边问,逐渐深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6.剪贴批注积累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批注.鲁迅在1928年到1933年的剪报,多数是有关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进步文化的消息报告和他本人的文章.鲁迅曾运用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文章.鲁迅的《肖伯纳在上海》一书从封面到内容,都是用剪报编选和剪报图案画拼成的.三、钱伟长教授的学习原则.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怎样用最少的时间把新知识学到手?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谈了他长期坚持的两条学习原则:第一条原则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除了外文之外,什么也不要背.下课后只想一想今天讲了一个什么题目,一个题目分哪几个内容,每个问题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的结论是什么.大考前从头到尾回想一下,把次要的东西删掉,留下你认为主要的东西.第二原则是: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从全面来了解局部的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钱伟长教授说,他一辈子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收到了他自己满意的效果.四、苏步青教授谈学习苏步青教授是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北师大名誉教授.85岁高龄的苏教授曾为北师大数学系师生做了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在谈到学习时,他这样说道:”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同投入的时间、精力密切相关的,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特别聪明,没有天才这个东西,只是有些差别.有些人了解得快一点,有些人了解的慢一点,我属于后面一种.但是,我对这个慢不怕,我读的教学书、参考书也好,其他书也好,起码要读三遍,读到这本书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一清楚,我才把它抛了.算是成功了.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多,好处当然也比较多,一生用不完.我顶讨厌人家讲不大懂,不懂就是不懂.不大懂,好几个不大懂以后,变成完全不懂了.所以读书要认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完整版)钱伟长: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
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钱伟长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是教育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
有人提倡这样的学习方法,有人提倡那样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认识是不尽一样的。
我讲的是自己的一些经验,以及我所熟悉的一些人的经验。
一、不要死记硬背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学而不思则罔”。
意思是说你学习了以后,如果不去考虑问题,不去思索问题,那是不行的。
因为这样做,你会什么也学不到。
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可是常常被很多人忘了。
有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叫郑板桥。
他的书法、画和诗都很有名,人称“三绝”,是当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他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山东潍县,他做过一段时间的七品芝麻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那里,他常常私行查访。
有一次,他走到一家穷人屋前,听见里头有一个青年在念书。
朗诵得很好。
他听了一会之后,便敲开门,进去跟这个年轻人谈话。
这个青年大概十岁左右,非常聪明。
后来,他常请这个年轻人到他的县衙府去,他们逐渐熟悉了。
经过一年多以后,他发现这个年轻人的确天资很好,过目不忘,很多东西念过一、两遍后,就完全可以背诵出来。
郑板桥很喜欢他,认为他很有才能。
可是有一次,郑板桥偶尔向他提了个问题,这个青年人支支吾吾地回答不清楚。
他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这个青年更是答不上来。
他发现这个青年人完全是在靠记忆进行学习。
于是,郑板桥就给他讲了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并且告诉他,学习一定要思考,不能靠背诵,不然是不会有出息的。
后来这个青年人完全放弃了过去靠死记硬背的念书方法,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而且非常用功。
在乾隆中叶,这个青年考上了状元。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
这样,你一辈子才会不断进步,永远向上。
因为你不是光咽人家的唾沫,背书就是咽人家的唾沫,那是没有什么味道的。
在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中,若干年以来,鼓励很多学生去背书,中、小学生都是靠背书过日子。
[名人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名人学习方法
《[名人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名人学习方法》摘要:毛泽东从青年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孜孜不倦他常说要重"四多",即多、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多写"是指多做笔记他做笔记,坚持不辍,容广泛而精要,形式活泼而多样,确实是人们特别是学生学习做笔记楷模,少年鲁迅三味屋,制作了张巧精美签,上面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0工整楷然鲁迅把它夹要背诵里,每遍就盖住签上等到把签上0楷盖完,也就把全背下了他说"朗习,当识形音义三,口育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功乃全",鲁迅先生说"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再向前进,是,连以前地方都明白"也就是说,要"先易难",才不至钻进死胡多了,知识面扩了,理力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疑问也就迎刃而了名人学习方法有哪些?你还没有到学习方法?不如看看名人学习方法吧以下是编分享给名人谈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到你!名人谈学习方法、毛泽东笔记"六式"毛泽东从青年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孜孜不倦他常说要重"四多",即多、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多写"是指多做笔记他做笔记,坚持不辍,容广泛而精要,形式活泼而多样,确实是人们特别是学生学习做笔记楷模摘录式毛泽东青年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讲堂录";修也写笔记,称"录",包括录全和摘录精彩容等这类笔记共有几篮,可增都散失了,现存只有,其半是屈原《离骚》《九歌》,半是"讲堂录"长期毛泽东直保持着写这种笔记习惯他边边研究,把、录和探讨密切地结合起例如延安期,毛泽东对哲学艾思奇《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左右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哲学与生活》是你著作更深刻,我了得益很多,录了些,送请看,是否有错其有些疑(不是基不),请你再考虑下式毛泽东常常用各种画上,以标明己褒贬见他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伦理学原理》,逐逐句用毛笔标上圈、、单杠、双杠、叉等《共产党宣言》《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与革命》、《列宁关辩证法笔记》等重要著作,不少段落、节都作了圈、勾划等标记他很长期直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勾划标记这些合样是他心得体会3批式毛泽东0万多《论理学原理》,用工整楷写页边、行批语就有00多他《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两版,写和空白处批语达3000,既有对原著扼要概括,又有赞评语,更有系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引申、发挥,都是精辟论他了《旧唐》,"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传"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能伸不能屈"真是言简赅,鞭辟入显日记式937年毛泽东反复精了李达会关系《社会学纲》,很高兴,认这是国人己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他"日记"写道"0年没有写日记了,今天再开始,了督促己研究学问看李达《社会学纲》,月7日至昨天看完,'唯物辩证法',从l385页今天开始看二,'当作科学看历史唯物论',3876"从以,他每日认真记了进5纠谬式毛泽东对谬误,包括错误观或引用不当材等也用笔记形式改正例如新唐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历史上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盗,长何所不",毛泽东指出说不对,十岁盗,长不定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推论,"今天也还有"《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等指出了其不正确处毛泽东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和标,也不放,而是纠正如《马克思主义济学基础》把"四分五裂"错排"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这些都说明他治学严谨和攻刻苦6评荐式毛泽东每到具有现实义精彩,总是热心向全党或党领导干部介绍推荐,有还写了评例如;50年代,他了《三国志》"张鲁传""郭嘉传",就向党推荐"鲁传"写了00多评,深刻地指出,全世界样,国历史就是部阶段斗争史推荐"郭嘉传",他希望领导干部得到启迪,讲话办事定要"多思""多谋",不要草率武断965年,他了《汉》"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批了"送刘、周、邓、彭"、"送陈毅志"有关志都及地认真了这对全党风气起了很推动作用名人谈学习方法二、鲁迅记忆"六法"心到、眼到、口到少年鲁迅三味屋,制作了张巧精美签,上面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0工整楷然鲁迅把它夹要背诵里,每遍就盖住签上等到把签上0楷盖完,也就把全背下了他说"朗习,当识形音义三,口育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功乃全"、写写、记记《尔雅》是我国早部鲁迅先生了认识、记忆这部生僻,他从《康熙》上摘生僻宇订成,己常,运用这些提供了方便3博采众长鲁迅先生年轻候,除了规定功课外,有关天地理、花鸟虫鱼,无不他说,"必须如蜜蜂样,采集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倘若停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他还主张"千里,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翻下,或者是看下序目,或者几页容"他认博览群应是;①不专看,而博采众长;②不但看专业,也要看专业以外;③不只看己愿看,也要看己不愿看,包括论战对手;④不专看国,也看外国,以便得到更多启发先容易困难鲁迅先生说"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再向前进,是,连以前地方都明白"也就是说,要"先易难",才不至钻进死胡多了,知识面扩了,理力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疑问也就迎刃而了5边边思边问鲁迅先生拿到,总是先体了下结构和容,然根据己实际情况和容实际给己提出很多问题,如上写些什么?怎样写?什么要这样写?己对这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这样,边边思边问,逐渐深入,就能收到很效6剪贴批积累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积累,他剪报册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简要批鲁迅98年到933年剪报,多数是有关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进步化消息报告和他人鲁迅曾运用这些剪报,写不少犀利鲁迅《肖伯纳上海》从封面到容,都是用剪报编选和剪报图案画拼成名人谈学习方法三、钱伟长教授学习原则人生要学习东西很多,怎样用少把新知识学到手?上海工业学校长钱伟长教授谈了他长期坚持两条学习原则条原则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除了外外,什么也不要背下课只想想今天讲了什么题目,题目分哪几容,每问题心思想是什么,它结论是什么考前从头到尾回想下,把次要东西删,留下你认主要东西二原则是学习学会抓全局、抓重学习要懂得跨越困难,踏步地前进从全面了局部困难是很容易钱伟长教授说,他辈子采用就是这样方法,坚持下,收到了他己满效名人谈学习方法四、苏步青教授谈学习苏步青教授是复旦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北师名誉教授85岁高龄苏教授曾北师数学系师生做了近两精彩报告谈到学习,他这样说道"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因知识积累、能力培养提高,是投入、精力密切相关,不是轻而易举我从不相信人特别聪明,没有天才这东西,只是有些差别有些人了得快,有些人了慢,我属面种但是,我对这慢不怕,我教学、参考也,其他也,起码要三遍,到这优什么地方,缺什么地方清楚,我才把它抛了算是成功了比人花功夫要多,处当然也比较多,生用不完我顶讨厌人讲不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几不懂以,变成完全不懂了所以要认真"。
钱伟长的故事
钱伟长的故事1.在所有的学习阶段,他都表现得十分刻苦,在国外做研究工作时更是废寝忘食的读书,他和导师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一次,他应邀给国内大学生讲有关学习问题时说:“世界上没有天才,人的所有才能都是后天获得的,学习就要勤奋刻苦”;他诚恳地告诉同学:“大学毕业后,我也没停止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学习时间还比你们多,我每天晚上八点开始,这是我的学习时间,不到凌晨两点我是不停止学习的……”2.1996年钱伟长把在上海市非线性科学会上的发言发言《谈谈非线性科学》交给《自然杂志》发表,此文成了《自然杂志》1996年复刊后的卷首篇。
其中关于数学工具与工程技术关系的论述给人影响很深。
钱伟长说:“做一番事业,用的工具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解决问题。
就像屠夫杀猪要用好刀,但这把刀刚好就行,不要整天磨刀,欣赏刀,磨得多好啊!那是刀匠的事。
”钱校长还说说:“不要做刀匠。
要做屠夫,去找最合适的刀,去杀最难的问题。
”这段话无论是对工程技术人员,还是对普通人都是有启发的。
3.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
于是,这件事被转到了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
当时,钱伟长正在这个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钱伟长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了。
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
这一招很灵,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曾不胜感激地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
"可他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与德军玩了个雕虫小技的人并不是美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即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的钱伟长。
钱伟长关于学习问题的看法
关于学习问题※(1982)钱伟长我们大量的青年知识人才需要培养,现在有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正规的大学没有钱,不能够扩大。
国家需要投资很多,培养一个大学生一年要几千元钱,多收一万个学生,就是几千万元钱,多收十万人就要几亿元教育经费,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假如有几亿元的话,首先要加强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不可能很快地进一步发展。
因此,函授、业余、广播、电视、职工教育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应该认识这种教育的必要性。
不要认为这是不正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跟30年前不一样。
在30年前知识发展很慢,学的东西比较稳定,你大学里学了,出去用了20年不要紧,还可以用。
现在不一样了,80年代以后,知识发展得很快,现在是四年加1倍,四年里头全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创造出来的知识相当于已有的知识量。
每四年加1倍,那么就是说,你今年学的东西,四年以后就一半能用上,另一半用不上,这就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因此在大学的教育里,不单是知识的传授,现在的课题是怎么能跟上时代。
应该做到培养一个大学生,到他毕业的时候,自己就可以不断地去获取新的知识,无须再让老师讲。
要有这个能力,叫无师自通的能力,或叫自学能力,以满足新的时代的要求。
培养了自学能力,你大学毕业以后,就能做到一边做好工作,一边不断地继续学习。
你的工作时间和学习精力大体是相等的。
要不断地学习,要学习一辈子,学到你不能做工作为止。
现在有个讲法,说我们现在知识老化。
知识老化就是因为你没有边工作边学习,把大学毕业作为学习的结束,工作的开始,不再学习了,只是工作。
“四人帮”就是这么一个思想,记得那个时候,他们7点半通知我,让我8点钟去上课,我说上什么课呀?我没有备课,不准备,我也讲不了。
他们说不行,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你教了50年的课,你就竹筒子里倒豆子。
这个豆子在竹筒子里,一倒就倒出来了,无须准备,不需要再学习了。
这是完全错误的思想。
现在的确社会上有这样的思想:你大学毕业了,叫学成了。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哪些?有些学生进入了大学校门,仍采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虽然化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仍事倍功半,成绩低下,产生自卑感,有的甚至因此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
作为高校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
在大学里,学生除了要有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外,还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何谓科学的学习方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何以有限的学习时间,去掌握无限的知识,这是大学里师生共同探究的题目。
笔者从有些学习比较得法的学生中间,深感知识学习本身是一种具有自身合理性的活动,总结几点,写成题纲,提出来供探讨。
1、参与意识。
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教师的帮助。
提倡大学生对教师的讲课质询与分析。
2、阅读和思考。
大学生需要更多阅读和思考,对记忆的要求,则不及高中时期。
求理解,重运用,不去死记硬背。
一个记忆力强的人,最多只能称之为“活字典”,不能成为科学家或哲学家。
3、“博”与“深”。
知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一般说来,具有某种专长的个人,仅能对一、二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而对其他学科仅能作一般性的了解。
不“博”就谈不上“深”,不“深”往往就失之于“博”。
古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4、组织的整体联系与整体结构。
在大学学习中,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把各种知识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对待。
列宁说:“每一概念都在和其与一切概念的一定关系中,一定联系中”。
对任何知识的理解,总是以已有经验、知识为基础的。
如果已有知识是各自孤立的,一方面会妨碍对这些知识本身的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将影响利用这些知识关系去理解新的知识。
孤立起来去学知识,是学零件而不是学整机的。
零件固然要研究,这样才能深入,但离开整机去研究零件,是研究不清楚的。
白色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如果缺少一种颜色,就不能形成白色光。
大学学习之道
我的大学学习之道十一连三排初海燕进入大学以来,我抱着一份认真的态度,尽量地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近两年的大学时光,如同修行,我一直处在紧张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在其中找平衡,在一天天地沉淀知识、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
谈及学习,我想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三个方面,交流一下:高度自觉地去用功学习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没人管制了。
的确如此,在中学时,我们有人逼着去学习:家长和老师几乎是拿枪在我们背后顶着、强制我们坚持“刻苦”地学习;教室里贴满了“Everything is possible”、“不疯魔,不成活”之类的“血气”的标语,一抬头,就莫名的激动和兴奋;而我们自己,怀揣着对大学的美好向往,充满干劲地扛住了单调、严格、劳累的一天天,顺利跑完了高考的全程,终于,行至梦寐以求的大学。
然后,我们开始懈怠,开始放松,享受大学没人管制的“美好时光”,沉溺于摆脱应试教育的自由无束。
采访赵慧班主任的时候,他告诉我:通过细心的观察,再结合自己这个过来人的经历,20岁左右的孩子,思想上还不稳定成熟,尤其刚刚步入大学,不再像高中一样时刻受父母老师约束,不用每天面对如山的习题集,这种转变极易使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变得懒散松垮,甚至对人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想起在励志的网站上的一句话:“你有足够的理由佩服每天早起的人,不信的话,你去做。
做到后会发现有很多人佩服你呢。
”其实,高中的时候,大多数人5点就起床了,来大学后,早起的人少了,6点起床的是少数人了。
(我也是早起的人之一,每天清晨,在有些人换个姿势、睡得更香的时候,国防生要早早地起床,进行早操;我曾经为我那坚定的意志力骄傲,但是,现在的我,变懒散了,我不确定,如果没有早操,如果没有课,如果没有活动,我会在几点起床。
)某天早晨(大一时,当时还挺认学),出完早操,我直接去21B占座,一进大厅,一群晨读的同学把我惊到了:原来,总有那么多同龄人,起早贪黑,把一切能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
钱伟长学术思想中的大学生学习法课件
• 关键字:融会贯通 自学 笔记 勤奋
• 总所周知,钱老是我国著名的 科学家和教育家 ,是新中国建 国以来科技三巨头“三钱”之 一,最近看了钱老的《钱伟长 文选》,对其中关于学习方法 的文章深有感触,钱老的学习 方法是他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总 结,克服困难,相互交流来的, 对于我们大学生学习很有帮助, 我这里写一点我自己的体会和 心得,希望大家赐教。
一个人会自学,那么当执行一个他原来不会的任务时,他首先会去了解这个任务涉及的 方面,向前辈们讨教心得,学的这些完成任务必备的基础之后,要有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 的遇见,不断完善自我,来使任务完成的又出色又好。 学习就是不断用已经知道的去探索不知道的,亚里士多德画了一个圈,他说这个圈里面 的是我知道的知识的话,圈外面就是我不知道的,圈就这么大,但外面却是无边无际的, 说明我不知道的东西多着呢,圈是两个知识世界的边界,知道知识的越多边界就越大,就 更能体会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有多么多。世界上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只是你的知识 边界越小,你越无知,无知到自以为懂了很多而不去学习。 钱老也做过一个试验,把一个班里的12个同学——6个学习好的同学(3),6个学习差的同 学分成两组,分别叫他们任何自学,在接下来的3个月后的考试中,这12位同学考的都是 全班最好的,这说明大学生通过自学能学好。
三、大学生要学会记笔记
钱老指出,记笔记不要一上课就马上记,什么都没有听懂光记笔记 是不行的,听懂了再记,听不懂要下课问别人直到懂。当上完课的时 候不要马上离开,先在座位上闭着眼睛回想一下这堂课学了些什么知 识。一天的课上完以后,把学到的东西写成一个摘要,写上学习过程 中的一些心得,一个月以后再整理一次写一个新的心得,这样一个学 期的东西只有10多页纸,考试的时候只要看一下心得,就全想起来了。 (4) 钱老说的笔记不是课堂上老师讲的讲义抄下来,而是自己对课进行理 解加工,整理出自己的一个学习笔记。这个过程是把课的知识,通过 自己的理解,消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样学来的知识很牢固,不会忘记。 我高中的时候总是上课蒙头记笔记,上课的效率一直就觉得很低, 后来干脆不记笔记认真听课,发现这样效果很好,看了钱老的方法, 不禁汗颜,钱老比我多做了两步,而这两步是至关重要的两步,把别 人的知识消化成自己的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很高 效的,一堂课变成一段小结,这个过程是浓缩提炼的过程,要做到这 一步,首先对知识要很了解,其次是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出重点和 自己还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再第二次再提炼的过程时给予解决。 笔记只是知识的一个个接点,真正的知识全在脑袋了,就如侦探把 一个个线索连成一线,问题就解决了,知识也就学会了。
钱伟长论教育
钱伟长论教育拆除四堵“墙”,破除旧条框,办出学校特色(1985年)在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几年来,上海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于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一是出人才,二是出成果,因此,我们认为,进行各项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成果。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作为一所工科大学,强调要拆以下四堵“墙”。
第一堵“墙”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
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学校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密切与社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不然办不好学校。
经市府批准,学校成立了校务委员会,由经委、科委、计委、外经贸办和各工业局的领导同志担任主任、副主任和校务委员,在领导体制改革上使学校得到了社会各界直接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了学校各系和各部门同有关厂、所建立了协作关系,使学校更广泛深入地同社会取得了联系。
第二是要拆校内各部门、各学科之间的“墙”。
现在有的条条块块、部门所有制已经明显地影响了当代学科技术综合化发展的趋势,这堵“墙”正在逐步打通。
第三要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墙”。
倡导教学同科研结合,教师既要搞教学,又要搞科研,现在全校大致有80%左右的教师一个人能够挑两副担子,正向着一支队伍、两个中心的目标努力。
第四堵“墙”是思想上的“墙”。
就是要克服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社会主义新的教育思想,破除阻碍我们进步的旧的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道路,要结合工大的实际情况,办出工大特色,应该指出,这四堵“墙”我们是破了一些,但还有待于今后继续破。
废除学时制,实行学分制(1993年)我们搞学分制是否急了一点,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想到的,我已经想了好几年。
三学期制就是为推行完全学分制创造条件。
三学期暑期长一点,可以让大学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把科研、教学内容做些更新,把自己课程的逻辑性加强。
学校水平提高了可以影响上海各方面的工作。
我们在学校中要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好学、奋发向上的气氛,让他们在这种自强不息的气氛中成长,将来到社会上就有勇气去竞争、去拼搏,去创造成绩为国家多做贡献。
大学生应如何对待大学生活
大学生应如何对待大学生活认识大学学习特点掌握大学学习方法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
尤其是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学学习的主动性特点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
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
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
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
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
大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
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等。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
正如钱伟长所说: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习惯,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班级学习报告(4篇)
班级学习报告(4篇)班级学习报告(精选4篇)班级学习报告篇1自从我写了《别人家的孩子》这篇作文后,妈妈总是说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让我去了解了解别人家的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
正巧,杨老师最近布置给我们一个写调查报告的任务,我准备从学习压力、课外学习情况、睡眠质量等方面入手在班级进行一次大调查。
于是,我精心拟定了一份调查表,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发给同学们填写。
全班52个同学,收回51份调查问卷,我把这”班级机密“宝贝似的收在文件袋带回家,真期待大家填写的结果呀!晚上,我将大家的填写情况逐条逐条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大概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过长。
根据统计结果,80%的同学完成作业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2个小时。
为什么作业时间如此之长呢?是作业太多了吗?绝大多数同学填写的是“作业太多”,有些同学写的是“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所以做得慢。
”看来这是导致作业时间长的两个主要原因,看来大家平时上课时一定要专心听讲,不懂就要问,这样能节省不少做作业的时间。
因为做作业时间过长,许多同学产生了睡眠不足的不良状况。
在大家填写的入睡、起床时间中,我发现最早起床的是5点,而最晚入睡的可达晚上11点30分,中间仅有5个多小时的睡眠时间。
全班只有12个同学中午偶尔休息一会儿,其他同学都没有午休时间。
小学生正常睡眠时间应该要达到10个小时,看来同学们的睡眠时间是远远不足的,少量睡眠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低下,开始了恶性循环。
所以在这儿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保证睡眠,不做课堂上的“特困生”。
二、额外学习负担太重。
额外学习负担于两个方面:一是课外作业,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会搬出一套套试卷让孩子完成,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二是课后补习班,通过调查表可以看出85%的同学在外面补习英语、作文、数学,可谓是“十分周全”。
联系到我自己平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无任何负担,顿时产生了一种幸福感。
名人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名人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名人的学习方法有哪些?你还没有找到学习方法?不如来看看名人的学习方法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名人谈学习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名人谈学习方法一、毛泽东读书笔记"六式"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笃志嗜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他常说读书要注重"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里说的"多写"是指多做读书笔记.他做读书笔记,坚持不辍,内容广泛而精要,形式活泼而多样,确实是人们特别是中学生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楷模.1.摘录式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听老师讲课就认真地写课堂笔记,称为"讲堂录";在自修时也写读书笔记,称为"读书录",包括抄录全篇文章和摘录精彩内容等.这类笔记本共有好几网篮,可增大都散失了,现存的只有一本,其中一半是抄屈原的《离骚》《九歌》,一半是"讲堂录".长期来毛泽东一直保持着写这种读书笔记的习惯.他边抄边研究,把读书、抄录和探讨密切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哲学家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摘录了3000字左右.他特地写信给艾思奇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其中有一些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2.符号式毛泽东读书常常用各种符号画在书上,以标明自己的褒贬见解.他在读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时,逐字逐句用毛笔标上圈、点、单杠、双杠、叉等符号.在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列宁关于辩证法的笔记》等重要著作时,不少段落、章节都作了圈点、勾划等标记.他很长时期一直在阅读的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留点、勾划的标记.这些符合同样是他读书的心得体会.3.批注式毛泽东在读10万多字的《论理学原理》一书时,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语就有12100多字.他在读《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的两个版本时,写在书眉和空白处的批语达13000字,既有对原著的扼要概括,又有赞同的评语,更有联系中国革命实际对某些观点的引申、发挥,都是精辟之论.他读了《旧唐书》,在"李义府传""杨再恩传""刘幽求传"的页边写道:"李义府笑里藏刀,杨再恩是佞人,刘幽求能伸不能屈".真是言简意赅,鞭辟入显.4.日记式1937年毛泽东反复精读了李达的会关系《社会学大纲》,很高兴,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他在"读书日记"的第一篇写道"20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1月7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辩证法',从l—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从此以后,他每日认真记了读书进度.5.纠谬式毛泽东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或引用不当的材料等也用笔记形式改正.例如新唐书·徐有功传》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毛泽东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南史·孔靖传》说"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毛泽东指出此说不对,十岁为盗,长大不一定为盗,可惜这种形而上学的推论,"今天也还有之".在《辨证唯物论教程》旁批中,他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等指出了其中的不正确处.毛泽东读书非常认真、仔细,即使对错误的字和标点,也决不放过,而是—一纠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一书中把"四分五裂"错排为"四分五烈",他就予以改正.这些都说明他治学的严谨和攻读的刻苦.6.评荐式毛泽东每读到具有现实意义的精彩篇章,总是热心向全党或党的领导干部介绍推荐,有时还写了书评.例如;50年代,他读了《三国志》"张鲁传""郭嘉传",就向党内推荐.为"鲁传"写了400多字的书评,深刻地指出,同全世界一样,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阶段斗争史.在推荐"郭嘉传"时,他希望领导干部读后得到启迪,讲话.办事一定要"多思""多谋",不要草率武断.1965年,他读了《后汉书》中的"黄琼传"、"李因传",觉得很值得一读,批了"送刘、周、邓、彭一阅"、"送陈毅同志一阅".有关同志都及时地认真阅读了.这对全党的读书风气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名人谈学习方法二、鲁迅记忆"六法"1.心到、眼到、口到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的小楷字.然后鲁迅把它夹在要背诵的书里,每读一遍就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书全背下来了.他说:"朗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育耳闻其言,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2.读读、写写、记记《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鲁迅先生为了认识、记忆这部字典中的生僻字,他从《康熙字典》上摘抄生僻宇订成一小本,为自己经常查阅,运用这些字提供了方便.3.博采众家之长鲁迅先生年轻的时候,除了读规定的功课之外,有关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的书,无一不读.他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来蜜来;倘若停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他还主张:"书在千里,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是看一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博览群书应是;①不专看一家之书,而博采众家之长;②不但看本专业的书,也要看本专业以外的书;③不只看自己愿意看的书,也要看自己不愿意看的书,包括论战对手的书;④不专看本国书,也看外国书,以便得到更多的启发.4先容易后困难鲁迅先生说:读书"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看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的".也就是说,读书要"先易后难",才不至于钻进死胡同.书读多了,知识面扩大了,理解力自然就提高了,以前碰到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5.边读边思边问鲁迅先生拿到一本书,总是先大体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书的内容实际给自己提出很多问题,如:书上写些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自己对这个题目又该怎样写?等等.这样,边读边思边问,逐渐深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6.剪贴批注积累鲁迅先生非常重视积累资料,他的剪报册贴得整整齐齐,分类严明,而且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批注.鲁迅在1928年到1933年的剪报,多数是有关国民党反动派摧残进步文化的消息报告和他本人的文章.鲁迅曾运用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文章.鲁迅的《肖伯纳在上海》一书从封面到内容,都是用剪报编选和剪报图案画拼成的.名人谈学习方法三、钱伟长教授的学习原则.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怎样用最少的时间把新知识学到手?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谈了他长期坚持的两条学习原则:第一条原则是:对所有知识不要背,除了外文之外,什么也不要背.下课后只想一想今天讲了一个什么题目,一个题目分哪几个内容,每个问题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的结论是什么.大考前从头到尾回想一下,把次要的东西删掉,留下你认为主要的东西.第二原则是:在学习中学会抓全局、抓重点.学习中要懂得跨越困难,大踏步地前进.从全面来了解局部的困难是很容易解决的.钱伟长教授说,他一辈子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收到了他自己满意的效果.名人谈学习方法四、苏步青教授谈学习苏步青教授是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著名数学家,北师大名誉教授.85岁高龄的苏教授曾为北师大数学系师生做了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在谈到学习时,他这样说道:"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因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同投入的时间、精力密切相关的,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特别聪明,没有天才这个东西,只是有些差别.有些人了解得快一点,有些人了解的慢一点,我属于后面一种.但是,我对这个慢不怕,我读的教学书、参考书也好,其他书也好,起码要读三遍,读到这本书优点在什么地方,缺点在什么地方—一清楚,我才把它抛了.算是成功了.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多,好处当然也比较多,一生用不完.我顶讨厌人家讲不大懂,不懂就是不懂.不大懂,好几个不大懂以后,变成完全不懂了.所以读书要认真".。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
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思想上要自我教育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态度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
在大学学习中我们要把握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1)预习时要把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听课时才能增加求知的针对性,既节省学习时间,又能提高听课效率,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2)听课时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对老师强调的要点、难点和独到的见解,要认真作好笔记。
课堂上力争弄懂老师所讲内容,经过认真思考,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3)课后及时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一环。
复习中要认真整理课堂笔记,对照课本和参考书,进行归纳和补充,并把多余的部分删掉。
每过一个阶段要进行一次总结,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形成自己的思路,把握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所学知识更加完整、系统。
(4)要独立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消化知识,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养成良好习惯。
(5)对考试要有正确态度,不作弊,不单纯追求高分,要把考试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演练,起到了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加以弥补的作用。
数学: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
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
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在这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社会,学会如何学习有时会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关于学习,我觉得兴趣与目是最重要的,比如数学、计算机和比较重要的科目我上课就比较专心一点,而且在课外时间还会去阅读一些相关资料,而对于其他无关紧要的课程只是上课听一下,做到主次分明。
科学家钱伟长一生求学与爱国的故事_爱国作文
科学家钱伟长一生求学与爱国的故事钱伟长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科学家钱伟长一生求学与爱国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科学家钱伟长一生求学与爱国的故事1、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1931年夏天,19岁的钱伟长来到上海参加高考。
那时候,升学考试是各个大学自己出题进行的。
钱伟长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参加了清华、交通、中央、武汉和浙江五所大学的招生考试,结果同时收到了这五所大学的录取通知。
钱伟长的祖父是晚清秀才,终生教书;他的父亲和四叔也都以教书为生。
钱伟长从小耳濡目染,从小学到中学,他的文科成绩一直很好,而理科并不很好,特别是数学和物理。
于是他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的中文系。
可是,就在钱伟长他们刚刚入学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日本侵略者在一夜之间占领了我国东北辽阔的土地,铁蹄践踏着我国的国土,人民在硝烟与血泪中挣扎。
钱伟长和大多数青年一样,激发了"科学救国"的热情。
在清华大学1931年的106位新生中,要求进物理系的竟有21人。
尽管钱伟长数理化三科的成绩总共不到100分,而其他同学的考分都在200分以上,但他还是决定转到物理系。
钱伟长向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和物理系系主任吴有训教授提出了改学物理的请求。
吴教授说:"我查过你的试卷,你的文学和历史考得很好。
特别是历史卷中的那道关于二十四史的题,我听说只有你一人得了满分;而你的英语和数理化的成绩却不大理想,物理尤其差。
对你来说,学中文更合适,为什么一定要改学物理呢?"钱伟长激动地说:"对,我原来是喜欢文科的。
但是,在上海考试期间,我看到外国人在上海滩横行霸道,无非就是靠着他们的枪炮比我们好,我觉得文学救不了现在的中国,现在国家更迫切需要的是科学技术,是飞机大炮!我的数理化成绩虽然不好,但我有决心赶上去!"钱伟长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了两位教授。
大一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九篇)
大一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明确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学习的战略前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效率的关键。
一个大学生有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决定着他在大学期间是否有明确的追求,是否能够积极向上,以及他的学习效率的高低。
学习目标为我们衡量活动的成效提供了最好的标尺。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做好大学学习规划基础。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
钱伟长曾对大学生说过: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
学习方法对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大学学习中要把握住的几个主要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预习。
这是掌握听课主动权的主要方法。
预习中要把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听课时增加求知的针对性。
既节省学习时间,又能提高听课效率,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听课记好笔记。
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对老师强调的要点、难点和独到的见解,要认真作好笔记。
课堂上力争弄懂老师所讲内容,经过认真思考,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复习和总结。
课后及时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一环。
复习中要认真整理课堂笔记,对照课本和参考书,进行归纳和补充,并把多余的部分删掉,经过反复思考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摘要。
每过一个月或一个阶段要进行一次总结,以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形成自己的思路,把握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所学知识更加完整系统。
做作业和考试。
做作业是巩固消化知识,考试是检验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他们都起到了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加以弥补的作用。
做作业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养成良好习惯,对考试要有正确态度,不作弊,不单纯追求高分,要把考试作为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和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演练,在学习中抓住这几个基本环节,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及时注意消化和吸收。
钱伟长终生学习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钱伟长终生学习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作者:程勉中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3年第10期终生学习的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即有人提出,但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近年,由于世界科技、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终生学习的思想才重新引起各国的重视。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对于教育面向新世纪的重大发展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就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思考。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人要生活就要学习,人生延续多久,学习就要延续多久。
生活的终生性,决定了学习的终生性;生活的连续性,决定了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因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工作,为了适应新的挑战。
”整个社会应成为“学习社会”,并且认为国家和世界的前途都将取决于其发展。
钱伟长先生的终生学习观终生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终生学习思想古已有之,“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朴素的终生学习思想。
今天,倡导终生学习的思想和推进终生学习的事业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钱伟长先生说:“学习——是即将面临的信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他提出:“现在有一种说法,叫终身教育,我不大赞成这个口号,我主张终生学习。
终生学习,就是终生实践、终生思考。
”钱伟长先生的终生学习观,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人贵立志”是终生学习的前进动力。
人无志不立,非立志无以为君子。
志就是人生目标,唯有树立了人生目标,人们才会知道自己要向哪里走。
学习的措施必须落实到个人,即个体要主动地发挥理性的力量,充分利用社会提供或自身寻求的学习资源,坚持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实现自身的充分发展。
在这方面,钱伟长先生强调的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关注的重点不是学校的课程,而是每个人的努力和自我完善的手段。
钱伟长先生认为,要坚持终生学习,首先要解决好学习动力问题。
他因此主张“个人奋斗”,强调“人贵立志,学贵以恒”,立了志,学习起来才有动力、才有毅力、才会发愤、才会持之以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钱伟长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是教育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
有人提倡这样的学习方法,有人提倡那样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认识是不尽一样的。
我讲的是自己的一些经验,以及我所熟悉的一些人的经验。
一、不要死记硬背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学而不思则罔”。
意思是说你学习了以后,如果不去考虑问题,不去思索问题,那是不行的。
因为这样做,你会什么也学不到。
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可是常常被很多人忘了。
有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学者叫郑板桥。
他的书法、画和诗都很有名,人称“三绝”,是当时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他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山东潍县,他做过一段时间的七品芝麻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那里,他常常私行查访。
有一次,他走到一家穷人屋前,听见里头有一个青年在念书。
朗诵得很好。
他听了一会之后,便敲开门,进去跟这个年轻人谈话。
这个青年大概十岁左右,非常聪明。
后来,他常请这个年轻人到他的县衙府去,他们逐渐熟悉了。
经过一年多以后,他发现这个年轻人的确天资很好,过目不忘,很多东西念过一、两遍后,就完全可以背诵出来。
郑板桥很喜欢他,认为他很有才能。
可是有一次,郑板桥偶尔向他提了个问题,这个青年人支支吾吾地回答不清楚。
他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这个青年更是答不上来。
他发现这个青年人完全是在靠记忆进行学习。
于是,郑板桥就给他讲了孔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并且告诉他,学习一定要思考,不能靠背诵,不然是不会有出息的。
后来这个青年人完全放弃了过去靠死记硬背的念书方法,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而且非常用功。
在乾隆中叶,这个青年考上了状元。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
这样,你一辈子才会不断进步,永远向上。
因为你不是光咽人家的唾沫,背书就是咽人家的唾沫,那是没有什么味道的。
在我们现行的高考制度中,若干年以来,鼓励很多学生去背书,中、小学生都是靠背书过日子。
小学毕业考初中,初中毕业考高中,都是考数学和语文两门,题目都是有范围的,而且还有温书的重点,这实际上就是让你去背,背好了就考。
听说考的成绩能拿到多少分,就能进重点中学,在这个分数线以下就只能进一般的中学。
因此,大家为争取进重点中学,只好死背。
这些背下来的东西有什么用呢?我说一点用处也没有!在你们这些大学生中,有很多是高分考进大学的。
可是进校以后,我们发现其中不少人是高分低能。
什么叫高分低能呢?因为在中学时靠背书过日子,到了大学以后,他的学习必然感到很困难,因为大学的书太厚了,背不下来了,他们觉得很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所以,我说孔老夫子的那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是非常重要的,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大学里都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到了二年级时,神经衰弱症就出来了,睡不着觉。
我听说各个学校大概都有那么一批学生神经衰弱。
这就是上大学后,仍然采取中学时习惯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后果。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
我背书的功夫是很差的,我这一辈子最不会背书。
可是,我小时候也很能背书。
我小时候学的是“四书五经”,我背过很多老书。
孔老夫子的“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我背过不知多少遍,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去好好想一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读中学时,有位国文老师眼睛瞎了,讲课不用书,因为他全能背出来,还带着我们朗诵,当时我就习惯于这样。
后来勉强进入高中后,我可头痛了。
特别是数学,背不下来,歪歪扭扭的东西,没法子背。
因此,我的数学成绩很差。
至于物理,背下来也没用,因为背下来后,做习题还是不会做。
有人教我一个办法,说中学物理很容易,一共十三个公式,每个公式有三个变量,两个已知数,求第三个未知数,不是乘就是除,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这是对我很大的开导。
其实,我还是没弄懂,因为这是在用另一种办法去背,就是把中学物理中的十三个公式背熟,做题时就按不是乘就是除的方法去套。
但是,就是这一个“不是”和“就是”,也常常使我头痛得很,因为我往往搞不清楚该哪个乘哪个,哪个除哪个。
所以,后来我发现,背书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
我改造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从进大学后开始的。
考进大学以后,我发现教科书确实太厚了,没法背。
而且我进的清华大学,当时所有的教科书都是外文的,我的外文也不行,想背也背不下来。
没办法,我就只好想办法弄懂它。
开始的确很吃力,非常累,很多地方不懂。
加上没有这个习惯,因则学起来很困难。
当时,清华大学有个教师叫吴有训,教我们的普通物理课,这位教师解放后当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
吴有训老师讲课很有意思,他从来不照本宣科,拿本讲义在那儿念,而是引导学生动脑筋,不断地跟着他在课堂上思考问题。
他讲的大学普通物理课,一个星期有四堂课,那时每学期十五个星期,合计六十堂课,一个学年共一百二十堂课。
他把大学物理课分成一百多个题目,每一堂课集中讲一个问题。
例如,他讲什么是质量?他先讲质量这个概念,从前人们怎么认识,后来怎么认识,为什么会产生质量这个概念?接着又讲为什么质量不是重量,它和重量有什么关系?再进一步讲人们如何根据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质量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东西,在概念上有了飞跃,以后就有了牛顿三定律等等。
最后,再讲现在质量怎么量,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怎样一个地位,量的时候用什么单位等等。
一堂课讲下来,从头到尾,清清楚楚。
他讲的这些,教科书上都没有,教科书上有个定义,但定义他却讲得很少。
一堂课中再加上几个实验表演。
讲完以后,他叫你去看哪本书,从第几页到第几页。
他这个教材有三、四本书,这一段看这一本,那一段又看那一本,都让你自己去看。
还有很多东西,他根本不讲,要你自己去看,看完了照样要考。
我开始很不习惯,但后来我慢慢习惯了,觉得这是我一辈子听到的讲课中最精彩的一门课,他对我学会用思考的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法去学习,起了很大的作用。
直到现在,大学普通物理课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我还记得非常清楚,一点也不混乱。
二、怎样记好笔记我常见到不少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刚考进大学的新同学,在课堂上一个劲地记笔记,教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他也写什么,一堂课下来笔记记得很多,人也很累。
我还发现这些学生的笔记,下课后一般都无法进一步整理。
他们中间虽然不少人很用功,但学习效果往往很差,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光忙着记笔记去了,没有注意听讲,没有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弄懂问题。
他们的学习方法,就叫做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
我刚上大学也这样干过,效果很不好。
后来,我向一位学得好的同学去请教,那位同学说,你不要这样上课光忙着记笔记,你坐在那里首先要仔细地听,教师问什么问题,你就动什么脑筋,真正听懂了,你就记,如果没听懂,你就不要忙着记。
我照这个同学讲的办法去试了一试,开头还好,后来觉得还是不行。
我又再去问这位同学记笔记还有什么诀窍?他说还有一条,上次没告诉你,每次下课时,你不要跟一般同学一样,站起身来就跑了。
你不要走,下课后,要先好好地想一想,这堂课教师讲了些什么问题?它有几层意思?每层意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样静静地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可以巩固你一堂课听的内容。
当然,这样还不够,每天晚上,你还要根据课堂上听到的和下课后想到的,写出一个摘要来,大概一堂课不超过一页吧。
这一步很重要。
以后,我就照他讲的去做,确实效果不错。
我有个同学叫林家翘,他现在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美国科学院的院士,他的课堂笔记要整理两次。
除每天晚上整理一次,写出一个摘要外,每个月后,他还要重新再整理一次,把其中的废话全删掉,把所有的内容综合起来,整理出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
每学期结束时,一门课的笔记经过综合整理后,只有薄薄的一本,大概十八页左右吧。
这就完全成了他自己的东西了,他温书就看这个,边看、边回忆、边思考,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这种记笔记的方法,就是要把教师和别人的东西,经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要不断地消化,不断地加深理解。
林家翘分三个阶段记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
我只分了两个阶段,我现在很后悔,我要早分三个阶段,学习效果一定会更好。
三、大学生一定要学会自学每个大学生都要在大学里培养一个习惯——自学,这个本领一定要学会。
不能光依靠教师。
当然,开始时要依靠一下,但这主要是依靠教师对你的指点,而不是依靠老师把消化后的东西吐给你。
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本领,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尤其是现在,知识发展得很快,快到什么地步呢?有人统计过,我们上大学那个时候,全世界的科学技术杂志只有两千八百多种。
按这个速度计算,人类的知识面大概要用三十年的时间才能使它增加一倍,因为这些杂志都是增加人的知识面的东西。
而据现在的统计,全世界的科学技术杂志,不算文化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仅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杂志,就有八万八千多种。
因此,现在不是三十年,而是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倍。
换句话说,过去,你大学毕业了,可以吃老本,可以长期地使用你已有的知识,甚至可以用一辈子,因为经过三十几年后,你就快退休了,或者进入老年阶段了。
但现在,你大学毕业以后,如果不学习,或者说在大学时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本领,光靠卖你的那一点老本,你卖了三年以后,你就有一半的东西不懂了。
再卖三年,你懂得的只有四分之一了。
到那时候,你还能做工作吗?因此,你必须在毕业以后继续学习。
怎么学?这首先就要在大学里培养自己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本领。
一个人在中学时,必须要老师帮忙,老师管着你,你才能学。
但好的中学老师,也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差的中学教师,只会教你背书。
指出重点,什么我这个课有多少个重点题目等等,他只要照他讲的背下来了,在考场里就可以对付了。
进了大学以后,再这样就不行了,一定要培养自己独立自学的能力。
现在,有许多学校都在进行教改试验。
比如,我上课时,有些课的章节,我就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可是还要考。
总之,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实践早已证明,大学生通过自学,不但能学得好,而且能学得快,对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在上海工业大学下了道命令,凡是照本宣科的教师,学生可以缺课,可以不听他的课,因为学生自己念,比他念得快。
有些人就是不相信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知识,他们总是认为,不教是不会的,不背是不懂的,这就是他们的逻辑。
去年,我在上海工业大学做了个试验,在机械系上物理课时,我跟教师商量好了,从全班六十个学生中,抽出十二个人来,其中六个人是全班功课最好的,还有六个是差的。
我让这十二个人都不听课,只把讲义发给他们,让他们自学,只参加做实验。
自学以后,凡是小考、大考都参加,考试的要求也和其他学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