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鱼塘水质恶化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鱼塘水质变坏的原因、危害及调控措施

鱼病频发和流行 。
二 、主 要危害
所 ,其水质 的好坏 与鱼类 的健康生 长和获得 高 产息 息相关 。随着 水产养殖 技术 的不断提 高 ,
高密 度 、多品种养殖 模式 已被广 大养殖者普 遍 采 用 ,但在 这样 的养殖环境 中 ,使 用 的投 入品 也 随之增 多 ,极 易造成水质 变坏 ,溶氧含 量下 降 ,有 害物质含 量升高 ,直接导 致池鱼 泛塘和 鱼病 暴发 ,轻 则影响池鱼 的摄 食生长 ,重则 引
2 0 天换水1 次 ,每次换水3 0 %左右 ,不能采用大 排 大灌 的方 法 ,以免 池 水 的理 化 因子发 生 剧 变 ,换水 时池水与水源 的水温 差不能超过2 ℃一 3  ̄ C,否 则会 使池 鱼产 生应 激反 应 ,引起 鱼类 发病 。
2 . 化 学调 控 措 施
有效排 出水体 中的氨 、氮 、甲烷 等有 害气 体 , 并 促使养殖 池水 中的有机物在 好氧细菌 的作用
下分解成无 机物 ,被 浮游植物 吸收利 用 ,抑制
厌 氧细菌 的繁殖 ,降低厌氧细 菌的危 害 。精养
池塘应 配备增氧 设备 ,其 中叶轮式增 氧机的功 率配备标准为0 . 6 k w / 亩 左 右 ,微 孔 增 氧 为
( 1 )使 用 增 氧 剂 。增 氧 剂 的 主 要 作 用 有 :一是 为养殖池 水 中的有机物分解 提供足够 的 溶解 氧 ;二 是 增 加养 殖 水体 中钙 离 子 的含
C H O N G Q  ̄ G F I S H E R Y l ■皿
鱼塘水质变坏的原因 、危害及调控措施
纪礼 陈 唐 玉华
( 江 苏省金 湖 县 水 产 技 术推 广 站 ,江 苏金 湖 2 1 1 6 0 0)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鱼类养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效益,还能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然而,在鱼类养殖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帮助鱼类养殖者更好地管理养殖业务。
一、水质问题水质是鱼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水体浑浊、水质偏酸或偏碱等。
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解决办法:1. 定期监测水质:通过使用测试工具,如pH计、溶解氧计等,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
2. 加强清洁管理:定期清洁养殖池和过滤设备,清除废物和污垢,保持水体清澈。
3. 控制饲料投放量:合理控制鱼类的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喂养造成饲料残余,降低水质污染。
二、水温问题水温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健康和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解决办法:1. 保持适宜水温:根据鱼类的品种需求,保持水温在合适的范围内。
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或降温设备来调节水温。
2. 防止温度突变:避免水温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以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三、疾病防控问题鱼类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如细菌感染、寄生虫等。
疾病的发生会导致鱼类体质下降,甚至死亡,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
解决办法:1. 加强预防措施:保持鱼类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
使用优质的饲料,提高鱼类的抵抗力。
2.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请兽医进行鱼类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饲料问题饲料是鱼类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来源。
常见的饲料问题包括营养不均衡、饲料浪费等。
解决办法:1. 选择优质饲料:选择适合鱼类品种的优质饲料,确保其营养成分的均衡和充足。
2. 控制饲喂量:根据鱼类生长的需要,合理控制饲喂量,避免饲料的浪费和过度投喂。
五、养殖密度问题养殖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养殖的鱼类数量。
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鱼类生长受限、疾病传播等问题。
解决办法:1. 控制养殖密度:根据鱼类种类和养殖设施的大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防止过高密度养殖导致的问题。
鱼塘黑水改善水质的方法

鱼塘黑水改善水质的方法
鱼塘黑水是指因鱼类粪便、残余饲料和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有机废物等原因,导致水体呈现黑色或暗色调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改善鱼塘黑水的水质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鱼塘黑水改善水质的方法:
1.增加水循环:安装水泵可以增加水循环,使水体中的氧气充足,有利于水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减少有机废物的堆积,改善水质。
2.增加水生植物:适当增加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底部有机物,减少水中氨氮和硝酸盐含量,提高水中氧气含量,从而改善水质。
3.增加微生物:通过添加水中有益微生物,如发酵剂、微生物制剂等,可以降解有机废物,分解氨氮和硝酸盐等对鱼类有害的物质,促进水体健康。
4.定期更换水:定期更换一部分鱼塘水,可以将部分废物和有害物质随水流排出,同时补充新鲜水,有助于提高水质。
5.适当控制饵料量:适当控制饵料量,避免过度喂食,减少废物和有
害物质的产生,有助于维护水质。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鱼塘黑水的水质,保护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水质管理是养殖渔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健康。
然而,养殖渔业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与水质管理有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在养殖渔业中,由于饲料残渣、养殖底泥等原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积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这会引发水藻激增、水体氧气含量下降等问题,对养殖物种造成不利影响。
解决方法:1.定期清除底泥:定期对养殖场的底泥进行清理,并适时更换底泥,防止底泥中的营养物质积累;2.精确控制投饲量:合理控制投饲量,避免饲料残渣过多进入水体;3.增加水体流动性:通过增设水泵等设备,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有效降低营养物质的积累。
二、水质酸碱度失衡问题水质酸碱度是影响养殖物种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若水质酸碱度超出一定范围,会导致养殖物种的耐受力下降,易患疾病。
解决方法:1.监测酸碱度:定期使用酸碱度测试仪器监测水质的酸碱度,并与合适的范围进行对比,及时调整;2.使用调节剂:根据测试结果,适量使用酸性或碱性调节剂,稳定水质的酸碱度;3.加强通风换气:合理设计养殖池的通风设施,增加氧气含量,有助于维持水质的酸碱平衡。
三、水体溶解氧含量不足问题溶解氧是养殖物种生存所必需的重要物质。
若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不足,会导致养殖物种窒息,生长发育受阻。
解决方法:1.增加水流:通过增设水泵、气泵等设备,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有助于增加氧气的溶解度;2.控制养殖密度:适度控制养殖密度,避免物种过密而消耗大量氧气;3.增加水源氧气:利用水源的氧气进行补充,如加设喷氧装置或引入新鲜水源。
四、水体温度过高或过低问题水体温度是养殖物种生长与繁殖的重要环境因素。
若水体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养殖物种的健康和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1.科学调控温度:通过使用加温或降温设备,科学调控水体的温度,维持适宜的温度范围;2.植被覆盖:在养殖场周围种植树木或草坪,增加遮荫,降低水体温度;3.冷却设备:在水体周围设置冷却设备,如喷水装置,增加水体的散热效果。
鱼池水浑浊原因和解决方案

鱼池水浑浊原因和解决方案鱼池是人们常见的园林景观之一,它不仅能够增添小区或公园的美感,还能给人带来一丝宁静与放松。
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鱼池水变得浑浊,这不仅影响了鱼池的美观,也对鱼儿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
本文将探讨鱼池水浑浊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原因分析:1. 沉淀物积累:鱼池中的沉淀物可以来自各种来源,如鱼食残渣、植物腐败物、落叶等。
这些沉淀物会聚集在水底,从而导致水质变浑浊。
2. 悬浮颗粒物:一些微小的颗粒物,如灰尘、花粉、细菌等,悬浮在水中,也会导致水变浊。
3. 高浓度有机物:鱼池中过多的有机物质,如鱼类的排泄物和残渣、植物腐败物等,会滋生细菌和藻类的繁殖,进而使水质变浑浊。
4. 缺乏水质循环系统:鱼池中若没有良好的循环系统,水体无法得到有效的曝气和过滤,容易导致水质变浊。
解决方案:1. 定期清理池底:定期清理鱼池底部的沉淀物是保持水质清澈的重要一环。
可使用鱼网或抽水器具进行清理,及时清除池底的杂物。
2. 安装过滤器或净化装置:根据鱼池的尺寸和需求,安装适当的过滤器或净化装置,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有机物质,提升水质清澈度。
3. 添加水草和植物:水草和植物不仅能够增加鱼池的观赏价值,还能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废气,降低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有助于改善水质。
4. 增加水质循环系统:合理设置水泵、喷泉或瀑布等装置,增加水质循环和氧气曝气,有效提升水质清澈度,也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
5. 控制饲养量和投喂次数:合理控制饲养鱼类的数量和投喂次数,避免过度施食导致水质恶化。
6. 定期检测水质:定期检测鱼池的水质,包括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水质问题。
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水质调节和处理。
在享受鱼池带来的美好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和解决鱼池水质浑浊问题。
通过清理池底、安装过滤器、添加水草和植物、增加水质循环系统、控制饲养量和投喂次数以及定期检测水质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鱼池的水质,创造一个清澈透明的水环境,让鱼儿和其他水生生物得以健康生长。
清理大鱼塘的方法

清理大鱼塘的方法随着水产业的发展,大鱼塘成为了众多农民朋友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
但是,由于管理不当、技术不到位等原因,许多大鱼塘出现了污染、水质恶劣等问题,给鱼群的生长带来不小的困扰。
那么,该如何清理大鱼塘,让它们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投资收益更高呢?一、了解大鱼塘水质严重污染的原因水质污染是导致大鱼塘污染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氨氮、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重金属等,它们可能产生于以下情况之一:1、无人管理:由于多数大鱼塘处于偏远的山区和乡村,很难得到及时的管理和维护,水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日益恶化。
2、饲料残渣:过多的饲料残渣会促使大鱼塘内的有机物质堆积,成为细菌和其他危害生物的生存温床。
3、药物残留:过量使用的鱼药可能会在大鱼塘中残留,进而破坏水生态环境。
4、水源不足:水质的差异可以引起鱼塘中的生态变化,水源不足可能使鱼群在过多的有机质和污染物的条件下生存,催生鱼类疾病二、清理前的准备工作在对大鱼塘进行清理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清仓:将大鱼塘里所有的鱼类捕捞出来并暂时放置在其他鱼塘中。
2、排污:将大鱼塘中的水全部排掉,用泵将淤泥抽干,固体废物将分离、处理或倾倒到合适的处理场所。
3、选择合适的方法:清理大鱼塘的方法有很多,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
因此,在选择适当的方法时,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
三、清理大鱼塘的方法1、生物法:生物法指的是用生物剂等活性药剂来调节鱼塘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降低大鱼塘的污染程度。
这种方法适合于对于鱼塘内环境恶劣的情况。
不过,使用生物剂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背景,还必须对鱼塘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精细的调节。
2、物理法:物理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清理鱼塘的污染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鱼塘污染轻微的情况下。
如机械摇撬拍打泥浆,用筛子过滤等。
但是物理法还会产生更多的泥渣等固体废料,所以要做好管理。
3、化学法:化学法可以直接加入硫酸铜、漂白粉和一些含氧体,让鱼塘内产生化学反应,降低大鱼塘的杂质和污染物含量。
鱼塘黑水改善水质的方法

鱼塘黑水改善水质的方法
鱼塘黑水是指水质混浊、有异味、富含有机物质等特点的水体。
这种水质不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为了改善鱼塘黑水,以下是一些方法:
1.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鱼塘的水可以有效地控制水质,保持水体清澈透明。
建议每周更换1/3的水量。
2. 增加氧气:鱼塘黑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氧气。
通过增加氧气的方式,可以提高水质中的溶氧量,改善鱼塘的环境。
可以使用氧气机、增氧石等设备增加氧气。
3. 控制饲养量:鱼塘黑水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多的饲养数量。
为了避免过度饲养,应该控制饲养数量,使其与鱼塘的大小相适应。
4. 增加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一种很好的水质净化器。
它们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机废物、二氧化碳等物质,同时释放氧气,帮助维持水中的生态平衡。
5. 加入生物过滤系统:生物过滤系统是一种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设备。
通过加入生物过滤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水质,减少水中的有害物质。
综上所述,通过定期换水、增加氧气、控制饲养量、增加水生植物和加入生物过滤系统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鱼塘黑水,保持水质清澈透明,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鱼塘水质怎么处理方法

鱼塘水质怎么处理方法
鱼塘的水质处理是确保鱼类生长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水体曝气:通过增加氧气的供应,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可以使用曝气机、喷泉、涡轮增氧器等设备进行曝气。
2. 管控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塘水质恶化,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确保鱼类有足够的空间和氧气供应。
3. 定期更换水体:定期更换一部分鱼塘水体,可有效去除一部分污染物,并补充新鲜的水源。
4. 使用水质调理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使用一些水质调理剂,如活性炭、硫化铁、硅酸铝等,去除水体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5. 控制饲料投喂量: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投放饲料,以减少在水中的残留和分解,从而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6. 定期清理鱼塘底泥:清理鱼塘底泥,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堆积和分解,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7. 增加植物覆盖:在鱼塘周围种植水生植物,可以利用植物吸收水中的有机物
和营养物质,净化水质。
8. 控制使用化学药品:如有必要使用化学药品处理水质,需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以避免对鱼类和水体带来不良影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鱼塘水质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鱼类的生长环境。
但是,具体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鱼塘的规模、水质状况和养殖目标等进行调整。
池塘底部恶化(发黑发臭)的原因以及底质不良的处理办法

池塘底部恶化(发黑发臭)的原因以及底质不良的处理办法养鱼人都知道'养鱼先养水'这句话,但'养水先养底”可就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了,这句话道出了池塘底质在水产养殖中的关键性作用。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才知道底质的变化,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
病原通过塘底的有机污染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因此'养水先改底'才是真正的“养鱼先养水'。
现实中,很多鱼塘的鱼病久治不愈或者水质很差但也始终调节不好,可能问题就出在'底质'上,因为有些鱼塘多年甚至十余年没清过塘,或者鱼类放养没有搭配底层鱼(如鲤、鲫鱼)和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种种原因是有迹可寻的,但也并不特别引人注意。
鱼类若长期生长在缺氧或底质不良的环境下,其活动能力会明显下降并严重影响生长。
底质中的有机质在水温升高后会大量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还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导致缺氧泛塘,甚至死亡。
定期使用一定的'底改'物质和增加底层溶氧,即能达到水质清爽,底质清洁,溶氧足,促进鱼类生长发育,降低饵料系数。
一、池底恶化(黑臭)的原因底质的恶化产生的硫化氢、氨气等有毒气体在水体中易引起水质恶化。
同时大量有机质为底泥病原菌提供营养,病原菌借机大量繁殖,加剧鱼类的发病。
1、清塘不彻底,包括清塘使用药物不当、晒塘或冻塘时间不充分等。
2、投饵多余且浪费的饲料、未被浮游植物利用完的肥料、残余的动植物尸体、鱼类粪便、水草和青苔腐烂等原因引起池塘底部有机质积累过多,都积聚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有机污染物质。
底部“氧债”加剧,这些有机质在底部被厌氧菌大量繁殖并分解产生有毒害物质,引起底部发臭,对于养殖动物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3、大量频繁的加注、换水(特别浑泥水和暴雨冲刷泥水进塘)、多次大量使用化肥等引起底泥加厚,底部板结,池塘保肥功效减弱,易引发浑水、难肥等水质问题。
鱼塘怎么改善水质?从这6个步骤出发

鱼塘怎么改善水质?从这6个步骤出发概述:鱼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的生长与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水质可减少鱼病发生,利于鱼健康生长发育。
那么,对于水质不太好的鱼塘,该怎么改善水质?建议养殖户从以下6个步骤出发:在养殖过程中,池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养殖水体水质恶化,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
因此,必须定期向养殖池塘内加水,一般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夏季高温季节应尽量保持较高水位。
当养殖水体水质变坏时,应采取换水措施,方法是先排出部分池内老水,然后再加入新鲜水,每次换水量应达到30%,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2、适当进行增氧根据天气和鱼的摄食、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备增氧。
增氧设备具体操作要求是:晴天中午开(晴天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阴雨天白天不开),浮头提前开,鱼类生长旺季坚持天天开,以增加池水溶氧,为鱼类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当增氧设备出现故障时,可采取撒施化学增氧剂粒粒氧的应急增氧措施。
3、合理使用生石灰在养殖池塘内定期使用生石灰,可起到净化水质、调节ph值、改善养殖环境和预防鱼病等重要作用。
一般每15天使用1次,用量为10~15千克/亩,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
若酸碱度过低,全池泼洒生石灰,1米水深每亩用量为10~15千克,选择晴天上午9:00使用,下午不宜使用。
4、使用生物制剂在养殖池塘内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底质改良剂等,通过微生物分解水体中和塘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利于维持鱼塘生态环境的稳定,增强鱼体免疫力。
可每30天使用1次生物制剂,用量可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5、鱼塘水质的透明度调节若透明度过高,全池泼洒富藻素(主要成分:有机质、益生素、多糖、氨基酸及氮、磷、钙、锰、铁等元素),1米水深每亩用量为500~2000克,15~20天1次;若透明度过低,全池泼洒二氧化氯(主要成分:二氧化氯,稳定剂,活化剂),1米水深每亩用量为100~200克,也可采取加注新水措施。
标准鱼塘整治实施方案

标准鱼塘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鱼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
然而,由于一些鱼塘管理者的不规范管理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导致了许多鱼塘出现了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提高养鱼水质,制定一套标准的鱼塘整治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整治目标。
1. 提高水质,通过整治,保持鱼塘水质清澈,减少水污染,提高鱼类养殖的生存环境。
2.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整治,保护鱼塘周边的植被和其他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生态平衡。
3. 提高鱼类养殖效益,通过整治,提高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养殖效益。
三、整治措施。
1. 水质管理,加强对鱼塘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定期清理鱼塘底泥,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
2.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鱼塘周边植被的保护,禁止乱倒垃圾和排放有害物质,保持鱼塘周边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3. 养殖管理,加强对鱼类养殖的管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期清理鱼塘网箱和养殖设施,保持鱼类的健康生长。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整治计划,由相关部门制定整治计划,明确整治的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
2. 宣传教育,开展鱼塘整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者对整治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
3. 实施整治,按照整治计划,逐步实施水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养殖管理等措施。
4. 监测评估,对整治后的鱼塘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整治效果评估。
1. 水质改善,经过整治,鱼塘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质清澈,水体透明度提高。
2. 生态环境恢复,鱼塘周边植被逐渐恢复生机,水域生态平衡得到改善。
3. 养殖效益提高,鱼类养殖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
六、总结。
通过对鱼塘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鱼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鱼类养殖效益,为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广大鱼塘管理者和养殖者能够积极配合整治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
池塘水质恶化原因及对策

池塘水质恶化原因及对策作者:姚树峰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5年第3期姚树峰(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水产养殖场黑龙江密山 158326)俗话说:“七分养水,三分养鱼”,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水质调节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水质恶化将危害到池塘的高产、稳产,危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一、水质恶化的危害1.影响鱼类生长,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2.使鱼类抗病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
3.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影响养殖效益。
二、水质恶化原因1.水绵(又名石衣、水青苔等)。
由于水质清瘦,透明度高所致。
多发生于春季发池塘。
其易包裹鱼苗,致鱼苗死亡。
水绵死后要及时捞出,否则败坏水质。
防治措施:(1)泼洒氮肥和磷肥各3-5kg/667m2·m,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2)泼洒黄泥浆或草木灰,影响光照,阻断光合作用。
(3)用成鱼网全池拉网,搅动底泥,促进底泥营养物质释放,同时阻断光合作用。
2.小三毛金藻。
由于水清瘦、水温偏低时,影响其他藻类繁殖,使小三毛金藻成为优势种群,向水中分泌鱼毒素、细胞毒素、溶血毒素等五种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
鱼类中毒初期,病鱼焦躁不安,呼吸加快;后期在水面下静止不动,对惊吓无明显反应。
防治措施:(1)立即注入水质较肥的河水或临近池塘的肥水,注水后中毒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使用0.7-1.0ppm硫酸铜全池泼洒后,第二天再大量泼洒粘土浆(使水呈5000ppm以上,利用粘土颗粒的极性吸附毒素,可以大大缓解鱼类的中毒症状。
硫酸铜在杀灭小三毛金藻的同时杀灭了有益藻类,因此要注意肥水,使有益藻类尽快繁殖。
(3)当发现水中的三毛金藻数量较多时,可全池泼洒硫酸铵20ppm或尿素12ppm,使水中的氨离子达0.06-0.10mg/L,以杀死三毛金藻,但对氨敏感的鱼苗鱼种要慎重使用。
3.微囊藻。
又称“微胞藻”,大量繁殖时引起湖靛。
既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又在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油状膜,俗称水华,阻碍气体交换,导致池水中溶解氧降低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能溢出。
鱼塘改善水质的方法

鱼塘改善水质的方法鱼塘是人工养殖鱼类的水池,其水质直接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改善鱼塘的水质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改善鱼塘水质的方法。
2.定期更换水质:定期更换水可以有效地将鱼塘中积累的废物和含氮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除。
对于小型鱼塘,每个月更换一次水是合适的。
对于大型鱼塘,每季度更换水可能更为适宜。
3.控制饲料量:过度喂食会导致饲料在水中残留,造成水质变差。
因此,鱼塘养殖者应严格控制饲料的量,确保鱼类能吃完,减少饲料残留物的产生。
4.增加氧气供应:水中的氧气含量对鱼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如果鱼塘中水中的氧气含量过低,鱼类可能窒息而死。
因此,鱼塘养殖者可以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供应来改善水质。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加装氧气泵,将氧气注入水中。
此外,勤打水也能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5.定期清洁鱼塘:定期清洁鱼塘可以清除鱼塘中的废物和污垢,保持水质的清洁。
养殖者可以定期清理鱼塘的底泥和过滤器,并定期清除污物。
6.控制鱼塘的温度:水温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有所不同。
鱼塘养殖者应根据鱼类的种类选择适宜的水温,并确保水温的稳定性。
7.控制鱼数量:鱼塘中鱼的数量过多会导致水质恶化,因为鱼类排放的废物量会增加。
因此,鱼塘养殖者应根据鱼塘的容量和鱼类的种类来控制鱼的数量,以保持水质的良好。
8.使用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如果鱼塘使用火力发电或加热系统,选择使用生物质燃料可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生物质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使用它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鱼塘的水质。
以上是改善鱼塘水质的一些方法。
鱼塘水质的改善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
只有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性,鱼类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水产养殖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活动,对水域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讨论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治理措施,并且以2000字来描述。
一、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1. 污染物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粪便、药物残留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会直接排放到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营养物质过多会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2. 遗传污染:水产养殖中,一些外来种质或转基因物种进入水体后,可能与野生物种发生杂交,导致野生种群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破坏水体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3. 底泥沉积:养殖过程中底泥中的有机物质和饲料残渣会积聚在水底,导致底质质量下降、缺氧和污泥堆积,对水生生物栖息和繁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4. 断氧现象:养殖过程中,大量的有机物质分解消耗大量氧气,造成水体缺氧,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5. 捕捞压力:水产养殖往往依赖采集野生种来补充种苗和养殖品种,造成捕捞压力,直接影响野生物种的种群数量和生态地位。
二、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治理措施:1. 合理规划和管理水产养殖区域:建立水产养殖区域规划和管理制度,选定合适的养殖区域,合理布局和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对水体的影响。
2. 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减少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排放。
3.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循环农业模式,采用水土一体化、农渔复合循环等方式,将养殖废水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对水域环境的负面影响。
4. 水质监测和治理:建立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质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水质治理措施,如增加植物修复、增氧设备等方法改善水体质量。
5. 引进自洁型养殖耗氧型物种:选择适应性强、自洁能力强的养殖物种,如自洁能力强的虾类和蛤类,通过其活动促使水体自洁,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等问题。
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及原因

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及原因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水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污染来源以及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污染来源1. 养殖废水水产养殖的饲养过程中,鱼虾等生物在水中代谢,产生大量有机物、氨氮等废物,这些废物通过养殖底泥和水体直接排放到界面水体中,造成养殖废水的污染。
2. 养殖饲料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油脂,其中部分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会变成有机物质,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质变差。
3. 化学物质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通过灌溉、喷洒等途径或者鱼虾体内摄入,进入水体中,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4. 养殖场建设养殖场建设中,未经合理设计和施工的养殖设施,如养殖池、处理池、污水处理设施等,都可能造成水体污染。
5. 不良养殖管理由于水产养殖业亏损较大、管理水平较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有些养殖户不遵守规章制度,未能正确处理养殖废水等问题,导致水体污染加剧。
二、污染原因1. 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由于水产养殖产出的利润相对较低,许多养殖户为了增加收益和效益,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养殖周期,这种介入的方式加重了废物排放问题、养殖底泥和废胁殖品对水质的污染负担。
2. 养殖种类和养殖密度不同养殖种类的废物组成以及排放量各不相同,养殖密度的大小也是影响水体污染的关键因素。
若养殖密度过大,养殖场的排放量就会超过接纳力,产生污染。
3. 不恰当的养殖技术若养殖技术不够专业和科学,将会在饲料质量、用药等方面存在不适当的处理方式,直接造成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和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废水处理的不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中;另一方面,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技术参数不合理或设备维护不及时等原因,使得排放物中的有机物、氨氮等物质含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减少,导致水体环境质量下降。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爆发等,影响了养殖效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水质污染问题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水质污染不仅会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还可能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质污染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 水体富营养化在养殖过程中,水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氨氮、硝酸盐等)积累会导致水体过度富营养化,促进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华。
此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控制投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底泥中的有机物;(2)增加曝气设备,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抑制藻类生长;(3)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减少营养物质积累。
2. 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并影响水产品质量。
常见的解决方法包括:(1)选择合适的养殖区域,避开可能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地区;(2)定期监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一旦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3)植物修复法,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来吸附和减少重金属污染。
二、疾病防控问题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水产养殖动物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导致养殖业损失严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防控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 水生动物常见疾病常见的水生动物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定期进行免疫接种;(2)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3)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和工具,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2. 防止饲料污染饲料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但不合格的饲料可能会引发疾病。
为了防止饲料污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质量;(2)定期进行饲料检测,确保合格;(3)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分浪费饲料造成污染。
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

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及对策2011-12-21 15:54:23网络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渔民历来有“养好一塘鱼,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谚语。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也在增大,高温季节既是鱼类快速生长季节,又是鱼池水质难以控制和鱼类疾病高发季节,尤其是精养鱼池如何实现稳产、高效,调控、改良水质已成为该阶段关键问题。
一、水质恶化的原因目前的水产养殖已由过去粗放型养殖逐渐改为高密度、名特品种配套的精养型或半精养型。
高密度养殖模式势必采用高质量饵料,由于过量投饵、残剩饵和大量鱼类排出的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超标,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引发鱼类疾病的经常发生。
二、水质恶化的主要指标及危害1、氨氮超标(>0."2 毫克/ 升)主要是由于大量的残饵、鱼类排泄物及过量施肥造成的,水体易富营养化,水面经常出现挥之不散的泡沫,水色易老化,严重时(高温、PH值>9."0 )容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2、硫化氢超标(>0."1 毫克/ 升)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硫有机物经厌氧分解而产生。
硫化氢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对鱼具有较强毒性。
3、亚硝酸盐超标(>0."1 毫克/ 升)当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 毫克/ 升后,亚硝酸盐将对水体中养殖的鱼类产生危害。
此时鱼类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4、PH值水体PH值过低(<6."5),可造成养殖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氧较高,还是会造成鱼类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且生长受阻或患病。
在酸性水中,养殖鱼类不爱活动,摄食量少,消化率低。
PH值过高(> 10,则可能腐蚀鱼类鳃部组织,诱发鱼类烂鳃病。
水质恶化一方面会引起鱼类焦躁不安、游塘、厌食、浮头,活力、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恶化的水环境容易造成大量有害菌群的孳生,从而很容易引起更多疾病的发生。
处理水质恶化以及防治鱼病害的方法

处理水质恶化随着养殖技术日渐成熟,放养密度越来越高,水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几种常规的水质指标也频频出现异常情况,巧妙处理池塘水质,能提高池塘养殖安全系数。
现就几种常见的水质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一)处理亚硝酸盐过高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鱼塘逐渐累积到0.1克/立方米后通过鱼的呼吸作用进入血液,造成血红蛋白数量减少,血液运转能力下降,导致对鱼出现组织缺氧,形成对鱼慢性中毒,在这种情况下,鱼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狂躁或反应迟钝,甚至死亡。
处理亚硝酸盐过高的办法是:1、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流动及提供充足氧气。
2、使用生态水质处理剂如生态护水灵,通过化学作用迅速分解亚硝酸盐。
3、使用水质吸附剂如绿水宝,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4、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新卫素、益菌王,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这四种办法一起使用,能迅速降低对鱼池塘的亚硝酸盐含量。
(二)处理氨氮过高氨是池塘的剧毒物,其产生原因是对鱼大量排泄物累积成残饵而造成的,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酸盐,其过程受阻则转化为亚硝酸盐,因而氨氮与亚硝酸盐是成正比关系,氨氮偏高,也是造成亚硝酸盐偏高的原因之一。
正常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过0.2毫克/升为宜。
氨氮对对鱼的危害,相似于亚硝酸盐,处理氨氮过高办法是:1、使用水质处理剂,如解毒王、新卫素,通过化学作用,降氨除氮。
2、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新卫素、益菌王等。
3、培植浮游植物,保持水体相当肥度,能有效除氨,如使用活力丹或藻类再生剂。
4、使用底质改良制,如速效型降氨氮剂——绿水宝。
(三)处理pH值偏低、偏高pH值是鱼塘水质的重要指标。
pH低则使鱼类血液pH下降,削弱血液运载能力,造成缺氧症,对鱼生长受阻或患病;pH过高,则会造成对鱼体液失衡,脱壳困难,危及呼吸,最佳pH范围为7.8-8.8。
1、处理pH值偏低,主要有两个办法:(1)施放20克/平方米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左右,海中宝也可调节。
鱼塘整治专项方案

鱼塘整治专项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水域环境也日益受到破坏,鱼塘作为一种特殊的水域环境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水体污染、生态失衡、养殖效益下降等。
因此,对鱼塘进行整治是十分必要的。
本专项方案旨在对鱼塘进行全面整治,优化水域环境,提升生态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鱼塘现状分析1. 水体污染严重:部分鱼塘水质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有机物、重金属、氮磷等污染物超标,致使水体浑浊、异味较大。
2. 生态失衡:鱼塘内生态系统失调,水生植物减少,水草消失严重,鱼类资源减少,鱼塘生态环境恶化。
3. 养殖效益下降:由于水域环境恶化,鱼塘养殖效益逐渐下降,鱼类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对养殖户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三、整治目标1. 改善水质: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透明度,保持水体清澈、无异味。
2. 恢复生态平衡:重建鱼塘生态系统,增加水生植物种植,丰富鱼类资源,恢复鱼塘自然生态。
3.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整治,提升鱼塘养殖效益,增加鱼类产量,改善品质,提升经济效益。
四、整治方案1. 改善水质(1)排放污水治理:对鱼塘周边污水排放点进行管控和治理,设立污水处理设施,对排放的废水进行预处理、中和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2)建立水质监测系统:设置水质自动监测装置,定期监测水体化学指标,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3)增加水生植物:适当增加水生植物种植,如莲藕、藻类等,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吸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2. 恢复生态平衡(1)生态修复:选取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重建鱼塘生态系统,增加水草覆盖率,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改善水域环境。
(2)增加鱼类资源:引进优质鱼种,适量投放鱼苗,增加鱼塘内鱼类资源丰富度,提高养殖效益。
3. 提高养殖效益(1)饵料管理:合理配比鱼类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2)增加投喂次数:加大鱼类投喂量和次数,促进鱼类生长,增加产量。
(3)定期清理鱼塘:定期对鱼塘进行清淤清污,保持水域环境整洁,减少鱼类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海鲜食品,还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然而,水产养殖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水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很多,比如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残渣堆积等。
解决水质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可以减少废物产生,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2. 积极清理饲料残渣:定期清理饲养区域的饲料残渣,避免其堆积。
3. 利用生物过滤器:利用一些水生植物或微生物来过滤和净化水质,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二、疾病防控水产养殖中常常会发生疾病爆发,这会导致养殖损失和经济损失。
常见的养殖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等。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1. 严格的入养检疫:引进新种苗或鱼类之前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其没有携带病原体。
2. 合理的饲养管理: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保持水质清洁和良好的通风,提供合理的饲料,增强养殖生物的免疫力。
3. 采取药物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要遵循药物使用的指导和规定。
三、水产品质安全水产品质安全是消费者对水产品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使用农药和抗生素、添加禁用物质等。
为保证水产品质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格的饲料和种苗:选择合格的饲料和种苗供应商,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严格的生产管理:加强水产养殖过程的监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禁用物质,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和可追溯。
3. 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对水产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四、环境保护水产养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废水排放、废弃物处理等。
为保护环境,水产养殖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循环利用废水:通过建设循环水系统和利用废水进行灌溉等方式,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在养殖水产品生产过程中时,根据需要,要经常换注水,如果在换水时外面的农药污染水源再引入池塘,水中的重金属盐等有害物质就会沉降到水底,并持续不断向水中扩散,导致水不易肥,水产品及水草生长受阻,且出现大量死亡,水生物大量死亡后的残骸沉积到水底,导致病菌大量滋生,有害物质增加
二、处理措施
1、坚持每年冬闲时,清塘:消毒,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对水产品有害的细菌、病菌、寄生虫等,清淤是把池塘底部残留的大量有机物质脱离养殖水体胡情况,灵活控制投喂量,避免饵料的浪费,做到饵料无残留。
3、降低养殖密度加大增氧力度,经常使用缓解增氧颗粒也可达到很好的养殖效果。
一、鱼塘底质恶化的因素
1、因苗种成活率(多放苗多投喂)和养殖经验不足,养殖户对投饵量把握不准确,由于长期大量投饵,水产动物没有食用完的残饵,粪便以及死亡的水产品、藻类会大量沉积,造成底层有物厌氧的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同时未分解的有机物质随水流重新回到水中,导致水质浑浊,透明度低下。
引起鱼塘水质恶化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出处:铜山区第二航运公司作者:中国水产养殖网2016-06-16 22:40:00
在养殖水产品过程中,多数人重视水质的调节,而忽略了底质的改变。当池塘底质恶化时,由于溶氧低导致长期积累的大量有机物难以分解,或在溶氧低的状态下,分解成大量的有害物质,同时致/细菌、病菌大量滋生,当细菌、病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病害的大面积爆发。
4、在需要池塘换水时,因外界原因(农药残留、水体污染)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加强水草养护,给水产品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换水量,合理使用药物,在防病、治病时选用残留较少的药物,把药物残留降到最低。
5、定期用微生物制剂和肥水产品进行调水和肥水,经过调水和肥水可分解转化池底的有机物并补充水体的基础营养,防止水体过肥或过瘦使水体保持最佳状态,为池塘减轻、减少最少伤害,给水产品制造一个优良的生态生长环境。(作者:张雪彦)
2、有的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加大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大就必须大量投喂人工饵料,造成饵料及粪便等代谢产物胡增加,导致水质恶化,在增氧设施配置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池塘底质恶化情况。
3、水体过瘦时产氧能力差,导致水体缺氧,水过肥在天气变化时,容易造成藻类大量死亡并沉到池底,分解时耗费池底氧气,造成底质恶化。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