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4篇)

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4篇)第一篇:配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摘要:配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指的是多项现代化科技的有效契合,把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科技、电子工程技术等多种技术类型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多种技术优势和功能的完全展现,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控制的目的,并且保障配网始终处在最好的运行状态,同时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供电水平,起到更好的供电服务效果。
关键词:配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工程技术;电力系统1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有关配置研究2配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出现的问题和不足2、1功能设计过于单调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保障供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但是平时在电路检修和维护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厂站停电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电的质量。
总而言之,采用调度自动化技术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监测环节中的停电次数和时长,进一步确保高品质的供电,同时更好地保证整体的管控水平。
2、2孤岛问题由于供电公司在运行模式、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差异,通常都会形成适合自身运营的信息资源类别,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对众多资源进行高效的优化组合,进而造成供电单位间信息沟通、分享的不及时、不全面,同时造成配网管理缺少合理、科学的秩序,毫无疑问地加大了配网调度自动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难度。
2、3结构设计过于单调在日常的实践和操作环节,很多不相关的信息往往会对配网调度体系造成一些不利影响,由于配网系统当中不少配置的型号不够新颖、很难满足新设备运作的需求,造成数据信息的传输能力也大大被限制,如此一来就很可能造成配网系统的运转不流畅,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束缚配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优势的完全展现。
目前,在很多供电公司规划不够严谨的基础上,再加上对长远发展战略的忽视、忽略基本需求的情况下购入大批新设备等因素,从而造成新旧设备不能完美契合,更不容易达到兼容并蓄的理想状态,最终无法起到良好的运行效果,和预想的情况相去甚远。
2、4管理衔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生产理论和营销理论是配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必须具备的两大支撑理论。
配网自动化的研究与实现

配网自动化的研究与实现摘要:配电网的形成是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是电力系统的三大系统之一。
其自动化配网工作模式的形成是适应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充分需求的体现,是电力系统应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及战略化设计理念的又一例证。
因此,本文从实现配网自动化的角度出发,对其实施的依据、方式、设备选择、通信系统设计进行了充分、科学的论证,有利于我国供配电企业在科学的指导中逐步建立一体化、自动化的电力服务系统。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配电网电力系统1 配网自动化概述1.1 配网自动化的提出配网自动化包括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统一配电GIS平台下,以配电SCADA系统为配电网实时监控中心,实现配电网的运行、监控、调度、事故处理及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以配电管理为生产、运行的核心,通过可监视、可定制、可控制的操作,实现出线管理、负荷管理、供用电管理等供、配、用电多个环节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是一门综合复杂集自动化结构设计、供配电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等综合学科于一身的庞大管理系统。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提出将电网中所有智能化的装置以最优化的思想、最便捷的设计、最节能的方式统一起来,构成了一个无论从电网结构还是从安全控制、保护、管理与服务方面均能以最强大的能力适应电力使用需求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因此,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提出能充分的改善我国电力系统服务能力不强的局面,体现了我国电力系统、能源企业创新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1.2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突破点及创新点与国外先进的配网自动化系统相比,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进程还处在不断探索的初级阶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电力系统偏重于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及投入,却忽视了对配网综合自动化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技术投入、设备使用、生产环境建设等方面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我们对国外的DMS发展历程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针对其智能性的自动就地控制及近远程可选控制方式加集中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的控制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实现了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重大突破。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究_2

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究发布时间:2021-04-30T08:56:44.497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20年10期作者:张文[导读] 有针对地进行系统维修、养护工作,让用户可以拥有良好的用电体验。
张文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山东省 266000摘要:配电网自动化使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通过各种技术优化组合,实现在线实时监管,掌握配电网运行情况,根据收集的配网运行数据进行安全测控,进而提升配网监控工作的准确性,还可以在技术加持下降低配网运行管理难度,在电力行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配网监控监管力度,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实现实时监管,并根据掌握的数据信息,了解配网运行存在的安全威胁,有针对地进行系统维修、养护工作,让用户可以拥有良好的用电体验。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1导言电力系统配电网实现自动化建设非常的重要,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发展实力,就需要引起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相关的内容,改善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快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使得各项内容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样就能切实的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在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也要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精准识别当前该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直接借助该系统的运行参数分析并明确该系统中存在的故障,之后借助已构造的工作系统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2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概述电力系统建设时使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能够促进电力系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尽管配电网系统比较复杂,但自动化系统配送更加灵活,值得广泛应用。
配电自动化涉及馈线自动化、配电管理、通信技术等多个方面,配电自动化施行多试点由配电站、子站、馈线终端几个部分构成。
馈线自动化能构建光纤通信,借助馈线终端的作用在最短时间实现最理想的通信效果,以此发挥出馈线自动化的应用价值。
实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有多方面的突出优势:第一,有助于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配电网自动化及配网自愈建设问题及措施研究

配电网自动化及配网自愈建设问题及措施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质的变化,电力工程是我们每个家庭必不可缺的,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造成停电,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如何有效的从配网侧解决由于电力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问题,如何高效的对配网进行智能化管理,是当前智能电网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为提高配网的运行效率和故障后得自我恢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配网自愈;问题措施引言电力通过配电网向用户直接传输,对配电网进行详细分析,就需要研究用户数量、用电性质和用电需求等因素。
不管是哪一种电力系统,都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电源、开关(分段和联络)、馈线末端。
在系统架构方面,目前常用的配电网模式有辐射型、树状型、环形型三种。
由于用户的多样性和配电网的复杂性,使得配电网的结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体系结构,而是由以上几种常用的体系结构组成。
以10kV配电网的典型手拉手式环网结构为例。
这是一种双电源的设计,一般情况下,通信开关是不能工作的,如果有一条线路出现了故障,它就会将故障所在的地方和没有故障的地方隔离开来,然后关闭了通信开关,另一个电源就会启动。
1配电网的自愈特点自愈技术是国家能源研究计划在一九九九年明确提出的,而自愈技术也成为智能供电系统和现代供电系统的重点研究目标,为达到较好的电能质量目标,各方竞相投身自愈技术的研发工作,也将促进电能产业更迅速、更全面的配电网安全运行目标。
在各种智能设备领域中,自愈技术是一项关键的课题,为确保动力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对它在现实中的应用功能加以完善,以便改善动力系统的供电品质。
电网自愈技术的核心是对现有的故障进行实时诊断,并通过评估、处理等手段,以降低或避免人为的干扰,使电力系统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因此,监控技术和故障处理技术都是自愈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不间断的在线故障检测,及时地发现目前的配电网故障,并根据故障原因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达到消除故障的目的。
2024年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

2024年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电力系统规模的扩大,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4年的配网自动化体系结构将进一步完善,并借助先进的实现技术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系统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4年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技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未来的配网自动化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一、体系结构2024年的配网自动化体系结构将建立在以下几个核心模块上:1.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设备收集电力系统的相关数据,并借助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将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如物联网、5G等,以实现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在数据处理中心,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重要信息,并生成预测和优化结果。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将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检测电力故障,并提供相应的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案。
3. 控制与决策模块: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提供的信息,控制与决策模块将根据系统实时情况对电力设备进行控制和操作,并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
控制与决策模块将采用智能算法和优化算法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4. 安全与保护模块:在配网自动化的体系结构中,安全与保护模块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全与保护模块将借助先进的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防止恶意攻击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实现技术2024年的配网自动化将依靠以下几种实现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1.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为配网自动化提供强大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
通过在电力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2.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和控制与决策模块中发挥重要作用。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10kV林湖线自动化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0引言信息时代到来后我国电力事业进入了现代化新阶段,电力工程中成功应用了各种信息化技术,促进了配电网结构、运行方式等的变革。
现阶段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在多种自动化技术支持下配电网兼具远程监控、在线协调等功能,能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但配电网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时有关人员需根据原有电力网络的结构、运行等基本特征,选择技术形式及路径,保障技术应用效果。
未来配网建设中相关人员需继续增大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发挥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1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电力事业关乎国计民生。
近年来电力需求激增,为有效调节市场供需状态,电力企业有必要创新配网建设及运营方式。
原有的配电网在运行期间暴露了效率、效益等问题,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配电网中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增强配电网的整体运行水平。
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今天,电力企业增大了在配电网自动化中的投入,配电网规模持续扩大,其中的自动化模块可自动获取电网中的用户需求、实现智能调度,使电力供应、配送遵循用户需求,减少电力浪费等现象[1]。
虽然当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有所成就,但一些地区的技术实力有限,配网自动化水平低下,存在设备更新不及时、管理不规范、技术滞后等问题,配电网运行期间无法凸显自动化技术的作用。
未来电力企业需根据这些问题,改进配电网自动化方向,逐步探索智能化、无人值守新模式,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2110kV 林园变1074林湖线自动化改造方案2.1线路基本情况10kV 林湖线路为110kV 林园变电站出线,总长27.34km ,其中,主干线、架空线、电缆线长度分别为10.05km 、27.34km 、0.52km 。
为满足辖区中的供配电需求,配有32608kVA 容量的配变124台、730kVA 容量的公变2台、31878kVA 容量的专变122台。
此线路在当下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接下来必须将自动化改造作为重点。
2.2馈线自动化改造方案2.2.1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此线路位于B 类供电区,仅包含光纤通信方式,运行采用的是架空单联络模式。
关于配网自动化的工作研究

2 . 3新设备的出现对系统影响较大 在设备资产 管理 中缺乏整体考虑和长远考虑,盲 目追求最新的 设备,不注 重系统整体运行情况,造成新老设 备难 以整合到一起, 从而无法达到整体最优 的效果 。 2 . 4 出现在配电网里 的孤 岛情况 在现阶段, 不同的电力企业里,资源的种类 多,各种资源难 以 整合到一起。部门内部信 息共享能力差,企业部门之 间的信息更是 难 以交流,这进 一步导致 了配 电网管理出现 紊乱,分析数据局部冗 余 。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系统难 以经济、安全运 行。 3提高 配网自动化的对策 3 . 1建立配 网自动化 维护运行 的组织机构 配 网自动化人员管理、培养和运行维护将非常重要,因此要建 立配 网自动化维护运行的组织 ,再加上相关业务的人才。当实现配 网 自动化后 ,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劳动效率得到提高,使 运行人员对配 电网络的运行状况 掌握得更全面更快捷,为供电企业 创造更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配 电网自动化的实旅,改变了配 电网传统 的运行管理方式, 相对的, 对其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 3 . 2实现配网自动化 自动控制 必须实现配 网自动化 自动控制 , 加强开发计算机 自动控制系统, 由计算机 自 动控制系统完成故障判断、故障 隔离和 网络重构, 自动 恢复对各 非故障 区域的供电。在故障 区域被 隔离后 ,配电 自动化 中 心或地 区调度所将迅速派出抢修人员至故障地 点抢修 。当故障修复 完 ,保证 供电了,应该让 运行工作人 员发动 ,计算机 自动控制系统 能按正常运行方 式迅速保证配 电网的正常供 电。但是配 电网自动化 工作涉及面广 、投资高 ,因此要不断利用用 电需求和供 电稳定性要 求 ,全方面研宄现有配 电网结构和设备状况 ,制 订规划 、分步实施 , 与配 电网改造和 发展规划 同步考虑,协调配 合,避 免重复建设或推 倒重来,在总结试 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相继推广 出去 。 3 . 3保证配网 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 由于配网 自动化 管理是配 电网运行管理与自动化 、通信等新技 术相互融合的系统,而且配 电自动化系统 自身具有 点多面广 、涉及 方面广 、线路结构不可靠 的缺 点,此外计算机、信 息技术 具有更新 换代 的特点,所 以 配网自 动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工 作的开展将成为 配 网自动化系统运用的重点,配网 自动化工程系统其运行依靠无 数 的终端设备提供数据支 持、 有线与无线通讯网络提供 数据传输通道 , 以及数据库的更新实现数据统计 、汇总 、分析等功能。
有关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研究

有关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研究摘要: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的用途是不同的,但是无论在什么地区,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能够科学、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稳定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科技也会越来越尖端,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研究下文主要讲述了电力系统合理规划配电网;电力系统配电网选择合理开关设备;各个开关或者断路器与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数据网络;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自动化的实用化模式。
1、电力系统合理规划配电网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电网的原理:分段的开关将配电网的线路分割成不同的供电区域,配电网的线路是环网结构并且是开环运行的,当电力系统的某个区域出现电力方面的故障时,要及时地将开关在中间跳开,必须是采用分割这个供电区域的开关,将出现故障的供电区域进行隔离,但是没有因为发生电力故障但是没有完全失去电力的电力区域要及时地将电供应,以免给他人的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如果一段区域内电力系统发生故障,但是其他的区域没有发生电力故障,则其他区域内的电力系统仍然能够持续供电,这就避免了因为一段电路出现故障而致使全部的电路都跟着失去电力的现象,停电的范围就会相应地缩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供电区域的可靠性和持续性,也就完成了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目标:电力系统供电区域的线路和电力要结成网状,环形的网状,而且至少有两个电源,对于供电比较密集的区域,要采用多个电源一起供电的形式,要考虑电源的数量形成电力系统的意义、作用和价值。
电力系统的供电的线路分支的干线要进行分段,分段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因为一条线路不能够供电而导致的整条线路都不能够连续供电的现象,如果一条线路出现故障而导致其他的供电区域都跟着不能连续供电的话,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也就是说如果分段能够避免其他区域受不供电干扰的话,那么电力系统就达到了目的,没有出现故障的供电区域就能够持续地供电,没有发生故障的区域就会转移电负荷。
配网馈线自动化的研究与优化

水电工程Һ㊀配网馈线自动化的研究与优化周㊀燕摘㊀要:配网是电力系统 发输变配用 各环节中最接近用户的一环,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可靠性㊂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国内用户遭受停电的原因中占比最大的是配网的故障㊂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发现,在技术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建设配网自动化㊂其中,馈线自动化是配网自动化的核心,在隔离故障线路㊁快速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因此,文章对配网馈线自动化进行相关研究与优化㊂关键词:配网;馈线;自动化一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功能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庞大系统,馈线自动化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但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馈线自动化系统也可以在配电网中独立存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配网都已经实现了独立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㊂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①配电网运行状态监测㊂对运行状态的监测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状态的监测,实时监测电网中各线路的电流情况;另一种是事故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配网中发生的故障㊂②配电网故障定位及处理㊂在配网线路发生故障时,馈线自动化系统会及时隔离故障点,恢复无故障线路的供电㊂二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形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常见有两种实现形式:一种是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另一种是就地型馈线自动化㊂而就地型的众多子类中,又以重合器型馈线自动化较为常见㊂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 集中 是指配网主站与配网终端相互配合,终端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上传到主站,主站通过收到的信息综合判断故障区间,并结合实际网架㊁负荷情况进行故障隔离㊂以典型的馈线结构为例对动作过程进行说明㊂变电站A通过站内CB1出线开关对馈线供电,馈线沿线设F1㊁F2㊁F33个分段开关;变电站B通过站内CB2出线开关对馈线供电,馈线沿线设F6㊁F5㊁F43个分段开关;F3与F4间设联络开关L1,正常运行时在分位㊂假设F2㊁F3之间线路发生故障,由于此线路由变电站A供电,故障电流将流过F1㊁F2开关,对应终端发出故障告警,而F3没有故障电流通过,不发出故障告警信号㊂此时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跳开CB1,而馈线自动化主站将根据收到的故障告警判断故障位于F2和F3之间,根据策略自动分开F2㊁F3开关隔离故障点,再将出线开关CB1㊁联络开关L1合闸,完成非故障区域恢复㊂在此过程中,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既可全自动地执行上述故障处理步骤,又可以切换至半自动状态,仅做提示,相应的分合闸操作由运维人员手动完成㊂三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优化策略(一)优化馈线自动化调试模式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投入运行前,对相关功能的调试正常是必要的㊂由上述实现方式可知,由于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对装置对时㊁通信㊁配合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若采取调试的方式,制订的方案往往十分复杂,对于人员㊁设备的要求较高,测试耗时也较长,测试效率较低,从而影响了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投入㊂调试的目的有以下三点:第一,配电终端功能检查,验证对故障感应及报送的正确性㊁响应遥控操作指令的可靠性;第二,检查终端与主站的通信连接是否正常;第三,主站配置的网络拓扑是否符合现场实际㊂现行建设模式下,可将整体调试拆分成子任务,形成更优化的调试策略:①通过配电终端的厂内调试验证装置的功能;②通过现场联调验证通信通道的可用性;③在前两步均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在配电主站仿真态下开展主站相关配置的测试㊂应用这种策略,既保证了系统投运前能开展各项测试,又能减少现场调试的人力物力投入㊂(二)优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配合模式馈线自动化与配电网继电保护功能上有重合的地方,但无法相互取代㊂集中型馈线自动化适用于配网主干线,但是配网中线路分支极多且无规律,若要全部覆盖,首先策略配置的困难程度将大幅增加,其次对相应的终端设备的运维工作量也将大大增加,经济性上不可取㊂因此,在支路上需要做好和继电保护的配合,共同提高配网运行的稳定性㊂在部署了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范围内,可采取如下优化策略:①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在主干线,干线路径上采用负荷开关㊂②分支或分界开关采用断路器,投入过流保护,且过流保护的延时短于变电站出线开关的动作延时㊂此时,若分支发生故障,对应的分支断路器将跳闸将故障隔离,避免影响主干线;而在主干线发生故障时,则由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通过自动化测量隔离故障㊂(三)优化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定值设置由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理可知,其对延时配合的要求较高,时序配合失误将可能造成事故处理失误㊂在设定各级负荷开关动作时序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优化:①同一个时刻只能有1台开关合闸;②先满足主线,后考虑支线;③多分支时,优先考虑靠近电源点的支线;④多分支并列时,优先考虑主分支㊂四㊁结语实现馈线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步骤,对于提高供电企业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㊂在馈线自动化建设过程中,要提高调试效率,注意与保护系统之间的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的最佳效益㊂参考文献:[1]雷杨,汪文超,宿磊,等.湖北配电网馈线自动化部署方案研究[J].湖北电力,2017,41(11):39-43.[2]陈飞宇,欧方浩.10kV配电线路馈线自动化[J].农村电气化,2018(6):28-32.[3]张大勇.时间电压型馈线自动化实施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5,18(5):79-81.作者简介:周燕,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盱眙县供电分公司㊂702。
配网自动化实验报告.

配网自动化实验报告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学生:学号:班级:任课教师:一.实验名称:馈线自动化功能分析二.实验目的:1.对馈线自动化功能的基本作用有一个感性认识: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供电和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重要任务,馈线的运行方式和负荷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地送到配网监控中心,以便运行管理人员进行调度控制管理;当故障发生后,能及时准确地确定故障区段,迅速隔离故障区段并恢复健全区域供电。
2.掌握配网SCADA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和操作方法。
3.了解表征馈线当前运行状态的参数类型和特点、获取方式、表现形式。
如馈电点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流和开关状态等。
4.了解改变馈线当前运行方式的控制命令信息的类型和特点、下发方式。
5.了解非正常状态信息的表现形式。
6.掌握故障判断、隔离和健全区域恢复供电功能的原理和实现。
三.实验要求:1.已对配网教材中有关馈线自动化系统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状态信息的处理章节进行了学习,建立了基本概念。
2.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实验中,根据实验内容,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
3.认真上机操作,建立感性认识。
4.严格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5.在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
四.系统结构:FTU FTU图4-1 系统结构五.系统功能:图4-2 系统功能六.实验步骤及内容:1.了解馈线自动化的硬件结构(1)调度自动化实验系统配置两台实时监控控制台,一台调度专用投影仪;(2)实时监控控制台联接在调度主站计算机网络系统中;(3)在实时监控控制台上运行实时监控软件,既监控输电网又监控配电网的运行情况;(4)本实验将连接在调度主站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多台微机控制台安装并运行实时监控软件,以满足更多同学同时上机操作的需要。
2.启动系统(1)启动厂站一次控制模拟屏和远方采集终端RTU;(2)启动HUB;(3)启动服务器;(4)启动前置通信控制台及其软件;(5)启动实时监控控制台及其软件。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变 、 南 郊 变 : 3 台 F U、 7 台 T u 分 别 负 责 对 8条 1 K 馈 线 的 2 2 r 3 r 0V 3 台 柱 上 开 关 及 北 郊 变 15馈 线 3 台 配 电 变 压 器 现 场 信 息 的 采 集 和 1 7 龙 游 配 网 自动 化 系 统 是 一 个 分 层 控 制 系 统 . 在 供 电 局 大 楼 内 设 立 一 个 配 网控 制 中心 即配 电主 站 , 时 按 照 “ 构 分 层 、 能 分 级 、 同 结 功
3 K 变 电站 。 根据 资 金 及 龙游 县 城 区配 电网 的发 展 情况 , 网 自动 5V 配
龙 游 配 网 自动 化 系 统 的 建 设 分 三期 进 行 。一 期 工 程 将 主 站 、 子
龙 游 配 网 自动 化 系统 遵 循 “ 构分 层 、 能 分 级 、 置 就 近 、 结 功 布 信 化 系 统 将 分 期 分 批 逐 年 完 善 。
设计 原 则 为 :
工 程 将 城 市 配 网 的 其 余 配 电 变 压 器 接 入 系 统 . 着 业 务 的 扩 充 和 电 随
( ) 网系统采用统一规划设计原则 , 分利用各种设备 、 1配 充 信 网 的 发 展 适 时 进 行 三 期 工 程 。 三 期 工 程 的 实 施 过 程 中 考 虑 填 充 新 在 息 资 源 、 数 据 高 度 共 享 ( 照 系 统 工 程 的 思 想 进 行 统 筹 全 面 地 考 的 功 能 。 按 虑 ) 避 免形 成 孤 岛 自动 化 , 免 重复 投 资 和 资源 浪 费 ; 。 避
快 速 故 障 定 位 、 障 隔 离 和 非 故 障 区 的 恢 复 供 电 , 终 构 成 高性 能 条 1K 馈 线 。 龙 游 县 城 市 配 网 自 动 化 系 统 接 入 的 一 次 设 备 包 括 市 故 最 OV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 刘楠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研究刘楠摘要: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而电力配网系统的发展也离不开自动化的支持。
所以对配网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分析也是必要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1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概述1. 1 自动化系统的构成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构成结构有四个层面,分别为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主站系统层,需要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层,在系统中进行变电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层以及电力系统的终端系统层,这四个最基本的结构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要结构的层面,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对配电网进行操作运转,对电网配电设备在工作时进行实时监测,及时的控制系统的操作,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也可及时的进行故障排查等很多智能自动化的功能。
这些功能主要是通过通信系统层面和计算机来实现的。
在配电网的自动化系统中,还需要有一部分比细小的零件存在,例如,需要智能开关来控制配电网的电力,控制终端来控制电网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监测终端能够让电力系统更快并且更加有效的运行等等。
在配电网的电力系统中,通过智能开关可以在不通过人为操作的条件下来使系统进行开关的自动操作,实现了人工智能遥控化的效果。
1. 2 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必要性①落后的传统供电成本加大。
配电网的设计需要考虑地理、经济、地域负荷分布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而且在供电方式和方法也有很多种要选择,然而目前我国传统供电多采取网格式、放射式和环状式的方式,其中电能输送的传输效率大大降低了,同时供电成本也加大了。
因此,各方企业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加强也是必要的手段,这样适应了市场,同时用户需求得以满足。
②提高了电能的质量,降低了运行的成本。
使各方的电力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节约了很多,同时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③使电力行业发展加快了速度。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让电力企业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很多,同时也做到了对用户的快速定位和客户供电设备的远程控制。
配网自动化方案及其社会效益探讨

配网自动化方案及其社会效益探讨【摘要】配网自动化是一种可以解决现行配网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案。
文章首先介绍了现行配网存在的问题,包括能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等。
然后详细介绍了配网自动化的原理和优势,例如智能监控和远程操作,以及降低能源损失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社会效益。
同时也指出了配网自动化面临的挑战,如安全性和隐私问题。
最后对配网自动化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包括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部分将探讨配网自动化对社会的影响,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配网自动化是解决现行配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方案、社会效益、问题、介绍、效益、挑战、未来发展、影响、结论、展望1. 引言1.1 配网自动化方案及其社会效益探讨配网自动化方案是指借助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对配电网络的监测、控制、调度和故障处理等自动化管理。
配网自动化的出现与发展,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力供应,并推动电力系统朝着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配网自动化方案主要包括远程监控、智能分布式电能管理系统、智能负荷控制、故障诊断和恢复等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配电网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提高电网的响应速度和适应性,减少人为干预,提高供电可靠性。
配网自动化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提高用电质量、减少用电成本、优化电力生产和消费结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配网自动化也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推动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
配网自动化不仅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还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推动电力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2. 正文2.1 现行配网存在的问题1. 能源浪费:传统配网系统存在能源浪费问题,因为能源传输效率不高,能源在输送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损耗。
特别是在远距离输送时,能源损耗更为显著。
2. 能源供需不平衡:现行配网系统往往不能很好地实现能源供需平衡。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3篇)

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电自动化这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正在不断取得进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2024年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 智能传感器技术智能传感器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2024年,智能传感器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重要参数,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这些传感器还具备自我诊断和自我修复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配电系统产生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024年,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源的供需情况,实时调整配电系统的运行策略,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配电自动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4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云计算资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处理。
通过云计算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为配电系统提供灵活的资源调度和动态扩展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能源需求。
4.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并实现智能化的数据交换和资源管理。
2024年,物联网技术将在配电自动化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5.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更直观、更直观的操作界面。
通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操作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对配电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于配网自动化的工作研究

肖志丰 广东电网揭阳普宁供电局
【 摘 要 】配 网自动化 就是利 用现 代电 子技 术、 通信技 术 , 计算机 众多的远方配电终端 , 并且将反映远方配电终端设备运行情况的数 及网络技 术 , 将 配网实时信息、 离线信息、 用户信息、 电网结构 参数、 地 理 据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 信息进行 集成, 构成 完整的 自 动化管理 系统 , 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 及 事 2 . 4 配电信息化系统建设 。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 简称G I S ) 是利用 故情况下的监 测、 保 护、 控 制和 配电管理 , 集 配电自 动化 与配电生产管理 地理 信息系统 技 术和 配 电网规 划技 术 、 生 产运 行 管理 技术 等, 实现配 为一 体的 系统。 电管理的计算机系统 。 其目 的是解决配电网设备类型众多、 设备数量 【 关 键 词 】配网; 自 动化 ; 可靠性 ; 控 制 巨大 、 分布地 域 广 阔、 设备 安 装 位 置与地 理信 息紧 密度高 、 配 电网结 构复杂并伴随着地域地理信息、 电力负荷信息变化而变化等。 G I S 系 1 . 背 景 统对生产运行和管理具有很大帮助。 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 我 国 目前 的 配 电 网很 薄 弱 , 绝 大 多数 为 树 状 结 构 , 且 多为 架 空 如系统 采用 外包 形式 开发 , 对 电力企 业生 产 管理 、 经营管 理 和客户服 线, 可靠 性 差 , 尤其 在 农村 , 送 电距离 太长 , 损 耗严 重 , 电压 质量 差 。 务等方面理解不深, 以致总体规划或设计方案不全面、 系统实用性不 配 电设 备 比 较 陈 I I E I , 大 多是 不 可 遥控 的。配 电网运 行 状 态 监 测 设 备 强。 少, 信息传输通道缺乏 , 因而信息搜集量少, 这些导致事故处理 自动 3 . 提高 配 网自动化 的 对 策 化 程 度低 , 处理 时 间长 , 事故 后 恢 复供 电慢 。 近 几年 , 一些 地 区 发 生 3 . 1 建 立 健全 的 维护 运 行 的组 织机 构 。 配电 网 自动化 的 实施 , 改 电网事故, 导致重要用户停电, 除了某些人为的因素以外, 电网结 构 变了配电网传统的运行管理方式 , 对其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 所 薄弱、 可靠性低, 是其主要原因; 自 动化程度低 、 管理不善也是重要原 以要 对 配 网 自 动 化 人 员进 行 培养 , 让 他们 学会 E l 常 的运 行维 护。 同 时 因之 一。 加 强 电网建 设 , 除了 强化输 电网 以外 , 加 强 配 电网建 设 是 当 配网 自 动 化 涉及的 方面非 常多, 而 这方面 人才 的培 养和锻 炼 又是 比较 务之急。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配电网上投资欠账太多, 其薄弱的程度 缓 慢 的一 个 过 程 , 因此要 建 立 配 网自动 化 维 护运 行 的组 织和 培 养 相 大大甚于输 电网。 因此国家在近期内投资建设的重点在改造和建设 关 业务 的人才。 配 电 网, 合 理 增 加 变 电站 , 完善 配 电网络 , 更 换 陈 旧的 开 关设 备 , 提 3 . 2 努力实现配网自动化自动控制。 要实现配网自 动化 自 动控制, 高配 电 自动 化水 平 , 这是 非 常正 确 的, 也是 迫切 需 要 的。 在 建 设过 程 加强开发计算机 自动控制系统, 由计算机 自动控制系统完成故障判 中首先 要 做好 规 划 , 而且 在做 好 配电 网一次 系统规 划 的 同时, 应 同时 断 、 故 障 隔离 和 网络重 构 , 自 动 恢 复 对各 非 故障 区域 的供 电 。 在 故 障 做好 配电 自动 化 的规 划 , 与输 电网+ N I  ̄ L 较, 这一点 尤 其重要 。 这是由 区域被隔离后, 配电自 动化中心或地区调度所将迅速派 出抢修人员至 于配 电 网一次 系统 中的设 备 选择 与配电 自动 化关 系密切 。 例如 , 在 选 故 障 地 点抢 修 。当故 障 修 复完 , 保 证 供 电了, 计算机 自 动 控 制 系统能 择开 关设 备 时可以有 多种 选 择 , 如断 路 器、 重合 器、 重合分 段器、 分段 按正 常运行方 式迅 速保 证配 电网的正常供 电。 器、 电动 负荷开 关 … “ , 这 与配 电自动化 采 取何 种 方式 有关 ; 其次, 某 3 . 3 确保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配网自 动化系统是配电 些一、 二次结合设备, 如电流( 或电压) 互感器等, 也与配电自动化的实 网运行管理与自动化、 通信等新技术相互融合的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 施方 案有关 。 统自身具有点多面广 涉及方面广 线路结构不可靠的缺点, 此外计算 2 . 城市 配 网 自动 化 现状 机、 信息 技 术具 有 更新 换代 的特 点, 所 以配 网 自 动 化 系统设 备运 行维 2 . 1 配电网络及设备现状。 城市配电线路以架空、 地埋 电缆混合 护工作 的开 展将成 为 配网 自动化 系统运 用 的重 点, 配网 自动化 工程 系 线路 结构 居 多, 农村 配 电线路 以 架空 线路 为主 。 城 市配 电线路 逐 渐 向 统其运行依靠无数的终端设备提供数据支持、 有线与无线通讯网络 地埋 电缆 过 渡 , 在大 中城 市的 配电 网络 平 均电缆 化率 不 断提 高 , 配 电 提供数据传输通道, 以及数据库的更新实现数据统计、 汇总、 分析等 线路平均环网率也在不断提高, 、 为进一步开展配电自动化提供了较好 功能 , 所 以必 须确 保 配网 自 动 化 系统 安全 稳定 运行。 的基 础 。 但 由于 网络 结 构复 杂 、 层次 不 清 、 联 络混 乱 , 多电源 线 路 分 4 . 结语 段情况不理想, 网络或负荷增长快, 线路不能满足负荷增长需求等原 随 着 电力 体制 的 改革 和 电 力市场 的 建立 , 各种 新 电器广 泛应 用 因, 配网的负荷转供能力普遍较差。 于生 活、 生产 中, 给人类带 来 了巨大 的便 利 , 但 同时, 也使 人类社 会对 没有 持 续 、 稳 定 高效 的电能 供应 , 无法 想 象人 2 . 2 配电自动化体系结构。 国内采取的配电自动化体系结构主要 电的依 赖 日益加 深 。 有 四种 模式 : 主站 、 子站 和终 端三 层结 构 , 集 中采集 、 集 中监 控模 式 ; 类社 会 将会 怎样 。 电力作 为一种 特 殊 商品进入 了市场 。 接 受用 户的监 主站 、 子 站和 终端 三 层结 构 , 集 中采集 、 分散 监控 模 式 ; 主站、 子站 主 督, 甚 至 会出现 因停 电而 追 究供 电企 业 的责 任 。 同时 , 随 着城 市 的社 站和终端两层结构, 集 中采集、 集中监控模式 ; 基于自动化开关设备 会、 经济 的飞速 发 展 , 早期 建成 的 配 电网和 电力设施 已经 不能适 应 经 相 互 配合 的配 电 自 动 化模 式 。 四种 模 式各 有优缺 点 , 根 据 各地 区城 市 济发展 和 满足人 民生活用 电的 需要 , 跟 不上时 代的 步伐 , 大 量 对 电力 配电网现状选择合适的模式建设。四种模式中, 主站建设是关键一 扰动 敏 感 的 电器设 备和 装 备对 供 电可 靠性 和 电能 质量 提 出了更 高 的 环。 主站 是 否实 用化 , 直 接 关系 到整 个配 电 自 动 化 系统 是否 实用化 。 要求。 供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已成为电力市场下电力企业面 由于 配 电网馈 线 监控 点 变化频 繁 , 业扩 几乎 每天 都在 进行 改 线 。 这 些 临的 重要课 题 。 随 着 配网 自动化 技术 的发 展 , 能 有效 地解 决 供 电企业 改变必须及时同步到配电自 动化系统中, 主站系统所展示的信息才是 面临的这些问题, 因此 , 配网自动化的实施已经成为供电企业一项十 配网 现场 的实 际信 息 。 如果 配 网现 场 的 改变 不能 及 时更 新 到 主站 系 分 紧迫 的任 务。 统 中去 , 主 站 的显示 和 实 际的运 行方 式 不一致 , 那么 整个 配 电 自 动 化 系统 是 不可 靠的 , 也就 没有使用价 值 。 参考文献 2 . 3 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 。 目前, 应用于配电自 动化的通信方式 [ 1 ] 徐 丙垠 . 谈 配 电 自动化技 术【 J 】 _ 电力设备 , 2 0 0 4 , 5 ( 1 ) : 4 - -6 . 主 要 有光 纤 双 环 自愈 网、 配 电线 路 中压 载波 和 无 线通 信 ( C D M A/ [ 2 】 余贻 鑫 . 面向2 1 世 纪 的 智 能 配 电 网【 J 】 . 南 方 电 网技 术 研 G P RS 等) 等三种。 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 光纤稳定可靠, 主要应用 究, 2 0 0 6 , 2 ( 6 ) : 1 4 -1 6 . 于配电自 动化系统中, 但投资太大; 无线方式主要用于配网信息系统 【 5 ] 林 宇锋 , 钟金 , 吴 复立 . 智 能 电 网技 术体 系探 讨[ J 】 . 电 网技 ( 如负控系统、 配变监测系统等) , 少数地区正在尝试应用于配电自 术, 2 0 0 9 , 3 3 ( i 2 ) : 8 -1 4 . 动 化 中, 其 前 期投 资小 但 后期维 护 费用高 。 配电自 动 化 系统 需 要借 助 【 , q ��
配电网自动化运维管理研究

配电网自动化运维管理研究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配电网自动化运维管理在电力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人工运维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力系统的需求,因此,研究配电网自动化运维管理成为了当前电力行业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配电网自动化运维管理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一、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1.1 智能传感器技术:通过在配电设备中安装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测系统,实现对配电设备状态的智能监测。
1.2 故障诊断算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对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故障点,并提供故障诊断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1.3 远程监控与控制:通过云平台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优化调度与能效管理2.1 配电网优化调度:利用优化算法和数学模型,对配电网进行优化调度,合理分配电力资源,降低配电损耗,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2.2 能效监测与评估: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对配电网的能效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能效低下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负荷预测与管理: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技术,对负荷进行预测和管理,合理调整电力供应,减少负荷波动,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三、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3.1 安全监控与预警:建立配电网安全监控系统,对配电设备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2 风险评估与管理: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配电网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降低运行风险。
3.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强对配电网数据的安全管理和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确保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智能运维与维护4.1 运维任务自动化: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运维任务的自动化,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减少人为错误。
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摘要: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是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与电力设备相结合,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把配电网的保护、控制、监测、计量和供电部门的工作管理相结合起来,改善供电质量,和用户保持好更加负责,更加密切的关系,用合适的价格迎合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目标是获得最好的供电经济性,更加有效的企业管理。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是一个具有较高综合性、复杂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包括电力企业中和配电系统相关的所有控制及功能数据。
从确保对用户的供电质量,节省运行费用的观点,提升服务的水准等方面来看,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1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优势1.1促进配网的完善近年来,随着用电需求的增加,人们在电力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也对电力质量与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电用户希望享受到更好的用电体验与服务。
为达到这一目标,各电力企业都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加强了技术创新,以促进电力系统功能的完善。
电力系统的构成复杂,在其中包含了较多子系统,涉及的要素非常多,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电力系统的性能与功能,使得电力配网日益完善,系统功能得以优化与提升,为电力用户提供良好的用电体验。
配网自动化技术下,电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都处于此技术的关联与控制下,大大提高了配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配网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优化硬件支持系统在配网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电力系统的硬件支持,而硬件设施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配网自动化技术下,硬件系统主要为硬件支持系统与管控维护系统。
对硬件支持系统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对硬件系统的应用方面,通过提升硬件配置与功能,能够使得在配网的运行过程中及时、准确的进行配网市场预测;在信息数据的采集方面,可以保障信息数据采集的效率,保障采集信息的完整性,系统可以自动对这些数据信息加以分析,进而根据数据信息分析结果来确定不同区域内的用电量情况。
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

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引言概述: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配网自动化技术1.1 智能电网概念:智能电网是指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电力系统,它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控制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1.2 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监控、保护、自动化控制和通信等功能,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1.3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
二、馈线自动化技术2.1 馈线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用于对馈线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它包括监测设备、保护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和通信设备等。
2.2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馈线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通过对馈线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减少停电时间。
2.3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挑战: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实现对大规模馈线的监测和控制,如何提高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配网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关系3.1 配网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定义:配网自动化是指对配电网进行监测和控制的技术,而馈线自动化是配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配网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联系:配网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都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3.3 配网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网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四、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的优势4.1 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以及民用电需求量也大大增加,电力系统呈现出供电不足、配电网结构不合理等缺点,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限制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中,配网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力。
面对供电不足的问题,我国在配网自动化方面做出改革以寻求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技术
前言
配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若配电网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停电的现象,人们的用电就会到受到影响,企业用电就会产生经济损失。
所以配电自动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通过分析配网自动化的概念,就配网自动化及其相关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配网自动化建设提供参考。
1 配网自动化的概念
配电自动化是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将配电系统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以及用电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最终实现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为目标的对配电系统在线的、准实时的闭环控制。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配电自动化的实施的具体意义在于:近期可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具有减人增效,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远期的意义即针对在良好一次网络的基础上的自动化系统可优化运行,保持能量平衡,优化电网负荷,减少尖峰负荷,进而具有推迟新建项目的潜在经济效益。
与传统的孤岛自动化相比,基于信息技术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在于:大量的智能终端、通信技术和丰富的后台软件。
针对我国配电网的具体情况,配电网自动化应当分期分批逐步发展完善,最终实现对配电系统资源的综合利用[1]。
2 配电自动化面临的问题
(1)高度可靠和快速反应的变电站、馈线自动化系统。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为了保障终端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自动化系统不仅要求能够正确判断故障、隔离及恢复故障,而且要求加大对自动化系统的投资,增加快速、可靠的开关及控制装置,尽量减少对用户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
同时,因配电网故障必须中断部分负荷供电时,应能快速自动识别重要用户,优先保障其供电。
(2)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竞争需要,SCADA系统的功能应该是强大的,特别是对重要用户的监控更应该做到准确、可靠、灵敏。
否则会给配电公司带来较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包括对用户的直接停电和造成社会影响的间接损失。
(3)实现SCADA与GIS一体化设计,达到SCADA和GIS数据一体化、功能一体化、界面一体化,实现从GIS中自动提取SCADA需要的网络结构和属性数据及由SCADA系统向GIS提供配电实时运行数据。
(4)采用可扩展综合型的配电自动化终端(CDAU)。
为满足电力市场对电能质量的监测及实时电价信息的发布要求,实现综合信息的采集及控制,尽可能减少现场终端的数量及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应考虑采用可扩展功能的综合型配电自动化终端。
该终端除了具有通常的功能外,还具有电能质量监测、实时电价信息发布、故障录波及部分仪表功能[2]。
3 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
3.1 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组成之一是通信系统,配网自动化应用通信系统要实现实时监测潮流、控制频率,应用高速载波通信系统是必要的,通信技术能够帮助配网自动化技术进行实时监测。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帮助可以大大加快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速度。
该系统的引进不仅可以实现上述功能,还可以实现提供更多生活服务等功能。
此外,光纤通信具有低成本的特性,还可以高速传输,大容量传输,因此,光纤通信是配网自动化中通信系统的主要选择之一。
3.2 新型FA系统
实现分布式电源就是新型FA系统最简单的意思,其主要是根据实际的用电负荷提供相对应的合适电源,从而达到智能供电的目标。
这项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一些资源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新型FA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绝没有那么简单。
新兴技术的出现一定会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是配网的运行方式多变、分布式电源位置难确定,导致二次设备难以满足要求。
一旦这些困难被克服,这项新型技术就一定会在配网系统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3.3 配电网信息一体化
信息爆炸的时代,地球都可以变成一个村庄。
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来说也是如此,电力系统也在逐渐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配网系统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配网系统完全可以脱离一个区域的信息,最后融于电力系统当中。
电力系统信息统一之后,信息的搜索传递就会越来越快,配电效率越来越高,最后甚至达到智能配電的状态。
智能配电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配电状态。
3.4 配网自动化的综合型受控端
配网自动化的综合型受控端是对原有终端功能的改进。
这项技术将可以实时监测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这项技术检测了系统的潮流分布、频率以及系统的震荡。
这是一种新型的技术。
但是这项技术有依赖于SCADA系统。
所以这二者相结合后,受控端的数量大大减少。
电力系统的规模得以削减。
而且综合型受控端增加了可共享的数据。
这样数据的精确度比之以前就有所提高。
3.5 配电系统的集中化管理
在电力供应过程中,用户是分散的、复杂的。
因为用户的分散性,系统往往也是分散的。
这样的系统弊端就是信息也是分散的。
信息不能共享,配电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配电系统的集中化管理。
集中化管理就是将配电系统变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只有成熟的运用这项技术,我们所采用的SCADA系统才能够真正做到和配网控制中心相连接。
现有的用户资源也能被充分利用。
4 结束语
配网自动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作用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与突破配网自动化,满足人们对供电系统的要求,才能使用电越来越可靠、稳定与安全,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供电的安全稳定,电力系统从各个方面进行技术的创新。
只有不断地对技术进行改革,我们的用电才会更加稳定可靠,我们的经济才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欣.浅谈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及常见问题[J].大科技,2013,(36):110-111.
[2] 赵晓峰.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4,(18):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