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曹刿论战》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知识点

曹刿论战知识点

初三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曹刿论战》的知识点一、文学常识:《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叫《左氏春秋》。

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二、字词解释十年(鲁庄公十年)春,齐师伐(攻打)我。

公将战,曹刿(guì)请(请求)见(庄公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谋划)之,又何间(jiàn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未(不)能远谋(深谋远虑)。

”乃(于是就)入见。

问:“何(什么)以(凭)战?”公曰:“衣食所安(养),弗(不)敢专(个人专有)也,必以(把)分人。

”对(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帛bó:丝织品),弗敢加(虚报)也,必以(根据)信(实情)。

”对曰:“小信未孚(fú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必以(根据)情(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也。

可以(可以凭借)一战。

战则请(请允许我)从。

”公与之乘(乘坐一辆战车),战于(在)长勺。

公将鼓(击鼓进军)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代齐军)。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登轼(shì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而望之,曰:“可矣。

”遂(于是就)逐齐师。

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对曰:“夫(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战,勇气也。

一鼓(击鼓)作(振作)气,再(第二次)而衰(衰弱),三而竭(jié衰竭)。

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所以)克之。

夫大国,难测(估计,推测)也,惧有伏(埋伏)焉(于此)。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总结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总结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总结
哇塞,同学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曹刿论战》的中考考点!
先说这曹刿这个人吧,那可是相当有智慧呀!咱就想想看,他一个平民百姓,居然敢去给鲁庄公出谋划策,这得有多大的胆量和自信!就好比咱平常在班里,突然站起来给老师提建议,那得需要点勇气吧!
再看看那些打仗的事儿,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可太重要啦!这不就是告诉咱们做事得把握好时机嘛!比如说跑步比赛,一开始就得鼓足劲儿往前冲,对吧?曹刿能想到这些,真牛!
还有鲁庄公,虽然开始有点懵,但人家能听进去曹刿的话呀!这像不像老师能接受咱们学生的好点子呢?老师和学生配合好了,成绩才能上去嘛。

关于考点呢,字词解释那肯定跑不掉啦!像“鄙”“间”这些字,可得好好记住它们的意思。

还有句子翻译,什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准确了才能得分呀!另外,曹刿论战的思想、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分析也是重点哦!这些要是弄明白了,那考试就不用担心啦!
咱得把曹刿的智慧学到手,做事有勇有谋,瞅准时机就下手!鲁庄公能听取他人建议的优点咱也不能忘。

中考考这个,不就是想让咱明白这些道理嘛!所以呀,大家一定要好好复习《曹刿论战》,把这些考点都拿下,中考就多一份胜算!加油哦同学们!。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曹刿论战是我们在学生时期都常朗诵的文言文诗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师,军队。

伐,兴兵攻打。

“伐”用于诸侯国之间,双方开战必须鸣钟鼓,以表示公开宣战,否则叫“袭”。

我,指鲁国,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史官,故文中称鲁国为“我”。

(3)公:指鲁庄公,姓姬名同。

《左传》称鲁国国君只用一个“公”字。

(4)曹刿(guì):鲁国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

《左传疏》说就是《史记·刺客列传》里的曹沫。

请见:请求谒见。

(5)乡人:同乡的人,指曹刿所在地的野的贵族。

乡,行政区域。

春秋时国都及其近郊设乡,不同于现在的“乡村”。

(6)肉食者:指作官的,即当权者。

春秋时公膳中位居大夫以上者才得食肉。

谋:谋画,考虑。

之:代词,指准备应战的事。

(7)又何间(jiàn)焉:(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焉,语气助词,表疑问。

(8)鄙(bǐ):鄙陋。

指目光短浅,缺少见识。

(9)乃入见:于是就入朝谒见(庄公)。

乃,副词,于是,于是就。

2020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五)

2020重庆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知识梳理(五)

一、曹刿论战1.古今异义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必以情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忠之属也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和占有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一词多义▲故:①公问其故(原因,缘故)②故逐之(所以)▲从:①民弗从(听)②战则请从(跟随)▲其:①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②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以:①何以战(凭借)②必以信(按照)▲请:①曹刿请见(请求)②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之:①小大之狱(助词,的)②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安:①衣食所安(养)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加: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上)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3.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4.特殊句式▲(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忠之属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可以一战(“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省略主语“曹刿”)▲(3)倒装句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战于长勺(状语后置,应为“于长勺战”)5.课文翻译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020版部编教材《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

2020版部编教材《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精准教材注释教参翻译)2020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作家作品:《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二、教材课下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

2师:军队。

3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4公:指鲁庄公,鲁国国君。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6间(jiàn):参与。

7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8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10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1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12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译文及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为您整理“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中考栏目。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解析:《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一鼓作气)(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4篇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4篇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4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11、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内容主题: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3、本文重点: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

并通过对比体现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与鲁庄王的愚昧形成对比。

4、本文成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曹刿论战》)5、重点字音:曹刿(gùi)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6、重点句子翻译,词语解释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2、肉食者鄙:高官们见识浅陋。

【北京中考必考古文】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及课文理解

【北京中考必考古文】部编初中语文-《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及课文理解

《曹刿论战》重点文言知识一、重要字词1.齐【师】伐我军队2.【肉食者】谋之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3.又何【间】焉 jiàn 参与4.肉食者【鄙】/不以臣卑【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5.衣食所【安】,弗敢【专】业安:指安身专:独自享有6.【对】曰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7.小惠未【遍】遍及、普遍8.弗敢【加】也虚夸,夸大9.必以【信】实情10.小信未【孚】使信服11.虽不能【察】明察12.必以【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13.【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14.战则请【从】跟随15.齐师【败绩】大败16.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7.【既】【克】既:已经克:战胜18.一鼓【作】气鼓起19.三而【竭】穷尽20.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1.难【测】也推测,估计22.惧有【伏】也埋伏23.望其旗【靡】倒下24.伐(1)齐师【伐】我攻打(2)【伐】薪烧炭/【伐】竹取道砍伐25.属(1)忠之【属】也类(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 "嘱",嘱托26.故(1)【故】克之因此,所以(2)公问其【故】缘故,原因27.从(1)战则请【从】跟随(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28.以(1)何以战?凭,靠(2)必以分人把(3)必以情按照29.之(1)代词: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公与【之】乘(代词,他,指鲁庄公) (2)结构助词,的:小大【之】狱二、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 <古>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2.小大之【狱】 <古>指诉讼事件3.【可以】一战 <古>可:可以;以:凭借4.【再】而衰 <古>第二次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

赐福,保佑2.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

击鼓(进军)四、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即“于长勺战”3.省略句(1)省略主语:(曹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中考语文:古诗文曹刿论战考点

中考语文:古诗文曹刿论战考点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语文:古诗文曹刿论战考点
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古诗文曹刿论战考点,感谢您的阅读!
中考语文:古诗文曹刿论战考点
①统领全文,暗示文眼,反衬曹刿的形象特点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曹刿最赞成鲁庄公的第3个参战条件,因为它体现了“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这些句子
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曹刿关于”士兵的勇气决定战争胜负“的经典论断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④”齐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典范,从中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善于把握战机的曹刿。

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进攻的四字短语是:彼竭我盈;概括曹刿选择合适时机追击的四字短语是:辙乱旗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7《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7《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儒家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二、字音字形曹刿(ɡuì)又何间(jiàn)焉弗(fú)小信未孚(fú)玉帛(bó)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败绩(jì)遂(suì)逐(zhú)齐师旗靡(mǐ)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军队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3.肉食者鄙.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安身专:独自享有5.对.曰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6.小惠未徧.遍:遍及、普遍7.虽不能察.察:明察8.必以情.情:实情9.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10.战则请从.从:跟随11.齐师败绩..败绩:大败12.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13.既.克既:已经14.一鼓作.气作:振作15.彼竭.我盈.竭:衰竭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6.难测.也测:推测,估计17.惧有伏.焉伏:埋伏18.望其旗靡.靡:倒下(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4.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5.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6.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书信7.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

(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曹刿论战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曹刿论战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曹刿论战一、重点句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到深谋远虑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按实情处理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10、"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已经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二、重要字词(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参与)(2)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3)何以战( 凭) (4)弗敢专也( 不) ( 个人专有) (5)对曰:“小惠未徧( 回答) ( 同“遍”,遍及)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猪、牛、羊等) ( 虚报) ( 实情)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为人所信服) ( 保佑) (8)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汇总1篇

《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汇总1篇

《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汇总1篇《曹刿论战》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 1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3.《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原文十年春,齐师(2)伐(3)我。

公将战(4)。

曹刿请见(5)。

其乡人曰:“肉食者(6)谋(7)之,又何间(8)焉?”刿曰:“肉食者鄙(9),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10)战?”公曰:“衣食所安(11),弗(12)敢专(13)也,必以(14)分人。

”对(15)曰:“小惠未遍(16),民弗从(17)也。

”公曰:“__(18)玉帛(19),弗敢加(20)也,必以(21)信(22)。

”对曰:“小信未孚(23),神弗福(24)也。

”公曰:“小大之狱(25),虽(26)不能察(27),必以情(28)。

”对曰:“忠(29)之属(30)也,可以(31)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32)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33)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34)。

公将驰(35)之。

刿曰:“未可。

”下视(36)其辙(37),登轼(38)而望(39)之,曰:“可矣。

”遂逐(40)齐师。

既(41)克(42),公问其故(43)。

对曰:“夫(44)战,勇气也。

一鼓作(45)气,再(46)而衰,三而竭(47)。

彼竭我盈(48),故(49)克之。

夫大国,难测(50)也,惧(51)有伏(52)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3),故逐之。

”三、注释(1) 战:战略,战术。

(2) 师:__。

(3) 伐:攻打。

(4) 战:迎战。

(5) 见:拜见。

(6) 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当政的人。

(7) 谋:商量。

(8) 间:参与。

(9) 鄙:鄙陋,目光短浅。

(10) 以:用,靠。

(11) 安:养。

(12) 弗:不。

曹刿论战 2020中考人教版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曹刿论战 2020中考人教版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题目是后加的。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的许多史料。

曹刿,春秋时鲁国人。

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同自己争做国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策略,战胜了强齐。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3.齐师伐我: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师,军队。

《左传》是据鲁史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4.公:诸侯的统称,此处指鲁庄公.5.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这里指位高禄厚的人.6.间(jiàn):参与.7.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用,凭,.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安,有“养”的意思11.弗敢专也:不敢独自享有,弗,不。

专,独占。

12.必以分人:“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3.对:回答,一般指下对上的回答14.小惠未徧: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

徧,通"遍",遍及,普遍.15.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牺牲用的猪、牛、等.玉,玉器;帛,丝织品.16.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

《曹刿论战》中考考点

1. 文学常识、文章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叫《左氏春秋》。

二、字音字形辨析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三、重点词语识记1. 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2. 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2)必以情.(古义: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今义:感情)(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4)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5)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6)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7)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可以..一战(古义: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3. 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安身(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夸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四、重点句子翻译1.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论战》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战国策》中的一篇篇目,由战国时期齐国名士曹刿所著。

该文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了智慧、智谋、辩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曹刿论战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1.高明的战略思维:曹刿在《论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战略思维。

他通过深入分析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战场地势等因素,提出了“设奇计、用智谋、蓄争气”的作战思路,为齐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2.战争的目的与方式:曹刿在论战中指出,“计不取乎近,全不取乎远,则兵法矣。

”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被一时的小利益所迷惑。

他还提出了“妄说大国之兵”,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正确评估敌我双方的力量差距,不要轻敌。

3.深刻的心理战术:曹刿在《论战》中使用了多种心理战术,例如逞强法、暗示法、偷梁换柱法等,通过战略巧妙和言辞的安排,达到破坏敌军士气、扰乱敌方指挥等目的。

4.辩证思维:曹刿具备辩证思维能力,他能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思考问题,并能够在矛盾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辩论中,他不仅仅注意到对方的错误观点,还能够深入分析其错误观点的起因和影响,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5.语言表达能力:曹刿在《论战》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类比、夸张、对比等,使得论述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打动读者。

同时,他善于运用辞章细密,以语言的艺术力量来推动逻辑和思维的发展。

6.人物塑造技巧:在《论战》中,曹刿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其个性和特点。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塑造出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7.社会思想和伦理观点:曹刿在《论战》中也展现了一些社会思想和伦理观点。

例如,他强调了功利主义的观点,认为应该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的利益。

他还强调了以德治国,反对以强凌弱,以权谋私的观点。

以上是对《论战》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的梳理,其中包括战略思维、战争目的与方式、心理战术、辩证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人物塑造技巧和社会思想与伦理观点等方面。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长勺之战。

2、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齐师伐.我:攻打。

肉食者谋....之:这里指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

谋划。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未能远谋..:深谋远虑。

乃.入见:就,于是。

弗.敢专.也:不。

个人专用有。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丝织品。

弗敢加.也:虚报。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虽.不能察.:即使。

明察。

必以情.:(以)事情判断。

未.可:不。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

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既克.:攻克,战胜。

一鼓作.气:振作。

再.而衰:第二次。

三而竭.:尽。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曹刿论战》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曹刿论战》一、文章内容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蹋�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曹刿论战》_0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曹刿论战》_0

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曹刿论战》(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大夫以上的高官。

(6)间(jin):参与。

(7)鄙: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用,凭,靠.(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遍(应写作:一个双立人,一个篇去掉竹字头)(bian四声):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牺牲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14)孚(f):信任,为人所信服。

(15)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6)狱:诉讼案件。

(1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8)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9)驰:驱车(追赶)。

(20)辙(zh):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21)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横木(22)既克:已经战胜。

(23)盈:满。

这里指旺盛。

(24)靡(mǐ):倒下.(25)弗:不。

(26)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8)加:虚报,夸大。

(29)察:明察。

(30)情:(以)实情判断(31)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32)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33)败绩:大败。

(34)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去。

(35)遂:就(36)逐:追赶,这里是追击的意思。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曹刿论战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曹刿论战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曹刿论战一、通假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公将鼓之。

鼓: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三、古今异义1、狱:小大之狱。

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再: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忠: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4、鄙: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间: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牺牲: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9、师:十年春,齐师伐我)古义:军队。

今义: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10、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

今义:砍伐。

11、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

今义:增加12、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3、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书信四、重点实词:1、既克,公问其故:已经。

//战胜。

//原因,缘故。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9、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用、凭。

对曰:回答。

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11、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2、虽不能察:弄清楚。

13、齐师败绩:溃败。

14、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5、遂逐齐师:就,于是。

//追击。

16、一鼓作气:振作。

17、彼竭我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8、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曹刿论战》一、按原文填空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分,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一鼓作气)(辙乱旗靡)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

《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四个字)(惧有伏焉)二、阅读题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取信于民是战争的先决条件。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原因:夫大国--伏焉目的:判断敌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曹刿的“远谋”或“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否一肯,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政治上的远见。

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能把握战略战术,抓住战机。

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通过文中曹刿冲破阻碍进见,说明他爱国,有责任心,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见。

对鲁庄公“小大之狱”的认可说明他有政治远见;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作战过程中能正确分析敌情,掌握战略战术,及时把握战机,说明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判断“击鼓进军”和“下令追击”的时机充分体现了曹刿的什么军事思想?作战时,细心观察敌情,正确分析判断,恰当把握有利战机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曹刿细心观察,镇定从容,善于把握战机,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战后:既克,公问其故。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急躁,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

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

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凛”。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能联系选文通顺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若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

)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

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答: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1)战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战中:齐人三鼓。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夫战,勇气也。

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结合课文也可摘取原文相对应语句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从选文第二段中,你发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军事才能?答:战略上深谋远虑,作战时善于把握有利时机,战争结束后小心谨慎,不骄不躁。

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①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在敌国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

②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

把取信于民作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见卓识,其见解高于“肉食者”。

③有较高的说话技巧。

对乡人,是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

④非常谨慎、稳重。

战斗中仔细察看,洞悉了敌方败退的真相,方下令追击。

⑤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战中能抓住战机,战后阐述了“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精辟的理论。

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说出两点。

答:以逸待劳,敌疲我打;善于观察调查,不盲目追击。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答到一点即给2分)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政治上取信于民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答:公鼓之,鲁师士气已竭。

“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2分)答:不设统一答案。

(2分,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各得1分。

)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

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答: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