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 说说它好在哪里?” 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一洗往昔送别诗的悲苦愁 绪,既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也道出了诚挚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5.赏析:“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①“歧路”照应送别,②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 之语送别,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 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③表现诗人与友人真挚的 友情和旷达的胸襟。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①“辅”,辅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 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 站在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暗喻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赏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直抒胸臆,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 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苦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 诗人旷达的胸襟。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区。项羽灭秦后,把 。
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
的三名降将,故称“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三秦”。
。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 个渡口,即白华津、 万里津、江首津、涉 头津、江南津。这里 代指蜀州。
出外做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送别主题相关的古诗词。
2.诗词朗诵: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朗诵,体会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中的送别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解读。
3.诗词解析: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生僻字词、句子结构进行分析,理解诗句的含义。
4.诗词意境: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情感抒发,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诗词鉴赏:从修辞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赏析。
6.诗词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相关题材的古诗词,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7.课后作业:布置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诗词意境的体会:把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
-举例:分析“送别”主题下的友情、壮志等情感。
2.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诗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海内”与“天涯”的对仗,以及“若比邻”的夸张表达手法。
-诗句深层含义的挖掘: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王勃与初唐四杰,以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创作背景。
2.诗词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古诗词中的送别情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成果分享来看,大家对于诗词中的友情、离别等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他人观点,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互助探究一
你认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 传诵的名句的原因是什么?
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 了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 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抒发了自 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也 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 哲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检测提升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 择一个回答。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
总结评价
1、本节课我学会了…… 2、我想对我的学友(师友)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走近作者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
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齐名,并称“初 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 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背景简介
写这首诗时,作者正在京城长安沛 王府任修撰之职。豪气满怀、积极向 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时的思想核心。 杜少府,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此 时,杜即将赴任蜀州,王勃设宴为他 送行,写了此诗,作为临别赠言。
“歧路”照应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 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流 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使全 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放。
课堂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 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 情的豁达态度。
拓展提高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高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蜀州》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首联 ——点明地点 意境开阔
依
依
颔联 ——离别原因 坦然面对
惜
别
颈联 ——与友互勉 乐观豁达
的 深
情
尾联 ——宽慰勉励 积极进取
理解性默写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
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2.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
消除孤独的苦闷,表现诗人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与友
人深厚的友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
远隔千里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诗意理解④
岔路口,古人送行常 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泪沾手巾,形
不要做
容落泪之多。
译:我们不要在岔路口,像恋爱中青年男女那样让 泪水沾湿手巾。
诗意理解②
对人的尊称,相当于 “您”。这里指杜少府
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译:我与你此时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 离乡在外做官的人。
宦游人:做官的人。
拓展链接:王勃此时的职位是“沛府修撰”,这 只不过是寄人篱下的御用文人,并没有实际权力。 杜少府是被外放到蜀州做县尉,这在当时对于一 个有才气、有抱负的文人来说是很不屑的。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最后两句不见离别伤感之情,突显出来的是一股豁然 爽朗之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 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 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尾联直抒胸臆,慰勉友人不要泪沾手巾,要心胸
豁达、坦然面对。
诗歌主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评课稿一、课文简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首舞词,以送别杜少府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赞美杜少府的才华品德,表达了作者对杜少府的敬佩和祝愿。
本课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通过学习本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本课文的基本词汇、句式和篇章结构;–学会通过赏析诗词来领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结合诗歌赏析、词语解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通过评课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人才的赞美和对他人成功的祝贺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文本解读–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理解梁实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生可以对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有更深入的理解。
2.词语解析和文化知识–教师通过对生僻词和文化典故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的社会背景、文化风俗,拓展课外知识。
3.诗歌赏析和情感表达–学生通过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词,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表达对诗人和杜少府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课件–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课文文本,以及相关的课件,便于教学展示。
2.词语解析和文化知识的材料–准备相关的词语解析和文化知识的材料,以便教师进行讲解和学生进行学习。
3.评课活动所需材料–准备讨论提纲、分组讨论顺序、评价标准等材料,便于开展评课活动。
五、教学步骤1.导入与热身–通过简要介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它以诗人送别友人为主题,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离别之情。
4.背景了解:了解唐代诗人王勃及其创作背景,体会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情感。
5.创作实践:仿写一首送别诗,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手法。
6.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诗意,提高古诗文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情感体验:学生难以深入感悟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情感。
举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分享与朋友分别的经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3)创作实践:学生在仿写送别诗时,难以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手法。
举例:提供一些固定的句式或词语,如“共比邻”、“宦游”等,指导学生进行创作。
(4)文化传承:学生对于唐代文化和风俗的理解较为困难。
二、核心素养目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注重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鉴赏:通过学习诗文,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思维发展:分析诗文的表达手法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了解唐代文化和风俗,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教学重点
(1)诗文朗读: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文的音乐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附录里的10首古诗
1.《赠从弟》(其二) 刘桢汉末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无题》李商隐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8.《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9.《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10.《苏幕遮》范仲淹北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准确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o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的对仗和借景抒情。
o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深刻含义。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反复诵读和品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和哲理思考。
o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其他送别诗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古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
o体会诗歌中表达的离别之情和祝福之意,引导学生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o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o对诗歌中深层情感的挖掘和理解。
o如何将古代诗歌与现代社会相联系,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配乐朗诵、相关图片和视频等。
•诗歌原文、注释及背景资料。
•学生预习材料,包括诗歌原文、注释及初步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o播放一段古代送别场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送别时的情感表达。
o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古代,人们送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吗?2.揭示课题o引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歌,介绍其作者王勃及创作背景。
o提问:你们对王勃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初步的了解或感受吗?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o请学生自由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o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
2.教师范读o教师配乐范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学生树立朗读榜样。
o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学生齐读o学生齐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诗歌的整体氛围。
三、深入解读,分析手法1.解读诗歌内容o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等。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杨周教材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该诗是唐朝著名的送别诗。
自古以来送别诗多给人悲戚之感,但这首诗却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而单元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精美语言,感受古人智慧。
学情分析: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只有弄清楚学情,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
八年级的学生自身人生阅历缺乏、知识结构不完善,所以对感悟是人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及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熟读成诵。
2.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手法美。
(重点)3.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难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重点为:体会诗歌的画面美、手法美。
教学难点为: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法、学法: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基于以上理念,我尝试在这一节课中,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生命对话。
1、合作探究法:通过“对学”、“群学”分析诗歌关键字词,探究作者情感,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古诗吟诵法。
通过视频边学边唱,在唱中熟记本诗,并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朗读法:在教师范读、全班齐读、指读中加深对诗歌字词,句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王维在送别友人时,写出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的诗句,道出了无尽的离愁别绪;而李白在送别孟浩然时,写出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的千古名句,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气氛;那王勃在送别友人杜少府时,又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情境了啊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4、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 )A. 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
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 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与您离别之时心中包含着无限的情意,我们都是现在都是出外做官。
全国各地有知心的朋友,即便是在遥远的地方也好像很近一样。
不必在送行的岔路上分手的时候,像是多情的男女一样挥泪告别泪水浸湿了衣襟。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从整片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都是在劝友人在离别的时候不要那么哀伤。
从第一句山式地貌可以看出了送别的情景,而第二句直接说明了离别的必然,第三句则是说明了即便是天涯海角,朋友之间的情意也是不能阻断的。
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题了“送”,对于朋友的叮嘱以及自己情怀的吐露,可以说整个诗作意境非常的矿大,是送别诗当中的经典之作。
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上来看,作者在长安缩写,而这位杜少府则是将要去四川上任,这时候王勃在长安城送别,别离的时候就将这首诗送给了他。
诗中的第三句是经典名句,将前面的忧伤淡淡地冲开,诗人设想到了今后两个人的心境,即便是相隔天涯海角,只要心意连接在一起,那么也就近在咫尺。
这和一般的别离诗的情调有所不同,不仅反映出了诗人豁达的胸襟,更是一句富含哲理的经典名句,让人印象深刻,赋予了友谊深刻的定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及赏析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前路仍然遥远, 但,谅我要以“你好”作别。
谢谢大家!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风烟:弥漫的烟雾
三秦辅卫着长安,在弥漫的烟雾中遥望五津 。
诗的开头,明说离别了吗?说了些什么?
长安
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去的地方。
蜀州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君:这里指杜少府。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 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合作探究:
请各小组互相合作,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疏通诗歌大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情景导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理解,把握诗歌 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意境,熟读成 诵。(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悟作者豁达开朗、共勉 互励的惜别情怀。(难点)
作者简介
王勃(约649~675年),唐代诗人。汉 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 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 “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 冠。代表作有《滕王阁序》。
课题解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府:官名,即县尉。 之任:去上任。
初读课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课件
初中语文
送别诗欣赏
•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 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刘长卿《饯别王 十一南游》)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 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初中语文
送别诗欣赏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中语文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同学们想必也都经历过同自己的 家人、朋友的离别。“别”时难过,甚至落泪,都是人之常情。有 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表达的情感却与常人不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中语文
了解作者
•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唐代诗人。
•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 学革新。
• 虽英年早逝,但留下的佳作颇多,有《王子安集》。除本诗外, 他的《滕王阁序》亦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口。
初中语文
注意以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
宦游人 huàn 歧路 qí
初中语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感受诗歌节奏。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 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初中语文
面对分离,诗人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用他们的笔 墨,书写出送别的场景,朋友间的情谊,对朋友的劝勉安慰……这 些诗篇,值得我们反复吟诵。现代生活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还会 产生独特的力量。从日本寄回的一批物资,因包装上写着“青山一 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而在网络上热传。这两句诗出自王昌 龄的《送柴侍御》,寄送物资的人们妙用诗句,使得这个寒冷的冬 季变得美丽而温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歧路,⼉⼥共沾⼱。
【译⽂】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中怀着⽆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邻。
绝不要在岔路⼝上分⼿之时,像⼩⼉⼥那样悲伤泪湿佩⼱。
【主题思想】此诗意在慰勉友⼈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的抱负。
【习题】⼀、理解性默写: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可⽤来⿎励和安慰朋友,表达⼏千年⼈们⼼声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伤感的诗句是:⽆为在歧路,⼉⼥共沾⼱。
⼆、选择题: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项是( C )A 、这是⼀⾸五⾔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的王勃。
B 、第⼀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要跟朋友分⼿,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来,诗⼈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般哭⿐⼦,抺眼泪。
分析:C、不是诗⼈去外地做官,⽽是友⼈去外地。
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项是 ( D )A.这是⼀⾸五⾔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的王勃。
B.⾸联第⼀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
D.尾联紧承颈联⽽来,诗⼈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般哭⿐⼦、抹眼泪。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材分析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型:阅读课本课是一篇唐诗的赏析课。
杜甫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内容丰富,文笔清丽。
本篇课文重点呈现了作者送别杜少府的情景,通过杜少府的赏赐、慷慨和勇气,展现了唐代士人的风貌和理想。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文化内涵;2.理解课文的语言艺术和表现手法;3.掌握常用的词汇、句型、修辞手法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敬仰;2.培养学生优美的人文情操。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初见诗句:在板书/PowerPoint上给学生呈现杜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请学生默读,思考句子所描述的景物和情感氛围。
2.生活联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想这些词句所描述的兴致所在。
3.词语解释:针对生字新词,进行解释和举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阅读过程1.安静阅读:学生需要静心地阅读整篇诗歌,了解全文主题和内容。
2.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3.分析诗歌:对于句子的情感、意象、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3 总结评价1.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朗诵比赛,并给出区分和点评,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2.写作评析:让学生以此篇诗歌为素材,进行作文创作,让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评析,帮助学生提高文学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反思上述教案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总结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设计,通过对整个教案的分析和实施,本人得到了以下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明确,但需要细化。
本课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培养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但需要进一步细化动作和表现度。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课外古诗词诵读PPT电子课件
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 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 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 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气势豁达,变化无穷, 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着看不 尽的风光,因此至今仍广泛流传。
检查预习
关于作者王勃,你所了解的都有哪些情况呢?
1、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 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 人。
2、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 称为“初唐四杰”。
3、曾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 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 阁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目录
新课导入 检查预习 律诗的特点 分析诗歌
新课导入
下面同学们就动脑思考一下,在我们背诵过的诗词中,哪 些是讲述离愁别绪的。 大家知道这么多送别诗,那么谁能来 说一说,这些送别诗在情感上有没有一些共同点呢?(悲凉, 伤感,惆怅)的确,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对离别,就会更加 显得失魂落魄。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 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如 此的凄凉哀婉缠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王勃的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体会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
4、他擅长骈文,现流传下来文20多篇,诗90多首。 明人集为《王子安集》。
5、26岁时往交趾(今越南)看望父亲,渡海溺水 受惊而死。
在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 百首,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 别时赠给他这首诗。那么这位博学多才却英年早逝的诗 人, 究竟在这首诗中诉说了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呢?我 们一起来看这首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王勃作了一首诗相赠。
这首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经典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吧!二、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树立正确的交友观;4、背诵、默写诗歌。
三、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注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任:上任。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三秦:指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代指蜀州。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比:靠近,挨着。
歧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五、诗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你我是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似近邻。
请不要再即将告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涕泪涟涟沾湿衣襟。
六、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赏析: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赏析: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等奖优秀课件 (共27张PPT)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读准字音:
城阙
què
五津
jīn宦游人歧路来自huàn 天涯qí
yá
读准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读出诗味: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注释】
城阙:城墙与宫阙,这里指长安。辅: 拱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风烟:风尘烟雾,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 的景象。五津:即白华津、万里津、江 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以五津泛指蜀 川。津:渡口。
目标导航: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 读与背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 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 友情的珍惜。
作家点击: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 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 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 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 怒唐高宗。后任虢州参军,犯死 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 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 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 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 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 人口。
【译文】 长安城被关中之地护卫着,风烟滚滚,望 不到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
【赏析】
“三秦”点明送别之地,“五津”点明友人 赴任之地。运用借代的修辞,勾勒两处的地 理环境。“三秦”“五津”给读者以雄浑磅 礴视野开阔的感受,既点明了地点,又奠定 了全诗旷达的基调。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与君离别意,同是h宦uà游n 人。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 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 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 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 沟通在一起。
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 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 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 是一样的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巩固练习
2.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
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
送别诗鉴赏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面对分离,诗人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 用他们的笔墨,书写出送别的场景,朋友间的情谊, 对朋友的劝勉安慰……这些诗篇,值得我们反复吟诵。 现代生活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还会产生独特的力量。 从日本寄回的一批物资,因包装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 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而在网络上热传。这两句诗出自王 昌龄的《送柴侍御》,寄送物资的人们妙用诗句,使 得这个寒冷的冬季变得美丽而温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 què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五津 jī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人 huàn
天涯 y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歧路 qí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歌节奏
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 诗有八句,绝句四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任务:
1、读一读: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译一译:对照注释,解词析 句,扫清障碍,理解诗歌内容。
送杜少府到蜀州去上任 长安城被关中之地护卫着,风烟滚 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 跟你离别的心绪,是你我同是为了 做官在外奔走的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彼此互相理解而情
课后拓展:
在古代…… 在现代……
课后拓展:
同窗三年,大家即 将各奔东西,你能否 写处内心的临别赠言?
《王子安集》
王 勃
走进作者:
字子安。少时即显露才华,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 并称“初唐四杰”。其诗偏于描 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 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 风格较为清新,明人辑有《王子 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是/宦游/人。
背景介绍 课文朗读 课文简析 课后拓展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 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 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 珍惜。
课题解读:
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少府,官名,即县尉。 之任,去上任。之,动词。 蜀州,现四川省崇州市。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选 自
谊深切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 也像近邻一样。
不要在分手的岔道上,像儿女分别 那样泪湿袖巾。
首联:回首长安,遥望蜀地。 颔联:同是宦游,客中作别。 颈联:天涯海角,互相勉励。 尾联:擦干眼泪,歧路壮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情厚谊
2、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
豁达乐观
本文选自《王子安集》。该诗是送别 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实转虚,文 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更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 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尾联则点 出“送”的主题。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 态,体现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 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 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 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 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送别诗歌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