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复习---八上第五单元文言文检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短文两篇《陋室铭》检测题
班级姓名成绩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草色入帘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
他是__________代诗人、哲学家。
有《刘宾客集》。
二.重点词语积累
A 斯.是陋室__________ 惟吾德馨.__________
可以调.素琴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谈笑有鸿儒
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无案牍
..之劳.形___________
往来无白丁
..__________
B、一词多义:
当是时:__________ 有仙则名:__________
是名
斯是陋室:__________ 不能名其一处也:__________ 三. 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何陋之有
四.划分句子节奏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处)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处)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处)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处)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处)
五.内容理解:
1、《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节操和生活态度?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
2、《陋室铭》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表现“陋室不陋”的?
参考答案
一刘禹锡唐
二 A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 博学的人。
乱:扰乱,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B 是:代词,这;判断动词,是名:出名;说出
三 1、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在于深,只要有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2、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它简陋了。
3、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5、可以弹弾没有装饰的琴,可以阅读珍贵的佛经。
6、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7、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处)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处)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处)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处)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处)
五 1、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
2、作者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动人的景色描写表现陋室的环境幽雅,以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表现交往文雅,以“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情景,展示居室主人情趣的高雅。
22 短文两篇爱莲说
班级姓名成绩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_________。
有《周元公集》。
二、重点词语解释:
A、可爱者甚蕃._________ 而不染.
濯清涟
..净植. 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妖._________ 亭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_____________ 宜.乎众矣
B、一词多义:
无丝竹之乱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之焉
花之君子者也:且焉置土石: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四、朗读节奏划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处)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处)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处)
五、内容理解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所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
3、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周敦颐宋
二 A 蕃:多染:沾染(污秽)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
而不端庄。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亵玩:玩弄。
宜:应当。
B、一词多义: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的
焉:语气词;疑问代词,哪里
三、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媚。
2、(莲花)只可以远远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它,玩弄它呀!
3、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4、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再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
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应当很多了。
5、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
四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处)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4处)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处)
五1、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2、牡丹是富贵者的所爱,菊是隐士陶渊明的所爱,这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以牡丹从反面衬托,以菊花作正面衬托,以突出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形象。
3、莲,花之君子者也
《23 核舟记》检测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代)嘉善(今浙江嘉兴县)人。
本文选自清朝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
二.重点词语解释:
A实词:1、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贻余核舟一:________
3、盖大苏泛赤壁云:________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________
5、高可二黍许:________
6、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
7、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
8、不属:________9、钩画了了:________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12、可历历数:________
B指出通假字,并解词:
1、诎右臂支船:
2、左手倚一衡木: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一词多义:
①奇明有奇.巧人()②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③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人五;为.窗八()
④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启窗而.观()
⑤可高可.二黍许()⑥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三. 重点语句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7、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技亦灵怪矣哉
四. 朗读节奏划分: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处)
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处)
五.内容理解:
1.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2.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一魏学洢明末张潮《虞初新志》
二 A 1罔,无、没有。
因,根据、依据。
这里指就着。
象,模拟。
2贻,赠送3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4:奇,零数。
5可,大约。
6比,靠近7绝,极。
类,像8不相类似。
9了了,清清楚楚。
10曾,尚、还。
盈,满11修狭,长而窄。
12分明可数的样子。
B 1、“诎”通“屈”,弯曲。
2、“衡”通“横”,横着。
3、“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简”通“拣”,挑选。
5、“甫”通“父”,男子的美称
C ①奇异零数②动词表示存在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③雕刻是有④表示并列表示修饰表示转折
⑤大约可以⑥句尾语气词说
三1、全都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2、曾经送给我一个核舟,(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形)。
3、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4、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
5、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
6、总计这条小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子。
7、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篷覆盖着。
8、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9、技艺也真神奇啊!
四.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处) 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处)
五 1.大苏泛赤壁奇巧技亦灵怪矣哉
2.嘻,技亦灵怪矣哉
《24 大道之行也》检测题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
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___________对秦
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
二. 重点词语解释:
1.通假字。
选贤与.能:___________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
不独亲.其亲.:①亲:___________②亲:___________。
不独子.其子.:①子___________②子:___________
修:讲信修.睦___________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___________ 兴: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 水波不兴.___________
故: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 故.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
谓:是谓.大同__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_ 3.重点词汇:
矜、寡、孤、独、废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有分._______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
是故谋闭
..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兴_________________盗窃乱贼
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翻译下列语句。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8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四. 划分句子节奏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处)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处)五.内容理解: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参考答案
一《礼记·礼运》;戴圣
二 1 “与”通“举”,推举。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 亲①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人。
子: ①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孩子,儿女;修:培养;长。
兴:发生;起。
故:因为;所以。
谓: 叫做;认为。
3 幼而无父为“孤”,老而无子为“独”;女子出嫁;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害人。
4 矜,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厌恶、憎恨。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指理想社会。
同,有和、平的意思。
三、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3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4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5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6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7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8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9、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
10、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家家户户)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四.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处)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处)五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课文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