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要地——山川之险、三江之固

合集下载

省与省的界线是怎么划分的

省与省的界线是怎么划分的

省与省的界线是怎么划分的?三种不同的红色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

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脉、河流而划分的,比如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

——至于后来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暂且不提。

这种划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见。

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黄河,山西和河北之间的界线依旧是太行山,甘肃和陕西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陇山(六盘山),就是如此,因为山川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该地域的界线表明了。

比如看上图的河东道,其形状和现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实山西省的样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来了。

再比如汉代豫章郡,唐代后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现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上图为汉代豫章郡,中间是唐代方镇图,下图为现代江西省,大家比较一下。

为什么两千年过去了,政区从郡变成了省,名字从豫章变成了江西,但形状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呢?很简单,山川没有变化,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岭,西边是罗霄山脉,北边是长江,山川没有变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自然形状也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我们刚开始提到的唐初十道,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这十道后来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时又演变为四十多个方镇,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边界,延续上千年。

形容战略要地的词语

形容战略要地的词语

形容战略要地的词语
1. 关键区域:指在战争中,某些地区、某些地形、某些通道、某些城市等具有关键
性的作用,在攻防战术上不能忽视。

2. 要冲之地:指位于两军交战前沿,控制通道交通的地区,若能掌握该地,便可有
效控制战略形势,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3. 战略要冲:指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战略地位,能够影响战役的胜负,掌握了该地
可以影响战线的稳定和谋划全局。

例如:某座山峰、某个山口、某条河流、某个城市等。

4. 要塞:是指为了控制某一地区而建立的具有巨大防御能力的设施,一般由城池、
堡垒、壕沟、壁垒、防护罩等构成,通常是战略要地。

5. 要冲要隘:是指地理环境中自然的方险处,是地势较高或者狭长通道,是区域之
间或者城市之间的联系要道,具有战略地位,通常是敌我争夺的重要地点。

6. 要道:是指连接两地之间的道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战争中争夺的重要地点。

例如:山路、谷道、河道等。

7. 空降站:是指军事领域为支援和运输空降部队而设立的基地或者设施,依托于地
理环境中通道、要冲的地域,是支配军事领域的重要条件。

8. 交通枢纽:指连接两地或者多个地点的交通枢纽,如公路、铁路、水路等,它们
在战争中随时都可能成为敌我争夺的重点。

9. 战术要地:是指在战术层面上具有关键性的地区,攻守双方需要不断地争夺和掌握,比如阵地、山岭、堡垒等。

10. 军港: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港口,可以让军舰停泊、修理和装备,是海上作战的
重要基地和战略要地。

11. 临海重镇:是指沿海城市或者港口,通常是军事海上作战中的关键城市,掌握了
该地可以有效控制海上通道,是海上作战的重要战略要地。

山河之固翻译文言文

山河之固翻译文言文

山川者,天地之元气所凝结,四时之灵气所孕育,自古及今,皆为国家之根本,民族之依托。

夫山河之固,非一日之功,乃千年之基。

是以王者必察其险易,知其利钝,以保国家之安宁,民族之昌盛。

山者,如巨灵之臂,横亘天地,拱卫社稷。

其峰峦起伏,如龙蛇之状,蜿蜒曲折,气势磅礴。

水者,如玉带之流,贯穿山川,滋养万物。

其波澜壮阔,如银河倒泻,浩渺无垠。

山川之固,固在险要,固在秀美。

夫山川之固,首在地理。

山川之险,莫过于关隘。

关隘者,国家之门户,兵家必争之地。

如长城之雄伟,秦岭之险峻,太行之奇峭,皆足以拒敌于国门之外。

是以王者必筑城以守之,设兵以卫之,使敌不敢轻举妄动。

次在民心。

山川之固,固在民心所向。

民心者,国家之根本,民族之灵魂。

王者以仁义为政,以诚信待人,以仁爱为怀,使民安居乐业,乐业乐生。

如此,民自乐其生,而国家自然坚固。

又次在法制。

山川之固,固在法制之严。

王者立法,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法者,国家之命脉,民族之精神。

王者以法纪为重,使民知法畏法,不敢违法乱纪。

如此,国家自然稳固。

复次在人才。

山川之固,固在人才之盛。

人才者,国家之栋梁,民族之精英。

王者以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使国家兴盛,民族昌盛。

如此,山川之固,固在人才之用。

末次在边疆。

山川之固,固在边疆之安。

边疆者,国家之屏障,民族之屏障。

王者必守边疆,固国防,使敌不敢侵犯。

如此,山川之固,固在边疆之守。

总之,山河之固,固在地理之险,固在民心之向,固在法制之严,固在人才之盛,固在边疆之安。

王者能察此五者,则国家必固,民族必昌。

是以,王者之务,在于保山河之固,固国家之本,保民族之根。

山川之固,非一日之功,乃千年之基。

王者若能兢兢业业,慎终如始,则山河之固,必能永世长存。

夫如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繁荣昌盛,山川之固,固而不移。

省份划分

省份划分

省份划分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

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脉、河流而划分的,比如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

——至于后来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暂且不提。

这种划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见。

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黄河,山西和河北之间的界线依旧是太行山,甘肃和陕西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陇山(六盘山),就是如此,因为山川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该地域的界线表明了。

比如看上图的河东道,其形状和现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实山西省的样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来了。

再比如汉代豫章郡,唐代后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现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上图为汉代豫章郡,中间是唐代方镇图,下图为现代江西省,大家比较一下。

为什么两千年过去了,政区从郡变成了省,名字从豫章变成了江西,但形状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呢?很简单,山川没有变化,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岭,西边是罗霄山脉,北边是长江,山川没有变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自然形状也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我们刚开始提到的唐初十道,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这十道后来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时又演变为四十多个方镇,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边界,延续上千年。

丽江市市情、概况

丽江市市情、概况

丽江市市情简介一、自然资源丽江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

地跨北纬25°23′-27°56′,东经99°23′-101°31′之间,东西最大横距21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13.5公里。

东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宾川三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永仁两县,西、北分别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毗邻。

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92.3%,高原坝区占7.7%。

人口密度为53.6人/平方公里。

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13.76万人。

全市现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6.0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1%。

丽江历史上就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

全市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海拔5596米,最低点华坪县石龙坝乡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最大高差4581米。

玉龙山以西为横断山脉切割山地峡谷区的高山峡谷亚区,山高谷深,山势陡峻挺拔,河流深切其间。

玉龙山以东属滇东盆地山原区的滇西北中山山原亚区,海拔较高,山势也较浑厚。

在主山脉两侧又广泛发育着东西向的沟谷,形成错综复杂的地块地貌景观,地势起伏,海拔悬殊极大。

有111个大小坝子星罗棋布于山岭之间,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其中丽江坝最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66米。

流经全市的金沙江以及两岸拔地而起的属云岭的老君山、玉龙山、绵绵山(俗称小凉山)三大山系,构成了丽江市地形的基本经脉和骨架。

老君山从北到南如屏障横列在西边,成为丽江县与维西县、兰坪县的界山。

老君山主峰海拔4247.4米。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市府所在地15公里处,发育着高山冰川地貌,终年白雪皑皑,13座山峰首尾相连,直指云天。

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与边疆安全

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与边疆安全

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与边疆安全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历史上一直面临着边疆安全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古代智者们积累了丰富的战略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时期对中国的边疆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古代中国的战略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攻、守和巩固。

攻是指主动出击,通过军事力量征服敌人,扩大自己的领土。

守是指坚守边疆,保护领土安全,防止敌人的侵略。

巩固则是指通过外交手段,巩固国家的领土和势力范围,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

在攻的方面,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注重力量的集中和有效的运用。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说明了在实施战略时,中国古代智者们除了考虑力量的对比之外,还注重通过智慧手段来避免战斗,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失。

同样,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也强调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这种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智者们善于利用地形、熟悉利用战场环境的智慧,通过巧妙的计谋、战术来克敌制胜。

在守的方面,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注重固守边疆,保护自己的国土。

在边境地区,为了抵御敌人的侵略,中国古代智者们修筑了一系列的长城,如万里长城、辽东长城等。

这些长城不仅是防御的屏障,还是国家力量的象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智者们关于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

此外,中国古代智者们也注重建立有效的边疆防线体系,通过修路、筑堡、设关等手段来巩固战略要地,确保边疆的安全。

这些防线体系不仅加强了边疆的防御能力,还起到了牵制和遏制敌人的作用。

在巩固方面,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注重外交手段和文化影响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智者们通过外交手段,巩固国家的领土和势力范围,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

他们善于通过外交婚姻、使者往来、联盟等方式来寻求外援,防范敌人的侵略。

同时,中国古代的文化影响也起到了重要的巩固作用。

中国古代的文化深受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融汇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这种文化的影响力使得中国在周边地区具有巨大影响,使得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心存忌惮,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的边疆安全。

09《孟子三章》(教师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09《孟子三章》(教师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孟子三章》第一课时:课内文言巩固一、文学常识《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文意梳理【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注释】1〔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2〔环〕围。

【译文】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够攻破。

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注释】1〔池〕护城河。

2〔兵革〕泛指武器装备。

兵,兵器。

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3〔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

委,放弃。

去,离开。

【译文】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不锐利,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注释】1〔以〕凭借,依靠。

2〔固〕巩固。

3〔威〕震慑;〔兵革〕泛指武器。

【译文】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注释】1〔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2〔至〕极点。

3〔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4〔畔〕同“叛”,背叛。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点拨高考】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概括,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国家战略主要有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一路一带、亚投行等。

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是考查重点,如京津冀协调发展、雄安新区等。

【知识梳理】一、主体功能区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如京津冀地区、东北平原主产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三、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1、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

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3、京津冀地区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4、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5、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

7、京津冀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得中原者得天下

得中原者得天下

得中原者得天下!没有地理就没有历史,没有函谷关就没有中国军事史!没有地理就没有历史,所谓“地利”是如何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又有哪些地方是其中起决定因素的关键区域?当年号称“丸泥可封”的天险——函谷关,作为关键中的关键,又是凭借怎样的地理优势雄视天下,改变中国历史的呢?得中原者得天下,拥函关者傲群雄!文章有点长,请各位“看关”耐心读完说起古代的中华大地,经常会提及它的一个别称,九州。

关于“九州”是哪九个州,历代划分有所不同。

见于古籍的,《周礼》、《禹贡》、《吕氏春秋》、《尔雅》等就有多个版本。

这里我们不去细究九州的划分,但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将中国约略画成一个九宫格,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军事战略要地。

我先把这个九宫格画出来,然后再一一加以解说。

关中山西河北汉中中原山东巴蜀荆楚江东现在,建议大家手边准备一幅中国地形图,下面我们会具体来说说这九个地区的地形结构。

其间会多次提到山脉、河流、城市,如果对照地图,看起来会更加有趣一些。

评价一个地方是不是战略要地,主要就是两大要素:其一,山;其二,水。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山川之险。

山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飞机发明之前,高山几乎就等于不可逾越。

那么在山脉之间的一些谷道,就成了连接两大区域间的唯一通道。

历史上又经常在这些谷道上修筑一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

河流同样具有防御作用,但不如山脉那样明显。

然而河流却同时具有另外两大功效:一,交通运输;二,农田灌溉。

一个光险要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域是缺乏战略价值的,因而山、水两要素,必不可少。

就这两条而论,中华大地上最为得天独厚的地方,莫过于秦国的故土——关中。

01:关中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

这重地的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古都,长安。

长安周围,是渭河、泾河、洛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冲出来的一些平原,统称关中平原。

周族人的老家,秦国的老家,都在这附近。

因此这里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沃野千里,人烟稠密。

探寻塑造重庆人文精神的三个历史节点

探寻塑造重庆人文精神的三个历史节点

探寻塑造重庆人文精神的三个历史节点│文本刊全媒体记者曾勋特约记者罗建明李磊都说重庆是3D魔幻城市,于城市形态而言,确实如此。

在小说家张恨水笔下,重庆的地貌和人文丰富多彩,他说,“重庆战都也,不可忘,且其地为嘉陵扬子二江中之半岛,依山建市,秀乃至奇……”郭沫若从重庆的立体形态中,解读出重庆人的坚韧,即“人力的伟大”。

重庆的历史也是“立体”的,她的中心随着长江经济带的流变,发生着历史性的位移。

这些历史性的节点与俊秀的山河,共同塑造了重庆独特的性格和文化。

宋代时期,重庆为渝州,大部分时间属于夔州路(川峡四路之一,治奉节)管辖。

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州南部僚人统领赵谂谋反,宋徽宗平乱之后,认为“渝”有谋变的意思,遂改渝州改为恭州。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州王,后来当上了皇帝,他认为封王、当皇帝为双重喜庆,便下诏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之名延续至今。

彼时的重庆,政治与经济重心仍在奉节。

几百年后的1890年,随着重庆开埠,夔关关税逐渐枯竭,朝天门码头——历代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有“迎官接圣”的政治之地,呈现出樯帆林立、舟楫穿梭的盛景。

“重庆的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工业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

”重庆史研究会会长周勇向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介绍,“虽然巴渝文化、三峡文化、革命文化等在重庆历史上属于不同的区域,但文化不是行政单位可以分开的,它具有连续性。

”重庆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重商厚工的文化和家国情怀的大义,来自历史和人文地理的浸染,而北宋的夔州、南宋的钓鱼城和抗战时期的重庆,是塑造重庆人文精神的三个最重要历史节点。

跳出夔州看夔州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眉州的苏洵带着进士及第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

苏母程夫人两年前去世,两兄弟丁忧结束,这次去京城,是要到朝廷领命,践行做官为民的士人理想。

所以,苏轼当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写诗言志,说“平生负壮气,岂可遂尔休”。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世界地理上十大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孙子所说的“争地”就是现在人所说的战略要地!战略要地是随着地区局势而定的,也会随着局势的改变而改变•就象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荆州,而晋统一中国后,荆州也就失去了战略要地的头衔,朝廷把重兵集结在了北方的边境•神雕侠侣中的襄阳也是一样,如果在北宋的时候,雁门关是战略要地而不是荆州•而如今的世界,中东是各强国必争的战略要地,主要是因为他的石油资源和苏伊士运河.还有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这些也都是战略要地.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台湾是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世界陆上10大战略要地:1. 东欧:英国著名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麦金德曾经说过:谁控制了东欧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提出的“陆权论”,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学习世界地理的人都知道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

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别濒临着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东部和东南部与亚洲毗连,宛如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一个大半岛。

当年那些骁勇善战的匈奴人和蒙古人就是从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由东向西发起对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欧洲的进攻而征服世界的,但是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拿破仑和希特勒正好相反,由西向东发起的进攻,就是因为没有占据世界心脏地带这个战略制高点而一败涂地的!一般认为,麦金德理论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认为,麦金德的理论为纳粹德国向东扩张创造的理论基础。

同样麦金德理论也是布什政府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理论依据!2. 中亚:地缘政治学中有一个流传很久描述——要控制世界必先控制中亚。

描写地形的词语有什么意思

描写地形的词语有什么意思

描写地形的词语有什么意思1、崇山峻岭:连绵起伏的高山。

2、羊肠小道: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3、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存有路可通。

形容交通极便捷。

比喻事理融会贯通。

4、犬牙交错:错:交叉,错杂。

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也比喻情况复杂。

5、一马平川:平川:地势平缓的地方。

能纵马飞驰的一片宽广平地。

指宽广的平原。

6、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7、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广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8、一望无际:际:边。

一眼望不到边。

形容非常辽阔。

9、迂回曲折:包抄:转盘,环绕着。

弯弯曲曲,绕去半桶水。

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0、悬崖峭壁:峭壁:陡直的山崖。

形容山势险峻。

造句:1、崇山峻岭:长城就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中盘旋。

2、羊肠小道:这个公园里面的每一条羊肠小道都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3、四通八达:捷运市府站,公车站是世贸中心,多又快,四通八达。

4、犬牙交错:沿着犬牙交错的岛屿海岸线的无数港湾,构成了天然良港。

5、一马平川:俯首回望,一马平川、广阔坦荡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6、羊肠鸟道:越是羊肠鸟道,风景越美。

7、阳关大道:我们祖国蒸蒸日上,正沿着社会主义的阳关大道阔步前进。

8、一望无际:童年像是冬天的雪,洁白无瑕,一望无际。

9、迂回曲折:固城河纵贯全境,河道斗折蛇行,迂回曲折。

10、悬崖峭壁:这里山花参天遮盖着悬崖峭壁,鸟语花香,营生赤足,一派明丽景色。

重山峻岭连绵起伏的高山。

羊肠鸟道形容山路窄小,坎坷而险要。

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羊肠小道坎坷而CT7525BBP的路(多指山路)。

一马平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

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

指广阔的平原。

一望无际际:边。

一眼盼没边。

形容非常广袤。

迂回曲折迂回:回旋,环绕。

弯弯曲曲,绕来绕去。

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悬崖峭壁峭壁:陡直的山崖。

中国古代九大军事战略要地说的是哪些地方?你知道几个?

中国古代九大军事战略要地说的是哪些地方?你知道几个?

中国古代九大军事战略要地说的是哪些地方?你知道几个?本文导读:这里我们不去细究九州的划分,但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将中国约略画成一个九宫格,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军事战略要地。

先把这个九宫格画出来,然后再一一加以解说。

关中山西河北汉中中原山东巴蜀荆楚江东现在,建议大家手边准备一幅中国地形图,下面我们会具体来说说这九个地区的地形结构。

其间会多次提到山脉、河流、城市,如果对照地图,看起来会更加有趣一些。

评价一个地方是不是战略要地,主要就是两大要素:其一,山;其二,水。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山川之险。

山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飞机发明之前,高山几乎就等于不可逾越。

那么在山脉之间的一些谷道,就成了连接两大区域间的唯一通道。

历史上又经常在这些谷道上修筑一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

河流同样具有防御作用,但不如山脉那样明显。

然而河流却同时具有另外两大功效:一,交通运输;二,农田灌溉。

一个光险要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域是缺乏战略价值的,因而山、水两要素,必不可少。

就这两条而论,中华大地上最为得天独厚的地方,莫过于秦国的故土——关中。

01:关中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

这重地的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古都,长安。

长安周围,是渭河、泾河、洛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冲出来的一些平原,统称关中平原。

周族人的老家,秦国的老家,都在这附近。

因此这里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沃野千里,人烟稠密。

这些河的许多支流,都从长安旁边流过,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泾、渭、灞、浐、丰、镐、潦、潏),简直就是天然的护城河。

秦与西汉年间,又不断在此地修建水渠,使得长安周边无论是交通还是防御,都极其发达。

这说的是关中的腹心之地。

下面再向外延伸,说说关中的四面边界。

关中最扎实的边界,当属南边的秦岭。

秦岭是相当险峻的一条山脉,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就有好几座,以奇绝壮美著称的华山也是秦岭的一支(不过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

诸峰之中最重要的,是秦岭东段的崤山。

三国演义 原文 多谢 指点迷津

三国演义 原文 多谢 指点迷津

三国演义原文多谢指点迷津难张温秦宓逞天辩破曹丕徐盛用火攻却说东吴陆逊,自退魏兵之后,吴王拜逊为辅国将军,江陵侯,领荆州牧,自此军权皆归于逊。

张昭、顾雍启奏吴王,请自改元。

权从之,遂改为黄武元年。

忽报魏主遣使至,权召入。

使命陈说:“蜀前使人求救于魏,魏一时不明,故发兵应之;今已大悔,欲起四路兵取川,东吴可来接应。

若得蜀土,各分一半。

”权闻言,不能决,乃问于张昭、顾雍等。

昭曰:“陆伯言极有高见,可问之。

”权即召陆逊至。

逊奏曰:“曹丕坐镇中原,急不可图;今若不从,必为仇矣。

臣料魏与吴皆无诸葛亮之敌手。

今且勉强应允,整军预备,只探听四路如何。

若四路兵胜,川中危急,诸葛亮首尾不能救,主上则发兵以应之,先取成都,深为上策;如四路兵败,别作商议。

”权从之,乃谓魏使曰:“军需未办,择日便当起程。

”使者拜辞而去。

权令人探得西番兵出西平关,见了马超,不战自退;南蛮孟获起兵攻四郡,皆被魏延用疑兵计杀退回洞去了;上庸孟达兵至半路,忽然染病不能行;曹真兵出阳平关,赵子龙拒住各处险道,果然“一将守关,万夫莫开”。

曹真屯兵于斜谷道,不能取胜而回。

孙权知了此信,乃谓文武曰:“陆伯言真神算也。

孤若妄动,又结怨于西蜀矣。

”忽报西蜀遣邓芝到。

张昭曰:“此又是诸葛亮退兵之计,遣邓芝为说客也。

”权曰:“当何以答之?”昭曰:“先于殿前立一大鼎,贮油数百斤,下用炭烧。

待其油沸,可选身长面大武士一千人,各执刀在手,从宫门前直摆至殿上,却唤芝入见。

休等此人开言下说词,责以郦食其说齐故事,效此例烹之,看其人如何对答。

”权从其言,遂立油鼎,命武士立于左右,各执军器,召邓芝入。

芝整衣冠而入。

行至宫门前,只见两行武士,威风凛凛,各持钢刀、大斧、长戟、短剑,直列至殿上。

芝晓其意,并无惧色,昂然而行。

至殿前,又见鼎镬内热油正沸。

左右武士以目视之,芝但微微而笑。

近臣引至帘前,邓芝长揖不拜。

权令卷起珠帘,大喝曰:“何不拜!”芝昂然而答曰:“上国天使,不拜小邦之主。

北京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北京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

北京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第一篇:北京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东临中国四川,西连帕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面横亘着喜马拉雅山脉,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距今1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从赤道以南俯冲过来与欧亚大陆相撞,引起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迅速隆起,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印度板块形成巨大的海拔落差,在两千余里的边界地带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进入山地的怀抱,形成了西面依山、东面傍水的地缘优势。

青藏高原北缓南陡的地形,使西藏地区自古就与中国的中原政权发生紧密联系,这使西藏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北缓南陡及海拔自西向东缓慢下落的地形,将西藏北与青海、新疆,东与云南、四川等地紧密连为一体,因此西藏动荡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部入侵西藏,清朝遂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五十九年(1720年)两次发兵进藏平叛。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问题就是全局问题。

青藏高原对中国的影响也是辐射性的。

从青藏高原之巅俯瞰,丝绸之路从亚洲由东向西伸向欧洲,至其中腰,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南,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北,屹立其中的青藏高原则像护卫两条丝路的冲天石堡。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从此,延绵数千年的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

中国地图里暗藏的天机,读完才发现之前的历史、地理统统都白学了!

中国地图里暗藏的天机,读完才发现之前的历史、地理统统都白学了!

中国地图里暗藏的天机,读完才发现之前的历史、地理统统都白学了!凤凰新闻09-03 11:41作者:长河飞舟补充:太息燕然天涯孤舟等来源:天涯-纵论中西全史由读史平台校编说起古代的中华大地,经常会提及它的一个别称,九州。

关于“九州”是哪九个州,历代划分有所不同。

见于古籍的《周礼》《禹贡》《吕氏春秋》《尔雅》等就有多个版本。

这里我们不去细究九州的划分,但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将中国约略画成一个九宫格,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九大军事战略要地。

我先把这个九宫格画出来,然后再一一加以解说。

关中山西河北汉中中原山东巴蜀荆楚江东现在,建议大家手边准备一幅中国地形图,下面我们会具体来说说这九个地区的地形结构。

其间会多次提到山脉、河流、城市,如果对照地图,看起来会更加有趣一些。

评价一个地方是不是战略要地,主要就是两大要素:其一,山;其二,水。

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山川之险。

山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飞机发明之前,高山几乎就等于不可逾越。

那么在山脉之间的一些谷道,就成了连接两大区域间的唯一通道。

历史上又经常在这些谷道上修筑一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

河流同样具有防御作用,但不如山脉那样明显。

然而河流却同时具有另外两大功效:一,交通运输;二,农田灌溉。

一个光险要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域是缺乏战略价值的,因而山、水两要素,必不可少。

就这两条而论,中华大地上最为得天独厚的地方,莫过于秦国的故土——关中。

01:关中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

这重地的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古都,长安。

长安周围,是渭河、泾河、洛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冲出来的一些平原,统称关中平原。

周族人的老家,秦国的老家,都在这附近。

因此这里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沃野千里,人烟稠密。

这些河的许多支流,都从长安旁边流过,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泾、渭、灞、浐、丰、镐、潦、潏),简直就是天然的护城河。

秦与西汉年间,又不断在此地修建水渠,使得长安周边无论是交通还是防御,都极其发达。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复习资料

1.《禹贡》:战国时期,华夏地域观念的文本呈现。

分州、贡道、导山、导水、五服。

九州记述有各州的土壤类型、田租等级、赋税等级及贡献物的种类、贡道路线等;三条四列表达了对山川地脉形势的认识;五服设定了自中心天子的王都每五百里一级依次向外的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五个领域,并规定了其向中央各自不同的服属义务。

三条、四列、九山。

《禹贡》提出的是天下秩序的楷模,是一份大一统王权的地理底图,是后世地理叙述的起点,其中包含重要的地理原则。

九州格局、五服等级、分区定位、中央之尊、向心结构,都是《禹贡》倡导的社会空间秩序。

三条四列是指《禹贡》“导山”部分在经过汉朝儒者的阐述之后,为中国山脉大环境的一种基本定性方式,反映了中国山川地脉分布形势。

2.《禹贡》半月刊:1933年,顾颉刚先生联合北大、燕大、辅仁三校有志于历史地理与民族史的学生,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创办禹贡半月刊。

《禹贡》半月刊由顾颉刚先生和谭其骧先生主编,1934-1937年,1935年开始以“中国历史地理”(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

3.《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将政区、物产、风俗、人口统称“地理”。

建立沿革地理的谱系。

行政层级、户口数目、历史沿革、工商衙署、名山大川祠庙位置。

4.“中国”: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5.“九州”:芒芒禹迹,画为九州;战国时期的“九州”观念,《禹贡》九州。

另外几种“九州”说:《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容成氏》、《尔雅·释地》。

九州的秩序:冀州、中心之地,天子所居。

是中国汉族先民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地域区划。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汉民族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九州,意即汉地。

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定战略的古语

定战略的古语

定战略的古语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孙子兵法》这句古语强调了制定军事战略的重要性,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认真考察和谋划。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法。

——孙武《孙子兵法》这句话提出了在制定战略时要考虑的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这些要素是制定战略的基础,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3.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武《孙子兵法》这句话指出,在战争中,正面作战是必要的,但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善于运用奇袭等战术。

4.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武《孙子兵法》这句话强调了掌握主动权的重要性。

善战者应该善于调动敌人,而不是被敌人所调动。

5.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武《孙子兵法》这句话指出战争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

制定战略时必须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武《孙子兵法》这句话强调了了解敌人和自己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敌人和自己,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战略,避免危险。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的意思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的意思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的意思为: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翻译: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出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孟子》[朝代] 先秦译文对照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题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 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凭佑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 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要地——山川之险、三江之固秦为胜
古代评价一个地方是不是战略要地,主要就是两大要素:其一,山;其二,水。

也就是古人常说关中盆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

山的作用毋庸置疑,在飞机发明之前,高山几乎就等于不可逾越。

那么在山脉之间的一些谷道,就成了连接两大区域间的唯一通道。

历史上又经常在这些谷道上修筑一些易守难攻的关隘,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咽喉要道。

河流同样具有防御作用,但不如山脉那样明显。

然而河流却同时具有另外两大功效:一,交通运输;二,农田灌溉。

一个光险要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域是缺乏战略价值的,因而山、水两要素,必不可少。

由于北方河流较少、冬季水量小而且冬季河流结冰,河流的障碍作用小,防御作用弱,主要以山地与关隘防御作用为主,如关中平原的“四塞”,南方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冬季不结冰,像长江与淮河成为古代天堑,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形成以长江与淮河为核心的江防体系。

一、得关中者王天下
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中平原都是绝对的天下第一重地。

这重地的中心,就是中国第一古都长安。

关中平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王朝周、秦、汉、唐都在这里建都,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关中盆地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中国历史前半期为何定都于关中?这与关中南倚秦岭、北滨渭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的宏观地理形势有很大关系。

关中盆地是由渭河、泾河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的肥沃平原,在唐朝中期安史之乱以前关中平原一直是中国最富饶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平原,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东部最宽达100公里,西安附近约75公里,眉县一带仅20公里,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形似“新月”,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土地总面积的19%,自古以来,这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为秦国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强大基础,所以号称“八百里秦川”,也是黄河流域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可养百万之众,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东有函谷关,北有萧关,东南有武关,西南有散关,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

西安、咸阳东有潼关、涵谷关而易守难攻,利于军事防卫,在这方面比北宋都城开封强很多。

因此,具有战略眼光的明君占领关中盆地以富饶之地养军士,以四关之势阻敌军,完全可以远离纷争、积攒力量,一战而图天下。

长安周围,是渭河、泾河、洛河以及这些河的许多支流,它们从长安旁边流过,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泾、渭、灞、浐、丰、镐、潦、潏),简直就是天然的护城河。

秦与西汉年间,又不断在此地修建水渠,使得长安周边无论是交通还是防御,都极其发达。

关中最扎实的边界,当属南边的秦岭。

秦岭是相当险峻的一条山脉,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海拔,太白山主峰为3771.2米。

诸峰之中最重要的,是秦岭东段的崤山。

我们还记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场歼灭战,先轸导演的崤山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到战国初期,秦国就在崤山北麓上修建起了一座天下名关—函谷关。

函谷关夹在崤山与黄河之间,旁边就是三门峡,与中条山隔河相望。

也就是说,无论从南边还是北边,除非大范围迂回,否则很难绕过这里。

它牢牢扼住了关中与中原的咽喉。

只要守住这里,中原势力很难进入关中。

战国时代,就有好多次多国部队攻打函谷关未遂的事情。

除了南边的秦岭之外,关中西边是陇山,北边也是群山环绕,只有东部边界的黄河算是稍稍容易过的地方了。

所以战国时
期秦魏对河西之地展开激烈争夺,争的其实就是关中的门户。

关中就成了进可攻、退可守,安全而又富庶,这就难怪“得关中者王天下”。

然而可惜的是随着边防重心的北移,经济中心的东移,以及过度开发与安史之乱,战争破坏造成关中平原资源的过度消耗,加之关中平原较为封闭,外来物资无法及时送达,到了唐中期关中平原开始没落,不复昔日风采。

二、汉中连接巴蜀与关中盆地的枢纽
汉中地区(汉水谷地)是秦岭和巴山之间夹出来的一个长条地带。

秦岭隔开了汉中与关中,巴山则把汉中与巴蜀分在两侧。

因此,汉中成为连接巴蜀与关中盆地的交通枢纽。

汉中战略地位虽然重要,但面积小,经济、军事实力不足。

单独占据汉中,很难成事,必须要向关中或者巴蜀挺进,才能把根据地建得更加厚实。

所以汉中的意义,主要在于与关中和巴蜀的联系。

汉中与关中隔着秦岭,其间只开了四条谷道曲折相通。

自西向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陈仓道自不必说,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已是中国战史的经典,它的北口正是关中四塞之一的散关。

褒斜道并不出名,但却开发最早,当年司马错正是从此道进入汉中,进而拿下蜀地的。

傥骆道最为险峻,极少用兵,更加少为人知。

而子午道却由于《三国演义》的宣传而极其有名。

它实际上是公元5年才开发出来的,而且相比其它的谷道也有些绕远,当时不太受重视,所以魏延才觉得能起到奇袭的效果。

至于汉中与巴蜀间的巴山之中,谷道更少,只有两条。

其中直通成都的叫金牛道,由于路途最短,最直接,所以为兵家必争。

道上的剑门关也是古代名关之一,李白《蜀道难》中创造的名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说这儿的。

金牛道东边,还有条米仓道,就需要从巴中、阆中,绕到成都了。

三、巴蜀易守难攻,得之可安天下
就军事防御的角度而言,巴蜀比关中更加稳固。

其南面是云贵高原,西面是青藏高原,东面是长江三峡与巫山,北有大巴山脉,易守难攻。

仅有的两条通路,在北边和东边。

北边掐住剑门关,守住米仓道,便可保巴蜀腹心成都的安全。

而巴蜀的东面门户,在重庆。

重庆是全国有名的山城,因此从东面陆路进攻巴蜀,几乎不可能,只能走长江水路。

而巴蜀又位居长江上游,顺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难,加之有三峡阻隔,可谓万无一失。

所以说,巴蜀之险,几不可破。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崇山峻岭太多,外面不容易进去,里面也不容易出来。

因此巴蜀最容易出现局部割据的势力。

然而,一旦巴蜀脱出局域,则变得极其重要。

与东面的荆楚相连,则占尽长江天险,足以与北方抗衡;与北面的关中、汉中相连,则可顺流而下,直取荆楚、中原。

加之成都平原也是一个巨大粮仓,使得巴蜀虽不是兵家必争(因为很难打下来),却是得之可安天下的重地。

如三国时期,刘备得四川成为一方割据的势力,大秦帝国、大唐帝国,都是先整合关中,然后攻取巴蜀粮仓。

西汉帝国先占巴蜀粮仓,出奇谋攻占关中。

三大帝国最后都是整合关中、巴蜀的力量,东出一战而定天下。

三、东南地区—龙盘虎踞、形成以江淮为核心江防体系
建立于东南的政权多以建康(今南京)为政治重心。

南京作为江南都会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南京据险临江,交通便利,西通巴蜀、荆襄,东接三吴,北面两淮。

巴蜀、荆襄足以屏护上游;三吴富裕,足以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两淮地区为攻守进退之所,以攻以守,皆当以南京为根本,构筑一个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的江防体系。

守江必守扬,守扬必守淮,守淮必守徐州。

在大部分人眼里,建都南京、立足东南的政权都是短命鬼,实则不然。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民风劲勇好武,是天然的用武之地。

东南政权给人以短命鬼的形象,主要是两点原因。

第一,长江流域开发比黄河流域晚。

东晋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这才使得长江流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发。

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发展才真正赶上黄河流域。

第二,在南北对抗中,东南政权往往采取拉锯战的错误做法。

元朝末期,东南地区已经成为天下最富庶的地方,而大明帝国建立后,朱元璋不与元军在河南拉锯,而是出山东、直捣北京,大明帝国北伐最终获得成功,并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实现由南向北统一天下的例子。

明清两朝时,已出现了以东南之富饶供养天下的现象。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

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

东南地区构筑了以长江和淮河为天堑古代南方江防体系,由于北方人多不习水战,长江、淮河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有阻隔作用,当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

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

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南京是汉人一次次的反抗外族的根据地,维系华夏文明的复兴之地。

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