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塞血管再通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闭塞血管的再通治疗 病例报告
李水彬
背景
• 1、10% TIA发作患者、 10%~25%脑卒中患者的 病因为慢性脑动脉闭塞[1]。
• 2、该类患者因颅内低灌注,增加了再次卒中的风 险。即使给予严格的药物治疗,再次卒中的风险 仍然可以达到6%~22.7%[2]。
• 3、颅内低灌注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肢体活动能力下降。
症 • 头颈部CTA: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
脑梗塞(新旧不一);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度 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混合斑块并闭塞、右 椎动脉开口软斑块并重度狭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例4
• 诊断:脑梗塞 • 定位:左侧大脑半球 • 定性:缺血性 • 责任血管:左侧颈内动脉 • 病因:低灌注 •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
总结
• 1、有慢性血管闭塞的患者众多。 • 2、侧枝循环的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预防
再次卒中的有效途径。 • 3、闭塞血管的再通风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
高。 • 4、慢性血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技术上可
行,风险可控,获益较快;但尚需大样本 研究及更长时间的随访来确认。
谢谢!
• 4、外周动脉血管的闭塞可造成相应部位的功能障 碍。
血管再通
适应症:
1.患者的脑部血管已有侧枝循环建立。 2.侧枝循环建立不够充分,患者仍有缺血症
状或新的脑血管病事件发生。 3.目标血管有再通可能。
获益与风险
获益: • 闭塞的血管再通可以大大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流,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焕发生命的“第二 春”。 • 预防因低灌注造成的再次脑梗塞风险。
(+)。 • 3月后回院复查,患者左下肢肌力为5-
级。 • 彩色B超检查未见支架内狭窄。
病例2
• 患者侯某某,男,73岁。 • 因反复头晕 5月,加重 6天入院。 • 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
力肌张力正常。 •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
氨酸血症 • 头颅 MRI:双侧基底节区、左小脑半球少许
• 患者术后第 3天出院。 • 出院时头晕消失,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 3月后回院复查无头晕等不适、彩超检查未
见支架内狭窄。
病例3
• 患者候某,男,69岁。 • 因发作性左侧肢体乏力 2月入院。 • 查体:神清,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左上肢
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5级。 •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 头颅 CT:右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 • 颈动脉彩超: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图像
缺血灶
病例2
诊断:后循环缺血 定位:小脑 定性:缺血性 责任血管:椎动脉 病因:低灌注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 酸 危险分层: Essen卒中风险评估为6分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认识不足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治疗转归
• 第二天复查头颅 CT:双基底节区、左小脑 半球腔隙性脑梗塞。
酸 • 危险分层: Essen卒中风险评估6分 •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认识不足
治疗转归
• 术后第二天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放 射冠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 患者术后第3天出院。体查:神清,右 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
• 1月后回院复查:颈部彩色B超提示支 架内血流通畅;患者右上肢肌力4级、 右下肢肌力5级。
• 患者术后第4天出院。 • 1月、3月后回院复查,颈动脉彩色B超
检查未见支架内狭窄;患者3月来无肢 体乏力现象出现。
病例4
• 患者陈某某,男,64岁。 • 因反复右侧肢体乏力4月,加重6天入院。 • 查体:神清,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
右巴氏征(+)。 •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病例3
• 诊断:TIA • 定位:右侧大脑半球 • 定性:缺血性 • 责任血管:右侧颈内动脉 • 病因:动脉-动脉栓塞 •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 • 危险分层: Essen卒中风险评估为7分 •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有一定了解
治疗转归
• 术后第二天头颅 CT:右放射冠区腔隙 性脑梗塞。
管腔次全闭塞图像。
病例1
诊断:脑梗塞 定位:大脑半球 定性:缺血性 责任血管:右颈内动脉 病因:低灌注、动脉-动脉栓塞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脂血症 危险分层: Essen卒中风险评估为5分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基本了解
治疗转归
• 患者手术后第4天出院。 • 出院时左上下肢肌力4级,左巴氏征
风险: • 再灌注损伤 • 栓子脱落 • 动脉夹层
病例1
• 患者江某某,男,72岁。 • 因反复左侧肢体乏力5月入院。 • 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左上肢肌力4级,
左下肌力3级,左巴氏征(+)。 • 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 • 头颅MRI:双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 • 颈动脉彩色B超:右侧颈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李水彬
背景
• 1、10% TIA发作患者、 10%~25%脑卒中患者的 病因为慢性脑动脉闭塞[1]。
• 2、该类患者因颅内低灌注,增加了再次卒中的风 险。即使给予严格的药物治疗,再次卒中的风险 仍然可以达到6%~22.7%[2]。
• 3、颅内低灌注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肢体活动能力下降。
症 • 头颈部CTA: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多发腔隙性
脑梗塞(新旧不一);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中度 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混合斑块并闭塞、右 椎动脉开口软斑块并重度狭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例4
• 诊断:脑梗塞 • 定位:左侧大脑半球 • 定性:缺血性 • 责任血管:左侧颈内动脉 • 病因:低灌注 •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
总结
• 1、有慢性血管闭塞的患者众多。 • 2、侧枝循环的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预防
再次卒中的有效途径。 • 3、闭塞血管的再通风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
高。 • 4、慢性血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技术上可
行,风险可控,获益较快;但尚需大样本 研究及更长时间的随访来确认。
谢谢!
• 4、外周动脉血管的闭塞可造成相应部位的功能障 碍。
血管再通
适应症:
1.患者的脑部血管已有侧枝循环建立。 2.侧枝循环建立不够充分,患者仍有缺血症
状或新的脑血管病事件发生。 3.目标血管有再通可能。
获益与风险
获益: • 闭塞的血管再通可以大大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流,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焕发生命的“第二 春”。 • 预防因低灌注造成的再次脑梗塞风险。
(+)。 • 3月后回院复查,患者左下肢肌力为5-
级。 • 彩色B超检查未见支架内狭窄。
病例2
• 患者侯某某,男,73岁。 • 因反复头晕 5月,加重 6天入院。 • 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
力肌张力正常。 •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同型半胱
氨酸血症 • 头颅 MRI:双侧基底节区、左小脑半球少许
• 患者术后第 3天出院。 • 出院时头晕消失,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 3月后回院复查无头晕等不适、彩超检查未
见支架内狭窄。
病例3
• 患者候某,男,69岁。 • 因发作性左侧肢体乏力 2月入院。 • 查体:神清,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左上肢
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5级。 •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 • 头颅 CT:右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 • 颈动脉彩超: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图像
缺血灶
病例2
诊断:后循环缺血 定位:小脑 定性:缺血性 责任血管:椎动脉 病因:低灌注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 酸 危险分层: Essen卒中风险评估为6分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认识不足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
治疗转归
• 第二天复查头颅 CT:双基底节区、左小脑 半球腔隙性脑梗塞。
酸 • 危险分层: Essen卒中风险评估6分 •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认识不足
治疗转归
• 术后第二天头颅CT:双侧基底节区、放 射冠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 患者术后第3天出院。体查:神清,右 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
• 1月后回院复查:颈部彩色B超提示支 架内血流通畅;患者右上肢肌力4级、 右下肢肌力5级。
• 患者术后第4天出院。 • 1月、3月后回院复查,颈动脉彩色B超
检查未见支架内狭窄;患者3月来无肢 体乏力现象出现。
病例4
• 患者陈某某,男,64岁。 • 因反复右侧肢体乏力4月,加重6天入院。 • 查体:神清,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
右巴氏征(+)。 •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病例3
• 诊断:TIA • 定位:右侧大脑半球 • 定性:缺血性 • 责任血管:右侧颈内动脉 • 病因:动脉-动脉栓塞 •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 • 危险分层: Essen卒中风险评估为7分 •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有一定了解
治疗转归
• 术后第二天头颅 CT:右放射冠区腔隙 性脑梗塞。
管腔次全闭塞图像。
病例1
诊断:脑梗塞 定位:大脑半球 定性:缺血性 责任血管:右颈内动脉 病因:低灌注、动脉-动脉栓塞 可控危险因素:高血糖、高脂血症 危险分层: Essen卒中风险评估为5分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基本了解
治疗转归
• 患者手术后第4天出院。 • 出院时左上下肢肌力4级,左巴氏征
风险: • 再灌注损伤 • 栓子脱落 • 动脉夹层
病例1
• 患者江某某,男,72岁。 • 因反复左侧肢体乏力5月入院。 • 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左上肢肌力4级,
左下肌力3级,左巴氏征(+)。 • 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 • 头颅MRI:双侧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 • 颈动脉彩色B超:右侧颈内动脉硬化斑块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