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质蛋白质,控制盐和油的摄入量。
02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消渴病肾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降
低血糖和血脂水平。建议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
烈运动。
03
情志护理
消渴病肾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加
重病情。因此,情志护理也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面之一。医护人员应该
应急处理措施和转诊建议
高血糖危象
如出现高血糖危象,应立即就医。在等待救援期间,可让患者喝些淡盐水,以补充体内水 分和电解质。
低血糖反应
如出现低血糖反应,应立即进食或口服葡萄糖水,同时监测血糖变化。若症状持续不缓解 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病情恶化
如患者病情持续恶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的情况,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接受进 一步治疗。在转诊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安 全转运。
辨证论治
根据消渴病肾病的不同证型,如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 两虚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恢复脏腑功能平衡。
调理脏腑功能平衡
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护理中应注重饮食调养,选择易消化 、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生冷、油腻 之品,以减轻脾胃负担。
补肾益精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消渴病肾病 患者多伴有肾虚症状,护理中应注重 补肾益精,可适量食用具有补肾作用 的食物或药物。
80%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可采用音乐疗法、冥想等方法进 行心理调适。
感染、出血等风险防控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肤 ,防止皮肤感染;注意口腔卫 生,饭后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
避免外伤

消渴性肾病中医病机传变护理课件

消渴性肾病中医病机传变护理课件

推拿护理技术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紧张,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病痛。
详细描述
推拿护理技术是中医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紧张,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病痛 。在消渴性肾病的护理中,推拿护理技术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促进康复进程。
中药护理技术
总结词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中药内服或外敷, 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食物。
控制摄入量
合理控制饮食的摄入量,避免 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加和肾脏 负担加重。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 瘦肉、蛋等,以满足身体需要 。
多喝水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促进身 体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运动护理原则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免
疫力。
Hale Waihona Puke 详细描述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中 医护理在该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中医评估,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中药治疗、针灸 推拿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延 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案例二: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护理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中具有积 极作用,能够协同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VS
详细描述
中药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特色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药内服或 外敷的方法,调整机体功能,以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在消渴性肾病的护理中,中 药护理技术可以辅助其他治疗方法,提高 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05 消渴性肾病护理案例分享
案例一: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护理
总结词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显著效果,能 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

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

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消渴病肾病,继发于“消渴病”的肾脏疾病,包括“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肾劳”、“关格”等,与古代文献中的“肾消”密切相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肾脏疾病。

其早期症状不突出,仅表现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能够表现为尿多浊沫、水肿等,化验肾功能指标尚正常,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晚期肾功能损害不断加重,失代偿期能够表现为乏力、腰腿酸痛、夜尿频多、水肿、食欲减退、面色无华、爪甲色淡等,甚至能够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不通,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乱,终成中医“关格”危候。

【病因病机】本病是由于消渴日久迁延不愈而致。

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用药不当,失治误治等原因所致。

1、正虚为本,虚致浊瘀:《内经》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加之消渴日久,日久耗气而致气阴两虚,肾气不固,精微外泄,可见尿频、尿多、尿浊。

2、失治误治,损致浊瘀:随着病情发展或治疗不当,肾元进一步受损,生理情况下,精气的蒸腾气化靠“胃游溢精气”、“脾散精”、“肺通调水道”、“小肠分清别浊”,用药不当、失治误治,脏腑功能紊乱,以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形成湿、浊。

瘀、毒等病理产物,损伤肾络,发为DN。

3、肝郁致病,郁致浊瘀:或情志不遂,“肝主条达”,“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滞,亦会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由内而生,损伤肾络,加之《内经》曰:“肝肾同源”,肝之疏泄影响肾之固摄,可见尿频、尿多等症。

综上,笔者DN是由于“三因归一”,病位在肾,正虚为本,湿浊瘀毒为标。

正如《景岳全书》曰:“五脏所伤,穷必及肾”,肾元亏损,肾阴不足,而致气阴两伤,精微不固,可见多尿、夜尿频;脾肾气虚,水湿气化不利,水液滞留,泛溢肌肤发为水肿;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血脉瘀阻,浊毒内停,终致肾之衰败,五脏受损,升降失衡,三焦阻滞,水湿浊毒泛溢,导致气机逆乱之关格。

【诊断要点】一、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

消渴病研究进展与辨证论治

消渴病研究进展与辨证论治

明· 清时代完善了消渴病的辨证论治。明· 孙 一奎《医脂绪余· 下卷· 治肾消》主张重视脾肾阳 气,调补脾肾为其治。他说:“火力者,腰肾 强盛也,常须暖补肾气,饮食得火力,则润上 而易消,亦免于渴之患。故仲景方,宜服八味 肾气丸。皆通乎脾,养脾则津液自生,参苓白 术散是也。三消通用单文蛤为末,水调服,回 津止渴;单瓜蒌根丸,消渴神药。
消渴病研究进展与辨证论治
一、消渴病的概念
1、病名概念:
中医所称的消渴病,是指患者以渴而多饮,消 谷善饥,小便频多,或小便混浊而有甜气,久则形 体消瘦为临床特点的疾病,本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 病,甲状腺功能抗进症,尿崩症等有相关性。
2、消渴病的沿革
消渴病的理法方药的形成是从《内经》开 始的,但《内经》提出了病名和理论,具体 治疗的方药很少。之后经历代医家的研究和 实践的逐渐深入,使消渴病从理法方药的运 用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3、消渴病的发病情况:
根据WHO1997年报告,全世界现有糖尿病患者 1.35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亿。目前中国约有4千 万左右糖尿病患者,本世纪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等 发展中国家流行,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 病人致残和早逝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各国 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糖尿病的基础研究、 病因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近20年世界 上完成了两大系列长时间的观察,即美国糖尿病控制 与并发证研究,(简称DCCT)及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 究(简称UCKPDS)。该两项研究证实,严格的血糖控 制及血压控制可部分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但并不能完全阻止糖尿病并发证的发生与发展。
春秋时期已有了消渴病的雏形:《黄帝内经》 中首次提出消渴病名,在《素问· 阴阳别论》指出: “二阳结、谓之消”;《素问· 奇病论》说:“有 病口甜者。……名曰脾瘅,……此必数食甘美而 多肥也……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并根据病 人的体质分为肺消、膈消、消中等;在治疗方面, 《素问· 奇病论》中提出了“消渴治之以兰,除陈 气也”并提出了用佩兰以芳香化湿。从上述文献 说明,关于消渴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分类和治 疗等方面已经有了雏形,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在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理论多而方药缺少。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笔记消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骨伤科学复笔记-消渴一、消渴概述消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它属于中医骨伤科学范畴中的一种疾病,多与肾虚、阴虚、气虚等相关。

消渴的治疗要点是滋养肾阴、益气生津。

二、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消渴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1. 肾虚型消渴:- 病因病机:肾虚导致的水液无法代谢,表现为多饮多尿。

- 辨证论治:主要以补肾为主,可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龟龄集等处方。

2. 阴虚型消渴:- 病因病机:阴虚导致的水液无法代谢,表现为多饮多尿。

- 辨证论治:主要以滋阴为主,可采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处方。

3. 气虚型消渴:- 病因病机:气虚导致的气液无法升降,表现为多尿、乏力。

- 辨证论治:主要以益气为主,可采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处方。

三、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消渴预防与护理1. 合理饮食:-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 控制糖分摄入,减少甜食和含糖饮料。

- 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2. 积极锻炼:- 适度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 平时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3. 定期检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治疗措施。

- 加强对消渴知识的研究,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四、中医骨伤科学对消渴的研究与进展1. 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消渴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 当前,中医药正在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针灸理疗:- 针灸理疗在治疗消渴中有一定疗效。

- 目前,一些研究正在对针灸理疗在消渴中的机制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

总之,中医执业医师需要在中医骨伤科学领域中掌握消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知识,并在预防与护理以及科研进展等方面持续深化学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消渴的中医治疗是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需要医师不断学习,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简述中医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简述中医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简述中医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摘要:消渴病多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但消渴病不单是糖尿病。

消渴病或以口干不欲饮为主症,或以口干口渴欲饮且饮而渴不解为主症,或以口干口渴、多饮、多尿为主症,且有的伴有明显的体重减轻甚至消瘦的症状。

但不论症状如何千变万化,“渴”的症状始终伴随疾病的全过程。

“渴”轻则疾病缓解趋愈,“渴”重则疾病加重。

关键词:消渴;糖尿病;口渴关于消渴病的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当时称为“消瘅、肺消、膈消、脾消、消中”。

而消渴病之名称,则首见于唐代医师甄立言《古今录验方》。

现目前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的异同,主要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

上消以多饮为突出症状。

中消以多食为主要症状。

下消以多尿为主要症状。

中医消渴病的治法、治则、方药,主要应用于现代医学中糖尿病的治疗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在糖尿病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

故现将祖国医学中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加以梳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唐以前对消渴病的认识:1.1《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

” 及《素问-奇病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指出消渴病的易发人群多为喜食膏粱厚味养尊处优不甚体力劳动的“肥贵人”[1]。

指出病位在脾藏,病因病机为数食肥甘厚味之物致人内热中满,甘气上溢,而致消渴病。

1.2《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指出该型消渴病病位在肺藏,病因病机为机体阳气不足而致内寒,内寒客肺而肺津不布,肺失“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功,而致肺消饮一溲一。

1.3《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

”指出阳明胃气结,则会导致水谷津液不生,而致消渴为病。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探析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探析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探析消渴肾病,即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常见于糖尿病患者。

在中医传统治疗中,南征教授是享有盛誉的国家级名老中医,他通过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总结出了治疗消渴肾病的独特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进行探析,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主要包括病情辨析、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和生活调摄等方面。

南征教授注重对患者病情的个体化辨析,即从中医的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理论出发,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发展趋势。

南征教授的治疗原则是以壮脾益肾、清热凉血、通络利水为主,综合运用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调理患者的体质和脏腑功能。

南征教授还注重患者的生活调摄,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帮助患者调节体内环境,促进康复。

在药物选择方面,南征教授注重中药的配伍和用药的节律。

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轻重,他会灵活调整药方,采用单味药或复方药,以发挥最佳的调理效果。

南征教授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体质反应,适时调整用药的剂量和频次,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基于南征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他治疗消渴肾病的疗效显著,取得了许多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在南征教授的治疗下,许多病情复杂的消渴肾病患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肾功能指标得到了改善,尿糖和尿蛋白逐渐恢复正常,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南征教授的治疗经验对于当前的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在治疗消渴肾病的过程中,他充分发挥了中医学综合调理的特点,既注重了病因病机的辨析,又强调了中药配伍和用药的节律,同时注重了患者的生活调摄,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并深入研究南征教授的治疗经验,进一步总结归纳其中的精髓,为更多的患者治疗消渴肾病提供帮助和支持。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独特经验,不仅展现了中医学在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中的独特优势,更为当前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

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and checking it out!)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一、消渴病概述消渴病的定义与分类:消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亏损,导致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

根据中医学的分类,消渴病可以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类型,分别对应口渴、消瘦、多尿等症状的不同表现。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消渴病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当、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

病机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亏损,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消渴病的临床表现: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口渴表现为口干舌燥、饮水不止;多饮表现为喝水量明显增加;多尿表现为尿频、尿量增多;消瘦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乏力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此外,消渴病还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下肢水肿等。

二、中医经典条文解析中医经典条文解析:《黄帝内经》关于消渴病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消渴病被认为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引起的。

其病因与病机主要表现为阴虚火旺,肺燥胃热,肾虚阴亏等。

对于消渴病的诊断与治疗,《黄帝内经》提出了观察尿液的颜色、口感、身体症状等方法。

治疗上,强调了饮食调理、中药治疗和针灸等综合治疗措施。

《伤寒杂病论》关于消渴病的论述:《伤寒杂病论》对消渴病进行了证候分类,将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上消表现为口渴、多饮、尿频;中消表现为消谷善饥、大便干燥;下消表现为小便频数、腰膝酸软。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
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消渴病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气血
不和、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中医诊断及治疗上,需
要综合分析病情,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

中医诊断模式中,消渴病肾病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导致阴阳失衡的肝火亢盛型:此型患者多有频尿、口渴、烦躁易怒、目赤等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

2.因气血不和引起的脾肾阳虚型:此型患者多有大量尿液,色黄或清淡,口干,倦怠无力,腰痠腿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3.因湿热蕴结导致的痰火上扰型:此型患者多有口渴喜冷饮,小便短
少混浊,舌红苔黄腻或厚,脉滑数。

根据不同的病因,以下是2024年版中医诊疗方案的治疗建议:
1.导致阴阳失衡的肝火亢盛型:
主要治疗思路:清肝泻火,滋阴降火。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探究消渴病病因病机与治疗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探究消渴病病因病机与治疗

基本内容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消渴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肥胖、高血糖、胰岛素抵 抗等。遗传是消渴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肥胖尤其是腹型 肥胖者易患消渴病,其机制可能与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增加胰岛素抵抗有关。 高血糖可引起渗透性利尿,导致多尿、口渴等症状。胰岛素抵抗则可导致血糖利 用障碍,进而引发细胞内糖代谢紊乱。
基本内容
2、活血化瘀:对于消渴病患者,可适当采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如丹 参、川芎等,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同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 桃红四物汤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基本内容
3、调节代谢:对于消渴病患者,可通过调节饮食和运动等方法来改善代谢功 能。在饮食方面,应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在运动方面, 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可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选用具有调节代谢功效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谢谢观看Fra bibliotek基本内容
然而,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对消渴病的病因认识不够全面、治疗措 施不够具体等。
基本内容
病因病机探究: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消渴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 质偏颇、感受外邪、年龄衰老等方面。具体来说,饮食过多、过食肥甘厚味等导 致脾胃运化失常,积热内生,化燥伤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耗伤 阴津;体质偏颇、素体阴虚者更易患消渴病;
基本内容
总之,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在临床治疗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证型及个体差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 法,以达到最佳疗效。通过深入探讨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 果,并为预防和控制消渴病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KD)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也属于并发症中典型且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疾病进程进展,易致肾功能衰竭最终死亡。

其病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及情志失调有关,其治疗理念及手段也各有侧重。

文章通过查阅总结近几年文献,对DKD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探索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1.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属中医“关格”、“水肿”、“虚劳”等范畴,临床上并无特定的中医病名与之对应。

其主要发病原因归于体质,即素体肾虚,糖尿病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耗伤气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

其初期多为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随着病情进展,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疾病后期,肾阳衰微,浊毒内蕴,或见气血大亏,五脏俱损[1]。

2.辨证论治2.1分型论治不同医家对疾病的辨证思路及兼证、变证的治疗各有侧重。

其主证主要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及脾肾阳虚。

兼证以血瘀及湿热多见,变证可见浊毒犯胃、水气凌心、溺毒人脑等,常预后较差。

林兰[2]根据阴、阳、寒、热辨证将消渴病辨证分为3型,每型又根据脏腑辨证分数证。

阴虚热盛型包括肺胃热盛、心胃火盛、心火亢盛、肝阳偏亢;气阴两虚型包括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两虚、心肝两虚、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型包括肾阴阳两虚、脾肾阳虚、脾胃阳虚、心肾阳虚、心阳虚弱等。

同时治疗阴虚热盛型以清胃泻火,方用玉女煎加味:石膏,知母,生地,麦冬,黄连,栀子,牛膝;气阴两虚型以益气养阴为主,方用生脉饮加味: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芪,知母;阴阳两虚型以滋阴温阳为主,方用右归饮加味:熟地,山萸肉,丹皮,泽泻,枸杞子;夹湿热者多见于糖尿病早期尚未得到合理治疗,或糖尿病病情未得到控制,糖尿病合并急性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者,药用:茯苓、泽泻、薏苡仁、连翘等;夹寒湿者多见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药用苍白术、山萸肉、泽泻等;夹瘀者糖尿病各种血管病变,药用:当归、丹参、桃仁、乳没、川芎等。

孙新宇老师论消渴肾病之"毒损肾络"病机探析

孙新宇老师论消渴肾病之"毒损肾络"病机探析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1 1 . 0 1 4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一 1 1 - 2 2 6 0 — 0 尿 病 )日久 不
摘要: 消渴肾病是由于消渴阴虚燥热 日久, 阴伤及气, 气阴两虚, 脏腑功能失调, 痰热、 湿浊、 血瘀等病理产物蓄积体 内, 日久酝
酿成毒, 毒损肾络, 肾体用失司, 精微下泄。毒损肾络是消渴肾病病机关键 , 为中医药治疗消渴肾病提供 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毒邪; 络病学说; 毒损肾络; 消渴肾病
络, 气络 , 五 脏六 腑之 络 , 十 五 别络 , 阴络 , 阳络 , 浮络 , 孙络 等 。根据 吴 氏提 出的 “ 三维 立 体 网络 系 统 ” …, 络 脉从 经 脉支横 别 出 , 逐层 细分 , 纵 横交错 , 遍 布全 身 , 广 泛分 布 于脏腑 组织 间 的网 络 系统 , 这种 结 构 特 点 概 括 了现代 医学微 血管 的分 布 , 如现代 医学认 为 , 微 循环 由
曰: “ 毒, 邪气 蕴结 之谓 也 。 ” 1 . 2 “ 毒” 的 特 征 与致 病 特 点 毒 邪 既 是 病 理 产 物 , 又是致 病 因素 。其 特征 为毒损 正气 , 致 病广泛 , 病 情顽
固、 善变 , 病势 胶着 。具 有虚 、 瘀、 郁、 痰 的致 病特 点 , 日 久损 伤络 脉 。正 如 《 临证 指 南 医案 》 中 所 提 出的 : “ 经 几 年宿病 , 病 必入 络 。 ” 1 . 3 消 渴 肾病致 “ 毒“ 机 制 消 渴 肾病 是 由于 消渴 病
愈 发展 而来 , 是 消渴常 见 的微 血管 并 发症之 一 , 也是 导

消渴病病因病机证治纂要

消渴病病因病机证治纂要

中医:消渴病病因病机证治纂要刘素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程益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对消渴的认识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在病因、病机及诊治方面形成了独到的见解。

中医学是以辨证为核心的医学,消渴病的发展也主要体现在辨证思路的改进和完善上,现将之概述如下:一、三消辨证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点,古人根据三消症状的主次将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进行诊治。

如《证治准绳·消瘅》曰:“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医学心悟·三消》曰:“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由此看出,三消辨证是以阴虚燥热为基础的,脏腑定位在肺、胃、肾三脏。

这是历代中医学占统治地位的辨证方法,属于经典论证。

现代中医临床学者发现,典型的三消症状仅出现在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的某一个时期,临床上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或无明显症状。

二、脏腑辨证消渴病的发生虽与肺、胃、脾、肾、肝等脏器有关,但研究发现,消渴与肾、脾、肝三脏关系密切,心、肺在该病所起的作用则不那么直接和重要。

(一)消渴以肾为本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的发生与肺、胃、肾、肝、脾等有关,而以肾为本。

如《石室秘录》曰:“消渴一证,虽分上、中、下,但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

《医宗必读》亦曰:“消渴本病在肾”。

随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及肾虚本质的研究进展,糖尿病与肾虚在内分泌、免疫、自由基、微量元素、遗传等方面的密切相关性。

说明了肾虚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机,证明了祖国医学“消渴以肾为本”理论的正确性。

由此,肾虚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巩固和提高,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二)脾虚是消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脾虚与消渴的关系可追溯到,《内经》时代,但由于受“阴虚燥热”学说的影响,三消辨证在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消渴的脏腑定位多归于肺、胃、肾三脏。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探析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探析

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经验探析【摘要】南征教授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在治疗消渴肾病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本文旨在探析他的治疗方法及其优势,分析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并总结南征教授的经验教训。

通过对他治疗消渴肾病的疗效进行评估,可以为中医治疗这一疾病提供启示。

未来研究方向也将在文章中提及,以期为中医学习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南征教授的治疗在实践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关键词:南征教授、消渴肾病、中医治疗、经验探析、疗效、患者改善、优势、教训、启示、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重要性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消渴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临床上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容易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逐步发展为尿毒症。

南征教授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技术,在治疗消渴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深受患者和医学界的好评。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他所总结出的治疗方法和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推动中医药在肾病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疗效显著,更在于其对中医在肾病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通过对南征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深入探析,可以进一步挖掘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消渴肾病方面的潜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2 文章内容介绍南征教授是我国国家级名老中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他在治疗消渴肾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方法,深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和认可。

本文将深入探讨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经验和方法,分析其治疗过程和疗效,总结其治疗优势和经验教训。

通过对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的探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在这一领域的疗效和作用机制,对中医治疗消渴肾病的启示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验案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验案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验案【摘要】:南征教授首次以消渴肾病命名,并以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其深入研究,提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毒损肾络”。

在西医学中被称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但是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消渴肾病;毒损肾络;验案消渴肾病是消渴病常见(糖尿病肾脏病)的并且易反复的并发症之一。

南师认为消渴肾病的主要的病机就是毒邪日久损伤肾之络脉[1]。

消渴肾病的发生与先天体质、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失治误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过食肥甘厚味之人也容易发生消渴肾病,情志失调、急躁易怒也是消渴肾病发生的另一个因素,而“血脉不行”是消瘅的主要病机。

《圣济总录》曰:“消渴病久,肾气受伤,……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提示消渴日久,日久伤气,而以肾气衰为主,肾气虚则气化失常,导致水津不舒,则出现水肿。

消渴日久,虚、郁、痰、瘀、水、热、湿等诸多产物相互胶结,互相影响,进而化生成瘀毒,同时趁肾元亏虚而入,使肾之经络、肾之体用因此受损而为病。

为此,南征教授创立了解毒、通络、益肾的总体治法。

邪伏膜原也是消渴肾病病理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2]。

通过临床的跟诊学习,现列举病案一则。

1、病案举例:刘某某,男,58岁,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0年,目前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片0.85g,每日一次,同时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血糖,最近1个月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时好时坏,空腹血糖介于7.2~11.0mmol/L之间。

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泡沫尿,眼睑及下肢肿等症状。

现症:口干渴,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睑、下肢肿,足跟痛,盗汗,纳可,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多尿并有泡沫,大便成形,每日1-2次。

舌质暗红,苔少,脉沉细无力。

相关检查:尿常规结果显示:蛋白(3+),尿潜血(1+);尿微量白蛋白:50mg/L;FPG: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14mmol/L;Hb:8.0%;血脂常规:CHO:6.9 mmol/L,TG:3.0 mmol/L;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检查均未见异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消渴 肾病病因的认识大概可总结 为以下三方 面 :一 渴肾病 的发生发展 。李 亚秋 指 出 ,消渴 肾病 的根 本病机 为脾
是先 天禀赋 不 足 。《灵 枢 五 变 》云 :“五 脏 皆 柔 弱 者 ,善 病 消 肾亏虚 ,久则 阳衰浊毒瘀 阻 ,属 虚实夹 杂 ,以脾 肾亏虚为 本 ,瘀
加重津液输布 障碍 ,由此恶性循环形成虚 实夹杂的复杂病变 。
医药杂志 ,1996,(12):534—535.
总之 ,现代 医家 多从脾 肾亏虚 立论 ,并且认 为血瘀 、湿热 、 5.赵会 贤 ,苏荣 华 ,高新 业.糖 尿病 肾病 的病 因病 机及 证 治浅
痰浊 、毒 邪是 消渴肾病发病 的重要病理 因素 。
热 ,热则 肾燥 ,肾燥则渴 。”房事过度 ,肾精 亏耗 ,肾气虚 衰 ,而 生 识 到 DN发于消渴病 日久燥 热 伤津 耗气 ,伤 及脾 肾,终 致 阴 阳
消渴肾病 ;《临证指南 医案 ·三消 》言 :“心 境愁 郁 ,内火 自燃 , 两虚 。肾虚是 DN的病机根本 ,而血瘀是 DN的病 机特点 ,且贯
春等” 根据古代 医家 的记 载和现 临床 医疗 现状 提 出关 于 消渴 与水共为病理产物 。
肾病病 因的失治误治 和脏腑虚损说 。
2.4 毒损 。肾络 叶天 士在《临证指 南 医案 》指 出 :“百 日
2 病 机 研 究
久恙 ,血络 必伤 ,……经年宿病 ,病必在络 ,……初 为气结 在经 , 久则血伤入络 。”说 明久治不愈 之病 易伤络 ,叶天 士把 病程长 短
痰 、瘀 、水湿 、浊毒等病理产物 。现就近年来 中医对消渴 肾病 的 法 ,无分 上中下 ,先治 肾为急 。”清 陈士铎《石室秘 录》日 ,而肾虚 以致渴无不 同也 ,故治 消渴之法 ,以治
1 病 因研 究
肾为主 ,不必问其上 中下三消也 。”钱秋海等 认为脾 肾两 虚是 消渴 肾病重要 的病理基础 ,而痰浊瘀血为其病 理产物 并影 响消
溢 自泄 ,不饮 而利”。明代 朱楠《普济方》:“……三消水不 多 ,但 本病发展过程 中的病机演变 为 :阴虚 一气阴两 虚 一肾阴亏虚 一
腿肿脚先瘦 ,小 阴萎弱 ,数小便者 ,此是 肾消病也 。”明 ·王肯堂 阴阳俱竭 的证型演变 过程 。可见消 渴病 的基础 病机 是肺 脾 肾
在《证治准绳 》中云 :“……若渴 而饮 水不 绝 ,腿 消瘦 而小便 有 之 阴虚燥热 ,日久 则不 断 耗气 伤 阴 ,而 导致 气 阴两 虚 ,五脏 脆
床 ,并 突破 了三消辨证体系的束缚 。这一 突破 对消渴 的并发症 9.南 征 ,孙新宇 ,武西芳 .毒 损 肾络与糖 尿病 肾病 机理探 微.国
消渴 肾病有重大意义 ,如 以病 因病机 为纲 ,诸 多学 者提 出 了从 医论 坛 ,2007,22(3):15. 痰 、从瘀 、从气 阴两虚 、从毒等论治消渴 肾病 。这些新 观点 的提 10.赵宗江.叶传蕙教授治疗糖尿病 肾病 的思路 与方法.中 国中
热立论 ,分三消论治 ,如 河 间主燥 ,子 和 主火 ,赵养 葵及 张景岳 (3):406—407.
又主肾虚 、命 门火 衰等 。随着理论 与 实践 的不 断深入 ,现 代越 8.朱成英 ,李鸣 ,莫艳新.糖尿病 肾病 病因病机 探讨.河南 中医 ,
来越多 的医家意识到原 有消 渴病病 因病 机学 说相 对滞后 于 临 2010,11(30):1050—1051.
宜 。主要包括饮食 过饱 、过 食肥甘 、过 服温 燥、房事过 度 、强力 血方 ,其主 要 由健脾 补 肾、活血化 瘀 、滋 阴药 配伍 组 成。邵 启
举重 ,情志郁结 ,感受外邪 等 因素 。《素 问奇病论 篇》云 :“此人 慧 认为本病病 机为 肾精 损 耗 ,水火 俱 亏 ,气 化失 常 ,三 焦 壅
脂液者 ,名 日肾消 。”明戴元礼《正治要 诀》云 :“三消久而 小便 弱 ,变生他病 ,久病及 肾 ,形成消渴肾病 。
不臭 ,反作甜气 ,在溺 中滚 涌 ,更有 浮溺 ,面 如猪脂 ,此 精不 禁 ,
2.3 肾虚血瘀 张琪 教授 认为消渴 肾病 无论哪 一期均有
真元竭也 ”。均指出了五脏 之伤 ,穷必及 肾,消渴 日久 ,肾气 损 血瘀之象 ,活血化瘀之 药为必 用之 品 ,只是 轻重 不 同而 已。故 伤 ,不能蒸化水液 ,水液潴 留,故演变成 水肿 。三是饮食 将息失 确立 “补肾健脾化瘀 ”作 为消渴 肾病 的基本治 法 。 自拟补 肾活
精失度不能上归于肺 ,肺通调水道失职 ,肾虚则气 化失 司 ,开 阖 3.李亚秋 .王 占平 主任 医师治疗糖尿 病 肾病 的经验 .河北 中医 ,
不利 ,水 饮内停于胸 中久 则化 热成 痰 ,痰 阻脉 络 ,气病 及血 ,气 2008.30(4):347—348.
行则血行 ,气不利则血瘀 ,血不 利则 为水 。痰瘀 互 结更进 一步 4.冯建 眷 ,倪青 .时振声教授治疗糖尿病 肾病经验 述要.辽宁 中
了络病学说 的学术 思想 ,指 出络病发 病 的“三 易”特点 :络体 细 小迂 曲,气血环流缓慢 ,病则 易滞 易瘀 ;阴络为 脏腑 之络 ,病久
参 考 文 献
入深 ,易入难出 ;经 主气 ,络 主血 ,气病及 血 ,伤 及形 质 ,病 则易 1.马艳春 ,周 波 ,宋立 群 ,等.糖 尿病 肾病 的病 因病 机学说 及分
· 84 ·
金 。臣痘 杂 ̄ 2012年 1月第 13卷第 1期 CJITWN
消渴 肾病 的 中医病 因病 机研 究 进 展
梁海 洋① 张传 方①
消渴 肾病 (糖尿病 肾病 )属 中医学虚 劳 、消肾 、腰痛 、水肿 、 发为水肿 。唐孙思邈《千金 要方》认 为消渴 肾病 的发病基 础是 尿浊 、关格 等范 畴 ,是 由于 消渴病 日久迁 延不 愈而 并发 。 目前 “盛壮之 时不 自慎惜 ,快请 纵欲 ,极 意 房 中,稍至 年 长 ,肾气 虚
乃 消症 大病 。”长期情志不 遂 ,气机郁 滞 ,郁久 化火 ,内火 燔灼 , 穿于 DN的始终 。朱成 英 等 认为 肾虚 是导 致本 病发 生 发展
消耗肺 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消渴 日久则致消渴 肾病 。此外 马艳 的关键 ,为病之本 ,燥热 、湿热 、瘀热 共为 病 因之 标 ,湿 毒 、痰瘀
毒邪等 。其 主要 机制 如下 :
损 伤肾之体用。赵宗江 认为 ,消渴 肾病 的发生 是疾 病迁 延 ,
2.1 脾肾亏虚 关于本病 的病机历代 医家多 强调脾 肾亏 气阴两伤 ,阴损及 阳 ,渐致血脉瘀阻 ,邪 毒 内生 ,损 伤肾络而 成 ,
虚 。《医学衷 中参西 录》日:“消渴一证 古有上 中下 之分 ,谓 其 故毒损肾络为本病病机核心 。谢 明映 认 为 由于 络脉是 气血
证 皆起 于中焦而及于上下 。”消渴 日久 ,必然 导致脾 肾亏虚 ,脾 津液输布贯通的枢纽和要道 ,也是 病邪 入侵 的通路 ,消渴 日久 ,
虚则不 能运化水湿 ,肾虚则不 能 司膀胱开 合 ,致 使水湿 内停 , 肾之气阴两虚 ,致络 脉空虚 ,内生之痰瘀郁 热胶结 化毒 ,袭人 络
①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肾病科 (哈尔滨 150040)
瘅 。”《灵枢 五脏》亦 云 :“肾脆则 善病 消瘅 ,易伤 。”可见本 虚是 血 、浊毒为标 。
本病 的发病基础 。二是久病及 肾。隋巢元 方 《诸病 源候论 》指
2.2 气阴两虚 叶天士在《临证 指南医案》中指 出消渴病
出 :消渴“其久病 变 ,或发痈疽 ,或成水疾 。”消渴 日久损伤肾气 , “阴虚为本 ,燥热 为标 ”,刘完 素也 在《三消论 》中强调 :“消 渴之
出均有一定 的理论 和实践 基 础 ,且 提 高 了临床 疗 效。笔 者认 西医结合 肾病杂志 ,2006,7(3):129—132. 为 ,消渴 肾病 的病 因病机呈复杂性 、多变性 ,病程 中气 虚 、阴虚 、 11.谢明映.从络病论治糖尿病 肾病.中医学报 ,2010,151(25):
古代 医家对本病 的病 机提出了诸多论述 ,而现代 医家对此 视为络病 的重要诊 断依 据。消 渴 肾病 病程 漫长 ,缠绵 难 愈 ,久
也 阐发 了许 多新 观点 。目前 中 医认 为 消渴 肾病 的基本病 机特 病人络 必然是 重要 的病理 转机 。南 征等 认 为 本病 是消渴 日
点是本虚标 实 ,本虚 以脾 肾亏虚 为主 ,标实 指痰浊 、水湿 、瘀 血 、 久 ,久病人络 ,气血痰瘀 湿热互结成毒邪 ,毒损 肾络 ,肾络瘀 塞 ,
识 .中医药学刊 ,2004,22(9):1760—1761.
3 总 结
6.邵启 慧.滋 肾活血法 在治 疗消 渴兼证 中的运用 .辽 宁 中医杂 志 ,1986(5):1920.
纵观古人对消渴病 病机 的研 究 ,大 多遵 循 经 旨,从 阴虚燥 7.张岩.糖尿病 肾病 的 中医病 因病 机 浅析.光 明 中医 ,2010,25
停 ,邪无 出路 ,甚则 肾精 不藏 ,开 阖失职 ,固摄失 司 ,清浊 难分 , 统一 ,影 响了广泛 的交 流与 研究 。我 们要 运用 现代科 学 手段 ,
阴精外泄 ,最终 肾之体用俱病 。
不断挖掘 中药 的优势 ,提倡 辨证 辨病 ,更 客观 深入 的 了解 中医
2.5 肾络瘢瘕 现代 医家 吴 以岭 总结 前人 经验 提 出 药治疗 DN的深层机制 。
积成形 。络病学说 的提 出不仅发 展完 善 了中医学络病 知识 ,而 脏分法辨治探述.中医药信息 ,2010,27(3):127—130.
且为 肾病及其他疾病 的病因病机研究指 出了新 的方 向。
2.钱秋海 ,李 红专 ,冯乐 燕 ,等.糖 肾宁治疗 早 期糖 尿病 肾病机
2.6 痰瘀互 结 本病 以脾 肾亏虚 为本 ,脾 虚 日久 ,脾气散 制探讨.山东中医杂志 ,2005,24(5):262—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