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给水排水新技术解读与展望
上海世博会将采用PVC合金超滤膜技术设计直饮水系统和未来馆污水雨水回用系统

北 京市 总工 会 与北 京市 科学 技 术委 员会 联合 创
理系统所采用的集装 箱式 P VC合金超滤膜生物反 应器中, 膜分离设备代替 了常规 的以重力进行沉降
分 离 的二沉 池 , 可大 大提 高 系统 固液 分 离 的能力 . 作
建 首都职工创新工作室 , 历时一年的时间, 在全市各 级工 会组 织 和科 委 的共 同努 力下 , 过科 学评 估 、 经 严 格考核 , 朱建军工作室等 1 0家工作室脱颖而 出, 被
第 1期
膜
科
学
与
技
术
・1 13・
北 京 化工 研 究 院膜法 污水 深 度处 理
种P VC合金 超 滤 膜 处 理 污 水 的 运 行 成 本 低 于 0 8 .
回用技 术 已成 功应 用 北京 化 工研 究 院积极 参 与 中 国石 化 的节 水减 排 工作 , 开发 的膜 法 污 水 深 度 处 理 回用 技 术 已在 齐 所 鲁石 化 、 天津 石化 、 济南 石化 等七 家 企 业 成 功应 用 , 为企 业带 来 了 良好 的经 济与社 会 效益 . 此基 础 上 , 在 北 京 化工研 究 院 大力 加 强膜 分 离试 验 室建 设 , 快 加 新 型 膜分 离工 艺 的基 础 研 究 和工 程 优 化 , 期在 中 以 国石 化 的节 水减 排工 作 中发 挥更 大作 用 . ( 自 中 国膜技术 网 ) 摘
1 59 6票 , 3 7 网银 投 票 7 1 8票 、 . 据专家介绍 , 这项工程不仅处 理效果 明显 , 而 且运 行成 本 低 , 理 成本 在 0 8 / 0以下 , 于 同 处 。元 m 低
行业 处理 成 本 .
2 6条 . 5 哈尔 滨乐 普 实业 发展 中心 , 海 开 能环 保 设 上 备 股 份有 限公 司 , 杭州 南 方特 种泵 业股 份有 限公 司 , 奇 迪 电器 集 团有 限公 司 , 苏 正本 净 化 节水 科 技 有 江 限公 司 , 温州 市润 新机 械 制造 有 限公 司 , 北宝 硕管 河 材 有 限公 司 , 京 天天 一泉 环保 科 技有 限公 司 , 州 北 杭 耐 德制 冷 电器 厂 , 门欧维 士科 技 有 限公 司 , 十家 厦 这 企业 最 终分 别 获奖 。 成 功开 发 膜处 理垃 圾 渗沥 液“ 亮工作 室” 何
未来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展望

未来给水排水工程技术展望21世纪是人类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
给水技术的发展必然与社会发展相一致。
一些已经出现和正在探索的适应水处理特点的新技术,如:自动连续检测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生物芯片、基因技术等等,将会在水源防护、水净化处理、水厂运行管理、管网调度运行中逐步得到应用。
水资源保护得到高度重视水资源的保护是有效的防治污染,应从污染源头抓起,而不是被动的招架。
为保证相关法律会严格的实施,必须建立有效的监察机制。
而对污染源和水源广泛采用连续自动监测,是技术发展到21世纪所能采取的必要手段。
而且可以通过对水源的连续自动监测,实施水源水质预警,确保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万无一失。
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对水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地球上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却日趋贫乏,工业化进程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需求矛盾,这一切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再生利用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类只有自身保护,才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各类污水的再生利用技术将得到发展,实现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的合理分类利用,或进行深度再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
同时经过净化处理的再生水应有相当一部分让其回归自然,继续参与大自然的生态循环,恢复更多的“天然水”,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污水资源化应与城乡一体化的城乡规划、工农业规划功能区的合理安排一并考虑,从而实现生活饮用水、生活使用水、绿化用水、工业用水各得其所的分质供水体系。
分类分质供水将在缺水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和污水资源处理后回用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从水资源富裕地区调水补充缺水地区的不足,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调水方案。
且又能把调水对生态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在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下,过去无法检测的微量有害物质(有机和无机的),可以在有可靠检测方法的前提下,不断补充新的水质标准和列入检测项目,使饮用水水质标准更加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符合人类繁衍的需要。
我国给排水专业的发展,改革和展望

我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改革与展望崔福义 李圭白摘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近50年的发展历程。
几十年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促进了水工业的发展;同时指出必须进行专业改革,以适应水工业新发展的要求。
文中对我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近年来所进行的改革情况进行了论述,展示出一个全新的水工艺与工程专业将取代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担负起为水工业领域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
展望21世纪,新专业将为保证水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水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教育;改革 我国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已走过了近50年的光辉历程。
几十年来,该专业作为水工业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水工业的科学研究、高级人才培养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此,我们拟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改革进行简要的回顾。
1.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立与发展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
作为人们生活与生产中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一种资源,水在自有人类以来就在被利用着,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它的需求量较小,对其质量要求也较简单。
在公共给水事业的早期,给水的重点放在取水及水的输送上、排水重点放在污水排放上,水处理工艺较简单。
以北京的城市供水情况为例[1]。
北京于1908年建立了京师自来水公司(即现今的北京自来水公司),是我国成立较早的自来水公司之一。
建立之初的供水规模较小,以孙河河水为水源,仅经过简单的自然沉淀、慢滤池过滤和漂白粉消毒,即送入城市管网。
后来自1925年起开始陆续采用了以明矾为混凝剂的混凝沉淀、快滤池过滤等工艺。
这一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在我国很有代表性,一直延续到70~80年代,基本工艺系统几乎未变,其间只是在构筑物的形式、构造、参数上有所变化;解决的主要水质问题——除浊、杀菌的任务也基本没变[2、3]。
在污水处理方面,1949年以前,仅在上海有一座处理能力为4万m 3/d 的处理厂。
在此发展水平上,解放前我国既未形成独立的水工业产业体系,也无与之相应的独立学科设置,仅在一些学校的土木工程学科中开设“上水道”、“下水道”、“给水排水”等相关的课程。
现代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现代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一、节水技术的应用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节水技术在现代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水排放问题,而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采用节水型马桶、淋浴器和洗衣机等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用水量。
此外,智能化的水表和水管网络管理系统也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精确控制和监测,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给排水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智能化的供水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用水量进行自动调节,从而实现供水的合理分配和节约。
此外,智能化的排水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污水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绿色建筑的兴起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的兴起也对现代建筑给排水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建筑。
在绿色建筑中,给排水系统需要满足节水、节能和环境友好的要求。
例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利用雨水进行植物灌溉和冲洗,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采用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新材料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也为现代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传统的给排水管道多采用金属材料,存在着易锈蚀、易老化等问题。
而新材料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例如,塑料管道具有耐腐蚀、耐磨损和轻质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减少管道的维护和更换成本。
世博园区雨水收集利用技术解析

雨水废水收集净化和风能灌溉技术解析一.发展意义和现状一、储蓄、缓排、利用等已成为雨水废水管理重点传统城市雨水收集式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过地面下渗补充地下水,不能下渗或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地面收集后汇流进入雨水口,再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或通过泵提升进入河道,即传统城市雨水管理以雨水尽快汇集至收集系统、经收集输送后快速排除为目标。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高强度人类活动改变城市地表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使得相当比例的软性透水性下垫面变为不透水表面(路面、屋面、地面)所覆盖,改变地表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影响雨水截留、下渗和蒸发等环节,导致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变化,加剧了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因此,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表现出城市洪灾风险加大、雨水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主要问题。
国际上雨水资源处理、处置和管理的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雨水蓄渗、缓排、利用等已成为雨水管理的重要内容。
德国、美国和日本是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开展较早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较为系统全面的法律法规,利用经济、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发了多种多样的雨水利用技术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雨水资源利用管理框架和技术体系。
二、典例分析上海世博对国际先进雨水资源管理理念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年均降雨量约1160mm,年均最大月降雨量为169.6mm。
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正是上海每年6月至9月的汛期,常年雨量达到580毫米以上,单场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降雨可达4-8次以上。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创造一个生态和谐、尺度宜人、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结合世博园区建设,探索以国际先进雨水资源管理理念对城市雨水径流资源进行管理和合理的利用,如对屋面雨水进行收集、经过简单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和道路洒水以节约优质水资源。
另外,通过屋顶绿化、低洼绿地、渗透性辅面等措施强化雨水的储蓄和下渗以减少雨水泾流,通过景观水体的调蓄削减外排雨水量,通过地下雨水调蓄池以减少雨水污染等措施。
2010年上海世博会直饮水检测指标选择的研究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掌握比学员 更丰富 的知识 , 才 能更好 的和 学员进 行互动。因而, 教员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知 识视野 , 不断优化自 己的知 识储备 , 才 能在互 动教 育中立 于不败之地。 4 4 学员不仅要完成特定事件处置所需知识的意 义建构, 更 要将合 作方法 和协 作精神 应用 于实 际 工作 组织一次小组合作学习, 可以解决一个时期学 员处置某些事件中知识外化的某些问题, 但不是学 员实际处置各种事件存在的 全部问题和今后 可能 发生的新问题。学员要注意本 模式有着重于 合作 过程 , 必须将合作过程中发扬的协作精神贯穿于实 际工作, 不断提高与 他人的协作技能 , 才能真 正体 验到本模式带来的长远效果。
222 世博园区直饮水的评价标准及检测指标以 标 准
[ 1]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3 2 依据科学性原则的直饮水检测指标选择 3 2 1 基于市政管网水水质指标情况的选择。通 过上海 市生 活 饮用 水 水质 监 督预 警 控制 平 台的 B IEE 数据挖掘 ( 查询字段为 监测点编号 、 查询 数据起止日期 ) , 可 得到世 博园区 市政管 网水监 测点的水 质基 线数据 情况。我 们查 询了 2009 年 3 月 ~ 2010 年 2 月的数据, 显示色度、 浑浊度、 耗氧 量、 菌落总数、 总大 肠菌群、 铁、 锰、 硫 酸盐 等指标 检测值较高 或有超 标现象 , 因 直饮水 标准 中上述 指标的限值 要低于 生活饮 用水卫 生标 准, 因此原 水中上述指 标的超 标可能 影响直 饮水 水质 , 这些 指标应该成为直饮水检测指 标选择的重点考虑对 象。 ( 见表 2) 。
[ 收稿日期 ] 2011- 01 - 19 作者简介 : 黄 峥 , 男 ( 1978 , 9~ ) , 硕士。主管医师 , 科员。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科技面面观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科技面面观十九世纪的中国,人们曾把在欧洲刚兴起的世博会称为”炫奇会”。
的确,世博园历来是人类最新、最有创造性的发明成果的”秀场”。
上海世博会的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世博园里的一辆车,一根线,甚至一片砖、一根管道,都蕴藏着尖端的高科技成果。
它们仿佛在向游客诉说:这不是无中生有的想象,这是未来实实在在的生活。
“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会的影响是如此的广泛而深远,每一届世博会都是一次展现、交流、合作和发展世界科技、文化等的大机遇。
世博会集中展示时代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引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变革,推进时代发展,是各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交流聪明才智、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舞台。
上海世博会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和谐宜居的规划和建设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展现了我国建国六十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伟大成就,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将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的一大途径。
一、规划与建设主题馆综合技术集成主题馆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占地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约9.3万平方米,地下5.0万平方米。
世博会期间,馆内将着重反映在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和更美好的生活的关键所在,并在世博会后实现可持续利用。
中国馆综合技术集成中国馆由国家馆、地方馆和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共16万平方米。
中国馆采用了冰蓄冷技术、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等多项新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等新材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建筑。
中国馆”东方之冠”的造型表达了”诠释发展中的中国智慧”的主题,融入了中国元素与哲理,展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
演艺中心综合技术集成演艺中心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建筑,采用了光电幕墙系统、江水源冷却系统、气动垃圾回收系统、空调凝结水与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程控绿地节水灌溉系统等多项环保节能技术,注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是一座”绿色生态建筑”。
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给排水设计总结(1)

96 给水排水 Vol 135 No 112 2009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给排水设计总结龚海宁 归谈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是由法国参展局建设的临时性展览场馆。
介绍了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室外污水、雨水检查井需要布置在地面结构基础范围内,燃气、电等市政配套容量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等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了与外方建筑师合作为国外建设方提供设计服务的个人感受。
关键词 法国国家馆 临时性展览场馆 给排水设计 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提供给参展国家的国家展示馆,根据其建设主体的不同,分为租赁馆、联合馆和自建馆,法国国家馆属于自建馆。
建筑方案来自法国雅克・费尔叶建筑事务所(Jacques ferrier Architectures ),我院进行建筑、结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各设备专业的方案、初步和施工图设计。
项目各专业包括给排水的图纸设计和文件编制执行中国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法国参展局在中方施工图审查单位之外还聘请了法国国际检验局(Bureau Veritas )负责图纸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咨询和审查。
1 工程设计概况法国馆位于世博园区C 地块C09国家馆区域,占地面积6765m 2,场地北侧将是园区内沿黄浦江的主要大道———浦明路,临近瑞士馆、英国馆和德国馆,见图1。
图1 C09地块平面按照世博局与各参展方的协议,各个国家的自建馆均属于临时性建筑,在世博会闭幕后,可以根据双方协议拆除或者异地重建。
法国馆总建筑面积为7651m 2,其中地上6728m 2,地下923m 2。
建筑高度21m ,地下1层,地上4层,局部5层。
功能含展厅、餐厅、会议、办公和辅助用房。
法国馆的1层是一个景观水池,占据了建设用地红线内的大部分场地范围,见图2。
景观水池面积很大,水深很浅(各部分水深3~20cm ),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法国馆的地上部分建筑。
整个地上建筑接近一个中空的正方形,1层空间基本架空,整个法国馆升起在水面之上,见图3。
上海世博园排污工程的三个显著特点

上海世博园排水工程的三个显著特点 上海世博会场馆地下各类排水系统及配套设施显现了目前业界最高水准。
暴雨天不怕积水、污水不入黄浦江、雨水收集再利用等新工艺有机溶合在整个园区建设的大环境中。
其显著特点有三:一、建造特殊排水装置园区内大量采用透水地面,减少外排至城市雨水管网的径流量和径流污染。
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场馆和世博轴,都建有屋面雨水利用系统,以收集屋面的雨水用于园区。
雨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可达到100%,仅此一项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
其中,城市未来馆的生活用水和雨水回收项目,规模为120吨/天,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合金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年处理量将达4万多吨,处理后的中水全部用于冲厕和绿化。
浦东场馆区中心区的后滩公园内,采用先进的湿地处理技术,处理黄浦江水用于绿化和冷却用水。
二、排水系统能抵暴雨 。
由排水设施及新建排水管道组成的完整系统,分布于世博会浦西及浦东两大场馆区内。
4个排水系统服务总面积达6.46平方公里。
世博会场馆区的排水系统全面提高了雨水排水标准和排水系统标准。
其中,雨水排水标准设计暴雨重现期为3年一遇标准,排水系统标准能达到抵御5年一遇的暴雨侵袭能力。
上述有效措施,保障了除特殊情况以外的暴雨天气里,世博园区不积水。
三、雨污分流保证水质。
降雨最初1-2小时内的雨水,由于携带着地面灰尘、垃圾等进入下水道,污染度非常高。
世博园区在几个区域建造有相对独立的景观式初期雨水调蓄池和雨水泵站,将这些雨污水收集起来,直接排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了黄浦江的水质。
(图为世博园的雨水收集系统一角)。
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科技的应用探讨

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科技的应用探讨摘要上海世博会上应用了大量崭新的科技成果,体现出未来城市生活的发展方向,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科技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应用。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科技;应用作为世界上最恢弘的综合性展会,世博会已经历了159年发展历程。
“科技创新”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
大量新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被应用于上海世博会各个场馆,为世人打造了一场低碳人文的盛会,用科技之风勾勒出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1世博科技展现人类智慧发展史世博会成就工业革命高速发展。
全世界的第一场世博会,正是注定为工业而生。
1851年,一场“伟大的展览”高调地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拉开帷幕。
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引来了630多万人次的游客。
世博会增添人类文明新视角。
新技术不仅仅使工业化程度加快,不仅改善人们的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视角,开启了对未来更多的猜想。
2上海世博会中的科技应用2.1绿色能源与节能减排电动车技术:世博燃料电池大客车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双燃料电池系统,动力电池采用安全性较好的镍氢电池,驱动系统采用技术成熟的直流感应电机。
绿色发电技术:世博园区的中国馆和主题馆利用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工程,将光伏发电系统完美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3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电技术代表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上海世博会期间,该项目的34台机组将全部并网发电,为世博会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江水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是利用地球水体所储藏的太阳能资源作为冷、热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
上海世博会利用各项场馆建设于黄浦江边这一独特地理优势,夏季供冷采用江水源热泵、水蓄冷、冰蓄冷的节能技术,冬季供热采用江水源热泵、燃气锅炉的节能技术,冬季需要供冷的区域中则直接利用冬季温度较低的黄浦江水进行供冷。
2.2环境与生态世博立体花卉:立体花卉墙将可回收的废塑料再利用变成植物容器,将绿化垃圾中的枯枝落叶等有机废弃物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和肥料,同时又将废纸加工制作成栽培植物的环保型花盆,充分体现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理念。
世博会综合利用雨水资源

世博会综合利用雨水资源上海世博会吸收国际先进雨水资源管理理念,探索对城市雨水径流资源进行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途径,通过屋顶绿化、设置低洼绿地、渗透性地面等措施,强化雨水的储蓄和下渗以减少雨水径流,通过景观水体的调蓄削减外排雨水量,通过地下雨水调蓄池减少雨水污染。
屋面雨水收集后怎么用?世博会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文化中心、主题馆、中国馆等四大永久性场馆和世博轴,都对屋面雨水加以收集利用,收集雨水量达到10.97万立方米。
世博文化中心将空调凝结水与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用做道路冲洗和绿化灌溉用水,采用控程型绿地喷灌或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国国家馆的屋顶设有雨水收集系统,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并在地区馆南侧的大台阶水景观和其南面园林的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雨水配合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在城市中心创造出一片生态湿地。
世博轴上的阳光谷,可将雨水储蓄在世博轴的地下二层的积水沟,再汇集到地下7000立方米的蓄水池里,经过过滤即可回用。
目前,阳光谷收集的雨水将成为整个世博轴内几十个厕所的用水,而且还有盈余可用在道路冲洗、场馆清洗、绿化浇灌等方面。
在法国馆的中心广场,中空的地下一层就像个大蓄水池,雨水顺着法国馆四周的雨水收集管道汇聚到地面下的大水池,另外从楼顶等地方流下来的雨水,则从四周的水沟流入大水池,在这里面,当水池的水达到一定量时,喷泉就自动启动。
靠什么减缓防洪压力?在世博会园区的绿化景观系统中,有大面积的绿地和大量的人行道及广场。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通过低洼绿地、渗透性铺面等设施,储存和滞留部分雨水,同时促进和强化下渗,一方面削峰蓄谷,减小排水系统的负担和降低排水收集管道工程投资,还减轻了防洪系统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蓄渗的过程,可去除一部分污染,减少城市污染负荷。
在世博园区内,示范应用了具有排水性的全生态透水沥青路面,路面使用材料的80%为经特殊工艺处理的再生废钢渣。
2010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水和农民收入 进行 补 偿 : 提高 水价 , ① 增强 农 民节 水 意
识 , 轻 供 水 单 位 的财 务 压 力 ; 要 加 大 对 农 业 供 水 、 减 ② 节
合竞 争力 , 同时农 业用水 的有效控 制和准 确计量是水 费
计 收 的前 提 , 溉 系 统 配 套 与 改 造 是 水 费改 革 的 基 础 , 灌 只 有 这 些 基 本 条 件具 备 了 , 业 按 方 收 费 , 两 部 制 ” 费 才 农 “ 收 有可能 。
4 3 加大农 业供水 、 . 节水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础设 施建 设的 投入 力度
据 灌区 的水 价测算 统计 , 香磨 山灌 区共有 大小建筑
物 87座 ,0 以 上 是 上 世 纪 7 、0年 代 修 建 的工 程 , 5 9% 08 经 过 多年 的运 用 , 废 率 达 到 8 % , 以再 维 持 生 产 , 年 报 5 难 每 灌 溉期 投 入 大 量 的 人 力 、 力 进 行 维 修 , 物 以保 证 灌 溉 的正 常 运行 。 因此 , 加 大 对 农 业 的 支 持 力 度 , 强 农 业 的 综 应 增
实现“ 合理” 根本 的手段是“ , 竞争” 。供水投资要竞争 , 经
营 者要 竞 争 , 工作 岗 位 要 竞 争 , 业 要 竞 争 。 只 有 公 平 竞 企
意 味 着 供 水 单 位 的 收 入 减 少 , 水 单 位 没 有 积 极 性 鼓 励 供 农 民节 水 。从 农 业 与 非 农 业 用 水 的关 系 来 讲 , 业 节 水 农 以后 , 它 部 门也 必 须 对 其 进 行 补 偿 。节 水 是 典 型 的 具 其 有 外 部 经 济 的 经 济 行 为 , 果 不 对 其 外 部 经 济 性 进 行 补 如 偿 ,搭 便 车 ” “ 的结 果 是 谁 也 不 节 水 。
世博文化中心给排水系统设计特点概述 精品

・上海世博会场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专栏・世博文化中心给排水系统谭奕设计特点概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摘要世博文化中心是世博园区内的永久性场馆之一,其给排水系统涉及给水、热水、排水、雨水、雨水回收利用、消防及冷却水系统等。
主要介绍了世博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最晚确定方案的世博场馆,且在设计过程中面临业主不断功能性调整要求的情况下,如何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进度来合理设计安全的给水、排水等系统。
关键词世博文化中心给水排水冷却水上海世博会1项目背景和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经过几轮的方案比选和修改,世博文化中心方案于2007年11月确定,项目获得上海市政府的批准,成为世博园区的永久性场馆之一。
这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在世博园区内有文化中心这个建筑了,其次明确了文化中心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是要使用的。
这时距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召开只有两年半的时间。
世博文化中心是由上海东方明珠有限公司、NBA、AEG娱乐公司三方共同管理的,当时管理层考虑文化中心的模式是参考英国伦敦的”02”运营模式,计划将世博文化中心打造成一个大众化的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
同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三方管理层的意见不断充实到项目中来,这些意见包括场馆内的功能定位,各个楼面及环廊的具体功能,场馆的舞台工艺、马道上的舞台机械、草坡等附属区域的功能定位等,因此在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各系统及设备参数的选定也要考虑和其多功能的定位相结合。
上海世博会期间预计有7000万的人会到世博园区参观,而这个庞大的数字也预示着无限的商机。
所以在设计的后期,文化中心增加了许多的商铺、餐饮以配合世博运营前后的功能要求。
1.2项目概述世博文化中心居世博核心区的重要区位,世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世博科技专项(08dz0581602)。
轴以东;西侧和庆典广场相连,并与世博中心相呼应;北临黄浦江,与世博浦西园区隔江相望,东侧为保留的游船码头,南侧作为主人口,并设绿化带与东西地块绿化带相连接。
2010上海世博轴阳光谷对水环境的利用

2010上海世博轴阳光谷对水环境的利用建筑学1004 张浩学号100110422 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全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是世博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
说它是主轴线,是因为它处于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左右分别连接中国馆、浦东主题馆群、世博中心和世博演艺中心,这5座建筑有着“一轴四馆”的合称。
世博轴(Expo Axis )世博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入口和主轴线,地下地上各两层,为半敞开式建筑。
世博轴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是一个集商业、餐饮、娱乐、会展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
世博轴也是世博园区最大的单体项目,工程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南北长1045m,东西宽地下99.5m-110.5m,地上80m。
基地面积13.6万m,总建筑面积25.2万m,总造价近30亿,为鸟巢及水立方的总和。
已于2006年12月28日开工,已于2009年底竣工。
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工程,位于世博会浦东园区核心。
它南起耀华路,跨雪野路、国展路、博成路及世博大道,北至滨江庆典广场,东侧与M7周家渡车站,南侧与M8耀华路站相通。
世博轴东侧为上南路、中国馆、演艺中心,西侧是园三路、主题馆、世博中心,共同组成一轴四馆园区核心。
世博会期间,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世博会后,将成为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的都市空间景观和城市交通主轴,提供市民活动、商业服务、交通换乘的空间。
世博轴在+10.0米平台上有大型张拉膜结构顶盖和轻型钢结构阳光谷。
特色世博轴的空调系统与目前广泛使用的中央空调不同,世博轴的空调系统是利用黄浦江,采用江水源提供了全部空调能源,其中江水源占70%、地源占30%。
夏天,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作为空调系统冷热源,省去了冷却塔补充水;冬天,江水和地理管散热器作为热泵系统的高温热源或低温热源。
通俗的说,是用江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取代了冷却塔,用江水取代了空气。
给排水工艺中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给排水工艺中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不断提高,给排水工艺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满足人们对清洁水源的需求,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传统的给排水工艺正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领域中的一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一、雨水利用系统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将雨水排放到污水管网中,导致浪费。
而雨水利用系统则能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植物、冲洗马桶等非饮用水用途。
雨水利用系统可以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降低人们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
二、污水处理技术的创新污水处理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给排水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到污水处理过程中。
比如,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质和微生物。
同时,一些新型的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超声波氧化等也被用于加强污水的处理效果。
三、智能化管理系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排水工艺中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调控给排水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护。
此外,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智能化管理系统还能够优化给排水的运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低影响开发传统的城市开发往往会对给排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压力。
为了保护环境,低影响开发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发展趋势。
低影响开发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达到雨水的最大保持和地下水的最大再生利用。
五、海水淡化技术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海水淡化技术能够将咸水转化为可供饮用和农业灌溉的淡水。
目前,反渗透膜技术是海水淡化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逆渗透膜将盐分从海水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淡水。
六、能量回收利用给排水系统中的一大问题是能源消耗较高。
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一些新技术被引入到给排水工艺中,以实现能量回收利用。
比如,蓄能式下水道系统能够通过蓄能装置收集下水道中的动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给排水设备的运行。
世博会中国馆工程_给水排水专业_介绍

成员国均应在法律层面上予以重视。 在利用污泥时,应尽可能降低风险, 以减少对人类、动物、植物健康的影 响;减少对地下水、地面水质量的影 响;减少对土壤质量长期的影响;减 少对土壤中多样微生物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是工业废水污泥不 能用于农业;在污水源头减少有害物 质;降低污泥中允许的重金属含量; 降低土壤中允许的重金属含量;对有 机有害物质进行限定。
排水系统最高日排水量为 1 042m3; 最 大 时 排 水 量 为 1 1 6 m 3。
室内污废水分流排放,室外污废 水合流排放;厨房废水经两级隔油处 理后排放;直接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采用了进口的隔油池设备和成 品排水沟。 2.3 雨水系统设计
中国馆的屋面雨水排放系统分 为国家馆及地区馆两部分,均采用了 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场地雨水排放按 照重力流排放设计。高层国家馆屋面 按照50年重现期设计;低区地区馆屋 面按照10年重现期设计,并按照50年 一遇重现期考虑溢流系统。北部下沉 式广场设置雨水泵站一座排除雨水。 整个基地雨水排水量约为2 131L/s。
WATER & WASTEWATER INFORMATION
水 网 年 会 报 道 10/2010
世博会中国馆工程 (给水排水专业)介绍
赵俊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1 工程的概况
中国馆位于浦东展区世博主轴 东侧,四面贴邻市政道路。中国馆主 体建筑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 地下室连成一体,上部则分隔成相对 独立的两个建筑物。馆内主要为会 展功能,其国家馆主体建筑总高度 68m,地区馆建筑高度略高于13m, 总建筑面积约为16万m2,地下室高 8m。中国家馆展区始于33.3m的高区 门厅,至主屋面的展厅为建筑的“斗 冠”部分;地区馆展厅从±0.00m开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_后世博反思与启迪

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后世博反思与启迪张 伯 仑(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摘要 从本土化、简约化、城市化、精细化、标准化、系统化、产业化、普及化、跨界化等方面对上海世博会场馆与案例进行分析反思、探寻启迪,阐述后世博时期可持续城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理念。
关键词 可持续城市 建筑给水排水 设计 世博会 反思 启迪0 前言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出现城市雏形至今,伴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城市一直在演变和发展中,城市化(urbanization)及其带来的城市问题正逐步显现和积累,成为制约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建设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 city)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持续城市,指按可持续发展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和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点,其本质是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可持续城市发展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与展示。
本文研究和总结部分最佳实践区的建设、展馆及展示案例和外国自建馆的设计与展示情况,针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反思,探寻后世博时期可借鉴的启迪。
1 因地制宜,强调本土化发展1.1 理念因地制宜,注重先进、适用技术与当地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强调本土化发展,选择符合当地区域特色的建筑给水排水技术。
1.2 场馆与案例麦加“米纳帐篷城”案例馆、温哥华“文化遗产和宜居城市”案例馆、马德里“公共廉租屋的创新试验”案例馆、杭州“五水共导”案例馆、“水城”鹿特丹案例馆、“水都”大阪案例馆等均呈现强烈的地域特征,展现各自通过适用技术实现城市宜居性的宝贵经验。
法国罗阿大区案例馆以“城市环境下的环保能源和可持续家园”为主题,体现罗阿大区在生活空间利用和质量、建筑节能效率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展馆根据上海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自然条件,参照其在瓦朗斯市的经典案例并加以适当调整,使之成为适应上海当地实际情况的生态建筑典范。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给水排水新技术解读与展望 精品

中国给水排水 第2 6卷㊀第 2 0期 V o l . 2 6N o . 2 0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2 0 1 0年 1 0月 C H I N AWA T E R&WA S T E WA T E R O c t . 2 0 1 0 檲檲殘 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檲殘 檲檲殘
· ·1
第2 6卷㊀第 2 0期㊀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 国 给 水 排 水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 ㊀㊀w w w . w a t e r g a s h e a t . c o m
密切相关, 很多展馆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先进的给 水排水技术。 各项技术汇总情况见表 1 。
表1 ㊀世博会给水排水技术汇总 T a b . 1 ㊀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f w a t e r a n dw a s t e w a t e r i nE x p o 地点 园区外南市 直饮 水厂、 供水 园区内直饮 水点 新加坡馆 成都案例馆 项目 技术概况 原水经园区外南市水厂“ 高效澄清池、 臭氧—生物活性炭” 深度处理后, 输送 至园区内再经“ 超滤膜、 活性炭吸附、 紫 可直接饮用 外线消毒” 进一步处理, 0 2 0 以先进的膜技术进行污水再生, 到2 年能够满足新加坡 4 0 %的用水需求 世博园区产生的部分污水经厌氧沉淀 人工湿地处理 池、 跌水曝气、
伦敦案例馆 收集屋面雨水, 用于绿化、 冲厕等 万科案例馆 收集屋面雨水, 用作景观用水 . 7 劣Ⅴ类的黄浦江水在后滩公园里经 1 k m的生态系统处理后, 可以达到 Ⅲ 类 景观 后滩公园 3 水体 水标准, 每天向世博公园提供 24 0 0m 的景观用水和灌溉、 冲洗用水
2010中国国际给排水水处理展览会

4 结
() 4 假定 同规模企业用水水平大致相 等 , R大致相 即
语
等; 假如 R . ≥30或者 R≤0 3 则 认为企业 用水水 平与生 .,
产规模不一致 , 用水不合理 ; R≥3 0时 , 当 . 企业用 水水平 低, 用水浪费; ≤03时, 当 . 企业用水 水平高 出同生产规 模企业 的平均水平 , 用水很少。 结果发现 ,0家企业 用水情 况与 同生产规 模 的企 业 1 平均用水水 平差异较大 , 中 2家企业用水水 平低 , 其 8家 企业 用水水平 高出 同生产规模 企业 的平 均水平 , 用水 不 合理 , 需要检查是否存 在用水 问题 , 具体数据见表 2 。
[ 参考 文献 ]
[ ]G / 74— 0 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 1 B T4 5 20 , S. Leabharlann 3 3 初 步甄别 结果 .
分析发现 , 绝大部 分工业企业用水 基本合理 , 有少部 分企业用 水指标 比省用水 定额 、 市用水 指标偏 高或者两 者差异很大 , 用水 情况 不合理 。通 过 同行 业用 水指 标及 同规模企 业用水情 况分析 , 出用水情况 不合理 的企业 找 1 0家, 其中相 同的企业 7家。考虑到工 业生 产 的生 产工 艺及用水 工艺千差万 别 , 即使 同一 行业 的生产工艺 及用
企业用水情况与生产规模 明显 不一致 的企业 。分 析方法
如下 :
() 1 计算同生产规模企业总产值和总用水量 。 () 2 计算同生产规模 中每个企业 的产值 、 用水量 占总 产值 、 总用水量的百分比。 () 3 计算每个 企业用水 量百分 比与产 值百分 比比值
R。
注: 司1 公 ~7为 同行 业 分析 法相 同企 业 。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给水排水 Vol 135 No 112 200989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施锦岳1 李维祥1 康立熙2 俞志根3(1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2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1802;3上海明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71) 摘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汇水面积极大且造型比较独特,由于屋面雨水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与传统的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相比,既可减少雨水斗和雨水管的使用数量,又可减少施工周期,故主题馆屋面雨水系统采用了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针对其屋面的特点,进行了雨水排放模拟试验,确保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能安全运行。
关键词 主题馆 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溢流系统 上海世博会1 工程概况世博会主题馆为上海世博会园区内五大永久场馆之一,在世博会期间主要承担演绎、展示本次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任,日均参观人数估计在12.5万人次。
主题馆建筑面积12万余m 2,高度24m ,南北跨度212m ,东西跨度288m ,其中西展厅为单层无柱大空间,东展厅为2层大空间,东西展厅间为休息连廊区。
主题馆屋面采用大跨度钢结构形式,水平投影面积6.4万m 2,5min 雨水流量4400L/s 。
屋面由形状相同或对称的单元组合而成,见图1。
图1 主题馆屋面剖面示意2 雨水系统2.1 系统选择由于传统的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需要较大的敷设坡度,排水能力有限,因主题馆屋面汇水面积大,结构形式比较复杂,设计一开始就决定采用压力流(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
主题馆休息区及东展厅均有地下室,且休息厅下方地下室均为会议室或电气设备用房等不宜或不能敷设雨水管的场所,为避免雨水出户管道过长而占用较多的地下室空间,所有压力流(虹吸式)雨水立管只能选择在整个建筑的东西两端设置。
雨水系统在设计时,每个独立的屋面单元均设有单独的288m 长雨水天沟,在天沟的两端设置雨水立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围绕世博“城市”主题,通过展示、活动、论坛等形式,共同探讨城市发展之路,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案例。
给水排水工程是生命线工程,和人体的动脉一样形成一个城市的循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1、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
2、保障居民身心健康。
3、防止环境污染。
4、保证防汛安全。
在上海世博园,很多国家
和地区都亮出了独特的方法和理
念,向人们生动展示了各国探索
城市用水、治水的先进文明成果
如:
1、饮水安全。
2、水资源利用。
3、水污染控制。
4、雨水管理。
5、水环境保护。
二、世博会给水排水新技术
(见表1)
三、世博会给水排水新技术
的启示
1、直饮水将是我国城市未
来的主要饮水方式。
上海世博会采用的直饮水技
术堪称中国给水排水领域的一项
重大革新。
世博园区内共分布了
158处直饮水供水点,为参观者
提供便捷、优质的免费饮用水。
2、低碳化是污水处理技术
的发展方向。
成都案例馆以1:10的比例还
原了成都的活水公园。
污水通过
厌氧沉淀池,通过自然滴水保
持,在人工湿地进行排放。
活水
公园日处理污水量15m3左右,全
部来自世博园区。
目前,我国常规处理方法是
耗氧活性污泥法,无需储存池,
污泥都到曝气池里去,其中有机
物的价值都要变氧来加强。
沉淀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给水排水
新技术解读与展望
文 / 张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7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4期
28
SPECIAL TOPIC 专题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4期
的分离效果是最节能的,而厌氧沉淀池使有机物在不供氧的条件下也能加强,通过滴水达到自然供氧的方式,这又是一个节能的方式。
3、资源化利用是破解城市缺水难题的“钥匙”。
在城市最佳实践区中,马德里案例馆展示了欧洲最佳的水资源再利用系统。
马德里市100%的污水都得到处理,年处理量3亿多m 3;年再利用水量达600×104m 3。
4、膜是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膜技术是近40年来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膜技术不仅保障了世博园区的饮水安全,也成为很多展馆竞相展示的对象:
(1) 新加坡馆展示了污水膜深度处理技术。
(2) 陶氏公司展示了膜处理出水的多种回用用途。
(3) 瑞典阿法拉伐公司在世博园内召开的研讨会上,讨论了
膜处理技术议题。
图1
表1 给水排水新技术汇总表
(4) 在大阪城市案例中,游客通过踩动一辆特殊的自行车就可以驱动反渗透膜把污水净化成纯水。
5、雨水综合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加强雨水源头收集利用
开拓非传统水源利用;削峰蓄谷,减轻排水系统压力和面源污染负荷。
直接利用:绿化浇灌、冲厕、景观水池补充水以及直接饮用等。
间接利用:采用下凹式绿地、渗透性路面等,增加雨水入渗能力(见图1)。
(2) 加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德国馆展示了2011年柏林施普雷河项目的雨水收集方案,在这方面,日本、美国及欧洲很多国家都在做,但德国是作为一个国家馆进行展示,足可见德国在对雨水收集方面的重视程度。
技术方案:在河道水面以下建蓄水池,与堤坝上的排水口相连,在雨季时暂时储存从排水管道流出的污水。
方案特点:充分利用河道水面下空间;实现面源污染的控制;调控各系统的排水能力,兼顾防汛排涝。
(3) 加强城市排涝能力
荷兰鹿特丹采用“水广场”应对暴雨:平时,“水广场”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暴雨时,“水广场”是防涝系统。
6、生态技术是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首要选择。
上海世博园区的后滩公园生动展示了水体的生态净化过程:劣V类黄浦江水先进入后滩公园的滴瀑墙,然后再进入生态
净化功能区逐级净化,出水达到
III类水标准。
四、世博后上海给水排水技
术发展建议
1、加强公共活动场所的直
饮水系统建设
上海应以世博会为契机,在
全市的公共活动场所全力推进直
饮水系统建设,以实现在方便饮
水和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上海
市的现代化水平。
2010年10月16日,世博入园
人数超100万的那天,直饮水量
达1000m3。
2、开展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研究与应用
(1) 住宅小区屋面雨水利用
与生态小区建设相结合。
(2) 机关大楼、机场、火车
站等公共建筑考虑设置雨水收集
系统。
(3) 市政道路两侧的绿化隔
离带、高架道路下的景观绿带等
设置浅层蓄渗装置。
(4) 停车场、广场等设计为
多功能调蓄池,并通过敷设渗透
性铺面等措施增加雨水的就地入
渗能力。
3、推进低碳排水系统建设
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凸
显上海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上海
应在全国率先发展低碳排水系统
(见图2)。
4、发展污水生态化深度处
理技术
生态化技术不但具有运行成
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而且具
有净化水质和美化景观的双重功
能,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五、结语
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是首
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
会,是中国学习借鉴世界城市发
展先进科技和文化的一个前所未
有的良机。
在给水排水领域,很多国家
和地区都向世界展示了最新技术
和先进理念,我国应该充分利用
上海世博平台,深入学习给水排
水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
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动态,用以指
导我国城市的科学建设与发展。
图2
29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