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 遗著)(完整资料).doc

合集下载

形意拳的拳谱套路

形意拳的拳谱套路

始祖:岳武穆王姬隆风曹继武戴龙邦戴二旅李若能李老能郭云深白西园刘奇兰车毅斋(贺永宏)李太和宋士荣郭云深的传人:郭彦明;尚云祥;孙禄堂;王乡斋刘奇兰的传人:张兆东(占魁)李存义车毅斋的传人:乔锦堂;樊永庆;李长有;步学祥;李振邦宋士荣的传人:宋铁林;宋虎臣张兆东(占魁)的传人:张远斋;魏美如;韩慕侠;刘潮海;马其昌(马蹬云);姜容樵;孙祖荫;李寿山;邱树林.樊永庆的传人:樊桂(瑞峰);石俊义;刘守元;杨永蔚;樊贵吉;高克成注:张兆东;樊永庆是同辈。

樊永庆是樊桂(瑞峰)的父亲。

魏美如的传人:边桂林;盛金贵;盛金柱;郝壁尘;张荫桐;樊瑞峰。

韩慕侠:周恩来吴孟侠吴孟侠:戴笠,毛仁凤。

樊瑞峰的传人:高寿慈;孟昭林;藏双傑;刘英傑;白万秀;井伟;张义廷;赵永增;韩文亭;周清尧;张忠傑;张斌;刘德荫;崔景崑;任家祺;梁海珠;祖嘉禾;祖嘉海;杨君薄;郝丽生;吕述茂;高鸿宾;王兴远;雷重山;武福全;张继龙;王文彬。

张斌的传人:董克敏;马增义;宋瑞章,刘仲英;王树芝;李洪兴;等人。

(天津市)董克敏传于郭云鹏。

龙形八势1劈拳起势2卧龙势一3卧龙势二4卧龙势三5燕子抄水6出马三箭7白鹤亮翅8炮拳9鼍形10攅拳(锁喉) 11转身攅掌12燕子抄水13鸡形伏虎14熊抖毛15绕步崩拳16炮拳17虎扑(马形挂虎形扑) 18蛇形19绞柱20出马三箭21白鹤亮翅22跳步炮23上步攅拳24燕子抄水25绕步崩拳26炮拳27虎扑28蛇形29绞柱30上步攅拳31燕子抄水32抬腿横拳33顺步劈34上步攅拳一35上步攅拳二36退步挂掖掌37退步攅拳38抬腿横拳39顺步劈40鼍形(定步两掌行步鼍形) 41卧龙势42并步崩拳43转身劈拳44斜行崩拳45狸猫倒上树46收势鸡形1劈拳起势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3上步连环探掌4出马三箭5金鸡抖翎6蛇形7绞柱8拧身攅拳9金鸡啄米10并步崩拳11转身劈拳1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13上步连环探掌14出马三箭15金鸡抖翎16蛇形17绞柱18拧身攅拳19金鸡啄米20并步崩拳21转身劈拳22斜行并步崩拳23狸猫倒上树24收势四把1劈拳起势2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鸡形腿独立撩托掌.劈拳) 3上步连探环掌4伏虎舔裆5勒马势6上步单马形(右步) 7绞柱8降龙9伏龙10蹲捶11转身上捋右手掏裆12蛇形13绞柱14截手撩托掌截腿劈拳15上步连探环掌16伏虎舔裆17勒马势18上步单马形19绞柱20降龙21伏虎22蹲捶23转身上撂手右手掏裆24蛇形25绞柱26转身右钻拳27上步左攅拳29转身撂劈30抬腿横拳31落步劈拳32收势燕形1虚步勾手亮掌2燕子抄水(三个) 3独立穿掌反手掏腮叼手4左搂膝拗步5逍遥步二起脚6横裆步右手弸挂左手掖掌7上步攢掌8小缠扑地伏虎9上步攢拳10转身盖攢掌11横裆步上弸挂左掖掌12虚步勾手亮掌13燕子抄水(三个) 14独立穿掌反手掏腮叼手15左搂膝拗步16逍遥步二起脚17横裆步上弸挂左掖掌18上步攢掌19小缠扑地伏虎20上步攢拳21转身盖攢掌22横裆步右手弸挂左手掖掌23虚步勾手亮掌24收势熊形1起势2出洞3开洞门4关洞门5左搂手登山6右搂手登山7出马三箭8左右捋手虎扑9熊抖毛10背折上弸挂下掖掌11上步左攢拳12上步右攢拳13燕子抄水14上步攢拳15单绞柱横掖掌16上步弸挂横掖掌17入洞18出洞19开洞门20关洞门21左搂手登山22右搂手登山23出马三箭24左右捋手虎扑25熊抖毛26转身上弸挂下掖掌27上步左攅拳28上步右攅拳29燕子抄水30上步攅拳31单绞柱横掖掌32上步弸挂横掖掌33入洞34收势五形连环拳1劈拳起势2出马三箭3白鹤亮翅4炮拳5盖掌6退步拳7抬腿横拳8劈拳9冲步横拳10捋手劈(鹰捉) 11并步崩拳12转身劈拳13出马三箭14白鹤亮翅15炮拳16盖掌17退步攅拳18抬腿横拳19劈拳20冲步横拳21 捋手劈(鹰捉) 22并步崩拳23转身劈拳24斜行崩拳25狸猫倒上树26收势行式连环拳1熊形起势2挑打中捶3出马三箭4白鹤亮翅5炮拳6退步压肘劈拳7鹰捉一8鹰捉二9鹰捉三10鹰捉四11跳马三箭12白鹤亮翅13炮拳14定步鼍形15行步鼍形16卧龙势17并步崩拳18转身劈拳19挑打中捶20出马三箭21白鹤亮翅22炮拳23退步压肘劈拳24鹰捉一25鹰捉二26鹰捉三27鹰捉四28跳马三箭29白鹤亮翅30炮拳31定步鼍形32行步鼍形33卧龙势34并步崩拳35转身劈拳36斜行崩拳37狸猫倒上树38收势连环八势1劈拳起势2伏虎底捶3挑打中捶4出马三箭5白鹤亮翅6炮拳7掩肘退步劈拳8冲步横拳9蹬腿冲拳10马步侧冲拳11白鹤亮翅12跳步炮拳13上步攒拳14转身盖穿掌15背折拧身掏裆16伏虎舔裆17野马勒缰18伏虎底捶19挑打中捶20出马三箭21白鹤亮翅22炮拳23掩肘退步劈拳24冲步横拳25蹬腿冲拳26马步侧冲拳27白鹤亮翅28跳步炮拳29上步攒拳30转身盖穿掌31背折拧身掏裆32伏虎舔裆33野马勒缰34伏虎底捶35挑打中捶36斜行崩37狸猫倒上树38收势五行相生相克1劈拳起势2劈拳3攒拳4并步崩拳5右炮拳6冲步横拳7转身劈拳8劈拳9攒拳10并步崩拳11右炮拳12冲步横拳13转身劈拳14崩拳15崩拳16右炮拳17退步横拳18退步掖掌19退步攒拳20劈拳21攒拳22转身捋手右攒拳23劈拳24崩拳25崩拳26右炮拳27退步横拳28退步掖掌29退步攒拳30劈拳31攒拳32转身捋手右攒拳33劈拳34收势保卫拳1起势双冲拳2一步顶肘3独立下挂捶4盘打拉弓势5马步圈打横捶6马步架打7旋风脚8马步架打9盖掌架打10裹边横捶11虚步勾手12砸挂势13炮拳14砸挂势15右搂手势16左搂手势17捋手弓步双撞掌18反身劈掌19乌龙盘打20左金鸡独立21右金鸡独立22马步圈打横捶23马步架打24盘打25裹边横捶26并步崩拳27转身反挂掌28劈掌29退步崩拳30收势十二连捶1熊形起势2老劈拳一3老劈拳二4老劈拳三5劈拳6上步攅拳7退步炮拳8蛇形9绞柱10降龙11伏虎12冲步横拳13踢打14白鹤亮翅15跳步炮16捋手转打17捋手转打18猴爬竿19迎面掌20鹰捉21顺步崩拳22白鹤亮翅23炮拳24退步鼍形25上步鼍形26攅拳锁喉27转身攅掌28燕子抄水(掏裆)29青龙出水(撩打)30熊形(活步)31老劈拳一32老劈拳二33老劈拳三34劈拳35上步攅拳36退步炮拳37蛇形38绞柱39降龙40伏虎41冲步横拳42踢打43白鹤亮翅44跳步炮45捋手转打46捋手转打47猴爬竿48迎面掌49鹰捉50顺步崩拳51白鹤亮翅52炮拳53退步鼍形54上步鼍形55攅拳锁喉56转身攅掌57燕子抄水(掏裆)58青龙出水(撩打)59熊形(活步)60收势十二混捶1劈拳起势2伏虎底捶3挑打中捶4乌龙抱柱5上步攅拳6燕子抄水7上步攅拳8乌龙抱柱9上步攅拳10燕子抄水11出马三箭12白鹤亮翅13炮拳14台鸟形15马形16台鸟形17马形18蛇形19绞柱20上步攅拳21鹞形回身22伏虎底捶23挑打中捶24乌龙抱柱25上步攅拳26燕子抄水27上步攅拳28乌龙抱柱29上步攅拳30燕子抄水31出马三箭32白鹤亮翅33炮拳34台鸟形35马形36台鸟形37马形38蛇形39绞柱40上步攅拳41鹞形回身42伏虎底捶43挑打中捶44斜行崩拳45狸猫倒上树46收势杂势捶1熊形起势2上步靠打3上步炮拳4猴形倒爬竿5打虎势6双砸挂7崩拳一8崩拳二9白鹤亮翅10炮拳11打铁12猴形倒爬竿13打虎势14燕形15(垫步崩拳)跳马三箭16白鹤亮翅17炮拳18打铁19猴形倒爬竿20打虎势21顺水推舟22伏虎底捶23挑打中捶24绕步崩拳25蹬腿崩拳26顺步崩拳27白鹤亮翅28炮拳29打铁30猴形倒爬竿31打虎势32双砸挂33二龙抢珠34鹞形回身捋手右戳脚35右攅拳36左攅掌37右攅掌38鹞形回身39挑打中捶40收势掩手1起势(双风贯耳,献果,关门) 2舞花虚步勾手一3舞花虚步勾手二4转身砍掌5二龙抢珠6掌声砍掌7二龙戏珠8嫦娥奔月9弓步炮拳10转身并步崩拳11狸猫倒上树12伏虎舔13勒马势14左后插步反砸拳15马步横扫捶16马步架打17旋风脚18马步架打19败势连环捶20败势连环捶21通天炮22搂手推掌23逍遥步二起脚24马步挑打25败势连环捶26败势连环捶27左后插步反砸28贯耳听风29弹踢30乌龙探海31拦捶32贯耳听风33弹踢34乌龙探海35拦捶36贯耳听风37弹踢38乌龙探海39拦捶40鹞形双撞掌41左鹞形42右鹞形43舞花虚步勾手44双外摆蓮腿45弓步炮拳46转身幷步崩拳47狸猫倒上树48伏虎舔裆49勒马势50 抢背51幷步双吊勾52弓步左推掌53迎风弹尘54弹尘二起脚55马步挑打中捶56旋风脚57马步挑打中捶58收势。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

形意拳之十二形拳(1)龙形拳龙形之劲起于承浆之穴(任脉起始处),其升降之举,可使腹内心火得以下降,肾水得以上升。

龙形动作的伸缩、升降、跳跃转换之力以腰、膝为最多,腰又为肾之府,膝为肾之路,久练此拳,即可通任脉,又有壮腰肾、培元气,清内虚,并能起柔化筋骨、灵活腰身、清肺化瘀、调气凝神的作用。

对肺气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咳嗽、失眠等有较好的疗效。

(2)虎形拳虎形拳在腹内为肾水,练此拳时,劲起臀尾(又称长强,督脉起点),经命门、背脊而达于脑,再由脑向下至丹田,练习虎形能通督脉、使清气上升,督脉又为百脉之源,此脉一通,诸脉皆通。

水升火降,又能有调和心肾、调脾利湿之效;所以经常练习虎形拳对治疗肝、脾等病和心肾不交之疾,顽固失眠者疗效较好。

龙、虎二形若是若是能先后连续进行练习,则有利于打通督、任二脉,二气若能轮回相接,周天之气能顺畅运转,对培元内气尤为显著。

(3)蛇形拳蛇形练气,又有“在腹内为肾中之阳”之说。

练习此拳时,气自脚后跟起,上行与督脉相接而通达百会,故有强腰肾的功效;而两手掌交替挑拔、又能带动肺经诸穴,故有滋养肺腑之效。

久练蛇形拳,不但有柔化腰身、伸缩自如、缠绕之巧、拔草之能,亦有养肺强肾、增强精神面貌的效果。

(4)马形拳马形有“在腹内为心,其气顺,则心安意定,可以凝神通络”之说。

练习其疾蹄奔腾之速,疾步时,是用脚前张趾之力催动身体往前运动,能启动脚前掌上肺经诸穴,奔腾时的一起一止,亦可调节周身气血运行、因此有宁神、调息、强意志、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并可以作为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辅助方法。

(5)猴形拳古拳谱有“猴形在体内为心源,练之可安心凝神”之说。

此拳灵巧活泼,并且多以脚尖点地运动,肝脾之经得以启动;因此,久练此拳,不但可以通督、任二脉,使心血顺畅,还有活血化瘀、祛风利湿之功,调节心率之效,对冠心病、心率失常疗效较好。

(6)鸡形拳鸡者:有单腿独立之能,抖翎之威。

古谱有“鸡形属脾,在腹内而为阴气初动”之说。

形意拳拳谱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1、龙形:(15 式)2、虎形:( 8 式)3、猴形:(15式)4、马形:( 8 式)5、鼍形:( 8 式)6、鸡形:(18式)7、燕形:(17式)8、鹞形:(15式)9、蛇形:( 8 式)10、骀形:( 8 式)11、鹰形:( 8 式)12、熊形:( 8 式)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形意拳拳谱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其形似闪,有如闪电,一指敏捷快速之意。

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向前。

(自上而下打)(由下往上打)(水平向前直打)(转而向前平打)(左右螺旋前打)1、起势(三体式)2、进步右崩拳3、退步左崩拳4、顺步右崩拳5、白鹤亮翅6、进步左炮拳7、撤步劈拳8、跃步鼍形9、进步横拳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11、拗步崩拳12、顺步崩拳13、狸猫倒上树(回身14、进步右崩拳15、退步左崩拳16、顺步右崩拳17、白鹤亮翅18、进步左炮拳19、撤步劈拳20、跃步鼍形21、进步横拳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23、拗步崩拳24、顺步崩拳25、狸猫倒上树(回身)26、进步右崩拳27、退步左崩拳28、收势三、形意八式拳(42式)四、八字功连环拳(30式)1、出式2、鹞子束身3、鹞子入林4、进步右马形5、退步左横拳6、右劈拳7、金鸡啄水8、金鸡食米9、退步勒拳10、右顺步炮拳11、进步左横拳12、龙虎相交13、左顺步崩拳14、掩肘右顺步炮拳15、白鹤亮翅16、翻身炮17、鹞子钻天18、鹞子翻身19、鹞子束身20、鹞子入林21、进步右马形22、退步左横拳23、右劈拳24、金鸡啄水25、金鸡食米26、退步勒拳27、右顺步炮拳28、进步左横拳29、龙虎相交30、左顺步崩拳31、掩肘右顺步炮拳32、白鹤亮翅33、翻身炮34、鹞子钻天35、鹞子翻身36、鹞子束身37、鹞子入林38、回身左顶肘39、上步右横拳40、左背步三盘落地41、退步左劈拳42、收式1、起势2、进步右崩拳3、上步虎托4、上步右展5、抡劈横展6、左双截手7、右双截手8、顺水推舟9、摇身双裹10、上步双撞掌11、撤步合肩12、上步左跨式13、上步左劈拳14、上步右鹰捉15、白蛇缠身16、上步右挑掌17、撤步左劈18、上步右挑19、退步双掩肘20、上步顶式21、捋手膝撞22、上步右顶肘23、捋手右崩拳24、右云式25、拗步左钻打26、左领式27、上步左炮拳28、回身虎托29、推窗望月30、收式奇门八字连环拳歌诀:起手鹰捉是真传,钩挂之中把敌斩。

形意拳二十四法

形意拳二十四法

形意拳二十四法一、形意拳有八须:顶、扣、圆、毒、抱、垂、曲、挺。

每一须对应人体三处,合计为二十四法。

拳式站定,此八须具备焉,皆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无所措,此亦五行拳特有者也。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

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

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

(另一说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

)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

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

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

——摘录于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一书注文2、九要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两弓出势速猛;相股相弓进退灵通。

三垂: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气力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

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三圆:脊背形圆精炁摧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摧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

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拗旋转灵通。

三挺: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四霄。

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

起躜落翻:起要势躜,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

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躜落翻,四字理分清。

八论论身:前俯后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好是阴。

论肩: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摧。

论肱:左肱前伸,右肱搰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相弓形,出用返方。

论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前伸,手随身动,势出宜迅。

李老能衍编形意拳

李老能衍编形意拳
拳种 : “ 形 意拳 , 拳种之 一 。 此拳讲 究 象其形 , 取
其意 ; 要求 心意诚 于 内 , 肢体 形于 外 , 内 意 和 外
形 高度 统一 , 故名 。” 李 老能积 极倡 导人 们 习练形 意拳 , 对 承 袭
夸老雷 鲁 衍编形意拳
口 李 乡径 清 代道 光 二 十 九( 1 8 4 9) 年 直 隶 深 州 习 武 人 李 老 能 到 太 谷 富 绅 孟 缚 家 做 看 家 护 院 的 营
身体 ” 。 身 怀 精 湛 武 艺 的李 老 能 参 考 了深 州 奇
门道 教 主 窦 泰 禹 的 道 家 思 想 , 吸 收 日月 之 精
华 、 乾坤 之灵气 , 模 仿 人 世 问 万 物 的 精 良动 作 , 结合 多年 习武 的实践 , 集 众 家 门 派 之 长 和诸 弟
子之 实 践所 得 , 发 挥极 至 , 在“ 心 意六 合 拳 ” 的
智 慧 养 生
咸丰六年 ( 1 8 5 6年 ) , 大 沽 口义 响起 r 略者 入侵 的枪炮 声 。 社会 沉渣 泛起 , 市井 混 乱 。
从 山 西 返 回 深 州 的 李 老 能 对 社 会 之 现 状 产 牛
担忧 , 认 为“ 家 园要有 升 阳之气 , 人 民 要 有 强 壮
基础 上 , 衍 编 出 了“ 心意诚于内, 肢体 形 于 外 ”
的形 意拳 。 李 老 能 为 提 高 国 民形 象 、 气质 , 衍 编 出形 意 拳技 艺 , 为发 展 中华 武 术 、 弘 扬 中 华 民
族 积淀 下来 的传 统文化 , 做 出 了杰 的 贡 献 。
《 中 国武 术 大 辞 典 》 把 形 意 拳 列 为 独 立 的

李洛能先生论形意拳

李洛能先生论形意拳

李洛能先生论形意拳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手也难防,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到,束长二字一命亡,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辩羊,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把打起落手头当,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较勇无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腹打去意要占阴,好似反弓一力精,丹田久炼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步法手法五恶: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

一尺远近则且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革尺远则剪步;八尺远则用快步。

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平飞而去,如马之奔,虎之,步法者足法产之要意是起翻落钻,起者如手之上翻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

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往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两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舒、抖也。

抓为毒,扑如虎,形拟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

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分而言之则为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厅,以身为纲,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梢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应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战手要法: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这动静,贴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形,占左上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发拳要擤紧,拳紧增气力,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增,三节四梢要相齐,心李虚空而狠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能灌溉四肢,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欠、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刚柔相济。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

形意拳十三式图解一、预备式:身体直立,两足跟靠拢,向前进方向转体45?,转体时足跟做轴,左足与前进方向平行,右足与前进方向成45?角,左足跟与右足弓相贴(图1,图2)。

要点:身体自然直立,放松、沉肩、含胸、拔背、悬头竖项,精神贯注,呼吸自然(腹式呼吸)。

二、起式(三俸式):两手向外翻转,两臂外旋由两侧向上托起,肘部下沉微屈,当前臂举至高与肩平时(图3),随即屈肘收掌,前臂内旋,阳掌经面部、胸部下按(随落随变),停于小腹处突变阳拳。

两手下落时,随之屈膝半蹲(图4),目平视前方。

左转身45?,两脚不动,右拳经胸前及下颏,向前钻出,高与鼻平,拳心向上,前臂向外拧劲,小指向上翻转,肘下垂(图5);左足向前进一步,左拳同时向前穿出(沿前臂内上侧),待两拳近于平齐时,同时内旋变掌,左掌向前、向下劈出,高在肩胸之间,右掌撤回腹脐处,两手要有分挣之力(即三体式),目视左掌食指(图6)。

要点:两掌向上托起时,不要引肩上耸,臂不要挺直;两掌下落时,肘不动,待两掌经过面部、胸部后开始渐变成拳,落至腹前时,突变阳拳,两肘要抱肋,头要顶,气要沉,左脚上步与左拳前钻,双拳同时内旋变掌,左掌前劈右掌撤至腹脐要同步,要体现拧裹、挣力,掌到脚停。

三、纵步金鸡独立:左脚向前纵一大步,右掌贴近左掌上面穿出,高与胸齐,左掌撤至左腰腹侧,掌心均向下,同时身体下蹲;右脚提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足弓贴于左足踝处,上体微向前俯,目视右手食指(图7)。

要点:左脚前纵,右足要用力蹬地,以达纵步之远;左脚跟步要稳、快,双膝靠拢,身体不要过于前俯,两掌穿出、撤回要与脚动作同步进行,两掌穿出撤回要快,要有挣力。

四、退步金鸡独立:右脚靠左脚蹬力,向后纵一大步,左脚随之快速撤回至右脚处。

左脚提起,脚掌与地面平行,足弓贴于右足踝处。

与脚动同时,左掌由右掌上面穿出,高与胸齐,右掌撤至右腰腹侧,掌心均向下,同时身体下蹲,上体微向前俯,目视左手食指(图8)。

要点:左脚蹬、右脚后纵,要退步远、快、稳;左掌穿出、右掌回撤要快,要有挣力,要与脚动同步;双膝靠拢,身体不要过于前俯,两掌要有挣力。

李洛能《形意拳谱》之十二形

李洛能《形意拳谱》之十二形

李洛能《形意拳谱》之十二形夫十二形者,本诸天地化生而来也,曩昔本为十形,原属天干气数也,后者扩为十二形,原属地支气数也。

干数十,地数十二。

盖天之中数五,故气原乎天者,无不有五,五气合一,一阴一阳,故倍之成十;地之中数六,故气之原乎地者,无不有六,六合为一,一阴一阳,故倍之成支,此十二形数之由来也。

既有其数,而即取所谓动物之特能,成为十二形。

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鹰、熊是也。

然诸物所具之特长及性能,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此形意拳之命名之理源也。

练之洁内华外,使人身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七表八里、九道十二经络,无闭塞之处,而百病也无发生之源,故拳中有四象、五行、六合、七政、八卦、九宫,而化取十二形,以气贯通十二经络是也。

夫学者于形意十二形潜心玩索,洞明奇偶之数、阴阳之理,果无悖谬,久之不特强身,且能强种强国,故不可不勉力行之哉!龙形讲义龙者水中最灵猛之物,在卦属震,为木,形本属阴,真阳物也。

取诸于身而为离,属心,心属火,故道经有言:“龙从火里出,又为云,云从龙。

”龙之天性有蛰龙翻浪、升天之势、抖搜之威、游空探爪、缩骨之精,隐现莫测,取之于拳,则为龙形,此形精意,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劲起于承浆之穴,与虎形之气循环相接,两形一升一降,一前一后,以拳法运用之,外刚猛而内柔顺。

形势顺,则心内虚空,而心火下降,心宽而智慧生,即道家火候空空洞洞是也;形势逆,筋络难舒,则身被阴火焚烧矣。

故曰:一波未定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忽而冲空高处跃,声光雄勇令人惊。

学者于此形当深心格致,久则道理自得矣。

虎形讲义虎者山中猛兽之王,在卦属兑,为金,取之于身而为坎,属水,为肾。

坎生风,风从虎,虎之天性有离穴抖毛之威、扑食之勇,故道经有言:“虎向水中生。

”此形与龙形之势轮回相属,能通任开督,在丹经谓之水火相交而金木并,四象和合,取之于拳为虎形。

此形之威力起于臀尾之劲(督脉),发动涌泉之穴,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

形意拳谱精典收藏李洛能著

形意拳谱精典收藏李洛能著

李老能着《形意拳谱》 0点整理/宣焯山李瑞林序形意拳术之史,刟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刃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初万物之生于无知,凨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凤盖无意极生有意,凟意诚心正乃至于静,刖静恻察候六脉溶下二气,判静极生动,初动而震发四肢,凘贯通百骸,划是谓先天存平静,凷后天藏诸动也。

刐故意为体而形为用,凮静属阴而动属阳,列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凼而真之一气生焉。

凘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刏夏到养其阴,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初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刢盖形意拳之原理,初则培养天一之道,凐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冻重阳不重阴,刞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则过柔不坚。

刓刚柔相济,刊乾坤之道乃成。

凯古之传斯术者,凹多以心法口授,凸缺少记载,凝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刋须以涵养正气为先,凵以为之序。

刋盖夫体育一途,凚创自达摩老祖师,凓迨至宋朝岳飞,刊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凯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刘因名为形意拳,凿总合五纲十二目,凿同一全体功用。

列在内为意,凊在外为形,刧是术乃修身之原本,凿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凼揽阴阳之造化。

刉转乾坤之枢机,凟诚强身之捷径也。

凸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凯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分妙效其性能,刅摹效时久,减自能精神入体。

删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函如能长习,凙则疾病能愈,凚弱者能强,刦男女老少皆能练习,利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刐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刋斗室席地,刊长衣缓带也可演习,刡虽属武术,凔迹近文雅。

减练习时,刡身分阴阳,判以前心为阴,凶脊背为阳;手心为阴,凰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

删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凛皆为阴阳身,凔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凭练习拳术,凬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凗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凐专求重则沉重不活,凗专求气则拘泥不通,刣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凥要而言之,凶身外形顺者,函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凥无形中自生灵气。

凡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凉凝神于丹田,凹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凲则身轻如鹅羽,切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 遗著)(完整资料).doc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 遗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也。

形意拳谱(下) 形意拳谱

形意拳谱(下) 形意拳谱

形意拳谱(下)形意拳谱两仪论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

太极左伸则为阳仪,太极右伸则为阴仪,所以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阴阳相生,则生生不息。

天为之一大天地,人为之一小天地,天以阴阳相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

人以三才而生三身,三身者,上中下三丹田也。

三田往返,阴阳相交,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之金丹也。

拳术之理亦然,且拳术左分为阳仪,右分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之玄妙也。

所以数不离理,理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一气也。

形名虽殊,其理则一,正是此意义也。

太极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上拳,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里拧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

顺胸上起,往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掌大指根节,谓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

鸡腿者,独立之势。

龙身者,三曲之形。

熊膀者,顶直立之劲。

虎抱头者,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之意。

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谓也。

两仪生三才将太极之姿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前半步,左手同时进时,往前顺右肱推出,至右手腕向下翻动,成半阴半阳掌,右手也同。

左手向前推翻时,向里拧劲,回拉至下丹田,成半阴半阳掌,两手大指虎口圆开,两肱屈伸,似直不直,似曲不曲,目视左手大指梢,两肩松开沉劲,两胯根塌劲,是谓肩与胯合;两肘垂劲,两膝合劲,是谓肘与膝合;两足蹬劲,两手五指伸劲,是谓手与足合。

此谓之三合也。

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为一,此时身势不可前栽后仰,右斜左歪,正是斜,斜是正,阴是阳,阳是阴,阴阳相合,内外如一,此谓之六合也。

总而言之,六合是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是阴阳相合。

阴阳相合,三才因斯而生焉。

以后无论各拳.各形各势,皆用三才势为主,熟读拳经,深默温习,法无不中。

拳经云:三才三身非无因,分明配合天地人,三元灵根能妙用,武术之中即超群。

2.第一章 形意拳的起源及李洛能对形意拳的贡献汇总

2.第一章  形意拳的起源及李洛能对形意拳的贡献汇总

第一章形意拳的起源及李洛能对形意拳地贡献形意拳是我国传统国术中拳的一种,它与太极拳、八卦掌称为中国的三大内家拳。

所谓内家拳就是将道家性命炼养之旨与拳法练习的内功要理融于拳法练习之中,讲究养生、养气、养血、固丹田。

内家拳不惟强健筋骨,并具有一定的佛道家禅理:上则精神贯顶以养性,下则气达丹田以固命,大则可以强国强种,小则可以祛病延年、健体防身。

内家拳法是按阴阳五行六合七疾八要诸法以成其技,使气血充足丹田,然后内达于五脏,外发于四肢,使血脉贯通,筋骨坚强。

在练拳过程中探讨“以养而练与以练而养。

”使得拳法在练习中“丹田气足充盈,便于内达五脏、外发四肢”,更会在练拳的过程中使“心与意相通”、“意与力相达”、“力与气要相互运济”,使之心、气、力、意相互贯通浑然一体。

久而久之就能做到:“内外如一,手足相合,动静有常,进退有法,手不虚发,发则必胜!”形意拳,以它的发力迅猛、攻守兼备、舒展大方、刚柔相济、伸缩自如、动静相兼而闻名于世。

它静若处子、动若雷鸣、轻如狸猫、迅如猛虎,特宜于实战。

形意拳象形取意,在内外兼修的基础上,它在“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外”,在原【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改“心”于“形”,它不像一般拳种那样的花哨与漂亮,但它更注重修身养性,注重内在的气、意、力的练习及基本功与基础动作的练习和探讨,求其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心催意动、意至力达、力到气发”的武功境界,与“心与意合、意与力合、力与气合”等形意拳较深层地练习的要求与体现。

形意拳的基本功是以三体式也就是站桩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以【五拳】、【十二形】的练习为重点,起落钻翻、含胸拔背、合膝裹胯与叩齿舔舌、气沉丹田是形意拳练习的重点要素。

“外三合”、“内三合”是形意拳外形与内力练习的方式与要素。

它讲究“气从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的硬打硬进的风格,也讲究“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足齐到方为真”进攻策略,“打人如走路,看人似蒿草”更是以我为主的作战作风;其实“脚踏中门抢他位,消息全凭后足蹬”的形意谱训才是形意拳真正克敌制胜地根本法蒂。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形意拳十二形拳,是由形意母拳“五行拳”演变而来,形意母拳“五行拳”要求六合为一,一阴一阳。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

形意十二形拳的搏击应用形意拳十二形拳,是由形意母拳“五行拳”演变而来,形意母拳“五行拳”要求六合为一,一阴一阳。

六为十二数字的由来化生,有了其数字,即摹拟十二种动物的动作形象特点技能,作为技击方法,编成拳套,吸取这十二种动物在自卫搏斗中和捕食时所具有的特殊技能,像其形、取其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至形生,把动物的特长转为人的技能,效仿其长,为人之用。

形意拳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身体的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锻炼人体,洁内华外,是终身养性之根本,不但能使学习者从骨骼肌肉方面得到强化,而且能提高人体素质,锻炼人的智慧;通过学习更能正确掌握与人交手的攻防技术,提高自身技术在搏击中的运用。

下面将十二形拳分别解析:龙形龙形是形意“十二形”拳之一,龙形拳采取龙升盘旋之能的特点。

龙有束骨之法,又有转折飞腾之技,以及伸缩吞吐之能。

因此龙形在搏击中身有伸缩高低、形有起落纵横、气有吞吐出入;在攻防技法上沾身而为、前后自身换步引进落空。

龙形在搏击应用中随机应变、束展攻防技法上具备了重要的技击作用。

一、龙形在搏击中的理念龙是传说中的理想动物。

传说龙是水中最凶猛最灵敏的动物,传说中最神的爬虫动物是龙;龙形在搏斗中的要义在于“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劲起于胸肋”。

龙形在形意拳中要求:呼吸循环气沉丹田,气血贯穿于三丹田之间;龙形在搏击运用技法上外刚猛而内柔和。

外刚猛为阳,内柔和为阴,实为阴阳相合,必须是身有伸缩高低,形有起落纵横、气有吞吐出入。

形意拳谱中说:“拳如炮形龙折身”,“拳如炮形”主要是讲其猛烈迅速,突然爆发,犹如炮弹爆炸一样,喷发出最大的抖绝劲来。

“龙折身”折的意思是讲三曲之意,即是上肢要弯曲,身躯要弯曲,两腿要弯曲,这里讲的这三曲主要是说,上肢不曲则手无出入之余,身躯不曲则无吞吐之劲,下肢不曲则无起落之力,所以说龙折身,犹如蜇龙潜伏,不弯不曲、不折不伏,则不能成为龙折身的形意之“龙形拳”。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

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也。

形 意 拳 硬 八 手

形 意 拳 硬 八 手

形意拳硬八手傅占民整理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先生创形意拳已有百年历史,并衍生了河北、山西两大支派。

郭云深、刘奇兰乃河北派的佼佼者,他们的弟子与学生遍及祖国及世界各地,李存义乃刘奇兰之高徒,河北派形意拳第三代传人,曾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

李存义一生擅长搏击,学生弟子遍及大江南北。

形意神打《二十四手》正,奇《八字功》《软硬八手》皆为李存义师祖所创。

因形意拳门规所限,致使此功法传人寥寥无几。

祖父傅剑秋因深得李存义祖师厚爱,得此全部功法。

今把《硬八手》公布于世,也是告慰逝去的先人。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技术内涵。

弘扬国粹,传承中华之精华。

形意拳可略分四部;1;母拳;五行拳、五行连环拳。

2;子拳;十二形拳,十二个单式。

3;子母衔接拳;也就是由五行拳与十二形单式拳的组合拳,如八式拳、杂式锤等。

4;子母连环段式拳;是五行拳单式与十二形单式拳的小组合拳。

“硬八手”“八字功”实属“字母连环段式拳”之类。

何为“母拳”?千变之始,万化之基础,称之为“母”,形意拳是以五行为始,练习形意拳万变也离不开“五形”。

形意拳所有套路皆由此拳生!皆此称之“母拳”。

按先者为母,后者为子之法则,十二形就称之为“子拳”。

“子母衔接拳”也就是我们大家习练的各种由五行拳与十二形拳衔接在一起的各种套路拳,大多是五、六个以上的拳式组合而成。

“子母连环段式拳”她与以上的拳法在习练中有很大区别,拳架较少,使用价值很大,是由三到五个拳式组合而成,拳式反复习练,动作相同,可肢体动作方向是相反,也就是肢体一左一右地交叉完成,根据场地可以反复是练习,练习多少不拘。

《硬八手》她以缠、顶、靠、腋、广、立、顶、钻八个功法流传于世,其每一字功法都有其独特的动作组成,各有不同的练法和用法,每一字功法可分阴阳单独往返练习。

它们在运行的过程中随着拳势的变化和练拳者的心理情志的变化而变化、转换、互为作用。

硬八手不同于形意拳中的《八字功》她以形意拳的中的五形拳为主基调,其特点实用价值很强,拳法独特,刚柔相济,步法灵活,充分地体现出了形意拳中顾打结合的技战理念,长期习练此功法即可提高形意拳的技法并可加强自身的技击能力,下面是“硬八手硬八手口诀;缠肘之中添劈拳,土水相克把拳添。

形意拳武术基本拳法

形意拳武术基本拳法

形意拳武术基本拳法拳法内容:形意拳的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十二形(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为主。

其练习要领: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七要钻落翻分明。

塌腰,即尾阊上提;缩肩,即两肩向回抽劲;扣胸,即开胸顺气;顶,即头顶、舌顶、手顶;提者,即颈道内提,横,即起也,顺,即落;起,即钻也;落者,即翻。

起亦为横,落亦为顺。

桩功:练习形意拳均以三体式(势)为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来站桩,这是求得六合浑圆整劲的最基本功法。

它按照形意拳学的理论要求与要领,将人体安排成为一个完整的基本姿势,在形意拳的动作中,均按此基本姿势与要领来要求,从外形上讲求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在体内则讲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内外合一称为六合式。

其次按人体部位分为头、手、足三体,以及按三体又分为三节等等,故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

1. 预备势(无极)(1)并踵站立: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外摆,两脚的外沿夹角为90度,身体正对前方站立。

两手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

预备势:两掌提按(2)两掌提按:下肢不动,做顺式呼吸,两掌自然提于脐前,两掌指尖相对,手心向上,随鼻吸气,两手慢慢上升经胸至口,气通过经脉被肺隔膜压人小腹,小腹略呈鼓胀,随即两掌心翻转向下,慢慢下移,气随掌落;两掌坐腕,指尖向内相对平放于脐前,目视前方。

2. 太极式(1)收掌握拳:接上势,两掌向肚脐翻转握拳,慢慢撤于肚脐两侧,靠在肋下胁部,拳心向上,与脐平,目视前方。

(2)半面右转:紧接着,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扣脚,脚尖停于正对前方,与右脚为45度夹角,全身随左脚的'移动,向右转成半侧面,身体中线与正前方为45度夹角,同时配合呼气,目视前方。

3. 两仪式桩法三体式练法屈膝钻拳:接上势,两膝微屈。

膝盖不过脚尖,同时右拳由肋下向前至体中线经腹胸颏下至口向体前伸出;小臂里裹,拳与鼻平,右拳中指要与鼻准相对;右拳前伸的同时,腰部向左旋转,成右拗身形,左拳于肋下不动。

形意拳-十二形拳

形意拳-十二形拳

形意拳-十二形拳时长较长,建议WIFI浏览: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实战用法形意拳十二形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

十二形拳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基本拳式。

目前所传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

在修炼十二形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会产生不同劲力和用法的变化,只有把不同劲力和用法变化运用好,才能体现出形意拳的风格特点。

一、龙形1、劲力龙形的劲力,向上向前向下劈按,有向怀里的裹送劲。

在动作过程中,拳有向前向上外旋的钻劲,肘含有向怀里的裹送劲;由拳变掌往下劈按时,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和手腕的内旋劲和下塌劲;最后向前下按时,有肩的探劲,肘的催劲,掌的顶撑劲,食指的上挑劲和其余四指的扣劲;后手有回带下采的劲;头有上顶劲;胸有内含劲;背有拔撑劲;腰有塌挺劲和拧转顺肩的劲;胯有(回)缩劲、坐劲、裹劲。

前脚有摆扣劲和顶撑劲,后腿有膝的跪劲等等。

2、用法与对方交手时,我跳起来以前手变拳上钻对方咽喉或头部。

若对方用手接挡,我则迅速变拳为掌,内旋前臂向下回带其手腕的同时,左手朝对方头部劈按,后脚向前跳换蹬踏对方前腿膝盖,并顺势下採其脚面。

若对方朝后猛抽被带之手,我后手立马松其腕,前掌顺其劲朝前下方猛劈推送的同时,后脚向前踩踏对方前脚背,使之后倒。

二、虎形1、劲力在虎扑的发劲过程中,两掌变拳,有向下回勾的牵带劲,随即有由小腹向上经胸前外旋钻的劲,肘向怀里的裹送劲;而后翻腕内旋变掌,有腕的螺旋钻劲和塌劲,形成向前下方的劈按劲;最后有向前上方的拱劲和前推劲。

往前下方按扑是用肩肘的沉坠劲,往前上方的拱劲是发于腰腿的长拔劲和挺劲,往前的推力发于后脚跟半步的催劲。

最后这三个劲是虎形劲力的关键所在,但后两个劲力不明显,取决于自身的意念活动和身法活动;其次还有头的上顶劲,颈的挺劲,背的拔撑劲,胸的内含劲,腰的塌劲、挺劲,臀部的敛劲,膝的微扣劲,脚趾抓地的平扣劲和八面的支撑劲等等。

2、用法如对方以双手朝我头部击来,我则以双拳上钻滚化来拳,随即翻腕内旋变掌,瞬间以劈、拱、推三劲扑击对方胸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形意拳拳谱李洛能(飞羽)遗著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果得其妙道,也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也。

练习三害初学武术,谨当切记三害。

三害不明,足以伤身。

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

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成病;练时努气,则太刚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之诸症;若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

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

拳法亦然,若不得中和,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

故练习之时,谨记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胸实腹而道心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呼吸合道夫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蒂,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呼百脉皆开,一吸百脉皆闭,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乎呼吸二字。

且呼吸之法,分有三节道理:初节道理,乃是色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化气之功夫;二节道理,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象,绵绵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臭,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

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是也。

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于内;化劲者,无形无象之手法,不见而章,不动而变之神化也。

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也。

三步功夫易骨者,明劲也。

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而不可悖逆,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壮,谓之初步功夫。

易筋者,暗劲也。

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此谓之二步功夫。

易髓者,化劲也。

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用力,将神意蛰藏于祖窍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其心空空洞洞而养灵根,此谓之三步功夫。

七拳法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八字诀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五行名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

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

五行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五行相克也。

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为破他人之手势。

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

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规则。

形体合一《易》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

太极者,天性之命,即人之心意也。

意者,心之所发也。

人为万象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

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

内外相合,而形生焉。

明故其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四稍三心归一盖人之一身有四稍,曰:血稍,肉稍,筋稍,骨稍是也。

此四稍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

发为血稍,属心,心怒气生,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气足血旺,力能撼山;爪为筋稍,属肝,手足之功,手抓足蹬,气力兼并,爪生奇功;齿为骨稍,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耆老,上下成行;舌为肉稍,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坤田气壮,肌肉成镪,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心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

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玄,人心要灵。

明乎四稍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稍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撼力推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

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稍三心归一体,还用灵活一混元。

步法手法五恶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

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步;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则用快步。

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之践。

步法者,足法也。

足之要义,是起翻落钻,起者如手上翻之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

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

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往下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

双手上起,两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

然其要者有五恶:即抓、扑、裹、舒、绝也。

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敌来吾先顾;抖要绝,力舒展,打倒还嫌慢;心要毒,手如弩,出手如蛇毒。

总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

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归一气。

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

上法以手足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稍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应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战手要法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站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Δ式,占左进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

发拳要攥紧,拳紧增气力;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

三节四稍要相齐,心要虚空而恨毒,不毒无名,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

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能灌溉四肢,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不贪,不歉,不即,不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

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

进步发拳,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时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

拳经云:打法须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

身似蛟龙,拳打烈炮,遇敌好似火烧身。

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弩弓,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

形意摘要一要塌腰,二要垂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知情,七要起钻落翻分明。

塌腰者,尾闾上提,而阳气上升督脉之理,又谓之开督;垂肩者,肩垂则气贯肘,肘垂则气贯手,气垂则气贯丹田;扣胸者,开胸顺气,而通任脉之良箴,能将精气上通泥丸,中通心肾,下通气海,而至于涌泉;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

头顶而气冲冠,舌顶而吼狮吞象,手顶而力推山;提者,谷道内提也,古人云:“紧撮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头上飞”,而又谓之醍醐贯顶,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横者,起也;顺者,落也;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钻,落为翻。

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

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而钻,足落而翻。

腰亦然,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是真起落也。

无论如何,起钻落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

手起如钢锉,手落似钩竿,起者进也,落者退也,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坠字,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怯敌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象之用也。

至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蛰龙升天,落似霹雳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不钻不翻,以寸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势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有无穷之妙用也。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于饮食茶水之间,皆可能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三步化劲,神化之功用也。

然而所用三步功夫,虚实奇正,也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

虚者并非专用于彼,己手在彼之上,用劲拉回,落如钩竿,谓之实;彼手不着我之手,用劲将彼手拉回谓之虚。

并非专用意于虚实,是在人之形势感触耳。

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化,如循环之无端,所用无穷也。

拳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非奇拳,正此之意也。

学者深思格物此理,而要义得矣。

十六处练法一寸、二践、三钻、四蹴、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警、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