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现状及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农业产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耕地质量保护对于荆门市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耕地的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1. 荆门市耕地面积较大,但质量参差不齐。

在荆门市的农业生产中,耕地面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耕地的利用方式不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了耕地质量的下降。

2. 化肥农药使用普遍,对土地造成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农民经常会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过高,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低。

荆门市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也给土地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土地整治,提高耕地的质量。

针对停耕地、荒地和退耕还林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2. 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

3. 推广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向农民普及科学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土地的消耗。

4.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监管。

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加强对土地的使用和管理,保护好每一寸耕地的质量。

5. 政府加大对耕地保护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政府应加大对耕地保护的经济投入,通过财政奖励、贷款支持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耕地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通过以上的对策建议,相信荆门市耕地的质量保护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荆门市的相关部门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好每一寸耕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驻马店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研究

驻马店市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研究

河南农业2022年第22期NONGYE ZONGHENG农业纵横不断变化的,其中2012 — 2018年有机质平均增加1.38 g·kg -1,全氮平均增加0.05 g·kg -1,有效磷平均增加2.96 mg·kg -1,速效钾平均增加5.2 mg·kg -1,这与化学肥料大量投入有较大关系,培肥了地力。

二、耕地质量存在问题(一)中低产田面积较大驻马店市现有中低产田591 288.93 hm 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2.59%,这些地块一般较为瘠薄,干旱缺水,或者沙土地漏水漏肥,或者地势低洼易于季节性积水等,产量不稳定,影响农业生产。

(二)土壤理化性状恶化部分农户缺乏耕地质量保育意识,重用地轻养地现象比较严重,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化肥过度施用,不但造成种地成本上升、养分失衡,而且造成了土壤结构破坏、板结、酸化,造成了面源污染。

农药、但缺乏统一规划,630 000 hm 2,2022年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节水高效的农田新景象,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田水利设施长久发挥效益。

(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依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类别,对全市耕地按照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实行分类管理。

加快废弃农膜回收试点模式和成熟经验推广,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宣传与推广,开展土壤污染防治预警工作,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六)做好宣传和培训持续不断地向种植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宣传与培训,鼓励生产和施用有机肥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使全社会认识到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性,确保耕地质量的提升与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 尚千涵)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耕地的保护与提升更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着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展开研究,探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耕地质量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耕地资源丰富,但是受到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工业用地扩大等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中国的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严重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耕地资源总面积约为1.35亿公顷,但是受到了土地沙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危害,耕地质量普遍偏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大量的优质耕地被非农业活动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1.土地沙化严重中国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居多,土地沙化是一大问题。

据统计,全国共有沙化土地10亿亩,其中有将近2亿亩土地被严重沙化。

土地沙化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还威胁着周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耕地质量保护的严重隐患。

2.土壤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土壤污染日益严重。

据统计,中国超过半数的地表水已经受到各种程度的污染,导致大量的优质耕地被污染,无法继续进行农业生产。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直接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土地污染是中国耕地质量面临的严重挑战。

3.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大片耕地受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亿亩,其中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到6.7亿亩。

水土流失既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又造成了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了河流淤积和洪水的频发,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土流失是中国耕地质量保护的严重问题。

浅析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状况及提升对策

浅析黑龙江省耕地质量状况及提升对策

©工作研光_、耕地质量现状1.耕地质量与数量分布本研究以黑龙江省2017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 与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根据汇总成果可知,全省耕地 总面积为15933453.61 h m 2,其中水田面积为 3183292.76h m 2,占耕地总量的19.98%,旱田 12717191.52h m 2,占耕地总量的79.81%。

水浇地 32969.33h m 2,占耕地总量的0.21%。

按照《农用地质量分 等规程K G B J 28407—2012)耕地质量等别划分方法,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等共划分为8个等别,等别范围为 7—14等,其中7等地质量最优,14等地质量最差,以 11等地和12等地为主,平均等别为11.54等,与全国平 均等别9.8等相比低1.74个等别。

其中,7等地面积 47.55h m 2,占全省耕地分等面积的0.0003%;8等地面积 50207.10h m 2,占 0.31% ;9 等地面积 516027.34h m 2,占 3.24%; 10 等地面积 1929944.16h m 2,占 12.12%; 11 等地 面积 5310537.71h m 2,占 33.33% ; 12 等地面积 5007842.49h m 2,占 31.43% ; 13 等地面积 2723348.14h m 2,占 17.09%; 14 等地面积 395499.12h m 2, 占 2.48%。

按照国家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分别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的划分标准,我省无优 等地分布,高等地面积50254.65h m 2,占0.32%;中等地 面积12764351.70h m 2,占80.11%,低等地面积 3118847.26h m 2,占19.57%。

由以上数据可知,我省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2.耕地等别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黑龙江省各市(地)耕地等别加权可知,平均等别最高的为哈尔滨市,平均等别为10.50等;平均等 别最低的为大兴安岭地区,平均等别为13.22等。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潜山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潜山市的耕地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潜山市耕地质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以期为潜山市耕地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

一、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1.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建和农村经济发展,潜山市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一些耕地被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和基础设施,导致耕地的破坏和减少。

据统计,潜山市每年都有大量的耕地被占用,这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土地质量下降部分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一些地方的土壤已经出现了盐碱化、酸化等问题,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长期的单一种植也会导致土地资源枯竭和土壤养分流失,从而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

3.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由于土地流转不畅、规模化经营不足,潜山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

小规模的种植和散乱的农田分布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还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1.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土地占用和非农建设行为,严禁随意转用耕地。

应建立健全的惩罚制度,对违法占用耕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耕地面积不逐渐减少。

也可以探索实行耕地补偿机制,通过合理的补偿方式,让农民愿意自愿用地,减少对耕地的破坏。

2.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绿色种植技术,鼓励农民选择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壤环境。

还可以通过技术培训、补贴政策等方式,引导农民转变种植模式,推广多年种植和轮作轮种等方式,减轻土地的连作连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土壤的肥力。

3.推动土地整治工程对于土地盐碱化、酸化等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政府可以积极推动相关的土地整治工程,比如改良土地结构、加强地下排水系统建设等,从根本上解决土壤质量的问题。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座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是荆门市的支柱产业,耕地质量的现状对于荆门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对荆门市的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1.沉积土地面积较大荆门市地处长江中游,地势平坦,地貌平缓,大部分地区是沉积土地,这种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农作物。

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部分沉积土地出现了退化现象,泥沙深厚度减少,土地肥力下降,这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土地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随着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土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在农田土壤中,农药、化肥残留的现象相当常见,严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也对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3.土壤酸碱度不平衡由于长期过度施用化肥,土地的酸碱度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部分地区土壤过酸或者过碱,这直接影响了大豆等酸碱度敏感作物的生长。

1.加强土壤保肥针对沉积土地退化的问题,实施土壤保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等手段,提高土壤的肥力。

加强水土保持,避免土地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不被流失。

2.推广绿色农业通过推广绿色农业,尽可能减少农药、化肥对土地的污染。

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减少对土地的污染,提高土地的健康度。

3.加强土壤修复对于受到污染的土地,应该及时进行土壤修复工作。

通过填充无毒无害的土壤材料等手段,恢复土地的健康状况。

4.合理施肥对于土壤酸碱度不平衡的地区,应该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措施,使土地的酸碱度得到平衡。

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等方式,提高土壤的酸碱度。

5.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耕地的质量和安全。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潜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山水秀美的区域,境内农业气候适宜,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

当地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当地农业发展水平。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土地流转和农业面积减少等问题也成为了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山市耕地质量的现状和建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耕地质量现状目前,潜山市主要的农业土地类型有水稻种植地、果树种植地、油菜种植地和蔬菜种植地等。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潜山市部分耕地质量较为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长期的持续种植和过度施肥,潜山市部分耕地出现了土壤质量下降的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田土地的固体颗粒比例逐渐下降,疏松程度变差,土壤肥力逐渐降低,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水资源短缺。

除了土壤因素外,水资源也是影响耕地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潜山市的部分区域,由于地下水资源减少和气候干旱等原因,田间灌溉水量不足,导致田间土壤变得干旱、贫瘠,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3. 人为因素。

由于农民在耕作过程中对土地的管理不到位,包括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也导致了部分耕地质量下降的情况。

二、建设对策为了解决潜山市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防治。

具体建设对策如下:1. 实施农田水资源保护工程。

针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潜山市可以积极推进农田水资源保护工程,提高田间的灌溉用水效率,采取节坑灌溉、滴灌等高效灌溉方式,从而缓解因水资源短缺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2. 开展农田土壤修复工作。

针对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的问题,潜山市可以通过开展农田土壤修复工作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疏松程度。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绿肥代替化肥、施用有机肥等方式来改善土地环境。

3. 推行农民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农民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识,潜山市可以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加强农民对土地周转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了解,增强农民的耕作技能和耕作管理经验,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质量的破坏。

邯郸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

邯郸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

邯郸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通过对邯郸市耕地质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适宜提高该市耕地质量的发展对策,包括建设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启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厉打击假劣肥料等内容,以促进该市耕地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对策;河北邯郸邯郸市是河北省农业大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变化,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第2次土壤普查,于1992年在全市进行了耕层土壤养分调查,2004年进行了部分县市的菜地、果园地耕层养分调查工作,较全面地掌握了邯郸市耕地质量变化及分布规律[1]。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战略性调整,肥料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高以及其他生产条件的改变,使耕地质量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耕地质量现状邯郸市耕地面积673 174.4 hm2,其中高产面积31 533 hm2,中产面积247 841 hm2,低产面积110 000.44 hm2,中低产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3.2%。

农民对耕地利用强度高,但却只注重用地而不养地,在施肥方式上普遍存在“三轻三重”现象,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肥,致使土壤养分极不均衡,耕地越种越贫脊。

2010年全市耕地质量检测结果表明:40%的耕地缺氮,58%的耕地缺磷,70%的耕地缺钾,75%的耕地缺锌,65%的耕地缺钼,79%的耕地缺硼,土壤酸化、板结、潜育化现象有所加重[2]。

从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结果看,土壤养分的最高和最低含量相差很大,耕地质量极不均匀,突出表现为城镇耕地优于边远地区,平原地区优于山地丘陵区,菜田优于粮田,粮田优于果园等。

地力水平的差异,造成肥料盲目投入和肥料利用率降低,影响了全市作物均衡增产。

不少群众在耕地保护中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出轻投入、重使用轻建设等问题,尤其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有机肥投入偏低。

全市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0∶0.65∶0.19,而适宜比例为1.00∶0.75∶0.45,磷肥用量不足,钾肥用量尤缺。

耕地质量情况汇报

耕地质量情况汇报

耕地质量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一直备受关注,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我对我所负责的耕地质量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耕地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首先,我对耕地进行了详细的土壤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等指标的检测,我发现我所负责的耕地整体上具有较好的肥力和土壤质地,但在一些地块上存在着酸碱度不平衡的情况,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善。

此外,部分地块存在着轻度的土壤贫瘠和缺乏有机质的问题,需要加强施肥和土壤改良措施。

其次,我对耕地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在实地勘察中,我发现一些地块存在着过度耕作和不合理施肥的情况,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同时,一些地块的耕作方式和农业生产模式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需要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除此之外,我还对耕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估。

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些地块存在着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一些地块周围存在着化工厂和垃圾堆放点,对耕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整治和修复。

综上所述,我对耕地质量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保护,提高耕地的肥力和土壤质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同事们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耕地资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农业资源的城市。

作为农业大市,荆门市的耕地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荆门市的耕地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一、耕地质量现状1.土壤类型荆门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类型主要为冲积土壤和红壤。

冲积土壤分布在江汉平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红壤则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土层薄而贫瘠。

由于不同土壤类型的存在,耕地质量存在差异。

2.土壤肥力荆门市的耕地肥力总体较好,平原地区的冲积土壤肥力较高,山地和丘陵地带的红壤肥力相对较低。

近年来,由于过度耕作和施肥不当,部分地区的土壤肥力出现下降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3.土壤酸碱度部分地区的土壤酸碱度较高,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这也是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4.土壤保护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对土壤的污染也是当前耕地质量面临的严峻挑战。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药和化肥残留,工业活动中的废水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的程度。

二、耕地保护措施1.优化耕地结构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合理规划和布局耕地,实行轮作休耕制度,有序利用冲积土壤和红壤资源,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2.科学施肥实施科学施肥,减少过量施肥对土壤产生的负面影响。

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3.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山地和丘陵地带的红壤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稳定。

4.农业生产标准化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减轻对土壤的污染。

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5.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对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的治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质量,监管工业废水排放,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影响。

三、结语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荆门市的耕地资源丰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摘要】荆门市的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

本文通过对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的调查发现,存在着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为了有效保护耕地资源,提出了加强土壤监测和治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等建议。

同时分析了荆门市现行的耕地保护政策,提出了优化政策措施和完善管理体系的建议。

最后强调了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性,指出未来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可持续和环保发展。

本研究对于提高荆门市的耕地质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调查,存在问题,保护措施,政策分析,管理体系建设,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荆门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耕地质量的保护成为亟需关注的问题。

荆门市的耕地面积虽然相对较大,但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和人为活动,耕地质量面临着一些严重的挑战。

由于过度施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部分耕地出现了土壤污染和土壤结构松散的问题,影响了土壤肥力和产量。

土地的水土流失和退化状况严重,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浪费和减少。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也给耕地质量带来了威胁。

深入了解荆门市耕地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政策支持,才能确保荆门市的耕地资源能够持续发展和利用,为城市的经济稳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湖北省荆门市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荆门市的耕地质量面临着严峻挑战。

对荆门市耕地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现状及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有助于全面了解该地区的耕地资源情况,为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供依据。

通过对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耕地资源被破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荆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发展,荆门市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土壤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荆门市的耕地质量问题愈发突出。

农业生产是荆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但耕地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加剧了农民的生活困难。

研究荆门市的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耕地质量的现状,可以有效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减缓耕地质量下降的趋势,保护好农田资源,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深入探讨对于解决荆门市耕地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荆门市耕地质量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探讨保护措施和策略,促进耕地质量的提升和保护。

通过深入研究,找出耕地质量下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治理农田环境问题,保障耕地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本研究旨在为荆门市的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和保护,为构建美丽乡村、实现农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3 研究意义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区,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安全。

通过对耕地质量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保护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

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对土地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耕地是其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耕地质量对于荆门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荆门市的耕地质量保护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单一,缺乏合理的轮作制度,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严重。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一些农户过度开垦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气候变化和不可持续的灌溉方式也对耕地质量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荆门市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实施轮作制度,增加土壤养分,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侵蚀。

加大对化肥和农药的管理力度,推广科学施肥和农药减量减药技术,减少土壤污染。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加强农业气象监测,提早预警气候变化对耕地质量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

除了这些对策外,还需要政府加大对耕地质量保护的投入和管理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农民种植绿色农作物,提供技术培训和经济补贴,激励农民参与耕地质量保护。

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和管理,加大对违法用地和破坏耕地的打击力度,保护耕地资源。

加强科研力量,开展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估,为保护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面临一系列挑战,但通过采取合理的对策,可以实现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高。

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向前发展,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浅析嘉善县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现状和途径

浅析嘉善县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现状和途径

浅析嘉善县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现状和途径摘要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关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但耕地贫瘠、土地综合产出率底是我国的耕地现状,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基于此,分析了嘉善县的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现状和途径。

关键词耕地保护;质量提升;嘉善县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把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切实保护和提升耕地的生产能力,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保障。

农民是耕地资源的最直接使用者,耕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根,耕地不仅是农民劳动的场所,也是农民劳动产出和致富的依靠,所以乡村振兴要靠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1嘉善县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的现状近几年,在浙江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及指导下,嘉善县深入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宣传培训,强化示范带动,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022—2022年,嘉善县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和土壤培肥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共投入资金1340万元,共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6万公顷,减少不合理施用化肥1911t(折纯),共计实施标准农田面积8533hm2,其中3333hm2通过验收提升到一等田。

通过项目实施逐步增强了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改善了广大农户重施、偏施氮磷肥的习惯,减少了不合理施用化肥的情况,节约了用肥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2推动乡村振兴,抓住人、地、钱三要素是关键2.1乡村振兴要培育两支人才队伍2.2乡村振兴要提升土地的质量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要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1)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在抓好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的同时,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农村水环境,提高农田的旱涝保收能力。

2)提升标准农田质量。

要进一步增施有机肥提升有机质含量,使用配方肥平衡氮磷钾比例,使用钙镁磷肥调节土壤酸碱度,秸秆切碎还田增加耕层厚度,努力将现有二等田提升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一等标准农田。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潜山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其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是一片适宜农业发展的土地。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耕地质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旨在保护和提升潜山市的耕地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1.土地资源丰富,但受到城市化影响潜山市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较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耕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效率降低。

城市化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影响了耕地的质量。

2.土壤肥力下降,生产成本增加近年来,潜山市的耕地受到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单一种植结构的影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许多地区的土壤已经出现了钾、磷等多种元素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加也成为了农民们面临的问题。

3.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在一些地区,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这不仅导致了土地质量的下降,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建设对策1.加强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确保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稳定。

加强对耕地的管理,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遏制非农建设对耕地的侵占。

2.推广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推广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替代品,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加强对化肥农药的监管,严禁过度施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修建防护林带,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措施,减少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农村耕地情况汇报范文简短

农村耕地情况汇报范文简短

农村耕地情况汇报范文简短
农村耕地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农村耕地情况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耕地
面积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被用于建设。

其次,耕地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土壤贫瘠,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民转移就业导致耕地荒芜,影响农业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改善农村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力度,加强土地承
包经营制度,严格控制耕地占用,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其次,要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利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的整治力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同时,要加强对耕地的保育和修复,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最后,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引导,鼓励农民就业在家门口,减少对耕地的荒芜。

在实施上述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农村耕地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
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耕地情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农村耕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农村耕地情况汇报,我国农村耕地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我们有
信心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只要我们加强对农村耕地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农村土地的整治和修复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引导,就能够保护和改善农村耕地,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我国农村耕地的保护和改善作出更大的贡献。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

荆门市耕地质量保护现状及对策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广阔的耕地,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荆门市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其质量保护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入手,探讨耕地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1.耕地数量与分布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6,5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31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约50.8%。

耕地分布于城市和农村两个区域,其中城市耕地占比较小,主要集中在古城区和开发区等地,而农村耕地占据了荆门市大部分地域。

2.耕地土壤质量耕地土壤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其好坏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及质量。

荆门市耕地土壤以山地土、黄壤和红壤为主,其肥力以中等为主,少数地区肥力较好。

但近年来,由于过度耕作、施肥不当等原因,一些耕地开始出现土壤退化、酸化等现象,影响粮食生产健康有序发展。

3.耕地生态环境荆门市的耕地生态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砂化和化肥农药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农作物的种植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1.科学管理耕地耕地的管理对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荆门市应该强化耕地的管理,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加强耕地整治,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利用地面水、地下水和雨水资源,使耕地得到适度改良和保护。

提高耕地的土壤质量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荆门市应在施肥、保水、保肥等方面多下功夫,根据地质情况、气候条件和作物需要,选择适量而有效的化肥和有机肥,调整肥料配比,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化肥的过量施用,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

加强荆门市耕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防止林地贪污占地、控制开发、禁止非法采石、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等等。

同时,应加强对化肥和农药的管理和监督,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加强耕地的生态管护。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

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及保护措施1. 引言1.1 概述耕地质量重要性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耕地质量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能力。

优质的耕地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和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而劣质的耕地则会限制作物生长,降低农业生产效益。

耕地质量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好的耕地质量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耕地质量也能够减少土壤的侵蚀和退化,保护水资源的清洁和稳定。

耕地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加强耕地质量的保护和管理,才能确保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荆门市的耕地质量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分析荆门市耕地质量现状荆门市是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城市,耕地资源是支撑农业发展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荆门市的耕地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分析荆门市的耕地质量现状,可以看到以下几点情况。

荆门市的耕地面积虽然较大,但部分区域存在土地质量下降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过度耕作、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和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的土壤质量下降。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荆门市的耕地利用方式多样化,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法。

在一些农户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耕地轮作不严谨,不合理施肥等现象。

这样的耕作方式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肥力,还可能导致土壤退化。

荆门市的耕地质量现状并不乐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的质量和肥力。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更深入地分析耕地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000字】2. 正文2.1 耕地质量问题分析1. 土壤肥力下降:在荆门市的耕地中,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农业耕地的质量与保护

农业耕地的质量与保护

农业耕地的质量与保护农业耕地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质量与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质量、水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探讨农业耕地的质量与保护。

首先,土壤质量是农业耕地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而土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保护土壤质量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是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提供农作物所需的养分,同时减少因施肥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

其次是合理耕作制度。

科学的耕作制度可以降低土壤侵蚀和土壤贫瘠的风险。

此外,农业耕地的合理轮作也是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合理轮作,可以避免长期连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

其次,水资源保护对于农业耕地质量至关重要。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有效保护水资源既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河流水的过度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

为了水资源的保护,应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管理和限制。

采取科学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和喷灌,可以减少水的浪费和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此外,农田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也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通过畜禽养殖废水的治理和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农业可持续性对于耕地质量的保护至关重要。

农业可持续性指的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保护农业耕地的可持续性,应加强对土地的综合管理。

农业农村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土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权的监管,严控乱占耕地行为。

此外,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也是农业可持续性的重要措施。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总之,农业耕地的质量与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通过加强土壤质量管理、水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性的推广,可以实现对农业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

只有充分意识到农业耕地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护,才能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繁荣。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

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潜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耕地质量的保护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和农民的生计,因此对于耕地质量的研究和管理尤为重要。

由于长期以来对耕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管理,导致潜山市的部分耕地质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一方面,由于施肥不当、土壤退化等原因,耕地的肥力、透水性等指标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使得部分耕地无法再进行农业生产。

深入了解潜山市的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对于促进潜山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2 问题意义潜山市是一个农业发达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耕地质量的改善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深入研究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耕地质量现状反映了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当前,潜山市耕地质量存在着土壤退化、农田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地质量的改善将带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有助于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1.3 研究目的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及建设对策本文旨在研究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以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潜山市耕地质量现状,掌握其基本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建设对策提供依据。

2. 探讨潜山市耕地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寻求解决方案,提高耕地综合利用效益。

3. 提出优化施肥制度、推广农业科技、加强土壤保护措施等建设对策,为改善潜山市耕地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地质量现状及发展论文
摘要通过对邯郸市耕地质量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适宜提高该市耕地质量的发展对策,包括建设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启动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厉打击假劣肥料等内容,以促进该市耕地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耕地质量;现状;对策;河北邯郸
邯郸市是河北省农业大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变化,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第2次土壤普查,于1992年在全市进行了耕层土壤养分调查,2004年进行了部分县市的菜地、果园地耕层养分调查工作,较全面地掌握了邯郸市耕地质量变化及分布规律[1]。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战略性调整,肥料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高以及其他生产条件的改变,使耕地质量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 耕地质量现状
邯郸市耕地面积673 174.4 hm2,其中高产面积31 533 hm2,中产面积247 841 hm2,低产面积110 000.44 hm2,中低产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3.2%。

农民对耕地利用强度高,但却只注重用地而不养地,在施肥方式上普遍存在“三轻三重”现象,即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磷肥、轻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微肥,致使土壤养分极不均衡,耕地越种越贫脊。

2010年全市耕地质量检测结果表明:40%的耕地缺氮,58%的耕地缺磷,70%的耕地缺钾,75%的耕地缺锌,
65%的耕地缺钼,79%的耕地缺硼,土壤酸化、板结、潜育化现象有所加重[2]。

从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结果看,土壤养分的最高和最低含量相差很大,耕地质量极不均匀,突出表现为城镇耕地优于边远地区,平原地区优于山地丘陵区,菜田优于粮田,粮田优于果园等。

地力水平的差异,造成肥料盲目投入和肥料利用率降低,影响了全市作物均衡增产。

不少群众在耕地保护中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出轻投入、重使用轻建设等问题,尤其是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有机肥投入偏低。

全市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0∶0.65∶0.19,而适宜比例为1.00∶0.75∶0.45,磷肥用量不足,钾肥用量尤缺。

氮、磷、钾养分正交互增产效果不明显,有的甚至出现负效应,降低了肥料的综合增产效率;全市有机肥施用量为26.25 t/hm2,与20世纪相比下降了3 750~7 500 kg/hm2,有机肥投入比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低10%以上。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建立耕地质量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市、县不同层次的耕地质量监测站并建立相应的耕地质量数据管理中心。

根据全市不同农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管理水平等,在有代表性的耕地上,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点,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

在西部山丘区、中部山前平原区、东部低平原区和黄河平原区等四大农区建立长期定位综合试验区,以县为主,每个县选择主要土壤类型建立3~5个长期土壤肥力定位监测点,进行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监测,逐步建成全
市标准化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络。

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全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及时更新并进行动态分析,定期向各级政府提供耕地质量现状与预测预警报告。

2.2 全面启动县域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
第2次土壤普查距今已有20多年时间,20多年以来由于土壤利用强度增加和外源物质的大量投入,使土壤质量变化巨大,原有的土壤信息已不能代表土壤质量现状。

要按照试点启动、区域性调查、全面开展的步骤,分期分批启动县级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查清全市耕地质量状况的家底[3]。

积极运用“3S”等高新技术,查清区域耕地土壤环境状况、耕地土壤退化和土壤障碍因素现状,尤其是污染耕地的类型、分布和途径以及变化趋势。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耕地质量分等定级和土宜性评价,为基本农田占补平衡的数量与质量验收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转租、流转和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基础资料。

2.3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一户一卡、一村一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发适宜于邯郸市使用的农作物系列专用肥,增强配方肥的专用性和针对性,提高其技术含量和产量质量,根据需要合理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从根本上实现施肥技术的物化和由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施肥技术到位率,实现肥料利用率和耕地质量的同步提高[4]。

2.4 打击假劣肥料,确保耕地安全
首先要严把肥料质量关,加大对肥料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肥料;二是要加强对肥料经营者的管理,打假扶优,净化肥料市场;三是要严格禁止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农田,防止造成农田污染。

多措并举,确保耕地安全。

3 参考文献
[1] 张文生.邯郸农业大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2] 程常青.邯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王玉波.县域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7):599-601,657.
[4] 李涛,孔祥斌,梁颖,等.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3):101-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