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明喻习语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明喻习语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明喻习语是明喻修辞与隐喻认知的统一体。
英汉明喻习语的构式类型基本重叠。
英语的原型构式为:(喻词-)喻底-喻词-喻体,先通过转喻由喻体的典型特征识解喻体,再借助隐喻由喻体认知本体,将喻体作为范畴的典型成员对本体进行范畴化。
汉语的原型构式为:本体-喻词-喻体,通过隐喻由喻体认知本体,并将喻体特征系统地投射到本体,在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创造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
英汉明喻习语构式的异同既反映客观世界及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也体现不同民族对世界独特的识解方式。
标签:明喻隐喻习语构式英汉对比一、引言明喻习语处于明喻与隐喻的交界地带,是明喻修辞与隐喻认知的统一体。
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人类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意义并非语素字面意义的简单组合,而是在隐喻、转喻以及规约性常识三种认知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Gibbs 等的心理语言学实验证明,人们在理解和认知习语时,由图式经验格式塔衍生出概念隐喻,并借助隐喻构建概念系统,为习语规约意义的理解提供理据。
作为一种习语类型,明喻习语是人类通过隐喻思维与外界互动获取的认知体验在语言中的反映。
但是,在明喻修辞的制约下,必须借助喻词对喻体进行标记,明示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的联系。
王寅从体验哲学和隐喻认知的理论视角对英语明喻习语中的“As X As Y”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该结构不仅是一个明喻,还兼集隐喻和换喻等多种认知机制于一身,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识解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之一。
其背后体现的“As—认知方式”是一种始源性的认知策略,具有巨大的元认知功能, 也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机制。
王寅、王天翼(2007)还运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根据习语结构与功能的不同特点,对汉语明喻成语进行构式分类。
研究表明,汉语成语中的明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同样蕴含着陈述、隐喻、转喻等命题,是多种认知机制的产物。
可见,习语中的明喻作为辞格,不仅属于语言层面的修辞现象,还是一种汉英民族共有的基础认知方式。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英习语对比研究
域( t a r g e t d o m a i n ) 的转换。当某个无形 的、 不熟悉 的 的是来 自人 们对 世 界 的认 知 , 它 是人 类 世 界 经验 化 和 抽象领域的概念需要参照一个具体的、 较熟悉的实体 概念 化 的产物 , 是人 类思 维 的一 种 方 式 。这 也 正是 在 领域 的概 念 去 理 解 时 就 构 成 了概 念 隐 喻 。 即概 念 隐 概 念 隐喻视 角 下 探 讨 汉 英 习语 共 性 与 差 异 性 的理 论 喻是 从一 个概 念域 向另 一个 概念 域 的结构 映射 。 依据 。 。 根据雷科夫的概念隐喻理论 , 隐喻包括表层的表 作 为 一种语 言 现 象 , 隐喻与文化不可分 割, 对 隐 象表 述 和深 层 的 隐 喻 思 考 。表 层 的表 象 表 述 是 人 类 喻 的运 用 事实 上是 一个 文化 接 受 和传 承 的过 程 , 既 是 对于 表 面 现 象 的叙 述 , 是 一 种语 言表 达 ; 深 层 的 隐喻 充分 内化 的 心 理 现 实 , 也 是 文 化 历 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思考是认知模 式中发生的逻 辑关 系的迁移 。 [ 2 同时 , 分。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广泛和最多 的 雷科夫也指出当人们使用某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 两种语言 , 其相似的隐喻代表着不同语言使用者对世 概念 时 , 是 以其 自身 的文化 背景 为 基 础 的 。历史 文 化 界感 知 的相似性 , 不 同的隐 喻可 能反 映 着 不 同 的价 值 背景 不 同 , 会 而导致 概 念范 畴 、 结构 和特 性 的差 异 , 因 观 、 生 活 习惯 以及宗 教信 仰 。
国习语 中也属贬义 , 如“ 鼠目寸光 ” “ 胆小如 鼠” 等, 充 习语是一种文化 的积淀 , 是人民群众在劳动中创 分反映了其猥琐又心术不正的形象。又如汉语 “ 轻如 造出来的 , 其产生与其 民族 的地理环境 、 历史背景 、 经 鸿 毛 ” 这一 习语 , 可用“ a s l i g h t a s a f e a t h e r ” 这 一 英 语 济生活 、 风俗 习惯 、 宗教信仰、 心理状态 、 价值观念等 习语与之对应。两者都用羽毛这一具体的形象 , 映射 方 面有 着不 可分 割 的联 系 。同时 , 很 多 习语 的意 义 多 到“ 轻” 的抽 象 概念 , 表示 毫无 价值 的意 思 。汉 英这 两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英汉国俗语义的认知对比研究
第 3 5卷 第 5期
族文化特有的 色彩, 是语义民 族性的 体现。英汉语言中 都含 m e t a p h o r ) 、 本体隐喻( 0 n t 0 晒c a l m e t a p h o r ) 。 结构隐喻是 以一
有大量的国俗词 , 这些国俗词被赋予了丰富的中西方文化及 种概念的结构( 通常是具体概念 ) 来喻指另一概念的结构
吴会 娟
( 遵义 医 学 院外 国语学 院
贵 州遵义 5 6 3 0 0 3 )
摘 要: 英汉国 俗语 词因 受到其民 族文化的影 响其意义 被赋予了 独 特的民 族文 化内 涵。隐 喻作为 人类 共有的重 要的思维
在国 俗语义 构建的重 要手 段, 由 于人类有着 相似的生活 环境和 认知能力, 因 此英 汉国 俗语义表 现出 相对应现象 。同时, 由于中 西 方自 然 环境和人文环 境存在差异, 这种差 异反映在 语言 上就 使得英汉国 俗语义表现出 不对 应现象 。这种不 对应现象 主 要表
现在: 相同 喻体, 不同 的国 俗语义; 喻体不同, 国 俗语义 相似; 国 俗语义空 缺。
关 键词: 隐 喻; 英汉语; 国 俗语义; 认知对比
中图分类号: H 3 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 0 4 3 8 ( 2 0 1 5 ) 0 5 - 0 0 9 9 - 0 4
年度社科规划课题项 目“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汉系列空间词的国俗语义对比研 究” ( 1 2 G z Q N l 8 ) 的研究成果。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以“狗”的隐喻概念为例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6期总第419期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以“狗”的隐喻概念为例沈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摘要: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以Lakoff&Johnson 的隐喻概念为理论框架,对比分析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中“狗”的隐喻概念,并剖析“狗”的隐喻义在英汉习语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与提高英汉习语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习语“狗”隐喻概念作者简介:沈明(1989-),女,MTI 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语言新探一、引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文化习俗和本民族语言所形成的不同文化习语。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产生了大量的习语,这些习语在英汉两种的语言里为其说母语人们频繁地使用。
习语中的隐喻意义可以折射出其说母语的人们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
本文以英汉习语中“狗/dog ”的隐喻义为研究对象,以Lakoff&Johnson 的隐喻概念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狗/dog ”的习语隐喻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即共性和个性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二、习语与隐喻英汉两种语言中包含大量的习语。
英语的习语(idoms )包括:固定短语、谚语、格言和俚语等。
汉语中的习语,也称作熟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成语等。
英汉习语是在各自民族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下形成,因而,英汉习语富含各自民族语言丰富多彩的隐喻意义。
隐喻(metaphor )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从修辞学的角度,亚里士多德对隐喻下了定义“Metaphor is the application to one thing of a name be -longing to another thing ”[1]然而,隐喻研究的里程碑般的标志是1980年,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 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
英汉天气习语隐喻的对比研究
英汉天气习语隐喻的对比研究
天气习语是指描述客观天气状况的词句,不仅可以把语言用于客观的表达,还可以用隐喻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维。
以汉语和英语的天气习语为例,对比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一项有意义的语言学研究。
首先,比较汉语和英语的天气习语,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别。
汉语天气习语一般都表达客观的天气情况,例如“下雨”、“下雪”等,很少用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或情感;而英语天气习语中则有许多表达抽象概念的词语,例如“raining cats and dogs”、“gray skies”等,而这些词语另外还能带有特定的艺术气息,例如“raining cats and dogs”这个习语,说明雨是很大很大,而“gray skies”则有柔和幽蓝的意味,把苍茫的天空描绘得深情而温暖。
其次,英汉天气习语隐喻的差别也反映出它们对于语言表达的不同理解。
在汉语中,语言表达的重点在于精确的描述,只要能准确表达它所表达的含义,就没有太多表达艺术性、感性的需要;而英语却强调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隐喻的语言来把抽象的思想表达的更加生动,以及带有更丰富的艺术气息。
最后,汉语和英语的天气习语也可以通过对比反映出每种文化的独特特色。
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汉语的天气习语大多是客观地描写天气的状况,而英文则更多体现出其情感和丰富的文学气息,这也反映出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在表达思想和情感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对比汉语和英语的天气习语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两者之间的隐喻也有着不同的语言特点,表达出不同文化的独特特色。
这也是一项有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对研究者有所启发,能够更深入地探究汉语和英语的天气习语,更好地去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
2412019年48期总第48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动物习语隐喻对比浅析文/郑紫元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许多研究者都集中在隐喻的研究上,隐喻对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内容认为,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隐喻都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
认知语言学认为, 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知世界,特别是认知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
人和动物有许多不同和相同之处,通过对动物习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更多的了解。
此外,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和彼此。
英汉动物习语隐喻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理解动物隐喻的困难总是存在的。
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动物隐喻。
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获得动物习语的真实意义。
减少他们在谈话中遇到的失败。
二、同一动物形象的不同喻义1.狗。
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通常被人们当作宠物或者用来看守或猎食。
当然,在英汉动物习语中,狗的喻义也存在差异。
在中英文化中,狗与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最明显的区别是人对狗的态度。
汉语中,很多关于狗的习语都是谈论人类的行为或特征,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态度。
通常情况下对狗的表述都是否定的。
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男女等等。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狗在英语中的含义与在汉语中有很大的不同。
狗在英语中常用作积极意义。
例如 Every dog has his day在这句话中,比喻不幸的人。
从字面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狗不会一直悲惨,总有一天它会遇到好运。
就像人一样,生活是波澜起伏的,人不可能事事顺利,所以生活是公平的,人必须坚持追求,美好的一天即将到来;Experience is the blind man’s dog.导盲犬是帮助盲人的最重要工具。
所以在这句话里,把经验比作是狗。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英情感习语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英情感习语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情感习语是指固定化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隐喻是指用一个概念来描述另一个概念,从而揭示被描述概念的内在属性。
汉英情感习语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差异,同时隐喻视角也为比较分析这些差异提供了途径,因此情感习语的汉英比较分析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篇论文旨在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情感习语,以此探究两种语言中情感习语的潜在差异和文化内涵,从而为语言教学、翻译研究和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支撑。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是汉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情感习语,采用概念隐喻视角进行比较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1)对比分析汉英情感习语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上的异同;2)归纳总结汉英情感习语中常见的隐喻手段,并分析其差异性和文化内涵;3)结合实例探讨汉英情感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四、预期成果通过比较分析汉英情感习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汉英情感习语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于语言教学、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等领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汉英情感习语中隐喻手段的运用存在差异,隐喻视角可以帮助理解和解释这些差异;3)汉英情感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需要根据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解释。
五、研究计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对象和方法1.4 预期成果和意义第二章汉英情感习语的比较分析2.1 情感习语的概念与分类2.2 汉英情感习语的语言形式比较2.3 汉英情感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2.4 对比分析汉英情感习语的异同第三章汉英情感习语的隐喻手段比较分析3.1 隐喻的概念与分类3.2 汉英情感习语中常见的隐喻手段3.3 对比分析汉英情感习语中隐喻手段的差异性3.4 对汉英情感习语中隐喻手段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第四章情感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4.1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和特点4.2 汉英情感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4.3 对比分析汉英情感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和变通方法4.4 结合实例,探讨汉英情感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典型案例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研究总结5.2 展望研究方向和未来工作参考文献。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英情感习语比较研究》范文
《概念隐喻视角下汉英情感习语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概念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它通过特定的表达方式来象征性地传达思想、情感和体验。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情感习语作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其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隐喻思维。
本文旨在从概念隐喻的视角出发,对汉英情感习语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异同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汉英情感习语的概念隐喻1. 汉语情感习语的概念隐喻汉语情感习语中,常常通过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具体事物来隐喻抽象的情感。
例如,“怒如猛虎”通过猛虎的凶猛来隐喻愤怒的情绪;而“心如止水”则以水的平静来隐喻内心的平静。
这些习语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2. 英语情感习语的概念隐喻英语情感习语中,同样善于运用具体事物来隐喻抽象的情感。
例如,“happy as a clam”通过海蛤的快乐来隐喻人的快乐情绪;而“cold as ice”则以冰的寒冷来隐喻人的冷漠态度。
这些习语也体现了英语中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
三、汉英情感习语的比较分析1. 相似之处汉英情感习语在概念隐喻的运用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两种语言都善于运用自然现象、动物、植物等具体事物来隐喻抽象的情感。
其次,这些习语都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最后,这些习语都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的特点,使人们在交流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感。
2. 差异之处尽管汉英情感习语在概念隐喻的运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汉英情感习语所使用的具体事物和隐喻方式有所不同。
例如,汉语中常用动物来隐喻情感,而英语中则更倾向于使用自然现象。
其次,由于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汉英情感习语的表达方式也有所差异。
例如,汉语中的“喜形于色”与英语中的“beam with happiness”在表达方式上就有明显的差异。
四、概念隐喻背后的文化内涵汉英情感习语所使用的概念隐喻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英汉明喻暗喻对比
To: 黄永平老师From: 彭莉Class:09英语1班No:20091801310019英汉明喻、暗喻对比明喻一.英汉明喻的个性之词汇差异1 喻词差异英语比喻词并不多, 最常见者不外“as”和“like”; 而且, 其间的文体差别并不明显, 只有“like”在比较早期的英语中常与“as”或“unto” 连用, 文体上显得古雅。
另外, like 在现代英语中, 尤其在美国语中, 用作连词引导明喻从句, 带口语色彩。
对比之下, 汉语比喻词的文体色彩就十分丰富。
在白话里常有“如同”、“好象”等词, 在文言里常有“犹”、“若”、“如”、“似”等词。
有的修辞学者把汉语比喻词分为四组:(1)“象”组, 有“象”、“就象”、“很象”、“活象”、“煞象”、“正象”、“好象”等等, 比较口语化;(2)“如”组, 有“如”、“有如”、“犹如”、“譬如”、“宛如”、“一如”、“正如”等等, 倾向于书面语;(3)“似”组, 有“似”、“好似”、“正似”、“恰似”等等, 书面语的色彩很浓;(4)“若”组,有“若”、“宛若”、“犹若”等等, 这一组还包括诸如“宛然”、“俨然”、“仿佛”等, 是彻头彻尾的书面语, 给人一种古雅隽永的感觉, 文言的意味极浓。
2 比喻习语差异英语习语中用于明喻的有两种结构:(1) (as)____ as_____, 例如:(as) black as coal, as busy as a bee, as light as feather, as free as a bird, as hard as rock(2) ____like ____ , 如:drink like a fish, sell like hot cakes, have a memory like sieve, watch like a hawk, eat like a horse 相比之下,汉语比喻成语多数为四字格,在明喻中主要使用“如”或“若”。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
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隐喻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的方式,将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隐晦地暗示。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隐喻表达上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异。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隐喻句的对比研究,探讨英汉隐喻表达的异同。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对隐喻句的表达产生影响。
由于英汉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不同,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有所差异。
比如,在对时间的隐喻表达上,英语中常用“时间是金钱”来表达时间的珍贵和有限,而中文中则普遍使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描述时间的流逝和宝贵。
这反映了英汉文化对时间的不同认知,英语注重效率和价值,而中文更强调时间的不可挽回和流逝之快。
其次,在隐喻句的形式上,英汉两种语言也存在一些差异。
英语隐喻句通常采用修辞手法的方式,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
比如,“The world is a stage”是英语中常用的一句隐喻句,通过将世界比作一个舞台,来暗示生活的戏剧性。
而在中文中,隐喻句一般直接以主谓宾结构呈现。
比如,“春天是大自然的新娘”就直接将春天和大自然的关系进行了隐喻。
这种形式上的差异也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句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隐喻句通常是直接的,它们更多地强调对比和类比。
比如,“He has a heart of gold”直接将某人的内心善良与黄金进行类比。
而中文隐喻句则更多地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进行比喻。
比如,“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借助台镜喻指人的内心要时刻保持清明无尘,通过比喻折射出了一种心理状态。
这种理解方式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语强调明确和直接,而中文则更注重暗示和隐晦的表达方式。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句中使用的具体词汇也有所不同。
英语中常使用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元素来进行隐喻。
比如,“as busy as a bee”用来形容某人非常忙碌;“asblind as a bat”用来形容某人非常盲目。
英语习语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
厚 的 民族 色彩 和鲜 明的 文 化 内 涵 ,而 对 于 习语 的理 解 程 度 和 使 用 的作用 一样 ,使源域 和 目标 域得 到很好 的结 合。 效 果 对 于 我们 平 臼里 的 英语 学 习工 作很 关键 ,尤 其是 英 语 习语 中 除 此 之外 ,还 有很 多种 关 于英 语 习语 中概 念 隐喻 的 认 知对 比 b b s 根 据 习语 意义 的产 生 ,按 照 的概 念 隐 喻 具 有相 当的 代 表 性 ,概 念 隐 喻是 习语 建构 过 程 中最 常 分 类方 式 。例 如美 国 的语 言学 家Gi 见 、最 活跃 的一 种手 段 。 在过 去 的 2 0 0 0 多年 里 隐 喻只 作 为一 种修 习语语 义 的理 据程 度把 习语分 成三 类 :不 可分 析性 习语 、可正 常分 辞手 段 被 研 究 ,亚 里 士 多 德 以来 的 很 多 学者 都 是 根据 “ 类似点”
关 键词 :英语 习语 ;概念隐喻;认 知对 比;分析
这一 表达 可 以延伸 出许 多表 达方 式。 《 圣经 》中 的习语 “ a p p l e o f h e e y e ”不 能按 字面意 思来理 解成 “ 眼 中的苹 果” 。A p p I e 一词 被 英语 作 为 全 世 界 通用 的语 言 ,对于 人 类 的 作 用不 言 而 喻 。 习 t 瞳 仁 ” ,因为在 当时存 在于人 们 日常生活 中最 常见 、形 语是英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凡使用英语的人都会接触到习语。习 用 来表 示 “ 语是经过长时期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具有特定形式的固定搭配,是 体 上最 圆 的物 体是 苹果 ,而且 眼睛 是人认 知 和感悟世 界 的最重 要 的
发表的英汉习语隐喻认知差异分析
英汉习语隐喻认知差异分析摘要:习语属于极其活跃的词汇,人类对习语的感知有一定的共性。
但由于英汉在民族心理、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隐喻认知颇有迥异之处。
本文从隐喻认识的角度分析两种语言中习语的喻体差异,以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汉习语并对习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英汉习语; 隐喻认知; 文化;差异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Wang Ai - mei Meng Li-li(Foreign language school, Huanghe S & T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6,China)Abstract: Idioms are actively employed in language, differences on th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remain owing to the diversity of the religious beliefs, geographic surroundings, values, national psychology and attitudes while sam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ioms exists among different peoples to some extent, This article makes a contrast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cognition, expecting to be some help in learning as well as in teaching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Metaphor cognition ; Culture; Difference引言:“习语是一种固定的、被人普遍接受的语言要素”(v.h.collins)。
对比英汉词汇中隐喻的运用
对比英汉词汇中隐喻的运用【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部分,而隐喻作为词语层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其广泛运用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但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相似性,隐喻在英汉词汇中的运用也就有所异同。
本文分析了形成英汉词汇中隐喻异同的原因,并对部分英汉熟语、动植物词汇等隐喻实例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隐喻,中西文化,英汉词汇,熟语,动植物词汇一、隐喻异同形成的原因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非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即对语词的修饰和美化,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语言中的隐喻无处不在,其表达会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和规约,也就是说隐喻具有文化性。
一方面,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又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物质基础。
另外,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日趋快捷和方便,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和渗透也进一步加深。
因此,尽管中西文化中使用的语言系统各异,但隐喻在英汉词汇中仍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传统风俗、文学典故、哲学渊源、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的不同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一些具体事物的体验就会不同,其认知文化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而隐喻作为语言现象体现着文化的差异,具有民族性和约定性。
所以在一些隐喻词汇的运用上就呈现出了差异性。
二、熟语中隐喻的对比熟语通常指惯用语、谚语、歇后语及成语,熟语有相对固定的结构,意义也相对完整,其丰富的表意功能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是言语的备用单位。
在英汉熟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它反映着中英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1.英汉语言中的很多熟语都以同样的隐喻形式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例如:castle in the air 在汉语中有完全对等的习语“空中阁楼”;特洛伊木马( Trojan horse )和 paper tiger (纸老虎)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是词汇的一种移植;另外,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轻如鸿毛(Light as a hair)、岁月不待人,机不可失(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事实胜于雄辩(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等习语都运用了隐喻,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也很相似。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隐喻是一种直观的、带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言、文学语言和新闻语言中,其表达效果更加具体、生动,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十分丰富的隐喻形式。
本文以比较分析的角度,深入研究英汉隐喻之间的异同,以期让读者对隐喻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从具体的表达方式来看,英汉隐喻表达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具体的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两种语言中最常见的隐喻表达类型是比喻,它利用不同的象征性物体或者动作来比拟或者模拟某一行为或者思想。
比如英语中一直流传甚广的“time is money”这个有名的谚语,它将抽象的概念“时间”用有形的货币“金钱”相比较,引发读者的思想活动,以此类推,英汉中其他类型的隐喻表达也是基本相同的。
其次,从用途及创作上来看,英汉隐喻也有所差异。
英汉隐喻均可用于修辞及文学写作上,但一般来说,英语中的隐喻更多用于文学作品中,但是汉语中的隐喻既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应用,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中。
此外,英汉隐喻的创作形式也有所不同,英语隐喻更加随意,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表达,而汉语隐喻则更加规范,需要比较精确地把握简繁汉字以及词组的用法,另一个不同是汉语隐喻往往比较直接、简单,而英语隐喻更加隐晦、抽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虽然英汉隐喻在形式、用途及创作上存在着差异,但在本质上仍共同体现出一种直观的、及具有感染力的表达
方式,它们无论是在政治语言、文学语言还是新闻语言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促进读者理解文章的同时,激发读者更多的思想及情感,从而丰富文学作品,构建更加完美的文章结构。
关联整合模式下汉英植物习语的认知对比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需 通 过 隐 喻 得 以解 读 。关 联 理 论 以 动 态 的语 境 观 来解 读 隐 成 , 而 心 理 空 间 是 指 人 们 进 行 交 谈 和 思 考 时 为 了达 到 局 部 喻 的 理 解 ,认 为 隐 喻 理 解 是 在 适 当 的 认 知 语 境 下 寻求 最佳 理解 与 行 动 的 目的而 构 建 的概 念 集 ( c o n c e p t u a l p a c k e t ) 关 联 、获 取 语 境 效 果 的一 个 动态 过 程 。 而 概 念 合 成 是 人 们 ( F a u c o n n i e r & T u r n e r ,1 9 9 6 :1 1 3 ;转 引 自王 文 斌 , 进 行 思 维 和 活 动 特 别 是 进 行 创 造 性 思 维 和 活 动 时 的 一 种 认 2 0 0 4 :6 ) 。在 最 基 本 的概 念 合 成 网 络 模 式 中 存 在 一 个 四 知过程 ( 汪少华 ,2 0 0 1 :3 8 ) 。隐 喻 并 不 仅 仅 是 两个 概 念 空 间 模 型 — — 两 个 输 入 空 间 ( I n p u t 1) ( I n p u t I I ), 域 之 间简 单 的 单 向映 射 ,还 是 多 个 心 智 空 间 中 的概 念 结 构 个 合成空间 ( B 1 e n d ), 以及 一 个 类指空 间 ( G e n e r i C 相 互 映射 的 在 线 整 合 过 程 。 关 联 理 论 虽 对 隐 喻 的认 知 阐 释 S p a c e ) 。概 念 合 成 富 有 活 力 的 结 构 性 原 则 就 是 部 分 的
差异 。
关键 词 :关联 整 合模 式
植 物 习语
英汉饮食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0引言《英汉翻译教程》对习语的定义为: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1]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饮食习语,有的含蓄幽默,有的严肃典雅,不仅极具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些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意上具有整体性,形式也是各式各样,主要有谚语、歇后语、俗语、格言、俚语、行话,如今饮食习语已经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
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饮食习语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英汉两国民族文化的了解。
[1]1隐喻的概念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识语言研究的焦点之一。
该理论认为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它的结构性定义为“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2]。
在其和约翰逊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也指出隐喻随处可在,不仅伴随着语言,而且伴随着思想和行为。
并且总结性地概括了我们思维体系中的隐喻概念理论:隐喻的实质就是实现通过一类事物来体验和理解另一类事物[3],也就是说隐喻是概念性的,不能随意而为,是具有全面系统性的。
因此有了概念隐喻的说法。
隐喻化是日常思维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许多词都是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的。
英语中许多词既有字面意义,又有隐喻意义。
例如:Time is health,在其概念隐喻的作用下,将时间和金钱两个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这两个事物有了主观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在大脑中有了联想,从而使他们融合地更加具体。
事物的相关性往往在两个事物中伴随着发生的,例如:Anger is heat(愤怒是火)。
这样出现的词汇都是日常用语中隐喻概括性的表现形式。
这种隐喻为全人类所共有。
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简单的日常用语,对其分析理解,就可以更全面的认知隐喻了。
莱考夫以及大多语言学家都认为。
概念隐喻认知是在自身实验的基础上来研究,所以它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既有感性成分,又有理性成分。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是通过将一个概念用另一个概念来表达的方式。
隐喻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概念隐喻的对比。
本文将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文化背景及交际效果。
需要明确的是,隐喻是一种充满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
一个概念隐喻往往能够反映出该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在英语中,有一个常见的隐喻是将时间看作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表达时间的紧迫感和珍贵性。
英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如"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这种隐喻的体现。
而在中文中,时间的隐喻则更多地与自然景物联系在一起,例如"光阴似箭"(时间如箭),"岁月如梭"(岁月如梭)等,这些隐喻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来表达时间流逝的概念。
两种语言中的时间隐喻反映出了英语文化和中文文化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双方必须积极学习和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提高对概念隐喻的敏感度。
在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二文化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对方常用的概念隐喻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表达方式,避免因隐喻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在交流过程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适应性,尽量使用对方熟悉和接受的表达方式,以提高交际效果。
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源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隐喻的特点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双向学习和适应,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
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对比研究摘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它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不同文化。
汉英语中许多词汇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隐喻是汉英语中的普遍语言现象,汉英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因而在隐喻使用上也有较大差异。
为通过翻译有效地传递隐喻中的文化信息,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意识到汉英语中隐喻的重合方面,还应注重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
本文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隐喻汉英翻译对比意义应用技巧对比研究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w”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为“over”和“to carry”,由于metaphor原意为一种“由此及彼”的转换运动,这就隐含着隐喻必须涉及到的两种事物,一个作为出发点,一个作为目的地,因此隐喻由本体和喻体两部分构成,喻体的某个特征,即联想意义被映射到本体上,形成隐喻意义,隐喻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的经验和主观认知活动,而这也正是汉英隐喻对比研究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隐喻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作一个探讨和比较,从跨文化角度来探讨汉英隐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1 隐喻的含义“隐喻”(Metaphor)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ora,其字源meta意思是“超越”“在…之后”,而pherein的意思则是“传送”或“转换”。
合起来表达就是“转换之后的含义”。
隐喻是以”相似”(likeness)和”联想”(association)为基础的,也即两个事物的特征上所存在的某一类似之处。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种语言现象,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思维现象,是用甲事物来理解或解释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中,隐喻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2 隐喻汉英翻译对比的意义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
隐喻在英汉习语中的对比研究
赫蒂:“太可怕了!你是在哪儿摔的?”贝蒂:“我在睡着的时候摔的。
”3.4契合译法有些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在汉译后既能保留歧义的形式,又能保留歧义的内容,这种翻译法称为契合译法,是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翻译的最高境界。
例如:“Yes ,she ’s married to a real-estate agent and a good honest fellow ,too.”“My gracious!Bigamy ?”(青闰、张玲、听泉,2005)这则幽默中的歧义现象主要体现对“a real-estate agent and a good honest fellow ,too ”的不同句法层面上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两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而听者把它理解为两个人,因而得出“犯有重婚罪”这种令人发笑的惊讶。
而在汉译时我们可以采用契合译法,既能表达出原文歧义现象的形式,又能表达出其内容,产生出幽默的效果。
因此,这则英语幽默可译为:“是的,她与一位不动产经纪人同时一位既好又诚实的人结婚了。
”“天哪!重婚罪?”4.结语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这四大层面上,为了使外语学习者能更好地体会英语幽默运用歧义产生风趣诙谐的效果,本文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着重探讨了英语幽默中歧义现象的汉译策略,即直译法、加注法、分述合译法和契合译法。
但仅靠这四种翻译策略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及其汉译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准确适当地运用歧义可以使英语幽默产生生动风趣、诙谐机智的效果,而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再现原文的歧义现象及其幽默效果。
参考文献:[1]Grice ,H.P.Logic ,Conversation [A ].In :Cole ,P ,Morgan ,J.L.(ed ),Syntax and Semantics 3:Speech Acts [C ].New York ,Aca -demic Press ,1975.[2]Koestler ,Arthur.Humor and Wit [A ].In :R.McHenry (Ed.),Encyclopeadia Britannica [C ].Chicago :Encyclopeadia Britannica ,Inc ,1993,Vol.20.[3]Nida ,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with Spe -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 -lating [M ].Leiden :E.J.Brill ,1964.[4]Pocheptsov ,nguage and Humor [M ].Kiev :Vysca Publishes Head Publishing House ,1981.[5]陈孝英.幽默的秘密[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6]林语堂.幽默人生[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季劲松,邓欣.英语趣味阅读[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8]齐乐,刘春艳等.当代英美幽默精品(师生篇)[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0.[9]齐乐,周彤等.当代英美幽默精品(家庭篇)[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0.[10]青闰,张玲,听泉.英语幽默笑话集锦(上、下)[M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11]王菁,刘慧君.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析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64-167.[12]周道焜,王亦男.英语幽默集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基金项目:本文为2007年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课题“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及其翻译策略探析”(2007S033)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3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4 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5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6 一位《飘》不去的女性—《飘》中斯佳丽的女性主义性格特点成长分析7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8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9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0 论中美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11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12 浅谈跨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互译13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4 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15 从文化角度论英文商标名称的翻译16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17 中法身势语的文化差异研究18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中的现代女性意识的体现19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20 《虹》的象征主义及其生态意识21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22 从女性主义看《兔子,跑吧》中女性形象23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2425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26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27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28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29 论商务名片英译——以功能对等为指导30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31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32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33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34 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35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36 从对等角度研究公示语翻译37 目的论指导下《页岩》英译汉中的词类转译现象38 英语幽默语的语用研究39 《小妇人》中教养方式的分析40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41 华兹华斯诗歌的和谐观42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43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44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浅析隐喻和换喻的异同45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46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47 目的论视角下的幽默性语言翻译研究—以刘炳善汉译《伊利亚随笔》为例48 高中英语新课标在xx中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49 空间介词在英汉时间表达中的隐喻性用法对比研究50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51 论中美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52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53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54 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Viewed from Two Movie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55 艾米莉•狄金森死亡诗歌中的性别歧义及其原因探析56 论顺句驱动在英汉同声传译中的运用57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58 从《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看美国黑人成长59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60 论《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从视觉和听学的角度61 英语电影对白汉译62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63 英汉新闻标题中缩略词对比研究64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65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66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67 《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68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69 丽塔. 海华丝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接受比较70 浅谈导游词翻译71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7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ea Culture of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73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74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反馈对学生焦虑的影响7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76 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77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78 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功能79 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对话80 斯佳丽性格的自我超越和升华81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82 浅析英语演说中对照与其他修辞格的混合应用83 A Study of Mark Twain’s Rhetorical Devices: Irony and Humor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84 《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形象解析85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86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87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88 论英语新课标下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89 斯佳丽的性格分析90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91 房间和风景的象征意义:读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92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93 论《爱玛》中的新女性形象94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95 从旅游看中美核心文化差异96 中国传统文化中特色词语的翻译97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98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99 论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100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101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102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103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104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105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106 简爱和林黛玉的反叛性格对比分析107 现代英语新词分析108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109 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110 A Probe into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the Eco-awareness of Hemingway111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浅谈汉语“一”字成语翻译112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113 沃尔玛策略研究114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115 从英汉颜色词的内涵看其翻译116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17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18 On Eliza’s Independent Awareness in Pygmalion119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120 消费主义视角下看《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121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122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123 英语教育产业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124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的翻译125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126 A Comparison between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127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128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129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130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131 On the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132 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133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134 黑人性的遗失与保存从黑人文化传统看《日用家当》135 科技英语的特点和翻译技巧13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37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138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139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角度谈广告翻译140 中西方爱情悲剧故事的比较分析——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141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142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43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144 网络英语的缩略词的构成特征及其应用研究145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146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47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148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149 《小妇人》中四姐妹的命运150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151 女性意识的觉醒——评《雨中的猫》中的人物对比描写152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153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154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55 The Cultural Identity Dilemma of Colonized Afro-Americans: the Study of The Bluest Eye 156 商标翻译的美学特征和技巧157 会话含义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158 简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的女性意识159 英语写作中教师的书面反馈160 On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in Beloved161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162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163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164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165 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166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67 英语写作中干扰因素的分析168 解读布莱克的《伦敦》与华兹华斯的《在西敏寺桥上》的诗歌异同169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170 顺从与反抗:《德拉库拉》中女性形象的解读171 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72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173 浅析欧•亨利小说中恶棍骗子形象塑造--以《双料骗子》,《提线木偶》为例174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175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176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折射出的中国对外关系史177 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力178 《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179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180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8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182 英国哥特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怪诞表现183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184 钱钟书翻译研究185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86 外交语言策略中的合作原则187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188 苔丝的反叛精神189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190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191 英国历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192 从创伤的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193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194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195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196 浅析中美商务沟通中的恭维语197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198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199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200 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