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音乐、通信、医学成像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对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振动的物体使周围的空气受到压缩和膨胀,形成了一种往复的压力变化。
这些压力变化以波的形式传播,最终达到人的耳朵,被听觉系统解读为声音。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品质,取决于声波的波形。
3. 声波的传播声波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在固体中则因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该介质的性质有关。
4.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使得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
衰减的程度取决于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介质的吸收能力以及其他环境因素。
5. 回声和吸音当声波遇到一个硬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形成回声。
而当声波遇到一个软表面时,会被表面吸收,形成吸音。
这两种现象在建筑设计和音响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6. 声音的放大和过滤在音响设备中,可以通过放大器对声音进行放大,增加音响的响度。
而利用滤波器可以对声音进行过滤,去除特定频率的噪音。
7. 共振当外界声波的频率与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使得物体产生更大的振幅,加强声音的传播。
8. 声音的录制和重放声音可以通过话筒或麦克风录制下来,然后通过扬声器或耳机进行重放。
在录音和重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采样率、量化精度和压缩算法等问题。
9. 声学仪器声学仪器包括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用于测量声音的响度、频谱和波形等特性。
10. 声学应用声学在音乐、通信、医学成像、地震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乐器的设计和演奏技巧的改进;在通信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设计更好的话筒和扬声器;在医学成像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改进超声波成像技术。
声所有知识点总结
声所有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学科。
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所产生的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等特征。
声学在物理学、工程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声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声波的特性、声波的传播、声波的检测与应用等方面。
一、声波的特性1. 频率和振幅声波的频率指的是声波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作为单位。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频率越高的声波对应的声音音调越高。
振幅是声波振动的幅度,它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2. 声速和声级声速是声波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常见的声速为空气中的343米/秒。
声级是声音的强度的度量,它是以对数的形式表示的。
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
3. 声波的谐波声波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谐波,在声音的音色和音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乐器所产生的声音,其谐波成分不同,这也是乐器音色不同的原因。
4. 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声波会在物体表面发生衍射现象,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而声波在传播中会发生干涉现象,产生声音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二、声波的传播1. 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所产生的机械波。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进行传播。
2. 声波的传播介质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传播声波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在固体中传播声波速度最快,因为固体的分子比液体和气体更接近。
3. 声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声波通过孔隙时会发生衍射。
这些现象是声波在传播中的重要特性。
4. 声波的吸收和传播损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损失,这是由于声波的吸收和传播损失所引起的。
吸收和传播损失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和强度。
三、声波的检测与应用1. 声波的检测方法声波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声音的录制、声波的功率谱分析、声波的频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声波的研究和应用。
2. 声波的应用声波在通信、医学、地质、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声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可打印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知识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4.研究方法:用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相应练习:1.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 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速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二、声音的传播知识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4.研究方法:类比法。
相应练习:1、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你(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
2.“吃海鲜,到湛江”,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现象;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填“反射”或“折射”)红光.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声学知识点总结
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受和处理的学科。
它涉及到声波的物理特性、声音的感知和声音的应用等方面。
声学知识点很多,本文将围绕声音的产生、传播、接受和处理这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产生声音的物体振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常见例子是敲击乐器或人声发声。
液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有鱼儿拍打水面产生的声音。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有人的呼吸声或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常见的介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这是因为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不同所导致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分子或原子振动,通过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碰撞传递能量,形成机械波。
三、声音的接受人类通过耳朵接受声音。
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的。
外耳接收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递给中耳,中耳中的鼓膜振动,使得中耳内的骨头(听骨)也振动起来。
听骨的振动通过内耳中的耳蜗传递给听神经,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声音的感知和识别。
四、声音的处理声音的处理包括声音的放大、过滤、合成等。
放大声音常用的设备是扩音器,它可以将输入的声音信号放大后输出。
过滤声音常用的设备是均衡器,它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声音进行调节,达到音乐音色的要求。
声音的合成是指通过合成器将不同的声音信号合成为一个声音。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声学还涉及到声音的频率、振幅、波长和音调等概念。
频率是声音振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
振幅是声音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波长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一次所占据的距离,与频率成反比。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总结起来,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受和处理的学科,涉及到声音的物理特性、感知和应用等方面。
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通过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人类通过耳朵接受声音,耳朵接收到的声音通过耳蜗传递给大脑进行感知和识别。
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
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学好知识就需求往常的积聚。
知识积聚越多,掌握越熟练,查字典物理网编辑了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欢迎参考!1、声响的发作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中止,发声也就中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但并不是一切的振动都会收回声间2、声间的传达声响的传达需求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达出去,这些作为传达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求靠无线电,那就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达速度不同3、回声声响在传达进程中,遇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响叫回(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抵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2) 低于0.1秒时,那么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增强.(3) 应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阻碍物有多运4、音调声响的上下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议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5、响度声响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收回的声响的质量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那么地杂乱无章振动时收回的声响.从环保角度看,凡是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任务的声响都属于噪声.8、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响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越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搅扰说话,影响任务效率,临时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9、噪声削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达进程中和人耳处削弱经过对关于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的学习,能否曾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查字典物理网!。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源头声音的产生源头主要包括:人类的声带、乐器、振膜等。
人类的声带是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的,而乐器则是通过空气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在声学中,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基础,因此了解振动理论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原理包括:物体振动、空气压缩、传播震动等。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产生空气的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这就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
3.声音的频率与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而声音的幅度则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和音量,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时,空气的分子也会随之震动,从而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它们到达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除了在空气中传播外,声音还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比如水中、金属中等。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比在空气中更快,因为固体的分子之间更加密集,传播效率更高。
3.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在液体中,声音也能够传播,其传播速度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
当声音通过液体传播时,液体的分子也会随之震动,从而产生声音的传播波。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和特点,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比如人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就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一特点是由声波的频率和幅度等因素决定的。
2.声音的共鸣当声波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鸣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放大声音,比如空心物体的共鸣能够使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3.声音的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回声,这种现象叫做回声。
比如在山谷或者空旷的地方,声音会因为回声而变得更加清晰和响亮。
四、应用1.音乐音乐是基于声音的艺术,它利用声音的频率和幅度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
声学知识点考点汇总完整版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三、声速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v=s/t四、回声现象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五、人耳如何听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人耳的构造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耳聋的两种情况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三)、认知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三要素(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2)单位符号:Hz。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声音t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初中声学知识点整理及记忆法
初中声学知识点整理及记忆法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声学知识,这对于他们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整理一些初中声学知识点,并介绍一些记忆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首先,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些波动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铃铛时,铃铛会振动并产生声音。
其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因为这些物质都可以传播声音。
例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分子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递振动,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最后,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同样的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次之,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几个重要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
当物体振动频率较高时,声音的音调较高;当频率较低时,音调较低。
例如,小提琴的弦振动频率高,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
当物体振动幅度大时,声音的音量大;当振动幅度小时,音量小。
例如,敲击鼓时,用力敲击会产生较大音量的声音。
音色是声音的质地。
不同的乐器和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组成的,谐波的强度和频率分布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三、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
首先,声音在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话、对讲机和无线电等设备都是通过声音的传播来进行通信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可以迅速传递信息。
其次,声音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是由不同音调、音量和音色的声音组成的,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可以创造出美妙的旋律和和谐的音乐。
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
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产生了声音。
声音通过震动媒介(如气体、液体、固体)的传导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约340米/秒。
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声音强度等特性。
- 频率:声音的频率指的是声音的振动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人的听觉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 振幅:声音的振幅表示了声音的大小或者说强度,单位为分贝(dB)。
- 声音强度:声音强度指的是声音的能量传播速率,单位为瓦特/平方米(W/m²)。
3. 声音的传播特性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 反射:当声音遇到边界面时,一部分声音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会产生回声,也可以用于声纳和雷达等技术应用。
- 折射:当声音由一个媒质传播到另一个媒质中时,由于传播速度的改变,声音会发生折射。
折射现象常见于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的情况。
- 衍射:当声音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一个物体时,会呈现出弯曲的传播路径,这种现象称为衍射。
衍射使声音能够传播到障碍物背后的区域。
- 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声音波相遇时,会产生叠加效应,形成新的波形。
这种现象称为干涉。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媒介,人们通过声音进行语言交流。
- 音乐:声音是音乐的基础,通过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音振动,可以创作出各种美妙的音乐作品。
- 声纳:声纳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来进行水下导航和探测的技术。
- 录音: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并通过扬声器或者耳机进行播放。
5. 声音污染和保护声音的过度噪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称为声音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我们应该控制噪音产生源的噪音排放,同时减少对噪音的暴露。
声学知识点总结
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声音的物理特性、声音的传播规律以及声音在空间中的分布等内容。
本文将从声学的基本概念、声波的特性、声音的传播和声学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声学的基本概念声学是研究声音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它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特性。
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振幅是指声波的最大偏离程度,它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波长是指声波一个完整周期所占据的空间距离,单位是米(m);声速是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它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二、声波的特性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具有振动、传播和干涉等特性。
声波的振动可以是纵波或横波,纵波是指介质颗粒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如声波在气体中的传播;横波是指介质颗粒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如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不同介质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波的干涉现象包括增强干涉和衰减干涉,它们取决于声波的相位关系。
三、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人类能够听到的声波,它是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空气中的分子振动传递能量,当声波传播到人耳时,耳膜会受到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我们才能感知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距离与声音源的强度、频率和环境条件有关。
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单位是分贝(dB);频率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单位是赫兹(Hz);环境条件对声音的传播也有重要影响,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四、声学应用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音乐中,声学研究了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音量等特性,帮助人们理解音乐的美感和表达方式。
在通信领域,声学研究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规律,帮助人们设计和改进声音的传输系统,如电话、广播和音响等。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pdf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s;声音在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声学知识点总结
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效应的科学。
声学知识点涉及声音的物理特性、声波的传播、声音的感知等方面。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声音及其相关概念。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产生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源的振动导致周围介质中的分子也发生振动,从而形成声波。
声波通过介质的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来说,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二、声音的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声强:声音的声强是指声源发出的声音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传播能力,单位为分贝(dB)。
声强越大,声音越响亮。
3. 声音的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声发出的同样频率的声音所具有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音色可以通过波形分析得到。
三、声波的性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以下性质:1. 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
声音的反射可以用来测定距离或检测有无障碍物。
2. 折射:当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和声速的变化而发生折射现象。
3. 干涉:当两个或更多的声波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干涉,产生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干涉现象在音乐演奏和声学实验中经常出现。
四、声音的感知声音的感知是人类的听觉系统对声波刺激的反应。
听觉系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觉通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1. 声音的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频率密切相关。
低频音感觉低沉,高频音感觉尖锐。
2.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声强有关。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3. 声音的定位:人类通过左右耳的听觉差异来定位声音的方向,这被称为声音的定位。
五、常见应用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 音乐制作:声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音频录制、混音和后期制作中,提供了音频质量的保证。
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的科学。
声学的研究内容涉及声音在空间中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和共振现象,声音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声音检测、分析和应用的技术。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是空气、水或固体中的压力波。
物体振动时,周围的介质受到振动而产生压力变化,这种压力变化就是声波。
声波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当声波到达听者的耳蜗时,就会引起耳膜的振动,产生感知,即听觉。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许多特性,如频率、振幅、波长、速度等。
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2. 振幅:声音波的振幅是指声波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3. 波长: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波峰到波峰(或波谷到波谷)的距离称为波长。
波长与频率和介质的声速有关。
4. 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声音的速度约为343m/s,水中约为1500m/s,固体中约为5000m/s。
声学的应用: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音响系统:通过声学原理,设计和制造了各种类型的音响系统,用于放映音乐、电影等声音信号。
2. 通信技术:声波也可以用于通信传输。
水声通信系统可以用于水下通信,超声波也常用于医学超声诊断。
3. 声学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可以在海洋中进行水深、水温等测量。
在建筑和工程中也常用声学技术进行测量和检测。
4. 医学应用:超声波可以用于医学成像技术,如B超、CT等。
还可以用于治疗,如超声波消融肿瘤、碎石治疗。
5. 环境监测:通过声学技术可以进行环境声音的监测和分析,如城市噪音、工业噪音等。
声学的研究:声学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研究,包括物理学、工程学、心理学、医学、生物学等。
1. 声学物理学: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物理原理。
包括声波的传播规律、声波的特性等。
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声学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声波的基本概念:-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2. 声速:- 声速是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 在标准大气压下,声速在空气中约为340m/s。
3. 声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 反射是声波遇到障碍物时返回的现象。
- 折射是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改变,导致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
- 衍射是声波绕过障碍物或通过小孔时发生的波前弯曲现象。
- 干涉是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波峰和波谷相互叠加或抵消的现象。
4. 共振和共鸣:- 共振是指当外部激励的频率与系统的自然频率相匹配时,系统振动幅度达到最大。
- 共鸣是指在特定频率下,腔体或结构的振动增强的现象。
5. 声波的衰减:-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介质的吸收、散射等原因逐渐减弱。
6. 声源和声场:- 声源是产生声波的物体或现象。
- 声场是指声波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7. 声级和分贝:- 声级是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常用分贝(dB)表示。
- 分贝是一个相对单位,用于描述声压或声强的相对变化。
8. 声学测量:- 包括声压、声强、声速、频率等的测量。
9. 声学材料:- 吸音材料、隔音材料、反射材料等,用于控制声波的传播。
10. 声学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声学研究如何通过设计来控制室内的声学效果,包括声音的传播、吸收和反射。
11. 噪声控制:- 包括噪声的测量、评价和控制方法。
12. 超声波和次声波:- 超声波是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常用于医学成像和工业检测。
-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人类听觉范围的声波,可能由自然现象如地震或人为活动产生。
13. 声学在通信中的应用:- 包括声学在电话、无线电通信和声纳技术中的应用。
初中声学知识点
初中声学知识点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声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声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在周围介质中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波动,从而形成声波。
一般来说,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媒质传播的,媒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媒质中,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具有波长、波速和频率等特征。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波振幅的大小有关。
同样的频率下,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2.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程度,与声波频率的大小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声音的纯净度:纯净度是指声音中含有的谐波成分的多少,纯净度高的声音听起来清晰、圆润。
纯净度低的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
三、声音的反射和折射1.声音的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根据反射原理,人们可以利用声波的反射来进行声纳测距和地震勘探等技术。
2.声音的折射:当声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所引起的,折射使得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四、声音的吸收和衍射1.声音的吸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程度与物体的材质和厚度有关。
比如,软质材料能够较好地吸收声音,而硬质材料则会产生明显的反射。
2.声音的衍射:衍射是声波遇到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当声波通过一个有缝隙的屏障时,会向绕过障碍物的方向传播,这种现象被称为声音的衍射。
五、声音的噪声与保护1.声音的噪声:噪声是不规则、杂乱的声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噪声来自工业生产、交通、建筑施工等,需要通过隔音措施来降低。
初中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声学知识点汇总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领域。
初中阶段,学生们在物理课上接触到了一些声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初中声学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来传播。
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振动,形成纵波。
声音的特性可以通过频率、振幅和波长来描述。
频率指的是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幅则表示声波的能量大小,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而波长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个完整的波形所占据的距离。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是343米/秒,但速度会受到介质的影响。
在固体和液体中,声速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因为固体和液体的分子更紧密。
而在稀薄的气体中,声速会更慢。
声音的传播方式有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
直接传播是指声音从声源直接传到听者的耳朵,这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而间接传播则是声音先被反射、折射或散射后再传到听者的耳朵。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
反射是指声音遇到物体表面反弹回来,折射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的变化而改变方向,散射则是声音在遇到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时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进行传播,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不同媒介对声音的传播有不同的影响,如空气中声音传播较慢,而在水中传播速度较快。
声音的强度可以用声音强度来表示,单位是分贝(dB)。
声音强度的单位是声音的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情况。
分贝是一个对数单位,表示一个声音相对于参考声音的强度。
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范围很广,通常可以听到20赫兹到20千赫兹的声音。
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感知,例如低频声音会使人感到沉闷,而高频声音则会显得尖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声音的干扰和噪音。
噪音是指无规律的声音,它会对人们的听觉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减少噪音对人们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戴耳塞、使用隔音设备等。
声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音乐、语言学、声纳和扬声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兵我们出去旅游,在山脚下倾听瀑布的声音,隔壁邻居家装修房子我们能听到嘈杂的电钻钻墙的声音,我们走在公园里耳边响起飞机轰隆隆的声音,在音乐厅里我们能听见悠扬的小提琴的琴声,以上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声音。
那么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声音的知识.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
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1)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固体>v液体>v气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大小并不会影响到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知识点兵你注意过日常生活中的回声现象吗?例如,在群山中大声喊叫时,能听到回声吗?回声只有一次吗?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我们知道在空旷的大屋子里面说话能听到回声,可是为什么在设计优良的大剧场中,虽然剧场的长、宽均大于17m,但演出时却听不到回声?……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回声的知识。
知识点3 回声(1)回声的产生: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
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 ,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3)利用回声测距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2tt '=,则2ts v =⋅,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知识点4 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 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 ~20000Hz ,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 )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 ;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护听力,应[迷你小实验]: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我们将一只耳朵贴在一段长钢管的一端,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钢管,我们会听到两次声音,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发声体振动后,声音依靠介质向四周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如果碰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回声.人听到声源直接传来的声音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时人就会把原声与回声分开,听到两次声音.但是,听到两次声音并不都是回声.我们在上述实验中听到的两次响声,却不是因为障碍物而形成的回声,而是由于声音在钢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声音通过两种介质传入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 ,人耳便能区分这两次声音了。
[参考资料]:要想听到回声,声源距障碍物至少要多远呢?我们可作如下分析:人要听到回声,则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 以上,在此过程中,声音在人和障碍物之间运动了一个来回.因此声音从人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0.05s 2tt '==,取声速为340m/s ,则340m/s 0.05s=17m s vt '=>⨯.可见,要想听到回声,声源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至少为17m .平常我们在教室里时,由于教室的长、宽均小于17m ,所以在教室里听课时听不到回声.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
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得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
“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知识点兵知识点5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呢?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20次或高于2000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知识点6 声音的种类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为乐音,它是声源有规律振动时产生的,如钢琴、胡琴等乐器在演奏乐曲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令人厌烦的声音为噪声,一般是由声源的无规律振动而产生的,如汽车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等为噪声.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一定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有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例如:当有人想睡觉时,其他人唱歌或听音乐,此时的音乐妨碍了他人的休息,对想睡觉的人来说就成了噪声.3.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工厂里,发动机的运转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公路上,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振动和排气声,以及车身的振动声;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噪声,安静图书馆里说话声等都是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轻则会妨碍工作、休息、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甚至会使听觉器官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4.控制噪声的措施: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③在接收处(人耳处)减弱.知识点7 噪音(1)噪声的意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不规则的、间歇的、随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指任何难听的、不和谐的、高分贝的声音或干扰,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干扰人的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如“夜半歌声”、阅览室外传来的歌声、上课时某些学生的窃窃私语声等都属于噪声.也就是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所有的声音,包括乐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2)减弱噪声的途径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工具、工业设备.减小噪声,一方面要减小噪声声源的振动,另一方面要隔离噪声声源.因为声音是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并且通过介质向外传播,最终在人耳处形成听觉.所以要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最终目的是要减弱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因此减弱噪声要从发声体、传播过程(介质)、人耳处减弱.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例题精讲【例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大钟的回声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答案:B解释:大钟“余音未绝”,是因为大钟一直在振动。
敲一下大钟然后停止,大钟仍会振动半天,不会立刻停止【例2】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答案:空气柱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吹柳笛时,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当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时,振动频率发生改变,音调改变.【例3】工人甲在一根很长的空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工人乙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可以听到()A.一次敲击声B.二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答案:A分析:注意原题说的是“很长的空铁管”,所以由于铁管很长,空气传来的声音就很难听见了,因为随着距离的逐渐增加,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能量越来越小,响度越来越小。
【例4】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时,常把金属棒一端抵在机器上,另一端靠近耳朵,用耳朵可听出机器各部件是否正常.他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答案:金属棒可以传播机器振动情况,把金属棒的一端放在机器的部件上,机器的振动引起金属棒相同的振动,从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工人师傅可以根据声音音色情况,判断机器的故障。
【例5】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答案:A【例6】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是(声速取340m/s)()A.少2.94s B.多0.294s C.少0.294s D.相同答案:C分析:由于光速很快,所以终点的计时员正确的计时方法应该是看见起点人员的白烟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