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量计算20140423
光伏每月的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每月的发电量计算公式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光伏发电在能源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进行光伏发电规划和设计时,了解光伏每月的发电量计算公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光伏每月的发电量计算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光伏发电量的计算公式是基于光照强度、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和光伏电池的装机容量来确定的。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的能量,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总量来表示。
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光伏电池的装机容量是指光伏发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通常用千瓦(kW)或兆瓦(MW)来表示。
光伏每月的发电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发电量 = 日照强度×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光伏电池的装机容量× 30。
其中,日照强度是指每天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能的能量,通常用千瓦时/平方米(kWh/m2)来表示。
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通常是一个固定值,根据光伏电池的类型和质量而定。
光伏电池的装机容量是指光伏发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通常用千瓦(kW)或兆瓦(MW)来表示。
30是表示一个月的天数。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光伏每月的发电量计算公式。
假设某地区的日照强度为5 kWh/m2,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为15%,光伏电池的装机容量为100 kW。
那么该地区每月的发电量可以计算如下:发电量 = 5 kWh/m2 × 15% × 100 kW × 30 = 22500 kWh。
通过以上公式和例子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该地区光伏发电系统每月的发电量为22500千瓦时。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情况中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影响光伏发电量的因素,比如天气、阴影、污染等。
这些因素会对光伏发电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光伏发电规划和设计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除了光伏每月的发电量计算公式,还有一些其他与光伏发电量相关的计算公式。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1MW屋顶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计算1)1MW屋顶光伏电站所需电池板面积一块190MW的单晶电池板面积1.58*0.808=1.27664㎡,1MW需要1000000/190=5263.2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1.6368*5263.2=8614.8㎡一块230MW的多晶电池板面积1.65*0.992=1.6368㎡,1MW需要1000000/230=4347.83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1.6368*4347.83=7116.53㎡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计算上海倾角等于当地纬度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月平均日辐照量H月份 1 2 3 4 5 6H/MJ/(m²·a) 12.236 14.397 16.381 18.158 18.961 18.383 月份7 8 9 10 11 12H/MJ/( m²·a) 15.755 15.534 16.138 14.696 11.592 10.440 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铺设斜度正好与当地纬度相同,所以在计算辐照量时可以直接采用表中所列数据(2月份以28天记)。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Σ(月平均日辐照量×当月天数)结算结果为5555.339 MJ/(m²·a)。
3)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单晶发电量=5555.339*8614.8*15%=7178720.2MJ=7178720.2*0.28 KWH=2010041.7KWH=201万度多晶发电量=5555.339*7116.53*14.5%=5732536.8MJ=5732536.8*0.28KWH=1605110.3KWH=160.5万度4)实际发电效率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5的影响系数。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办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办法1.光伏电池的理论发电功率光伏电池的理论发电功率由光伏电池的理论最大功率输出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决定。
光伏电池的理论最大功率输出一般是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进行测试的,包括光照强度为1000W/m²、温度为25°C以及大气质量为1.5的条件下。
通常来说,光伏电池的理论发电功率可通过光伏电池的标称最大功率进行估算,可参考光伏电池的规格参数说明。
例如,如果一块光伏电池的标称最大功率为200W,那么它的理论最大发电功率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可以假设为200W。
2.光伏电站的第一年实际发电量光伏电站的实际发电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光照强度、温度、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等。
因此,为了准确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利用光伏电池组件的实际转换效率与标称最大功率之间的关系,乘以年平均日照强度,并乘以电站的装机容量。
例如,一个100kW的光伏电站,设备转换效率是15%,年平均日照强度为4小时,那么该电站的第一年实际发电量可以计算为:实际发电量=100kW×15%×4小时×365天3.光伏电站的年利用小时数光伏电站的年利用小时数是指电站年发电量与电站装机容量之间的比值,用来反映电站的发电效率。
典型的光伏电站年利用小时数在1000-2000小时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光照条件、地理位置、倾角等因素。
可以通过历年的气象数据或实际运行数据计算得到。
光伏电站的年利用小时数可以根据实际发电量和装机容量计算得到,如下所示:年利用小时数=实际发电量/装机容量4.其他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也会对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产生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的温度特性:高温会降低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光伏组件清洁状况:灰尘、污垢等会降低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光伏组件的老化特性: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下降;-光伏电站系统损耗:包括电缆损耗、组件间接触电阻等。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1]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1]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 根据太阳辐射数据:通过监测太阳辐射数据,可以确定每天、每个小时或每个月的太阳辐射量。
将太阳辐射量与光伏电站的太阳能转换效率相乘,就可以得到电站的理论发电量。
2. 根据光伏电池组件参数:光伏电池组件通常会标明其额定功率(标称功率),这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即1000W/m²太阳
辐射强度和25℃温度下的输出功率。
通过电站中的光伏组件
总功率,可以计算出理论上的最大发电量。
3. 根据实际运行数据:通过监测实际运行中的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可以计算出实际发电量。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光伏逆变器或数据采集系统获得。
可以根据时间段、天、月或年来计算发电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方法都是基于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估算,实际发电量可能受到天气、地理位置、组件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实际发电量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光伏发电量计算的方法
光伏发电量计算的方法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当前环保的重要手段,对于减少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一部分供人们使用,另一部分则会通过电网进入千家万户。
那么,光伏发电量是如何计算的呢?光伏发电量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在逆流传输模式和直接输出模式。
在逆流传输模式中,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需要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然后送至公共电网。
这种模式适用于我国大陆地区,因为大陆地区的光伏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离东部用户较远。
在逆流传输模式中,需要安装大量的高压电缆将电能输送到东部地区。
在直接输出模式中,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不经过逆变器直接输出给用户。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陆地区、屋顶有较大面积的住宅小区或商业建筑等。
在直接输出模式中,需要安装光伏组件、开闭器、保护器等设备。
光伏发电量还可以通过另一个方式计算,即自发自用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只供本地区使用,不进入电网。
这种模式适用于离电网较近的地区,例如农村居民住宅或屋顶有较大面积的住宅小区等。
无论哪种模式,光伏发电量计算方法的共同点是,都需要测量光伏组件在单位时间内的电量。
根据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光伏组件可以将太阳光照射下的光能转化为电能。
因此,光伏组件的电量与太阳光照强度、光伏组件的面积、光伏组件的倾角等因素有关。
光伏发电量计算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清洁的能源,还可以降低能源成本。
在我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国家扶持的一个重点领域,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补贴,鼓励企业和居民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总之,光伏发电量计算方法是评价光伏发电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依据。
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可以更好地衡量光伏发电的发电量,从而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①理论发电量1)1MW屋顶光伏电站所需电池板面积一块235MW的多晶电池板面积1。
65*0。
992=1.6368㎡,1MW需要1000000/235=4255。
32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1。
6368*4255。
32=6965㎡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计算上海倾角等于当地纬度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月平均日辐照量H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铺设斜度正好与当地纬度相同,所以在计算辐照量时可以直接采用表中所列数据(2月份以2 8天记)。
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Σ(月平均日辐照量×当月天数)结算结果为5 5 5 5.3 3 9 MJ/(m 2·a)。
3)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5555。
339*6965*17。
5%=6771263.8MJ=6771263.8*0。
28KWH=1895953。
86KWH =189。
6万度②系统预估实际年发电量太阳电池板输出的直流功率是太阳电池板的标称功率。
在现场运行的太阳电池板往往达不到标准测试条件,输出的允许偏差是5%,因此,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5的影响系数.随着光伏组件温度的升高,组f:l二输出的功率就会下降。
对于晶体硅组件,当光伏组件内部的温度达到5 0-7 5℃时,它的输出功率降为额定时的8 9%,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8 9的影响系数。
光伏组件表面灰尘的累积,会影响辐射到电池板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同样会影响太阳电池板的输出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产生7%的影响,在分析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时要考虑到0.9 3的影响系数。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光伏组件的输出几乎不可能同时达到最大功率输出,因此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要低于各个组件的标称功率之和.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 5计算.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 8。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是指根据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光伏电站所产生的电能总量除以该时间范围的总时间得到的值。
平均发电量是评估光伏电站性能、规划电网接纳能力及制定发电计划的关键指标之一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发电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额定功率是指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即光强为1000瓦特/平方米、温度为25摄氏度)能够产生的最大功率。
2.光照条件:光照是光伏电站发电的主要能源,因此光照条件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条件通常指的是太阳辐射量,可以通过太阳辐射传感器测量获得。
3.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是指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可以通过实际测试或制造商提供的数据获得。
在计算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根据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和转换效率,可以计算出光伏组件的理论最大发电量。
这个值表示在理想条件下,光伏组件能够产生的最大电能。
2.其次,根据实际的光照条件,可以计算出光伏组件在该时间范围内的实际发电量。
这个值表示光伏组件在实际光照条件下能够产生的电能。
3.最后,根据实际发电量和总时间,可以计算出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
这个值表示光伏电站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平均每小时或每天所产生的电能。
需要注意的是,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变化、天气变化、阴影、污染物等。
因此,在计算平均发电量时应考虑这些因素,并做出相应的修正。
总之,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是根据光伏组件的额定功率、光照条件和转换效率等因素计算得出的。
这个指标对于评估光伏电站的性能和制定发电计划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
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光伏发电量计算及综合效率影响因素一、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计算1.太阳电池效率η 的计算在太阳电池受到光照时,输出电功率和入射光功率之比就称为太阳电池的效率,也称为光电转换效率。
其中,At 为太阳电池总面积(包括栅线图形面积)。
考虑到栅线并不产生光电,所以可以把 At 换成有效面积 Aa (也称为活性面积),即扣除了栅线图形面积后的面积,同时计算得到的转换效率要高一些。
Pin 为单位面积的入射光功率。
实际测量时是在标准条件下得到的:Pin 取标准光强:AM 1.5 条件,即在 25℃下, Pin= 1000W / m 2。
2.光伏系统综合效率(PR)η总=η1×η2×η3光伏阵列效率η1:是光伏阵列在 1000 W/m2 太阳辐射强度下实际的直流输出功率与标称功率之比。
光伏阵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包括:灰尘/污渍,组件功率衰减,组件串联失配损失、温升损失、方阵相互遮挡损失、反射损失、光谱偏离损失、最大功率点跟踪精度及直流线路损失等,目前取效率86%计算。
逆变器转换效率η2:是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功率与直流输入功率之比,取逆变器效率97%计算。
交流并网效率η3:是从逆变器输出,至交流配电柜,再至用户配电室变压器10 KV 高压端,主要是升压变压器和交流线缆损失,按96%计算。
3.理论发电量计算太阳电池的名牌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测得的,也就是说在入射功率为1000W/m2的光照条件下,1000Wp 太阳电池 1 小时才能发一度电。
而实际上,同一天不同的时间光照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系统的容量乘以日照时间来预测发电量。
计算日发电量时,近似计算:理论日发电量=系统峰值功率(kw)x等效日照小时数(h)x系统效率等效峰值日照小时数h/d=(日太阳辐照量kW.h/m2/d)/1kW/m2(日照时数:辐射强度≥120W/m2的时间长度)二、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由三个因素决定:装机容量、峰值小时数、系统效率。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计算方法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是指电站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平均电能输出量。
计算光伏电站的平均发电量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光伏组件的效率以及电站的设计和运行。
以下是计算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的一般方法:1.确定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间: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间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
可以使用气象数据或光照数据测量仪器来获取这些数据。
一般来说,日照时间越长,光照强度越高,电站的发电量就越高。
2.确定光伏组件的效率:光伏组件的效率是指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光伏组件的效率因材料、工艺和设计差异而异。
可以通过制造商提供的规格或测试数据来确定光伏组件的效率。
3.计算电站的装机容量:电站的装机容量是指电站设计的最大输出容量。
它通常以瓦特(W)或千瓦(kW)为单位。
可以根据电站中光伏组件的数量、组件的额定功率以及电站设计的总装机容量来计算。
4.计算平均发电量:平均发电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平均发电量(kWh)=装机容量(kW)×日照时间(小时)×光伏组件效率(百分比)×年发电小时数光伏组件的效率需要用小数表示,即将百分比除以100。
年发电小时数是指一年内太阳能资源可利用的小时数,可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来估算。
5.考虑其他因素:在计算平均发电量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光伏组件的老化和损耗、不稳定因素(如云遮蔽、阴天或夜晚)等。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多年的运营数据或经验来估算。
因此,在进行光伏电站平均发电量的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运营预测和经济评估,以更精确地确定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经济效益。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到太阳能辐照量、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以及系统的可利用率等因素。
下面将介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1.太阳能辐照量太阳能辐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太阳能辐射的能量,常用单位是千瓦时/平方米(kWh/m2)。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与太阳辐照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太阳能辐照量监测仪器或太阳光辐射数据网站查找并获取。
2.光伏组件转换效率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是指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所转化为电能的比例。
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通常在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中给出,例如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一般在15%~20%之间。
3.光伏电站系统的可利用率光伏电站系统的可利用率是指光伏电站系统实际发电量占与理论最大发电量之比,是一个反映光伏电站运行绩效的指标。
光伏电站系统的可利用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光伏组件的温度、倾角、阴影遮挡、系统故障等。
发电量(单位:千瓦时光伏电站的装机容量即安装的光伏组件总容量,常用单位是千瓦(kW),以此为基础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光伏电站发电量时,还需要考虑阴影遮挡、清洁度、故障率等因素。
阴影遮挡会导致光伏组件的部分区域无法接收到阳光,从而降低光伏组件的有效辐照量;光伏组件表面的污垢会影响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系统故障也会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能力。
因此,在实际运营中需要通过定期维护和清洁、故障检修等方式来提高光伏电站系统的可利用率,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综上所述,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到太阳能辐照量、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以及系统的可利用率等因素。
通过计算公式可以得出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并在实际运营中需要注意阴影遮挡、清洁度、故障率等因素的影响。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与量纲说明
×组件数量
×单块光伏板的发电容量 (W)
×系统综合效率
=总装机容量,W
年发电量= 单位面积太阳能年辐照总量 (kWh/m2) ×总装机容量(kW)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折算为kW ×系统综合效率Fra bibliotek附加说明
组件转换效率
公式Ep=HA×S×K1×K2,中的K1为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其意义为在标准条件下
( 辐照度1000W/m2 ),单位面积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目前的组件转换效率通常在14%~19%左右,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与量纲说明
在我们近期所做的几份光伏项目可研中,光伏发电量(kWh)计算方法如下:
HA——单位面积太阳能年辐照总量(kWh/m2)
该公式的由来如下:
公式由来
前述公式的由来是基于如下考虑: 年发电量=单位面积太阳能年辐照总量(kWh/m2)×组件总面积(m2)×组件转换效率×系统综合 效率,即 Ep=HA×S×K1×K2 式中: HA ——单位面积太阳能年辐照总量(kWh/m2); S ——组件总面积(m2) K1 ——组件转换效率; K2 ——系统综合效率。 由于:组件总面积(m2)=组件数量×单块组件的面积, 所以:组件总面积(m2)×组件转换效率=组件数量×单块组件的面积×组件转换效率, 而其中的“单块组件的面积×组件转换效率”即为单块光伏板的发电容量,单位W, 因此:组件总面积(m2)×组件转换效率=组件数量×单块光伏板的发电容量(W),即该式所得的 乘积正是光伏系统的总装机容量W,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折算为kW。 上面的K2---系统综合效率是考虑了指阴影遮挡、组件不均衡、逆变器损失、交直流线路损失等之后的 系统总效率,最近接触的几个可研中K2一般取0.8±0.01。
公式演化过程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精心整理
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
???①理论发电量??
1)1MW屋顶光伏电站所需电池板面积?一块235MW的多晶电池板面积1.65*0.992=1.6368㎡,1MW需
要1000000/235=4255.32块电池,电池板总面积1.6368*4255.32=6965㎡
2)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计算?
上海倾角等于当地纬度斜面上的太阳总辐射月平均日辐照量H?
(2月
的影响另外,还有光伏组件的不匹配性和板问连线损失等,这些因素影响太阳电池板输出功率的系数按0.9?5
计算。
?
并网光伏电站考虑安装角度因素折算后的效率为0.8?8。
??
所以实际发电效率为O.9?5?*?0.8?9?*?0.9?3*?0.9?5?X*0.8?8=6?5.7%。
?系统预估实际年发电量=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189.6*0.9?5?*?0.8?9?*0.9?3*?0.9?5?*?0.8?8=189.6*6?5.7%
=124.56万度
方法二:
标准日照小时数—安装容量计算方法:
精心整理
Ep=H×P×K1
式中:
P—为系统安装容量(kw)
H—为当地标准日照小时数(h)
K1—为系统综合效率(取值75%~85%)
这种计算方法简单方便,可以计算每日平均发电量,非常实用。
光伏系统发电量的计算-东润环能 功率预测方法
光伏系统发电量的计算王淑娟1、发电量计算的过程2、发电量计算的公式公式1:L = Q×S×η1×η(不常用)L ——光伏电站年发电量;Q——倾斜面年总辐射量;S ——光伏组件的面积;η1——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η——光伏电站系统总效率;公式2:L = W×H×η(常用)W——光伏电站装机容量;H——峰值小时数。
3、倾斜面上年总辐射量的计算1)安装方式影响与最佳倾角的固定式安装相比,水平单轴跟踪的辐射量提升了17%~30%,双轴跟踪的辐射量提升了35%~43%。
2)项目场址纬度影响项目场址经纬度地影响——以固定式为例则:纬度越低,K值越小;纬度越高,K值越大。
因此,相对于从气象局获得的水平面总辐射量,倾斜面上的总辐射量在纬度高的地区,提高幅度会更大一些。
即,相同的水平面总辐射量,纬度较高地区的发电量更大。
3)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地面电站:一般在75%~85%之间,一般取80%;屋顶电站:根据电压等级、业主维护水平等差异较大,低压并网系统效率较大,一般能达到80%~85%;高压并网线损较大,一般在75%~80%之间。
晶硅电池的温度相应系数一般是-0.35~-0.45%/℃非晶硅电池的温度响应系数优于晶硅电池,一般是- 0.2%/℃左右4、发电量计算过程梳理以北京市为例进行说明:多年平均的年日照小时数为2778.7h;(可从北京气象局获得)多年平均的年总辐射量为1400.6kWh/m2;(可从北京气象局获得) 一个1MWp的、采用37°固定倾角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峰值小时数为1629h;(通过专业软件计算获得)首年满发小时数= 1629h × 80%(系统效率)= 1303.2 h首年发电量= 1000kW ×1303.3h =130.3万kWh考虑到10年衰减10%,25年衰减20%,25年平均的年发电量约为115.7万kWh。
山西光伏发电项目计算公式
山西光伏发电项目计算公式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能源领域中,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山西作为我国煤炭资源大省,也在积极推动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
在进行光伏发电项目规划和设计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
本文将介绍山西光伏发电项目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应用。
1.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量是指光伏发电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电的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光伏发电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光伏发电量(kWh)=光伏组件容量(kW)×日照时间(h)×日照强度(kW/m2)×转换效率。
其中,光伏组件容量是指光伏发电系统的总容量,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日照时间是指光伏组件在一天内接受到的有效日照时间,通常以小时(h)为单位;日照强度是指光伏组件在单位面积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通常以千瓦每平方米(kW/m2)为单位;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效率,通常为百分比。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光伏发电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发电量,为项目的发电量预测和系统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2. 光伏发电收益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项目的收益是指项目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经济收益,通常以人民币(元)为单位。
光伏发电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光伏发电收益(元)=光伏发电量(kWh)×上网电价(元/kWh)。
其中,光伏发电量是指光伏发电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电的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上网电价是指光伏发电系统将发电卖给电网的电价,通常以元/千瓦时(元/kWh)为单位。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光伏发电项目在特定条件下的收益情况,为项目的投资和经济效益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3. 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回收期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是指项目投资成本能够通过项目收益收回的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
光伏发电系统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投资回收期(年)=项目总投资(元)/年发电收益(元)。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
光伏发电量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吸收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电能,其
大小与日照时间、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能电池板面状况以及电池板转
换效率等因素有关。
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为:光伏发电量 = 太阳辐射强度× 光伏电
池板实际面积× 太阳辐射时间× 光伏电池板转换效率。
其中,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时间内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一般以W/m²为单位表示;光伏电池板实际面积指电池板的有效面积;
太阳辐射时间是指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长度,一般以小时为单位表示;光伏电池板转换效率是指光伏电池板从太阳能辐射中转换为电能的效率。
要计算光伏发电量,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
射时间,以及光伏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和实际面积。
一般来说,太阳辐
射强度越大,太阳辐射时间越长,光伏电池板转换效率越高,光伏发
电量就越大。
在实际的光伏发电系统中,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光照条件和光伏电
池板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组件和系统,以最大化发电量。
同时,还需要
对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了解光伏发电量计算公式及其影响因素是进行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和运营管理的基础,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光伏系统发电量的计算
光伏系统发电量的计算1、发电量计算的过程2、发电量计算的公式公式1:L = Q×S×η1×η(不常用)L ——光伏电站年发电量;Q——倾斜面年总辐射量;S ——光伏组件的面积;η1——光伏组件的转化效率;η——光伏电站系统总效率;公式2:L = W×H×η(常用)W——光伏电站装机容量;H——峰值小时数。
3、倾斜面上年总辐射量的计算1)安装方式影响与最佳倾角的固定式安装相比,水平单轴跟踪的辐射量提升了17%~30%,双轴跟踪的辐射量提升了35%~43%。
2)项目场址纬度影响项目场址经纬度地影响——以固定式为例则:纬度越低, K值越小;纬度越高, K值越大。
因此,相对于从气象局获得的水平面总辐射量,倾斜面上的总辐射量在纬度高的地区,提高幅度会更大一些。
即,相同的水平面总辐射量,纬度较高地区的发电量更大。
3)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地面电站:一般在75%~85%之间,一般取80%;屋顶电站:根据电压等级、业主维护水平等差异较大,低压并网系统效率较大,一般能达到80%~85%;高压并网线损较大,一般在75%~80%之间。
晶硅电池的温度相应系数一般是 -0.35~-0.45%/℃非晶硅电池的温度响应系数优于晶硅电池,一般是 - 0.2%/℃左右4、发电量计算过程梳理以北京市为例进行说明:多年平均的年日照小时数为2778.7h;(可从北京气象局获得)多年平均的年总辐射量为1400.6kWh/m2;(可从北京气象局获得) 一个1MWp的、采用37°固定倾角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峰值小时数为1629h;(通过专业软件计算获得)首年满发小时数= 1629h × 80%(系统效率)= 1303.2 h首年发电量= 1000kW ×1303.3h =130.3万kWh考虑到10年衰减10%,25年衰减20%,25年平均的年发电量约为115.7万kWh。
光伏发电量计算范文
光伏发电量计算范文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光电池组成,太阳光电池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设备。
计算光伏发电量是评估光伏系统效能的重要步骤,本文将介绍光伏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入射的太阳光辐射总量。
通常用W/㎡表示。
光照强度的测量单位包括千瓦时/平方米/年,瓦/平方米等。
太阳光强度受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结合实际环境数据进行测量。
2.太阳能辐射量:太阳能辐射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太阳光总量。
通常以GJ/㎡表示。
太阳能辐射量的测量需要使用太阳能辐射仪进行。
太阳能辐射量与光照强度相关,可以通过光照强度数据计算得出。
3.太阳能转化效率:太阳能转化效率是指光伏系统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取决于光电池材料的性能以及制造工艺等因素。
常见的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在15%~20%之间。
在计算光伏发电量时,可以使用以下公式:举例说明:假设一些地区的光照强度为1600千瓦时/平方米/年,一些光伏系统的有效光伏模组面积为10平方米,太阳能转化效率为18%。
=2880千瓦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中,光伏发电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季节以及光伏组件的老化等。
因此,为了减少误差,计算光伏发电量时可以结合历史数据、气象信息以及光伏组件的损耗率等进行修正。
此外,在光伏系统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负荷需求和储能需求等因素,以确定光伏系统的规模和发电容量。
总之,光伏发电量的计算是评估光伏系统效能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光照强度、太阳能辐射量和太阳能转化效率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可以计算得出预估的光伏发电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发电量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使用光伏系统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修正。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
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计算方法光伏电站是一种通过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
与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不同,光伏电站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源,在清洁环保的前提下发电。
为了准确计算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第一,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太阳光在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密度,一般以光照强度来表示。
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这个变化与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夏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大,冬季较小。
第二,光伏电池效率。
光伏电站的核心组件是光伏电池,光伏电池通过光生电效应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光伏电池的效率会影响电站的发电量,效率越高,单位面积上的发电量就越大。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多晶硅光伏电池的效率在15%到22%之间。
第三,光伏电站的安装容量。
光伏电站的安装容量是指光伏组件的总装机容量,通常以千瓦(KW)或兆瓦(MW)为单位。
安装容量越大,电站的发电量就越高。
第四,光伏组件的数量和布局。
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数量和布局也会影响发电量。
组件的数量越多,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吸收就越充分,从而提高发电量。
此外,光伏组件的布局也有讲究,可以采用固定式安装或者追踪式安装。
追踪式安装能够根据太阳的位置调整组件的角度,以获取更多的太阳光。
第五,温度和灰尘等影响因素。
光伏组件的温度也会影响发电量。
一般来说,光伏组件的温度越高,发电效率就越低。
此外,灰尘和污染物也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光吸收能力,从而降低发电量。
综上所述,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算方法如下:1.计算太阳辐射强度。
使用太阳辐射计等设备测量太阳辐射强度,或者根据气象站的数据进行估算。
2.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发电量。
根据光伏电池的效率、安装容量以及太阳辐射强度,计算光伏电池的实际发电量。
公式为:实际发电量=光伏电池的额定发电量×光伏电池的效率×光伏电池的安装容量×太阳辐射强度。
3.考虑光伏组件的数量和布局。
根据光伏组件的数量和布局,调整实际发电量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太阳辐射
倾斜面
一月
4.49二月
5.12
三月 5.84
四月
6.47五月 6.47
六月 6.18
七月 5.87
八月 5.4
九月 5.18
十月 4.99
十一月 4.57
十二月 4.05
年平均数 4.1
则减排量为:
煤=发电量
*0.39Kg 月份最佳倾斜面各月的太阳辐射量(kWh/m2/day)
目前我国火力发电
据统计,每燃烧一吨标煤排放二氧化碳
问题的思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并可以减少排放大量
二氧化碳=发电量
*0.39*2.6Kg 二氧化硫=发电量
*0.00039*24K g
氮氧化物=发电量
*0.00039*7Kg
理纬度(在北半球为正,南半球
力发电每产生一度电能平均消耗 390 克标煤(能源基础数据汇编,国家计委能源所,1999.1,P16)。
据统计,每燃烧一吨标煤排放二氧化碳约 2.6 吨,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氮氧化物约7 公斤(《对我国能源及能源题的思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史立山)。
如表6所示,此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炭,并可以减少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此外,光伏发电还可以减排大量粉尘和烟尘。
发电量预测
光伏系统环境效益
保定市纬度38.57高差为薄膜厂区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