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习题含答案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其次节【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总分:54分(学问点1:视察土壤;学问点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问点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学问点1](2024年四川宜宾月考)紫色土主要由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富含磷、钾等养分元素。
紫色土水土流失快,土层浅薄,土壤剖面上下差异小。
据此完成第1~3题。
1.形成紫色土的砂岩中可能发觉( )A.霸王龙化石B.笔石化石C.三叶虫化石D.猛犸象化石2.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坡向C.生物D.成土母质3.紫色土剖面上下差异小,是由于( )①地表枯枝落叶多②成土母岩风化快③土层侵蚀快④土壤发育时间长A.①②B.②③D.③④D.①④【答案】1.A 2.D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紫色土主要由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可知,侏罗纪、白垩纪是恐龙时代,因此,推断其有恐龙化石,A项正确;笔石和三叶虫形成于古生代,B、C项错误;猛犸象生活在新生代的第四纪,D项错误。
第2题,由材料“紫色土主要由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的紫色或紫红色砂岩、页岩快速风化发育而成,富含磷、钾等养分元素”可知,其颜色与成土母质有很大关系,D项正确。
第3题,由材料“紫色土水土流失快,土层浅薄,土壤剖面上下差异小”可知,差异小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快,表层的有机质难以积累,土层侵蚀快,土层薄,②③正确;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丰富,上下差异大,①错误;土壤发育时间短,土壤不够成熟,④错误。
[学问点1、2](2024年四川巴中期末)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下图是地球表面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6题。
4.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土层是( )A.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B.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D.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5.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层的作用是( )A.确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与养分状况B.为土壤供应大量的有机质与腐殖质C.能使养分元素在土壤的表层不断富集D.能加快所在地区母岩层的风化速度6.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是( )A.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与空气B.矿物质、沉积岩、水分与空气C.矿物质、有机质、植被与空气D.沉积岩、动植物、水分与空气【答案】4.D 5.A 6.A [解析]第4题,依据森林土壤剖面结构,可知甲为腐殖质层,乙为淋溶层,丙为淀积层,D项正确。
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2 土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地理试题
第二节土壤知识点一观察土壤1.按照土壤的质地可以分为( )A.黑土黄土紫色土 B.砂土壤土黏土C.黄土黏土红壤 D.水稻土黑土砂土2.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 )A.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B.土层的疏松程度C.土壤颗粒的大小 D.水分的多少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3~4题。
3. 图中②层为( )A.腐殖质层B.淋溶层C.犁底层D.耕作层4.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当某一土壤中体积比分别为: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和空气各20%~30%时,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
下图为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是( )A.母质 B.气候C.地形 D.生物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高温多雨,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B.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应发育在酸性母质上C.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多,有盐碱化现象知识点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7.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8.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
“牙刷草,开紫花。
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
据此完成9~10题。
9.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A.生物 B.气候C.地形 D.成土母质10.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知识点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作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
解析 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和矿物 养分归还给地表,使得地表土壤的有机质增多、矿物元素富集,②③正确。
10.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
原因是( )
A.岩石的风化
6.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区域是( )
A.枯枝落叶层 B.腐殖质层
C.淋溶层
D.淀积层
答案 B 解析 有机质含量最高的为腐殖质层。
考点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考向 1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 7~8 题。
7.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 C
解析 读图二可知,该土壤表层(0 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 5,说明地 表有机质含量较少,A 项错误;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 B 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 较低,C 项正确,D 项错误。
4.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 B.深耕改土 C.温室大棚 D.砾石压土
(1)说明红壤的特点。 (2)根据材料,选择某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 式。 (3)可采取哪些方法对红壤加以改良?
成果展示 (1)有机质含量少,肥力较低;土壤酸性较强;土质黏重。 (2)坡度在 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 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 或答坡度为 18°~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牧 业用地。或答坡度在 24°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 (3)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矿物肥料;增施生石灰; 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其次节土壤[2024·重庆南开中学期末]如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有机层D.④为淀积层2.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2024·江苏徐州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亲密相关。
如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更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缘由是( )A.植被生长快速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微生物分解缓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4.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凹凸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A.成土母质 B.地质条件C.岩石性质 D.生物种群[2024·安徽安庆期末]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如图示意云南东川红壤景观。
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云南东川红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C.地貌 D.时间6.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7.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排井灌 D.砾石覆盖[2024·辽宁葫芦岛期末]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土壤形成的先后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9.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影响土壤厚度②积累有机质③富集矿物元素④确定土壤粒度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10.[2024·辽宁大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五章第二节土壤课后习题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21年)
第五章其次节土壤1.以下有关土壤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土壤就是土地B.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C.土壤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占有空间D.土壤是由颗粒状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2.自然界中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A.大气B.水分C.岩石D.土壤3.农业生产抱负的土壤质地是〔〕A.砾土B.砂土C.壤土D.黏土4.自然土壤剖面中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是〔〕A.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D.母岩层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气候B.地貌C.生物D.水文6.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C.地表植被掩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中近30%的锰能通过Mn2+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
读表,完成7~8题。
不同地点茶叶锰含量〔mg/kg〕及对应土壤的pH表7.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中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A.成土母质B.有机质C.水分D.空气8.从表中可以分析出,茶叶最适合栽种在〔〕A.黄土B.红壤C.水稻土D.黑土山东禹城北丘洼曾经是土壤盐碱化严峻的地区,盐碱化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91%。
这里频繁旱涝,导致土壤盐碱化极其严峻,但自1986年开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讨论所在此建立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了粮食高产。
据此完成9~10题。
9.北丘洼盐碱地土壤盐分的特点是〔〕A.春秋季节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B.冬季返盐,夏季淋盐,春秋季节相对稳定C.夏季返盐,冬季淋盐,春秋季节相对稳定D.春秋淋盐,冬季返盐,夏季相对稳定10.北丘洼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实行的主要措施有〔〕①引淡淋盐②井灌井排③掩盖④营造防护林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读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5章第2节 土壤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植被和土壤第二节土壤同步练习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
据此完成下题。
1.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D.土层厚度大【答案】D【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答案】C【解析】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
而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植被减少,水文要素受到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C。
3.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答案】A【解析】土壤肥力的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土壤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①到②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从①到②,由干到湿,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A项错误;从②到③,由热到冷,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B项正确;从③到④,由湿到干,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增强,C项错误;从④到①,由冷到热,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增强,D项错误。
6.①处地表的土地景观特征最可能是()A.红土B.沙土C.黄土D.黑土【答案】B【解析】①处土地景观的特征是在“干”“热”的条件下形成,最有可能是沙土,故B项正确。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2土壤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5
第二节土壤1.热带雨林对于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一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图二为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结合图一,简要说明热带雨林与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物体的干物质重量。
单位为千克/米2·年)的差异,并分别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图二中A为原始森林情况下土壤肥力状况,依据图一分析热带雨林中的土壤比较贫瘠的原因。
成果展示(1)差异: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较大;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量较小。
原因: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终年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降水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
(2)雨林储存的养分最多;枯枝落叶分解释放出的养分被地表径流带走,释放到土壤中的养分少;土壤因淋溶作用而流失养分;土壤养分供生物生长,土壤中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2.土壤在水力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
印度东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半岛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甲、乙两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和丙地土壤侵蚀的差异并阐述判断理由。
(3)分析印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土壤侵蚀。
成果展示(1)差异:甲地侵蚀强度大于乙地;甲地侵蚀强度空间变化大于乙地。
原因: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乙地;甲地地势起伏大于乙地。
(2)差异:甲地以水力侵蚀为主,丙地以风力侵蚀为主。
理由:甲地降水多,地表径流丰富,以流水作用为主;丙地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以风力作用为主。
(3)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拦蓄雨水;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和泥沙;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缓风速,减轻对土壤的侵蚀;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采用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保护地面,减缓径流,增强土壤抗蚀能力。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二)综合题1、读我国某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甲地区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植被的类型。
(2)请说出图中甲地区的典型自然土壤类型及该类土壤的特点。
(3)对于图中甲地区土壤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加以改良?(4)图中乙平原是该岛主要的水稻种植区,请推测该平原的土壤类型。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红壤。
特点:有机质含量少,肥力较低;土壤酸性较强;土质黏重。
(3)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施矿物肥料,丰富协调养分;增施生石灰;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
(4)水稻土。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及改良措施等知识点。
(1)通过图中海陆轮廓、行政区界和山脉、河流等,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主要为福建和台湾地区。
甲地区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为红壤,由于高温多雨的气候,致使土壤有机质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较低,土壤呈酸性,且土质黏重。
(3)改良甲地区红壤的措施是种植绿肥作物,增施有机肥;加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在土壤中掺入沙子,改良土壤结构。
增施矿物肥料,丰富协调养分。
(4)图中乙平原为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由于长期种植水稻,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水稻土。
小提示: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东南部山地较多,土质瘠薄。
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使过去的贫瘠之地成为“欧洲蔬菜之都”。
下图为阿尔梅里亚省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阿尔梅里亚市气候统计资料。
(1)据材料简析阿尔梅里亚东南部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后训练含解析1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
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
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2。
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A.岩石的作用B。
气候的作用C.生物的作用D。
地形的作用3。
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较深厚的是()A。
甲 B.乙C。
丙 D。
丁答案:1。
B 2.C 3.A解析:第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
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第2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第3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
据此完成4~5题。
4。
亚马孙平原的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
综合性D。
季节性5。
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D.土层厚度大答案:4。
A5。
D解析:第4题,高温多雨利于植物生长,形成热带雨林植被,高温多雨使得微生物对枯枝落叶分解速度快且彻底,而且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A项正确.第5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第2节土壤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节土壤(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下列关于土壤质地和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砂质土壤透气、透水性能好,因此有利于农业生产②黏质土壤蓄水性能好,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因此有利于农业生产③壤土因为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适中,不仅通气、透水性能好,而且有利于保水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④土壤的质地不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可以对土壤的质地进行改造,使其适合农业生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D[砂质土壤虽然透水、透气性能好,但是不利于保水保肥;黏质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好,但是因为土质黏重,不易耕作;砂粒、粉粒和黏粒的比例适中的壤土是最理想的农业生产土壤质地;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质地特点进行改造,使其适合农业生产,例如给沙土中掺入适当黏土,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3.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A.是岩石的作用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D.是地形的作用2.B 3.C[第2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第3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
](2021·某某潍坊高一期末)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
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
五色土是指在中华大地上,按照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选取的青、红、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下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土壤》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土壤》练习题及答案第二节土壤基础练知识点1土壤的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根据黑色命名土壤的是( )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2.关于土壤颜色与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华北地区—红色B.南方地区—蓝色C.四川盆地—青色D.北方地区—黑色和黄色知识点2土壤的物质组成和质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红壤、黑土、水稻土的土壤成分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 )A.水稻土、黑土、红壤B.红壤、水稻土、黑土C.黑土、水稻土、红壤D.红壤、黑土、水稻土4.关于土壤透水性的比较( )A.甲最好B.乙最好C.丙最好D.三者一样知识点3土壤剖面构造如图为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C.③为有机层D.④为淀积层6.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知识点4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2023·江苏徐州期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
如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生长迅速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微生物分解缓慢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8.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A.成土母质B.地质条件C.岩石性质D.生物种群知识点5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
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
据此完成9~10题。
9.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10.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易错练易错点1对土壤的质地及剖面判读不清我国南沙群岛多为珊瑚礁岛,大部分岛屿呈椭圆形,土壤发育于大小不同的礁盘上。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合格考达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0·山东省7月合格考)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下图示意某地自然土壤剖面,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土层。
据此完成1~2题。
1.营养物质最丰富的是( A )A.甲层B.乙层C.丙层D.丁层2.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是( D )A.甲层B.乙层C.丙层D.丁层[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是腐殖质层,乙是淋溶层,丙是淀积层,丁是母质层。
其中营养最丰富的是腐殖质层。
A项正确。
第2题,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D项正确。
(2022·四川绵阳一诊)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
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 B )A.降水B.温度C.风力D.地貌4.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 C )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分④空气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3题,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故选B。
第4题,矿物质由岩石风化形成,月壤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月球上没有生物,月壤中没有有机质;月壤中没有水分和空气。
故选C。
云贵高原某小村寨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主,石漠化严重,经济落后,近年来,通过区域整治与开发,生态改善,村民收入提高。
下图示意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
据此完成5~6题。
5.整治前当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坡度与坡位的关系( D )A.坡位越高,土壤厚度越小B.岩石裸露率越高,土壤厚度越小C.坡位越低,土壤厚度越大D.坡度越大,土壤厚度越小6.村民种植玉米,造成石漠化最严重的坡位是( B )A.坡顶B.上坡C.下坡D.洼地[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坡位与土壤厚度的关系是随坡位升高,土壤厚度先下降后升高;岩石裸露率在坡顶最高,土壤厚度在上坡最薄;坡度与土壤厚度是负相关。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基础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土壤基础达标练(2021天津东丽高一期末)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答案:C解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2.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 )答案:B解析: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021山东济南高一期末)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岩土持水度是指岩土中经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
读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关系图,回答下面三题。
3.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三者关系为( )答案:B解析:读图并结合材料信息可判断,孔隙度等于给水度与持水度之和,故选B。
4.从图中可以得出( )A.岩土颗粒越大,孔隙度越大B.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大C.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小D.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岩土颗粒越小,孔隙度越大,A错误,岩土给水度随岩土颗粒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岩土持水度越来越小,故B、C错误,D正确。
5.降水量和强度以及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地下水最丰富的土壤类型是( )答案:C解析:给水度越大,地下水越丰富,在粗砂质土壤中,给水度最大,故地下水最丰富。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
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黄土高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蚀作用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答案:A解析:黄土与风力沉积作用有关;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关。
7.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答案:B解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 - 1 - 第二节土壤.................................................................................................................. - 8 - 第五章测评 ................................................................................................................... - 15 -第一节植被合格考达标练甲图为某地景观图,乙图为旗形树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图—天然植被B.甲图—草原C.乙图—人工植被D.乙图—森林2.造成乙图中树冠呈旗形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1题,读图可知,甲图为人工植被;乙图为天然植被,为森林。
第2题,旗形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2.C“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
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
”据此完成3~4题。
3.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A.撒哈拉地区B.西欧地区C.南极地区D.马来群岛4.当地的天然植被类型是()A.荒漠B.雨林C.落叶林D.针叶林3题,材料描述的现象应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
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发育热带雨林。
4.B下图示意某种植被在我国的分布(数字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比重,单位:%)。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5.2土壤课后检测能力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土壤[学考合格练]1.土壤有机质含量( )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答案:B2.关于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促进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形成B.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陡峭的山坡往往形成深厚的土壤D.炎热少雨的气候利于土壤的形成答案:B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4.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第3题,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
而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植被减少,水文要素受到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C。
第4题,土壤肥力的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土壤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答案:3.C 4.A5.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答案:C6.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的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答案:B7.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C.丙、乙、甲D.甲、丙、乙答案:A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都来自成土母质B.有机物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C.影响土壤形成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地形D.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肥力小答案:B下图为土壤结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土壤
一、单选题
读“某地不同土壤粒径占比累积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土壤主体粒径集中于
A.1~10mm
B. 0.1~1mm
C. 0.01~0.1mm
D. 0.001~0.01mm
2.影响土壤粒径大小的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 地形
C. 气候
D. 生物
岩土给水度是指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岩土持水度是指岩土中经重力排水后所含水的体积占岩土总体积(包括所含水)的百分比。
读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的关系图,回答3-5题。
3.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三者关系为
A.前者大于后两者之和
B.前者等于后两者之和
C.前者小于后两者之和
D. 三者没有直接关系
4.从图中可以得出
A.岩土颗粒越大,孔隙度越大
B.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大
C.岩土颗粒越大,给水度越小
D. 岩土颗粒越大,持水度越小
5.降水量和强度以及植被状况相同的情况下,地下水最丰富的土壤类型是
A. 细砂质土壤
B. 中砂质土壤
C. 粗砂质土壤
D. 细砾质土壤
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甲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增加
B.土壤的总储水能力提高十分显著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 降水后形成地表径流减少明显
7.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A.阳坡缓坡
B. 阳坡陡坡
C. 阴坡陡坡
D. 阴坡缓坡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甲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乙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8.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
B. 深耕改土
C. 大棚温室
D. 砾石压土
9.下列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
述,正确的是
A. 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
量较高
B. 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 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焚烧开荒
B. 连续耕作
C. 森林再生
D. 耕地废弃
11.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说明了
A. 雨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旺盛
B. 雨林群落生产力高
C. 雨林生态的淋溶作用强
D.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二、综合题
12.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
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条曲线,________
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
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
(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腐殖质层、________、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774
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
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
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
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
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
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
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
退化。
图甲为阿尔梅里亚省的
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该地的
气候统计资料。
(1)说明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
(2)“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
(3)分析当地无土栽培导致土壤退化的原因。
1-5 BABDC 6-11 CDBCA C
12.【答案】(1)a
(2)E,G A
(3)枯枝落叶层淋溶层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
(5)温带荒漠水源
(6)降水量少于蒸发量高温多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植物茂盛
13.【答案】(1)当地年降水量小,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
(3)无土栽培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致退化;造成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使土壤进一步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