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宣传知识
野生菌的危害宣传知识
野生菌是指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真菌,有些野生菌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需要加强对野生菌的危害宣传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
1. 野生菌中存在有毒品种,食用后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 野生菌中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胃肠道不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
3. 野生菌中毒的潜伏期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天,短者仅数小时。
4.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方法包括:不买不认识的野生菌,不采摘未成熟的野生菌,不随意食用野生菌,注意食品卫生。
5. 一旦出现野生菌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食用了野生菌的情况。
通过加强对野生菌危害的宣传,可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降低野生菌中毒的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野生菌食品安全法宣传
野生菌食品安全法宣传一、背景介绍野生菌是一种珍贵的食材,拥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由于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复杂多变,采摘和加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我国制定了《野生菌食品安全法》,旨在规范野生菌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监管,提高野生菌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二、野生菌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性野生菌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野生菌食品的安全性《野生菌食品安全法》对野生菌的采摘、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监管,要求生产企业和经营者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野生菌食品的安全性。
2. 保护生态环境野生菌的生长环境对于其品质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野生菌食品安全法》要求加强野生菌生长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确保野生菌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监管和追溯体系建设《野生菌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健全野生菌食品的监管和追溯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加强对野生菌食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三、野生菌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野生菌食品安全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野生菌的分类和标准《野生菌食品安全法》对野生菌进行了分类和标准化管理,明确了各类野生菌的品种、特征和食用安全要求,为野生菌的采摘、加工和销售提供了科学依据。
2. 野生菌食品的生产和加工《野生菌食品安全法》对野生菌食品的生产和加工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生产企业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野生菌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3. 野生菌食品的运输和销售《野生菌食品安全法》对野生菌食品的运输和销售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运输和销售企业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野生菌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4. 野生菌食品的监管和追溯《野生菌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健全野生菌食品的监管和追溯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加强对野生菌食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两河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资料
两河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资料- 2 -- 3 -- 4 -5.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6.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二)食用野生菌的注意事项食用野生菌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没有吃过的尽量不要吃;不认识的尽量不要吃;没有把握的尽量不要吃。
做到这三条,吃到有毒野生菌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1.不要购买和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类。
即使对自己熟悉的,能确定为无毒的,食用时也不要杂,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
2.对购买和采来的能确定为无毒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 5 -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5.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三)野生菌如何保鲜1.常温贮藏(10℃-25℃)。
预防野生菌中毒健康知识
预防野生菌中毒健康知识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野生菌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可不能随便乱吃哦,不然会中毒的呢。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健康知识吧。
首先呢,我们不认识的野生菌可千万不能采来吃。
有的野生菌长得可好看啦,五颜六色的,就像小蘑菇房子一样。
但是这些漂亮的野生菌可能是有毒的哦。
就像有些漂亮的花不能摸一样,不认识的野生菌也不能吃。
然后呀,就算是认识的野生菌,也不能随便吃太多。
有的野生菌虽然没毒,但是吃多了也会让我们不舒服。
就像我们吃糖果不能吃太多一样,吃野生菌也要适量哦。
如果我们看到别人采了野生菌,也不能跟着吃。
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采的野生菌是不是安全的。
也许他们采的野生菌是有毒的呢。
就像我们不能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一样,不能随便吃别人采的野生菌。
还有哦,在市场上买野生菌的时候,要找认识的大人一起去。
大人会知道哪些野生菌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
而且要去正规的市场
买,不能在路边随便买。
就像我们买玩具要去正规的商店一样,买野生菌也要去正规的地方。
如果不小心吃了野生菌,觉得不舒服了,一定要赶紧告诉大人。
大人会带我们去医院看医生。
医生就像超级英雄一样,会想办法让我们好起来。
不能自己忍着不说哦,不然会越来越严重的。
嘿嘿,这些就是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健康知识啦。
大家一定要记住哦,这样我们才能开开心心地过暑假,不会因为吃野生菌中毒而生病。
预防野生菌中毒知识讲座
预防野生菌中毒知识讲座尊敬的听众们,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些预防野生菌中毒的知识。
随着人们对野味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野外自行采摘野生菌菇。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野生菌菇中存在许多有毒的品种,误食这些有毒的菌类可能导致中毒。
预防野生菌中毒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有毒菌类的外观与特征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有些野生菌菇携带有剧毒,因此在野外采摘时,我们必须学会区分食用和有毒的菌种。
了解有毒菌类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尽量避免与这些有毒菌类相似的菌类误食。
另外,避免采摘菌褶增多的菌类,因为一些有毒菌类会因菌褶增多而有毒。
采摘野生菌菇时要选择生长环境良好的地方。
有些菌类可能会吸收污染物,如果在受污染的地方采摘,则可能会摄入有害物质。
建议避免采集在高污染地区,如工业区、道路边等地方的菌菇。
另外,应选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没有明显污染迹象的菌类。
烹饪野生菌菇时应彻底煮熟,以确保中毒物质被彻底分解。
很多野生菌类在生食时是有毒的,但经过高温烹饪后将有毒物质破坏掉。
我们需要确保任何野生菌菇都被完全加热,避免生食。
如果误食了有毒菌类,应尽快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中毒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等。
如果发现这些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立即送往医疗机构。
在等待医疗救援期间,可以用温水洗胃,但切勿使用草药等自行处理。
了解有毒菌类的外观与特征、选择生长环境良好的地方、彻底煮熟野生菌菇以及正确处理中毒情况是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关键要点。
希望今天的讲座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知识,并帮助大家更加安全地享受野生菌菇的美食。
谢谢大家!。
关于云南野生菌的知识
关于云南野生菌的知识云南野生菌啊,那可真是大自然给云南的宝贝。
一说到云南野生菌,那种类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像牛肝菌,这牛肝菌的样子就特别有趣,菌盖厚实得很,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褐色的,有黄色的。
它的口感那叫一个滑嫩,炒的时候稍微放一点蒜,那香味能飘出老远。
还有鸡枞菌呢,这鸡枞菌可是菌中的珍品。
它的形状有点像把小伞,菌杆白白嫩嫩的。
鸡枞菌最适合做汤啦,煮出来的汤特别鲜美,就像把整个云南的山水鲜味都浓缩在这一碗汤里了。
吃野生菌也是有讲究的。
采野生菌可得小心着点,不懂的可千万别乱采。
有些野生菌是有毒的,那可不能吃。
在云南当地,大家都知道一些辨别野生菌的小窍门。
比如说颜色特别鲜艳的野生菌,很多时候是有毒的,就像那种红得像火一样的,看着就很危险。
还有就是如果菌子的气味很怪异,那也得小心,正常的野生菌都有着独特的菌香。
云南人对野生菌那是爱得深沉。
每到野生菌上市的季节,大街小巷都是卖野生菌的。
大家就像过节一样,都忙着去买新鲜的野生菌回家做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野生菌做的菜,聊着天,那氛围可温馨了。
而且野生菌还有很多不同的吃法。
除了炒和煮汤,还能烤着吃呢。
把菌子放在火上慢慢烤,菌子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焦香,再撒上一点盐和辣椒面,哎呀,那味道简直绝了。
野生菌生长的环境也很特别。
它们喜欢长在山林里,在那些潮湿的、有很多腐叶的地方。
这些地方的土壤肥沃,给野生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而且不同的野生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还不太一样。
有的喜欢在松树林里,和松树相依相存。
有的则更喜欢混交林的环境。
野生菌可不仅仅是食物,它还是云南的一种文化象征。
在云南的很多传说和故事里,都有野生菌的身影。
它代表着云南这片土地的神奇和富饶,也承载着云南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野生菌食用安全宣传
野生菌食用安全宣传1. 引言野生菌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材,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野生菌的食用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大众的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野生菌食用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野生菌的鉴别方法、食用技巧以及食用安全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享受野生菌的美味,同时确保食用的安全。
2. 野生菌的鉴别方法野生菌的鉴别是食用安全的第一步,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鉴别方法:2.1 外观鉴别野生菌的外观特征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首先要注意菌盖的形状、颜色和质地,正常的野生菌菌盖应该呈现出光滑、均匀的颜色,并且质地柔软。
其次,要观察菌褶的形态、颜色和密度,正常的野生菌菌褶应该整齐、均匀,颜色鲜艳。
最后,要注意菌柄的形状、颜色和质地,正常的野生菌菌柄应该直立、坚实,颜色和质地与菌盖相符。
2.2 气味鉴别野生菌的气味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将野生菌放在鼻子附近闻一闻,如果有刺激性气味、腐败味或其他异常气味,说明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不宜食用。
2.3 化学试剂鉴别化学试剂鉴别是一种科学、准确的鉴别方法。
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化学试剂,比如硫酸铁、氢氧化钠等,对野生菌进行鉴别。
不同的野生菌对化学试剂的反应会有所不同,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可以初步判断野生菌的品质。
3. 野生菌的食用技巧野生菌的食用技巧是保障食用安全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技巧:3.1 煮熟食用野生菌一般需要经过煮熟才能食用。
煮熟可以有效地杀死菌类中的细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保障食用的安全性。
煮熟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确保野生菌完全熟透。
3.2 搭配食材野生菌可以搭配其他食材一起烹饪,提升口感和营养价值。
例如,可以将野生菌与鸡蛋、豆腐等搭配,制作成营养丰富的菜肴。
同时,搭配食材还可以相互补充营养,提供更多的营养元素。
3.3 适量食用野生菌的食用量应适量,不宜过量。
野生菌中含有一些特定的成分,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野生菌食用安全宣传
野生菌食用安全宣传野生菌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菌类,包括蘑菇、牛肝菌、松茸等。
野生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食用安全风险。
以下是野生菌食用安全的一些建议和宣传内容:1. 准确识别:野生菌种类繁多,并且有些有毒菌种与可食用菌种在外形、颜色等方面非常相似。
因此,采摘野生菌前应确保自己具备准确的菌类识别能力,以避免误食有毒植物。
2. 去除外观异常的菌:野生菌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虫蛀、腐烂等。
采摘时应避免采摘外观异常的菌类,以免食用导致食物中毒。
3. 灶前处理:野生菌应在食用前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洗、翻炒等。
清洗时使用流动的清水,将泥土及昆虫等附着物清除干净;翻炒时可以破坏其中可能存在的毒素,确保食用安全。
4. 适量食用:尽管野生菌营养丰富,但其中也含有一些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嘌呤、氟化物等。
因此,在食用野生菌时应适量,不宜过量。
5. 专业指导:对于不确定的野生菌种类,以及对食用安全有疑虑的人群(孕妇、小孩、老人等),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如食品安全专家、医生等,获得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宣传内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传播:1. 媒体报道: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进行相关新闻报道,提醒公众野生菌食用安全的重要性,介绍野生菌的种类和食用注意事项。
2. 宣传海报:设计制作关于野生菌食用安全的宣传海报,通过餐厅、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张贴,提醒人们采摘和食用野生菌的注意事项。
3. 社交媒体宣传: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关野生菌食用安全的知识,吸引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4. 教育活动:组织野生菌的识别培训班、采摘活动等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野生菌的种类、分布和食用安全知识。
5. 政府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野生菌市场的管理和监督,规范野生菌的采摘、销售和食用环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通过这些宣传和措施,可以提高公众对野生菌食用安全的认识,减少食用中毒等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
野生菌食用安全知识
野生菌食用安全知识时下正值雨季,各类野生菌也进入了盛产期,味道鲜美的菌子吸引了不少人,提请广大师生,在品尝野生菌的美味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防野生菌中毒。
一、野生菌一般常识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
而吃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据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体血糖降低。
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用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二、野生菌加工要求(一)烹调时,最好把菌子在沸水中煮上3到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
(二)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
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三)采来或买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四)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用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五)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或尽量少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六)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三、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四)是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五)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预防野生菌中毒知识宣传
预防野生菌中毒知识宣传
预防野生菌中毒是很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知识宣传的建议:
1. 认识有毒菌种:教育公众识别常见的有毒野生菌种和其中毒症状,如鹅膏菌、毒蝇伞、毒鹅膏菌等。
提供图文资料和参考书籍,帮助人们识别这些有毒物种。
2. 了解野生菌采摘规则:宣传采摘野生菌的规则和原则,例如不采摘不认识的菌种、不采摘过时或腐烂的菌类等。
强调避免无授权的地点采摘野生菌。
3. 谨慎食用野生菌:提醒公众,即使是认识的食用菌种,也应该进行适当的烹饪和食用前的检验,确保其品质和安全性。
不要食用不确定的野生菌。
4. 寻求专业意见:鼓励人们在采摘和食用野生菌之前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如植物学家、食品安全专家或有经验的野生菌专家。
5. 举办安全讲座或培训:组织公开讲座、培训活动或工作坊,向公
众传授关于野生菌中毒的知识和安全采摘技巧。
提供实地讲解野生菌的特征和辨识方法。
6. 制作海报或宣传册:设计并制作具有吸引力和易于理解的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传达有关野生菌中毒的信息,并提供安全采摘和食用建议。
7. 利用社交媒体: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如正确识别野生菌、采摘指南、解读中毒案例等,以吸引和教育更多的人。
8. 强调自我保护意识:提醒公众在野外采摘时要注意自身安全,如穿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带着防蚊虫用品、携带食品和水等。
9. 更新和传播信息:定期更新有关野生菌中毒及其预防的最新研究和消息,确保公众获得最准确、及时的信息。
通过宣传和教育的方式,加强对野生菌中毒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对野生菌采摘和食用的安全意识,减少中毒风险。
同时,鼓励人们尽量在有经验和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野生菌的采摘和食用。
预防野生菌中毒小知识
预防野生菌中毒小知识随着雨季的到来,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成为群众的喜爱佳肴。
为有效预防误食有毒野生菌等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文山市食安委下发了《关于加强野生菌等食物中毒防治工作的通知》,现就如何鉴别有毒野生菌及野生菌的加工食用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一、毒菌的鉴别1、看颜色: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此外,一是观外形。
一般的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
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用菌则有菌菇固有的香味。
3、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说明有毒,反之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成黑色或褐色。
四是牛奶试验。
将少量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食用及加工方法1、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三、食用野生菌中毒症状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小知识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小知识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小知识
野生菌是一种美味的食材,但是其中有些菌类却是有毒的,如果误食这些有毒的野生菌,就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为了保护大家的健康,以下是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小知识:
一、了解野生菌的基本知识
在采摘野生菌之前,我们必须了解野生菌的基本知识,包括野生菌的形态、生长环境、毒性等。
只有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辨别有毒的野生菌。
二、选择正规的采摘地点
采摘野生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采摘地点。
正规的采摘地点通常会有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和管理,可以保证采摘的野生菌是安全的。
三、辨别野生菌的真伪
野生菌的真伪辨别是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关键。
我们要学会辨别野生菌的真伪,只有真正的野生菌才是安全的食材。
在辨别野生菌的真伪时,可以通过外形、气味、
口感等方面进行判断。
四、正确处理野生菌
在采摘野生菌之后,我们需要正确地处理野生菌。
首先要进行清洗,然后进行烹饪。
在烹饪野生菌时,一定要煮熟或煮透,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五、避免过量食用野生菌
野生菌虽然美味,但是过量食用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在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控制食用量,避免过量食用。
总之,预防野生菌中毒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野生菌广告词
野生菌广告词篇一:野生菌宣传单预防野生菌中毒基本知识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据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全血糖降低。
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用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民间流传着一些鉴别毒菌和食用菌的经验和方法。
如“有臭味怪味的菌子有毒”、“能使大蒜、银器、象牙筷变色的菌子有毒”、“生蛆虫食的菌子无毒”等等。
经过调查和实验,证明都是不可靠的。
也许某种毒菌有某些特性,但决不能用作鉴别所有毒菌的标准。
有毒的野生菌常具有以下特征:色泽鲜艳;伞形菌表面呈鱼鳞状;菌柄上有环状突起物;菌柄底部有不规则突起物;野生菌子采下或受损,其受损部会流出乳汁。
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
有疙瘩、斑、沟裂、生泡、流桨、有菌环、菌托及呈奇形怪状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成分。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一看生长地带。
可食用的无毒野生菌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杂木林中,有毒野生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二看颜色。
有毒野生菌表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并且采摘后易变色。
三看形状。
无毒野生菌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杆上有菌轮,菌托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
将采摘的新鲜野生菌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五闻气味。
无毒野生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野生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腥臭等气味。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菌宣传知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加强食品安全意识,勿随意食用野蘑菇
每年6月至9月,是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也是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
毒蕈(xùn,即野蘑菇)中毒是因为毒蕈中有生物毒素,误食毒蘑菇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幻觉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鉴别有毒野生菌: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1、选环境。
一般有毒菌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无毒菌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上。
2、观外形。
一般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柄上有菌轮和菌托,而无毒菌面平滑,柄上无菌轮和菌托。
3、闻气味。
一般有毒菌有辛辣、酸涩、恶腥等怪异味,而无毒菌一般有特殊香味,无异味。
4、煮试。
在煮野生菌时,放些许大蒜同煮,若大蒜变色则可能为有毒菌,切勿食用。
正确食用无毒野生菌:在食用无毒野生菌时,应经过多次清洗,并经煮熟烧透方可食用。
购买或采摘的野生菌,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且不宜多食。
此外,在食用无毒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因为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也可能会引起中毒。
掌握自救处理方法:如在食用完野生菌后,身体感到不适,应立即拨打就近医院电话,并采用刺激喉部等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减轻中毒程度。
同时,可让中毒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导致休克。
就诊时可携带食用的野生菌共救治参考。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对野生菌的加工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食用野生菌原料的质量控制,一要避免有毒野生菌混入原料,二是确保无毒野生菌生产环境未受污染。
最后,由于传统消费习惯、个别人消费喜好,一些人常常食用山珍野味,面对山珍野味(包括野生菌、野生动植物、河豚等),如果不具备相应野生动植物毒性情况、可食用性知识,请勿随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