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全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课件(共159张PPT)精选全文

这个理论至今仍然占据优势,成为西方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者有:20世纪初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勤,他认为万物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可以与人交感。如史前洞穴中动物的遗骨,都被堆积得整齐叠置有序。代表者还有英国慕名人类学家弗雷泽。
将军崖壁画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这样三种功能。
一、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艺术对与自然、社会、历史术的基本特征
比例 : 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 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 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 响到建筑美。
均衡: 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 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间的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 增加崇高的美感。
五、建筑艺术的特征
通过空间 形体 比例 节奏 色彩 均衡 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内涵。
古罗马建筑的杰作——
罗马角斗士竞技场
特点:拱券结构 长轴188米,短轴15米, 中央的“表演区”长轴 86米,短轴54米。
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来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就是供人 们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 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四、中国园林
北方大型皇家园林 江南小型私家园林 诗情画意自然美 建筑美 文化美
上 海 紫 园 别 墅
园林艺术
一、园林艺术的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 PPT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画 中国马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原始歌舞
4.艺术起源于“巫术”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野蛮人的世 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 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想 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 天空。”
三、审美性(具有审美价值)
1.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审美意识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任何艺术
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借以凝冻和保 存人类的审美意识。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化真为美(艺术真实),化善为美(人生态度 和道德评价)
在艺术中,“丑”同样具有审美价值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概论新编
第一章 艺术总论
第一节 艺术起源
一、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 1.“模仿说”或“再现说” 2.“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艺术起源于“游戏” 3.艺术起源于“表现”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5.艺术起源于“劳动”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1.“模仿说”或“再现说”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 概念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
(1)“以情感人”; (2)“潜移默化”; (3)“寓教于乐”.
(1)“以情感人”
〔俄〕柴可 夫斯基
《如歌的行 板》
(2)“潜移默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北朝民歌《木兰诗》)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高适《燕歌行》)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完整ppt)10-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十章(20190402)改后

• 第二,数字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音乐的产业形 态。借助数字技术,音乐产业突破了传播空间、 时间、数量、质量的限制,能够提供音乐作品 的无损品质和无限复制。
• 第三,形成了数字时代的大众音乐狂欢。 • 第四,数字技术让音乐迈入跨界应用时代。
三、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舞台艺术
• 第一,表演主体的多元性和虚拟性。 • 第二,表演过程的事件性。 • 第三,表演效果的奇观性。 • 第四,表演形式的跨界性。 • 第五,表演传播的广泛性和全球性。 • 第六,数字技术对保护表演形态文化艺术有重
波普艺术代表作品 罗伯特•劳申柏《组字画》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黄浦江上的焰火作品《白天焰火》2014年8月8日
多样化与本土化的艺术博弈也带来了需要 思考的问题
• 首先,多样化时代的各国艺术出现了明显的国际化现象。 • 其次,艺术的本土化在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断加强。 • 最后,本土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民族国家文化的简单符号化。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广播电台 发起抵抗号召。二战期间,广播电台成 为发动和团结民众的有力武器。
三、网络媒介与艺术传播
• 网络媒介与电子媒介相比具有的新的艺术传播特征: • 网络媒介实现了传播的多对多,而电子媒介只是一
对多; • 网络媒介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电子媒介主要是单向
传播; • 网络媒介具有沉浸式体验优势,电子媒介的视听感
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舞台艺术案例
2016年《最忆是杭州》G20晚 会实景演出与数字创意的结合。
第四节 当代媒介与艺术传播
一、纸媒介与艺术传播 二、电子媒介与艺术传播 三、网络媒介与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的四种要素
传播者 艺术信息 传播媒介 艺术受众
一、纸媒介与艺术传播
• 第三,形成了数字时代的大众音乐狂欢。 • 第四,数字技术让音乐迈入跨界应用时代。
三、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舞台艺术
• 第一,表演主体的多元性和虚拟性。 • 第二,表演过程的事件性。 • 第三,表演效果的奇观性。 • 第四,表演形式的跨界性。 • 第五,表演传播的广泛性和全球性。 • 第六,数字技术对保护表演形态文化艺术有重
波普艺术代表作品 罗伯特•劳申柏《组字画》
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黄浦江上的焰火作品《白天焰火》2014年8月8日
多样化与本土化的艺术博弈也带来了需要 思考的问题
• 首先,多样化时代的各国艺术出现了明显的国际化现象。 • 其次,艺术的本土化在国家和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不断加强。 • 最后,本土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民族国家文化的简单符号化。
1940年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广播电台 发起抵抗号召。二战期间,广播电台成 为发动和团结民众的有力武器。
三、网络媒介与艺术传播
• 网络媒介与电子媒介相比具有的新的艺术传播特征: • 网络媒介实现了传播的多对多,而电子媒介只是一
对多; • 网络媒介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电子媒介主要是单向
传播; • 网络媒介具有沉浸式体验优势,电子媒介的视听感
数字技术条件下的舞台艺术案例
2016年《最忆是杭州》G20晚 会实景演出与数字创意的结合。
第四节 当代媒介与艺术传播
一、纸媒介与艺术传播 二、电子媒介与艺术传播 三、网络媒介与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的四种要素
传播者 艺术信息 传播媒介 艺术受众
一、纸媒介与艺术传播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雅典学院
最后的晚餐
耶稣十字架
耶稣1
耶稣2
基督下架
基督
基督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四、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 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2,却截然相反,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 术人才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艺术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作品,使身心得到愉 快和休息。
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作用时曾说:“民间故事书的 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后,在晚上拖着疲倦 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记自己 的劳累。把他弱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容会损害艺术。 3,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
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 意蕴等体现出来。
雅典学院
最后的晚餐
耶稣十字架
耶稣1
耶稣2
基督下架
基督
基督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四、 艺术与道德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非、
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 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把艺术完全当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否认艺术与道德的根本区别。 2,却截然相反,完全否定艺术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表现道德内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一、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 术人才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艺术是无尽的精神财富。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三、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 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 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作品,使身心得到愉 快和休息。
恩格斯在论述民间故事书作用时曾说:“民间故事书的 使命是使一个农民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后,在晚上拖着疲倦 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记自己 的劳累。把他弱瘠的土地变成馥郁的花园。”
容会损害艺术。 3,则承认艺术与道德的紧密关系。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道德与艺术的这种紧密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道德影响艺术。 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
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思想性、倾向性、内在 意蕴等体现出来。
第七章 艺术发展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我国的魏晋是分裂动荡的时代,但此时在音乐、绘画、 书法和文艺理论等领域却出现了大发展。体现了艺术与 社会物质基础的不平衡性。 总体而言,平衡性是普遍现象,而不平衡性是特殊现象。
(二)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
艺术必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继承与创新构成了艺 术发展中一对矛盾统一的基本范畴,两者相互对 立又相辅相成。
(三)艺术自律说
该学说认为艺术发展取决于其内部结自身要素的不同 组合变化。 认为艺术发展取决于其内部结自身要素的不同组合变 化。 瑞士美术史家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
(四)生产实践说
• 该学说认为艺术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是人类的生产 劳动实践。
•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 生产劳动实践水平本质上决定着艺术发展的阶段。 • 与生产劳动实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始终制约和影响
➢艺术学概论
第七章 艺术的发展
➢ 艺术的发展
• 本章将探讨艺术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揭示其主要的规律。通过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的 基本规律,有助于认清艺术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认 识艺术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意义,也可以更深入地 认明当下的艺术现象。
•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 •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进程
二、艺术起源于人类实践活动
劳动说是前苏联时期主导观点,一段时期在我国也比 较盛行。认为艺术源于人类劳动实践。然而,虽然劳 动是艺术起源的内在动力,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 单地仅仅归因于劳动。
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内动力的人类整体文化创造 的实践活动。
旧石器时代装饰品
• 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原则就在人的文化塑形中 产生和发展,到今天这一过程仍在持续。
活具有连续性。 • 第二,艺术自身的发展具有承续性。
• 艺术继承的对象有两个方面: • 第一,对本民族艺术传统和文化思想的学习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 艺术的本质: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 主 体------------------------------客 体
(社会的人)
(自然界)
❖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客体
(艺术家)
(社会生活)
2021/7/26
13
•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 “不平衡关系”。
2021/7/26
16
7
三、审美性
(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自然美——艺术美 (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17
2021/7/26
• (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 的统一
•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像 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 传移摹写是也。”
(最新整理)艺术概论PPT
2021/7/26
1
艺术概论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王丽虹
2021/7/26
2
艺术概论
❖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第五章 实用艺术
❖ 第六章 造型艺术
❖ 第七章 表情艺术
❖ 第八章 综合艺术
26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第一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 一、文化与艺术 • 二、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 (一)艺术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
历史发展。
• 彩陶文化——彩陶艺术品 • 青铜文化——青铜器
• (二)艺术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2021/7/26
27
物质文化:基础
艺术概论ppt完整版x-2024鲜版

艺术概论ppt完整版x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 艺术概述 • 艺术发展史略 • 造型艺术赏析 • 表演艺术探讨 • 语言文字艺术解读 • 影视传媒艺术鉴赏
2024/3/28
2
CHAPTER 01
艺术概述
2024/3/28
3
艺术定义与特点
艺术定义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性的、审 美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触与肌理
笔触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肌理则是画面表面的纹理结构,它 们体现了绘画的材质美感和独特风格 。
2024/3/28
13
雕塑空间造型美感
体积与空间
雕塑艺术通过塑造三维立体的形 象,利用体积的大小、空间的虚 实、透视的远近等手法,营造出
丰富的视觉感受。
2024/3/28
材质与肌理
雕塑作品采用不同的材质如石、木 、金属等,通过其特有的质地和肌 理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中世纪艺术风格
介绍中世纪艺术的典型风格,如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等,并分 析其特点。
中世纪艺术流派
探讨中世纪时期的主要艺术流派,如国际哥特式、文艺复兴前奏等,并分析其代 表作品及影响。
2024/3/28
9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新
文艺复兴的背景与特点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其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5
艺术功能与价值
2024/3/28
艺术功能
艺术具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等多种 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 文化素养。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是艺术作品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 值、社会价值等,是艺术作品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艺术 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创新性 等多个方面。
2024/3/28
1
CONTENTS 目录
• 艺术概述 • 艺术发展史略 • 造型艺术赏析 • 表演艺术探讨 • 语言文字艺术解读 • 影视传媒艺术鉴赏
2024/3/28
2
CHAPTER 01
艺术概述
2024/3/28
3
艺术定义与特点
艺术定义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现性的、审 美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触与肌理
笔触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肌理则是画面表面的纹理结构,它 们体现了绘画的材质美感和独特风格 。
2024/3/28
13
雕塑空间造型美感
体积与空间
雕塑艺术通过塑造三维立体的形 象,利用体积的大小、空间的虚 实、透视的远近等手法,营造出
丰富的视觉感受。
2024/3/28
材质与肌理
雕塑作品采用不同的材质如石、木 、金属等,通过其特有的质地和肌 理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中世纪艺术风格
介绍中世纪艺术的典型风格,如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等,并分 析其特点。
中世纪艺术流派
探讨中世纪时期的主要艺术流派,如国际哥特式、文艺复兴前奏等,并分析其代 表作品及影响。
2024/3/28
9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新
文艺复兴的背景与特点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其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5
艺术功能与价值
2024/3/28
艺术功能
艺术具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等多种 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 文化素养。
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是艺术作品所具备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 值、社会价值等,是艺术作品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艺术 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创新性 等多个方面。
艺术概论PPT全套课件

• 是对模仿论的一种超越,并且,表现说也是一种与现代艺术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较为著名的就
表现说 是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 理论。
• 是西方十九、二十世纪才逐渐得到较大发展并在文艺理论界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美学学说。其中
形式说 较为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罗杰·弗莱、克莱夫·贝尔以及著名的符号主义美学家苏珊·朗格。
主张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的理论。劳动说对艺术 发生的理论研究具有独特的贡献,受到许多美学家的支 持。
早起由英国学者沃拉斯切克在其著作《原始音乐》一书 中提出;
德国学者毕歇尔则明确提出了“艺术起源于劳动”
芬兰学者希尔恩从大洋洲的部族生活中考证出劳动与歌 舞的关系,在其著作《艺术的起源》中指出艺术在原始 人的劳动中有这两种效用:一是减轻劳动者的疲劳,二 是协调劳动者之间的动作。
俄国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 普列汉诺夫(1856年---1918年)
曾指出:“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 伴着歌唱,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 的,主要的是节奏。歌的节奏恰恰 再现着工作的节奏——音乐起源于 劳动。…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 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 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 生产动作的节奏。”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年)
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 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 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 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 式不同”
➢在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影响下,西方众多学者 艺术家都持有此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说:“绘 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惟一模仿者,是 自然合法的女儿,因为它是从自然中产生的”
研究对象
艺术理论与艺术现象的研究: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 具体来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 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门 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有关 艺术理论需明确的两点:1、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 系不具体研究 2、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
0-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绪论.ppt

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 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13个学科门类。
昆明学院现有22个教学单位,60个本 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 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是 云南省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1. 艺术学学科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 特定的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是概 括地、简要地讲述 或论述艺术的基本 理论。
➢ 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 • (二)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 (三)借鉴国内外艺术理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
•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学理论的指导,首 先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学理论的指导,还 应当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 的科学论断。
艺术学概论
绪论
绪论 • 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 二、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意义 • 三、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虽然中外艺术都有着漫长悠久的历史,但是, 艺术学却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尽管中外历 史上早就有大量的艺术理论,各门类艺术也都 有极其丰富的理论成果,但由于时代的局限, 始终未能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的科学 体系。
•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学理论的指导,还 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以人民为中 心的根本方向。
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在建构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时候,必须继承 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必须“传承和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才能真正完成富有民族 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学概论》。
借鉴国内外艺术理论
昆明学院现有22个教学单位,60个本 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
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 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学科门类,是 云南省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1. 艺术学学科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 特定的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是概 括地、简要地讲述 或论述艺术的基本 理论。
➢ 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 • (二)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 (三)借鉴国内外艺术理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
•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学理论的指导,首 先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学理论的指导,还 应当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 的科学论断。
艺术学概论
绪论
绪论 • 一、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 二、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理论的意义 • 三、学习与研究艺术学的方法
➢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位
虽然中外艺术都有着漫长悠久的历史,但是, 艺术学却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尽管中外历 史上早就有大量的艺术理论,各门类艺术也都 有极其丰富的理论成果,但由于时代的局限, 始终未能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学的科学 体系。
•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于艺术学理论的指导,还 必须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以人民为中 心的根本方向。
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在建构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时候,必须继承 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必须“传承和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才能真正完成富有民族 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学概论》。
借鉴国内外艺术理论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艺术学概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上
上
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 编编
几种主要看法
艺艺
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客观
术
术
总
精神说”、“主观精神说”、 总论
“模仿说”或“再现说”。
论
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 上 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编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 艺
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
的。德国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 术
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 总
哲学体系之上。
论
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 道是文的本源。朱熹认为, 上 “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 编 单工具,“犹车之载物”罢了。 艺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 术 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 总
论
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
上
编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
艺
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 术
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总
论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
点;
上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编
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 艺 了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艺 术
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 总
的再创造。
论
(三)审美性
上
1、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 编
产品;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基础
上
编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艺
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 术 总
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论
三、“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
学研究的启示
上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 编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上
上
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 编编
几种主要看法
艺艺
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客观
术
术
总
精神说”、“主观精神说”、 总论
“模仿说”或“再现说”。
论
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 上 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编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 艺
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
的。德国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 术
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 总
哲学体系之上。
论
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 道是文的本源。朱熹认为, 上 “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 编 单工具,“犹车之载物”罢了。 艺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 术 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 总
论
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
上
编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
艺
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 术
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总
论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
点;
上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编
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 艺 了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艺 术
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 总
的再创造。
论
(三)审美性
上
1、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 编
产品;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基础
上
编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 艺
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 术 总
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论
三、“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
学研究的启示
上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 编
艺术学概论 ppt课件

2020/12/17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是意味着指示;
第二是建立计划、进行构想、规划;
第三是指画草图、制作效果图等。
2020/12/17
ppt课件
6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2020/12/17
ppt课件
7
第一章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 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 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5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 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 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2020/12/17
ppt课件
16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 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 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 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 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 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ppt课件
9
第一节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简述设计学的划分
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
1-马工程《艺术学概论》课件_第一章

(一)儒家礼乐合一的艺术观念
• 儒家对作用于人的感情的艺术高度重视,将之与社会 政治和道德伦理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从 先秦孔孟思想到宋明理学精神,儒家艺术观念持续发 展,对中国文学艺术基本形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 第一,“礼乐合一”与“美善统一”。
• 礼是礼仪、制度,是一整套社会规范系统,用以规范 和治理社会,形成良好的政治秩序;而乐则是音乐, 泛指今天所谓艺术。艺术作用于人的感性和精神,把 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自觉需求。
(二)道家自然自由的艺术观念
• 第一,道家艺术观念将自然视为最高的美,认为一 切人之艺术都需要遵从自然。
• 第二,自然无为的本质是自由,道家思想将自由视 为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
• 第三,道家提出了虚静、物化、心斋、坐忘等重要 的艺术美学与艺术心理问题。
(三)禅宗艺术观念
• 第一,直观与妙悟。 • 第二,韵味与境界。
• (一)从人的本质问题出发思考艺术与美 • (二)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 • (三)艺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 (四)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念在中国的发展
(一)从人的本质问题出发思考艺术与美
•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基础上思考艺术和 美的问题的。
• 马克思认为,人不像动物那样完全依靠本能来生存, 人还可以进行劳动、创造、艺术活动等,这才是自由 自觉的活动。审美与艺术活动正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生 命活动与类本质的最集中的体现。
第一节 艺术观念的演变
• 艺术发展到今天,观念更加多样、创作形式也更加 纷繁复杂,艺术的定义难以定于一尊,我们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尝试这样理解艺术的基本属性:艺术 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形式,创作者通过某种媒介(造型 材料、影像、声音、身体等),创造一种特殊的形式,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或情感。
《艺术学概论》PPT精选文档

10
杜尚《泉》 11
2.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物质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是发挥着 重要的媒介作用。其实,从原始艺术发展的初期 开始,人类就在不断拓展着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 媒介。
12
距今约两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以及其他许多
史前的岩洞壁画,就都是原始人运用色彩持久的多种矿物质绘制 而成的。
30
2.意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31
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 分。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 大要素的区分,意与象、神与形、心与物、情与景等, 大体上讲,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39
思考题
1.艺术作品一般具有哪些媒介?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 品说明。 2.什么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 情境?请结合具体的 艺术形象,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3.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论述艺术意境的特点。
4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第四章 艺术作品
2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3
艺术作品
媒介
形式
内容
4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15
杜尚《泉》 11
2.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媒介
物质材料,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更是发挥着 重要的媒介作用。其实,从原始艺术发展的初期 开始,人类就在不断拓展着艺术制作的物质材料 媒介。
12
距今约两万年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野牛画以及其他许多
史前的岩洞壁画,就都是原始人运用色彩持久的多种矿物质绘制 而成的。
30
2.意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31
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地将其分为虚与实两个部 分。虚与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对构成审美对象的两 大要素的区分,意与象、神与形、心与物、情与景等, 大体上讲,前者为虚,后者为实。
39
思考题
1.艺术作品一般具有哪些媒介?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 品说明。 2.什么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 情境?请结合具体的 艺术形象,论述艺术典型的审美特征。 3.为什么说“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 畴?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论述艺术意境的特点。
4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艺术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第四章 艺术作品
2
•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形式 •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内容
3
艺术作品
媒介
形式
内容
4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媒介
一、艺术媒介的类别
(一)物质材料媒介 (二)艺术语言媒介
二、艺术媒介的作用
(一)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类型区分 (二)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形式建构 (三)艺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生成
15
艺术学概论ppt课件

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 毫而莫取。惟江上之 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 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禅宗一公案:狗屎说
.
24
三、审美性
成为艺术品的条件: 25
1.必须是人创造的; 2.必须具有审美性。
.
26
.
27
.
.
28
.
29
30
.
.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客观精神说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 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 统一。
“文以载道”——《文 心雕龙》刘勰
.
7
2.主观精神说 康德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 没有内容的思维是空洞的,
没有概念的知觉是盲目的。”
只有直观和概念的结合才能产生先天综合判断,两
者缺一不可。
观因素是不同的。
15
如造型艺术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
于客观形象中;
.
而另一些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于主观因素中,如音乐。
16 安德松
《钟表店》 《杜鹃圆舞曲》 圣桑
《天鹅》
.
17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巴尔扎克》罗丹
.
.
18
19
.
.
20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1 艺集术中形体象现的为个“性艺和术共典性型的”统,一即,鲜 明的个性同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 典型形象。
课程设置目的? 1.对人类的艺术有个概念并自知本文化在其中的位置。 2.中、外艺术的对比和分析,开拓眼界,为全球化知识背
景作出初步启发. 3.纵观古今,理解艺术的最主要的规律和特性。
禅宗一公案:狗屎说
.
24
三、审美性
成为艺术品的条件: 25
1.必须是人创造的; 2.必须具有审美性。
.
26
.
27
.
.
28
.
29
30
.
.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客观精神说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 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 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 统一。
“文以载道”——《文 心雕龙》刘勰
.
7
2.主观精神说 康德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 没有内容的思维是空洞的,
没有概念的知觉是盲目的。”
只有直观和概念的结合才能产生先天综合判断,两
者缺一不可。
观因素是不同的。
15
如造型艺术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
于客观形象中;
.
而另一些则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于主观因素中,如音乐。
16 安德松
《钟表店》 《杜鹃圆舞曲》 圣桑
《天鹅》
.
17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巴尔扎克》罗丹
.
.
18
19
.
.
20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1 艺集术中形体象现的为个“性艺和术共典性型的”统,一即,鲜 明的个性同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 典型形象。
课程设置目的? 1.对人类的艺术有个概念并自知本文化在其中的位置。 2.中、外艺术的对比和分析,开拓眼界,为全球化知识背
景作出初步启发. 3.纵观古今,理解艺术的最主要的规律和特性。
艺术学概论(全套课件152P)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什么是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也叫艺术理论。是艺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学 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二、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 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绪论
三、学科性质 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
32学时
教学数的安排 课堂讲授:
课堂学习:
考核:
教学内容:
上编 艺术总论
中编 艺术系统
下编 艺术种类
成绩评定:
考核、考勤、作业
26学时 4学时 2学时
13次 2次 1次
第一编 艺术总论
狩猎图
西班牙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敦煌壁画
文物艺术 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 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 展过程。
照夜白图
秋郊饮马图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特征 任何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这就
是艺术的独创性。不同的取材,不同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 作品自然各不相同。
艺术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墨竹图(文同)
墨竹图(郑板桥)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特征
任何一副画都是一 场精美的叙述。
阻止战争的萨宾妇女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鲁迅也讲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 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 《宫庭秘事》”,所得的感受迥然不同。
个人在欣赏中包含着注意、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 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由协调。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概论全套最新PPT课件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4
4.花的形狀、色彩和香味, ?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 花的形狀、色彩和香味,都是為了生殖 ? 花的香味,也是為了招蜂或引蝶,
招蜂或引蝶
四、植物的生態--5
5.花期短暫, ? 花的生命其實很短 ? 花的爭奇鬥豔, ? 也隱含著生命存在的自我努力。
花的爭奇鬥豔
祝福新人的結合
三、花的功用--4
4.生病。 ? 在某些場合又不代表喜悅 ? 朋友生病了,住在醫院,我們也常帶花去探
望 ? 就不是為了慶賀,而是安慰或鼓勵罷。
探望 安慰
三、花的功用--5
5.死亡。 在其他典禮中也具有獨特的意義 花在喪禮中似乎是安息、告別, 是懷念與感傷。
表示悼念
三、花的功用--5
真理上毁灭。”
? 刘勰: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 文明,自然之道也。”“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 器,其无文欤?”
? 曹丕:“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岁有时而尽,荣 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 名自传于后。”
? 花代表的意義竟然是如此複雜, ? 也因此, ? 人類覺得花是美的, ? 這美的內容也非常複雜 。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 --1
1.一粒種子, ? 就已經隱含著一朵花的元素。 ? 種子外圍常常有一個堅硬的外殼 ? 在硬殼的保護中,裡面那柔軟的部份叫做
「仁」 ? 那就是種子發芽的部位
四、從植物的生態來看 --2
的生命,從開放到凋零的全部, ? 我們覺得花美, ? 也是我們對自己生命的珍惜眷念的心情吧!
五、拈花微笑---1
? 釋迦牟尼 ? 是古印度一位傳佈生命道理的老師, ? 他常常在叢林花樹中講述生命真諦, ? 也就是後來被他弟子記錄下來的「佛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体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 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要用形象来反 映社会生活,但不是单纯反映“模仿”“再 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 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作性和创新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三、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 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得到精神享受和审 美愉悦愉心悦目、精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 赏演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第二节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 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 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 “审美教育”),由18世纪法国美学家席勒 正式提示。《美育书简》中首次提示了“美 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科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提出的“艺 术生产”理论。艺术生产理论究竟给艺 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 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 产的“不平衡”的关系。 第三、艺术:艺术特征
一、形象形: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 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 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 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 想情感。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三、审美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任何艺 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 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 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 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 体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3、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 一。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一、艺术起源于“模枋”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就认 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枋”,他说:“从蜘蛛 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 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我们学会了唱歌。“晋里 士多德认为模枋是人的本能。他指出:所有的 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 艺术。
•
• 艺术史学家希尔恩也认为:艺术本身就 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 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 学科相结合的角度采取综合研究方法, 才能真正揭示出艺术起源的奥秘。《艺 术的起源》一书中希尔恩指出:艺术产 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艺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 中。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要法: 1、 客观精神说(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和法国美学家黑格尔和南山朝刘勰) 2、主观精神说:认为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 的冲动(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康德和哲学家尼采) 3、模仿说式再现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亚里士多多法和俄国的尼采)
艺术学概论
授课人:
“艺术学概论”教学大纲
•
(一)课程性质 •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 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 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 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 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 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 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 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这种说法在东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 史。如汉代《毛诗序》中强调艺术应当 “表现自我”。意大利美学家克齐美学 思想的核心是“直觉即表现”。代表者 还有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和俄国著名作 家列夫,托东斯泰。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这个理论至今仍然占据优势,成为 西方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影响最大的一种 理论。代表者有:20世纪初英国著名人 类学家爱清华。泰勤,他认为万物有灵。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可以与人交感。 如史前洞穴中动物的遗骨,都被堆积得 整齐叠置有序。代表者还有英国慕名人 类学家弗雷泽。
•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 • 艺术的起源的问题和人类起源的问 题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国文艺理论界 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 生产蔻。欧洲19世纪代表人物希尔恩和 俄国的普列汉诺夫都指出“艺术起源于 劳动。”
第二节
•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 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 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昂决定 的并提出了多元决定 的辩证法,或者说 是结构辩证法。他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 是一元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多元论的, 并提出 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 化现象的产生,都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原 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在这一章中我们知道,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 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 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 类模彷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产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与 蔻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 终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品教育
•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功能 • 艺术的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有: 一、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裳活动, 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 认识人生。 二、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 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 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 使人们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 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 观和世界观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由18世纪法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 英国哲学家宾赛提示,被后人称之为 “席勒——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活 动和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 本能,主要表现在二方面,一方面是由 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 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 没有功能且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