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狱咏蝉》教学设计
庹家小学2013年四年级春季阅读教案-第十四课时-在狱咏蝉
第十四课时《在狱咏蝉》阅读教案教学内容背诵《在狱咏蝉》阅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学习目标背诵《在狱咏蝉》阅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重点难点背诵《在狱咏蝉》阅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了解大意,背诵古诗1、出示古诗:《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2、了解大意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穷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
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3诗文赏析武则天当政时期,曾经有一位叫徐敬业的起兵反对她,用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散布天下,揭露她的昏庸和暴行。
不久,骆宾王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用典自然、语意双关。
4练习背诵古诗二引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交流感悟1、引读《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故事书名叫“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莉莉,它身穿白皮袄,长着红彤彤的眼睛,和其他老鼠相比之下,莉莉的体格较小,病毒性较少。
在老鼠的生活中,“莉莉”之前并不引人注目,后来因为它阅读的才能,让勇敢的菲列普、弗里德利克、卡尔和许多的老鼠倾向于它。
再然后,它把这群老鼠都征服了。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这本书的意义吧:这是一部用童话演绎历史,告诉我们凡事不能反着干。
在灰色大宅中活跃着一群老鼠,每夜灯熄人寝之后,老鼠们便从洞里爬出来,在各个房间奔跑戏闹,在厨房和储藏室里大吃大喝。
可是有一天,一只叫威利巴尔德的超级老鼠在其它老鼠的拥戴下自力为老鼠的大首领,结果最后是由莉莉来当首领。
2说说自己的体会。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咏蝉/在狱咏蝉
古诗文系列:咏蝉/在狱咏蝉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咏蝉/在狱咏蝉
作者简介:
骆宾王(luò bīn wánɡ)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
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 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 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 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 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 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 辞官。
古诗文系列:咏蝉/在狱咏蝉
译文:
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 深。 哪堪忍蝉哀吟白发人,霜露重蝉难举翅高 飞。 霜露重蝉难举翅高飞,大风起蝉鸣声被掩 没。 无人相信蝉居食高洁,又有谁能为我表冰 心。
古诗文系列:咏蝉/在狱咏蝉
注释:
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 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 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 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 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 晋国军府事。深:一作“侵”。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 当盛年。
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 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诗人在这段 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 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失路 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之情。
古诗文系列:咏蝉/在狱咏蝉
鉴赏:
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 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 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 司明察的心愿。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 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系在一 起。以拟人的笔法铺叙蝉的美德、从蝉的 形态习性写起,写蝉适应季节的变化,随 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写蝉翼甚薄, 蝉目常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以俗 厚而易其真”。
《在狱咏蝉》表格版教案设计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 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 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 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 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
(二)再次诵读并体会作者的情感。(5 分钟) 1、 集体诵读,注意注入感情。 请个别同学诵读,并纠正错误 。 课堂提问( 三、课堂提问(5 分钟)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手法? 2、讨论并说说自己对整首诗的体会。
2、
四、课后作业(3 分钟) 课后作业( 分钟) 1、 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 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 有感情的诵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写 100 字做左右的体会。 4、读背全诗。 五、小结(5 分钟) 这一课我们学习的骆宾王的这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 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 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 作。 让我们虔诚地接受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 们的诗情会更加勃发,精神将更加饱满,前行的脚步将更加稳健。
初三语文唐诗《在狱咏蝉》 初三语文唐诗《在狱咏蝉》教案设计
课题 课时 1 课时 《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是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读诵,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背诵并默写; 情感与价值目标: 抚今追某昔、慷慨激昂,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 独特。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选修课咏物抒怀——咏蝉 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二选修)
选修课咏物抒怀——咏蝉教学设计(语文版高二选修)一、教材分析:本课为语文出版社编写的“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第五课“紫碟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的内容。
本教材是选修内容,可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在教材的处理上,课前可让学生自主探究,查阅有关作者背景等资料;课堂上让应充分发挥学生解读文本的自主性,学生自主发言、相互讨论、相互质疑、相互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析“咏物抒怀”诗;教师注意引导与小结,达到既激发了学生发言、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咏物抒怀”诗的鉴赏要领,提高鉴赏能力。
本课选取“咏蝉诗”三首,课内阅读和“鉴赏与探究”相结合,对同一题材做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咏物诗歌”特征与鉴赏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二、学情分析:诗歌鉴赏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学习“咏物抒怀”诗这一选修内容之前,学生对必修课中所涉及的诗歌鉴赏知识和选修课前面所关联的山水田园、边塞军旅、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等诗歌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但有的对诗歌鉴赏思路与要点认识还很肤浅,还有的对诗歌解读仅凭语感,甚至有的对诗歌鉴赏无从下手。
李商隐《蝉》、虞世南《蝉》、骆宾王《咏蝉》这三篇“咏蝉”诗,内容虽较为浅易,但学生如果没有把握住“蝉”的意象特点及其关联的含义,没有了解写作背景(即情缘),那么对作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的理解可能不够到位;同时学生没有掌握好“咏物抒怀”诗常用的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比兴、拟人、双关等手法,也就不能进一步激发自主探究的鉴赏兴趣,更不能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教学构思:[课堂设计]1.结合2014年高考“福建省”与“新课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引导学生认知“六情对比阅读”的重要性。
2.先让学生复习与梳理“诗歌六情鉴赏法”的鉴赏要点与思路,然后导入诗中“情物”(即意象)与表达含义关系的知识点。
(教师对于混乱之处给予整理——板书或幻灯片展示)3.根据设计的“六情”对比阅读表格内容,学生进行梳理后,自主交流、解析;学生之间质疑、学生解疑(教师充当与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主持者、引导者、学习者、质疑者等多种角色);最后教师适处点拨、小结。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在狱咏蝉教学目标: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2.想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 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教具准备:相关视频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位卑而才高,名响而命蹇。
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新课学习:(一)相关知识介绍1. 板书:写课题2.介绍五言律诗3.介绍“兴“的写作手法4.介绍作者:骆宾王,(约640——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
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武则天而入狱,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
睿宗广宅元年(684),随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
他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律,有《骆临海集》十卷。
由此可知,骆宾王一时英才,竟然字号、生卒年不详,生平经历语焉不详,仕宦凄惨,令人扼腕叹息。
其原因是他生活在高宗李治时期,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政事多处于武曌之手,不可避免地引起李唐皇族的不满,明争暗斗此起彼伏。
当是时,又恰好武曌占据上风,所以一身正气又忠于李唐王室的骆宾王就落得如此下场了。
5.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高宗仪凤三年(678),此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就是言官),数次上书言天下大计,得罪了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此时,正值秋季,所以诗人有感而发,借蝉自喻,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明白了作者的身世遭际和创作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千古名诗。
(二)新课学习1.指导诵读1). 自由朗读,提出要求:标出读不准确的字词和把握不准节奏的句子2). 放录音带,提出要求,第一听清字音,第二听出节奏3).点出容易读错的字,明确个别句子的节奏。
发现学生读的过程中把握不准的句段2.讲解字词和典故:生字“鬓”生词:西陆:指秋天。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在狱咏蝉》。
(2)理解《在狱咏蝉》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3)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在狱咏蝉》。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由、正义的渴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困境。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诗中意象、表达技巧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骆宾王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咏蝉”这个题材吗?它有什么特殊寓意?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在狱咏蝉》,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象征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对自由、正义的渴望。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
(2)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境,保持乐观心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在狱咏蝉》的诗意和寓意。
7. 作业布置(1)背诵《在狱咏蝉》。
(2)写一篇关于《在狱咏蝉》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唐骆宾王《在狱咏蝉》意象:蝉、狱、天空、明月情感:渴望自由、追求正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作业批改与反馈1. 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通过解读《在狱咏蝉》这首诗,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由、正义的渴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在狱咏蝉》的创作背景及诗意。
2. 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在狱咏蝉》原文、注释、译文及背景介绍。
2.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PPT,展示《在狱咏蝉》诗句,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
2. 诗人介绍介绍骆宾王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心情和创作动机。
3. 诗句解析a. 让学生朗读诗句,感受韵律和节奏。
b.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c. 对比其他咏蝉诗,探讨《在狱咏蝉》的独特之处。
4.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者、注释、意象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在狱咏蝉》的鉴赏方法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重要性。
7. 作业布置8. 板书设计《在狱咏蝉》骆宾王意象:蝉、狱、秋情感:自由、正义、渴望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咏蝉诗作,如杜甫的《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蝉意象,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
2. 邀请中国古代文学专家或诗人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在狱咏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在狱咏蝉》的诗意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2. 总结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蝉》及《在狱咏蝉》教案资料
《蝉》及《在狱咏蝉》蝉李商隐本以⑴高难饱⑵,徒劳恨费声⑶。
五更⑷疏欲断⑸,一树碧⑹无情。
薄宦⑺梗犹泛⑻,故园⑼芜已平⑽。
烦君⑾最相警⑿,我亦⒀举家清⒁。
词语注释⑴以:因。
⑵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⑶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
费,徒然。
⑷五更(gēng):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
举家清,一贫如洗,空无所有。
⑸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⑹碧:绿。
⑺薄宦:指官职卑微。
⑻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
”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
梗,指树木的枝条。
⑼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
⑽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
芜,荒草。
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⑾君:指蝉。
⑿警:提醒。
⒀亦:也。
⒁举家清:全家清贫。
举,全。
清,清贫,清高。
白话译文: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你虽含恨哀鸣徒然白费神劲。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大树依然苍翠却无丝毫同情。
我官职卑下象桃梗漂流不定,家园早已荒芜杂草埋没脚胫。
烦劳你的鸣叫我得借以自警,我也举家操守象你高洁不佞。
创作背景:李商隐平生曾两度入官秘书省,但最终未能得志,处境每况愈下。
该诗就是表达了他虽仕途不顺,却坚守清高之志。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⑺,南冠客思深⑻。
不堪玄鬓影⑼,来对白头吟⑽。
露重飞难进⑾,风多响易沉⑿。
无人信高洁⒀,谁为表予心⒁。
⑺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⑻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深:一作“侵”。
⑼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那堪:一作“不堪”。
⑽白头吟:乐府曲名。
《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在狱咏蝉教学目标: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2.想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 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教具准备:相关视频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位卑而才高,名响而命蹇。
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新课学习:(一)相关知识介绍1. 板书:写课题2.介绍五言律诗3.介绍“兴“的写作手法4.介绍作者:骆宾王,(约640——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
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武则天而入狱,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
睿宗广宅元年(684),随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
他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律,有《骆临海集》十卷。
由此可知,骆宾王一时英才,竟然字号、生卒年不详,生平经历语焉不详,仕宦凄惨,令人扼腕叹息。
其原因是他生活在高宗李治时期,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政事多处于武曌之手,不可避免地引起李唐皇族的不满,明争暗斗此起彼伏。
当是时,又恰好武曌占据上风,所以一身正气又忠于李唐王室的骆宾王就落得如此下场了。
5.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高宗仪凤三年(678),此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就是言官),数次上书言天下大计,得罪了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此时,正值秋季,所以诗人有感而发,借蝉自喻,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明白了作者的身世遭际和创作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千古名诗。
(二)新课学习1.指导诵读1). 自由朗读,提出要求:标出读不准确的字词和把握不准节奏的句子2). 放录音带,提出要求,第一听清字音,第二听出节奏3).点出容易读错的字,明确个别句子的节奏。
发现学生读的过程中把握不准的句段2.讲解字词和典故:生字“鬓”生词:西陆:指秋天。
完整word版,5《在狱咏蝉》教学设计
《在狱咏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咏物诗的特点,做题方法。
2、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3、想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 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1课时教法设计:多媒体应用,讨论法,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位卑而才高,名响而命蹇。
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新课学习:(一)相关知识介绍1. 板书:写课题2.介绍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3.介绍“兴“的写作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4.介绍作者:骆宾王,(约640——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
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武则天而入狱,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
睿宗广宅元年(684),随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
他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律,有《骆临海集》十卷。
由此可知,骆宾王一时英才,竟然字号、生卒年不详,生平经历语焉不详,仕宦凄惨,令人扼腕叹息。
骆宾王《在狱咏蝉》课件
骆宾王(622—684,有生于619、640 等说),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少有 神童之誉。因父殁家贫,求谒当道,任 职长安,历时五年,至高宗永徽初去职。 其后闲居齐鲁长达十二年。
高宗乾封二年(667),再度 入京干谒求售,期间曾从军边塞, 后擢侍御史。
由于他直言进谏,得罪当朝,被 诬入狱,年余始获释。武后光宅元年 (684)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 天,为徐敬业写《讨武曌檄文》。徐敬 业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托物咏志,寄言于外。 用典切当,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 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 藉秋风。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以蝉之艰苦喻己之多难。 《在狱咏蝉序》:“失路艰虞, 遭时徽纆。” 又:“庶情沿物应,哀弱羽 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 寞。”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代蝉兴叹,自鸣冤屈。 屈金粟:“结句得以直说自 己,以前半有‘南冠’‘白头吟’ 句也。”(《唐诗三百首注疏》 引)。
诗歌艺术特色
在狱咏蝉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 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 知,同殷仲文之古树,听讼斯在, 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 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虫响悲乎 前听?嗟呼!声以动容,德以象 贤,故洁其身也,禀达人君子之 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 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 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 厚而易其贞。吟乔树之微 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 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难,遭时徽纆,不 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有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 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 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 取代幽忧云耳。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在狱咏蝉》这首唐诗,了解作者骆宾王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咏蝉的寓意,体会作者在困境中对正义的坚守和对自由的渴望。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参考资料(关于骆宾王及其作品的介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简要介绍骆宾王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句解析(15分钟):逐句解析《在狱咏蝉》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背后的寓意。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等,分享各自的感悟。
4.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分析诗中的韵律、修辞等。
5. 情感体验(5分钟):学生闭目聆听教师朗诵诗歌,感受作者的情感。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并提出相关拓展问题。
7.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现场背诵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朗诵和练习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对诗歌的鉴赏和分析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
八、教学资源:1. 骆宾王的生平和作品集:用于课堂上对作者背景的介绍。
2. 《在狱咏蝉》的注释版原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含义。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唐诗《在狱咏蝉》的作者、背景及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3. 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价值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诗《在狱咏蝉》的作者骆宾王及其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3. 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字词、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提出问题并共同思考。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在狱咏蝉》的作者骆宾王及其背景。
2. 能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其韵律和节奏。
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唐诗《在狱咏蝉》的作者骆宾王,他是唐朝初期的文学家,曾任监察御史。
在狱中创作了这首《在狱咏蝉》。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在狱咏蝉》学案
2017级高一语文学案编制人:王秀莉审核人:王欣编号04 日期:2018.3.8《在狱咏蝉》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初唐诗歌特点。
2.运用“六看”,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活动一:诵读1、读准字音玄鬓()白头吟( )活动二:“六看”知文意1.看标题,把握事件。
从题目得知:这首诗是作者身在狱中,吟咏鸣蝉,借此抒发内心情感。
2.看作者,知人论世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
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
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
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3.看字词,体会情感。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白头吟:乐府曲名。
《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4、看意象,理解含义。
蝉: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蝉居高枝鸣叫,饮露水生存,诗人喻其高洁、尊其品行,借以自况委婉含蓄表达自我情感。
5.看注释,突破难点。
6.看末句,把握情感。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在狱咏蝉》这首唐诗;了解作者骆宾王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咏蝉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诗歌背景、重点字词解释等。
2.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骆宾王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2. 阅读诗歌:让学生自读《在狱咏蝉》,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4. 字词解释: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5. 主题思想: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诗中咏蝉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
6. 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7.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讨论。
9. 作业布置:让学生背诵《在狱咏蝉》,并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
10.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歌。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选取其他诗人创作的咏物诗,与《在狱咏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诗人对同一对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咏物诗,可以是咏物诗,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诗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背诵作业和相关的诗歌鉴赏作业。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八年级语文课文《在狱咏蝉》教案设计一、课题:《在狱咏蝉》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句中的生字和生词。
2.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3.想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录音带,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本诗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在本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 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五、教具准备:录音机、相关的录音带,相关视频及图片资料六、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3分钟)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位卑而才高,名响而命蹇。
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新课学习:(35分钟)(一)相关知识介绍(10分钟)1. 板书:写课题2.介绍五言律诗3.介绍“兴“的写作手法4.介绍作者:骆宾王,(约640——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
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武则天而入狱,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
睿宗广宅元年(684),随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
他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律,有《骆临海集》十卷。
由此可知,骆宾王一时英才,竟然字号、生卒年不详,生平经历语焉不详,仕宦凄惨,令人扼腕叹息。
其原因是他生活在高宗李治时期,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政事多处于武曌之手,不可避免地引起李唐皇族的不满,明争暗斗此起彼伏。
当是时,又恰好武曌占据上风,所以一身正气又忠于李唐王室的骆宾王就落得如此下场了。
5.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高宗仪凤三年(678),此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就是言官),数次上书言天下大计,得罪了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此时,正值秋季,所以诗人有感而发,借蝉自喻,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骆宾王《在狱咏蝉》课件
仆失路艰难,遭时徽纆,不 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有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 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 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 取代幽忧云耳。
诗歌赏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因蝉起兴。 西陆:代指秋天。《隋书• 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 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 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 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 行北陆谓之冬。”
骆宾王
骆宾王(622—684,有生于619、640 等说),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少有 神童之誉。因父殁家贫,求谒当道,任 职长安,历时五年,至高宗永徽初去职。 其后闲居齐鲁长达十二年。
高宗乾封二年(667),再度 入京干谒求售,期间曾从军边塞, 后擢侍御史。
由于他直言进谏,得罪当朝,被 诬入狱,年余始获释。武后光宅元年 (684)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 天,为徐敬业写《讨武曌檄文》。徐敬 业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在狱咏蝉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 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 知,同殷仲文之古树,听讼斯在, 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 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虫响悲乎 前听?嗟呼!声以动容,德以象 贤,故洁其身也,禀达人君子之 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 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 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 厚而易其贞。吟乔树之微 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 坠露,清畏人知。
有《骆临海集》十卷。
骆宾王诗歌特点 骆宾王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帝京
篇》、《畴昔篇》等诗铺陈有度,整练 缜密,《在狱咏蝉》等五言律诗亦 有精工谐亮之作。
在狱咏蝉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doc
在狱咏蝉教学目标:1.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2,想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教具准备:相关视频及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位卑而才高,名响而命蹇。
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新课学习:(一)相关知识介绍1.板书:写课题2.介绍五言律诗3.介绍“兴“的写作手法4.介绍作者:骆宾王,(约640——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
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武则天而入狱,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
睿宗广宅元年(684),随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 不知所终。
他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律,有《骆临海集》十卷。
由此可知, 骆宾王一时英才,竟然字号、生卒年不详,生平经历语焉不详,仕宦凄惨,令人扼腕叹息。
其原因是他生活在高宗李治时期,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政事多处于武墨之手,不可避免地引起李唐皇族的不满,明争暗斗此起彼伏。
当是时,又恰好武墨占据上风,所以一身正气又忠于李唐王室的骆宾王就落得如此下场了。
5.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高宗仪凤三年C678),此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就是言官),数次上书言天下大计,得罪了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此时,正值秋季,所以诗人有感而发,借蝉自喻,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明白了作者的身世遭际和创作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千古名诗。
(二)新课学习1.指导诵读1).自由朗读,提出要求:标出读不准确的字词和把握不准节奏的句子2) .放录音带,提出要求,第一听清字音,第二听出节奏3).点出容易读错的字,明确个别句子的节奏。
发现学生读的过程中把握不准的句段2.讲解字词和典故:生字“鬓”生词:西陆:指秋天。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
唐诗《在狱咏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唐诗《在狱咏蝉》的作者骆宾王及其生平背景。
分析并解读《在狱咏蝉》的诗意、诗境和诗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骆宾王在困境中的豁达与坚韧,培养学生的品格素质。
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在狱咏蝉》的诗意、诗境和诗韵。
骆宾王的生平背景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诗中使用的典故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教师讲义:《在狱咏蝉》的原文、注释、译文及背景介绍。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蝉的认识和印象。
简介骆宾王及其生平背景,引出《在狱咏蝉》这首诗。
5.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在狱咏蝉》,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停顿和情感表达。
5.3 解析诗意分析诗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如蝉的象征意义等。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困境的坚韧。
5.4 讨论诗境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5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咏物诗,表达对事物的感悟和情感。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推荐相关的唐诗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活跃度以及诗歌创作的质量,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境的把握。
6.2 终结性评价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如默写、翻译或分析《在狱咏蝉》的诗意和诗境。
评估学生的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狱咏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咏物诗的特点,做题方法。
2、领会诗句含义,背诵并默写。
3、想象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2. 想象并体会本诗夸张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法设计:多媒体应用,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位卑而才高,名响而命蹇。
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
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新课学习:
(一)相关知识介绍
1. 板书:写课题
2.介绍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3.介绍“兴“的写作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
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4.介绍作者:
骆宾王,(约640——约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
曾在道王李元庆府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不久得罪武则天而入狱,贬临海县丞,郁郁不得志。
睿宗广宅元年(684),随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
他少负才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律,有《骆临海集》十卷。
由此可知,骆宾王一时英才,竟然字号、生卒年不详,生平经历语焉不详,仕宦凄惨,令人扼腕叹息。
其原因是他生活在高宗李治时期,唐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政事多处于武曌之手,不可避免地引起李唐皇族的不满,明争暗斗此起彼伏。
当是时,又恰好武曌占据上风,所以一身正气又忠于李唐王室的骆宾王就落得如此下场了。
5.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高宗仪凤三年(678),此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就是言官),数次上书言天下大计,得罪了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此时,正值秋季,所以诗人有感而发,借蝉自喻,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明白了作者的身世遭际和创作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千古名诗。
(二)重难点突破
1.指导诵读
(1). 自由朗读,提出要求:标出读不准确的字词和把握不准节奏的句子(2)放录音带,提出要求,第一听清字音,第二听出节奏
(3)点出容易读错的字,明确个别句子的节奏。
发现学生读的过程中把握不准的句段
2.学生解决字词教师讲解典故:
生字“鬓”
生词:西陆:指秋天。
典故: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不堪:一本作“那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3.学生分组讨论,八组分别讨论四联。
(5分钟)(合作探究部分)
4、各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5、教师点拨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讨论点拨:首联二句,西陆,点明时已入秋,南冠,表明囚徒身份。
秋蝉鸣唱,引发思乡情。
这里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所谓兴者,乃“赋、比、兴”之“兴”。
“兴”,就是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
蝉在夏天是最亢奋时期,到了秋季以后,就进入的衰竭期,所以秋蝉的最后亮相,当然嘶声力竭做最后的挣扎,继而结束短暂的生命。
在这里就是诗人就是以秋蝉的高声哀唱来表示自己的命运悲惨,秋蝉的命运就像诗人此时的命运。
此时此刻,正是诗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秋蝉的哀鸣逗引地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而然地侵入了进来,这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地难以自负。
(2)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讨论点拨:颔联两句,采用两两相对照的手法,进一步表达诗人的身世之哀,命运之惨。
一句写秋蝉,一句写诗人自己,将物我结合起来。
虽然已是秋蝉,但是其翼依然乌黑。
此时的诗人经受磨难和打击,身陷囹圄,中年而白头,所以是“那堪”。
这里的秋蝉还是秋蝉,它不管诗人是否白头,更加重了诗人的沉痛之感。
回想自己年少时也是一腔热血,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的雄心抱负,那堪世事难料,这一生走的如此坎坷,如此不堪,如此悲凉,而今空有一腔抱负却无由施展,还遭陷锒铛入狱,只能发出凄冷的哀吟。
其实这里,“白头吟”一语双关,既有头白之意,又借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
司马相如负心于卓文君之时,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怜自伤,表达自己希望白头终老的愿望。
联想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是在劝谏不听反而遭陷入狱之后作的这首诗,因此暗喻统治者的用人不当和不察纳雅言,辜负了诗人的一片忠诚之心。
可以这么说,诗人的白头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由于自己的赤胆忠心换来的却是牢狱之灾,是在内外交困之中急白的。
在这里既有对年华已逝的悲哀,也有抱负落空的沉痛,还有对统治者的失望!
讨论点拨:颈联两句,是用比喻的手法,以蝉的艰难处境来比喻自己的政治处境。
秋蝉已如势不能穿鲁缟的强弩之末,已如知秋而飘零的枯黄之叶,已是谢幕之前最后的粉墨登场,偏偏此时还“露重”、“风多”,让人如何不生出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伤痛之心呢?这里的“露重”、“风多”是比喻外部环境,“飞难进”、“响易沉”是比喻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的结果。
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在朝廷一片谄谀之声,进言之路已遭阻塞之下,诗人已经处于沉重打击的艰难的政治处境之中。
这里已经物我混融,秋蝉既是诗人,诗人已如秋蝉。
(4)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讨论点拨:尾联二句,收尾响遏行云,义节风高。
秋蝉是餐风饮露的,是高洁品行的象征。
诗人继续作比,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感,这种孤独之感是壮烈的,不是凄婉的。
诗人没有选择陶渊明式的离世而去,而是选择了屈原的入世之举,心系朝廷的诗人选择了入狱。
我们在感叹诗人悲壮的同时,也为朝廷遗弃忠臣而哀叹!诗人最后的一问,惊心动魄,石破天惊,既有对朝廷的失望,又有深深地期盼!因此,这里留下的不仅是命如秋蝉、品如秋蝉的诗人的长叹,留下的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千年之问!
6、讲解完毕,再次诵读。
7、个别朗读,点评朗读效果
8、再放录音,提出要求: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
9整体朗读,要注重诗的感情基调。
10、提出问题:
诗中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师生讨论回答:
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生讨论回答
作者是怎样借用“蝉“的意象来表达感情的?
11、咏物诗的特点与方法:
咏物言志,又称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诗人情感或揭示诗歌的主旨。
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作者以不贪
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 的豪情壮怀。
如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三)课堂总结:
骆宾王的这首诗运用比兴的手法,以蝉自喻,寄托遥深,达到了物我混融的艺术境界。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感想,不一定符合作者的原意,可惜的是,斯人已逝,我们再也不能听到作者的回答。
诗歌的解读本来就是解读者主观情感的主动介入,虽然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但是毕竟掺杂了个人的情愫。
因此,每一个解读者眼中的诗歌意蕴是不同的,这也就是诗歌解读的魅力所在。
(四)布置课后作业
1. 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2.四个人一组,探讨老师提出的问题。
3.自我总结这节课,体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象征:蝉高洁品性人
作用: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兴:蝉唱客思
作用: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用典:白头吟忠心、失望
作用:委婉含蓄、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