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数据的分析——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2、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3、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及求法,体会它们在刻画数据波动时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4、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要点梳理】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n x x x x n⋅⋅⋅++++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n x x x x x n=⋅⋅⋅++++.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nx w x w x w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一般地,n 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要点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 区别: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众数主要研究各数据出现的频数,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要点四、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1.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数据-最小数据. 要点诠释: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一组数据极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方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2s 的计算公式是:()[]222212)(...)(1x x x x x x nS n -++-+-=,其中,x 是1x ,2x ,…n x 的平均数. 要点诠释:(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k 倍.3.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s 表示,即:;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4.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极差与方差、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区别: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它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稳定性越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求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时用极差,在考虑到这组数据的稳定性时用方差. 要点五、用样本估计总体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或方差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 要点诠释:(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所付出的代价.【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2015•福州)若一组数据1,2,3,4,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是()A.0 B.2.5 C.3 D.5【答案与解析】解:(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3,4,x,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3,∴中位数是3,平均数为(1+2+3+4+x)÷5,∴3=(1+2+3+4+x)÷5,解得x=5;符合排列顺序;(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3,x,4,中位数是3,此时平均数是(1+2+3+4+x)÷5=3,解得x=5,不符合排列顺序;(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x,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不符合排列顺序;(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x,1,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符合排列顺序;(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x,3,4,中位数,x,平均数(1+2+3+4+x)÷5=x,解得x=2.5,符合排列顺序;∴x的值为0、2.5或5.故选C.【总结升华】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较难,要明确中位数的值与大小排列顺序有关,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解答不完整.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举一反三:【变式】若数据3.2,3.4,3.2,x,3.9,3.7的中位数是3.5,则其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答案】3.2;3.5;解:由题意3.43.5, 3.62xx+==,所以众数是3.2,平均数是3.5.2、(2016•广州)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各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下表: 小组 研究报告 小组展示 答辩 甲 91 80 78 乙 81 74 85 丙798390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思路点拨】(1)运用求平均数公式()1231n x x x x n⋅⋅⋅++++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2)将三人的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 (2)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 答案:甲组的成绩最高【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统计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举一反三:【变式】小王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9分,测验二得78分,测验三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10%、30%、60%量分,那么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答案】解:小王平时测试的平均成绩897885843x ++==(分).所以8410%9030%8760%87.610%30%60%⨯+⨯+⨯=++(分). 答: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87.6分.3、下表是七年级(2)班3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表(已破损).已知该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是76分. (1)求该班80分和90分的人数分别是多少?(2)设此班3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 ,中位数为b ,求a b +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1)设该班得80分的有x 人,得90分的有y 人.根据题意和平均数的定义,得257330,763050260570780901003,x y x y +++++=⎧⎨⨯=⨯+⨯+⨯+++⨯⎩ 整理得13,89109,x y x y +=⎧⎨+=⎩ 解得8,5.x y =⎧⎨=⎩即该班得80分的有8人,得90分的有5人.(2)因为80分出现8次且出现次数最多.所以a =80,第15、16两个数均为80分,所以b =80,则a b +=80+80=160.【总结升华】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建立等量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某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统计图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 学生个数(个)a15205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求a 的值;(2)求这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额的众数和平均数. 【答案】解:(1) a =50-15-20-5=10.(2)众数是15.平均数为150(5×10+10×15+15×20+20×5)=12.类型二、极差、方差和标准差4、(2015•徐州)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九(2)85 100(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思路点拨】(1)观察图分别写出九(1)班和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s2=[(x1﹣)2+(x2﹣)2+…+(x n﹣)2](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答案与解析】解:(1)由图可知九(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九(1)的平均数为(75+80+85+85+100)÷5=85,九(1)的中位数为85,九(1)的众数为85,把九(2)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0、75、80、100、100,∴九(2)班的中位数是80;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 85 85九(2)85 80 100(2)九(1)班成绩好些.因为九(1)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九(1)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给分)(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 举一反三:【变式】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数据如下(单位:分)甲 95 82 88 81 93 79 84 78 乙8375808090859295(1)请你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9582888193798478)858x =+++++++=甲(分), 1(8375808090859295)858x =+++++++=乙(分).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 (2)由(1)知85x x ==甲乙分,所以22221[(9585)(8285)(7885)]35.58s =-+-++-=甲, 22221[(8385)(7585)(9585)]418s =-+-++-=乙.①从平均数看,甲、乙均为85分,平均水平相同; ②从中位数看,乙的中位数大于甲,乙的成绩好于甲;③从方差来看,因为x x =甲乙,22s s <乙甲,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④从数据特点看,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次数,甲有3次,而乙有4次,故乙的成绩好些;⑤从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乙后几次的成绩均高于甲,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乙更具潜力. 综上分析可知,甲的成绩虽然比乙稳定,但从中位数、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分析,乙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应派乙参赛更有望取得成绩. 类型三、统计思想5、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思路点拨】(1)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2)首先计算样本中家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再进一步估计总体. 【答案与解析】解:(1)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2 6.54717.52816.810x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6.5,有6.5 6.56.5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2)∵10户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有7户,有7503510⨯=.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出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35户.【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C.中位数
D.方差
3.一组数据的方差一定是().A.正数B.任意实数 c.负数 D.非负数 4.金华火腿闻名遐迩.某火腿公司有甲、乙、丙三台切割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500克的火腿心片.现从它们分装的火腿心片 中各随机抽取10盒,经称量并计算得到质量的方差如表所示,你认为包装质量最稳定的切割包装机是(). A.甲 B.乙c.丙D.不能确定 5.某地统计部门公布最近5年国民消费指数增长率分别为8.5%,9.2%,9.9%,10.2%,3.8%,业内人士评论说:“这五年消 费指数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从统计角度看,“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哪个数据比较小(). A.方差B.平均数c.众数D.中位数 6.在一次射击测试中,甲、乙、丙、丁的平均环数均相同,而方差分别为8.7,6.5,9.1,7.7,则这四人中,射击成绩最稳 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7.一次数学测试后,随机抽取九年级二班5名学生的成绩如下:78,85,91,98,98.关于这组数据的错.误说法是 ()....A.极差是20 B.众数是98
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归纳湘教版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一、知识点讲解:
1.平均数: (1)算术 平均数:一组数据中,有n个数据 x1 ,,则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
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 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9.平均数、方差的三个运算性质 如果一组数据x1,x2,x3,„„,xn的平均数是x,方差是s。 2 那么(1)一组新数据x1+b,x2+b,x3+b,„„,xn+b的平均数是x+b,方差是s。 2 (2)一组新数据ax1,ax2,ax3,„„,axn 的平均数是ax,方差是as. 22 (3)一组新数据ax1+b,ax2+b,ax3+b,„„,axn+b的平均数是ax+b,方差是as.二、典型例题: 22 1.5名同学目测同一本教科书的宽度时,产生的误差如 下(单位:mm):2, 2, 1,1,0,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A.4mmB.3mmc.5mmD.0mm 2.小伟五次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6分,78分,80分,85分,92分,李老师想了解小伟数学学习变化情况,则李老师最关 注小伟数学成绩的().A.平均数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知识点归纳
··
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
抽样调查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直方图: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1)当调查的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我们一般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2)当调查的结果对调查对象具有破坏性时,或者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时,我们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3)当调查对象的个数较多,调查不易进行时,我们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
(4)当调查的结果有特别要求时,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如国家的人口普查,全国经济普查我们就仍须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抽样调查注意:
1.样本的代表性
2.样本随机性。
3.样本容量不能太小,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画频数分布表的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极差= 最大值—最小值
(2)定组距;
(3)定组数;组数= (最大值-最小值) ÷组距. (要合适,不宜过多,不宜过少。
)
(4)
(5)列频数分布表;。
数据的分析—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怎么学好
《数据的分析—初中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怎么学好》摘要:组数据出现次数多数据就是这组数据众数(),方差越数据波动越;方差越数据波动越就越稳定
初学们啦接下编就带初数学数据分析知识总结要学做下笔记吧
数据分析
将组数据按照由到(或由到)顺序排列如数据数是奇数则处位置数就是这组数据位数();如数据数是偶数则两数据平数就是这组数据位数
组数据出现次数多数据就是这组数据众数()
组数据数据与数据差叫做这组数据极差(rg)
方差越数据波动越;方差越数据波动越就越稳定
数据收集与整理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5撰写调报告
.。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样本数据3,a,4,b,8的平均数是5,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2 B.3 C.4 D.8【答案】C【解析】【分析】+=,由众数是3知a、b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先根据平均数为5得出a b107,再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详解】解:Q数据3,a,4,b,8的平均数是5,+=,3a4b825∴++++=,即a b10又众数是3,∴、b中一个数据为3、另一个数据为7,a则数据从小到大为3、3、4、7、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4,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差是47 B.众数是42C.中位数是58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统计图可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求得极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这8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2、3、4、5、7、8,共六个月.【详解】A、极差为:83-28=55,故本选项错误;B、∵58出现的次数最多,是2次,∴众数为:58,故本选项错误;C、中位数为:(58+58)÷2=58,故本选项正确;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2月、3月、4月、5月、7月、8月,共六个月,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3.某校四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10,x,10,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8 B.9 C.10 D.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因10出现了2次)与平均数都是10;再根据平均数是10,可求出这四个数的和是40,进而求出x的数值;然后把这四个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由于是偶数个数据,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详解】当x=8时,有两个众数,而平均数只有一个,不合题意舍去.当众数为10,根据题意得(10+10+x+8)÷4=10,解得x=12,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10,10,12,处于中间位置的是10,10,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10)÷2=10.故选C.【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时需要理解题意,分类讨论.4.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竞赛,进入决赛的共有20名学生,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所示:那么20名学生决赛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85,90 B.85,87.5 C.90,85 D.95,90【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85分的有8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85分;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第10、11两个数,为85分,90分,中位数为87.5分.故选B.考点:1.众数;2.中位数5.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4记入总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80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总成绩为()A.84分B.85分C.86分D.87分【答案】A【解析】【分析】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详解】根据题意,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648090841010⨯+⨯=(分)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6.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4,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1 B.众数是1C.平均数是1.5 D.方差是1.6【答案】C【解析】【分析】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依次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将数据重新排列为:1、1、1、3、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A选项正确;众数是1,B选项正确;平均数为111345++++=2,C选项错误;方差为15×[(1﹣2)2×3+(3﹣2)2+(4﹣2)2]=1.6,D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及方差的定义与计算公式.7.为了解我市初三女生的体能状况,从某校初三的甲、乙两班中各抽取27名女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如果每分钟跳绳次数≥105次的为优秀,那么甲、乙两班的优秀率的关系是()A.甲优<乙优B.甲优>乙优C.甲优=乙优D.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可得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14人,据此可得答案.【详解】解:由表格可知,每班有27人,则中位数是排序后第14名学生的成绩,∵甲班的中位数是104,乙班的中位数是106,∴甲班优秀的人数最多有13人,乙班优秀的人数最少有14人,∴甲优<乙优,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应用,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是解题的关键.8.为全力抗战疫情,响应政府“停课不停学”号召,东营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课程教学的通知:从2月10日开始,全市中小学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在线课程教学和答疑.据互联网后台数据显示,某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2月10日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如下表所示则2月10日该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A.22 B.24 C.25 D.26【答案】C【解析】【分析】把7个数相加再除以7即可求得其平均数.【详解】由题意得,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1(26282826242122)25++++++=,7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一组数据5,4,2,5,6的中位数是()A.5 B.4 C.2 D.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将题目中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 2,4,5,5,6,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选A.考点:中位数;统计与概率.10.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表所示:则这15运动员的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A.1.75,1.70 B.1.75,1.65 C.1.80,1.70 D.1.80,1.65【答案】A【解析】【分析】11.据统计,某住宅楼30户居民五月份最后一周每天实行垃圾分类的户数依次是:27,30,29,25,26,28,29,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5和30 B.25和29 C.28和30 D.28和2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对这组数据重新排列顺序得,25,26,27,28,29,29,30,处于最中间是数是28,∴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8,在这组数据中,29出现的次数最多,∴这组数据的众数是29,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熟练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后,位于最中间的数(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中位数31,众数是22 B.中位数是22,众数是31C.中位数是26,众数是22 D.中位数是22,众数是2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七个整点时数据为:22,22,23,26,28,30,31所以中位数为26,众数为22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的定义,解题关键在于看懂图中数据13.(11·大连)某农科院对甲、乙两种甜玉米各用10块相同条件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两个品种每公顷产量的两组数据,其方差分别为s甲2=0.002、s乙2=0.03,则 ( ) A.甲比乙的产量稳定B.乙比甲的产量稳定C.甲、乙的产量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哪一品种的产量更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方差是刻画波动大小的一个重要的数字.与平均数一样,仍采用样本的波动大小去估计总体的波动大小的方法,方差越小则波动越小,稳定性也越好.【详解】因为s2甲=0.002<s2乙=0.03,所以,甲比乙的产量稳定.故选A【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方差. 解题关键点:理解方差意义.14.在一次体检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5米,而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3米,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一定是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C.丁同学的身高为1.71米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详解】解: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可能是某两个同学身高的平均数,故错误;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错误;C、丁同学的身高为1.654 1.633 1.71⨯-⨯=米,正确;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解题的关键. 15.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1.70,1.75 B.1.70,1.70 C.1.65,1.75 D.1.65,1.70【答案】A【解析】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共15名学生,中位数落在第8名学生处,第8名学生的跳高成绩为1.70m,故中位数为1.70;跳高成绩为1.75m的人数最多,故跳高成绩的众数为1.75;故选A.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6.下列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获得金牌是必然事件B.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适宜采用全面普查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明甲组数据的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判断A,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B;根据调查事物的特点,可判断C;根据方差的性质,可判断D.【详解】解:A、武大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项目上可能获得获得金牌,也可能不获得金牌,是随机事件,故A说法不正确;B、灯泡的调查具有破坏性,只能适合抽样调查,故检测100只灯泡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故B符合题意;C、了解北京市人均月收入的大致情况,调查范围广适合抽样调查,故C说法错误;D、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16,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24,说明甲组数据的波动比乙组数据的波动小,不能说明平均数大于乙组数据的平均数,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随机事件及方差,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方差越小波动越小.17.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小亮的成绩和其它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40人的平均数是90分,∵39人的方差为41,小亮的成绩是90分,40人的平均分是90分,∴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方差变小,∴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18.体育课上,某班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了5次短跑训练,要判断哪一位同学的成绩比较稳定,通常要比较两名同学成绩的()A.平均数B.方差C.众数D.中位数【答案】B【解析】【分析】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反映的是数据的集中趋势,方差反映的是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稳定.【详解】解:由于方差能反映数据的稳定性,故需要比较这两名同学5次短跑训练成绩的方差.故选B.【点睛】考核知识点: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意义.19.若数据 4,x,2,8 ,的平均数是 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是()A.3 和 2 B.2 和 3 C.2 和 2 D.2 和4【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x的值,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详解】∵数据2,x,4,8的平均数是4,∴这组数的平均数为2484x+++=4,解得:x=2;所以这组数据是:2,2,4,8,则中位数是242+=3.∵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据的总个数;据此先求得x的值,再将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将中间的两个数求平均值即可得到中位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0.根据众数的概念找出跳高成绩中人数最多的数据即可.【详解】解:15名运动员,按照成绩从低到高排列,第8名运动员的成绩是1.70,所以中位数是1.70,同一成绩运动员最多的是1.75,共有4人,所以,众数是1.75.因此,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1.75,1.7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直接根据概念进行解答.此外,也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版)八年级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文档
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知识梳理.解统计学的几个根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 平均数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x x'a,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拟“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屡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那么不适宜,用中位数或众数那么较适宜。
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屡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 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 方差与标准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1[(x1-x)2+(x2-x)2+ +(xn-x)2];n标准差=方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能力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分12小题,每题3分共36分〕1.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3,3,4,4,5,5,6,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数据2、4、4、5、5、3、3、4的众数是〔〕3.样本 x1,x2,x3,x4的平均数是2,那么x1+3,x2+3,x3+3,x4+3的平均数是〔〕4.学校食堂有2元,3元,4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购一份〕.如图是某月的销售情况统计图,那么该校师生购置饭菜费用的平均数和众数是〔〕元,3元元,3元元,4元元,4元5.如果a、b、c的中位数与众数都是5,平均数是4,那么a可能是〔〕A. 2③①20%25%2元3元②4元55%6.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假设甲组数据的方差=,乙组数据的方差=,那么〔〕第4题图A.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波动大B.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波动大C.甲组数据与乙组数据的波动一样大D.甲、乙两组数据的数据波动不能比拟7.样本数据3,6,a,4,2的平均数是4,那么这个样本的方差是〔〕A.2B.C.3D .28.某同学5次上学途中所花的时间〔单位:分钟〕分别为x,y,10,11,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那么x-y的绝对值为〔〕A.1B.2C.3D .49.假设样本x1+1,x2+1,x3+1,,xn+1的平均数为18,方差为2,那么对于样本x1+2,x2+2,x3+2,,xn+2,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A.平均数为18,方差为2B.平均数为19,方差为3C.平均数为19,方差为2D.平均数为20,方差为410.小波同学将某班级毕业升学体育测试成绩〔总分值30分〕统计整理,得到下表,那么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分数22122232425262728A.该组数据的人数238109631是24分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 5分C.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4分D.该组数据的极差是8分11.为了解某校计算机考试情况,抽取了50名学生的计算机考试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生计算机考试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16,20,12,12众数该名学12.如果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该组数据的〔〕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B.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C.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3.有1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2,另有20个数据的平均数为15,那么所有这3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14.假设x1,x2,x3的平均数为7,那么x1+3,x2+2,x3+4的平均数为.15.一组数据1,6,x,5,9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6.五个数1,2,4,5,a的平均数是3,那么a=,这五个数的方差为.17.假设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那么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极差是.1 8.如图是某同学6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表,那么该同学6次成绩的中位数是19.数分数/分据3x,3x,3x,,3x的方差为126xn的20.样本985考试分数〔分〕y97857688788196978868885858782878918987888986〔x≤y〕的平8差为2,那么x75人数24185 7三、解答题656.3,那么一组新数据6x1,6x2,,.899,101,102,x,均数为100,方3=,y=.〔本大题共40分〕5521.计算题测验1测验2测验3测验4测验5测验6〔每题3分,共6分〕〔1〕假设1,2,3,a第18题图的平均数是3;4,5,a,b的平均数是5.求:0,1,2,3,4,a,b的方差是多少?〔2〕有七个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其平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的前四位数的平均数是33,后四个数的平均数是42.求它们的中位数.22.〔本小题8分〕如图是根据某班40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该班学生每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多少?23.〔本小题8分〕如图是某中学乒乓球队队员年龄分布的条形图.⑴计算这些队员的平均年龄;⑵大多数队员的年龄是多少?⑶中间的队员的年龄是多少?24.〔本小题8分〕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5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下图:⑴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姓名平均数〔环〕众数〔环〕方差甲乙⑵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25.〔本小题10分〕为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某中学组织了环保知识竞赛,初中三个年级根据初赛成绩分别选出了10名同学参加决赛,这些选手的决赛成绩〔总分值为100分〕如下表所示:年级决赛成绩〔单位:分〕七年级88898074八年级九年级⑴请你填写下表:⑵请从以下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三个年级的决赛成绩进行分析:7788年级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七年级87八年级85九年级84①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分析哪个年级成绩好些〕③如果在每个年级分别选出3人参加决赛,你认为哪个年级实力更强一些?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二、;;;,2;,40;分;;,100;三、21.⑴由=3 得a=6;由=5 得b=50,1,2,3,4,6,5的平均数为3,∴=4.⑶设七个数为a,b,c,d,e,f,g,a<b<c<d<e<f<g依题意得=38①,=33②,=42③,由①、②得e+f+g=7×38-33×4④,将④代入③得d=34.22.因为有40名学生,所以中位数应是从小到大排列后的第20、第21个数据的平均数 .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到锻炼时间是7小时的有3人;锻炼8小时的有16人,3+16=19人;锻炼9小时的有14人;所以,该班学生的每周锻炼时间中位数是9小时.23.⑴这些队员平均年龄是:=15⑵大多数队员是15岁⑶中间的队员的年龄是15岁24.⑴甲:6,6,乙:6,6,⑵甲、乙成绩的平均数都是6,且<,所以,甲的成绩较为稳定,甲成绩比乙成绩要好些 .25.⑴七年级众数是80;八年级中位数是86;九年级的平均数为,众数为78.⑵①从平均数和众数相结合看,八年级的成绩好些 .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七年级成绩好些.⑶九年级.。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数学与实际生活应用结合的一个关键环节。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分析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方法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面试等方法主动询问被调查者的意见和看法,获取数据。
2.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得到数据。
3.观察法:通过观察其中一现象或对象的特点,记录相关数据。
4.统计资料法:通过分析收集到的历史资料或者公开数据,获取相关数据。
二、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整理是将收集到的不完整、混乱或者重复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编码,使其能够更好地被描述和分析。
1.数据的分类整理:将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数据集合,方便后续的描述和分析。
2.数据的排序整理:将数据按照其中一种规则进行排序,使其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方便观察和分析。
3.数据的编码整理:对数据进行编码,赋予数据一定的符号来表示其特征,方便数据的识别和比较。
三、数据的描述对数据进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数据的特征,常用的描述方法有以下几种:1.集中趋势的描述:包括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
均值是指一组数据平均值的大小;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2.离散程度的描述: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等。
极差是指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方差是一组数据各数据与其均值偏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正平方根。
3.分布形状的描述:常用的描述方法有直方图和饼图。
直方图是用矩形表示数据频数的分布情况;饼图将数据按照不同类别划分,并用扇形表示类别所占比例的大小。
4.相关性的描述:通过相关系数来描述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到1,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大,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
四、数据的分析方法数据的分析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寻找规律和特点。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讲解学习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
注:
(2)加权平均数:
,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
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
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2)意义:衡量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数据的波动越稳定。
七年级数据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据上册知识点总结数据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与数据有关的信息,如:温度、湿度、体重、身高等。
在学习中,数据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数据分析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针对七年级上册数据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一、数据的分类在学习数据分析之前,首先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数据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1. 定量数据:也称数值型数据,可以进行数学运算。
例如年龄、长度、温度。
2. 定性数据:也称名词型数据,不能进行数学运算。
例如颜色、职业、食品口感。
二、数据的测量1. 测量的含义:测量指通过某种方法对物理量或现象的值或变化量进行定量描述和比较的过程。
2. 常用的测量单位: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常用的测量单位也不同。
例如:- 长度:米(m)- 重量:千克(kg)- 时间:秒(s)- 速度:米/秒(m/s)- 面积:平方米(m²)- 体积:立方米(m³)三、数据的整理和表示1. 表格:将数据整理在表格中可以使数据更加直观地呈现。
表格通常由表头、行标、列表以及数据单元格四部分组成。
2. 条形图、柱状图、折线图:常用的数据表示方法之一。
其中,条形图适合比较各个数据的大小,柱状图适合比较不同时间或地点的数据情况,折线图则适合比较变化趋势。
3. 饼图:主要用于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数据的分析与描述1. 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时候,将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
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2. 中位数:将所有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取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为中位数。
中位数可以反映数据的中心位置。
3. 众数:指在数据集合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五、数据的应用1.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来收集数据,从而分析人们对某一特定现象的态度或认知水平等情况。
2. 统计分析:利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哪些数据对于某些事物存在影响,或者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趋势等信息。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37 数据的分析(解析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专题37 数据的分析【知识要点】考点知识一 数据的集中趋势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读作“x 拔”。
公式:平均数= n 个数的和 个数 =nx x x n +⋅⋅⋅++21 【注意】分析平均数时,容易被数据的极值影响,导致错误的判断。
加权平均数概念: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是1w ,2w ,…,n w ,则nn 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注意】若各数据权重相同,则算术平均数等于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的概念: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个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确定中位数的一般步骤:第1步:排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第2步:确定是奇个数据(n+12)或偶个数据(n 2个数和它后一个数(n 2+1)个数的平均数)。
第3步:如果是奇个数据,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如果是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众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的频数一样且都是最大,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一组数据中众数的个数可能不唯一。
众数的意义:当一组数据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其集中的趋势。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1、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2、 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
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
3.中位数只需很少的计算,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有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
考点知识二 数据的波动方差的概念:在一组数据1x ,2x ,…,n x 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计算公式是:求一组数据方差的步骤:先平均、再做差、然后平方、最后再求平均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平均数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4、数据的离散程度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
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狠抓“双基”训练“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
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做括号内的运算.
(2)展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特别注意各个运算律的运用,并使运算过程获得精简.
【规律方法】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四种运算技巧
1.转变法:一是将乘法转变为乘法,二是将乘方转变为乘法,三就是在秦九韶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小数转变为分数展开约分后排序.
2.凑整法:在加减混合运算中,通常将和为零的两个数,分母相同的两个数,和为整数的两个数,乘积为整数的两个数分别结合为一组求解.
3.拆分法:先将带分数拆分成一个整数与一个真分数的和的形式,然后展开排序.
4.巧用运算律:在计算中巧妙运用加法运算律或乘法运算律往往使计算更简便.。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一、选择题1.某校九年级数学模拟测试中,六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关于这组数据描述正确的是()姓名小红小明小东小亮小丽小华成绩(分)110106109111108110A.众数是110 B.方差是16C.平均数是109.5 D.中位数是109【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求出众数和中位数,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和方差.【详解】解: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10,A正确;16x=×(110+106+109+111+108+110)=109,C错误;21S6= [(110﹣109)2+(106﹣109)2+(109﹣109)2+(111﹣109)2+(108﹣109)2+(110﹣109)2]=83,B错误;中位数是109.5,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平均数、方差、中位数,掌握它们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是根据九年级某班50名同学一周的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下面关于该班50名同学一周锻炼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数是6B.中位数是6.5C.众数是7D.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数占该班人数的一半【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详解】A、平均数为150×(5×7+18×6+20×7+5×8)=6.46,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一共有50个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第25,26个数据的平均值是中位数,∴中位数是6.5,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因为7出现了2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由图可知锻炼时间超过6小时的有20+5=25人,故平均每周锻炼超过6小时的人占总数的一半,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概念等知识,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3.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详解】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8.210⨯⨯⨯⨯⨯方差是222222(108.2)2(98.2)3(88.2)2(78.2)(68.2)1.561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4.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则xy等于()A.34abB.43abC.34baD.43ba【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x y++,∵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1520 (1)(1)100100a xb yx y-•+++,∵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ax byx y++=1520(1)(1)100100a xb yx y-•+++,整理,得15ax=20by∴43x by a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5.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修正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低龄人口漏登后,我们估计了1982-2030年育龄妇女情况.1982年中国15-49岁育龄妇女规模为2.5亿,到2011年达3.8亿人的峰值,2017年降至3.5亿,预计到2030年将降至3.0亿.则数据2.5亿、3.8亿、3.5亿、3.0亿的中位数、平均数、方差分别是( ) A .3.25亿、3.2亿、0.245 B .3.65亿、3.2亿、0.98 C .3.25亿、3.2亿、0.98 D .3.65亿、3亿、0.245【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的定义和方差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把数据2.5亿、3.8亿、3.5亿、3.0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5亿,3.亿,3.5亿,3.8亿,最中间的两个数是3.0亿和3.5亿,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3.0+3.5=3.252亿 平均数为:2.5+3.8+3.5+3.0=3.24亿;方差为:S 2=14×[(2.5-3.2)2+(3.8-3.2)2+(3.5-3.2)2+(3.0-3.2)2]= 14×(0.49+0.36+0.09+0.04)=0.24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222121n x x x x x x n ⎡⎤-+-+⋯+-⎣⎦.6.根据众数的概念找出跳高成绩中人数最多的数据即可. 【详解】解:15名运动员,按照成绩从低到高排列,第8名运动员的成绩是1.70, 所以中位数是1.70,同一成绩运动员最多的是1.75,共有4人, 所以,众数是1.75.因此,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1.75,1.70.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直接根据概念进行解答.此外,也考查了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7.分析题中数据,将15名运动员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即为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8.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s .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239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小亮的成绩和其他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算术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9.甲、乙、丙三个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在同一地区进行对比试验,从每个品种的苹果树中随机各抽取10棵,对它们的产量进行统计,绘制统计表如下:若从这三个品种中选择一个在该地区推广,则应选择的品种是()A.甲B.乙C.丙D.甲、乙中任选一个【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甲品种更适在该地区推广.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掌握平均数、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在5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选拔赛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平均分都是90分,甲的成绩方差是15,乙的成绩的方差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C .甲、乙两人的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甲、乙的成绩谁更稳定【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 【详解】∵乙的成绩方差<甲成绩的方差,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11.某班统计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分与方差,计算完毕以后才发现有位同学的分数还未登记,只好重新算一次.已知原平均分和原方差分别为x ,2s ,新平均分和新方差分别为1x ,21s ,若此同学的得分恰好为x ,则( ) A .1x x <,221s s = B .1x x =,221s s > C .1x x =,221s s < D .1x x =,221s s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计算比较即可. 【详解】设这个班有n 个同学,数据分别是a 1,a 2,…a i …,a n , 第i 个同学没登录, 第一次计算时总分是(n−1)x , 方差是s 2=11n -[(a 1−x)2+…(a i−1−x)2+(a i+1−x)2+…+(a n −x)2] 第二次计算时, x =()1n x x n-+=x ,方差s 12=1n [(a 1−x)2+…(a i−1−x)2+(a i −x)2+(a i+1−x)2+…+(a n −x)2]=1n n-s 2,故221s s >,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其计算方法.12.某中学为了了解同学们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在某年级随机抽查了2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所示:这些同学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本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 ) A .5,5 B .6,6C .5,6D .6,5【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的两个数都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5.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3.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答案】A 【解析】 【分析】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242683925555a a a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2(25)(45)(265)(835)(95)5a a a S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565a a a -++++-++==(平均数没变化),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22222221(25)(45)(265)(835)(95)(55)6a a a S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14.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A .15.5,15.5B .15.5,15C .15,15.5D .15,15【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132146158163172181268321⨯+⨯+⨯+⨯+⨯+⨯+++++=15岁,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15.关于数据-4,1,2,-1,2,下面结果中,错误的是( ) A .中位数为1 B .方差为26C .众数为2D .平均数为0【答案】B 【解析】【分析】 【详解】A .∵从小到大排序为-4,-1,,1,2,2,∴中位数为1 ,故正确;B .4121205x -++-+== ,()()()()222224010102022655s --+--+-+-⨯==,故不正确; C .∵众数是2,故正确; D .4121205x -++-+==,故正确;故选B.16.立定跳远是体育中考选考项目之一,体育课上老师记录了某同学的一组立定跳远成绩如表: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2.3 B .平均数是2.4 C .中位数是2.5 D .方差是0.01【答案】B 【解析】 【分析】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详解】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2.4,众数是2.4,选项A 不符合题意; ∵(2.3+2.4+2.5+2.4+2.4)÷5 =12÷5 =2.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4, ∴选项B 符合题意.17.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A.1.70,1.75 B.1.70,1.70 C.1.65,1.75 D.1.65,1.70【答案】A【解析】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详解:共15名学生,中位数落在第8名学生处,第8名学生的跳高成绩为1.70m,故中位数为1.70;跳高成绩为1.75m的人数最多,故跳高成绩的众数为1.75;故选A.点睛: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8.数据2、5、6、0、6、1、8的中位数是()A.8 B.6 C.5 D.0【答案】C【解析】【分析】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详解】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0,1,2,5,6,6,8∵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最中间的那个数是中位数即中位数为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是必然事件B.一组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C.数据1,1,2,2,3的众数是3D.想了解某种饮料中含色素的情况,宜采用抽样调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别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方差的性质,众数的定义及抽样调查的定义进行判断,、“打开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B、一组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大,故本选项错误;C、数据1,1,2,2,3的众数是1和2,故本选项错误;D、想了解某种饮料中含色素的情况,宜采用抽样调查,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众数;方差;随机事件.20.在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中,九年级一班举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第一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87,91,93,87,97,96,下列关于这组数据说正确的是()A.中位数是90 B.平均数是90 C.众数是87 D.极差是9【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概念求解.【详解】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87,87,91,93,96,97,则中位数是(91+93)÷2=92,平均数是(87+87+91+93+96+97)÷6=9156,众数是87,极差是97﹣87=1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小结及练习
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小结及练习
知识结构图
数据的分析
数据的集 中趋势
平方数
算术平均数:x=n1(x1+x2+…+xn) 加权平均数:x=x1f1f+1+xf22f+2+……++fnxnfn
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
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人数(人)
2 2 6 8 12 13 4 3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每周做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小时?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3)请你根据(1)(2)的结果,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巩固练习 2:
5. 期中考试后,班里有两位同学议论他们所在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小明说:“我们组成绩是 86 分的同学
例题解析
【 例 3】.某次射击比赛,甲队员的成绩如下: (1)确定 10 次射击成绩的众数、中位数, 说说你的做法; (2)先估计这 10 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 再具体算一算,看看你的估计水平如何。
(第 13 题)
【 例 4 】小亮和小莹自制了一个标靶进行投标比赛,两人各投了 10 次,下图是他们投标成绩的统计图.
(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
9.若 10 个数的平均数是 3,极差是 4,方差是 2,则将这 10 个数都扩大为原来的 10 倍,则这组数据的平
均数是
,极差是
,方差是
。
10.张林、李明、王浩、刘平、陈亮五人学习小组在两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如表所示.
(1)为了比较学习小组数学测验成绩某种意义上的稳定性,可采取绝对差作为评价标准.若绝对差的计
归纳与小结:1.方差的性质:若一组数据 x1,x2,x3,…,xn 的方差是 s2, 则①数据 x1+a,x2+a,x3+a,…,xn+a 的方差仍然为 s2,标准差为 s;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标题: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引言概述:数据分析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过程。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据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应用五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收集1.1 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如记录每天的气温、降雨量等数据。
1.2 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收集数据,如测量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
1.3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学生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了解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等信息。
二、数据的整理2.1 数据的分类: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将学生的身高数据按照男女分开。
2.2 数据的整理:对数据进行整理,如计算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2.3 数据的呈现:将整理好的数据以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出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的特征。
三、数据的分析3.1 数据的比较:通过对数据进行比较,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和差异,如比较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
3.2 数据的关联:寻找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如探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成绩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3.3 数据的预测:通过已有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如根据过去几年的降雨量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四、数据的解释4.1 解释数据的含义:对数据进行解释,说明数据背后的含义和规律,如解释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4.2 解释数据的原因:分析数据的原因,找出数据背后的影响因素,如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
4.3 解释数据的应用:探讨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在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五、数据的应用5.1 数据的决策:通过数据分析来做出决策,如根据销售数据来确定产品的推广策略。
5.2 数据的预测:利用数据分析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如根据市场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销售额。
5.3 数据的优化: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如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来优化教学方法。
人教课标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小结与复习》优质课件PPT
这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
1.求中位数要将数据排序。 2. 众数可能不唯一。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自的特点:
1.平均数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 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 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2.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 众数往往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 的影响.
典例精析
x
典例精析
能力提升
先计算抽取的总人数
17 8
x
能力提升
添加数据后: 1,2,2,2,3
能力提升
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
一种思想 两个公式
加权平均数和方差 的计算公式
四个概念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方差
作业
课本P136 第 4、6题.
用样本平均数估 计总体平均数
计 总
用样本方差估
体
计总体方差
本章知识结构图
数 据
的
平均数
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 wn, 则 x1w1 x2w2 xn wn 叫做这n个数的
w1 w2 wn 加权平均数
用样 本平
数 据 的 分 析
集
中 趋 势
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
典例精析
方差越大 ,数据波 动越大, 越不稳定 ; 方差越小 ,数据波 动越小, 越稳定.
典例精析
知识点三 用样本估计总体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如 果所要考察的总体包含很多个体,或者考察 本身带有破坏性,考察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方
差时,实际中常常用样本平均数、样本方 差来估计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2)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2)一、选择题1.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3,2 B.3,4 C.5,2 D.5,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平均数为(a−2 + b−2 + c−2 )=(3×5-6)=3;原来的方差:;新的方差:,故选B.考点:平均数;方差.2.已知一组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方差为4,那么数据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A.7,6 B.7,4 C.5,4 D.以上都不对【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可知a+b+c=5×3,据此可得出13(-2+b-2+c-2)的值;再由方差为4可得出数据a-2,b-2,c-2的方差.【详解】解:∵数据a,b,c的平均数为5,∴a+b+c=5×3=15,∴13(a-2+b-2+c-2)=3,∴数据a-2,b-2,c-2的平均数是3;∵数据a,b,c的方差为4,∴13[(a-5)2+(b-5)2+(c-5)2]=4,∴a-2,b-2,c-2的方差=13[(a-2-3)2+(b-2-3)2+(c--2-3)2]= 13[(a-5)2+(b-5)2+(c-5)2]=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以及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3.某射击运动员在训练中射击了10次,成绩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众数是8 B.中位数是8 C.平均数是8.2 D.方差是1.2【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图形数出各环数出现的次数,在进行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详解】根据图表可得10环的2次,9环的2次,8环的3次,7环的2次,6环的1次.所以可得众数是8,中位数是8,平均数是102+92+83+72+61=8.210⨯⨯⨯⨯⨯方差是222222(108.2)2(98.2)3(88.2)2(78.2)(68.2)1.5610⨯-+⨯-+⨯-+⨯-+-=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基本知识,关键在于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特别是方差的公式.4.有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根据调查,将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果.现在糖果价格有了调整: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但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则xy等于()A.34abB.43abC.34baD.43ba【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进而得出等式求出即可.【详解】解:∵甲、乙两种糖果,原价分别为每千克a元和b元,两种糖果按甲种糖果x千克与乙种糖果y千克的比例混合,∴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ax byx y++,∵甲种糖果单价下降15%,乙种糖果单价上涨20%,∴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为:1520 (1)(1)100100a xb yx y-•+++,∵按原比例混合的糖果单价恰好不变,∴ax byx y++=1520(1)(1)100100a xb yx y-•+++,整理,得15ax=20by∴43x by a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表示出价格变化前后两种糖果的平均价格.5.2022年将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季奥运会,很多学校为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下表记录了某校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平均数x和方差S2,根据表中数据,要选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A.队员1 B.队员2 C.队员3 D.队员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先比较出4名同学短道速滑成绩的稳定性,再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因为队员1和2的方差最小,所以这俩人的成绩较稳定,但队员2平均数最小,所以成绩好,即队员2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6.为全力抗战疫情,响应政府“停课不停学”号召,东营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课程教学的通知:从2月10日开始,全市中小学按照教学计划,开展在线课程教学和答疑.据互联网后台数据显示,某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2月10日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如下表所示则2月10日该中学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A.22 B.24 C.25 D.26【答案】C【解析】【分析】把7个数相加再除以7即可求得其平均数.【详解】由题意得,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1++++++=,(26282826242122)257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回忆位中数和众数的概念;8.某鞋店一天中卖出运动鞋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尺码(cm)23.52424.52525.5销售量12251(双)则这11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5,25 B.24.5,25 C.25,24.5 D.24.5,24.5【答案】A【分析】【详解】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5、24、24、24.5、24.5、25、25、25、25、25、26,数据25出现了五次最多为众数.25处在第6位为中位数.所以中位数是25,众数是25.故选:A.9.已知一组数据:6,2,8,x,7,它们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 B.6 C.5 D.4【答案】A【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均数为6求出x的值,然后根据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详解:由题意得:6+2+8+x+7=6×5,解得:x=7,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7,7,8,则中位数为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知识,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10.为了解九(1)班学生的体温情况,对这个班所有学生测量了一次体温(单位:℃),小明将测量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表和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体温36.136.236.336.436.536.6(℃)人数48810x2(人)A.这些体温的众数是8 B.这些体温的中位数是36.35C.这个班有40名学生D.x=8【解析】【分析】【详解】解:由扇形统计图可知:体温为36.1℃所占的百分数为36360×100%=10%,则九(1)班学生总数为410%=40,故C正确;则x=40﹣(4+8+8+10+2)=8,故D正确;由表可知这些体温的众数是36.4℃,故A错误;由表可知这些体温的中位数是36.336.42+=36.35(℃),故B正确.故选A.考点:①扇形统计图;②众数;③中位数.11.某鞋店一天卖出运动鞋12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则这12双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5,25 B.24.5,25 C.25,24.5 D.24.5,24.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可得.解:由表可知25出现次数最多,故众数为25;12个数据的中位数为第6、7个数据的平均数,故中位数为25252+=25,故选:A.12.某中学为了了解同学们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在某年级随机抽查了2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所示:这些同学平均每月阅读课外书籍本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 )A.5,5 B.6,6 C.5,6 D.6,5【答案】D【解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间的两个数都是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5出现了6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5. 故选D . 【点睛】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要调查人们对“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宜采用普查方式B .一组数据:3,4,4,6,8,5的众数和中位数都是3C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50%D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S 甲2=0.128,乙组数据的方差是S 乙2=0.036,则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稳定 【答案】D 【解析】A 、由于涉及范围太广,故不宜采取普查方式,故A 选项错误;B 、数据3,4,4,6,8,5的众数是4,中位数是4.5,故B 选项错误;C 、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00%,随机事件的概率是50%,故C 选项错误;D 、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D 选项正确. 故选D .14.已知一组数据2a -,42a +,6,83a -,9,其中a 为任意实数,若增加一个数据5,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一定()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答案】A 【解析】 【分析】先把原来数据的平均数算出来,再把方差算出来,接着把增加数据5以后的平均数算出来,从而可以算出方差,再把两数进行比较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原来数据的平均数=242683925555a a a -++++-+==,原来数据的方差=222222(25)(45)(265)(835)(95)5a a a S --+-++-+--+-=,增加数据5后的平均数=2426839530565a a a -++++-++==(平均数没变化),增加数据5后的方差=22222221(25)(45)(265)(835)(95)(55)6a a a S --+-++-+--+-+-=, 比较2S ,21S 发现两式子分子相同,因此2S >21S (两个正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基本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要比较增加数据后的方差的变化,可分别求出原来的方差和改变数据后的方差,再进行比较.15.某校为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在八年级随机抽查了20名学生,调查结果如表所示:课外名著阅读量(本) 8 9 10 11 12 学生人数33464关于这20名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位数是10 B .平均数是10.25C .众数是11D .阅读量不低于10本的同学点70%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解:A 、把这20名周学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的本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则中位数是=10.5,故本选项错误;B 、平均数是:(8×3+9×3+10×4+11×6+12×4)÷20=10.2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众数是11,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 、阅读量不低于10本的同学所占百分比为×100%=70%,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6.如图是成都市某周内日最高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关于这7天的日最高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极差是8℃B.众数是28℃C.中位数是24℃D.平均数是2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由图可得,极差是:30-20=10℃,故选项A错误,众数是28℃,故选项B正确,这组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20、22、24、26、28、28、30,故中位数是26℃,故选项C 错误,平均数是:2022242628283032577++++++=℃,故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极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够判断各个选项中结论是否正确.17.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如表:年龄(岁)13141516人数1542关于这12名队员年龄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是14.5 B.年龄小于15岁的频率是5 12C.众数是5 D.平均数是14.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表中数据,求出这组数据的众数、频率、中位数和平均数即可.【详解】解:A、中位数为第6、7个数的平均数,为14152+=14.5,此选项正确;B、年龄小于15岁的频率是151122+=,此选项错误;C、14岁出现次数最多,即众数为14,此选项错误;D、平均数为:131145154162175=1212⨯+⨯+⨯+⨯,此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与频率的计算问题,是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与频率的定义进行解题.18.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大B.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C.平均分和方差都不变D.平均分和方差都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小亮的成绩和其它39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90分,∴40人的平均数是90分,∵39人的方差为41,小亮的成绩是90分,40人的平均分是90分,∴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方差变小,∴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19.一组数据-2,3,0,2,3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0,3 B.2,2 C.3,3 D.2,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0,2,3,3,最中间的数是2,则中位数是2;在这一组数据中3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20.在去年的体育中考中,某校6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下表:则下列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A.众数是18 B.中位数是18 C.平均数是18 D.方差是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这组数据中18出现了3次,次数最多,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B、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8+18)÷2=18,则中位数是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C、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7×2+18×3+20)÷6=18.故本选项说法正确;D、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6[2×(17﹣18)2+3×(18﹣18)2+(20﹣18)2]=1.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总数;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x,则方差S2=1n[(x1-x)2+(x2-x)2+…+(x n-x)2].。
中考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归纳及真题解析
数据分析知识点归纳及真题解析【知识归纳】一、统计调查1、数据处理的过程(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数据、—数据、—数据和—数据等过程。
(2)收集数据的方法:a、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b、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c、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注意:选择收集数据的方法,要掌握两个要点:①,②蔓0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考察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o注意:①调杳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②^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lo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
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
3、抽样调查(0抽样调查是这样的一种主法同,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拥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
(2)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
4、总体和样本总体:要考查的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从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
二、直方图1、数据频数(数据表格)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败据出现的,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
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蛆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
2、(频教)直方图(统计各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即频数,并用图像展示出来)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
(I)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
⑵直方图的结构:宜方图、—、—三部分组成。
(3)作直方图的步骤:①-(即极差,为II大值与II小值的差);②—(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与组敷(用极差。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数据与统计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数据与统计数据与统计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数据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在本文中,将对初中数学数据与统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调查与实验: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实际实验来完成。
通过设计合适的问题或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收集到所需的数据。
2. 数据分类: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如颜色、口味等;定量数据是具有数量特征的,如身高、温度等。
3.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展示。
二、数据的分析与展示1. 图表的制作:常用的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它们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2. 中心趋势的度量:通过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指标,可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
3. 数据的变化情况:极差、四分位数和标准差等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较大的极差和标准差表示数据的波动较大。
三、统计图与图形1. 条形图:条形图是用矩形条的长度来表示数据的大小,可直观地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
2. 折线图:折线图通过连接各数据点的线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适用于观察多组数据之间的关系。
3. 饼图:饼图用不同扇形的角度来表示不同类别数据所占的比例,适合展示数据的占比关系。
4. 简表与复合图形:简表是将统计图形与文字说明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呈现数据。
复合图形是将不同种类的统计图形结合在一起,使数据更加清晰易懂。
四、概率与统计1. 样本和总体:样本是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可以推断出总体的性质和规律。
2.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不确定性事件,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概率的计算可以通过频率法、几何法和古典概型等方法进行。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1、平均数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4、数据的离散程度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
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数学的方法和技巧狠抓“双基〞训练“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技能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已经程式化了的动作,初中数学基本技能包括运算技能、画图技能、运用数字语言的技能、推理论证的技能等。
只有扎实地掌握“双基〞,才能灵活应用、深入探索,不断创新。
解决疑难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中位数为第10、1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 =6,
故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用到的知识点: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A.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一定是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
B.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
C.丁同学的身高为1.71米
D.四位同学身高的众数一定是1.6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解: 、四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可能是某两个同学身高的平均数,故错误;
、丁同学的身高一定高于其他三位同学的身高,错误;
【详解】
A、极差为:83-28=55,故本选项错误;
B、∵58出现的次数最多,是2次,
∴众数为:58,故本选项错误;
C、中位数为:(58+58)÷2=58,故本选项正确;
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本的有2月、3月、4月、5月、7月、8月,共六个月,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4.在只有15人参加的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若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
8.某车间需加工一批零件,车间20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如表所示:
每天加工零件数
4
5
6
7
8
人数
3
6
5
4
2
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 )
A.6,5B.6,6C.5,5D.5,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由表知数据5出现了6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
【答案】A
【解析】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详解:共15名学生,中位数落在第8名学生处,第8名学生的跳高成绩为1.70m,故中位数为1.70;
跳高成绩为1.75m的人数最多,故跳高成绩的众数为1.75;
5班
6班
人数
52
60
62
54
58
62
A.平均数是58B.中位数是58C.极差是40D.众数是60
【答案】A
【解析】
分别根据平均数,中位数,极差,众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作出判断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因此,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解:A.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2,添加数字2后平均数仍为2,故A与要求不符;
B.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2,添加数字2后中位数仍为2,故B与要求不符;
C.原来数据的众数是2,添加数字2后众数仍为2,故C与要求不符;
D.原来数据的方差= = ,
添加数字2后的方差= = ,
故方差发生了变化.
3.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差是47B.众数是42
C.中位数是58D.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图可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即可求得极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众数;将这8个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2、3、4、5、7、8,共六个月.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是中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知道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详解】
15名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第8名的成绩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所以选手知道自己的成绩和中位数就可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8名.
故选B.
【点睛】
A.22B.24C.25D.26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把7个数相加再除以7即可求得其平均数.
【详解】
由题意得,九年级七科老师在线答疑问题总个数的平均数是 ,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掌握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分析题中数据,将15名运动员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即为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
∴40人的方差为[41×39+(90-90)2]÷40<41,
∴方差变小,
∴平均分不变,方差变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19.某校九年级开展“光盘行动”宣传活动,各班级参加该活动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对于这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7.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
甲
乙
丙
丁
平均分
方差
最高分
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
A.丁B.丙C.乙D.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丙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的状态稳定,即可决定选丙去参赛.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6.在光明中学组织的全校师生迎“五四”诗词大赛中,来自不同年级的25名参赛同学的得分情况如图所示.这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96分,98分B.97分,98分C.98分,96分D.97分,96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
【详解】
98出现了9次,出现次数最多,所以数据的众数为98分;
共有25个数,最中间的数为第13个数,是96,所以数据的中位数为96分.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也考查了中位数.
17.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9.一组数据5,4,2,5,6的中位数是()
A.5B.4C.2D.6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将题目中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2,4,5,5,6,故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故选A.
考点:中位数;统计与概率.
10.在一次体检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5米,而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平均身高为1.63米,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C.两组数据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大的更稳定
D.数据5,6,7,7,8的中位数与众数均为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必然事件的意义、概率的意义、方差的意义、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张家界新闻”是随机事件,故A选项错误;
B.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65%”,意味着明天可能下雨,故B选项错误;
A.10B. C. D.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
∴ (3+a+4+6+7)=5,
解得,a=5
S2= [(3-5)2+(5-5)2+(4-5)2+(6-5)2+(7-5)2]
=2,
故选D.
18.某班有40人,一次体能测试后,老师对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由于小亮没有参加本次集体测试因此计算其他39人的平均分为90分,方差s2=41.后来小亮进行了补测,成绩为90分,关于该班40人的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复习
一、选择题
1.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是()
A.15.5,15.5B.15.5,15C.15,15.5D.15,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
=15岁,
该足球队共有队员2+6+8+3+2+1=22人,
平均成绩一样,小明的方差小,成绩稳定,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基础题.
错因分析容易题.失分原因是方差的意义掌握不牢.
13.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则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众数分别为( )
A.1.70,1.75B.1.70,1.70C.1.65,1.75D.1.65,1.70
则第11名和第12名的平均年龄即为年龄的中位数,即中位数为15岁,
故选D.
2.某射击俱乐部将11名成员在某次射击训练中取得的成绩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由图可知,11名成员射击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8,9B.8,8C.8,10D.9,8
【答案】B
【解析】
分析:中位数,因图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只要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即可,本题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对于众数可由条形统计图中出现频数最大或条形最高的数据写出.
故选D.
15.数据2、5、6、0、6、1、8的中位数是( )